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3
农业节水方面的制度措施
农业节水是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措施。
在农业节水方面,可以采取以下制度措施:
1. 水权制度,建立健全的水权制度,明确农业用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激励农民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 水资源定额管理制度,制定并实施农业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期,合理分配农业用水指标,引导农民科学用水。
3. 农业水价改革,通过改革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农业用水价格,逐步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引导农民节约用水,推动农业节水发展。
4. 水资源补偿机制,建立农业用水资源补偿机制,对农业用水中的节水行为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激励农民采取节水措施。
5. 农业灌溉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农业灌溉管理制度,推广高
效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减少灌溉用水量,提高用水效率。
6. 农田水利建设制度,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修建水库、水塘、渠道等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排灌条件,提高农田水资源利用效率。
7. 农业节水技术推广制度,建立健全农业节水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对农民的节水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节水型农业生产模式。
综上所述,农业节水涉及多方面的制度措施,需要政府、农民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推动农业节水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农业节水制度措施的有效实施。
设施农业节水措施
一、改进灌溉技术
改进灌溉技术是设施农业节水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微喷等,可以有效地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浪费。
同时,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灌溉,以减少蒸发损失。
二、优选种植作物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以适应水分限制和提高抗旱能力。
同时,合理密植,保持适当的作物间距,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三、精准施肥
精准施肥是提高设施农业节水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学合理地施肥,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减少对水的依赖。
同时,合理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水体污染。
四、土壤保水
土壤保水是设施农业节水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如覆盖地膜、增施有机肥、调整土壤酸碱度等,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分流失和蒸发。
五、雨洪利用
雨洪利用是实现设施农业节水的重要途径。
通过收集和利用雨水资源,可以减少对灌溉水的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合理利用洪水资源,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六、智能化管理
智能化管理是提高设施农业节水效率的重要手段。
通过采用智能化技术,如物联网、传感器、智能控制等,可以实现对设施农业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提高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利用效率。
七、政策引导与培训
政策引导与培训是促进设施农业节水的重要保障措施。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设施农业节水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技能水平,推动设施农业节水的普及和应用。
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方案
农业节水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采用节约用水的技术和措施,来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农田水利效益,保障农产品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方案:
1. 高效灌溉技术:采用滴灌、微喷、喷灌等高效灌溉技术,可使水分直接送达作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覆盖耕作:在农田种植作物后,覆盖一层秸秆、塑料薄膜或绿色防护网等物质,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3. 科学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农田的肥力,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减少水分需求。
采用精准施肥技术和有机肥料,可有效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4. 优质新品种选育:选育耐旱、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可以减少作物生长期的耗水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5. 秸秆还田:将农田收割后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保水能力,减少灌溉用水量。
6. 循环水利用:在养殖场和农田周围设置生态池或堰塘,收集雨水和农田排水,用于灌溉或养殖用水。
7.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沟槽、防护林、人工湿地等措施,减少
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8. 合理排水:合理规划农田的排水系统,确保农田排水通畅,避免因积水造成作物水logged。
9. 种植多层作物:采用多层次种植方式,如套作、轮作等,可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10. 精确测量用水量:使用传感器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精确测
量农田的用水量,及时调整灌溉水量,减少浪费。
总之,农业节水生产措施是为了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和利用率,保护水资源。
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产品的供应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村农业节水措施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缺,节约用水成为当今世界各行各业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农业用水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水资源的使用量。
因此,采取农村农业节水措施对于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农村农业节水措施。
1. 雨水收集系统农村地区往往存在大量的雨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灌溉、农田补水等农业用途。
这需要在农田周围修建一定规模的水库或水塘来存储雨水,以供农民在旱季使用。
2. 水灌溉设施改进传统的洪灌灌溉方式存在浪费水资源的问题,而且还会造成土壤的盐碱化。
因此,改进农村的水灌溉设施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例如,采用滴灌、喷灌等方法,可以减少灌溉水的流失和蒸发,使得水资源得到更加有效的利用。
3.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农村地区常常存在用水浪费、灌溉效果不佳的问题。
通过使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农业用水的浪费。
例如,建立土壤水分监测系统,根据土壤水分状况来调整灌溉的时间和量。
此外,还可以结合气象信息,科学制定灌溉计划,确保农作物能够得到适度的灌溉。
4. 种植适应节水的作物选择适应节水的作物进行种植也是一种重要的农村农业节水措施。
相比传统农作物,适应节水的作物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少,但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产量和质量。
这不仅减少了对水资源的依赖,还提高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5. 农田排水系统改进改善农田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农村地区,存在许多农田排水不畅的情况,导致大量的水资源被困在农田中无法有效利用。
因此,改进农田排水系统,保证农田的排水通畅,是一种重要的节水措施。
6. 加强农业节水意识除了技术措施外,加强农民的节水意识也是农村农业节水的重要方面。
通过开展农业节水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主动采取节水措施。
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农村农业节水工作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必要的技术和经济支持。
农业节水的途径与措施为了完成上述各项任务并达到农业节水的目标,需要找到正确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措施。
除需要有政策、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措施和进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外,遵循农业节水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地研究、示范、推广经济可行的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十分重要。
一、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节水技术与综合措施在水资源相对短缺地区,以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扶贫、发展特色农业、外向型农业、“高效、优质、高产”农业等为主要目标,配合节水增效重点县建设、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节水示范市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县建设、重点区域农业节水综合改造项目实施,通过技术集成、协作攻关、宣传培训,提高干部和群众的高效用水意识,发挥各类农业节水示范区的辐射作用,带动全国农业节水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已建农业节水工程的巩固和提高。
如广西层层签订节水灌溉推广责任状,黑龙江等地以发展农业节水论英雄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二、实施重点区域的农业用水总量控制和水资源统一管理按照水权理论,以水土资源承载能力为基础,遵循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相互协调的原则,实现黄淮海地区(华北平原)、黄河流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等重点区域的水资源统一管理。
一方面要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加大投入,综合治理,保证农民收入不降低;另一方面要实行强制节水。
层层明晰地区间、行业间、部门间在不同水文条件下、不同时期的水权,逐步实现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推行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定额管理。
既要用经济杠杆防止超定额用水或超采地下水,也需用法律法规禁止超定额用水或超采地下水。
在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实现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目前,输水损失过大仍然是造成我国灌溉水浪费严重的最主要原因。
因此,一方面要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技术,平整土地,提高田间灌溉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发展改进的“长藤结瓜”(结瓜水库和塘堰与排水系统也相连)、“大、中、小,蓄、引、提”灌溉系统,执行“先灌远、后灌近,先灌高、后灌低”的原则,使渠系和田间渗漏水得到充分利用,以提高灌溉水重复利用率和区域水资源的利用率。
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干旱成为了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农业是全球最大的用水行业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干旱影响的行业之一。
因此,采取农业节水抗旱措施是保障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一、农业节水措施1. 采用滴灌、雨水收集等节水灌溉技术传统的喷淋灌溉系统存在大量水分蒸发损失和土地水盐累积等问题,需要用更加先进的滴灌、喷雾和微喷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善传统灌溉系统的缺陷。
此外,还可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下雨水进行浇灌,以减少淡水资源的使用。
2. 选择适种适栽作物不同的作物对水分的需求不同,选择旱性作物可以减少用水量,例如玉米、高粱等经济作物。
同时,也可以在耕种旱地时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物,提高耐旱能力,降低因水分不足而导致的丰收率下降的风险。
3. 使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采用减灌让、增灌退、轮作等耕作技术可以优化土壤水分利用,减少用水量。
减灌让指不施肥或少施肥,供给土壤所需水分;增灌退指在生长初期逐渐降低灌溉量,使作物能忍受水分缺乏;轮作则是预先种植短期作物,如青草和绿肥作物,并给土壤留出足够的休闲时间。
4. 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较小的农区建立小型水利设施,如小型蓄水池、水窖等,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为农民提供更加灵活的用水方式,降低因干旱导致的农业生产成本。
二、农业抗旱措施1. 种植抗旱作物为了应对干旱天气的影响,可以选择抗旱能力强的作物培育和种植,例如沙漠植物、灌木、草地等。
2. 营造适宜作物生长的生态环境通过适度发展农业、林业、畜牧业,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系统的水分保持和固碳能力,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
3. 使用现代化的农业设备现代农业设备的普及可以提高耕地水源利用率,降低人工用水成本,加快作物生长进程,这对干旱地区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4. 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在干旱地区,可以广泛开展水源增殖工程,通过建立蓄水池、挖掘地下水井等方式增加水资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
农业的节水措施
1、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及装备。
一是注重研究和全面应用作物需水的预测和预报技术。
很多高等学校和研究试验机构都开展一、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和试验。
二是推广喷灌和滴灌技术,改进了地面灌溉,节水20%~30编;滴灌节水可达30%~50纬。
三是改进地面灌溉技术(指采用间歇灌和改进的沟灌),收到了均匀灌水和省水效果。
灌次多、灌量小的灌概方法,改变了农民灌次少、灌量大的陋习,取得了好的收成。
2.采用了一些有效的节水办法。
一是利用激光平地机组,每年秋后对农田进行一次平整,田面不平度可控制在10- 15毫米之间。
二是渠道衬砌和管道输水:大型渠道多用混凝土衬砌;有的以暗管输水,取代渠道输水.以减少蒸发和渗透损失口但此法造价颇高,约为衬砌渠道的5倍.故也有采用多孔阀门管取代田间输水毛渠,使其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水损失。
三是用拖拉机消除无衬砌渠道中的杂草,或养鱼吃草.解决因杂草造成水流滞缓.从而减少渠道渗漏损失。
3、使用污水和咸水灌溉.节省河水和地下水。
注重水的质量和水的有效利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使灌溉水高质高效地利用。
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是一种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综合性措施。
它包括优化灌溉管理、改进灌溉设施和技术以及采用节水农业措施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
1. 优化灌溉管理灌溉管理是提高灌溉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
优化灌溉管理主要是指根据作物需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水量和灌溉频率,防止水分浪费和土壤过度湿润。
具体措施如下:(1)精确测算土壤水分;(2)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阶段,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3)采用灌区分区灌溉和小区管理技术,使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更精准;(4)使用现代化管理系统和技术,提高灌溉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2. 改进灌溉设施和技术改进灌溉设施和技术是节约用水和提高灌溉效率的重要手段。
现代化灌溉设施和技术如滴灌、微喷灌、喷雾灌、地下灌等,能够将灌溉水精确地送到作物的根部,以最小的水量满足植物的生长需要。
具体措施如下:(1)采用滴灌、微喷灌、喷雾灌等技术,尽可能将灌溉水直接送到植物根部;(2)对灌溉系统进行升级和改造,使得灌溉设施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水和土壤条件;(3)采取水肥一体化技术,利用灌溉设施直接将肥料送到植物根部,减少肥料损失,提高利用率。
3. 采用节水农业措施节水农业措施是通过改变种植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降低作物对水的需求,实现农业节水的一种新型方式。
具体措施如下:(1)选择耐旱低水耗的作物,或采用连作休闲等间作技术,减少作物对水的需求;(2)加强土壤水分保持措施,如覆盖耕作、保留植被和改进土壤质地等;(3)加强农业节水宣传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农业综合节水灌溉措施的实施,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够保护水资源,减少水环境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农业节水的措施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农业节水成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业是水资源消耗最大的行业之一,因此采取措施减少农业用水量对于全球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农业节水的措施,包括灌溉技术改进、土壤保水措施以及农作物选择等。
灌溉技术改进灌溉是农业用水的主要方式,因此改善灌溉技术是农业节水的一项重要措施。
以下是一些能有效减少用水量的灌溉技术改进方法: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植物根系下方的技术,它可以将水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蒸发和流失的可能性,提高了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相比于传统的洪灌或喷灌技术,滴灌技术能够节省大量的水资源。
精确灌溉技术精确灌溉技术利用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根据植物水分需求进行精确的灌溉。
这种技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控制灌溉的时间和水量,避免了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的情况。
地下滴灌技术地下滴灌技术是一种在土壤中埋设滴灌管道的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降低水分蒸发的损失,并且可以将水直接送到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分流失的可能性。
地下滴灌技术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土壤保水措施土壤保水是农业节水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土壤保水措施:覆盖耕作覆盖耕作是一种保持土壤湿度的有效方法。
通过将农田表面覆盖上一层秸秆、藤条、塑料薄膜等材料,可以减少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此外,覆盖耕作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减少对农作物的竞争。
深翻耕作深翻耕作是一种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水能力的方法。
通过将底层的土壤松散起来,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保水能力,减少水分的流失。
此外,深翻耕作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肥能力。
种植抗旱作物选择适应干旱环境的抗旱作物也是一种有效的节水措施。
抗旱作物对水分的需求较低,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生长条件。
种植抗旱作物不仅可以减少用水量,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产质量。
农业节水措施有哪些
节水灌溉是指在农田灌溉中,掌握科学的灌溉技术,采用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取得省水、增产的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
1、田间地面灌水:改土渠为防渗渠输水灌溉,可节水20%。
推广宽畦改窄畦,长畦改短畦,长沟改短沟,控制田间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措施。
2、管灌:是利用低压管道(埋没地下或铺设地面)将灌溉水直接输送到田间,常用的输水管多为硬塑管或软塑管。
该技术具有投资少、节水、省工、节地和节省能耗等优点。
与土渠输水灌溉相比管灌可省水30%—50%。
3、微灌:有微喷灌、滴灌、渗灌等微管灌等。
是将灌水加压、过滤,经各级管道和灌水器具灌水于作物根系附近,微灌属于局部灌溉,只湿润部分土壤。
对部分密播作物适宜。
微灌与地面灌溉相比。
可节水80%—85%。
微灌与施肥结合,利用施肥器将可溶性的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要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
灌应用于大棚栽培和高产高效经济作物上。
4、喷灌:是将灌溉水加压,通过管道,由喷水咀将水喷洒到灌溉土地上,喷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较理想的灌溉方式,与地面输水灌溉相比,喷灌能节水50%—60%。
但喷灌所用管道需要压力高,设备投资较大,能耗较大,成本较高,适宜在高效经济作物或经济条件好、生产水平较高的地区应用。
5、关键时期灌水: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应选择作物一生中对水最敏感对产量影响最大的时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节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浆期至乳熟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
接下来看下日常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有哪些?
1.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自觉树立节水意识:用洗菜、洗衣服的水冲厕所,使用节水龙头并养成随手关紧水龙头的习惯……
2.企业生产要实行节能减排,利用先进技术,循环用水,防止水污染。
3.政府要大力宣传,积极倡导,建立全民节水意识,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以及各种赏罚制度。
我们在平时最好多学习一些水污染安全小知识,饮用水尽量安装家用净水器过虑在饮用,这样更有利于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