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货
- 格式:doc
- 大小:241.50 KB
- 文档页数:7
存货的定义和分类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所拥有的待售商品、待加工物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以及待交付的服务等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物品,也是企业重要的资产之一。
根据存货的特性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一、按照用途分类1. 原材料存货:原材料存货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用于转化为成品的物料,例如木材、纺织原料、金属等。
这类存货通常会在生产过程中耗尽或者在成品中得到转化。
2. 在产品存货:在产品存货是指已经开始生产但尚未完工的物品,例如正在加工的零部件、组装中的产品等。
这类存货通常会在生产过程中逐步转化为最终的成品。
3. 成品存货:成品存货是指已经完成加工并可以直接销售的物品,例如制造业中的成品商品、零售业中的库存商品等。
这类存货通常是企业出售的主要产品。
二、按照货物特性分类1. 永续存货:永续存货是指企业经营周期内持久存在的存货,它们并不随着销售或生产而消耗,也不会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
例如,企业长期拥有的固定资产、办公设备等。
2. 非永续存货:非永续存货是指企业经营周期内会被消耗或完全销售的存货,它们通常在短期内会转化为现金。
例如,原材料、在产品和成品等。
三、按照货物可分性分类1. 明细存货:明细存货是指可以单独计量、管理和追踪的存货。
这类存货通常具有独立的特性和价值,可以进行单独的购买和销售。
例如,一箱瓶装饮料中的每一瓶。
2. 混合存货:混合存货是指无法单独计量、管理和追踪的存货,需要以整体的方式进行计量和管理。
这类存货通常是由多个相同或不同种类的物品混合组合而成,无法单独进行买卖。
例如,一批不同种类的蔬菜。
三、按照货物状态分类1. 可销售存货:可销售存货是指已经准备好或者正在等待销售的存货。
这类存货通常可以直接转化为现金,通过销售来获取利润。
2. 不可销售存货:不可销售存货是指由于过期、损坏、陈旧等原因而无法再进行正常销售的存货。
这类存货通常需要进行报废处理,或者以低价出售或捐赠。
四、按照价值和流动性分类1. 高价值存货:高价值存货是指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存货,其价值相对较高且较稳定。
存货概念及入帐价值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用于销售、加工、生产其他商品或劳务,并且在企业的账面中有相应载明金额的物品。
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资产之一,可以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库存商品等。
存货的概念是指企业用于经营活动而持有的物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 具有经济价值:存货是以购买或生产的成本作为载明金额的,因此具有经济价值。
2. 用于销售或加工生产:企业持有存货的目的是为了出售给客户或者用于加工生产其他商品或劳务。
3. 可以转化为现金: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流动资产,可以通过销售或者加工转化为现金。
存货的入账价值是指企业记录存货的账面价值。
根据会计准则,存货的入账价值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确定:1. 以取得成本为基础:根据购买或生产存货的成本,将这些成本作为存货的入账价值。
包括购买价、加工费用、直接生产成本等。
2. 以可变现净值为基础:根据存货的可变现金额减去出售或加工所需的直接费用,将这个可变现净值作为存货的入账价值。
3. 以市场交易价格为基础:如果存货的市场交易价格低于成本价或者可变现净值,则以市场交易价格作为存货的入账价值。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一般采用成本法来确定存货的入账价值。
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存货的真实成本,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并且避免了存货价值的过高或过低的问题。
总之,存货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持有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品,其入账价值可以通过成本法等方法确定。
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存货管理和正确的入账价值确定对于企业流动性和盈利能力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重要资产之一,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流动性管理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存货管理过程中,正确确定存货的入账价值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存货的管理和价值确定的相关内容。
首先,对于企业来说,合理的存货管理是提高经营效益的关键。
存货管理涉及到存货的采购、库存控制和销售等方面。
如果存货管理不当,会导致存货过多而无法及时销售或加工,造成资金占用过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而如果存货管理不足,又会导致存货不足,无法满足生产和销售需求,影响企业的运营和市场竞争力。
存货知识点1. 存货定义存货(Inventory)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为了销售或生产耗用而储备的商品、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备品备件等。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有着直接影响。
2. 存货分类存货通常按照其用途和性质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原材料: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物质或基础部件。
- 在制品:正在生产过程中的商品,尚未成为成品。
- 半成品:已经完成部分生产过程的商品,但仍需进一步加工。
- 成品:已完成生产,可供销售的商品。
- 备品备件:用于维护和修理设备的物品。
3. 存货管理存货管理是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证存货的充足供应,同时避免过度积压,以降低资金占用和仓储成本。
有效的存货管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存货控制:通过合理的订货点、订货量和订货频率来控制存货水平。
- 存货评估: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和评估,确保存货记录的准确性。
- 存货周转:通过提高存货周转率来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 安全库存:为应对不确定因素,保持一定量的存货作为安全储备。
4. 存货成本存货成本包括购买成本、订货成本、持有成本和缺货成本。
其中:- 购买成本:购买存货所产生的费用,如商品价格、运输费用等。
- 订货成本:与下订单相关的费用,如通讯费、处理费等。
- 持有成本:持有存货所产生的费用,如仓储费、保险费、损耗费等。
- 缺货成本:因存货短缺而导致的损失,如销售损失、信誉损失等。
5. 存货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成本控制和利润表现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计价方法有:- 先进先出法(FIFO):假设先购入的商品先销售。
- 后进先出法(LIFO):假设后购入的商品先销售。
- 加权平均法:将期初存货和当期购货的成本合并,计算平均单位成本。
6. 存货的会计处理存货的会计处理涉及存货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最终处置。
主要步骤包括:- 初始确认:企业购入存货时,按照实际成本进行确认。
存货的定义什么?分为哪几类?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各类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以及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委托加工物资等。
那么存货分为哪几类呢?下面让小K给你介绍存货的不同类别吧!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存货包括下列三种类型的有形资产:⑴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存储以备出售的存货。
这是指企业在正常的过程中处于待销状态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库存产成品及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
⑵为了最终出售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存货。
这是指为了最终出售但目前处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各种物品,如工业企业的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以及委托加工物资等。
⑶为了生产供销售的商品或提供服务以备消耗的存货。
这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耗用而储备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
存货的分类⒈按其经济内容分类⑴原材料。
它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修理用备料、包装材料、外购半成品等。
⑵在产品。
它是指在企业尚未加工完成,需要进一步加工且正在加工的在制品。
⑶半成品。
它是指企业已完成一定生产过程的加工任务,已验收合格入库,但需要进一步加工的中间产品。
⑷产成品。
它是指企业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验收合格入库,可以按照合同规定的条件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以作为商品对外销售的产品。
⑸商品。
它是指商品流通企业外购或委托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用于销售的各种商品。
⑹周转材料。
它是指企业能够多次使用、逐渐转移其价值仍保持原有形态,不确认为固定资产的材料,如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
⑺委托代销商品。
它是指企业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商品。
⒉按其存放地点分类⑴库存存货。
它是指已验收合格并入库的各种存货。
⑵在途存货。
它是指货款已经支付,正在途中运输的存货,以及已经运达企业但尚未验收入库的存货。
⑶加工中存货。
它是指企业正在加工的存货和委托其他单位加工的存货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或物料等。
存货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存货的定义和分类:1. 存货的定义:存货是指企业购买或生产用于销售或经营活动的物品,以期获得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存货是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资产,它的管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2. 存货的分类:根据存货的不同特点和用途,可以将存货分为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和库存商品四种类别。
- 原材料:是企业用于生产产品的各种物料、零部件和辅助材料。
- 在产品:是指在制品,即已经开始处理,但还未全部完成的产品。
- 产成品:是指已经完成加工,可以直接销售的最终产品。
- 库存商品:是指经过加工和包装的成品,准备供销售或者正在销售的商品。
二、存货的管理:1. 存货管理的重要性: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存货管理十分重要。
良好的存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滞销风险和降低资金压力。
2. 存货管理的原则:存货管理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经济原则、合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经济原则要求企业在合理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存货成本;合理性原则要求企业根据需求和预测进行存货采购和生产,避免盲目投入;安全性原则要求企业确保存货的质量和安全,避免存货损失;及时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存货管理时,要及时了解存货的供需情况,及时调整采购和生产计划。
3. 存货管理的方法:存货管理的方法包括ABC分析法、经济订货量模型、定时盘存法等。
ABC分析法是一种根据存货价值分类的方法,将存货分为A类、B类和C类,便于区分管理;经济订货量模型是一种根据存货的需求和库存成本得到的最优订货量模型,帮助企业确定最经济的订货量;定时盘存法是一种周期性盘存存货的方法,帮助企业及时掌握存货情况,避免过多的滞销和过期存货。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存货管理,提高存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三、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和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三个基本公式存货是企业日常经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等。
要搞清楚存货,就得先了解存货的三个基本公式。
咱们先来说说第一个公式:存货期末余额 = 存货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就拿我之前去的一家小工厂来说吧,那家工厂主要生产塑料玩具。
年初的时候,他们仓库里的存货,也就是各种塑料原材料、半成品的玩具啥的,价值 10 万块。
这就是存货期初余额。
在这一年里,他们陆陆续续进了不少新的塑料原料,花了20 万,这就是本期增加额。
同时,这一年生产过程中用掉了 15 万的原料,还卖出去一些成品,收入 10 万。
这用掉的 15 万原料和卖出去的 10 万成品,加起来 25 万就是本期减少额。
到了年底,算一下存货期末余额,那就是 10 + 20 - 25 = 5 万。
再来说说第二个公式:存货周转率 = 销售成本 ÷平均存货余额。
还是说回那家玩具厂。
这一年他们销售玩具的成本是 50 万。
年初存货余额是 10 万,年末存货余额是 5 万,那平均存货余额就是(10 + 5)÷ 2 = 7.5 万。
存货周转率就是 50 ÷ 7.5 ≈ 6.67 次。
这意味着他们的存货一年大概周转了 6.67 次,周转得还算不错。
第三个公式是:存货周转天数 = 360 ÷存货周转率。
接着上面玩具厂的例子,存货周转率是 6.67 次,那存货周转天数就是360 ÷ 6.67 ≈ 54 天。
这就表示,从原材料进库到变成成品卖出去,平均大概需要 54 天。
了解这三个公式,对于企业管理存货可太重要啦。
就像那家玩具厂,如果不搞清楚这些,盲目进货或者生产,可能就会导致存货积压,占着仓库,还浪费钱。
要是存货不够呢,又可能耽误生产和销售,少赚钱。
总之,存货的这三个基本公式就像是企业管理存货的三把钥匙,能帮企业把存货这扇门管理得妥妥当当,让企业的经营更顺畅,赚钱更高效!。
存货的划分标准企业对于存货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商品、在产品、原材料及其他存货。
存货的划分标准对于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下文将围绕存货的划分标准展开具体探讨。
一、商品存货:商品存货是指企业生产或经营活动中专门购买和留存的可以直接销售获利的物品,通常包括商品的购进、加工和销售环节。
比如零售商所销售的商品、酒店的食品、服装厂的成衣等。
这类存货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商品的可销性和以市场价格计量。
二、在产品存货:在产品存货是指企业正在生产过程中的尚未完成的产品,涵盖了企业正在加工中的物品,这些物品将来可能会成为最终销售的商品。
在产品存货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产品的制造过程:属于不同制造成本阶段的物品被划分为在产品存货。
为了准确计量在产品存货,根据不同生产情况,企业可以采用不同方法进行计量,如作业原价法、标准成本法等。
三、原材料存货:原材料存货是指企业用于生产过程的未经加工的物质,包括直接原材料和间接原材料。
直接原材料是指可以直接进入产品制造过程并以其成本直接加到产品中的材料。
间接原材料是指无法直接加到产品中的材料,通常用于生产过程的辅助材料。
企业对于原材料存货的划分标准主要基于原材料是否与产品的制造直接相关。
四、其他存货:其他存货是指除了商品、在产品和原材料之外,不属于以上三类存货的物品。
这类存货通常是企业特定需求下额外留存的物品,如备用零件、办公用品等。
其他存货的划分标准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进行判断和规定,但需要保证划分准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企业应根据存货的性质、用途以及财务报告的需要进行具体划分。
正确划分存货对于企业成本的准确计量、报告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确保存货的流转和使用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防止盗窃、浪费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存货的划分标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企业应根据不同存货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准确的划分。
存货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概述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周转材料是指能多次使用,并可基本保持原来的实物形态而逐渐转移其价值的材料。
企业可以设置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范围应以企业对存货是否具有法定所有权为标准,纳入本企业存货的范围。
按照这个标准,企业的存货主要包括以下各项:1.库存待售的存货,即库存商品存货等;2.库存待耗的存货,如各种材料存货以及库存待耗的自制半成品存货等;3.生产经营过程中在产品存货;4.在途存货(包括购入的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构件)、修理用备件(备品配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寄存在外的商品、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等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施工企业的钢模板、木模板、脚手架等。
正在运输途中的存货以及已经运到但尚未办理入库手续的存货);5.委托其他单位加工、代销的存货等。
种类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等。
会计科目存货跌价准备:核算企业存货的跌价准备。
委托加工物资:核算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商品等物资的实际成本还包括右边的这科目材料采购: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
在途物资:核算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或进价)进行材料、商品等物资的日常核算、货款已付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物资的采购成本。
原材料: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材料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额。
库存商品: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包括库存产成品、外购商品、存放在门市部准备出售的商品、发出展览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发出商品:核算企业未满足收入确认条件但已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或进价)或计划成本(或售价)。
商品进销差价:核算企业采用售价进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价与进价之间的差额。
1企业可以设置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周转材料的计划成本或实际成本;也可以单独设置“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科目核算企业的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本科目可按周转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
核算存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1按实际成本核算:结算凭证到达同时1企业生产的产成品一般应按实际成本1摊销方法一次摊销法计量。
存货成本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已经验收入库借:原材料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结算凭证到达,但材料尚未到达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结算凭证未到达,但材料已经到达,一般不做帐,但到了月底,需要估计入账,下月初以红字分录冲回。
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委托加工原材料企业发给外单位加工的物资借:委托加工物资贷:原材料、库存商品按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支付加工费、运杂费等借:委托加工物资(材料)贷:银行存款需要交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物资,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消费税,借:委托加工物资(收回后用于直接销售的)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的)贷:应付账核算,产成品的入库和出库,平时只记数量不记金额,期(月)末计算入库产成品的实际成本。
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按其实际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等科目。
采用实际成本进行产成品日常核算的,发出产成品的实际成本,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个别认定法计算确定。
对外销售产成品(包括采用分期收款方式销售产成品),结转销售成本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2核算方法(一)数量成本金额核算法(同时以数量和成本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适用情况:批发企业的批发商品及采购的农副产品等(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同时以数量和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与数量成本金额核算相比有两点不同之处1、“库存商品”均以售价反映。
2、需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调整科目适用情况:领用时,按照周转材料的帐面价值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贷:周转材料周转材料报废如有残料,应按其残料价值借:原材料贷: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周转材料——在用贷:周转材料——在库摊销时应按摊销额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贷:周转材料——摊销周转材料报废的核算应补提摊销额借: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贷:周转材料——摊销报废周转材料的残料价值借:原材料贷: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并转销全部已提摊销额借:周转材料——摊销贷:周转材料——在用2包装物的核算1)生产经营过程中用于包装商品、产品并作为商品、产品组成部分的包装物——视款/银行存款加工完成验收入库的物资和剩余的物资,按加工收回物资的实际成本和剩余物资的实际成本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委托加工物资2按计划成本核算企业支付材料价款和运杂费等借:材料采购(按实际成本)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付票据等期末,对于已经付款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的收料凭证,按照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分别汇总借:原材料(计划成本)贷:材料采购(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计划成本大于实际成本,属于节约差)如果计划成本小于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在借方,属于超支差对于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应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原材料贷:应付账款下月初做相反分录会计部门、业务部门及仓库具有同一办公地点,商品进销价格相对稳定的小型批发企业的批发商品及零售企业的贵重商品等。
(三)成本金额核算法(以成本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
)主要内容:1、“库存商品”以商品进价记账。
2、月末实地盘点,按当月最后进货的商品单价,计算月末结存商品的成本金额,再采用倒挤方法计算销售商品的进价成本。
适用情况:零售企业经营的质量易变、价格需要随时调整的鲜(蔬菜、水果等)、活(活鱼、活虾等)商品等。
(四)售价金额核算法(以售价金额反映商品增减变动及结存情况的核算方法。
是将商品核算方法与商品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核算制度。
)适用情况:零售企业零售的日用工业品等商品。
同领用原材料核算;2)随同商品、产品出售而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作为销售费用核算;3)随同商品、产品出售而单独计价的包装物——作为其他业务收入核算;并同时结转其他业务成本;4)出租、出借给购货单位使用的包装物出租时取得的款项作为其他业务收入;包装物的摊销计入其他业务成本;出借时取得款项作为其他应付款;包装物的摊销计入销售费用。
冲回。
特殊存货的确认在途存货:销货方已经将货物发运给购货方尚未验收入库的存货。
一般根据所有权是否转移来判定是否作为购货方的存货。
代销商品:分为视同买断方式和收取手续费方式。
视同买断方式下,当商品交付受托方,可以认为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指上已经转移给了受托方,确认为存货售后回购:销货方在销货商品的同时,承诺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一定的价格购回该批商品额一种交易。
这是一种以商品向购货方融通资金的方式,因此不作为购货方的存货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已经交付但货款分期收回的一种销售方式。
作为购货方的存货。
附有销售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如果能够对退货做出合理估计,不作为销货方的存货,如果不能合理确定退货可能性,依然作为销货方的存货。
存货的成本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存货的加工成本,包括直接人工以及按照一定方法分配的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地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并且每种产品的加工成本不能直接区分的,其加工成本应当按照合理的方法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存货的其他成本,是指除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外的,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下列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一)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如企业超定额的废品损失以及由自然灾害而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二)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
这里所指的仓储费用是指企业在采购入库后发生的储存费用。
(三)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清查企业盘盈存货时借:原材料库存商品贷:待处理财产损溢盘亏、毁损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原材料库存商品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材料、产成品、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核算的,还应同时结转成本差异盘亏、毁损的各项资产,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处理时,借:原材料(残料价值)其他应收款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等贷:待处理财产损溢盘盈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贷:管理费用期末计价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借: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贷:存货跌价准备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的,减记的金额应当予以恢复,并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转回,转回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报表列示根据材料采购、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生产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额核计,减去受托代销商品款、存货跌价准备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一、外购原材料短缺是的核算根据不用的原因和处理结果分别入帐核算:定额内合理损耗:按实际成本计入入库原材料成本超定额损耗:将实际成本和应负担的进项税额中由相关人赔偿后不能补偿的部分记入“管理费用”非常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
在尚未查明原因之前先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二、材料成本差异的核算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期初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三、库存商品的核算1 售价金额发核算差价率=月末分摊前“商品进销差价”的期末余额/(月末库存商品的期末余额+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的贷方发生额)×100%购入商品借:在途物资进价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等入库借:库存商品不含税售价贷:在途物资进价商品进销差价(不含税差额)出售借:银行存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售价应交税费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售价贷:库存商品售价结转差价借:商品进销差价(主营业务收入×差价率)贷:主营业务成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本月主营业务收入的贷方发生额×差价率 2 成本金额法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贷:银行存款借:库存商品贷:在途物资借:在途物资应交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借:库存商品待处理财产损溢贷:在途物资、应交税金——增(进项税额转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