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探究
- 格式:pdf
- 大小:780.26 KB
- 文档页数:2
提高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方法初探摘要: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从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培养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借用现代时尚元素理解古典诗词等方面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职语文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加强古典诗词教学,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职语文教育的重点之一。
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教师如何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发挥其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和提高。
一、明确诗词体现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就是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是语言的基本属性。
在这方面,古典诗词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曾激励多少炎黄子孙为中华崛起而不断探求真理;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流露真挚质朴的朋友之情成为人们称道传颂的佳句;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普济众生的阔达襟怀,感触至深。
所有这些古诗词渗透了一定的人情美、人性美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用教育学生面对信仰危机、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某些社会现实,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洁身自爱,健康发展。
学习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让他们受教于潜移默化之中,得益于身心愉悦之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会产生积极地影响。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是作者的情感体验,渗透着诗人崇高的审美理想和新颖的审美情趣。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培养学生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1.引领学生领会古典诗词蕴含的真情美真情美。
艺术中的情要真,真情才能铸真景,真挚浓烈的感情来源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真切体验和感受,是积淀着人生哲理和生活意蕴的审美感情,李后主的《虞美人》被众多词评论家推崇备至。
“春花秋月”,多么温馨和富有诗意的季节啊,但诗人却丝毫无留恋之心,“何时了”,怎么还不结束呢!诗人之所以如此悲观和绝望时因为南唐灭亡了,诗人不再是南唐君主,而成了别人的阶下囚。
古典诗词鉴赏技巧1、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
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
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
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2、古诗词鉴赏方法:常见表现手法(1)直接抒情: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2)间接抒情: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3)借景抒情: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
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4)融情于景: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5)因情造景: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
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6)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7)夸张: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
(李白常用夸张)(8)象征: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说明周啸天先生的古典诗词鉴赏七法古典诗词鉴赏是一门极其精深的学问,作为唐宋诗词及其他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者,周啸天先生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提出了鉴赏的七法,他的七法可以说是极其契合了古代文化中尊重正义、自新、涵养良德的传统思想,也为中国文学鉴赏探究,提供了新的准则和方法,这不仅对今日文学研究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也有助于阐明一些经典作品的兴衰变化,以及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
周啸天先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有七大法则,它们分别是:一是正义,即从古典诗词的视角和立场,有无正确的表达;二是形式,由古典文学的规范表达和形式来确定正确与否;三是节奏,即从文字的韵脚、韵律、语词的流动着力等综合考虑诗词的层次;四是内容,关于宗教、政治、伦理、文人理想等理论解读;五是整体,从文字来看整体内在的意义,把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六是特色,从个人特色及前人留下的思想观点出发,把其作品放在个人的历史背景之中;七是变化,从特定的诗词发展出个人的哲学思想,理解诗词的情感变化和意象变化等生活细节塑造出的艺术和文化。
正义,指的是正确表达古典文学的根源思想,既强调文学其本身的形式,也要尊重古代文明的意义,这样就不会出现不实账或不重视历史时光影响诗词思想的现象。
形式,是以古代文学规范为参照,例如五言,七言,尤其是古文,要细致分析诗句的结构,调和,对应,诠释他的情思。
节奏,则是以流动的语词节拍和韵脚,或者新增字词,或者平仄,分割句子来赋予句子深刻的层次意义。
内容,是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出发,去把握古典文学抒发的思想,比如友情,忠义,爱国,热爱民族,抒发忧国,应该是因果等等。
整体,则要将具体内容、意义和形式融合,这样才能把握整首诗的精神,并找到它。
专题06 古诗词表达方式鉴赏(原卷版)【考点穿透】【考向阐释】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
所谓记叙,是叙述人物经历、事件发展和情景的转换;描写,是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某一对象的状貌和情态;议论,是对景物、事件以及相关的人物命运的态度和评价;抒情,是抒发和表达诗人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其中抒情和描写是考查的重点。
【方法探究】一、整赏诗歌表达方式三要点1.辨析表达方式热邮愿越务整和多,我们要通过平时的训练,做自配题高正熟新保各种方式的能力和技巧,以达到能够迅速选择正确答案的目的。
2.洞悉表达效果表达方式是为主旨服务的。
因此,在分析表达时,必须结合各种表达方式的特点,密切联系诗歌的主要内容和其中渗透的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评析其作用、效果。
3.规范答题步骤答题步骤:(1)指出诗歌表达方式的显著特点;(2)结合诗句阐释表达方式如何运用;(3)简析表达方式对塑造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二、不同考查形式解题例析1.赏析描写手法:怎样描写(叙)+描写(叙)什么十抒什么情2.赏析抒情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十主旨情感)【典例在线】【1-2022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5. 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2-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选文《爱莲说》与下列链接材料对莲的描写和表达的情思有何不同?请比较分析。
【链接材料】曲池荷卢照邻①浮香②绕曲岸③,圆影④覆华池⑤。
常恐秋风早,飘零⑥君不知。
[注]①卢照邻,“初唐四杰”之一,才华出众,但命运多舛,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英年早逝。
②浮香:荷花的香气。
③曲岸:曲折的堤岸。
④圆影:圆圆的荷叶。
⑤华池:美丽的池子。
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语文教学研究:古代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饶水知音古诗词鉴赏教学研究精品论文十六篇中国古典诗歌语言的的变形魅力【摘要】中国古典诗歌中因为特殊的需要对一些诗歌语言进行了变形处理变形的,变形主要有词性的改变、词序的颠倒、字词的省略三种类型,变形后的诗歌诗歌语言更加简洁、含蓄、鲜活。
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诗歌语言作为特殊的传达媒介则是整个语言家族中的皇后,它高度简约却能涵包巨大内蕴,超强缩浓却不失透剔晶莹是语言的的艺术。
所以诗歌语言同其他文学样式如小说、戏剧等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型、凝练性和跳跃性。
特别是中国古典诗歌多半是抒情小诗,一首诗歌里面的一方面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另一方面要借助极节省的语言外壳表达极隽永的思想情感,且要符合音韵的需求,这就需要诗歌必须对诗歌语言进行特殊处理,由此产生独具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语言之“变形”。
这里,我就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些常见的语言变形现象作一简单论述。
1中国古典诗歌中词性的改变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这些词语往往就是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
诗眼就是一首诗的点睛之笔,是一首诗中诗人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语言意境的凝聚点和升华点,可谓笔力千钧。
如“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春宿左省》杜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王惟),“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蒋捷的“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等。
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做动词,且一做就做的鲜活生动,境界全出。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春天的勃勃生机就展现出来了。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就在读者眼前呈现出一幅热情洋溢的画面:大地复苏,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树下成片成片的花一下子全笑了,花枝招展的;成群结队的蜜蜂、蝴蝶往来穿梭。
鉴赏古典诗词思想情感的方法《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其中的“志”主要就是指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古典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丰富、深刻、复杂而又多变的。
那怎样鉴赏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呢?一、类型辨析法分清诗歌的类型,根据不同诗歌类型的特点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情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古典诗词的取材十分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也是复杂丰富的,可按其题材及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的不同来分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山水田园诗。
主要通过描写景物,展现自然之美,表达对自然美的热爱;或通过描写田园风光、劳动场景、生活场面等来表达对田园生活的一种向往或惬意之情。
代表作品有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等。
(二)咏物诗。
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物抒怀。
诗人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把自己的政治理想或某种志趣、情怀融于某种具体事物身上。
代表作品有虞世南的《蝉》、王安石的《梅花》。
(三)咏史诗。
诗人以历史人物、事件、陈迹为题材,感慨兴衰,古今对比,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多用典故,手法委婉,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忧虑,对个人遭遇的不平。
代表作品如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
(四)送别诗。
古代频繁的政治、军事斗争,落后的科技、交通等造成了许多无奈悲伤、催人泪下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古代诗家的重要题材。
诗人借景抒情或直抒胸臆,表达对友情的怀念,或对亲人、朋友的安慰、嘱咐、祝愿。
一般感情色彩较为惆怅、悲凉,但也有乐观、豁达的诗句。
代表作品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五)行旅诗。
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或因仕途不畅贬谪外地,或因外出经商长期客居他乡,或因躲避战乱长期漂泊在外的寂寞孤独、悲凉艰辛的感受以及思乡思亲的痛苦等,大多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手法。
二、知人论诗法鉴赏诗词的思想情感要懂得知人论世,善于借助诗词的写作背景即诗人所处的时代特征以及诗人创作时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倾向和状态等综合理解、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古诗词是古典文学中的精华,以其独特的艺术追求、优美的语言呈现、丰厚的文化内涵,萦绕在生活中,浸润在骨子里,不断地熏陶、渐染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
古诗词赏析是文学作品阅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古典诗歌赏析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基于此,高中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优秀的诗词作品,既有唐诗宋词的精彩,也有远古先民的吟唱;既有课内精读篇目,也有课外推荐篇章:不同体裁,不同要求,不同时代,基本彰显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概貌。
反映在实际教学中,古典诗词部分,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可以说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然而,在纷繁的现实社会中,历史被影视随意演绎,文学被人们有意无意冷落,精神与心灵的家园在日复一日强烈的娱乐追求中日益荒芜,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作为文学骄子的诗歌,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中,因曲高而和寡,被许多人冷落甚至遗忘,生存空间被无限挤压,而主动地、有意识、有理性的审美更是无从谈起。
具体到教学评价,也即考试,尤其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竟意外地成为学生最难以把握的题型,也是得分率较低的题型之一。
学生这方面能力薄弱,积累不足,阅读背诵的诗词作品少,对诗歌的形象、诗歌常用的意象、诗人个人经历创作风格等都缺乏了解,缺乏直接的感触,致使高考失分率高。
那么,怎样有效地提高古典诗词教学的效率?我以为指导高中学生进行古典诗词赏析,科学而合理的方法是关键。
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所以,我决定选择“高中古诗词鉴赏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引导学生沉浸醲郁,含英咀华,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体味古诗词的精髓。
期待以文献资料为借鉴,以课堂教学实践为载体,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深入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赏析的方法技巧,探讨如何在诗歌赏析学习活动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