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掌声》名师推荐2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18
《掌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8单元25课《掌声》,本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因身体残疾而内心忧郁、自卑的小女孩英子,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不得不上台讲故事。
她本以为会被无情地嘲笑,想不到同学们却给了她鼓励的掌声。
从此,英子变得开朗、自信,以微笑面对生活。
全文结构清晰,可以分成“掌声前”“两次掌声”“掌声后”3个部分。
本文语言质朴,但看似平淡的语言中饱含着充沛的情感,尤其是对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情感。
通过英子前后的变化,表现了鼓励和关爱的掌声蕴含的强大的力量。
【教学目标】1.认识“默、姿”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调”,会写“掌”等11个字,会写“掌声、文静”等16个词语。
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3.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说出英子前后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难点:能从人物的动作、神态中体会到心情变化并与同学交流。
板块一:导入1、掌声导入,掌声不仅能表示欢迎,有时候还能给人带来鼓励和自信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5课:掌声。
2、学习生字“掌”:书空,在作业本上写1次。
掌是这节课要会写的字,上下结构,上面是“尚”,下面是“手”。
伸手跟老师一起书空。
3、检查预习情况:①读准字音,同桌互读词语:镇定默默情绪情况姿势投向讲述热烈调来落下残疾②区分多音字“落、调”板块二:初读感知,体会变化(一)梳理文章1、第八单元是我们最后一个单元了,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
2、请两位学生借助填空说说课文围绕掌声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出示答案,一起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体会英子前后变化英子的变化大吗?快速找到描写英子变化前和变化后的段落,告诉老师1、请学生找出描写英子变化前和变化后的句子?读一读2、思考:英子在变化前有哪些行为引起了你的注意?(抓住默默地、总是分析句子)。
教研员议课堂8平定教研 2015年第1期《掌声》教学设计及评析执教:阳泉师专附属学校苏少华点评:平定县实验小学张迎萍设计理念: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读中体会,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并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使相互交融的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效达成。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文本解读:掌声,我想可能是世界上最美好的礼物了,每个人都渴望得到。
因为那是对一个人努力的回报,对成功的肯定,同时也更是支持和鼓励。
适时的掌声,对人的心理而言,如同给电池充电,给汽车加油,带给人的感觉是满足、美好、得意和自信。
而这样的让人产生自信、增强自尊的掌声,对一个未成年人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以饱含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故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中“英子”的生活也很熟悉,而课文中孩子之间的相互关爱、尊重、鼓励等美好的情感也是学生们向往的。
此学段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朗读能力。
因此,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和意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朗读和积累语言的目标应该能够顺利完成。
而与课文中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小英”的内心世界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才能达成目标。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和意义,体会小英的内心情感。
3.通过联系实际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知道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1.理解小英获得的两次掌声的含义和意义。
2.体会理解小英的内心情感。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点拨法、多媒体演示法、创境想象法、评价激励法学生:自读自悟、自行讨论交流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渲染,揭示课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掌声》课文原文及赏析课文原文:《掌声》班里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子。
英子因为小时候生病,腿脚落下了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
开学第一天,老师让她上台自我介绍,全班同学的目光都集中在她的身上。
英子的脸红了,她犹豫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走上讲台。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刹那,教室里突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像一股暖流,温暖了英子的心。
她抬起头,看见同学们鼓励的眼神,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力量。
于是,她开始大声地自我介绍,声音虽然有些颤抖,但是充满了坚定和自信。
从那以后,每当英子走进教室,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给了她勇气和信心,让她不再害怕别人的目光,不再自卑自己的残疾。
她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一次,英子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当她走上领奖台时,全场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英子含着泪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她说:“是你们的掌声,给了我力量,让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谢谢你们!”赏析:《掌声》这篇课文以小学生英子的故事为线索,生动描绘了掌声的力量和影响。
文章通过描述英子从自卑、害怕到自信、开朗的转变过程,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互助。
课文中的掌声不仅是对英子的鼓励和支持,更是对她人格的尊重和认可。
这种无声的语言,比任何言语都更能打动人心,激发人的内在潜力。
英子在掌声中找到了自信和勇气,也学会了感恩和回馈。
此外,课文还寓含了深刻的教育意义。
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不应该因为身体的缺陷或者外在的因素而自卑或者被歧视。
相反,我们应该尊重和接纳每个人的不同,用爱和理解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总的来说,《掌声》是一篇富有情感和启发性的课文,它以其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主题,引导孩子们理解和体验人性的美好,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同时也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掌声》优秀教案一等奖1、《掌声》优秀教案一等奖教材分析小学语文课文《掌声》是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个原本自卑的残疾女孩在同学们鼓励与爱的掌声中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
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素材。
为此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从文本出发,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揣摩与体会,去感知小英掌声前后的变化,使他们在爱的熏陶下感情得到升华,也在掌声中经历成长的喜悦。
学情分析1、说学情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生活优越。
对于身患残疾的小朋友在生活与学习中会有多大的困难,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去克服,他们是很难,甚至根本无法体会到的。
再者,由于独生子女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会去主动关心周围的人或事,特别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能够体会课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样一种同学间的互相支持与鼓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2、设计理念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学习,设计好疑难点,给学生一台阶。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
我在这堂课内,每个环节仔细考虑所设计的教学环节的难易度,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让孩子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还孩子发展的`空间。
3、教具准备歌曲《掌声响起》、《爱的奉献》;小红花一朵;学生准备卡片。
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4、抄写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响起的前后内心的变化。
2、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2、《掌声》优秀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掌声》一等奖说课稿1、三年级语文《掌声》一等奖说课稿《掌声》是义务教育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八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小英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
以饱蘸爱心的笔墨,用朴素无华的语言,把学会尊重,学会关心的主题寓于这个动人的故事之中,把少年儿童纯真善良,关爱别人的美好心灵生动地表现出来,读来十分感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教学中,我紧扣小英情感变化这条主线,将掌声前,掌声后的小英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去体味小英的情感变化,从而充分领悟掌声的内涵,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
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方法理解新词。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观察能力和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是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地看待自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难点是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导入课题课伊始,我激动地向学生宣布:“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这次XX同学参加七巧板比赛荣获县一等奖。
”至此,学生会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而后让获奖的学生说说此时的感受,也请鼓掌的同学说说这掌声所包含的意思,从而很自然地引出课题——我说,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掌声有关的课文,看看文中的掌声是谁送给谁的?这掌声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很自然地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教学。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上册《25 掌声》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
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
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
励的掌声。
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
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
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语言质朴,但在平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
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
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
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
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1、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打擂释疑①小组讨论回答对方问题的方式。
可以是讲的方式,也可以是读的方式,还可以是读讲结合的方式,形式不拘。
②各小组互相解答对方的问题。
一人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发言结束之后,教师可以问问对方的解答满意不满意,还有什么要质疑的。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掌声”的含义。
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其他组学生可以做裁判,最后评出最佳表现小组。
听写词语①读、记、抄词语表中的.评语。
②听写、订正。
交流故事,加深认识①你搜集到了哪些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的故事?②请学生交流。
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谈谈自己的感受。
实践活动请学生把搜集到的故事剪下来或写下来,张贴在教室里供同学们阅读。
2、小学课文《掌声》教师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5.提问质疑。
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