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
- 格式:ppt
- 大小:165.50 KB
- 文档页数:42
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与参考例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
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不少于800字。
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2013年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继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仍为新材料作文,总体衔接平稳。
从所给材料的形式看为多则观点型,这点与去年的形式也基本相同,这与考前老师学生的备考基本符合。
多则观点材料的作文在审题提炼观点时,可以采取求同追异的思路进行,先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观点),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后综合找出共同点,比如本次广东高考材料从富翁的行动和三家的不同态度看,他们共同的话题是关于捐助,富翁要捐助,其他三家受捐助,因此我们的审题立意中重点要谈捐助(或帮助),这是求同。
另外我们还要追异,因为有三家对捐助不同的态度:有肯定、有提醒、有拒绝,考生可以针对任意一家的态度来写,还可以选取其中两家的对比思考。
比如:帮助与面对帮助,捐助与面对捐助,理性面对捐助,捐助与施舍,爱心与信任,爱心与感激,获得与回报,热心的价值,不受嗟来之食等,但防止写成富裕与贫穷如何致富关于慈善事业贫困家庭的梦想同情困难家庭处境等这样大而空或有离题嫌疑的文章。
总之选择提炼出自己认同好写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只抓材料中的一个词去写或另起炉灶。
从所选材料内容看,今年广东作文更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是一次直面现实的感悟和思考(陈少华),通过现实去的让学生去表达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慈善捐助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地震,从陈光标的高调捐款到中国红十字会的信任危机,本则作文材料与社会现实有较大的关联,又能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更多的是开放考察一个社会人格在当下的价值观念(于丹),内容非常具体,直面现实,可以说如果平时学生不注意社会和生活是很难有作为的。
高中作文教学之学生学案(宁国市津河中学杨祥海ngyxh6170@ 2013/6/8)一、安徽省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审题--------------------------------------------------1二、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广德实验中学、津河中学高二年级联考语文卷作文审题------------4三、2013年高考作文:自我价值的实现(考前猜题)(2013年5月26日)-------------------------- 6四、2013年安庆市示范中学联考语文试题作文拟题(及历年相似主旨高考真题三道)(安徽省宁国市津河中学2013届高三全真模拟语文试题)----------------------------------- 10五、2013全国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总览-------------------------------------------------------11六、“诗词中的名句”为题目之作文演练指导(可用作作文题目的古诗句)------------------------13七、套装作文题目200个-------------------------------------------------------------------18八、名人名言及事例(包括哲理诗句及写景、抒情诗句)--------------------------------------20九、安徽省2006—2012年高考作文真题及审题---------------------------------------------34一、安徽省2013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审题: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3上海高考作文真题优秀5篇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篇一2013年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
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2012年“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
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2011年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
(2)不要写成诗歌。
(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0年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09年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自选角度,自行立意。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侨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意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8年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不少于800字,不写成诗歌,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13年辽宁卷高考作文材料作文:沙子与珍珠评析【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
“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
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
“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了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
”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深思。
“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问。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题分析】近四年,辽宁卷作文题一直在讲故事,2010年讲述了托尼人生中的三次选择的故事,2011年讲述了哲学家让学生闻苹果的故事,2012年讲述了女钢琴家隐于音乐背后的故事,今年继续讲故事。
故事的场景放到了海边,出场人物是年轻人和老者,故事的起因是年轻人因得不到承认与尊重而闷闷不乐,故事的经过是老者用丢沙和掷珍珠的方式开导年轻人,故事的结局是年轻人的深思与疑问。
故事依然精彩,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依然丰富而深刻。
增分理由:感情细腻娓娓道来应该说,这些年辽宁作文题的呈现形式是稳定的,都是小故事大哲理的材料作文,要求考生透过故事看本质。
其核心精神也是一贯的,充满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审题立意决定作文分数,对于故事性的材料题必须把握准故事的寓意。
如果停留在对故事表象的感性认识之上,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缺乏深邃的思想认识,难有表现力。
今年的作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审读:一、联系社会大背景猜摸命题人的意图命题人的意图可从故事材料中猜摸得出来,命题者塑造了一个年轻人的形象,他做人做事都尽心尽力,但得不到别人或社会的承认与尊重,为此他闷闷不乐。
这类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个年轻人的苦恼有没有代表性?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问题?生活中,我们不是经常看到、听到有些年轻人热衷于炫富、拼爹、选秀、炒作吗?有些年轻人为了出名不是什么事都做得出吗?再从正面来想一想,历年感动中国人物、道德模范、科技奖获得者等不是得到社会承认与尊重的典型吗?近年来的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孕妇、最美妈妈、最美警察等“最美人物”,他们都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的普通人,这些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不断传递着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2013年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篇一:2013年浙江卷高考满分、优秀作文选)】2013【原题回放】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选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60分)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的。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④不得抄袭、套作。
根据作文材料来解读含义:第一句的意思是,孩子们用童真、率直来观察世界,评价事物,不会拐弯抹角。
第二句是英国作家赫胥黎对世界的拷问:“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们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为什么啊?昨天的儿童血脉里流动着天真活泼快乐,流动着绵绵不断的正真和火热之情,弹指间,当他(她)们成长为少男少女时,一旦迈向向社会,动脉便硬化,心理便僵冷。
从赫胥黎的发问中,我们可以揣摩出他的意思:人类尚未苍老却失落了那一颗最可爱的童心。
他不想童心硬化、青春硬化、灵魂硬化;他殷切希望童心穿过少年、青年而一直跳动到老年时代,于是童心永恒,变成诗人的梦与呼告。
第三句分两层来解读。
前面的分句是实写,后面是假设关系句。
“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关键词是“孩提王国”,她是天真、活泼、单纯、快乐、敢想敢做、无忧无虑、阳光、美好的总和,即童心的王国。
“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从逻辑上看,是假设推理。
面对纷繁的生活、无论谁,一旦失去童心就会坠入黑暗的深渊。
三句名言话童心、青春、成人,从结构上看是平行并列的。
丰子恺的话,以叙述为主;赫胥黎的话,以议论为主;英国作家的话,用假设推出结论。
因此,该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正面切入:让我们童心与时代一起跳动、童心不泯、童...................心永恒、青春永恒、灵魂永恒;也可以反面切入:童心硬化、青春硬化、灵魂硬...................................化、探究人类(成年人)失去童心的社会原因等等;还可以正反结合来写。
201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立意【篇一: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浅析及范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十四、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简析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浅析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
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向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问题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道德)材料内容(关键词):富翁,慷慨,慈善,捐助,感激,接受,犹豫,偿还,谢谢,拒绝。
材料特点:今年广东省作文选用创设情境类的有关社会生活的材料。
这则材料的现实针对性是很强的,现在有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在接受国家或个人集体的捐资助学。
有的人欣然接受了,但却认为理所当然;有的人不符合捐助资格却还要套领国家的捐助;还有的人躺在捐助上去追求享受,成了依赖捐助的寄生虫。
材料设置了三种对待捐助的不同方式,进而引发考生思索。
事例清楚,事理本身也没有什么难度,但是关于此类话题尽管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写,但想要写好却不容易,因为这类话题便于做结论,却不便于敷衍出更多的内容。
审题立意:这则材料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讲的就是三个不同的家庭对待别人无偿捐助的三种态度。
材料要求是自选角度,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立意。
从捐助人富翁的角度来看,他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可以写他富贵不忘本,赞扬他行仁义之行,做仁义之事,行德积善,精神可嘉。
从第一个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感激并高兴地接受了。
可以写受馈于人首先要心存感激之情。
从第二个受捐助者的角度来看,他犹豫着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可以写接受别人的帮助可以化不利为有利,但同时也不能忘记发展自己的同时更要学会独立而不能产生依赖感。
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篇1)眼中景,心中情,笔下珠玑粒粒明,浮云天际行。
一层石,千层浪,纸上波澜滚滚音,终日未息宁。
语文之境,丰富于它的化开化意造声造景;语文之趣,蕴含于它的察言察色悟事悟理;语文之情,精妙于它的品酸尝甜觉苦道辣:语文之酸楚,便是这世上疮痍的呻吟;语文之甘饴,便是这社会和乐的赞歌;语文之愁苦,便是这人间悲情的流露;语文之泼辣,便是这生活不公的控诉。
我相信,惟有真性情才能赋予语文以生命,然后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制成佳酿,愈久弥香。
热爱文字的人,也是个懂得生活的人。
“我有太多的话语/太悠久的感情/我要以荒凉的沙漠/坎坷的小路/骡子车我要以一切拥抱你/你/我到处看见的人民啊”生活的辛苦早已佝偻了在耻辱里生活的人民,艾青的文字不禁让人腮边挂上晶莹的泪珠。
文字总以它独特的触感,撩动心底最脆弱的那根弦丝,诉说一个时代的沧桑与凄凉。
“黛娥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用尽哀伤的字眼,倾吐着挥散不去的离忧。
似乎语文总是寂寞灵魂的吟唱,若其间闪现着高调灵动的音符,便觉得罕有而珍贵。
毕竟,生活不尽是悲苦啊。
孟郊及第,披着红花,坐着高头大马,也曾吟起“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
杜牧秋游,驾着木车,也曾感叹“停车坐爱枫林晓,霜叶红于二月花”,喜从中来。
文字让那份欣悦横穿时空。
语言文字不是借以扬名煊赫的风筝,而是世间酸甜苦辣的素描。
如果说有一条路可以抵达心灵,雾海茫茫,那必以语言作舟,文字为桨;如果说有一剂药可以医好心伤,膏血汪汪,那必以语言作引,文字为汤。
驾驭着笔墨的人,有一种飞翔的力量,能穿透这世间的辛酸悲苦,明晓这世上甘甜酥辣,然后把它们制作成舟桨,研磨成良药,幻化为诗行。
若是有人要我为语文写副对联,我会写上:“春夏秋冬笔间轮转,酸甜苦辣墨中交融。
”横批是“洋洋大观”。
高考立意审题优秀作文(篇2)不知不觉间已在高三度过了半年,人都说高三是最苦,最难过的一年,而我却发现高三其实也是有酸,有甜,有苦,有辣的一年,就像一碗酸甜苦辣汤。
2013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题解析新课标I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却发现宝石上有条裂缝,如果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站出来,并完美切割出两块宝石。
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解析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绘就的美好蓝图,如何变成共同行动、化为生动现实?人民在期待,世界在关注。
今年的高考题恰恰呼应了这个时代主题,我们生逢伟大的时代,不就是材料中说的得到了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吗?为什么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因为他们虽然拥有足够的经验但是因而也有更多的顾虑,反而是年轻工匠勇敢站出来,并完美切割出两块宝石。
为什么年轻工匠经验不足,却能做成大事,因为和没有经验比起来没有勇气,没有担当,没有实干,更加可怕,经验是在勇于担当,勇于实干中产生和不断完善的。
不敢负责、不愿担当,不去实干就是有再丰富的经验都是纸上谈兵,空谈发展。
因此,勇于担当,勇于实干,应该是这次作文的立意核心。
(山西省语文教学名师:徐鸥)解析2: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
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H7N9决战的豪气,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2013年普通高考语文江苏卷详解详析第Ⅰ卷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
【解析】A项“亢”与“伉”读(kàng)、“吭"读(háng)和“沆”读(hàng) ,B项“稂”、“锒"、“琅”读(láng)、“阆”读(làng),C项“孩”、“骸" 读(hái)、骇读(hài)、“赅”读(gāi).本题考查词语信息量较大,有的两组词语之间联系不大,这就需要考生的复习备考要适当增加记忆积累的范围。
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逐步缩小答题范围.2。
【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空根据语境应填“买椟还珠",“买椟还珠" 用来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第二空根据“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一句,所以选填“殊途同归”最为恰当,“殊途同归”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第三空根据“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选填“如履薄冰”,“如履薄冰”指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本题成语的考查数量虽然较多,但题干中明确的语境降低了解题的难度,三个空都可依据这一点3。
【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E。
【解析】题干中已明确答题的方向:画线句子的含义。
因此在答此题的时候要注意由点到面的思维,针对“穿鞋”上升到“改变自己”,针对“给全世界铺上地毯"上升到“改变世界”。
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表述.4.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图表转述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本题采用图表分析的形式,旨在考查考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图文转换能力。
图表分析题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图表中的有关内容来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提取、挖掘其中隐含的信息,进而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
2013年福建语文高考作文【篇一: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简析】2013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简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我仰望着夜空,感到一阵惊恐:如果地球失去引力,我就会变成流星,无依无附在天宇飘行。
哦,不能!为了拒绝这种“自由”,我愿变成一段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材料性质:引用诗歌类(关注人生、哲理)材料内容(关键词):顾城,《忧天》,夜空,惊恐,引力,流星,漂浮,自由,树根,深深,扎进,地层。
材料特点:引用诗歌也是材料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引述材料的形式,福建试卷引述的是顾城的诗《忧天》,其主题含义很集中也并不难于理解,只是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生自由发挥或是扩展的空间会窄一些,恐怕要出现“千人一面”的情况。
审题立意:挣脱“地球的引力”,“会变成流星”,“在天宇中飘行”,这虽然在事理上说不通,但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我们是明白的。
就是说事物或人不能完全没有限制和束缚,否则就会失去一定的生命或生活的轨迹。
“变成树根”,“深深地扎进地层”,是说生命或人生要根植于大地,要有固定的根基和一定的生命花期。
前者说的是人或事物不能追求无限制的自由,后者是说是人或事物要有根基要有限制和约束。
所以这是一个关于“自由与限制”“扎实与轻浮”的老生常谈的主题。
并且诗意的本身就是一个限制,它否定了“自由”,肯定了“限制”,这恐怕不利于考生写作能力的发挥。
(一)星星要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否则,如果进入大气就会粉身碎骨散落成流星。
帆船要在一定的航道上航行,否则,如果陷入茫茫无际的大海,就会变成孤独无助的生命。
学做一棵深深扎根于大地的大树吧,只有先扎下坚实的根,才能分蘖出繁茂的生命。
(二)每个人都向往追求自由的生命,然而,自由并不是一段无拘无束的旅程;每个人都向往如白云一样舒卷自如地航行,然而,舒卷自如也定然会马上漂浮得无影无踪。
2013 年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及写作指导 (所有点评均来自网络,感谢)省份题目详细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 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 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有时不仅需要 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点评: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 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 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 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 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 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 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素材相当丰富,俯拾皆是。
不必说我们改革开放的魄力, 当前反腐倡廉的胆气;不必说我们捍卫主权、保卫领土的决心,毅然决然向 H7N9 决战的豪气, 单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积极进取、 大胆做事的勇气就足以令 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 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 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 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经验诚 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 天下无难事》、 《成功的秘诀》。
(崔矿山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张 定勇 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新课标 I经验与勇气1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 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 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