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塔.
- 格式:ppt
- 大小:7.46 MB
- 文档页数:68
塔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原文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塔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题题目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中国古建筑赏析:世界最⾼的⽊塔——释迦塔漯南宫阙尽,⼀塔挂青天释迦塔俗称应县⽊塔。
现于⼭西省朔州市应县城西北佛宫寺内。
⽊塔建于辽清宁⼆年(宋⾄和三年公元1056年),⾦明昌六年(南宋庆元⼀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毕。
在2016年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世界最⾼的⽊塔。
并与巴黎埃菲尔铁塔、意⼤利⽐萨斜塔并称为“世界三⼤奇塔”。
是我国现存最古⽼最⾼⼤的纯⽊结构楼阁式建筑。
应县⽊塔塔⾼67.31⽶,底层直径30.27⽶,呈平⾯⼋⾓形。
第⼀层作⽴⾯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
各层间夹设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内、外两圈⽊柱⽀撑,每层外有24根,内有8根。
⽊柱之间使⽤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向的复梁式⽊架。
整个⽊塔共⽤落叶松⽊料3000⽴⽅,约2600多吨重。
整体⽐例适当,坐落稳重,构架宏伟,技艺精巧,外观庄严。
⽊塔结构千年珍不失,古塔⾃有韵在释迦塔内有着许多珍贵历史⽂化遗产。
第⼀层主塑释迦牟尼佛像,⾼11⽶,⾯⽬端庄,神态怡然,顶部有精美华丽的藻井,内槽墙壁上画有6幅佛像,门洞两侧壁上也绘有⾦刚、天王、弟⼦等,壁画⾊泽鲜艳,⼈物栩栩如⽣。
⼆层四层设须弥座,塑释迦佛,⽂殊普贤两⼤菩萨,所不同的是⼆层的⼆胁侍在四层变成阿难、迦叶尊者⼆弟⼦。
这是汉传佛教最常见的“华严三圣”的仪轨。
从塔中两枚佛⽛舍利分别出⾃⼆、四层佛腹,说明辽皇室对于⼤乘华严思想的皈依,这和⼤同市内辽建华严⼤寺的基本精神是⼀致的。
三层坛座呈⼋⾓形,塑东⽅阿閦佛(另说药师佛),西⽅阿弥陀佛,南⽅宝⽣佛,北⽅不空成就佛等四⽅佛。
五层也呈⼋⾓,塑中央佛毗卢舍那如来和⼋⼤菩萨。
三、五层合起来便是⼀座曼陀罗坛城,依《⼤⽇经》所传密宗莲花藏四⽅⼋⾯五智如来布局。
这⼀格局也表证了辽密在道宗⼀代的勃然兴起。
整塔佛像不仅雕塑精细,各具情态,有较⾼的艺术价值。
⽽且展⽰了佛教从俗⾝⼀佛崇拜到精神万佛崇拜再到法⾝⼀佛崇拜的全过程,真是⾼妙⾄极。
中国古建筑塔类大总结中国, 古建筑, 类型一、佛塔类建筑楼阁式塔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代,方形及八角形的2层砖台基,八角形副阶周匝, 9层(外观5层),殿阁型构架,内外柱(金厢斗底槽),砖石台基、木构塔身、砖砌刹座、铸铁塔刹,楼层间的平座暗层在结构上增加了梁柱间的斜向支撑(独乐寺观音阁)。
采用内外槽双层套筒式平面结构,合理按排门窗楼梯,塔内楼梯逐层移位。
除四面当心间开门外,余皆用灰泥墙。
底层内外槽柱用砖土墙包砌,二三四层内外槽柱和五层外槽柱内加抱柱。
各层檐柱与其下暗层檐柱结合使用叉柱造,上层暗层檐柱移下层檐柱半个柱径,使用缠柱造。
各层都设平坐与走廊,全塔斗拱60余种。
国内现存唯一最古最完整的木塔,世界现存最高古代木构建筑江苏苏州虎丘云岩寺塔,五代,八角形副阶周匝,7层,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大部用砖,仅外檐斗拱中的个别构件用木骨加固。
(双层塔壁)塔心壁亦八角形,四面开门正对外壁塔门。
内部走道用砖拱券,使塔外壁与心壁联成一体。
塔内枋上用“七朱八白”,走道天花用菱角牙子、如意头、拱眼壁用钱纹、写生花等装饰内容江苏苏州报恩寺塔,南宋,八角形副阶周匝, 9层,塔外壁、回廊、塔心壁、塔心室,木外廊砖塔身,塔身为双套筒式砖砌结构。
外壁各层施木构平座、腰檐。
底层引出砖砌柱额,每面分三间,四面当心间开门,门侧用木兼柱,塔内用瓜楞柱及圆梭柱,柱下有石礩。
,内檐斗拱五铺作出双抄,或以单抄托上昂。
柱头铺作用园栌斗,补间用讹角斗,内转角用凹斗。
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木构,南宋改为石建,具石阶及勾阑的八边形台座(须弥座式样),八角形,5层,设塔心石柱,全部花岗岩石建,塔身每面都以木兼柱划分为3间,一三五层正面开门,斜面设龛。
二四层正面设龛斜面辟门。
转角都置圆倚柱,中间隐出阑额无普拍枋。
一二层又出棹幕枋。
斗拱用五铺作双抄偷心造,补间一二层每面两朵,以上均一朵。
各层设平座及勾阑,我国石塔中最高的一对塔身粗壮南京报恩寺琉璃塔,明代,八角形台座3层,八角形副阶周匝,9层。
中国古建筑之最最宏伟的人造建筑——万里长城;最辉煌壮丽的皇家宫殿建筑——北京故宫;最空灵超凡的建筑——北京天坛建筑群;最气势宏伟的皇家园林建筑——北京颐和园;规模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最集中的皇家宗教建筑群——承德外八庙;现存最古老的中国佛塔——河南嵩山嵩岳寺砖塔;现存最古老、最高大的木结构佛塔建筑——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最早的八角形砖塔——河南登封县净藏禅师塔;现存最高的砖构佛塔——河北定州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古老的琉璃塔——河南开封佑国寺铁塔;现存高大精美的琉璃塔——山西洪赵县广胜寺飞虹塔;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现存最雄大的唐代木结构建筑——山西五台山豆村佛光寺东大殿;现存最古老的木构楼阁建筑——天津蓟县独乐寺观音阁;现存最大的辽、宋时代木构建筑——山西大同上华严寺九间大殿;现存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北京故宫太和殿;最古老的石构拱券桥——河北赵县赵州桥;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儒教祭祀建筑——曲阜孔庙,等等。
中建史的若干个最……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落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
2、白灰抹面最早是出现在仰韶中期,而普遍采用则是在龙山时期。
在龙山文化的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3、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中出现的白灰墙上刻画的图案,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
4、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是辽宁西部建平县境内的牛河梁女神庙。
5、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6、在夏代至商代早期,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定型。
7、在商朝,我国开始有了文字记载的历史。
8、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都城——亳宫城中宫殿中的主殿长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
9、河南安阳小屯村遗址——殷墟,是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其建筑方正整齐,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塔》阅读附答案说明文阅读《塔》阅读说明文《塔》,完成下列问题。
塔是随佛教进入中国的。
相传释迦牟尼死后,其火化的骨殖变成许多黑白珠子,名“舍利”,诸弟子将其埋葬,并在地面筑一个圆形坟丘,顶上立一根“刹”以为装饰,名曰:“悉堵婆”。
简称为“塔”。
当佛教在东汉传到中国后,作为佛教的崇拜物,“塔”的形象也随之而来。
但是,面对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印度的“悉堵婆”并不能被人们所接受,而只能作为一种标志放在塔顶上,这就是最早的楼阁式塔的来历。
楼阁式塔是仿照我国传统多层木构架高楼建造而成。
我国现存唯一楼阁式木塔为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它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
这庄塔高67.31米,共9层。
塔身平面为八角形,建于砖台基座之上,底层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
经过多次地震,该塔仍保存完好,表观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精湛的技术。
密檐塔是由楼阁式塔发展变化的另一种类型,它的建筑材料一般用砖、石。
这种塔的特点是底层较高,上施密檐7至13层,一般不供登临眺览。
现存最早的密檐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532年),位于河南登封嵩山,称为嵩岳寺塔。
塔身呈现12边形,每个角有砖砌的倚柱,各面的门和龛上都饰有印度式的火焰拱券。
塔身为150层砖檐,排列紧密并富于节奏惑,最上面是一个砖砌的“悉堵婆”式的刹,它的创作构思,既摆脱了汉魏传统的楼阁,也不拘泥于印度的形式,而着力表现宗教在人们心中唤起的那种深邃而又神秘莫测的力量。
此外,陕西西安的小雁塔,云南大理的崇圣寺塔也属于这一类型。
塔的类型还有喇嘛塔(如北京妙应寺白塔)、金刚宝座塔(如北京大正觉寺)和墓塔(如河南登封净藏禅师塔)等数种。
1、对文中提到的“刹”、“悉堵婆”、“塔”和“楼阁式塔”四个概念间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悉堵婆”就是“刹”或“楼阁式塔”简称为“塔”。
B、“刹”和“楼阁式塔”,都是“悉堵婆”的组成部分,简称为“塔”。
C、“悉堵婆”就是“塔”,“刹”是它的组成部分,“楼阁式塔”是它的一种类型。
古建山西|应县木塔:据说它有三颗宝珠护佑,它的独一无二曾让梁思成“喘不过气来”在华北地区,有一首古老的民谣曾广为流传:“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民谣流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人们拿它当儿歌教孩子。
上世纪30年代,有一个人听到这首民谣后惊喜异常,立即将它记到了本子上。
这个人就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随后,梁思成从日本学者的著作中,了解到应县有一座11世纪的木塔,塔内有精美佛像。
当时通讯很不发达,交通也不便利,如果从北京贸然去山西应县,而如果寻访不到塔,那就会浪费一两个月的时间。
梁思成想了一个非常聪明的办法,他写了一封信,寄往的地址是“山西应县最高等照像馆”,信中附了一元钱,拜托摄影师帮拍一张应县木塔的照片。
当时,一元钱足够照几张相了。
同时,梁思成还承诺,如果摄影师帮助拍照,他可以送摄影师一份礼物。
▲梁思成与林徽因这一招还真管用,应县人的实诚这时显露无遗。
应县“白云斋照相馆”摄影师高培华收到这份信,果然按他的要求,拍了木塔照片寄过去,大喜过望的梁思成,立即回赠给高培华几件文具。
1933年夏天,梁思成和同事刘敦祯、莫宗江从大同下火车后,搭驴车赶往应县。
在离城大约还有好几里地时,梁思成突然发现,前面群山环抱中,一座红白相间的宝塔映照着金色的落日。
梁思成后来在《闲谈》一文写道:'今天正式去拜见佛宫寺塔,绝对的Drewbelming,好到令人叫绝,半天喘不出一口气来!'文章还写道:'这塔真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
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我佩服极了,佩服建造这塔的时代,和那时代里不知名的大建筑师,不知名的匠人。
'梁思成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非常精细地测量了各层的平面,测量了五十多种不同的斗拱,画出了木塔的断面图,绘制了楼梯、栏杆、隔扇的图样,用仪器测量了各檐的高度和塔刹。
有一次,梁思成正在塔尖顶上专心测量,没注意到头顶云层正迅速合拢。
突然,一个惊雷在塔旁爆响,梁思成大吃一惊,险些从塔上落下。
营造构法:古代各个朝代的塔,都有什么特点?中国古代的塔基本是佛塔,是随着佛教从印度传⼊的。
佛塔最初是⽤来供奉舍利、经卷或法物的,佛经中也说:“见塔如见佛”,所以塔对佛教来说很重要。
随着汉传佛教的形成,佛塔样式也由印度的覆钵式塔汉化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亭阁式塔、楼阁式塔等。
那么,每个朝代的塔有什么特点呢?我们⼀起来看看吧。
东汉三国塔佛教于东汉⼤规模传⼊中国以后,与盛⾏的神仙崇拜相结合,也许在当时的民众看来,西域佛陀与本⼟仙⼈差别不⼤,从⽽将其置于⾼楼之上便在情理之中。
东汉末年,在江淮之间,开始建造佛塔。
初平四年(193年),丹阳⼈笮融擅⾃截留三郡钱粮,在下邳城南建造浮屠寺,寺内佛像外涂黄⾦,披锦彩袈裟。
寺中塔九层⼋⾓,每层皆有飞檐,每⾯镶有铜境,塔顶亦有⼀⾯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
塔下为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诵读佛经。
每到浴佛会时,参观拜佛的百姓多达万⼈。
笮融在下邳所建佛塔,成为我国早期佛塔的典型,影响直⾄唐初。
两晋南北朝塔280年,晋武帝灭吴统⼀中国,但门阀政体加剧社会⽭盾,动摇王室基础。
⼋王之乱和其它外患,导致胡⼈南侵,西晋灭亡。
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即位,为晋元帝,东晋建⽴。
东晋与北⽅的⼗六国并存,史称东晋⼗六国。
420年,刘裕废晋安帝,建⽴刘宋,进⼊南北朝时期。
南朝(420-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589420年,刘裕废晋安帝,建⽴刘宋,进⼊南北朝时期。
南朝(420-589年)包含宋、齐、梁、陈四朝;北朝(439-589年)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在不安宁的环境中,佛教得到很⼤发展,凿⽯窟建寺塔,盛极⼀时。
云冈⽯窟第七窟浮雕多层塔⼭西塑县崇福寺九层⽯塔云冈⽯窟内⽅形塔柱北朝佛教更盛,从平城(今⼤同)到洛阳各地,都曾⼤量建造佛寺、佛塔。
北朝期间以北魏最繁盛,在北魏⼀百多年间,寺塔林⽴。
隋塔隋代⽴国仅37年(581-618年),但由于皇帝喜奢华,⼤兴⼟⽊,故建造了⼤量的宫殿、寺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