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的起源
- 格式:docx
- 大小:15.95 KB
- 文档页数:2
功夫茶英文介绍作文英文:Kung Fu Tea, also known as Gongfu te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brewing method that emphasizes the skillful and meticulous approach to tea preparation. Originating in the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this ancient art form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 and has become deeply ingrained in Chinese tea culture.The process of brewing Kung Fu Tea involves several key elements, including selecting the right tea leaves, preparing the tea utensils, and mastering the brewing techniques. For example, when brewing oolong tea, one must first heat the teapot to ensure that the tea leaves are properly awakened. Then, the leaves are carefully measured and placed into the teapot, followed by the preciseaddition of hot water at the correct temperature. The tea is then steeped for a specific amount of time before being poured into small cups and savored slowly, allowing thedrinker to fully appreciate its aroma and flavor.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spects of Kung Fu Tea is the concept of "pouring the spirit" (倒魂 dao hun), whichrefers to the graceful and deliberate pouring of the tea from the teapot into the cups. This technique not only enhances the visual appeal of the tea ceremony but also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aerating the tea and releasing its fragrance.In addition to its exquisite taste, Kung Fu Tea is also valued for its health benefits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Many believe that the slow and mindful process of brewing and sipping tea promotes relaxation and mindfulness, making it a popular choice for meditation and social gatherings alike.Overall, Kung Fu Tea is more than just a beverage; it is a cultural practice that embodies patience, precision, 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simple pleasures of life.中文:功夫茶,也被称为工夫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叶冲泡方法,强调对茶叶准备的熟练和细致的态度。
有趣的对外汉语培训谈中国的工夫茶。
有趣的对外汉语培训谈中国的工夫茶。
有趣的对外汉语培训告诉你功夫茶该怎么喝。
中国的工夫茶,又称为中国的茶道,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中包括了仪式的准备,和茶艺的展示。
这是起源于福建和广东的一种文化。
起初,功夫茶写为工夫茶,工夫茶的字面的意思就是用心地做茶。
有时候工也被写成了功。
而如今,功夫茶也在台湾茶馆受到欢迎,同时,许多茶叶鉴赏家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选择出最好的茶叶。
今天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就来教学生们如果冲泡功夫茶一、茶具的选择非常重要好的茶具例如瓷茶壶的密度较大,不论是从嗅觉上还是味觉上都更胜一筹。
而密度较小的紫砂壶,壶体孔隙会吸附一部分茶味,所以感觉起来香气就差了一畴。
泡功夫茶根据各人喜好选择瓷茶具或紫砂茶具均可。
但由于近年来人们比较重视茶叶的香气,建议选择瓷茶具(盖瓯),这样有利于发挥出铁观音的二、功夫茶(铁观音)的冲泡1.准备好茶具茶叶2.用盖子刮去泡沫(如图2)。
3.快速将茶冲倒于公道杯中(如图3)。
公道杯上放置滤网,可滤去碎茶叶。
由于这第一道茶水主要是洗茶,并不饮用,故而快冲快出为好。
4.用公道杯中的第一道茶水冲洗滤网和茶杯(如图4)。
5.洗好杯子后,再用沸水冲泡第二道茶水,盖上盖子(如图5)。
6.第二道茶水通常浸泡15秒即可出水,将茶水倒于公道杯中(如图6)。
可根据各人喜好稍做调整,觉得淡了就延长一点,觉得浓了就缩短一点。
7.将公道杯中的茶水倒于茶杯中品饮(如图7)。
8.细细品味观音的韵味之后,揭开盖碗冲泡下一道茶水(如图8)。
相信看了这个泡茶流程之后,外国学员也跃跃欲试了吧,其实功夫茶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泡,仔细观察和学习之后外国学员也能成功的完成冲泡过程哦。
有趣的对外汉语培训注重劳逸结合。
有趣的对外汉语培训谈中国的工夫茶。
功夫?茶?斗吧功夫,两个字,一横一竖,站着的才有资格讲话。
”功夫的真假,其实不难判断,两个人打一架,高下立判。
这玩意跟写文章不一样,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功夫是装不出来的。
茶是一种文化,茶艺是一门功夫,清茶一杯,始是浅浅苦涩,尔后悠悠一丝清甜从喉中溢出。
茶艺之道,在于心,在于艺,在于魂;茶艺之理,在于境,在与人,在于斗。
通过斗茶,使各门各派的茶艺功夫相互交融,突破自我。
今日,武夷功夫茶与太极长嘴壶两门高雅的茶艺,便在这小小的赛场中,在各位领导嘉宾的见证下,在太极功夫的映衬中,展开了激烈的茶艺比斗。
工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
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
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
起源于宋代,在福建的漳州、泉州及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 [1]功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功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茶经》说:“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其下。
”那个时候还没有自来水,陆羽自然没有加以论列,自来水不宜于煮茶,这已经是一个常识。
不过像香港地方,一声制水,万众惶然,“自来”尚不可求,不用自来水又用什么呢?《茶经》又说:“山顶泉轻清,山下泉重浊,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浑厚,流动者良,负阴者胜,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无味。
”这就已讲究得微乎其微了。
至于水还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别,这些都是属于讲究的范围的,不过这些讲究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功夫哉。
煮茶要诀,“水常先求,火亦不后”。
苏东坡诗云:“活水仍须活火烹”。
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正规品尝潮汕工夫茶,讲究要有好环境、好茶叶、好泉水,有一套精致雅洁的茶具、考究细致的冲沏技艺。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潮汕功夫茶道的发展历史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喝茶了。
《诗经》中已提到采茶。
两汉之后,饮茶风大盛,但高潮还在唐朝,那时已经有“茶会”、“茶宴”。
陆羽著《茶经》,集中了喝茶的理论,开一代喝茶之风,自己也成为茶神。
《潮嘉风月记》中说:“功夫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
炉及瓷盘各一,唯杯之数则视客之多寡,先将泉水贮罐,用细炭煎至初沸,投闽茶于壶内冲之,盖定后复遍浇其上,然后,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可见,到了清代,潮汕功夫茶已十分普遍,且程式已经同现代工夫茶程式十分相似了。
“投闽茶于壶内冲之”,指的是福建产的铁观音。
其实,潮州的凤凰山也产名茶,称为“凤凰单丛”,可惜文中一字未提。
据《潮州府志》载:“粤素不产茶,所给皆闽产。
近饶平之百花山、凤凰山多有植之者。
百花山又名待诏山,故称待诏茶,品亦不恶。
大埔则大麻、阴那等山皆产茶,亦尚可饮。
其余土茶皆苦而不香。
”由此可见,凤凰茶至迟在清代已开始在潮州种植了。
在潮汕所产的茶叶中,凤凰茶素以其气味清香、耐冲耐泡,并独具各种自然花香味而闻名于世。
这首先与凤凰山的自然地理条件有密切关系。
凤凰山位于潮州东北面,地处饶平、丰顺、大埔三县之结合部,属北回归线近侧。
这里常年云雾缭绕,群山起伏,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十多个,其中有粤东第一高峰凤凰乌髻和第二高峰乌岽顶,而名茶多产于高峰云雾之上。
其次,凤凰茶有一种独具一格的制作方法。
该处制茶,分“萎凋━━发酵━━杀青━━揉捻━━烘焙”五个程序进行,每道程序都有严格的操作方法。
凤凰茶的品种、香型颇多,品质亦因季节而异,其中以“凤凰单丛”为最佳品。
“凤凰单丛”指那些经过多年品试、被鉴定为有各种不同自然花香的优质茶树,在制作过程分别进行单株采摘、单株初制、单株烘干的特级名茶。
“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介绍近几年来,在不少关于茶的文章中“工夫茶”与“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
下面就详细介绍“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区别。
《辞海》缩印本中“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说: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
笔者拜访并请教了当代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观点:一、“工夫茶”即是指茶叶,在清代时是指红茶及部分武夷岩茶1.清僧释超全,布衣。
明亡后在清康熙三十年入武夷山为僧与武夷茶结缘。
其作《武夷茶歌》中有“如梅斯馥兰斯香,大抵焙得候香气。
鼎中笼上炉火温,心闲手敏工夫细。
”说明他看到的武夷佳茗,是靠“工夫细”制出来的。
这里的“工夫”显而易见是力气、时间之意后来逐渐引申为花费工夫做出的好茶。
2.清人刘jing,雍正十年在福建崇安县为令三年,他在《片刻余闲集》中写到:“武夷茶高下共分两种:……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次则小种,次则小种工夫,次则工夫,次则工夫花茶,次则花香……”说明在200多年前“工夫”就是指茶之名称,且为较珍贵之茶。
3.被称为当代茶圣的吴觉农先生主编的《中国地方志茶叶资料选辑》载:武夷岩茶与红茶都有称为工夫茶的品种。
民国之后,岩茶就没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则全指红茶。
如陈宗懋主编的《中国茶经·红茶篇》中,将红茶分为正山小种、小种红茶、红碎茶三大类,且按地域分为:闽红工夫、祁门工夫、休宁工夫、川红工夫、滇红工夫等等。
4.民国肖一山主编《清代通史》卷中载:葡荷两国,与我国通商较早。
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年),红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种茶、白毫等),始由荷兰转至英国。
这里工夫茶就是红茶的一种,也说明“工夫”系茶品。
二、“功夫茶”则是指泡茶之法1.清人俞蛟所编著的《潮嘉风月记》开篇写道:“工夫茶,烹治之法”,写的主要是饮茶时的炉、壶、杯等后半篇则是泡法技巧。
潮州茶文化的起源和历史说法一在工夫茶形成的年代(明朝中期至清初),“潮州”是大潮汕地区的代表地和经济、文化及行政中心,所以,“潮州工夫茶”中的“潮州”不是指现时行政区域中的潮州,而是指包含揭阳、潮州、汕头以及丰顺县中的一部分组成的潮汕地区。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工夫”与“功夫”音相同、意相近,但在潮语中音不同、意也不同。
“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
以前,在潮汕地区,称带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之人叫“做工夫人”,称做事考究、细心得有点过分的,叫做“过工夫”。
可见,加上“工夫”二字的“潮州工夫茶”是一件很讲究的茶事活动,是大潮汕人民对精制的茶叶、考究的茶具、优雅的冲沏过程,以及品评水平、礼仪习俗、闲情逸致等方面的整体总结及称谓。
潮州工夫茶不仅是潮汕的,也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潮州工夫茶已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潮汕先人留下的一份财富,也是中国茶文化一绝,乃中国古代工夫茶的“活化石”,既明伦序、尽礼仪,又有优美的茶器及茶艺方式的高雅格调,具小中见大、外巧中拙、虚实盈亏之哲理。
潮州工夫茶做为中国茶艺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国茶道文化的精粹,乃大俗大雅的完美体现,是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沉积。
“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今日,工夫茶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遍及海内外,默默地起着沟通情谊的纽带作用,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的心灵。
工夫茶推崇“和、敬、精、乐”的精神,它必将超越局限,与更多的人们共享。
说法二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一词,在潮汕话中是作事方法讲究的意思,这里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讲究,潮汕工夫茶有一套讲究茶具、茶叶、用水、冲法、品味的茶经。
工夫茶介绍英语作文英文回答:Kung Fu tea, also known as Gong Fu cha or Chinese tea ceremony,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way of preparing and serving tea. It is a highly ritualized and refined practice that originated in the Song Dynasty (960-1279) and has been passed down through generations.The term "Kung Fu" in Kung Fu tea does not refer to martial arts, but rather to the skill and effort required to master the art of tea preparation. It is said that a true Kung Fu tea master must have spent years of dedicated practice to develop the necessary skills.The process of Kung Fu tea involves several key steps:1. Selecting the tea leaves: The first step is toselect the right tea leaves. Different types of tea require different brewing methods, so it is important to chooseleaves that are appropriate for the desired type of tea.2. Preparing the teaware: The teaware used in Kung Fu tea is also important.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teaware is a small, lidded teapot called a "gaiwan." Other essential teaware includes a tea cup, a tea strainer, and a tea tray.3. Heating the water: The water used for Kung Fu tea should be filtered and freshly boiled. The temperature of the water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ea being brewed.4. Preheating the teaware: Before brewing the tea, the teaware should be preheated with hot water. This helps to remove any impurities from the teaware and to ensure that the tea retains its flavor.5. Adding the tea leaves: Once the teaware has been preheated, the tea leaves can be added. The amount of tea leaves used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ea being brewed and the desired strength.6. Steeping the tea: The tea leaves are steeped in the hot water for a specific amount of time. The steeping time will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ea being brewed.7. Pouring the tea: Once the tea has been steeped, itis poured into the tea cups. The tea is typically poured in three separate pours, with each pour being allowed to cool slightly before the next.8. Enjoying the tea: Kung Fu tea is meant to be savored slowly and enjoyed in the company of friends. The tea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snacks, such as pastries or dried fruit.中文回答:功夫茶简介。
大学英语四六级翻译练习题库(饮食文化11篇)第一篇、北京烤鸭北京烤鸭是北京的招牌菜,它的独到之处在于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被誉为“天下美味”,驰名中外。
北京烤鸭需经过约45 分钟的烤制,烤出的鸭子以皮质酥脆(crispy skin)、肉质鲜嫩为特色,这是其受欢迎的最大原因。
在众多的北京烤鸭店中最知名的两个是全聚德和便宜坊,这两家烤鸭店都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考点:段落翻译;正确答案:Beijing roast duck is a specialty dish and it is unique not only for its delicious taste, but also for the rich nutrition, for which it has been crowned as the top delicacy and known both home and abroad. It takes about 45 minutes to roast a duck. The roast duck is featured by crispy skin and tender meat, which contributes most to its popularity. Among the numerous roast duck restaurants are the most famous two brands—Quanjude and Bianyifang, both of which have a history of hundreds of years.文字解析:1.北京烤鸭,可以翻译为Beijing roast duck,这里不要使用toast.2.招牌菜:specialty 被誉为:可以翻译为be honored/crowned/names as3.美味:delicacy,delicacy 本身就是美味佳肴的意思驰名中外:可以翻译为enjoy/win fame both home and abroad,或者be known both home and abroad.第二篇、功夫茶功夫茶(Gongfu tea)不是一种茶叶或茶的名字,而是一种冲泡的手艺。
摘要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彩、引人深思。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与差异的根源。
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总结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的茶叶引入日本,日本的茶在安土、桃山、江户盛极一时之后,于明治维新初期一度衰落,但不久又进入稳定的发展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第二章分析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异同点。
虽然日本茶道与闽南功夫茶都归为茶艺,但是二者不管在茶艺的诠释上还是品茶的环境或者是品茶的观念上都是不同的。
日本茶道属“末茶”道,功夫茶则是“瀹茶”道,这是其最根本的差异。
但是二者都追求的是一种奇特的意境。
第三章探求闽南功夫茶和日本茶道的差异之根源。
虽然日本茶道由中国传入,但是日本与中国不仅地理条件、文化、历史背景不同,而且日本茶道受到禅的影响并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因此注定了二者茶道的差异。
从这三点出发去研究和比较,从中得出差异的原因。
第四章挖掘闽南功夫茶的精神內涵。
闽南功夫茶属于中国茶道的一支,因此其精神内涵也受到儒、道、佛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茶道,闽南功夫茶,差异摘要中国茶文化和日本茶道都是东方文化的奇葩,在世界文明史上各显风彩。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的茶文化,然而,从最初的模仿到不断地改造和不断地注入日本的民族特性,而最终成为代表和体现日本民族性的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比较,发现二者的差异与差异的根源。
首先介绍总结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渊源与历史发展。
接下来分析闽南功夫茶与日本茶道的精神内涵。
二者不管在茶艺的诠释上还是品茶的环境或者是品茶的观念上都是不同的。
功夫茶的起源
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
苏辙
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
功夫茶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区很出名的风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户户
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几轮。
即使用乔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这个风俗。
可以说,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
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
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
中国茶道形成于盛唐,《茶经》总其大成,简称“茶经法”。
(《茶经》是潮汕工夫茶烹法之本,更是中国工夫茶的“元典”)“茶经法”
详载茶艺,包括炙茶、碾末、取火、选水、煮茶、酌茶六个主要程序,组成了“茶艺”的核心内容。
宋、元是中国工夫茶发展期,到了明代是中国工夫茶的鼎盛期,将茶艺推进到尽善尽美的阶段。
潮汕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
及至明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则以详尽著称。
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礼仪、沏泡技艺巡茶艺术、评品质量为一体的完整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