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领土法
- 格式:ppt
- 大小:284.50 KB
- 文档页数:84
第六章领土法领土主权将会从国际社会理论及其国际法中消失?P. Allott, Eunomia: New order for a New World(1990), pp. 329-330International society is recognizing itself as a society in which the state-societies are agents and instruments of the survival and prospering of human race….Sovereignty over territory will disappear as a category from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and from its international law….With the exclusion of the concept of sovereignty over territory, international society will find itself liberated at last to contemplate the possibility of delegating powers government not solely by reference to an area of the area of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 liberation will enable international society to do two things, in particular, which will open up rich new possibilities for its self-ordering (1) international society will be able to se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t last as true international society in its own rights, not merely as co-operative ventures of the state-societies. (2) It will be possible for two or more state-societies to share in organizing the public realm of one and the same territory or of one and the same nation….In this way, international society will be able to remove the greatest cause of war and of interminable self-destructive social struggle. Endless international and internal conflicts, costing the lives of countless human beings, have centred on the desire of this or that other state-society, the desire of this or that nation to be or not to nothing to the structure-system of this or that other state-society. International law has contributed next to nothing to the avoidance and the resolution of such conflicts. 1第一节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一、国家领土的概念国家领土是指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由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四部分构成。
第七章领土法第一节国家领土与领土主权一、领土的概念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和地下层。
二、领土主权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国家领土主权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领土所有权(二)领土管辖权(又称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是国家领土主权的主要内容和标志)(三)领土主权不容侵犯第二节国家领土的构成一、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领土是由领陆、领水、领空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等四部分组成的立体结构。
(一)领陆1、领陆是指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包括岛屿。
2、世界上没有无领陆之国。
3、领陆因调整边界、买卖、交换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更,附属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及底土也随之变更。
(二)领水1、领水是指一国领陆之内的水域和与其陆地边界相邻接的一定宽度的水域。
2、一国的内水和领海构成领水。
3、内水指国家领陆之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所有水域,领海指邻接一国陆地和内水(内海),并处于该国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三)领陆及领水的底土(四)领空二、内水(一)内水的概念及法律地位概念:内水是指陆地领土之内的水域和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海域,包括一国境内河流及其河口与港口、运河、湖泊、封闭性海湾和内海峡等。
法律地位:沿海国对其内水拥有与领陆相同的领土主权。
(二)河流(内河\界河\多国河流\国际河流)1、内河:从河源到河口完全流经一国领土的河流。
2、界河:流经两国之间作为两国领土分界线的河流称为国界河流。
(1)界河分属于两岸国家,沿岸国各对分界线的一侧水域行使管辖权。
(2)双方的船舶一般都可在航道上自由航行。
(3)对于界河河水的使用、捕鱼及河道的管理和维护事项,由沿岸国通过协议解决。
(4)界河不论是否通航公海,一般不对他国船舶开放。
3、多国河流:流经两个以上国家领土的河流称为多国河流。
(1)多国河流的沿岸各国对流经其领土的一段水域拥有主权和行使管辖权。
(2)但沿岸国在行使主权或管辖权时须尊重其他沿岸国的利益。
国际法领土与边界法律知识点总结在国际社会中,领土与边界的法律问题至关重要,它们不仅涉及国家的主权和尊严,还对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国际法中关于领土与边界的重要法律知识点。
一、领土的概念和构成要素领土在国际法上指处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领陆、领水、领空和底土。
领陆是国家领土的最基本组成部分,即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部分。
它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他部分领土赖以存在的依托。
领水包括内水和领海。
内水是指国家领陆以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港口等。
领海则是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 12 海里的海域。
领空是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领陆和领水之上一定高度的空间。
底土是领陆和领水下面的地层,包括地下水、资源等。
二、领土的取得方式在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中,领土的取得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先占先占是指国家对无主地的占有。
要构成有效的先占,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对象必须是无主地,即不属于任何国家或民族的土地;二是必须通过有效的占领行为,包括国家有取得该无主地主权的意思,并采取实际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2、时效时效是指一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和平和公然地占有他国领土,从而取得该领土的主权。
然而,时效取得领土主权在现代国际法中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它可能掩盖非法侵占的事实。
3、添附添附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使一国的领土增加。
自然添附包括由于河流冲积、河口三角洲的形成等自然力量导致的领土增加;人为添附如填海造地等。
但添附不得损害他国的合法权利。
4、割让割让是指一国根据条约将其部分领土转移给另一国。
割让可以是强制性的,也可以是自愿的。
强制性割让因违反国际法基本原则而被现代国际法所禁止。
5、征服征服是指一国通过武力占领他国领土。
这种方式在现代国际法中也被视为非法。
三、边界的概念和分类边界是确定国家领土范围的界限。
从分类上看,边界可以分为陆地边界、水域边界和空中边界。
第七章领土法7.1 复习笔记一、国家领土和领土主权1.领土的概念(1)领土领土是指处于国家主权管辖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包括陆地、水域以及陆地和水域的上空与地下层。
(2)领土的重要性领土是国家物质财富的主要源泉,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领土是国家构成要素之一,是国家行使主权的空间。
领土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社会意义上,领土是国家的物质基础。
②政治意义上,领土是国家权力自由活动的天地。
国家在自己的领土内可以充分独立而无阻碍地行使其权力,排除一切外来的竞争和干涉。
2.领土主权领土主权是指国家对其领土行使的最高的和排他的权力。
国家领土主权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领土所有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和资源拥有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永久权利。
(2)领土管辖权国家对其领土范围内的人、物和事,拥有排他的管辖权。
这种管辖权是以领土为基础的,所以,又称属地优越权或属地最高权。
领土管辖权是排他的,受国际法规范的限制。
(3)领土主权不容侵犯一国未得到他国准许,不得派遣军队、军舰或警察进入或通过别国领土,不得在外国领域内行使管辖权,更不得侵占、掠夺别国的领土。
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政治独立的重要标志,是最基本的国际关系准则和最重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二、国家领土的构成1.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领土是由领陆、领水、领空以及领陆和领水的底土等四部分组成的立体结构。
领水附属于领陆,领空和底土则附属于领陆和领水。
(1)领陆领陆指国家疆界以内的陆地,包括岛屿。
领陆因调整边界、买卖、交换或其他原因而发生变更,附属于领陆的领水、领空及底土也随之变更。
(2)领水领水是由一国的内水和领海等构成的全部水域。
一国的内水是指国家领陆之内以及领海基线向陆地一面的所有水域。
领海是指邻接一国陆地及其内水(内海),并处于该国主权管辖之下的一定宽度的海域。
沿海国对其领海行使领土主权附有一定的条件,根据国际法,外国船舶享有无害通过权。
(3)领陆及领水的底土领陆下面的底土与领水下面的底土同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又称地下领土。
国际公法课程国际公法是一门关于国际法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
国际公法课程通常包括以下内容:1. 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介绍国际法的定义、性质、渊源和基本原则,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
2. 国际法主体:介绍国际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等。
3. 国际法上的居民:介绍国际法上的居民,包括国籍、外国人的保护和难民问题等。
4. 国际法律责任:介绍国际法律责任的概念、分类和承担方式,包括国家责任、国际组织责任和个人责任等。
5. 领土法:介绍领土法的概念、领土的取得和变更方式,以及领土争端的解决方式。
6. 国际海洋法:介绍国际海洋法的概念、海洋权益和海洋争端的解决方式。
7. 国际航空法:介绍国际航空法的概念、航空器的权利和航空争端的解决方式。
8. 国际环境法:介绍国际环境法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等。
9. 外交关系法:介绍外交关系法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使馆、外交代表和外交特权等。
10. 领事关系法:介绍领事关系法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领事馆、领事代表和领事特权等。
11. 国际条约法:介绍国际条约法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内容,包括条约的缔结、生效和履行等。
12. 国际组织法:介绍国际组织法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组织的设立、宗旨和职能等。
13. 国际人权法:介绍国际人权法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人权的定义、种类和保护方式等。
14. 国际刑法:介绍国际刑法的概念、特征和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刑事管辖、国际刑事审判和国际刑事合作等。
15. 国际争端法:介绍国际争端的概念、分类和解决方式,包括和平解决争端的方法和国际仲裁等。
16. 战争法:介绍战争法的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包括战争的起因、战争行为的规范和战争犯罪的制裁等。
以上是国际公法课程通常涵盖的内容,具体课程设置可能会因学校而异。
学习国际公法需要具备较好的国内法基础和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和训练。
现代领土法理历史吧现代领土法理历史领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的主权范围。
在现代国际法中,领土是国家主权的象征,也是国家权力的坚实基础。
尽管领土这个概念已经存在了几千年,但现代领土法理史却是相对较短的。
本文将介绍现代领土法理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背后的思想。
1. 领土法的起源领土法作为一个法律领域,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当时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非常普遍。
这些争端往往源于领土的归属问题,国家之间为了争夺某个领土而不断发生冲突。
为了解决这些争端,欧洲国家开始尝试制定一些关于领土的规则。
最早的领土法观念来自于天主教教义,教皇认为领土是上帝赋予国王的神圣权力保护的范围。
在16世纪末,以法国法学家让-卢易·西格兄为代表的领土法学派开始兴起。
这一学派认为国家的领土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也就是说,国家的领土不应当被分割,而是应当保持完整性。
相应地,国家也应当有权保护其领土免受其他国家的侵犯。
2. 现代领土法的发展现代领土法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当时欧洲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为了应对这些争端,国际法学者开始着手制定一些关于领土的国际法规则。
这些规则旨在为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提供解决方案,以达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目的。
在19世纪后期,领土法的国际要素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国际法学界开始普遍认可“居住原则”,即国家可以从未被居住或轻易居住的领土上主张主权。
例如,美国对于其西部领土的主权主张就以居住原则为依据。
此外,“领海原则”这一概念也开始被广泛接受。
领海原则指出,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应当由其陆地边缘,或者其他与该国家有关联的岛屿或礁石所构成的基线界定。
同时,该国家应当对其领海享有主权。
在20世纪,国际社会对于领土问题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联合国成立后,领土问题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国际问题,因此联合国制定了多个有关领土的国际公约。
例如,1958年的日内瓦公约规定,任何国家在领土上进行任何形式的占领行为都是不合法的,因为其违反了另一个国家的领土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