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义章全球卫星定
- 格式:ppt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105
定位坐标系和时间标准讲义定位坐标系和时间标准是在地理和天文领域中广泛使用的工具,用于确定地球表面上的位置和测量时间。
本讲义将介绍三种常用的定位坐标系和一些常见的时间标准。
一、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是用经度和纬度来描述地球表面上任意位置的一种坐标系统。
经度是指一个位置相对于东西方经线的角度,以0度为本初子午线。
纬度是指一个位置相对于南北方纬线的角度,以赤道为基准。
地理坐标系可以通过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来测量和确定位置。
例如,北京的经度为116.4度东经,纬度为39.9度北纬。
二、UTM坐标系UTM(Universal Transverse Mercator)坐标系是一种基于横轴墨卡托投影的坐标系统,将地球划分为60个标准带和20个副带。
每个标准带宽度6度,以中央经线为基准。
UTM坐标系采用东北方向的坐标表示位置,适用于大规模的地图制作和测量工程。
例如,北京的UTM坐标为50KU 414547 4400879,其中50KU表示所在的标准带,414547和4400879分别表示东北方向的坐标。
三、国家格网坐标系国家格网坐标系是在UTM坐标系基础上,根据各国的需要制定的一种坐标系统。
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国家格网,包括分带、投影方式和坐标体系等。
国家格网坐标系广泛用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空间数据管理。
在中国,国家格网坐标系为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了高斯-克吕格投影,最常用的带号为3度带。
例如,北京的国家格网坐标为带号33N,X坐标为3407765,Y坐标为439512。
四、时间标准时间标准用于统一和测量时间,使世界各地的时间保持一致。
其中,国际原子时(TAI)是以原子频率标准为基础,提供高精度的时间计量。
协调世界时(UTC)是基于国际原子时,并根据地球自转的变化进行调整的时间标准,通常以格林威治时间(GMT)为参考。
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是由GPS卫星提供的一种时间标准,用于卫星导航定位。
第十二课时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原教材必修一第四单元单元活动、选修5第四单元第二节)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主要类型与特点。
2.掌握主要地理信息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其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重难点)一、遥感技术及其应用1.什么是遥感技术(1)概念:遥感技术就是在距离地球一定距离的飞机、飞船、卫星上,使用光学仪器和电子仪器,接收地面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号,以图像胶片或数据磁带形式记录下来,传送到地面,最后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
(2)原理: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电磁波,并且不同物体的电磁波特性不同。
(3)环节:信息获取→传输→接收与处理→分析和应用(4)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
2.遥感技术的应用(1)应用领域:资源普查、灾害监测、环境监测、工程建设及规划、军事侦察、海上交通、海洋渔业等。
(2)作用:推动经济建设、环境改善和国防建设。
(3)发展趋势:实用化、商业化和国际化。
3.学看遥感影像(1)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在遥感影像上,不同地物有不同的影像特征,这是判读识别各种地物的依据,又叫判读标志。
(2)解译标志的分类1.全球卫星导航系统(1)概念:是由卫星群组成的卫星系统。
(2)功能:可获取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从而实现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
(3)系统组成⎩⎨⎧空间部分——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控制系统用户部分——信号接收系统(4)特点:全方位、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全球性、连续性、实时性、高效益等。
(5)应用通过信号接收设备,进行精确定位,帮助用户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位置和受灾情况,有效缩短救援搜寻时间。
2.地理信息系统(1)概念: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工作流程:信息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分析→模拟结果与决策方案。
第12讲积的近似数(讲义)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1. 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求积的近似值一般用“四舍五入”法。
先算出积,然后看哪些是要省略的部分,再看省略部分的首位数字是几,决定是“舍”还是“入”,最后把取舍后的得数用“≈”连接。
温馨提示:若近似值末尾是0,这个0必须保留。
1.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不能直接去掉尾数;计算结果是近似值,得数要用“≈”连接。
2. 求得的近似值如果是末尾含有0的小数,那么这个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否则会改变近似值的精确度。
3. 相等的两个小数精确度不一定相同。
如4.8和4.80。
【易错一】李奶奶花22.2元买了5棵大白菜,共重12千克。
照这样计算,买30.5千克大白菜要花()元。
A.56.425 B.56.43 C.11.29 D.11.285【解题思路】根据单价=总价÷数量,用买5棵大白菜的总钱数除以大白菜的质量,求出每千克大白菜的价钱;再根据总价=单价×数量,用每千克大白菜的价钱乘30.5,即是买30.5千克大白菜的钱数;注意计算结果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完整解答】22.2÷12=1.85(元)1.85×30.5≈56.43(元)故答案为:B【易错点】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及应用,注意结合生活实际,人民币最小单位为分,所以钱数最多是两位小数。
【易错二】我们现在使用的《数学》课本的规格为“210毫米×148毫米”。
那么数学课本封面的面积大约是( )平方米。
(保留两位小数)【解题思路】课本的规格为“210毫米×148毫米”,将毫米变换单位为“米”,再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求出面积。
【完整解答】210毫米=0.21米,148毫米=0.148米0.21×0.148≈0.03(平方米)【易错点】此题考查的是小数乘法的应用,解答此题应注意单位不同。
《第一节什么是GPS》讲义同学们好,今天咱们要开启一段超级有趣的学习之旅,来了解一下全球定位系统,也就是GPS。
这个GPS啊,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超级智能小助手,不过在深入了解它之前呢,我先给大家讲个我自己的小故事。
有一次我去一个特别大的森林公园游玩,那公园大得就像一个迷宫似的。
我走着走着就迷路了,周围全是树,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当时我就想啊,要是能有个东西告诉我我现在在哪儿,该往哪儿走就好了。
这时候呢,我就想到了GPS。
要是我的手机有信号能打开GPS,那我肯定能轻松找到出口。
那这个GPS到底是个啥神奇的东西呢?咱们这就来好好讲讲。
一、GPS的诞生背景在以前啊,人们要确定自己的位置可不容易。
比如说古代的航海家们,他们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只能依靠星星、太阳的位置,还有一些简单的航海工具,像罗盘之类的。
但是这些方法呢,都不是很精确,而且很容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确位置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
不管是在军事上,军队需要准确知道自己的位置,敌人的位置,这样才能制定出好的作战计划;还是在民用方面,像我们刚刚说的在大森林里迷路了,或者是在城市里找一个不熟悉的地方,都需要一种能精确确定位置的工具。
于是,GPS就应运而生了。
二、GPS的基本概念GPS呢,简单来说,它是一个由卫星组成的系统。
这些卫星就像一个个在空中的小灯塔,它们在距离地球很远的太空中绕着地球转。
GPS 系统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这就像是一个团队,每个部分都有自己重要的任务。
1. 空间部分空间部分就是那些在天上的卫星啦。
GPS的卫星可不少,一共有24颗卫星(当然还有一些备用卫星)。
这些卫星均匀地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就像把24个小卫士安排在6个不同的岗位上,这样就能保证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至少能接收到4颗卫星的信号。
为什么要至少4颗卫星呢?这就像我们要确定一个点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需要知道三个坐标(x、y、z),再加上一个时间参数,这样才能准确地定位,所以至少需要4颗卫星的信号才行。
宇宙速度与人造地球卫星知识点:宇宙航行一、宇宙速度1.牛顿的设想如图所示,把物体从高山上水平抛出,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图2.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1)已知地球质量m 地和半径R ,物体绕地球的运动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即Gmm 地R 2=m v 2R ,可得v =Gm 地R.(2)已知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和地球半径R ,由mg =mv 2R 得:v =gR .(3)三个宇宙速度及含义数值意义第一宇宙速度7.9km/s 物体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km/s 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物体克服地球引力,永远离开地球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16.7km/s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地面发射速度二、人造地球卫星1.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科学家钱学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2.地球同步卫星的特点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36000km处,因相对地面静止,也称静止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以相同的角速度转动,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三、载人航天与太空探索1.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东方一号载人飞船,铸就了人类首次进入太空的丰碑.2.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拉开人类登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的帷幕.3.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截止到2017年底,我国已经将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包括两名女航天员.4.2013年6月,神舟十号分别完成与天宫一号空间站的手动和自动交会对接;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站的自动交会对接.2017年4月20日,我国发射了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入轨后与天宫二号空间站进行自动交会对接、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3次交会对接及多项实验.技巧点拨一、三个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1)两个表达式思路一: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G MmR2=mv2R得v=GMR思路二:重力提供向心力,由mg=m v2R得v=gR(2)含义①近地卫星的圆轨道运行速度,大小为7.9km/s,也是卫星圆轨道的最大运行速度.②人造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向高轨道发射卫星比向低轨道发射卫星困难,需要更多能量.2.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之能够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所需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11.2km/s.当发射速度7.9km/s<v0<11.2km/s时,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迹是椭圆,且在轨道不同点速度大小一般不同.3.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使之能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16.7km/s.二、人造地球卫星1.人造地球卫星(1)卫星的轨道平面可以在赤道平面内(如同步轨道),可以通过两极上空(极地轨道),也可以和赤道平面成任意角度,如图所示.图(2)因为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了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所以地心必定是卫星圆轨道的圆心.2.近地卫星(1)v 1=7.9km/s ;T =2πR v 1≈85min.(2)7.9km/s 和85min 分别是人造地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大线速度和最小周期.3.同步卫星(1)“同步”的含义就是和地面保持相对静止,所以其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特点①定周期:所有同步卫星周期均为T =24h.②定轨道:同步卫星轨道必须在地球赤道的正上方,运转方向必须跟地球自转方向一致,即由西向东.③定高度:由G mM R +h 2=m 4π2T 2(R +h )可得,同步卫星离地面高度为h =3GMT 24π2-R ≈3.58×104km ≈6R .④定速度:由于同步卫星高度确定,则其轨道半径确定,因此线速度、角速度大小均不变.⑤定加速度:由于同步卫星高度确定,则其轨道半径确定,因此向心加速度大小也不变.三、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同步卫星、近地卫星、赤道上物体的比较1.同步卫星和近地卫星都是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都满足GMm r 2=m v 2r=mω2r =m 4π2T 2r =ma n .由上式比较各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即r 越大,v 、ω、a n 越小,T 越大.2.同步卫星和赤道上物体都做周期和角速度相同的圆周运动.因此要通过v =ωr ,a n =ω2r 比较两者的线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例题精练1.(扬州期末)火星的两颗卫星分别为“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轨道半径小于“火卫二”,它们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线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T1=T2B.T1>T2C.v1=v2D.v1>v2 2.(扬州期末)如图所示,某卫星绕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图中S1、S2两部分阴影面积大小相等.则下列关于卫星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卫星在b点的速率等于在d的速率B.卫星在b点的速率小于在d的速率C.卫星从a到b的运行时间大于从c到d的运行时间D.卫星从a到b的运行时间等于从c到d的运行时间随堂练习1.(连云港期末)2020年1月16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一颗由“快舟一号甲”火箭运载的5G低轨宽带卫星,也是全球首颗5G卫星,可以有效解决沙漠、海洋等地区网络覆盖和接入难的问题。
《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讲义一、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述全球定位系统,简称 GPS,是一种基于卫星的导航系统,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定时服务。
它由美国国防部开发并维护,最初主要用于军事目的,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民用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GPS 系统由三部分组成: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设备部分。
空间部分由 24 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分布在 6 个轨道平面上,以确保在地球上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能接收到至少4 颗卫星的信号。
这些卫星不断地向地球发送包含其位置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信号。
地面控制部分包括主控站、监测站和注入站。
主控站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系统的运行,监测站负责监测卫星的运行状态,注入站则负责向卫星发送控制指令和更新卫星上的导航信息。
用户设备部分则是我们常见的 GPS 接收器,如手机、汽车导航仪、手持 GPS 设备等。
这些接收器通过接收卫星信号,并计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从而确定接收器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
二、GPS 的工作原理GPS 的工作原理基于三角测量法。
当 GPS 接收器接收到来自至少 4 颗卫星的信号时,它可以通过测量信号的传播时间来计算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由于卫星的位置是已知的,通过多个卫星的距离测量,就可以利用三角测量的原理确定接收器在地球上的位置。
具体来说,卫星发送的信号包含了卫星的位置和发送时间的信息。
接收器接收到信号后,记录下接收时间。
由于信号是以光速传播的,通过计算信号的传播时间乘以光速,就可以得到卫星与接收器之间的距离。
然而,由于时钟误差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得到的距离并不是精确的“真实距离”,而是包含了误差的“伪距”。
为了消除这些误差,GPS 系统采用了多种技术和算法,如差分 GPS、载波相位测量等,以提高定位的精度。
三、GPS 的应用领域1、交通运输在交通运输领域,GPS 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导航系统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应用之一。
第12讲:病句的八大类型辨析与修改进阶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书籍是思想之舟,它把最珍贵的精神食粮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B.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C.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D.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2.选出选文中有语病的一项()(A)2022年10月12日,“天宫课堂”第三课正式开讲。
(B)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介绍了问天实验舱,演示了毛细效应、水球变“懒”、会调头的扳手等实验,并(C)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D)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了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A B.B C.C D.D3.选出下面语段画线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不打扰一朵花的盛开是一种温柔。
(A)一颗花种在潮湿幽深的泥土里,默默酝酿。
(B)它用尽生命所有的力量,破土、开花、成长、凋谢。
(C)花儿倔强地遵守着生命的时序。
它适当的时间来,恰当的时间去,努力完成生命的流程。
(D)如果你爱一朵花,就不要在它最美丽最妖烧的时候把它摘下来。
不打扰它,让她静静地盛开,才是真正的欣赏。
A.A B.B C.C D.D4.选出下面语段中画线句没有..语病的一项()历史大剧《觉醒年代》近期领跑中国电视剧收视率榜。
(A)该剧形象地再现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建党前后这段时期风起云涌。
《觉醒年代》一经播出就赢得良好口碑。
(B)这部剧之所以大受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没有对历史人物进行脸谱化的塑造的原因。
整体上看,《觉醒年代》制作精良、好看耐看。
(C)这部剧的成功说明只要打破束缚,主旋律题材才能产生观众喜欢的好作品。
(D)希望创作者能继续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A.A B.B C.C D.D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垃圾分类进校园”活动,美化和增强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与校园环境。
《卫星侦测》讲义一、卫星侦测的基本概念卫星侦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卫星来获取和分析各种信息的过程。
这些信息可以包括地球上的地形地貌、气象状况、海洋环境、军事设施、交通流量等等。
卫星侦测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数据,也在军事、民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卫星侦测的原理主要基于卫星上搭载的各种传感器和观测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接收来自地球表面的电磁波、声波、光波等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通过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回地面接收站。
地面接收站再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从而得到有用的情报和数据。
二、卫星侦测的类型1、光学卫星侦测光学卫星侦测主要利用可见光、红外线等波段的电磁波来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信息。
光学卫星的分辨率通常较高,可以清晰地分辨出地面上的物体和地貌特征。
但是,光学卫星侦测容易受到天气条件的影响,例如云层遮挡会导致无法获取清晰的图像。
2、雷达卫星侦测雷达卫星侦测则是通过向地球表面发射雷达波,并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来获取信息。
雷达卫星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即使在阴雨天气或夜间也能正常工作。
此外,雷达卫星还能够穿透一定深度的植被和土壤,获取地下的信息。
3、电子侦察卫星侦测电子侦察卫星主要用于侦测地面和空间的电磁信号,如无线电通信、雷达信号等。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可以获取敌方的军事部署、通信内容等重要情报。
三、卫星侦测的应用领域1、气象预报卫星侦测在气象预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气象卫星可以实时监测大气的温度、湿度、云层分布等信息,为天气预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这有助于人们提前做好应对恶劣天气的准备,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
2、国土资源调查通过卫星侦测,可以对国土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包括土地利用状况、矿产资源分布、森林覆盖面积等。
这些信息对于合理规划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农业生产卫星侦测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例如,监测农作物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评估土壤肥力,从而指导农民进行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讲义—宇宙航行【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了解牛顿对人造卫星的猜想、外推的思路和思想,能写出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过程。
2.通过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总结,能说出人造地球卫星的原理及运行规律。
3.通过阅读教材第三部分,能够介绍世界和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史,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学习难点】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环绕速度与发射速度的区分。
知识梳理一、宇宙速度1.人造地球卫星(1)牛顿的设想:如图所示,把物体水平抛出,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不再落回地面,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人造地球卫星。
(2)运动规律: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3)向心力来源:人造地球卫星的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
2.宇宙速度宇宙速度数值/(km·s-1)物理意义是使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绕第一宇宙速度7.9(环绕速度)地球运动的最大运行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脱离速度)是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第三宇宙速度16.7(逃逸速度)是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梦想成真1957年10月苏联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2003年10月15日我国航天员杨利伟踏入太空;2007年10月24日我国“嫦娥一号”发射升空;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宇航员翟志刚顺利完成出舱活动任务;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对接成功。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升空,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员进入“天宫一号”工作和生活,开展相关空间的科学实验。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发射升空,并在6月13日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6月20日上午,中国载人航天史上的首堂太空授课开讲。
第12章开发太空的意义神秘莫测而又无边无际的太空,为什么人类对它这么感兴趣?自古至今,有多少人想探索太空中的奥秘,多少人想利用太空来为人类服务?历史上不少民族都有“星相学家”就是其例证之一。
确实,太空中蕴含着无穷的奥秘,还包含有极其丰富多彩的资源。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空的开发与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太空的开发将会给千家万户带来欢乐和财富。
比如,利用太空的高真空、微重力进行一系列科学试验,利用空间技术加深对地球资源的信息工作,太空中的通信卫星为电话、传真及电视转播提供优质服务,太阳能的空间开发利用……总之,太空开发对人类的整体发展有着巨大、长远的意义,可以为人类子孙后代造福,对此我们应有充分的认识。
就拿卫星来说吧。
50年代后期,人造卫星刚刚上天的时候,全世界的人民曾为之欢欣鼓舞,不过当时人们还只是为人类这一创举感到兴奋、自豪,对它的实际意义认识并不深。
时至今日,卫星在通讯、气象、电视转播等方面已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地位,几乎与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已密不可分。
卫星还在地质探查和地球资源、生态保护等方面成了功绩卓著的主力军,同时也成为军事上重要的信息来源。
卫星在人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它所直接或间接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几乎是无法估量的。
再说说航天飞机和航天站吧。
现在有不少最尖端的科学试验往往要在太空中进行,因为在地球上你总是会受到地心引力和地磁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在太空试验站中,科学家还利用它的特殊环境条件制造出了某些在地球上目前还无法制造的物质。
同时,太空航行和探秘大大开拓了人类的眼界和思维角度,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人们对自己居住的星球--地球的更全面、更科学的认识。
人类的登月活动和宇宙开发技术的迅速发展还促进了许多相关科学技术的进展,并大大增强了人类对整体发展前景的信心。
至于太空开发的远景,那更是辉煌、壮观,十分诱人。
比如,从月球上取回的物质样品,使科学家产生了在将来利用月球以至金星等星球上许多稀有元素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