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显微镜知识点总结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53.79 KB
- 文档页数:6
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归纳在理科学习中,显微镜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好显微镜知识,不仅可以帮助理解科学原理,还有助于提高观察和实验技能。
本文将对七年级显微镜知识点进行归纳梳理,以供学生学习参考。
一、显微镜的种类及组成显微镜主要分为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探针显微镜等多种类型。
其中,光学显微镜是初中生学习的重点。
光学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调焦机构、光源、镜身等部分组成。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将待观察的物品片放在物镜的上方,调整高度,可以借助调焦器实现这一步骤。
2.调整目镜,在不移动物镜的前提下,可通过调整目镜对象的大小和亮度。
3.观察细胞结构等微观物体,通常要使用高倍率的物镜,同时可以考虑使用涂片和染色剂等方法,以增强被观察样本的细胞构造。
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物镜放大并收集光线,让目镜对其形成的放大像进行不断的调节,以实现所观察的物品的放大。
四、显微镜的维护1.保持显微镜清洁,尤其是物镜和目镜,以及盖玻片和待观察的物品。
2.在生物实验中,要注意避免将生物样本或其它污染物渗入显微镜中。
3.当不使用显微镜时,应将显微镜放回其安全位置,不要随意移动。
五、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课程。
初中生在学习中应该了解各种应用情形,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
理解显微镜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实践能力。
总体来说,显微镜知识是七年级理科学习的基础。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显微镜的种类、组成、使用方法、工作原理、维护和应用等方面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科学原理,并提高自己的实验实践能力。
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知识点初中生的科学教育中,显微镜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显微镜,同学们可以直观地了解世界中微小的生命和自然界。
那么在七年级上册的显微镜学习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呢?本文将为大家详细阐述七年级上册显微镜的知识点。
1. 显微镜的种类在七年级上册学习显微镜,首先需要了解显微镜的种类。
常见的显微镜有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线折射和反射的原理进行放大,一般可以看到1微米的物体。
电子显微镜是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可以放大到0.1微米以下,常用于观察细胞器和分子结构。
2. 显微镜的构成显微镜的构成包括目镜、物镜、光源等几部分。
目镜是接近眼睛镜片的部分,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物体的放大影像。
物镜则是与被观察物品最接近的镜头,一般有多个,通过调节不同镜头的高度可以实现不同倍数的放大。
光源则是提供光线的部分,可以来自电池或灯泡等。
3.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使用显微镜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
首先需要调节光源,确保光线足够明亮,不产生反射和阴影。
然后调节物镜和目镜,以达到最佳观察效果。
最后,用物镜对准被观察物体,逐渐调节物镜高度,直到清晰的放大影像出现,就可以开始观察了。
4. 显微镜的保养显微镜使用后需要做好相应的保养工作,以保证其正常的使用寿命。
保养显微镜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使用完毕后擦拭镜头,确保留存不同倍数物镜的底部干燥,定期检查是否需要加润滑油等。
5. 显微镜在生物学中的应用显微镜在生物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组织、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世界,同学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和自然。
6. 显微镜的故事最后,让我们了解一下显微镜背后的故事。
显微镜的发明与改良经历了许多著名科学家的探索,如荷兰物理学家安东尼·范·李文虎克和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等。
他们的努力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推动科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
显微镜知识总结.docx显微镜知识总结显微镜是一种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光学仪器,能够放大物体的图像,使人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和研究微观结构和微观现象。
以下是几个与显微镜相关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1. 显微镜的组成部分:- 物镜:位于样本下方的镜头,主要负责放大样本的图像。
- 目镜:位于物镜上方的镜头,用于进一步放大物镜所产生的图像。
- 眼镜:位于目镜的一端,使观察者能够看到放大的图像。
- 细调节和粗调节装置:用于调节镜头与样本的距离,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 光源:提供光线以照亮样本,可以是自然光、透射光或反射光。
- 台:用于支撑和定位样本。
2. 解析力和放大倍数:- 解析力是指显微镜能够显示的最小细节。
它取决于光的波长和物镜的数值孔径。
- 放大倍数是指显微镜放大物体图像的程度。
它取决于目镜和物镜的焦距。
3. 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光线通过样本后被物镜放大,然后通过目镜再次被放大。
- 放大后的图像通过眼镜进入观察者的眼睛,形成视觉图像。
4. 类型和应用:- 光学显微镜:使用镜片和光线来放大样本图像。
常用于生物学、医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中。
-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代替光线来放大样本图像。
常用于查看纳米级和原子级结构。
- 原子力显微镜:利用探针测量样本表面的原子力变化来放大图像。
常用于表面形貌和物性的研究。
以上是显微镜的一些基本知识,它们对于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人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显微镜来观察和研究微观世界。
显微镜复习_知识点比较全面显微镜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实验工具,可以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细胞、细菌、组织等微小物体。
下面是关于显微镜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显微镜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技巧。
一、显微镜的类型1.光学显微镜:利用透射光学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的图像,再通过目镜观察。
2.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束替代传统的光线,通过电子透视来观察物体,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3.探针显微镜:利用如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技术,通过探针的接触和扫描来观察物体表面形貌和性质。
二、显微镜的结构1.光路系统:包括光源、准直系统、物镜、目镜、光学管等部分,用于形成清晰的放大图像。
2.支撑结构:包括底座、臂架、台面等部分,用于稳定显微镜的工作。
3.调焦系统:包括粗调焦和细调焦机构,用于调节物镜和样品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像。
三、显微镜的工作原理1.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物体的图像,再通过目镜放大物镜的图像,形成放大的直立虚像。
2.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电子束和电磁透镜来放大物体的图像,通过电子束的透视观察物体。
3.探针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利用探针与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观察物体的形貌和性质。
四、常见的显微镜使用技巧1.标本制备:对于光学显微镜,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薄片或薄荷状,并进行染色或固定处理;对于电子显微镜,需要将样品制备成超薄切片。
2.调焦调光:适当调节粗焦距和细焦距,以及光源的亮度,使得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明亮。
3.换倍镜选取: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物镜和目镜组合,以获取适当的放大倍率。
4.样品移动:通过移动样品台面或滑块来对样品进行观察,需要谨慎操作,避免碰撞和损坏。
5.观察记录:观察过程中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和细节,包括图像的特征、颜色、大小等。
以上是有关显微镜的复习知识点,涵盖了显微镜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的使用技巧。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复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显微镜,为科学研究和实验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支持。
显微镜的知识点一、显微镜的构造1. 目镜:位于镜筒的上方,靠近眼睛,放大物像。
2. 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放大物像。
3. 镜筒:连接目镜和物镜。
4. 转换器:可更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5. 粗准焦螺旋:大幅度升降镜筒。
6. 细准焦螺旋:小幅度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7. 镜臂:握镜的部位。
8. 镜柱:支持镜身。
9.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10. 通光孔:光线通过。
11. 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
12. 压片夹:固定玻片标本。
13. 反光镜:反射光线,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种。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
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 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 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 整理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
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三、显微镜的成像特点1. 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2. 物像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四、显微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 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物像后再换用高倍镜。
2. 观察时,两眼都要睁开。
3. 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4.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体积越大;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体积越小。
七年级做显微镜的知识点显微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工具,它常用于观察各种微小的生物或细胞结构,对于学科中的生物、化学等学科的实验室研究有很大的帮助。
在七年级科学实验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使用显微镜和掌握一些常用的显微镜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七年级做显微镜实验的知识点。
一、显微镜的种类显微镜可以分为两大种:简单显微镜和复式显微镜。
简单显微镜只有一个透镜,其放大倍数不如复式显微镜。
复式显微镜则有两个透镜,能够观察到更小的物体结构。
在实验中,一般使用复式显微镜进行观察。
二、显微镜的结构1. 目镜:放在人眼接触的一端,眼睛通过目镜进行观察。
2. 物镜:放在样品接触的一端,用于放大物体。
3. 台子:样品放在台子上进行观察。
台子可以上下移动,适应观察不同高度的样品。
4. 光源:提供透过物体的光线。
可以调节光线的亮度。
三、调节显微镜的步骤1. 将样品放到台子上,并让样品处于视野中心。
2. 将物镜转至100倍放大的位置。
3. 调节目镜,使其对着样品,能够看到清晰的画面。
4. 调节光源亮度,使光线适合观察。
5. 转动由样品移动观察区域,在不同位置判断样品。
四、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技巧1. 向下看:看下面的物体时,应该将显微镜倾斜,让物镜离样品近一些。
2. 使用夹片:夹片用于制作样品。
将样品放置在夹片上,与其接触的一面朝下放置,向下看。
3. 微调:当在高倍观察时,物镜会非常靠近样品表面,需要使用微调来保证画面清晰。
4. 注意调节:要注意光线亮度和调节目镜,使显微镜的画面在不同位置都可以保持清晰。
五、观察样品的技巧1. 所得显微镜画面有浑浊,无明显细节,一般由于样品未被调节好。
2. 无法看到有用信息,一般是由于样品太脏或者光线不足。
3. 所看到的图像不如预期,需要先确定物体方向是否正确或是否需要更高倍放大。
以上是七年级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和技巧,学生们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轻松地完成与显微镜有关的实验。
七年级练习使用显微镜知识点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细小物体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微观世界中的物体。
在七年级科学课程中,使用显微镜已经成为了必要的一环。
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显微镜的知识点。
第一、了解显微镜的种类在七年级学习中,我们通常使用的显微镜主要有两种:简单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
简单显微镜只有一个透镜,主要用于放大物体上的细节。
而复合显微镜由多个透镜组成,可以放大更小的物体,并且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观测和研究。
其次、样品的准备在使用显微镜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合适的样品。
首先,我们需要将样品裁剪成合适的大小,以适应显微镜的视野。
然后,我们需要将样品放置在玻片或载玻片上,并将其涂上一层透明胶片。
第三、了解调整显微镜的方法调整显微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观察样品。
首先,我们需要使用低倍镜来将样品放大,调整物镜的高度,以便将样品放置在适当的位置。
然后,我们需要使用高倍镜进行更高放大倍数的观察。
在使用高倍镜时,我们需要使用粗调焦和细调焦来调整透镜,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最后、了解正确的显微镜使用方法正确的使用显微镜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在使用之前进行清洁。
然后,我们需要小心翼翼地将样品放在显微镜中,以确保其在视野中。
当观察时,我们需要使用粗调焦和细调焦精细地调整样品以达到最佳的观察效果。
结论使用显微镜是学习科学的必要部分。
了解简单的显微镜和复合显微镜的种类,样品的严格准备方法,正确的显微镜使用方法和调整显微镜的方法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使用显微镜,并在科学实验中取得成功。
七年级关于显微镜的知识点显微镜是生物学及许多其他技术领域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它可以放大并显示非常小的样品,有许多种不同类型的显微镜。
接下来,我们将探究一下关于显微镜的七年级知识点。
一、什么是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用于放大无法肉眼看见的物体的光学仪器。
它通过将光线聚焦在物体上,并将放大的图像转化成照片或者实时视频。
二、显微镜的种类1. 光学显微镜:它使用透镜聚焦可见光,放大样本,是最常用的显微镜之一。
2. 电子显微镜:这种显微镜使用的是电子束,比光学显微镜更强大,并且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
3. 拉曼显微镜:它可以显示分子级别的细节。
4. 原子力显微镜:它以电子云的形式显示物体表面的原子级别的结构。
三、显微镜的部分构成显微镜有一些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1. 目镜:这是赛尤图中的“眼睛”,可以看到物体的放大图像。
2. 物镜:它是一个可以放大物体的透镜或一组透镜,与样本非常接近。
3. 聚光镜:它可以将光线聚焦在样品上,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4. 臂支架:臂支架支撑显微镜同时也允许用户调整镜头的位置,以获得最佳的视图。
5. 架座:显微镜需要一个支撑结构以保持其稳定性。
四、调节显微镜当你想要观察一个样品时,你需要先调整显微镜,以确保图像清晰。
调节步骤如下:1. 里诺镜头:它可以调整目镜和物镜之间的距离,使眼睛可以看到一个聚焦物体的放大图像。
2. 物镜旋钮:该旋钮将高清晰的图像聚焦在样品上。
3. 聚光镜旋钮:将light beam 聚焦在样品上,并调整初始位置。
4. 调整样品的位置:调整位置,以便使其对准样品的焦点。
五、显微镜的应用显微镜在许多不同领域都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1. 在医学领域中,显微镜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病人的病症。
2. 在生物学中,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结构、组织结构、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3.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材料中的结构和微观特性。
六、保护显微镜因为显微镜是一个非常精密和脆弱的仪器,需要一些特殊的注意事项,才能使其良好运行:1. 放置显微镜时,要小心地将它放置在表面上。
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模块一眼睛和眼镜【一、知识点】1.眼睛:人眼好比是一架照相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经视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了视觉,人便看见物体。
眼睛成像原理2.眼睛的视觉原理:当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从看近处物体到看远处物体,晶状体变薄,像才能落到视网膜上3.近视眼及其矫正:(1)特点: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形成原因:晶状体变凸,无法恢复,折光能力变强,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3)矫正办法:利用凹透镜使得光线发散,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
这样的凹透镜就是近视眼镜。
4.远视眼及其矫正:(1)形成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变弱,近处物体发出的光会聚点在视网膜后。
(2)矫正办法: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远视镜,使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入眼睛,会聚点就能移到视网膜上。
这样的凹透镜就是远视眼镜。
5.眼镜的度数:D =100/ f (f为透镜的焦距,单位为“米”)。
【二、例题精讲】【例□★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眼睛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贝改)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8.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C.所成的像可能是正立的D.所成的像可能是虚像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A【测试题】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解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答案:B【例?】★人的眼球折光系统成像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B.放大镜C.照相机D.投影仪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缩小实像;眼球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如图所示:外乐鞫*荏闻网腹上更俅示左圜左一二国相机.应懂示急匆_答案:C【测试题】光线经眼球的晶状体折射后,能成像于视网膜.描述正确的是()光个凸透镜--- ■, ■1- ■- «------F F 用下图是小亮设计的正常眼球成像模型,下列A.凸透镜相当于视网膜B .蜡烛相当于晶状体C 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D .光屏相当于晶状体 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眼相当于一部微型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蜡烛相当于 物体,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只有C 选项正确.答案:C【例?】★★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人的眼睛看到的物体总是正立、等大的,所以眼中的晶状体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像B .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具有确定的焦距,所以眼睛对太远或太近的物体都 看不清楚C .患近视眼的人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所以应配戴远视眼镜D .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 错误;B 、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的距离不 变,人的眼睛是可以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改变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的;故B 错误;C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所以应配戴近视眼镜, 故C 错误;D 、人的眼睛相当于凸透镜,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看远 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故D 正确.答案:D【测试题】如图,与照相机相比较,眼睛的神奇之处是()考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当看物体时,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而照相机成像时,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 镜头后聚在胶卷上,形成被照物体的像.照相机成像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人的眼球也是如此,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 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A .视网膜类似于胶片C .晶状体焦距可调节 B .D .晶状体类似于镜头 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像是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改变像距.答案:C【例4】★★如图是陈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答案:A【测试题】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如图所示是一位视力缺陷者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应该配戴的透镜种类是()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C.近视眼,凸透镜D.近视眼,凹透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项D正确.答案:D【测试题】小强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你认为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正确的是()A.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小强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小强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解析:小强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说明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属于近视眼,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答案:B模块二显微镜和望远镜【一、知识点】1.显微镜:(1)构造: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放大倒立实像),载物台,反光镜等。
八年级上物理显微镜知识点物理显微镜是一种能够放大微小物体的仪器,主要用于对于微小的物体进行放大观察,被广泛应用于科学领域和医学领域。
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物理显微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八年级上物理显微镜的知识点。
一、显微镜的组成物理显微镜通常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物镜、眼镜和台座。
物镜是物理显微镜中最接近被观察物体的部分,它通过透镜将被观察物体映射到显微镜的中心位置。
眼镜是用于放大物体的镜片,在物镜放大的基础上再次放大物体以便人眼观察。
台座是物理显微镜固定位于的部分,以便人们观察物体。
二、放大倍数的计算物理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由物镜和眼镜组成的。
假设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倍,眼镜的放大倍数为5倍,总的放大倍数为10 * 5 = 50倍。
通常情况下,物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能够看到的细节就越清晰,观察的对象也就越小。
三、物理显微镜的维护在使用物理显微镜时,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以保证其正常运转。
维护过程包括清洁和润滑。
清洁显微镜的时候,需要将其受到污染和灰尘的部分清洗干净。
润滑显微镜的时候,通常使用一些耐高温和高压的黄油,这些黄油能够保持显微镜良好的运转状态,也能够防止显微镜因温度过高和压力过大而损坏。
四、物理显微镜在科学和医学中的应用物理显微镜在科学和医学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科学领域,物理显微镜能够供给人们观察细胞和微生物的细节,探索自然界中的奥秘。
在医学领域中,物理显微镜被广泛地应用于病理学、生理学和解剖学等方面,以便人们了解身体的机理和疾病的特征。
总的来说,物理显微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器,它能够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结构。
八年级上的物理学习中,物理显微镜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以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这一知识点。
初中物理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一)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很多老师对于显微镜的构造的介绍可能只是把显微镜从镜箱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看各部分的构造。
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在介绍显微镜构造时应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①从目镜筒中抽出目镜,从转换器上拧下物镜,这样使学生知道目镜无螺纹,而物镜有螺纹。
②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放在同一桌面上,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并且可以比较一下物镜的通光孔径,放大倍数越大的,通光孔径越小。
③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的大小。
④遮光器的位置及怎样调节。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给学生强调出显微镜成像的结论,对于成像的原理很少介绍,这样很多同学对于这点就比较模糊,因此,应把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成像的具体过程。
下图是显微镜成像原理示意图。
通过此图学生很清晰的看到物体被放大了两次,这样就很容易得出:
结论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结论二: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例1、如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面积
D、长度或宽度
解析:显微镜放大的物体的实质为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
面积大约被放大了2500倍左右。
所以,答案为D。
例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解析:答案为D。
方法1:根据显微镜放大的为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的虚像,先把“b”左右相反得到“d”,再把“d”上下相反得到“q”。
方法2:最快捷的方法,把“b”旋转180°即可得到答案。
三、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低倍镜的使用顺序为取镜、安放、对光、观察。
在低倍镜的取镜过程中学生应牢记“左托右握”准则,放在实验台的左上方,在观察时两眼都睁开,左眼看镜,右眼绘图。
在低倍镜观察时两次使用粗准焦螺旋,并且方向相反。
对于显微镜的操作,用下面的口诀来概括: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
八升镜筒,细观赏。
看完低倍,转高倍。
九退整理,后归箱。
对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可以说是高中生物教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很多同学容易犯错误注意事项如下:
①在换高倍物镜前,一定把要观察的对象移至视野中央。
②换高倍物镜时,要转转换器,不能掰物镜。
③切忌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坏玻片损坏物镜镜头。
初中物理显微镜知识点总结(二)
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
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
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
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
物镜
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越近。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在同样光源条件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光线越暗。
答案:乙;乙和丙。
3.显微镜成像的特点:
(1)显微镜的物镜与装片的距离是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象。
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2)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的位置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同的。
举例: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