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等相关政策,以此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逐渐迈向成熟阶段,内部审计制度也在我国顺利进展。
近年来,我国逐步形成内部审计基本框架,再到现如今不断丰富内部审计的内容,都经过了曲折的探索。
我国大中型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已经趋于稳定,但是我国民营企业因为资源、能力、认知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内部审计方面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相对于以前,现在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管控放松了许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措施,比如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办厂,在这个基础之上推动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向前发展。
俗话说,如果有机遇,那么就有与之对应的挑战。
民营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内部审计机构缺少独立性,人员配备数量不合理,审计程序不完整,内部审计业务不规范等等。
本文在对万福生科内部审计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民营企业想要快速平稳的发展,则需要加强内部审计方面的建设,同时需要与本公司的发展特点和内部环境相结合,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举措已势在必行。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Analysis on Internal Audit Of Private GasABSTRACT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development and perfec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in China,internal audit is also booming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al audit has gone through a tortuous exploration from the initial theoretical blank,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basic framework and now to the perfection of knowledge.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 China has tended to be stable. Howeve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resources, ability, cognitive level and other factors, small and mediumsized private enterprises still have huge development space and potential in aspect of internal audit. Compared with the past, the state relaxed the manage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 lot, and has introduced a series of development measures conducive private enterprise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promotion of privat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measures and encouraging private capital investment to set up factori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also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l audi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f there is an opportunity, there is a challenge.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nterprises also found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independence of audit institutions, unreasonable staffing structure, incomplete audit procedures, nonstandard internal audit business, and so on. The advanced and perfect internal audit system can ensure the health and vitality of the enterprise,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enterprise, and help to realize the goal of maximizing the profit of the enterprise. If private enterprises want to develop rapidly and steadily, it is imperative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udit, comb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mpany,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audit of enterprisesand other related measures.Key Words:Private Enterprise Internal Auditing Development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1.3国内外研究综述 (2)1.4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3)第二章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内容 (4)2.1内部审计的定义 (4)2.2内部审计的基本内容 (4)2.3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 (4)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6)3.1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6)3.2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6)3.3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 (7)第四章案例分析——以万福生科公司为例 (9)4.1万福生科公司基本信息 (9)4.2回顾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事件 (9)4.3万福生科公司造假手段 (10)4.4.万福生科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2)4.5万福生科公司案例启示 (14)第五章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问题的解决对策 (16)5.1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整体行业领导 (16)5.2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16)5.3转变会计师事务所的理念 (16)5.4强化内部审计人才培训 (17)第六章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20)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1985年8月,我国审计署针对内部审计问题发表了《内部审计暂行规定》,意味着内部审计在我国诞生。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布时间:2022-09-21T11:24:39.548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第5期作者:王君凯[导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民营企业王君凯中山公用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山528403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民营企业如何持续发展,应对国家的宏观调控,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风险治理及控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迫切。
内部审计作为现代企业内部风险治理与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改善组织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创造价值及改善营运方面的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1前言当前,民营企业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异军突起,随着民营企业规模及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职业经理人的发展,治理方式从家族式管理走向了多样的授托经营,建组企业集团,实现企业直接或简接上市。
现阶段除民营上市企业外,民营对于企业内部审计设立基于一种被动行为,政府和协会对内部审计工作只进行指引,缺少监管。
虽然部分民营企业设立内部审计,但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病,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研究,对克服内部审计存弊病,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提升部审计水平,改善民营企业管理有着重大意义。
2 内部审计概述2.1内部审计的定义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协会的最新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
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风险控制和风险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2内部审计的作用2.2.1监督作用经济监督职能是内部审计最基本的职能。
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除了通常意义上的审查账目和报表,还应包括评价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并及时提出积极、合理审计建议。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摘要: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迫切。
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本文主要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完善措施。
改革开放来,我国民营企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组成部分。
但是,很多民营企业都是直接从家庭企业管理模式演化来的,缺乏科学的内控管理体系,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这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甚至导致现实中一大批如巨人、爱多、三株等曾经有过辉煌创业史的和骄人业绩的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渐畏缩、消亡。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再控制的有利手段,在控制系统中有着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大,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迫切。
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作用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的,本文拟对此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一)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二)管理层缺乏内部审计意识、重视程度不够我国民营企业领导者的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领导人通过在市场上若干年的拼杀,在某些方面有所提高,但在文化水平、经营思想和理念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素质还是相对较低。
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主受自身素质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再加上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水平不高、社会上对内部审计宣传不够,导致他们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清。
他们认为内部审计的主要功能在于对于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并通过查找漏洞提供改进建议来促使企业提高效益,忽视了对包括风险投资与管理在内的价值增值审计。
因此,他们过低地估计了内部审计创造的价值,忽视了内部审计创造价值的隐蔽性和长期性特征。
浅议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发展之路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非国有经济迅猛发展。
民营企业作为富有独特魅力的社会群体,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力军,鉴于民营企业机构设置与经营规模急速扩展、内部审计要求与企业自身局限性极不协调。
因此,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如何建立健全促进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民营企业委托代理理论内部审计1 内部审计的理论依据1.1 委托代理理论现代企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委托代理理论就是针对这一特点进行论述的一个理论。
在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中,企业规模扩大化和集团化要求经营者不仅具有经营管理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专业技术知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解决了这一问题。
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合理界定和分配,能实现企业高效地经营管理的有效形式,合理的委托代理是民营企业建立良好的经营管理制度的有效途径。
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会出现所有者和经营者信息不对称,经营者的行为可能偏离所有者的要求的现象。
建立内部审计制度是规避此类问题的主要手段。
1.2 内部审计的必要性自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有了较为迅速地发展,民营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突显,但民营企业存在管理水平低下、决策盲目,风险经营、人才机制不灵活、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类型单一、规模较小等诸多的问题,建立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迫在眉睫。
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控制和咨询,能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避各种风险;同时完善内部审计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1.3 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以及构建原则1.3.1 内部审计的职能与作用。
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可概括为监督、控制、评价和服务四个方面。
监督职能是基本职能,控制职能是管理职能,评价职能是核心职能,服务职能存在于监督、控制和评价职能之中。
1.3.2 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构建原则。
①独立性原则。
浅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审计问题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分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审计制度不完善:民营企业资金流动频繁,业务类型多样,但在审计制度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往往只注重常规审计,缺乏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容易导致漏洞出现。
2.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民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对较低。
很多民营企业的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无法胜任复杂审计工作。
3.内部控制体系薄弱:民营企业往往由个人或家族创立,管理结构相对松散,内部控制体系薄弱。
这就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容易出现不认真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情况,从而导致审计不准确。
4.审计信息保密不足:由于一些民营企业缺乏一流的信息技术体系和保密制度,审计信息的保密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这就为一些内部人员泄露审计信息提供了机会。
二、对策:1.建立完善的审计制度: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业务类型,建立科学合理的审计制度。
要注重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审计,确保审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通过引进外部审计专业机构来提高审计水平。
3.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完善人员配备,确保内部控制的执行。
要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员工的内控意识。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影响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重视审计工作,建立健全的审计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并加强审计信息的保密管理,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浅析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是指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一种监督和评估活动,旨在检查和评估企业内部的财务、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改进意见。
由于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其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审计资源不足。
由于民营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往往没有足够的财务和人力资源用于开展审计工作。
这就导致了审计人员的数量有限,审计工作难以全面覆盖企业的各个领域。
为解决这个问题,民营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优先保障核心业务领域的审计工作;二是引入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借助外部资源来开展审计工作。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审计方法不科学。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往往缺乏科学的方法论,审计人员过于注重细节和程序,而忽视了对企业内控和风险的整体评估。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科学的审计方法体系,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方法;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提升,提高他们的审计能力和水平。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审计结果难以推广和应用。
由于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主要是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审计结果往往局限于具体问题的解决,无法为企业的整体管理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强审计结果的整理和总结,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方法;二是建立与企业战略和目标相匹配的内部审计体系,将审计工作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
由于民营企业的所有权结构相对复杂,企业主往往在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财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可能受到企业主的干扰和影响。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和机构,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操守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感。
浅谈民营企业内部审计
作者:梁晓军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18期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成为经济成分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但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民营企业经营的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
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增强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推进技术创新、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市场繁荣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多数民营企业是家族企业,其经营管理方式落后、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
而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手段,对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竞争力、管理和控制企业风险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
一、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有关法律制度不完善。
近年来,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竞争力都与国有企业不相上下,因此,就有必要像国有企业一样建立内部控制和规范性运作机制,尤其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就显得紧迫而必要。
而与民营企业有关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与制度建设严重滞后,目前主要有《审计法》和2003年发布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法律法规建设步伐与民营企业的发展极不相称,需要加快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做出明确规定。
2.民营企业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到位。
民营企业大多是通过企业负责人多年在市场上努力经营获得成功的,他们普遍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但在文化水平、经营理念以及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素质是参差不齐、普遍偏低的,加之内部审计在我国发展的水平比较低,民营企业负责人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不知道通过内部审计能够使企业的价值进行增值。
多数民营企业主认为企业是私有的,企业的一切大小事务都是自己做主,完全没有设立内部审计的必要,有的企业主甚至不知道内部审计为何物,还有一些企业虽然设立了内审机构,但随意配备、精简内审人员,内部审计工作没有保障。
3.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混乱。
尽管民营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与之相对的内部审计理论的研究却严重滞后,导致民营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非常混乱。
机械地套用、照搬
国有企业、西方企业内审机构的设立方式,而不能结合自身特点来设立,导致内审机构随意设置,非常混乱。
多数把财务部门与内审机构合并为一个部门,还有仅在财务部门配备相关的审计人员等等。
由此可见,民营企业的内审机构设置非常混乱,工作职责不清,内审机构没有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4.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不明确。
企业设立内审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为了使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竞争和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功能已经有所变化,由最初的财务审计为主逐渐演变为以管理型审计为主。
而民营企业的内审工作因为正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其主要功能还是传统的对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审查和监督,还不能把内部审计作为管理企业的重要手段,因此,对内部管理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评价,更不能提出好的管理建议,起点和定位都不高,职能定位不明确。
5.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要熟悉和掌握审计、会计、管理、法律、法规、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而且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
所有这些,都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民营企业大多没有专门的审计工作人员,而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有的即使设立,由于其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制约了内审工作的发展和功能的发挥。
二、解决民营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相关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有关法律主要有《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和《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规范少、层次低,对企业内部审计缺乏强制效力。
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出现的复杂问题很难有效解决,也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因此,应根据西方国家成熟的经验并结合我国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制定《内部审计法》,对内部审计的法律地位、义务和职责等予以明确规定,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2.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的认识。
要保证内审工作有序开展,就要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让他们改变观念,认识到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增加价值并能改进企业的经营活动。
使企业的管理者由被动地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转变为主动请审计人员对企业进行审计。
这就要大力宣传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重要作用,使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重视内审工作。
实践证明,企业领导越重视内审工作,内审的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内审的效果就越好,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越高,工作效果也越好。
所以,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内审工作在企业顺利开展。
3.合理设置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
企业在独立性和权威性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经营规模、内部组织结构、管理体系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内审机构。
一般而言,小企业可以不设内审机构,其内审工作可由会计事务所来或聘请审计专业人员来进行,大企业可采取两种途径来设置;一种是实行双重内部审计机构模式,也就是在企业设立审计委员会,由其对经理
层和董事会进行审计,然后在审计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机构,由其帮助经理对下级各职能部门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审计。
另一种是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审计委员会制度,审计机构对董事会负责。
4.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要明确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使内部审计的职能由传统的财务监督审计为主向以管理服务为主的转变。
从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来看,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它是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内审的主要职能主要是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评价,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内审工作的着重点已经发生重大转变,主要转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并提供咨询、服务活动,以此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优化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为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发挥内审的参与、顾问和咨询的作用。
5.多种途径提高内审从业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如何,内审职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审人员的素质。
内审人员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一是审计专业知识,这是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的首要知识,二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审计人员要能够通过对财务数据和管理数据的分析,找到存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三是拥有丰富的审计专业工作经验,只掌握理论知识是不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才能对审计出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
我国民营企业的审计人员大多不具备专业知识,有的是临时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有的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因此应当大力提升内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可以通过三条途径实现:一是从外部引进高素质的内审人才,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对审计专业人才要有规划,二是对企业现有内审人员工作予以固定,加强对其审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三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加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会计师(CPA)等资格考试,建立资格认证制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建立内审人员工作成效与经济收入挂钩制度,促进内审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