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课件整理
- 格式:doc
- 大小:370.50 KB
- 文档页数:32
第一篇法追求的价值:正义、公平秩序法律是一种社会运行规则,追求良好的社会秩序。
对秩序需求的心理根源:1.人具有重复在过去被认为是令人满意的经验或安排的先见取向;2.节能倾向;3.审美成分:4.对未来的合理预期。
法的定义:•规则说:分析实证法学家,法律是一种规则,国家创制的规则•命令说:分析实证法学家,法律是主权者的命令•社会利益说:社会学法学家,法律是社会利益的体现和表达•社会控制说:社会学法学家,法律是社会控制的工具、手段•正义论:法律是正义的化身、体现。
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等•神意说:神学家,法律是上帝理性的表现,是神的意志,是神创造出来规范人的生活和行为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和反映。
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西塞罗(古罗马自然法学派)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是由公共权力机构制定或认可的具有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规范•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通过法律程序保证实现的社会规范(辛普森案、佘祥林案)•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法律部门:•宪法:根本法;•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民法: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的法律;合同法、物权法、知识产权法……•商法: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上市关系或上市行为的法律;公司法、证券法、企业破产法……•经济法: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税收征管法、房地产管理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法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自然资源与环境法: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诉讼法:是有关各种诉讼活动的法律。
第二篇民法第一章民法概述民法的作用:市场经济的行为规范为人权提供基本保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民主政治•人身关系是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的合称。
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要素(生命、身体、健康等物质性要素和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等精神性要素)而形成的关系。
身份关系是自然人基于彼此的身份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夫妻等亲属关系。
四、民法的基本原则案例:BOT大桥回购平等原则民法中的平等,是指主体身份的平等,是指不论其自然条件和社会处境如何,其法律资格亦即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案例:物业费过高•自愿原则,又称意思自治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意志独立、自由和行为自主。
•案例:错卖春树秋香图•公平原则,是指在民事活动中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在民事主体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摩擦时,以权利和义务是否均衡来平衡双方的利益。
•案例:商铺届期转租•诚实信用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讲诚实守信用,以善意的方式履行其义务,不得规避法律和合同,是道德规范的法律化。
•案例:卫生间建游泳池•公序良俗原则,是指民事主体在进行民事活动时不得违反社会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违反社会一般道德准则和公共利益。
五、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1.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受法律调整或都是受民法调整的。
2.并不是所有的法律关系都属于民事法律关系,只有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才属于民事法律关系。
5.2 民事法律关系主体•自然人,是依自然规律出生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确认的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人格)。
自然人只有具备了民事权利能力,才能参与民事活动。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案例:遗腹子继承权•但对于尚存于母体内的胎儿,虽尚未出生,但继承法为了保护胎儿利益,明确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的类型:•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第1款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法通则第11条第2款规定: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案例:读研索生活费案案例:12岁儿童买电脑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是只能独立实施与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民通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对年满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即认定其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采取年龄主义;对成年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采取个案审查制。
(吸毒、赌博)•案例:12岁儿童摸彩票中奖电脑•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不能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
民法通则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参与民事活动,须有法定代理人代理,其自己不能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为民事法律行为。
•案例:八岁小孩买酱油、文具•法人,德国民法典正式出现这个词,法国民法典没规定原因•法人拟制说:法律拟制的人——精神损害赔偿•法人实在说(组织体说)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法人的特征:法人是团体;法人拥有独立的财产;法人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法人能以自己的名义参加民事法律关系。
•其他组织:合伙、业主委员会5.3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民事主体得以结成相互关系的利益对象。
客体是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之所依,是主体交往的基石和利益所在。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依利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物、行为、智力成果三类。
物是能满足人的需要,能够被人支配或控制的物质实体或自然力。
分析:电、闪电、金牙、镶在人体内的金牙特征:存在于人身外;能为人所支配;具有使用价值。
行为•作为客体的行为特指能满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通常也称给付。
•例:建筑施工合同代答到智力成果是人脑力劳动创造的精神财富,是知识产权的客体,包括文学、艺术、科技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以及商标等。
例:画民事权利:•分类:•财产权、人身权。
这是依民事权利的客体所体现的利益为标准而作的划分。
(荷花案、秦烩案)死者权利保护说?死者法益保护说?近亲属权利保护说?人格利益继承说?死者的人格利益保护•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
这是依民事权利的效力特点为标准而作的划分。
•绝对权与相对权。
这是依民事权利的效力所及相对人的范围为标准而划分的。
•专属权与非专属权。
这是按民事权利与权利人的联系而划分的。
•既得权与期待权这是按权利是否现实取得而划分的。
例:二手房买卖案。
民事责任是违反约定或者法定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
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十种具体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具体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和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例:两个水龙头引发的大案第二章代理代理,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法律行为,该行为直接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的民事法律行为。
代理的特征•品牌代理(经销)是否为代理?销售代理商以谁的名义与买房人签合同?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进行民事活动;•询价?代理实施的行为必须是有法律效果的行为;•销售代理商卖某套房是否要经开发商同意?代理人进行代理活动时独立地进行意思表示;•延期交房的违约责任谁承担?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直接由被代理人承担。
代理的分类:•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是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授权而进行的代理,即委托代理的代理权产生自本人的授权行为。
•本代理、复代理复代理,是指代理人为了实施其代理权限内的行为,以自己的名义选定他人担任被代理人的代理人。
例:代买茶例:被开除的采购经理•表见代理:是指虽无代理权但表面上有足以使人信为有代理权而须由本人负授权之责的代理。
为无权代理,但发生有权代理的效果。
第三章诉讼时效例:借钱不还诉讼时效,是债权人怠于行使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间,其公力救济权归于消灭的时效。
诉讼时效立法目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
•短期诉讼时效期间。
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以及“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四种情形,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从已知或应知权利被侵害开始•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例:汶川地震期间的诉讼时效•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暂时停止。
•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因有与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利相反的事实,使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失去效力,而须重新起算时效期间的制度。
方式:•权利人请求。
(留好证据)•义务人的同意。
(留好证据)•提起诉讼或仲裁。
第四章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例:转租房屋例:丢失的马不当得利,是指无法律依据,使他人受损而自己取得的利益。
利益所有人对利益所的人有返还利益的请求权。
例:英雄救美无因管理,是指无法定或约定义务,而为他人管理事务或提供服务的行为。
无因管理的构成要件:客观要件:管理了他人事务主观要件:有为他人利益的意思法律要件:无法定或约定义务管理人的权利:1.支出必要费用的请求权;2.清偿所负债务的请求权;3.损害赔偿请求权。
合同法专题一合同一般•合同的概念•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的特征:•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协议;(南开区市政工程配套办公室)•合同已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目的;•合同是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协议。
合同的分类•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分类依据:法律上是否规定了名称•有名合同:买卖合同、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赠与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融资租赁合同、承揽合同、建设工程合同、运输合同、技术合同、保管合同、仓储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无名合同:例:旅游合同•有偿合同和无偿合同•分类依据:有无对价给付•例:无偿合同:赠与合同、借用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分类依据: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是否需要交付标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