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正式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3.59 KB
- 文档页数:7
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 10、铝尘肺 11、电焊工尘肺 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 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 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 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 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 14、二氧化硫中毒15、光气中毒 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 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 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 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 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 3 2 、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二氯乙烷中毒35、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 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 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 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 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 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 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50、有机磷农药中毒 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3、布氏杆菌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比如:工作的种类和岗位、工作的年限和日工作时间、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个人的防护情况、同工种人员发病情况(职业病有群发性的特点,可以作为有疑问诊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尤其重要的是有无和考虑的职业病诊断的疾病的既往史(例如:从业前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从业不久就发生了血细胞减少)等等。
铅中毒职业病诊断标准铅中毒是一种职业病,由长期接触或吸入铅及其化合物导致的中毒症状。
铅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渗透进入人体。
铅中毒对人体健康具有很大的危害,可引发多种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
铅中毒职业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具体的诊断标准如下:1. 临床表现和症状:铅中毒患者的主要体征和症状包括:-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嗜睡等- 消化系统症状:腹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等- 肌肉骨骼系统症状:肌肉无力、肌肉痛、骨关节痛等- 造血系统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2. 实验室检查:- 血铅浓度测定:血铅浓度是诊断铅中毒的重要指标。
正常人的血铅浓度通常低于40微克/升,而铅中毒患者的血铅浓度通常大于或等于70微克/升。
- 尿铅浓度测定:尿铅浓度也是诊断铅中毒的常用方法。
正常人的尿铅浓度通常低于100微克/升,而铅中毒患者的尿铅浓度通常大于200微克/升。
- 血象检查:铅中毒患者的血象检查通常显示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等改变。
3. 工作史和暴露史:了解患者的工作史和暴露史对诊断铅中毒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患者需要有长期暴露于铅及其化合物的工作史,比如铅冶炼、电池制造、喷漆、焊接等职业。
4. 其他辅助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辅助检查,如神经系统检查、肝肾功能检查、骨骼X线检查等。
在诊断铅中毒时,需要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如神经系统疾病、胃肠道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因此,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相关检查结果非常重要。
治疗铅中毒的主要方法是停止铅暴露和解毒治疗。
停止暴露包括改变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个人防护设施等措施,以防止铅再次进入人体。
解毒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如给予解毒剂、增强免疫力、纠正营养不良等。
预防铅中毒的关键是避免铅接触。
企业和雇主应制定相关的职业健康保护措施,包括提供个人防护设备、加强工作场所通风、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等。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认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考核办法(正式)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7540-12 认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考核办法(正式)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认定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关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深入贯彻,关系到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的保证,应遵循科学、公正、便民的原则。
现将我们在认定工作中主要考核或审查项目的操作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审查凡申请认定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必须成立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职业病诊断及职业健康检查的组织协调,制订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等工作。
具体包括:切实可行的工作程序;科学严密的管理制度;接触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职业健康检查方案;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管理登记制度;职业病报告制度(仅限诊断机构);职业病诊断证明、职业病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等发放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
这些制度是职业病诊断、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科学、公正、公平的质量管理保证。
不具备上述申请资料的不予受理,资料不完整、管理制度不健全或初审未通过的,限期完善后方可受理。
2 仪器及设备要求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对审查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将诊断、检查的相关仪器、设备参照职业病目录分为一线主要仪器设备和二线主要仪器设备:(1)尘肺病。
职业健康检查的类别范本职业健康检查的类别非常丰富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来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职业健康检查类别。
一、体检类别1. 一般体检:这是指对不同职业群体进行的常规健康检查。
包括身高、体重、视力、听力、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基本指标的检查,以及血液、尿液、大便等基本生化指标的检测。
这种体检适用于大多数职业人群。
2. 肺活量检查:对于需要进行大量体力活动或长时间工作在空气污染环境下的人群,肺活量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评估肺部功能,并通过测量最大呼气量来判断肺功能是否正常。
3. 心电图检查:适用于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压力大或者长时间工作的人群,通过监测心脏电活动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问题。
4. 乙肝病毒检查:对于从事医疗、护理、采血等与血液接触较多的职业人群,乙肝病毒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及早发现和防治乙肝病毒感染。
二、职业病检查类别1. 职业性肺病检查:对于从事粉尘、烟雾、有害化学物质接触较多的工作岗位,需要进行职业性肺病检查。
这种检查一般包括胸部X 光片、肺功能测定、痰液检查等,旨在早期发现和预防职业性肺病的发生。
2. 职业性皮肤病检查:对于接触化学品、溶剂、重金属等职业群体,需要进行职业性皮肤病检查。
这种检查一般包括皮肤病病史记录、皮肤检查、皮肤过敏试验等,旨在早期发现和治疗职业性皮肤病。
3. 职业性聋哑检查:对于从事噪音环境下工作的职业人群,需要进行职业性聋哑检查。
这种检查一般包括听力测试、耳蜗图检查等,旨在早期发现和预防职业性聋哑的发生。
三、特定职业健康检查类别1. 高温环境工作者健康检查:对于从事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需要进行高温环境工作者健康检查。
这种检查一般包括体温测量、血液粘稠度检查、血尿酸测定等,旨在早期发现和预防高温环境引起的疾病。
2. 农药接触工作者健康检查:对于从事农药接触工作的人群,需要进行农药接触工作者健康检查。
这种检查一般包括血液农药残留测定、尿液农药代谢产物测定等,旨在早期发现和预防农药中毒。
职业健康检查及其结果的报告一、职业健康检查定义及基本原则2007年3月16日,卫生部发布了《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07,于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有关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监护周期。
(一)职业健康检查定义:职业健康检查是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目标疾病,确定具体的医学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进行的体格检查(体检)。
(二)确定职业健康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基本原则是:1、检查方法应是成熟的可靠的技术,不能作为科学实验或研究;2、检查方法和指标易为劳动者接受;3、检查指标应有明确的意义,并与目标疾病密切相关;4、生物接触标志物能够反映劳动者的暴露水平,能反映所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效应。
5、应考虑检查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使用不能满足要求的检查;6、考虑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费用;7、考虑文化、宗教等因素,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8、定期对整个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审查,并根据工作条件的改善及时进行修改。
二、职业健康检查基本要求(一)劳动者个人基本信息资料1、个人资料: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出生地、身份证号码、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家庭住址、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
2、职业史:起止时间、工作单位、车间、班组及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或名称、接触时间、工程防护和个人防护情况。
注意:职业史的询问通常应该由熟悉职业卫生的医师担任,他(她)在和劳动者进行交流时,能够初步明确或判断出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或名称,这对做其他体检项目的医师有重要意义。
3、个人生活史:包括吸烟史、饮酒史、女工月经与生育史。
4、既往史:包括既往预防接种及传染病史、药物及其他过敏史、过去的健康状况及患病史、是否做过手术及输血史、患职业病及外伤史等。
注意:如劳动者曾患过职业病就应该做详细的纪录: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是何诊断单位诊断、职业病名称及其期别是什么、住院或门诊治疗情况、治疗时间及效果、诊断证明书、医院的门诊病历和出院记录等。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收大剂量职业性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职业性毒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及处理。
在非职业性活动中由于一般性毒物所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也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6180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Z72 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诊断规则3 诊断原则根据有确切的职业史,包括接触职业性毒物的品种、接触方式以及导致短期内大量吸收的原因等,并出现相应的急性中毒临床表现,排除其他原因所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诊断。
4 观察对象短期内接触较大剂量毒物,或接触致病潜伏期较长的毒物后,当时虽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仅有轻度症状而未能确诊急性中毒者,须作进一步医学监护,列为观察对象。
5 诊断及分级标准5.1 轻度中毒出现接触毒物所致相应靶器官(系统)轻度中毒损害的临床表现者。
5.2 中度中毒中毒严重程度介于轻、重度中毒之间者。
5.3 重度中毒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诊断为重度中毒。
a)出现吸收毒物所致相应靶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者;b)出现吸收毒物所致多器官(系统)功能损害者。
c)急性中毒留有较重的后遗症者。
6 处理原则6.1 现场抢救a)救出现场,至安全地带。
b)采取紧急措施,维持生命体征。
c)眼部污染应及时、充分以清水冲洗。
d)脱去污染衣着,立即以大量清水彻底冲洗污染皮肤。
e)经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途中继续做好必要的抢救,并记录病情。
6.2 病因治疗a)防止毒物继续吸收。
b)排除体内已吸收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如应用金属络合剂,血液净化疗法等。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文件编号:KG-AO-4895-43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
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般体检是用人单位对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的身体检查,属常规体检,以查五官科、心、肝、肾、肺、泌尿科、妇科等为主,以发现常见病,得到早期治疗,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健康体检与一般体检不同(1)职业健康体检具有针对性。
如就业前的职业健康体检是针对即将从事有害作业工种的职业禁忌进行的。
(2)职业健康体检具有特异性。
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不同。
如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作业,可能引起铅中毒,因此要检测血铅或尿铅。
(3)职业健康体检具有强制性。
为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用人单位对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是强制性的,对此国家法律有明确规定。
(4)职业健康体检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行,应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否则体检结果无效。
需要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人群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国家法定的110种职业病诊断标准(目录)1-4《职业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后,为了进一步规范职业病诊断及鉴定工作,卫生部颁布了新的职业病诊断标准,计110项。
(GBZ 3-2002 ~ GBZ 112-2002)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前言本标准的第5.1条为推荐性的,其余为强制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原标准GB3234—1982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在长期接触锰的职业活动中,常因防护不当而引起慢性锰中毒。
为保护接触者的身体健康,有效地防治慢性锰中毒,曾发布了GB3232—1982。
本标准突出了锰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并主要依据其损害程度进行诊断分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沈阳市职业病防治院、鞍山钢铁公司劳动卫生研究所及贵州省职业病防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of Occupational Chronic ManganismGBZ3-2002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是长期接触锰的烟尘所引起的以神经系统改变为主的疾病。
早期表现为神经衰弱综合征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毒较明显时,出现锥体外系损害,并可伴有精神症状。
严重时可表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和中毒性精神病。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慢性锰中毒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慢性锰中毒的诊断及处理,非职业性慢性锰中毒亦可参照执行。
2 诊断原则应根据密切的职业接触史和以锥体外系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参考作业环境调查、现场空气中锰浓度测定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它疾病隅如震颤麻痹、肝豆状核变性等,方可诊断。
3 观察对象具有头晕、头痛、容易疲乏、睡眠障碍、健忘等神经衰弱综合征的表现,以及肢体疼痛、下肢无力和沉重感等症状。
若再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观察对象:a)有多汗、心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b)尿锰或发锰超过本地区正常值上限。
职业中毒诊断的基本原则:
(一)职业史:是否有毒物接触史,为诊断的前提条件。
(二)现场劳动卫生调查:实际情况(接触水平、防护措施、效果),判断中毒的可能性,为诊断的基本依据。
(三)症状与体征:根据临床表现来判断属于那种职业中毒,症状与接触毒物是否相符、症状出现的时间是否符合接触毒物的时间,是否与毒物接触有关,注意与非职业性疾病的区别。
急性中毒易判断。
(四)实验室检查:1.生物材料中毒物测定;2.生物材料中代谢产物测定;3.器官损伤证据。
常见职业病的职业接触、主要症状及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一、铅及其化合物中毒铅,灰色金属,加热至400~500℃时,即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并在空气中迅速氧化成氧化亚铅,而凝聚为烟尘。
工业铅接触有: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自来水管道、食品罐头及电工仪表元件焊接;修、拆旧船、桥梁时的焊割。
以上作业铅以蒸气和烟尘形式逸散。
铅的化合物,如氧化铅(又称黄丹、密陀僧)、四氧化三铅(又称红丹)、二氧化铅、三氧化二铅、硫化铅、硫酸铅等分别用于油漆、颜料、橡胶、玻璃、陶瓷、釉料、药物、塑料、炸药等行业。
铅化合物均以粉尘形式逸散。
当前国内危害最重的行业是蓄电池制造、铅熔炼及拆旧船熔割。
铅及其化合物侵入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消化道,完整的皮肤不能吸收。
职业性铅中毒多为慢性中毒,临床上有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综合症状。
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多发性神经病和脑病。
神经衰弱,是铅中毒早期和较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头昏、头痛、全身无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多梦等,其中以头昏、全身无力最为明显。
多发性神经病,可分为感觉型、运动型和混合型。
感觉型的表现为肢端麻木和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型感觉障碍。
运动型的表现有:①肌无力,②肌肉麻痹,亦称铅麻痹,多见于桡神经支配的手指和手腕伸肌呈腕下垂,亦称垂腕症。
消化道症状包括在齿龈边缘出现的蓝灰色铅线、口内金属味、食欲不振、上腹部胀闷、不适、腹隐痛和便秘,大便干结呈算盘珠状,铅绞痛发作前常有顽固性便秘作为先兆。
严重的腹绞痛易被误诊为外科急腹症。
血液系统:主要是铅干扰血红蛋白合成过程而引起其代谢产物变化,导致贫血,多为低色素正常红细胞型贫血。
职业性健康检查项目主要为内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尿铅(或血铅)及红细胞锌原叶啉等。
二、汞及其化合物中毒汞,又称水银,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并易流动的金属。
汞很易蒸发到空气中引起危害,因为汞在0℃时已蒸发,气温愈高,蒸发愈快愈多。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第1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GB16852.1—1997前言各种职业活动中,可能在短时间内接触一些高浓度且毒性较高的化学物而发生急性中毒。
这些化学物,有的是已知品种,也有的是在已发生中毒后一时尚不明确的致病品种;有的品种所致中毒已列入卫生部(87)卫防字第60号文颁发的“职业病”中,有的则尚未列入;有的已有独立的诊断标准,有的则尚未研制出单独的诊断标准。
所有急性中毒疾病都有共同的发病规律,故可以制定、也有必要制定诊断急性中毒时应共同遵守的规则。
本系列标准规定的各项规则,涉及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这些规则用来保证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体系的统一,不论是病因已知或隐匿的情况,也不论是中毒后所造成的哪个靶器官的损害,都可按照本标准所规定的规则作诊断。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包括以下若干部分,每一部分所界定的X围将在各个部分的前言及引言中说明:第1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第2部分职业性急性隐匿式化学物中毒的诊断规则;第3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多器官衰竭的诊断;第4部分职业性急性化学原性粹死的诊断;第5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第6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第7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肝病的诊断;第8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肾病的诊断;第9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心脏疾病的诊断;第10部分职业性急性中毒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本标准规定了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的总规则。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XX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XX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XX市化工职业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解释。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短期内吸收大剂量职业性化学物所引起的中毒。
1 X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总则。
文件编号:TP-AR-L4912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正式版)
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中毒诊断(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般体检是用人单位对非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
劳动者进行的身体检查,属常规体检,以查五官科、
心、肝、肾、肺、泌尿科、妇科等为主,以发现常见
病,得到早期治疗,其目的是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健康体检与一般体检不同
(1)职业健康体检具有针对性。
如就业前的职
业健康体检是针对即将从事有害作业工种的职业禁忌
进行的。
(2)职业健康体检具有特异性。
不同的职业病
危害因素造成的健康损害不同。
如接触铅及其无机化
合物的作业,可能引起铅中毒,因此要检测血铅或尿铅。
(3)职业健康体检具有强制性。
为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用人单位对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是强制性的,对此国家法律有明确规定。
(4)职业健康体检不是所有医院都能进行,应由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否则体检结果无效。
需要进行职业健康体检的人群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应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上岗前必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上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是指用人单位对即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在上岗之前对劳动者身体进行的特定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是强制性的,应在劳动者从事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前完成。
对于即将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岗位的人员均应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
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主要目的是掌握劳动者是否有职业禁忌症,是否适合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以便建立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劳动者的基础健康档案。
上岗前为劳动者进行的职业健康体检不是剥夺有职业禁忌症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而是保护其身体健康。
在岗期间必须进行定期职业健康体检
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是指用人单位依照国家规定,对长期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劳动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的检查。
20xx年国家颁布的《职业健康监护
技术规范》,对接触不同有害物质作业劳动者的体检周期、体检项目都作了详细规定。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健康损害病患者、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症的劳动者和对“观察对象”进行动态观察,以便将发现的有职业禁忌症或有早期职业健康损害者及时调离,安排适当工作。
此外,通过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体检,还可以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的健康变化,并对作业场所有害因素的控制效果进行评价。
离岗时必须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是指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有害作业前所进行的全面健康检查。
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劳动者在停止接触有毒作业时的健康状况。
对于从事有毒作业的劳动者来说,离岗时的体检结果非常重要,这是劳动
者一旦患职业中毒应该从哪里获取职业病待遇的依据。
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应尽量安排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前一个月内为宜,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体检是在离岗前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体检。
用人单位如不安排离岗职业健康体检,劳动者可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投诉,也可依法申请劳动仲裁。
可诊断职业中毒的机构
国家规定职业病的诊断必须在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依法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中毒的诊断。
申请职业中毒诊断需要准备的材料
劳动者申请职业病诊断应提交申请书、本人健康损害证明、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史证明等。
职业史证明的内容应从开始接触有害作业的时间算起,尽可能包括工种、工龄、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方式或操作特点、每日或每月的接触时间、是否连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作业场所的环境条件、通风排毒设施及其效果、历年作业场所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数据、个体防护等。
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提供职业病诊断、鉴定所需的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资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监督检查和督促用人单位提供上述资料;劳动者和有关机构也应当提供与职业病诊断、鉴定有关的资料。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