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抗生素的合理配伍常见疾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方案内科:一、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等)方案1:青霉素方案2:头孢呋辛钠+妥布霉素二、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慢性急性发作,肺部感染,肺脓肿,脓胸等)方案1:青霉素+左氧氟沙星方案2:阿奇霉素+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3:美洛西林+奈替米星三、医院获得性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四、尿路感染方案1:左氧氟沙星+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洛美沙星+妥布霉素五、急性感染性腹泻(药物口服不能保证疗效者)方案:左氧氟沙星(或哌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六、胆道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方案1:左氧氟沙星(或派拉西林)+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方案2: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奈替米星(或妥布霉素)七、不明原因细菌感染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阿奇霉素+妥布霉素方案3: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儿科:一、小儿肺炎方案1:青霉素+氨苄西林(或哌拉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二、小儿腹泻方案1:氨苄西林方案2:头孢曲松妇产科:一、会阴侧切:方案:青霉素二、剖宫产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派拉西林+妥布霉素+甲硝唑三、子宫切除术,卵巢肿瘤切除术,宫外孕手术:方案1:青霉素+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2: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盆腔炎性疾病:方案1:克林霉素+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甲硝唑骨科:一、软组织开放性损伤1、清洁创面:方案:青霉素(或先锋V)2、污染明显的创面:方案1:派拉西林方案2: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3、损伤灶波及骨质(包括开放性骨折):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二、骨折手术(有植入物):方案1:克林霉素+头孢哌酮方案2:克林霉素+头孢曲松颅脑外科:一、头面部创伤(污染严重)方案1:美洛西林方案2:哌拉西林/舒巴坦二、开颅术后:方案1:哌拉西林/舒巴坦方案2:左氧氟沙星+美洛西林普外、泌尿、胸外科:一、择期手术无明显感染的、胃手术、泌尿系手术:方案1:哌拉西林+妥布霉素方案2:左氧氟沙星二、胆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的手术治疗(如急性阑尾炎化脓性胆道炎、消化道穿孔、结肠、直肠等手术治疗):方案1:哌拉西林+奈替米星+甲硝唑方案2: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甲硝唑方案3:头孢呋辛+妥布霉素三、对无菌性手术(如疝气、精索静脉曲张、单纯性甲状腺瘤、体表良性肿瘤等):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与先锋V1次,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的术中及术后各给一次。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合理选用研究【中图分类号】r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387-01【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合理选用展开分析研究。
方法: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对患者所开的200张抗生素药物处方,统计患者抗生素的用药情况。
结果:在呼吸内科中,抗生素的使用率达到了78.0%,通过临床实际工作不难看出,呼吸内科使用抗生素的频率远比其他科室的高。
结论:由于抗生素药物的类型不同,种类较多,加之,普通患者对它的了解知之甚少,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医务工作者一定要按照抗生素的使用原则以及用药方法指导患者服用抗生素,与此同时,应向广大患者传播抗生素的基本知识,使其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认识和了解,在医生和患者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之下,来确保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防止抗生素滥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临床;合理;选用最近十来年,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医疗水准也有了很大改变。
抗生素凭借着自身低价、高效以及安全的优势,在临床的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医疗机构的治疗工作有了新突破。
大多数抗生素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体现出了很多优点,它也被诸多医院引进采用,成为众多临床使用药物中最频繁中的一位。
但是随着药物使用的推广,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抗生素的合理对症应用以及科学用量成为目前人们研究抗生素的最重要的课题。
本文主要就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合理选用展开分析研究。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统计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对患者所开的200张抗生素药物处方,抗生素的应用率以及抗生素的种类等,统计患者抗生素的用药情况。
1.2 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1. 引言1.1 疾病背景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度的敏感性和可逆性的气道阻塞。
哮喘病人在接触刺激因素后,可出现咳嗽、喘息、气促等症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而哮喘肺部感染作为哮喘病人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加重、痰量增加等,严重时可导致呼吸功能受限。
哮喘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哮喘炎症相互作用导致呼吸道细菌易感性增加有关。
治疗哮喘肺部感染时,抗生素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感染的蔓延,减轻症状,缩短病程,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合理选择和应用抗生素对于治疗哮喘肺部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耐药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同时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2000字】1.2 抗生素的重要性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是呼吸内科治疗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在临床实践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可以有效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抗生素也可以帮助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展,保护患者免受细菌感染的侵害,提高生存质量。
在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治疗中,抗生素的选择和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对病原菌的敏感性测试,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合理使用抗生素还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保障未来患者的治疗效果。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治疗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医生和患者应该共同努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临床抗生素应用水平,保护和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
【2000字】2. 正文2.1 哮喘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患者易于出现肺部感染。
哮喘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随着临床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如何进行合理的使用也成为目前较突出的问题,在此将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分类特点及应用总结如下。
下面是yjbys店铺为大家带来的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及应用的知识,欢迎阅读。
抗生素的分类及特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青霉素类青霉素类包括不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G、青霉素V钾片)、耐酸青霉素类(苯唑青霉素、氯唑青霉素、双氯青霉素及氟氯青霉素)、广谱不抗假单胞菌类(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广谱抗假单胞菌类(羧苄西林、呋喃苄西林、替卡西林、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及抗G - 杆菌类(美西林、替莫西林)等。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 + 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对G + 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 - 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抗G - 杆菌类只用于抗G - 杆菌,对G + 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菌素类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引言呼吸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和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医师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意识,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一、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如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的代谢等。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决定了它们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中的重要性。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病原菌的特点来合理选用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抗生素应用1. 肺炎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引起。
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炎,抗生素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对于细菌性肺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常用的一线药物。
对于病毒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抗生素并不适用,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有细菌感染。
在治疗支气管炎时,抗生素的应用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定。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急性加重期支气管炎,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于重度的急性加重期支气管炎,可以选择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抗生素在哮喘的治疗中并不常用。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对细菌感染的易发性增加,医师有时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并发的细菌感染。
此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抗生素,并在短期内使用,避免滥用。
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药物之一。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的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合理使用抗生素。
合理使用抗生素包括适当的药物选择、正确的用药途径和剂量、合适的治疗疗程以及合理的抗生素联合使用等。
要合理使用抗生素,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权衡患者的治疗效果与药物的副作用。
在呼吸内科领域,抗生素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咽炎)、支气管炎、肺炎等。
对于这些感染,及时的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情况下是由病毒引起的,抗生素很少起到治疗作用。
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病例,如合并鼻窦炎、急性咽喉炎、扁桃体炎等,或者有明确细菌感染证据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或者其他广谱抗生素。
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抗生素的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对于轻度支气管炎患者,没有全身炎症反应的病例,可以采取观察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或者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该考虑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体温持续高热,咳嗽咳痰严重,痰中有血丝,伴有胸痛或呼吸困难,或者患者患有基础性疾病,如肺心病、糖尿病等。
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之一,也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
对于肺炎患者的抗生素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轻度肺炎患者,如没有合并疾病、无并发症的患者,可以选择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罗红霉素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常用的口服抗生素。
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或者有以下情况的患者,应该考虑使用静脉抗生素进行治疗:年龄大于65岁,伴有严重呼吸困难,有合并疾病或并发症,如肺脓肿、脑膜炎、败血症等。
除了以上常见呼吸内科疾病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生素。
对于支扩性肺炎、肺结核、肺真菌感染等需要开展特殊治疗。
抗生素还可以用于预防呼吸道感染,如在手术前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等。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在呼吸内科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药物滥用和药物耐药性问题,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如何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呼吸内科临床中应用抗生素必须有充分的理由。
如果病人出现了细菌感染,抗生素是很好的治疗选择。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发热或咳嗽病人都需要应用抗生素,因为有些病因可能是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
因此,为了避免抗生素滥用,需要临床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判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
其次,选择合适的抗生素也很关键。
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对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杀菌作用。
为了确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应该根据细菌的类型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病原菌未知的病人,抗生素的选择需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等综合因素。
同时,也需要注意到不同药物的副作用和交互作用。
第三,抗生素的使用方式也要合理。
抗生素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吸入等方式给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途径。
同时,也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使用时间和疗程,以免药物滥用或者过度使用导致不必要的副作用或者耐药性问题。
最后,抗生素使用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
针对使用抗生素的病人需要进行排菌或抗菌药敏试验,并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等指标进行疗效评估。
如果病情没有明显好转或恶化,需要重新考虑治疗方案,可能需要调整药物种类、剂量和使用时间等。
总之,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合理的应用抗生素是保证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
临床医生需要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使用方式,并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细菌感染和药物耐药性问题,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摘要】如今抗生素已经大量的应用到各大医院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正确应用不断的被人提起,呼吸内科的合理应用也收到重视,这需要我们对抗生素不断的研究,使它真正为人类健康造福。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2-0118-01抗生素是指能够帮助人体进行抗菌的药物,它的产生意味着人们可以更有效的对抗细菌,主要用在抗病原题或其他活性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治疗细菌感染类疾病,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出现在临床中,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容易发生菌类紊乱,威胁人体健康。
1 抗生素的种类分析青霉素类在抗生素中主要包括:氧哌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主要用于链球菌、双球菌等引起的肺炎等疾病。
另外还有头孢菌素类,它的主要特点就是低毒、具有高效性、具有比较广泛并且耐青霉素酶等双重的优点。
抗生素中过敏率比较低的在临床中应用就比较广泛一些,这类的药物代表药物就是菌必治、先锋等。
喹诺酮类:这类药物主要是抑制DNA的合成,会严重的影响到DNA的正常形成,这样就会抑制抗菌的目的,此类药物的穿透力是比较好的,对所有的菌类都有很强大的作用,这对于治疗肺部的感染有很重要的作用,这类药物的代表药物就是氧氟沙星等。
喹诺酮类对该类药是抑制BCD 的合成,从而影响BCD的正常形态与功能达到抗菌的目的,该药的组织穿透力好,对多数呼吸道病原菌有强大的作用。
氨基甙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另外还有红霉素,红霉素在治疗肺部呼吸的疾病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并且有定的疗效。
2 抗生素的应用原则与方法在呼吸内科的疾病中有很多不同性质的疾病,主要感染的几率大约是80%~90%,所以选择一个好的抗生素对于患者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抗生素能够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并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浪费、极大的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前,就应该使用双氧水、盐水或是碳酸氢钠来进行漱口,对其口腔进行清洁,然后在选择一个合理的抗生素进行服用。
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张婧婧发布时间:2023-07-06T02:00:55.053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7期作者:张婧婧[导读] 目的:对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探讨。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225例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了解抗生素的运用情况。
观察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状况。
观察分析抗生素的运用。
结果:抗生素使用有199例,占比88.44%,共有超过30种抗生素药物,39例二联用药占比19.86%;113例一联用药占比57.23%。
苏州明基医院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摘要:目的:对哮喘、肺部感染等疾病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探讨。
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呼吸内科收治的225例患者,利用回顾性分析了解抗生素的运用情况。
观察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状况。
观察分析抗生素的运用。
结果:抗生素使用有199例,占比88.44%,共有超过30种抗生素药物,39例二联用药占比19.86%;113例一联用药占比57.23%。
头孢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
结论:本文对合理用抗生素的状况做出分析,利用具体的方案将运用抗生素的准确性提升,解决抗生素使用出现的普遍问题,从而把抗生素运用的合理性做好确保。
关键词:哮喘;肺部感染;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逐渐提升的临床医疗水平也让抗生素的应用变得更多,在以往的临床调查数据中,抗生素占据使用药物榜首的位置[1]。
抗生素运用的是否合理关联患者的治疗结果跟预后康复。
临床上抗生素药物以抗病毒、抗菌、抗肿瘤等为主要作用,也可以把一些特定的特异性酶抑制。
抗生素在临床使用是不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将对患者的救治过程影响[2]。
哮喘和肺部感染是呼吸内科里发生率最高的患者人群,如果抗生素比较差的合理性,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效果和预后康复,把患者身体中的病菌耐药性增加。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疾病之一,抗生素是其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使用频率增加,越来越多的耐药菌株出现,导致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降低。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非常重要,以下将介绍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
一、判断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时,首先需要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
一般来说,非细菌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
例如,普通感冒、鼻炎等就属于非细菌感染。
而对于细菌感染,一般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
常见的细菌感染包括细菌性咳嗽、细菌性肺炎、细菌性支气管炎等。
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当确定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种类繁多,针对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需要选择不同的抗生素。
例如,对于肺炎链球菌感染,青霉素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需要使用其他类别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万古霉素等。
三、合理调整抗生素用量和疗程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注意合理调整抗生素用量和疗程,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和滥用。
一般来说,治疗初期应使用较大剂量的抗生素,以快速控制感染。
在病情稳定后逐渐递减剂量,直至停药。
同时,应根据细菌菌株敏感性和病情调整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的疗程,以确保抗生素疗效。
四、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在使用抗生素治疗呼吸道感染时,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一些病情可以通过非药物治疗得到改善,如局部热敷、口服止咳药等。
同时,一些情况下使用抗生素也可能会导致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如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等。
因此,应谨慎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总之,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病情、细菌菌株敏感性、抗生素种类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以确保抗生素疗效并避免滥用和不必要的使用。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合理应用呼吸内科是医学中重要的专科领域之一,主要负责医院内患有吸氧并且需要抗生素治疗的病人。
在呼吸系统上,感染是其中一个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所以抗生素的临床选择和合理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一、呼吸内科抗生素的选择1.取样前先上采样。
从患者咳嗽咳痰中采集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常规评估和抗生素灵敏度测试。
这可以帮助确定细菌类型,也为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
2.针对罹患疾病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和病情来选择。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慢性支气管炎(CB),通常会考虑使用喷托维林和氨曲南等药物,以及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等药物。
而对于非定型病毒肺炎,则可以使用多西环素和替加环素等药物。
对于流感病毒感染和病毒性肺炎,抗生素没有作用,因此不应使用。
3.针对细菌灵敏度抗生素的选择也应考虑到细菌的灵敏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
对于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抗生素灵敏度低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些药物。
在使用药物时,还应先了解病人的过敏情况并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二、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1.限制抗生素使用不正确的抗生素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副作用,如口腔念珠菌感染和肠道菌群失调等。
因此,限制抗生素使用至关重要。
针对急性细菌性支气管炎和肺炎,只有在存在细菌感染的明确证据时才应使用抗生素。
而对于无细菌感染证据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应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2.适当的治疗计划根据病人的病情和具体需要,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用量和治疗时长等。
一般来说,使用抗生素的治疗时长应该在7天以内。
在治疗期间,定期检查病人的病情,包括评估疗效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另外,应鼓励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遵守医疗建议,包括按时服药,遵循饮食和运动方案以及避免不必要的物理活动。
3.增强预防呼吸内科专家还应积极参与用户预防,并推广预防性策略的应用。
这可以有助于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和抗生素使用量,从而降低副作用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摘要:目的:探讨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186例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分析抗生素的种类、选择原则、使用方法。
结果:抗生素使用最多的是头孢他啶,其次为头孢哌酮、阿奇霉素、阿莫西林等;一联用药占41.94%,二联用药占29.03%,三联用药占19.89%,四联用药占9.14%。
结论:临床应结合感染病因合理用药,尽量减少使用时间,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用药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12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120-01
抗生素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治疗细菌感染类疾病,在各种传染病的治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但随着抗生素应用的普及,临床中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的情况不断出现,造成抗生素的滥用,威胁人体健康,易发生菌群紊乱,病原菌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而导致抗生素失效[1]。
由于呼吸内科中感染高发,故本研究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呼吸内科的186例患者,男92例,女94例,年龄11-72岁,平均
年龄36.5±4.5岁,所有患者均经x线或血常规检查确诊为呼吸道感染,都使用抗生素治疗,治疗种类达27种;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抗生素的分类:临床分为:①大环内酯类,如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②四环素类,如金霉素、土霉素等;③β-酰胺类,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④氨基糖甙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⑤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⑥林可霉素类,如林克霉素、克林霉素等;⑦多肽类,如万古霉素;⑧磺胺类,如柳氮磺吡啶、磺胺米隆等;⑨抗结核药,如异烟肼;⑩抗真菌药,如灰黄霉素;其他抗生素[2]。
1.2.2 参照规定日剂量ddd和药物利用指数dui来评价用药合理性,总用药量与ddd的比值为药频度(ddds),又称药品消耗比较指标,比值越大说明使用频率越高,药频度与总用药天数的比值为dui,规定dui≤1时符合用药频率规定[3]。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包。
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采用(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分析,见表1。
抗生素使用最多的是头孢他啶22.58%,其次为头孢哌酮16.67%、阿奇霉素15.59%、
阿莫西林13.98%,头孢呋辛12.9%,哌拉西林11.29%,青霉素钠10.33%。
表1 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分析n(%)
2.2 所有患者抗生素使用方法分析,见表2。
一联用药占41.94%,二联用药占29.03%,三联用药占19.89%,四联用药占9.14%。
表2所有患者抗生素使用方法分析n(%)
2.3 抗生素使用频率分析,见表3。
对使用比例最高的7种抗生素按ddds排序。
头孢他啶超出用药频率,其他都在正常频率范围内。
表3抗生素使用频率分析
3 讨论
3.1 抗生素使用基本原则:在给患者开药之前,应明确感染病原体类型,取痰样作涂片检查,根据病原菌是革兰氏阴性还是阳性菌选择抗生素,临床上患者通常为获得性感染,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阳性菌中的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可选用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β-酰胺类等抗生素;医院内感染的患者和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病原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并且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针对此感染临床上选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等[4]。
3.2 联合用药及合理配伍:对于一般细菌感染的情况,通常不需
要联合用药,选用一种抗生素就能控制感染。
但对于病原菌不明确的感染,或者是感染程度较重的,存在混合感染的,还有的是存在基础疾病的,这些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联合用药,发挥药物的协同作用,增强疗效,杀灭病原菌。
关于合理配伍,原则上是用静止期杀菌剂加繁殖期杀菌剂,如β-内酰胺类配伍氨基糖甙类,能起到协同增加疗效的目的;或者是静止期杀菌剂加速效抑菌剂,如氨基糖甙类配伍大环内酯类,达到累加协同作用;速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不宜联合应用,如大环内酯类与β-内酰胺类[5]。
3.3 抗生素的使用方法:应根据感染的轻重情况、是否有混合感染等选择给药途径,感染较轻的、无混合感染的,选择口服给药方式;感染较重的、或有混合感染的,选择肌注或静脉注射等方式。
给药的次数应根据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互相结合原理,取决于药物的半衰期、有无pae及其时间长短以及抗菌作用是否有浓度依赖性。
如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等浓度依赖型药物,应将其一天剂量集中使用,适当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以提高血药峰浓度;而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病菌的mic时间,故应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使24h内血药浓度高于致病菌的mic时间至少60%。
服药疗程应根据感染的时间及严重程度来选择。
综上所述,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有利于临床上重视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杜绝滥用,真正发挥抗生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湘雨.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选择及应用[j].中国医药
指南,2012,10(15):491-492
[2] 方加琼.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j].求医问药,2012,10(3):201-202
[3] 蒋汉苏.浅谈呼吸内科对抗生素的合理选择[j].医学信息,2011,24(7):4325-4326
[4] 龚志均.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合理应用探讨[j].综合医学2012,9(35):152-153
[5] 季萍.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2):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