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的应用》(二)ppt课件2 信息技术七下
- 格式:ppt
- 大小:925.50 KB
- 文档页数:7
10.路径的引用(一)标题:路径的引用(一)课时:第一课时年级:初一教学重点,难点:利用钢笔工具,转换点工具和自由钢笔工具,初步了解路径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绘制工具(钢笔工具,转换点工具,自由钢笔工具)的用法。
(2)路径,锚点等概念的同时,初步了解路径的应用。
2.素质目标(1)学习绘制工具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处理图像的多种方法,开阔视野,提高创造性的能力。
(2)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1)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独立创作的环境。
(2)激发学生的爱好。
(3)提高学生的美术观二.教学过程1.掌握绘制工具师:今天我们要讲绘制路径工具(钢笔工具,转换点工具,自由钢笔工具)。
那谁知道工具菜单中,哪个是上面所说的三种工具?学生: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好多学生能找到菜单中的这三种工具)师:平时我们手上用的钢笔来做什么?学生:学生几乎都知道钢笔来写字,画画等作用。
师:谁来回答potoshop中的钢笔工具是干什么的?它跟平时的钢笔有什么差别?学生:回答。
可能很少人知道它的用法。
如果又能回答的,就补充又表扬。
反而没有,老师指导学生讲解钢笔工具。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练习。
操作如下:(1)选定“钢笔工具”,开始绘制路径(2)把指针移到画面单击,产生一个习惯上叫做锚点的点。
(3)移鼠标指针再单击,产生下一个锚点,同时,两个锚点中会出现一条连线。
类此画出一个形状。
(4)最后把鼠标指针移到起始点上,指针变成带小圆球的形时单击,可以画一条封闭的路线。
在potoshop中,这种由锚点与连线构成的路线叫做路径。
学生:通过练习知道钢笔工具的用法。
师:钢笔工具来画完路径以后,老师指导让学生用转换点工具来调整路径的形状。
学生: 学生跟着老师自己动手用转换点工具。
师:学生掌握转换点工具的用法以后,老是提一个形状,比如:苹果。
让学生先用钢笔工具画苹果的路径,然后再用转换点工具调整路径的形状。
《艺术相框效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相框效果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和创新意识。
二、作业内容1. 制作一个艺术相框效果,要求使用计算机软件(如Photoshop或PowerPoint)完成,展示一张个人照片,并在照片周围添加艺术边框和装饰效果。
2. 作业中需考虑照片的尺寸、颜色、边框样式、装饰元素等细节,制作出具有个性的艺术相框。
3. 作业完成后,需保存为电子文件,以便教师批改和反馈。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建议时间为第一课时内。
2. 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使用他人作品。
3. 确保作品质量,注重细节处理,展示个人创意和审美观。
4. 提交作业时,需附带一张照片素材,以便教师识别和批改。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作品创意、技术运用、细节处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满分10分。
2. 评价标准包括:艺术相框的设计是否美观大方,技术运用是否得当,是否符合主题要求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下次课程学习内容安排的参考,也会作为平时成绩记录在册。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下次课程开始时,对作业进行集中反馈,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可就作业中的疑问或改进意见向教师提出,以便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3. 反馈过程中,教师将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具体作业内容及步骤如下:1. 步骤一:选择一张个人照片(附件已提供),插入到计算机软件中(如Photoshop或PowerPoint)。
2. 步骤二:调整照片尺寸,确保适合艺术相框的布局。
同时,对照片进行必要的裁剪或修图,使其更具美感。
3. 步骤三:寻找或设计一种艺术边框样式,并添加到照片上。
可以选择在线边框库或自己设计边框。
4. 步骤四: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一些装饰元素,如背景图案、星星、花朵等,使相框更具特色。
5. 步骤五:调整相框的透明度等属性,使照片与边框、装饰元素融为一体,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艺术相框效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艺术相框效果的制作方法,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艺术相框效果的制作步骤;2. 学会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3. 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为制作一幅艺术相框效果的作品。
具体要求如下:1. 选取一张个人照片作为素材;2. 使用计算机软件中的图像处理功能,为照片添加艺术相框效果;3. 调整相框大小、位置和颜色,使其与照片风格协调;4. 保存作品为JPEG格式。
三、作业要求1. 每位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2. 作业过程中请确保作品的原创性;3. 鼓励创新,不拘泥于规定的相框样式;4. 作品要求质量高,符合审美标准;5. 完成作业后,将作品提交至指定平台。
四、作业评价1. 作品评价标准包括:创意性、技术性、协调性;2. 老师将对所有提交的作品进行评分,优秀作品将展示在班级平台上;3. 学生可多次提交作品,直到达到满意效果为止;4. 评价过程中,将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鼓励团队合作。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将在课堂或在线平台上查看其他同学的作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2. 对自己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学生可及时向老师请教,寻求帮助;3. 老师将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改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本节课的作业,学生将能够掌握艺术相框效果的制作方法,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和审美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如何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作品更具个性和美感。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与评价,学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作品,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收获。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掌握艺术相框效果的制作方法,包括相框的创建、填充颜色、调整大小等操作。
2. 能够独立完成一幅艺术相框作品的制作,并能够展示自己的作品。
第六课路径的应用(二)选定区域的转换及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选区转换成路径。
2、学会应用“描边路径”命令对路径边缘进行描边。
教学重点:将选区转换成路径,可以继续对路径进行更加细致的调整教学难点:1、选区转换成路径2、应用“描边路径”命令3、填充路径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及辅助教学软件。
2、范图。
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绘制路径导入新课利用路径面板将路径转化为选区。
布置学生的基本任务, 通过模仿学习,完成我们所要求的认为。
基本任务:使用路径画出苹果的图形,并且填充恰当的颜色。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也鼓励他们树立合作意识,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布置拓展任务:拓展任务:将苹果图形变形为苹果电脑的LOGO。
进阶任务:请学有余力的同学,使用路径将苹果电脑的标志进行拓展,加上恰当的图形,表达一定的含义。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为他们进行探究、创作提供保障。
教会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利用各种资源,解决问题,让他们明白团体精神、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课堂点评:成果展示并讲解含义。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吸取别人的长处。
出有代表性的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适当的说明,包括:做的过程中最难的在什么地方,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里,以及表示的含义等。
不同的人对同一任务完成有不同的方法、过程和体验,可以通过交流与协作得到启发,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结构,同时使学生巧于手,明于心,述于口,有利于对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反思:依据心理学理论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开始成熟,大部分高中生已经能全面、客观、主动评价自己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心理感受和体验。
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由离散变集中,直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让学生课后有序的琢磨,消化吸收形成更高层次的认识结构。
《邮票效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邮票效果”的制作,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图像处理技巧,理解图像编辑软件中的图层、滤镜等基本概念,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素材准备:学生需准备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素材,并确保图片格式兼容于所使用的图像编辑软件。
2. 图像处理:学生需在软件中打开所准备的图片,并利用软件中的图层功能,对图片进行基本的处理,如调整亮度、对比度等。
3. 邮票效果制作:在完成基本处理后,学生需使用软件中的滤镜功能,为图片添加邮票效果。
这一步骤中,学生需注意邮票的边框、齿孔等细节的处理,使效果更加逼真。
4. 作品保存:完成邮票效果制作后,学生需将作品保存为JPEG或PNG格式,并保证图片质量与清晰度。
三、作业要求1. 图片选择:所选图片应具有较高的清晰度,且内容积极健康,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2. 操作规范:学生在进行图像处理时,应遵循软件的操作规范,避免因误操作导致图片损坏或丢失。
3. 创新设计:在制作邮票效果时,学生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尝试不同的滤镜效果和组合方式,使作品更具个性。
4. 独立完成:本作业需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作品或寻求他人代做。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从作品的技术性(如图像处理技巧、邮票效果的真实度)、创新性(如作品的个性和创意)和规范性(如操作规范、文件保存格式)等方面进行。
2. 互评与自评:学生完成作业后,可进行同学间的互评和自评。
互评时,学生需指出对方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自评时,学生需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互评、自评及作品质量,给出最终评价和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详细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学生反馈:学生需根据教师的反馈和建议,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邮票效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掌握以下目标:1. 熟练掌握邮票效果的制作方法,包括裁切、选择、复制、粘贴等操作。
2. 学会调整邮票的大小、位置和透明度等属性。
3. 理解并运用颜色填充、线条粗细等美术知识。
4. 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作业内容作业任务:制作一张邮票效果图片,要求包含以下元素:1. 邮票图案:设计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邮票图案,可以是本地的风景、名人名言、纪念品等。
2. 背景:选择一种与邮票主题相符的背景,可以是自然风光、历史建筑等。
3. 文字:在邮票下方添加文字说明,如“XXX纪念邮票”。
4. 调整效果:根据需要调整邮票的大小、位置和透明度等属性,使其更加美观。
作业步骤:1. 确定主题和设计思路,画出草图。
2. 使用Photoshop或其他图像处理软件打开软件,裁切出邮票图案。
3. 使用选择工具选择邮票区域,进行颜色填充和线条粗细调整。
4. 将背景图片插入到图像中,调整其大小和位置。
5. 将邮票图案粘贴到背景上,调整其大小和透明度。
6. 在邮票下方添加文字说明。
7. 对图像进行保存和导出。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时间:作业应在课堂之外的时间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2. 提交方式:学生需将完成的作业以电子版形式提交,文件格式为JPEG或PNG。
3. 质量要求:作业应符合美术和信息技术标准,图像清晰、色彩鲜艳、布局合理。
4. 创新性:鼓励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发挥创新思维,制作出具有个性的邮票效果图片。
5. 团队合作:鼓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邮票效果图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质量、创新性、团队合作和个人贡献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 分数设置:根据评价结果,给予学生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
4. 反馈机制: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要及时反馈给学生,并提供相应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