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简本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7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一、背景介绍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和重要的经济中心,面临着人口增长、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挑战。
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生活质量,长春市政府决定制定分区规划规划,以指导未来的城市发展。
二、规划目标1. 合理分区: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将长春市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交通枢纽等,以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协调发展。
2. 人口控制:通过分区规划,合理控制各个区域的人口增长,避免人口过度集中,减轻城市压力,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护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
4. 交通规划:根据分区规划,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5. 环境保护:通过分区规划,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分区规划内容1. 商业区规划:根据市场需求和商业发展趋势,确定长春市的商业中心区域,规划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和商业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购物和娱乐场所。
2. 住宅区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居住需求,确定长春市的住宅区域,规划不同类型的住宅,包括公寓、别墅和社区,提供多样化的居住选择。
3. 工业区规划:根据产业发展和经济需求,确定长春市的工业区域,规划工业园区、科技园和产业集聚区,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4. 交通枢纽规划:根据交通需求和城市布局,确定长春市的交通枢纽区域,规划交通枢纽、公交站点和停车设施,提供便捷的交通服务。
5. 绿地和公园规划:根据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的需要,确定长春市的绿地和公园区域,规划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提供休闲和娱乐场所。
6. 自然保护区规划:根据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确定长春市的自然保护区域,规划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景观,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物种。
四、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采集长春市的人口数据、土地利用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等,为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4.07.01•【字号】长府发[2004]35号•【施行日期】2004.07.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长府发[2004]3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现将《长春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四年七月一日长春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按照国家的安排和部署,“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将作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今年年初起我市正式启动“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
“十一五”规划,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对于全面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正确认识“十一五”规划的性质和作用在规划编制和实施的体制环境发生很大变化的前提下,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必须正确认识新时期规划的性质和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和实施规划对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公共资源,促进共同富裕等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规划是政府履行宏观调控、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规划是政府定的,也是“管”政府的,政府既要依法行政,也要依规划行事。
“十一五”时期,正值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也是振兴长春老工业基地的关键时期,科学规划这一时期,对于加速推进我市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促进早日实现长春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我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指导思想是以新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四次全会的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目标,坚持“五个统筹”,建设“三大中心”,实施“五大战略”;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一、背景介绍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省会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规划城市的发展,长春市决定制定分区规划规划,以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效率。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分区规划规划,实现长春市城市发展的协调和可持续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2. 原则:- 以人为本: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 经济可行性:规划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避免资源浪费。
- 生态环保: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 公平公正:合理分配城市资源,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三、分区规划内容1. 城市功能区划:- 商业中心区:集中发展商业、金融、文化等服务业,打造繁华的商业中心。
- 居住区:提供多样化的住房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 工业区:集中发展工业企业,促进经济发展。
- 教育科研区:集中发展教育和科研机构,提高人材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
- 生态保护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2. 交通规划:- 道路规划:合理规划道路网,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 公共交通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提高城市居民的出行便利性。
- 自行车道规划:建设自行车道,鼓励居民绿色出行。
3. 城市绿化规划:- 公园绿地规划:合理规划公园和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 街头绿化规划:在城市道路两侧增加绿化带,美化城市环境。
4. 城市设施规划:- 医疗设施规划:合理布局医院和诊所,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 教育设施规划:合理布局学校和幼儿园,满足居民的教育需求。
- 市场设施规划:合理布局市场和商业设施,提供便利的购物场所。
四、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采集长春市的人口、经济、土地利用等相关数据,为规划提供依据。
2. 制定规划方案: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和市民需求,制定分区规划规划方案。
3. 公众参预:组织公众参预活动,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国务院关于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6.23•【文号】国函〔2017〕87号•【施行日期】2017.06.2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87号吉林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长春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长春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长春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7293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与改造,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县城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中心镇,优化村镇布局,加强对村镇建设的指导,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25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45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新城新区。
要落实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促进城市紧凑布局。
增强城市内部布局的合理性,提升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环能力。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一、背景介绍长春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长春市政府决定制定分区规划规划,以合理划分城市区域,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水平。
二、规划目标1. 实现城市的合理划分,形成多区域有机互动的城市格局;2. 优化城市布局,提升城市各区域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3.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4. 保护和利用城市的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5. 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打造宜居城市。
三、规划范围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涵盖整个长春市范围,包括市区和周边地区。
四、规划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和资源分布,合理划定各个分区的范围;2. 优先发展具备较好基础设施和资源条件的区域,提高整体城市发展水平;3. 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4. 充分考虑居民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设施;5. 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五、规划内容1. 划分城市功能区域: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资源分布,将长春市划分为商业中心区、行政办公区、住宅区、工业区、科技创新区等功能区域,以提高各个区域的发展专业化和集聚效应。
2. 完善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提高城市内外交通便捷性和通达性。
3. 发展产业经济:根据各个区域的产业特点和优势,发展相应的产业经济,提高经济效益和就业机会。
4. 建设生态绿地:保护和修复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公园、绿地和湿地等生态空间,提供休闲娱乐场所,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5. 完善公共设施:规划建设学校、医院、体育场馆、文化中心等公共设施,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
6.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修复长春市的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旅游吸引力。
六、实施步骤1. 制定详细的分区规划方案: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组织专业团队制定详细的分区规划方案,包括分区范围、功能定位、发展目标等内容。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长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0.25•【字号】长府办发[2007]43号•【施行日期】2007.10.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的通知(长府办发〔2007〕43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长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长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长春市城市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市规委会)是长春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城乡规划建设议事决策机构,负责对有关城乡规划建设的重要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
第二条全市城乡规划建设重大的、紧急的事项,均须纳入市规委会的议事决策程序。
第三条市规委会的宗旨是强化城乡规划管理,提高城乡规划建设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市规委会主任由市委书记和市长担任,副主任由常务副市长和主管城乡规划建设工作的副市长担任。
委员由市政府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和国土资源、房地、市容环卫、园林、环保、交通等职能部门的行政领导组成。
原负责人因人事变动或其它原因调整的,由接替人接任委员。
第五条议题涉及的分管副市长、分管副秘书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以及水利、人防、公安、文化、教育、卫生、林业、消防、地震、电力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参加市规委会会议。
第六条市规委会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由市规划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第七条市规委会聘请国内外专家组成市规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由规划、建筑、环保、工程、交通、景观、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市规委会办公室负责专家的聘任、专家论证会的组织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不参加规委会议事和决策程序。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长春市位于吉林省和东北经济区的核心地带,总面积20571平方公里。
截止到1995年末,总人口667.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61.8万人。
长春市区辖6个行政区、经济技术开放区和净月潭旅游经济开发区,幅员面积3603平方公里,总人口27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4.6万人;建成区面积143.03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171.97万人。
规划构思本次规划以1985年的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长春市实际情况,遵循“楞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确定各种规划指标,统筹安排城市土地资源,合理调整城市用地布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总体规划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及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可操作性。
规划期限近期建设规划1996-2000年,中期规划2001-2010年,远期规划2011-2020年,远景设想至2050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规划的第一层次为长春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面积为20571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为长春市城市规划区规划,面积为3911平方公里;双阳区用为独立区,其建设用地规划,至2010年面积为13平方公里,2020年面积为18平方公里。
第三层次为长春市城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划,至2010年面积为200平方公里,至2020年面积为256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
城市规模201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25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00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78.43平方米/人。
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29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56平方公里,实际居住人口88.27平方米/人。
空间布局在市区城市可建设用地范围内,确定长春至2020年的城市建设用地主要发展方向,东北方向——兴隆团;西南方向——富锋团;东南方向——净月团和南部人民大街延长线两侧。
形成中心城区由一个中心团和三个外围团(兴隆团、富锋团、净月团)构成的“分散组团式”城市形态结构。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概要)目录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二、规划重点三、规划主要内容1、城市发展目标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区域协调发展5、市域城镇发展6、规划区发展规划7、中心城区结构调整与优化8、公共设施规划9、中心城区住房建设规划10、生态环境保护规划11、历史文化保护规划12、综合交通规划13、重大基础设施规划14、城市综合防灾与减灾规划15、近期建设规划一、基本情况1、城市概况长春市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中部,地处我国京哈与图乌两条交通线交汇处,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长春市现辖四县(市)六区,包括榆树市、农安县、德惠市、九台市、朝阳区、南关区、宽城区、二道区、绿园区、双阳区。
长春市全境面积2060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16平方公里。
截至2009年末,全市总人口756.5万人,占吉林省总人口的27.8%。
其中市区人口362.3万人。
近年来,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迅速,2009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48.6亿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春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迅速,截止2009年末,长春市市区城镇建设用地达到402.9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达到299平方公里。
仅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在5年时间内就增长约50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周边组团发展迅速,其中合心、兰家、英俊、西新等四个周边组团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城市发展中重要的轨道客车产业园区、轻工业产业园区以及物流产业园区。
绕城高速公路以内区域随着“退二进三”进程的不断加快,已经逐步演变成为城市生活和服务中心;净月、富锋、兴隆等三个组团分别在长春净月经济开发区、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以及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带动下,形成以教育研发、汽车产业、食品加工为主的三大城市组团。
2、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与要求近年来,国家、省级区域发展的宏观背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系列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为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引言概述: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分区规划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长春市分区规划的内容和意义。
一、城市功能分区1.1 经济功能区:包括工业园区、科技创新园区等,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1.2 居住功能区:规划住宅区、社区设施等,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基础设施。
1.3 商业功能区:建设商业中心、购物中心等,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和提升城市形象。
二、交通分区规划2.1 道路交通规划:规划主干道、快速路等,提升交通效率和通行能力。
2.2 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公交站点、地铁线路等,方便市民出行和减少交通拥堵。
2.3 绿色交通规划:鼓励步行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压力。
三、环境保护分区规划3.1 生态保护区:划定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保护珍稀植物和动物资源。
3.2 绿化带规划:规划城市绿化带、公园绿地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3.3 水资源保护区:设立水源涵养区、水源保护区等,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城市建设分区规划4.1 城市中心区规划:规划市政府、商业中心等,塑造城市形象和提升城市品质。
4.2 城市扩展区规划:规划新城区、产业园区等,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布局。
4.3 城市更新改造规划: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和更新,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
五、社会服务设施分区规划5.1 教育设施规划:规划学校、图书馆等,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5.2 医疗设施规划:规划医院、诊所等,保障市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5.3 文化设施规划:规划博物馆、剧院等,满足市民的文化需求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总结:长春市分区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改善市民的生活质量。
各个分区规划的落地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长春市的可持续发展。
长春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2008-202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完善长春市城市消防安全体系,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提高城市预防和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提高消防队伍紧急处置各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减少火灾及其它灾害事故的损失,指导城市消防建设协调有序发展,适应长春市城市消防安全保障的需要,特编制《长春市城市消防专项规划(2008-2020)》(下称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条主要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城市消防规划编制要点》、《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消防规划建设管理规定》、《吉林省消防条例》、《长春市消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城市规划和消防的有关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四条指导思想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
长春市城市消防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城市公共消防设施的建设,应从长春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科技文化城”等城市特点,编制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有效地指导实施建设,也便于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管理的城市消防规划。
通过实施本规划,不断地完善城市消防等多方面的功能,满足城市消防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改善城市投资环境,促进长春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充分发挥长春市中心城市的作用。
第五条遵循的原则一、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方针,根据长春市城市性质、规模、布局、结构和发展方向,规划形成相适应的消防安全体系。
二、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采取以专业消防为主,企业消防协同作战的消防体系。
三、注重城市综合防灾减灾,根据新阶段要求,使消防队伍向多功能发展,使城市消防的救灾功能逐步增加紧急抢险功能。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一、概述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是指根据长春市的发展需求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对长春市的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以实现长春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的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方法和具体规划内容。
二、背景长春市作为吉林省的省会城市和重要的工商业中心,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为了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长春市决定制定分区规划规划。
三、目标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通过合理划定不同功能区域,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布局优化。
2. 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通过规划合理的住宅区、商业区、公共设施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规划产业园区、商业中心等,吸引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
4.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规划绿地、生态保护区等,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
四、原则1.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科学制定规划。
2. 适度分区: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合理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3. 合理布局:合理布局各个功能区域,使得城市的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并且符合城市的整体形象。
4. 生态优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五、方法1. 调研分析:通过对长春市的城市发展情况、人口分布、经济结构等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城市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2. 规划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长春市的分区规划设计方案,包括功能区划分、布局设计等。
3. 专家评审:将规划设计方案提交给相关专家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完善规划设计方案。
4. 公众参预:将规划设计方案公示,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和意见。
5. 最终确定:根据专家评审和公众意见,最终确定长春市的分区规划规划。
六、具体规划内容1. 住宅区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居民需求,规划合理的住宅区,包括公寓、别墅等不同类型的住宅。
《长春市城市整体计划(2005-2020)》文本简本计划期限:本次计划期限为2020年,近期为2005-2020年,远期为2020-2020年第一条计划层次计划包括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计划区、中心城区一、市域市域范围为长春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长春市区和榆树、农安、德惠、九台4个县(市),面积20571平方千米。
二、城市计划区城市计划区范围,包括长春市市区范围和石头口门水库水源爱惜区和长春市龙家堡机场操纵区,总面积3891平方千米。
其中市区面积3583平方千米、石头口门水库水源爱惜区面积218平方千米,长春市龙家堡机场操纵区面积90平方千米。
三、中心城区中心城区指绕城高速公路之内(以下称主城)和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的计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计划总建设用地440平方千米。
第二条《长春市城市整体计划(2005-2020年)》是指导本市城市进展、建设、治理的大体依据。
本计划经批准后,凡在城市计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计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计划。
城市性质、进展目标及战略第三条城市性质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域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
第四条城市职能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国家科教文贸中心城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东北地域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东北地域的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城市。
第五条城市进展目标遵循可持续进展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综合辐射能力。
至2020年,把长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乡进展和谐、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元化、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六条经济进展目标及战略经济进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一步提升经济增加速度,提高经济进展质量。
2020年,人均地址生产总值冲破8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约为45%,第二产业比重维持在48%左右,第一产业比重调整到7%左右。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春市城市分区规划工作的通知正文:----------------------------------------------------------------------------------------------------------------------------------------------------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长春市城市分区规划工作的通知(长府办发〔2005〕30号2005年5月20日)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修编工作在修编工作领导小组和承编单位的努力下,已经初步完成。
通过了国家建设部专家工作组的审查,并于2005年2月25日通过了长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审议。
现正按法定程序呈报审批。
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法定依据,它依据未来一定时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确定了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和规模、城市的主要建设标准和指标、城市的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及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河湖、绿地系统和各专业的规划。
总体规划所研究的内容是宏观层面的大的空间布局,具有指导性和战略性,不能直接指导具体的项目建设。
按照《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要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进一步通过分区规划的编制,把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内容近一步深化落实,现将开展长春市城市分区规划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一、城市分区规划是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人口分XXX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进行综合协调平衡,并做出进一步的安排,从而达到深化总体规划的目的,同时确定控制性技术指标和技术规定,便于与城市详细规划更好的衔接。
二、《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城市分区规划编制年限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同。
确定编制城市分区规划为朝阳、宽城、南关、二道、绿园、双阳、经开、高新、净月九个分区。
长春市分区规划规划引言概述:长春市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分区规划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空间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城市发展需求、土地利用、交通规划、生态环境和产业布局五个方面,详细阐述长春市分区规划的内容和意义。
一、城市发展需求1.1 人口增长:根据长春市人口统计数据,人口增长迅速,需要通过合理的分区规划来满足居住和生活需求。
1.2 经济发展:长春市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需要通过分区规划来促进产业集聚和经济发展。
1.3 社会服务设施: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服务设施的供给也需要通过分区规划来进行合理布局。
二、土地利用2.1 住宅区规划:根据人口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合理规划住宅区的用地布局,确保居民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
2.2 商业区规划:根据商业发展需求,合理规划商业区的用地布局,促进商业活动和消费需求的满足。
2.3 工业区规划:根据产业布局和环保要求,合理规划工业区的用地布局,促进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
三、交通规划3.1 道路规划:根据城市交通流量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的布局和交通网络,提高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3.2 公共交通规划:根据人口分布和交通需求,合理规划公交路线和站点,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
3.3 停车场规划:根据车辆数量和停车需求,合理规划停车场的布局和容量,提供充足的停车资源。
四、生态环境4.1 绿地规划:根据城市绿化需求和生态保护要求,合理规划绿地的布局和面积,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
4.2 水资源规划:根据水资源供需和水环境保护要求,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 空气质量规划:根据空气质量监测和环境保护要求,合理规划工业区和交通路线,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五、产业布局5.1 产业集聚区规划: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区域优势,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的布局和功能,促进产业协同和创新发展。
5.2 农业发展规划:根据农业资源和市场需求,合理规划农田的保护和利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增加。
一、长春城市性质与总体布局(一)长春城市性质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
至2020年,把长春建成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市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功能、具有北方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二)城市总体布局中心城区的城市形态采用’分散组团式’布局,由以建成区为主的中心团和规划建设的外围组团(兴隆团、富锋团、净月团)组成。
中心团与外围组团间设置绿化隔离带,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结构为’多中心分区式’结构,其中:中心团分为中心分区、二道分区、铁北分区、绿园分区、汽车厂分区和南湖分区,外围三个组团各构成一个分区,每个分区都具有独立的配套服务设施。
规划将与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调整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结构,控制中心团的开发强度,并采取有效措施将城市建设重点逐步从中心分区向外围分区转移,完善各分区功能,使人口和产业达到合理布局。
二、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一)总体思路:从长春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出发,提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思路;从目前存在和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入手,关注城市空间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进步的支撑;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出城市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策略,构筑城市整体的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适应城市机动化的发展趋势,构筑城市综合交通体系;随着城市扩大和多元化的进程,创造分区发展和城市整体发展共赢的局面;延续城市格局,保持城市特色,创造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适应地方资源特点的能源约束条件,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
(二)空间布局:1、划区城镇空间组织体系:按照“一城、一区、十组团、九城镇四个层次,实施分类指导。
“一城”为主城,“一区”为双阳城区,“十组团”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合心组团、劝农山组团、奢新组团、双营组团、英俊组团、机场服务组团、兰家组团,“九城镇别为泉眼镇、永春镇、乐山镇、新湖镇、山河镇、太平镇、鹿乡镇、四家乡、齐家镇。
欧阳道创编 2021.03.06目录欧阳道创编 2021.03.06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落实《吉林省城镇体系规划(2010-2020)》“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战略部署,推进长吉一体化进程;促进长春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构建绿色宜居城市,实现2020年长春市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目标;为集约有效使用土地,配套各项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原则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技术;加快区域绿化进程,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增加森林碳汇;构建起低碳型城乡空间发展格局,实现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生活模式。
二、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原则。
明确与不同区域层次各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建立和谐统一的区域城镇分工体系,积极推动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统筹城乡资源要素和各类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城乡区域的一体化发展。
三、整体性与系统性原则。
从全局出发,合理布局城市各类功能区和安排各种物质要素,使城市各个组成部分在空间布局上做到职能明确、主次分明、互相衔接,形成统一协调的有机整体。
四、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原则。
结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布局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定额指标,实现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五、远期与近期相结合原则。
正确处理好城乡规划的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关系,既要保持近期建设的相对完整,又要科学预测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第三条规划修编重点规划在对宏观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发展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市域城乡统筹、城市空间形态与结构、城市经济产业布局等,同时优化综合交通网络系统,完善区域基础设施,预留大型市政设施廊道,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框架。
《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文本简本
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20年,近期为2005-2010年,远期为2011-2020年
第一条规划层次
规划包括三个层次:市域、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
一、市域
市域范围为长春市行政辖区范围,包括长春市区和榆树、农安、德惠、九台4个县(市),面积20571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划区
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长春市市区范围以及石头口门水库水源保护区和长春市龙家堡机场控制区,总面积3891平方公里。
其中市区面积3583平方公里、石头口门水库水源保护区面积218平方公里,长春市龙家堡机场控制区面积90平方公里。
三、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指绕城高速公路以内(以下称主城)以及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的规划城市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总建设用地440平方公里。
第二条《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是指导本市城市发展、建设、管
理的基本依据。
本规划经批准后,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
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及战略
第三条城市性质
长春市是吉林省省会,东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科教文贸城市。
第四条城市职能
国家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国家科教文贸中心城市;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及物流中心城市。
第五条城市发展目标
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城市综合辐射能力。
至2020年,把长春建设成为经济实力较强、社会文明进步、科学技术先进,城乡发展协调、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良好的开放型、多元化、适宜居住的生态园林城市。
第六条经济发展目标及战略
经济发展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020年,人均地方生产总值突破8000美元;第三产业比重约为45%,第二产业比重保持在48%左右,第一产业比重调整到7%左右。
经济发展达到国内同等城市先进水平。
经济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依托,实现种植业、畜牧业规模经营,并逐步向工业原料基地转变。
持续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经济
的共同发展;实施产业集群战略,做大做强汽车、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制药、光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扩大对外招商引资,加速市域工业化进程。
全面提升第三产业规模及质量,以优化结构和增加就业为核心,进一步完善传统服务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职能,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会展、文化、旅游等产业。
第七条社会发展目标及战略
社会发展目标:至2020年,长春市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居环境日趋良好;初等教育实现普及,知识、科技传播渠道畅通,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信息、科技、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得到全面发展;城市防灾减灾、应急保障系统完备,城市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实现公平、均衡发展。
社会发展战略: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以体制、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充分就业、实施教育、保证健康、机会均等、社会公正为导向,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兼顾不同社会群体的需要,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步伐,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经济质量,促进长春早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第八条生态发展目标及战略
生态发展目标:到2010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饮用水源保护区得到全面保护,住区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景观有明显改善;基本形成环境功能分区明确的城市空间;初步奠定“生态园林城市”格局。
到2020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得到全面控制,城市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向全面建成生态城市目标迈进。
生态发展战略: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重点进行生态建设;力促水资源战略转变,提高用水效率,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完整性;培育资源节约型生产和生活方式,缓解环境压力;积极进行制度建设,有效管理自然资源。
城市规模
第九条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适当控制中心城区人口规模,调整人口密度,通过疏散中心城区产业和部分职能,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积极促进区域发展和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引导人口在区域层面上的合理分布,促进人口向(市) 区、重点城镇集中。
第十条人口规模
2010年长春市域总人口达到820万人左右,非农业人口443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为54%;2020年长春市域总人口达到950万人左右,非农业人口650万人左右,城镇化率约为68%。
2010年长春市规划区总人口控制在410万人左右,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0万人左右;2020年长春市规划区总人口控制在520万人左右,城镇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480万人左右。
201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20万人左右, 2020年中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420万人左右。
第十一条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形成节约用地发展模式。
重点调整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结构,积极推动城镇组团建设,促进村屯、集镇、小城镇建设用地向重点镇集中,实现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优化。
第十二条用地规模
至2010年规划区内城镇建设用地约为37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7平方米/人,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约为53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10平方米/人;
至2010年中心城区内城市建设用地约为33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3平方米/人,至2020年中心城区内城市建设用地约为44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5平方米/人。
第十三条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提高中心城区整体运行效率。
形成“双心、两翼、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第十四条疏解城市中心区部分职能,形成中部和南部两处城市中心。
调整中部城市中心职能,重点发展商贸、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建立南部新中心,引导与支持行政办公、文化体育设施以及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在南部中心相对集聚。
第十五条顺应城市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区域联系的主导方向,统筹考虑城市区位条件、发展基础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确定规划期内重点发展城市东北、西南两翼。
其中城市西南翼形成以汽车、高新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东北翼形成以玉米加工业为核心的城市发展空间。
第十六条重点加强净月组团、富锋组团、兴隆组团建设,与主城共同构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协调发展的城市空间。
第十七条用地布局
规划期内,东部城区应依托玉米工业区、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加快工业置换步伐,加强棚户区改造,提高市政设施、社会公益设施、公共绿地投入比例,提升城市品质;结合机场高速公路,构筑城市东部综合服务中心;围绕东站陆路口岸,建设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形成集工业、居住、商业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
南部城区应通过城市南部新中心的建设,整合汽车产业区、高新开发区、南部新区以及净月区内各类建设用地,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教育科研、新兴居住等城市职能,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有序、布局协调的城市新区。
西部城区应重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建设,改善城区环境;配合西客站的建设构筑城市西部中心,提升城区综合职能。
北部城区要通过老工业基地和棚户区的改造,整合铁北、宋家、小南和菜家等北部空间成为城市重要的工业、仓储区;规划期内要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城区生活环境质量;结合北人民大街建设,建设环铁交通枢纽,培育城市北部综合服务中心。
中部城区内应以城市总体格局保护为基础,逐步迁出部分行政办公、金融保险、居住等城市职能,重点发展传统商贸零售业;规划期内应加强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建设,适当控制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延续现有城市小路网格局及景观肌理。
规划区用地汇总表(2020年)
单位:平方公里,%
附录3
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2020)
单位:平方公里,%,平方米/人
注:
1、2004年中心城区现状实际居住人口为250.3万人,2020年规划中
心城区实际居住人口为420万人。
2、“绿地”中不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外围的郊野公园、专项公园等。
附录4
中心城区东西向主要交通走廊一览表
单位:千米
中心城区南北向主要交通走廊功能明系表
单位: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