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性质活泼的氧气
- 格式:ppt
- 大小:278.00 KB
- 文档页数:13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记住空气各成分的体积分数;2.记住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能力目标观察和描述木炭、蜡烛、铁丝等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初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化学思想。
教材分析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实验。
教.干燥空气中各组分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是:氮气;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固体。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可以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供给呼吸:如急救病人、潜水呼吸等;)支持燃烧:(即助燃性)如:火箭的助燃剂等。
二.问题提出与情境创设三.精讲释疑与新知建构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稍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
把氧气加压降温后可以先变成淡蓝色的液体,再降温可变成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把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1.现有一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它是氧气?请你叙述实验步骤、现个人二次教学过程简要叙述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答: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空气,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木条熄灭的是氮气。
<二>观察演示木炭、硫粉、铁丝、蜡烛等物质分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完成下表:物质名称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文字表达式木炭(黑色)燃烧发红,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沪教版(全国)(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性质活泼的氧气》是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
氧气是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系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也是后续学习其他物质的重要基础。
通过对氧气性质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氧气的重要性质和用途,还能为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气体制取等知识打下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性质决定用途”的化学学科思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
2.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氧气的氧化性,知道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
2.氧气的氧化性。
【教学难点】:1.氧气化学性质实验的现象观察和分析。
2.理解氧气氧化性的概念。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空气的成分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氧气是空气中的重要成分之一,但对氧气的性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实验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训练。
学生对于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1.讲授法:讲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础知识。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氧气的性质。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结果,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学法】: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获取有关氧气性质的信息。
2.实验法:亲自动手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归纳法:归纳总结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形成知识体系。
《性质活泼的氧气》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收集方法。
3.能够运用氧气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其实验室制法。
2.教学难点:氧气性质的实验验证。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氧气是什么吗?它在自然界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学生回答: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氧气的发现史和物理性质。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氧气是由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的,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
三、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能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
2.举例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铁在氧气中燃烧,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四、课堂实验1.实验一: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a.准备实验器材:铁丝、氧气、酒精灯、镊子、集气瓶。
b.实验步骤:将铁丝一端弯成小钩,蘸上少量硫黄粉,用酒精灯点燃,迅速伸入集气瓶中的氧气里。
c.实验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黑色固体。
d.实验结论:铁在氧气中燃烧氧化铁。
2.实验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a.准备实验器材:木炭、氧气、酒精灯、镊子、集气瓶。
b.实验步骤:将木炭放入集气瓶中,用酒精灯点燃,迅速将集气瓶倒置。
c.实验现象:木炭剧烈燃烧,火焰明亮,二氧化碳气体。
d.实验结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
五、课堂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氧气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
2.提问:氧气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课堂讲解1.讲解氧气的应用: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氧化反应等。
2.举例说明氧气的应用:医疗氧气、炼钢氧气、火箭燃料等。
三、课堂实验1.实验三: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a.准备实验器材:氧气、二氧化碳、集气瓶、澄清石灰水。
b.实验步骤: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注入两个集气瓶中,将澄清石灰水滴入二氧化碳集气瓶中。
c.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