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
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和 社会环境、自然景物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 小环节的具体、生动而又细腻地描绘,以 达到“于细微处见精神”的描写方法。
永远的蝴蝶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 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 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 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 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文章很感人,打动人的是那深深的爱。 深深的母爱打动了作者,也打动了读者, 这就叫“心音共鸣”。
怎样才能抓到触动人心灵的人和事呢?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父亲》(课本P58), 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集体讨论,合作探究,互 相交流。
▪ (1)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 ▪ (2)调动生活情趣,热爱生活。 ▪ (3)要抓住自己的独特感受。
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
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
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极具个性的外貌和细小传神的动作,把父亲对我
的关爱表现得非常深刻感人。
练习
▪ 《背影》中,父亲只是为“我”买几 个橘子而已,为什么能让“我”流泪呢?
不要伤害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我看到爸爸妈妈就这么走远
我愿为他建造一个美丽的花园
留下我在这陌生的人世间
我想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不知道未来还会有什么风险我想 要紧紧抓住他的手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妈妈告诉我希望还会有
看到太阳出来
天亮了
看到太阳出来
他们笑了天亮了
天亮了
• 1999年10月3日10时20分左右,200多名游客在马岭河峡谷 谷底唯一的缆车乘坐点,等待乘坐缆车去山顶吃中饭。11 时10分,一阵难以想象的拥挤后,面积仅存五六平方米的 缆车车厢。竟满载了35名乘客,又一次缓慢上升,10多分钟 后到山顶平台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走过来打开了缆车的小 门,准备让车厢里的人走出来。就在这一瞬间,缆车不可 思议地慢慢往下滑去。缆车缓慢滑行了30米后,便箭一般 地向山下坠去,一声巨响后重重地撞在110米下的水泥地面 上,断裂的缆绳在山间四处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