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8.06 KB
- 文档页数:12
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的主题是“关爱”,通过一系列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学会关爱他人。
本单元共有4篇文章,分别是《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和我们在一起》。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关爱他人的理解和实践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友情的美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深层次的含义,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
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文章中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课文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人物,激发学生对关爱他人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章中的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感共鸣,分享自己关爱他人的经历。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文章中的一些深层次含义,如关爱他人的方式、关爱他人的意义等。
部编版四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3.理解课文的核心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4.能够进行简单的阅读和朗读任务。
5.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6.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和提高阅读兴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词义。
2.理解课文的核心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三、教学难点1.能够正确使用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2.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和提高阅读兴趣。
四、教学内容本课时段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为《语文园地四》,通过阅读了解课文的情节和主要内容,学习生字词及其词义,以及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
教学过程1.复习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温习之前学过的知识。
2.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语文园地四》,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生字词的词义,可以通过课中出现的练习题加深印象。
4.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中的句型和语法结构,让他们能够正确运用。
5.组织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
6.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7.帮助学生写下对课文的感想和体会,培养其阅读的兴趣和情感。
五、教学辅助手段1.课本《语文园地四》2.黑板、粉笔3.练习题目4.阅读指导书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得到了提升,但在教学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理解不够,需要加大讲解力度。
下节课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强化教学,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习作我的动物朋友》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有条理地叙述自己的动物朋友。
2.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3.写出成功的感受,体验到交流、表达的快乐。
教学重点:1.能清楚、具体地写一篇以“我的动物朋友”为话题的习作。
教学难点:选材准确,能把动物朋友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在众多的动物中,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快说给你的同学听听吧!(引起学生对习作内容的兴趣)二、习作内容:我的动物朋友,向别人介绍你的动物朋友。
(板书:我的动物朋友)三、习作指导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看看课文是如何介绍动物朋友的。
1.我们一起来看看《猫》一课是怎样介绍猫可爱的。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2>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
3>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4>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课文在写母鸡的时候:1>我一向讨厌母鸡(抑)2>我改变了心思。
(扬)赞扬母鸡是伟大的英雄。
3.在《白鹅》一文中,作者想要突出白鹅高傲的特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来具体表述。
4.每一类或每一只动物的外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们在介绍动物朋友时,要抓住动物的外貌特点。
(板书:外貌特点)钩鼻子长脖子小羊可爱极了。
一身雪白的羊毛,就好像冬天的雪落到了它身上,为它穿上了一件雪白的衣裳。
它的四条腿,总是矮矮地竖立在地上,就像4个小矮人把它的身子稳稳地顶在上边。
5.我们在介绍动物朋友时,还应该抓住动物的习性特点。
(板书:习性特点)选择动物生活习性中的一个方面或多个方面来写。
可以写进食、活动、休息等情况,要写具体,突出重点。
憨厚机灵贪睡看着小狗那狼吞虎咽的模样,真让人忍俊不禁。
两条前腿死死地抱住那块肉,生怕一不小心它就会溜走,半眯着眼,张着小嘴左一口右一口地啃,小小的牙齿与肉一下一下地摩擦出声响,喉咙里还哼哼地叫着,尾巴左一下右一下得意地摇着,好像在为自己助威呢!看它那傻傻的幸福模样,相信你见了也忍不住要笑。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教学目标】1.学会介绍动物朋友,抓住动物鲜明特点进行形象、生动的介绍。
2.有条理地描写自己的动物朋友,在具体情境中写清楚动物的特点。
3.学会在描写动物朋友的语言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情境写清楚动物朋友的特点,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①前期准备。
实践活动:观察小动物a.如家中有小动物,可长期观察并简单记录其外形、习性、日常活动等;b.可借助网络,查阅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了解其外形、习性、行为特点等。
②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介绍动物朋友,抓住动物鲜明特点。
2.学会在具体的情境中写清楚动物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了解特点1.教师导入:回顾我们第四单元学过的课文,都写了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预设1:《猫》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小猫的可爱。
预设2:《母鸡》既写出母鸡的浅薄、欺软怕硬、又写成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
预设3:《白鹅》抓住了白鹅“高傲”的特点来写的。
2.教师引导:你怎么看这些作家和他们笔下动物的关系?3.师生达成共识:朋友。
4教师过渡:这节课,我们也来写一写自己的动物朋友。
板书:(我的动物朋友)二、明确要求,理解情境1.明确习作要求。
(1)教师引导:这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呢?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2)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出示课件1:2.教师指名读习作要求,并引导学生整理关键信息:(1)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哪些方面;(2)在一定情境中写清楚它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3)写完后,同桌交换阅读,提出修改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3.分析情境,明确表达方向。
(1)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呢?读读课本中列举的几个情境。
(2)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
出示课件5:出示课件6:出示课件7:(1)教师指名读;学生小组内交流。
(2)师生交流,将三种情境表达进行梳理。
第四单元13 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正确认读本课“虑、折”等生字,规范书写“贪、职”等生字。
(2)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生动具体地描写猫的古怪和淘气可爱的特点的。
2.过程与方法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3.情感与价值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以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2.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喜欢哪些动物呢?它们都很可爱,猫就是其中的一个。
你们喜欢猫吗?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非常喜爱猫,他还专门为猫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一下老舍先生家的猫吧。
二、检查预习情况1.老师先来检查你们的预习情况。
谁来介绍一下作者老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我国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老舍先生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有两大爱好:养猫和养花。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书写。
课件出示:贪玩、尽职、屏息、稿纸、踩印、丰富多腔、变化多端、解闷、淘气、花盆、遭殃、生气勃勃。
多音字:“屏”在课文里面读“bǐng”,组词“屏息”;还有个读音是“píng”,组词“屏幕”。
多音字:“闷”在课文里面读“mèn”,组词“解闷”;还有个读音是“mēn”,组词“闷热”。
多音字:“折”在课文里面读“shé”,组词“枝折”;还有个读音是“zhé”,组词“折断”。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短文内容,掌握故事主要情节;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发生的事件;3.能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2.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难点1.进行创作。
四、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四》教材;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导入新课内容。
2. 学习新课•讲解故事内容,让学生认真听讲,掌握故事主要情节。
3. 活动设计•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核心事件,并向全班展示。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引出相关的思考。
5.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事件。
第二课时1. 复习•让学生互相交流作业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学习新课•引导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可以是故事的续篇或变体。
3. 活动设计•分组进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展示自己的创意。
4. 课堂讨论•每组向全班介绍他们的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分享创作心得。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掌握了故事的主要内容,还进行了创作,锻炼了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认真学习,不断进步。
七、作业布置1.完成故事描述作业;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并在下节课展示。
以上就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学生们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课程将以《语文园地四》第一课作为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孩子们对春天的理解、对动物的喜爱以及对祖国大地的热爱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春天的意义,尊重动物,热爱大自然。
2.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春天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其爱护动物的意识。
3.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让学生理解春天的意义,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
2. 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动物和春天的感悟。
难点: 1. 学生对春天的抽象理解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2. 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准备1.课文《语文园地四》第一课。
2.课件、板书、挂图。
3.观察春天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看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情感。
2.学习课文•让学生课文注重理解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尊重动物和大自然。
3.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动物、祖国的看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4.操练与表演•学生分组自由操练,并进行展示,开展小型朗诵比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对春天、动物、祖国的热爱和尊重。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
2.以《语文园地四》第一课的内容,写一篇作文,表达对春天、动物、大自然的感受。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园地四》第一课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意识和语文表达能力。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理解春天抽象概念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引导。
以上是本次《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教案的内容,希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教案前言:《日积月累》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让孩子们体会到“积小流而成江海”的哲理,明白勤奋学习,不断积累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日积月累”的哲理。
(2)学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故事。
(3)学会阅读励志短文《每日早读》和励志诗歌《蟋蟀》。
(4)学会通过朗读,培养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提高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2)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坚持不懈取得进步。
(3)让学生体会到勤奋与积累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清楚地理解“日积月累”这个哲理,并引导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和积累的习惯。
2.教学难点:在阅读中理解励志短文《每日早读》和励志诗歌《蟋蟀》,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朗读,来提高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询问学生自己每天都会做什么。
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思考时间,然后请学生来分享,看看有哪些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
例如:刷牙,早餐,上学,做作业等等。
然后再请学生想想自己这么做,有哪些好处?班级里的好学生是怎么样学习的呢?引出“日积月累”的哲理。
2.学习内容:(1)了解“日积月累”的哲理,带领学生一起探讨这个名言的意义和好处。
(2)教授“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故事。
让学生理解积累的重要性。
(3)学习阅读励志短文《每日早读》和励志诗歌《蟋蟀》,鼓励学生通过朗读来提高表达能力。
3.练习与巩固:(1)读一段文字并理解:“汗水和泪水,就是成功的源泉。
当你再一次踏破铁鞋时,已经看到了芙蓉山的雪山,而当你再次浸在最深的悲痛中时,已经在努力挑战世界的极限。
你失败了吗?不,这只是前进道路上的一个拐角。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
(2)理解并掌握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
(3)能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口语交流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3)通过写作和修改,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字词学习:学习本单元的生字词,包括字形、字音和字义。
2. 课文学习:学习本单元的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3. 口语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
4. 写作练习: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引起学生对单元主题的兴趣。
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拼读和书写本单元的生字词,讲解字义,进行相关的练习。
3. 课文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相关的练习。
4. 口语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5. 写作练习:根据本单元的主题和内容,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和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口语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评估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4. 写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提供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词、课文、练习题等。
2.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提供直观的教学资源。
3. 学习材料: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包括练习册、阅读材料等,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和练习。
第七周第四单元13、夜莺的歌声教学目标:1.认识“屑、拧”等8个生字,会写“削、喂”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沉寂、盘问、口哨”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夜莺”吗?谁来说一说。
教师过渡:体态小巧玲珑,叫声清脆宛转,每当月上高楼,它就会放开歌喉纵情歌唱。
今天,就让我们穿过时光隧道,一起走进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走近一只勇敢的夜莺,去聆听他神奇、机智的歌声吧!(板书课题)二、学情调查1.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2.对于前苏联的卫国战争,你了解多少?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3.再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小夜莺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交流读后印象。
四、精读课文过渡:是呀!读罢课文,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夜莺形象便清晰地跃入我们的脑海。
那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捕捉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呢?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下这些地方。
1.学生边读边画出相关句子。
2.研读重点句子。
A要求:读句子,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小夜莺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
B形式:先自读自想,再与同桌交流。
第二课时一、交流讨论二、交流、讲座内容。
下列句子组织全班学生讨论。
1.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
这歌声停了一会儿,接着又用一种新的劲头唱起来。
2.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意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
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炎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3.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
4.你说的是一种蘑菇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
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
5.第二天,在被烧毁的村子围墙旁边,在那小路分岔的地方,孩子又穿着那件绿上衣,坐在原来那河岸边削什么东西,并且不时回过头去,望望那通向桔子的几条道路,好像在等谁似的。
三、交流讲座方法。
1.逐句讲座交流。
讲座某一句时,先由一名学生谈自己的理解,重点是自己想象到的内容,其他同学听后补充。
最后指导朗读,通过读来反映自己的理解。
指导朗读时,除上述1、6句外,不要只孤立地读一个句子,可将前后对话连起来读,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边做动作边朗读。
朗读升华过渡: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个句子,通过讨论,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是呀,越读我们越感到小夜莺真是机智、勇敢。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受分成小组,分角色读读全文。
3.组织全班性的分角色朗读或表演对话片断。
四、安排作业1.练写生字,读写、读记“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2.跟家人讲讲小夜莺的故事。
教学后记:14*、小英雄雨来教学目标:1.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等词语。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4.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感悟英雄本色---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
2.一部分一部分再读课文,读后用最简单的话说一说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3.再读课文,读后想想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二、欣赏英雄本色---理解最能突出雨来英雄本色的句子。
1.反复朗读相关句子,看看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抓住重点句子,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重点引导学生讨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一句)3.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作者为什么要多次强调这句话?三、回味英雄本色---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1.练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提供其他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或学生自选小英雄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准备召开“小英雄故事会”。
教学后记: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目标:1.认识“卓、盔”等7个生字,会写“牺牲”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执行、维护、给予”等词语。
2.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都在和平的环境里生活着。
可是,你知道吗?这样安定的生活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因为世界上有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
1.挂图配乐播放战争场面及战争中人们的悲痛与无奈。
2.看到这些情况你们想说些什么呢?过渡:是呀!生活在战争中的人们,他们无时无刻地在祈盼和平的降临,因为生平意味着生的希望,意味着能心情享受阳光。
同学们,今天教师想带大家一起走近一位中国孩子,一位曾经被战争夺去父亲的生命、饱尝推动亲人痛苦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位孩子内心的呼声吧。
(出示课题)二、重点学习第二部分1.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读完后想想: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着重写了什么?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请同学们重点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一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请找出来,再谈谈自己的体会。
4.集体交流:哪些地方让自己的印象最深刻?交流时,要特别关注下列语段,并按语段后的教学步骤,指导学生体会。
(语段:两年多来,我们全家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我至今都忘不了,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
他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
我们与爸爸相约,等爸爸凯旋的那一天,我们要带着最美的鲜花迎接他。
)1爸爸说这句话的时候,心里会怎么想?2雷利写信时想起爸爸那觉悟的目光和坚定的话语,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应怎样把这种心情读出来。
3指导朗读(语段: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
我们如约捧着鲜花,接到的却是爸爸那覆盖着国旗的遗体。
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血。
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
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全世界都听见,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1)朗读这段话,一边计一边想:读着这段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如果当时你面对些情景,会有怎样感受?(3)指导朗读。
(语段: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他的死是光荣的,他是为和平而倒下的,他倒在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圣坛上。
今天,我要向爸爸献上一束最美的鲜花,因为他是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战士。
)(4)哪些同学对这段话的印象最深刻,谈谈自己的感受。
(5)“本来。
却被”,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5.对于在维和行动中壮烈牺牲的父亲,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先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学生齐读“一名卓越的观察员,在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体现了人道与公正的素质”。
6.怎样理解“卓越”“人道与公正的素质”?7.伴随着音乐,让我们和雷利一起再次缅怀用生命保卫世界和平的爸爸,齐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听写本课新词。
同桌互相检查。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1.过渡: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这封信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缅怀被战争夺去生命的父亲吗?你是从课文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2.默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边读边想:这几段话中哪些句子让你学得最难理解,请画出来。
3.着重理解下列句子: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A你从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B结合课前你们收集的资料,举出具体事例,请你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C过渡: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更是无情的。
只要有罪恶的子弹存在,“和平之花”就容易被摧残。
难怪作者会说---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不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4.战争给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带来灾难,,那些深爱战争苦难的孩子,他们过着怎能样的生活呢?我这儿有一份资料,大家可以小声地读一读。
(出示数据资料:在过去10年里,200多万儿童在战争中被杀死,另有600万儿童受伤,100万儿童成为孤儿。
87个国家的儿童生活在6000万枚地雷的阴影中。
每年陆续有1万名儿童成为地雷的受害者。
目前世界各国约有30万男女少年和儿童在军队中当“儿童兵”,许多人还不到11岁。
)5.读了这份资料,你有什么样的感受?6.(出示难民儿童画面)战争中的孩子,饱受着战火的煎熬,阳光般的年龄却承受那么多的不幸,此时此刻,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7.成千上万的儿童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本来应该拥有的幸福和欢乐。
正因为这样,作者在文章最后发出强烈的呼吁。
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边读国体会作者的情感,边读边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指导实践,升化情感1.为了制止战争/保卫和平,雷利给联合国秘书长写下这封信。
那么,我们能够做点儿什么呢?2.从大家的发言中,我能感受到你们以地和平的期盼。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的这段话,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3.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最后一段。
四、课外延伸短暂的40分钟的课堂让我们无法停止对和平的呼唤。
“和平、和平、和平”的心声永不停息。
同学们行动起来吧!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给那些深受战争苦难的外国小朋友写封信,也可以召开“制止战争,保卫和平”的主题班会。
因为,让和平永驻人间不仅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更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的共同心愿!教学后记:第八周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字。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受到热爱和平的教育。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沐浴着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尽情享受和平的时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正笼罩着战争的阴影,有多少人正期盼着和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呼唤和平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