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般公共财政预算财力表(表二)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1
一文看懂我国财政体制2017-05-19一、财政核算体系简介1、财政核算体系的定义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A System o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ics,GFS)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一个政府治理国家、管理经济活动运行情况的多功能体系。
1974年6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编制了《政府财政统计手册:草稿》,2001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目前最新的版本是GFS2014。
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不同,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是以政府为主体进行核算,对本期的支付进行核算而不管这一支付是否反映的是本期发生的经济活动。
政府财政统计核算体系的框架主要涉及四张表:资产负债表、政府运营表、现金来源和使用表、其他经济流量表,四张表之间存在勾稽关系,通过此关系将流量和存量联系起来。
2、我国财政核算体系内涵(1)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国家通过规定各级政权管理财政收支的权限和各企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的权限,据以处理国家各级政权之间、国家与企事业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的管理制度。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划分:中央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需支出,中央直接管理的社会事业发展支出;地方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支出。
第二、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的税种属于中央收入;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由中央与地方分享;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为地方收入。
第三、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
中央和地方收支划分后,为解决财力分布纵向和横向不均衡问题,中央对地方实施转移支付。
转移支付分为两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均衡性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组成,用于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地方政府可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目的是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
陕西省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2017年1月15日在陕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陕西省财政厅各位代表: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省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和财政主要工作2016年,全省经济总体平稳,但能源行业困难超出预期。
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预算执行中,国家全面推行“营改增”,同时调整了中央与地方收入体制;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税降费。
我省还主动加大取消、降低、缓征各类涉企收费力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帮助能源等重点行业渡过难关,财政收入出现较大减收。
同时,国家出台了调资、养老等增支政策,支持“三去一降一补”、脱贫攻坚、稳增长调结构等都需要财政安排支出,支出压力很大,收支矛盾非常尖锐。
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各项决策部署,严格执行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的各项决议,积极组织收入,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资金整合盘活力度,大幅度增加对市县尤其是能源困难县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缓解了基层财政困难,全省财政平稳运行,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一)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根据12月份财政收支报表统计,2016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33.9亿元,占收入调整预算的101.9%,同比增长6%。
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主要项目完成情况是:各项税收1204.3亿元,下降6.7%,其中:增值税(含营业税)597.1亿元,下降5.6%,主要是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减轻了企业税负,同时中央调整了与地方的增值税分享比例,地方收入有一定减少;企业所得税130.6亿元,下降11.4%,主要是企业盈利水平下降;个人所得税58.9亿元,增长10.3%,主要是个人收入增加和加强了征管;资源税82.7亿元,下降8.9%,主要是能源产品产量下降、价格长期低位运行,石油、煤炭等行业减收较多;房产税42.8亿元,增长3%;城市维护建设税85.7亿元,增长10.5%;耕地占用税54.7亿元,下降23.5%,主要是全省土地成交量下降;契税50.8亿元,下降25.9%,主要是为支持房地产去库存,降低房地产交易环节的契税税率。
关于2016年县本级财政预算调整方案(草案)及有关情况的说明——2016年10月21日在监利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二次主任会议上县财政局负责人 xxx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现就县人民政府关于调整2016年县本级财政预算的方案(草案)说明如下,请予审议。
2016年4月26日,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1次会议批准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预算为117000万元,支出预算为389690万元,其中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201394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为55245万元,支出预算为55245万元。
会后,因六个方面的原因,致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发生变化:一是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后,省财政根据中央调整增值税、原营业税与地方的分享比例,重新核定县市返还和上解基数。
我县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由年初的88000万元调整为80190万元,调减7810万元。
二是省财政厅根据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2016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省级转贷额度,下达我县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转贷额22700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债转贷资金应纳入县级预算管理,需在2016年县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中作相应调整。
三是省政府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我县存量债务债券99420万元。
四是兑现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政策,当年需增加预算支出3995万元。
五是在预算执行中,根据上级相关政策规定及体制改革等原因,需增加县本级预算支出9083万元。
六是截止9月底,省下达具有特定用途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列县级专项预算支出45854万元。
上述六个方面引起的收支变化,根据《预算法》、《监督法》以及相关规定和要求,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调整2016年县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具体情况如下:一、2016年县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整草案(一)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1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转贷额度的通知》(鄂财预发[2016]27号)和荆州市财政局《关于转贷2016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洪湖拆围资金)的通知》(荆财预字[2016]331号)中明确的使用范围和重点,转贷给我县的22700万元新增债券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精准扶贫及灾后重建县级配套资金3698万元。
2016年重庆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一、财政收支执行概况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227.9亿元,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38.4亿元,增长6%;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001.9亿元,增长4.9%。
全市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497.3亿元,下降8.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完成1412.4亿元,下降9.1%;全市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738.1亿元,增长0.4%。
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90.5亿元,下降0.1%;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72.7亿元,下降2.9%。
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328.2亿元,增长7.6%;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218.8亿元,增长10.7%。
二、财政收入主要情况总体上看,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运行平稳,完成收入预期。
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1%,其中,税收收入增长6%,,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增长9.1%,拉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2个百分点。
——主要税种税收情况。
分税种看,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3%、14.7%,成为支撑税收增长的重要力量。
增值税小幅下降0.9%,呈现企稳迹象。
土地增值税、房产税、企业所得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个位数增长,分别增长8.9%、8.4%、4.6%和3.4%。
耕地占用税、契税负增长,分别下降0.3%、3.4%。
——主要行业税收情况。
辖区税收中,工业税收增长10.4%,对税收的增收作用较为显著,主要是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带动。
建筑业税收增长6.7%,增速较2015年有所回落。
商贸服务业税收增长3.6%,主要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增收带动。
金融业税收下降4.3%,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服务业减收和征期影响。
房地产业税收下降0.8个百分点,全年呈现负增长态势。
2016年辖区税收分行业完成情况——非税收入情况。
全市非税收入增长9.1%,增收65.7亿元,主要是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增收带动,增长较为平稳。
2016年海东市本级财政部门预算(草案)编制说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及省政府《关于编制2016年地方财政预算的通知》(青政[2015]95号文)精神,编制了2016年市本级财政部门预算。
一、财力情况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安排财力为66159万元,其中:1、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020万元(国税收入320万元,乐都、平安上划税收2500万元,资源税1200万元,营业费收入1000万元);非税收入5338万元。
2、上级财政税收返还2972万元。
3、上级财政体制补助557万元。
4、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9438万元。
5、调整工资转移支付补助4409万元。
6、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奖补859万元。
7、结算补助11566万元,其中:工改调资补助862万元、规范津补贴补助5622万元、职工烤火费及误餐补贴405万元、其他结算补助4677万元。
8、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6000万元,主要为上年超收收入和结余资金。
二、市本级预算安排的主要特点一是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
人员经费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5.89%;公用经费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78%;业务经费占预算安排支出的比重为21.28%;重点项目和预留项目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6.05%。
同时,根据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办法的通知》(青政[2015]67号文)精神,从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革我省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2016年部门预算编制时,不在将退休人员经费支出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由社会保险机构按照相关要求统一予以支付;从原预算安排的退休经费中划转养老保险单位和个人缴费后,剩余部分全部作为财政对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补助,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出现缺口,由财政予以补助。
城口县2016年财政决算(草案)报告——2017年6月27日在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城口县2016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7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根据县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执行情况,按照全市2016年财政总决算办理的相关要求,目前已经完成2016年财政决算(草案)汇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重庆市预算审查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城口县2016年财政决算(草案)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财政收支决算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1363万元(税收收入完成19193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2170万元),同比增长10.04%,完成预算的100.04%,加上上级转移支付收入25646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99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935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4295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509万元和上年结转收入24152万元后,收入总计366038万元。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452万元,同比增长11.34%,完成预算的91.74%,加上上解支出2655万元、地方政府性债务还本支出24002万元、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0800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7129万元后,支出总计为366038万元。
与县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审查批准的执行数相比,收入决算数增加1500万元,主要是上级补助收入新增1500万元。
支出决算数增加1500万元,主要是按照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相关规定,整合结余资金新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00万元。
以上均为决算办理中的正常对账调整。
表1: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平衡表注:上表的“年初数”指年初人代会批复的收支数。
“调整数”指总决算办理完成后不含超收收入的财政收支数。
“执行数”指十七届人大一次议审定的财政收支数。
“决算数”是指全年财政收支最终数(以- 2 -下表2和表3的口径相同)。
2016年预算编制说明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发挥财税改革在整体改革中的基础和支撑作用;全面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和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统筹力度,清理专项,盘活存量。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预期,2016年预算(草案)安排如下:(一)一般公共财政预算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安排49000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2%。
截至目前,上级预告知2016年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8826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0万元。
2015年结转311万元,政府性基金统筹调入1616万元。
按照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2016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安排139195万元。
具体安排上,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各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
各项支出具体安排情况如下:——一般公共服务方面安排19126万元,主要用于各机关事业单位运行支出。
——安全稳定方面安排20277万元,主要用于公检法司等部门人员基本支出,办案及业务经费,各部门维稳经费等支出。
——教科文方面安排70253万元,主要用于教科文机构人员工资及运行经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伙食补助,中小学校舍安全、加固改扩建工程以及标准化建设达标,科技三项费、文化体育与传媒等支出。
——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方面安排12898万元,主要用于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工资及机构运转等基本支出。
——农林水事务方面安排11237万元,主要用于农林水机构人员工资及运行经费,美丽乡村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农民家庭“一揽子”保险,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支出。
——城市经济建设方面安排4524万元,主要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利民实事,重点项目建设等支出。
1950—2016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2016年全国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各项数据一览财政部于2017年1月23日公布了2016年财政收支数据。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仍延续增幅逐年回落的走势。
其中,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2016年1-12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9552亿元,比上年增长4.5%。
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357亿元,同比增长4.7%,同口径[①]增长1.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87195亿元,同比增长4.2%,同口径增长7.4%。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税收收入130354亿元,同比增长4.3%;非税收入29198亿元,同比增长5%。
主要收入项目情况如下:1.国内增值税40712亿元,同比增长30.9%,其中改征增值税增长2.7倍(1-5月增长33%,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的6-12月增长4.5倍);营业税11502亿元,同比下降40.4%(1-5月增长37.3%,6-12月下降95.9%)。
主要是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原营业税纳税人改缴增值税形成收入转移,体现增值税增收、营业税减收。
考虑收入在税种间转移因素,将改征增值税与营业税合并计算,1-12月累计增长5.4%。
其中,1-5月增长36.6%;6-12月下降16.9%,主要受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的政策性减收影响。
2.国内消费税10217亿元,同比下降3.1%。
主要受卷烟、成品油产销量下滑的影响。
3.企业所得税28850亿元,同比增长6.3%。
其中,金融业企业所得税8802亿元,增长2.7%;工业企业所得税7329亿元,下降1.3%;房地产企业所得税3641亿元,增长26.8%。
注:本表反映部门本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情况。
有关填表说明:()本表数据填列数据以“万元”为金额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年预算数为“三公”年初预算数,决算数包括当年财政拨款预算和以前年度结转资金安排的实际支出。
()栏()栏,栏()栏。
栏()栏。
栏()栏。
()“三公”数据合计为零的,在合计栏填列“”,并在决算情况说明中予以说明。
年度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说明阳东区档案局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为万元,完成预算万元的。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万元,完成预算万元的;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为万元,完成预算万元的;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万元,完成预算万元的。
年度“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的要求,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开支,全年实际支出比预算有所节约。
与上年相比,年度“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数比上年减少万元,下降。
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减少万元,下降;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决算增加万元,增长;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减少万元,下降。
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配备公务用车;公务接待费支出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二)“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说明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万元,占;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万元,占;公务接待费支出万元,占。
具体情况如下:.因公出国(境)费支出万元。
全年使用财政拨款安排局(部、委、办)机关出国团组个、累计人次。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购置支出为万元,年公务用车购置数辆;公务用车运行及维护支出万元,年单位公务用车保有量为辆。
.公务接待费支出万元,主要用于上级单位检查和各县区交流工作等方面的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