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复习考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265.00 KB
- 文档页数:16
统计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A. 平均数B. 中位数C. 众数D. 方差答案:D2. 标准差和方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A.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B. 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C. 标准差和方差是相等的D. 标准差是方差的倒数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体抽样答案:D4.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多少?A. -1 到 1B. 0 到 1C. -∞ 到+∞D. 1 到∞答案:A5.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参数估计方法?A. 点估计B. 区间估计C. 假设检验D. 以上都是答案:B6. 一个总体的均值是100,标准差是15,从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0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期望值是多少?A. 85B. 90C. 100D. 150答案:C7.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非参数检验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卡方检验D. 相关性检验答案:C8. 在统计学中,一个变量的变异系数是其标准差与其均值的比率。
这种说法正确吗?A. 正确B. 错误答案:A9. 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其均值和中位数相等。
这种说法正确吗?A. 正确B. 错误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的步骤?A. 建立假设B. 计算检验统计量C. 确定显著性水平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数据的_________是指数据的分布形态,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
答案:分布类型2. 在进行假设检验时,如果检验结果拒绝了原假设,我们说发现了_________。
答案:统计显著性3. 一个样本的方差是其标准差的_________。
答案:平方4. 统计学中,_________是指在一定条件下,随机变量的取值范围。
答案:概率分布5. 一个总体的均值和标准差已知,样本容量为n,样本均值的方差是总体方差的_________。
统计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指标是:A. 方差B. 标准差C. 平均数D. 众数答案:C2. 在正态分布中,数据的分布形态是:A. 正U形B. 正态钟形C. 倒U形D. 正态三角形答案:B3. 以下哪个不是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统计量?A. 极差B. 均差C. 众数D. 方差答案:C4.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的均值等于:A. 样本均值B. 总体均值C. 总体方差D. 样本方差答案:B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 ∞)C. [0, 1]D. [1, ∞)答案:A6.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中常用的点估计方法?A. 极大似然估计B. 贝叶斯估计C. 插值法D. 以上都是答案:A7.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中常用的方法?A. 回归分析B. 方差分析C. 因子分析D. 移动平均法答案:D8.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A. t检验B. F检验C. 卡方检验D. 相关性检验答案:D9.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形状的图形?A. 散点图B. 箱线图C. 直方图D. 以上都是答案:C10.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用于描述数据分布的集中趋势的图形?A. 散点图B. 箱线图C. 条形图D. 饼图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定理。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定理,它指出,如果从总体中抽取足够大的样本(样本大小通常大于30),无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分布都将趋近于正态分布。
2. 描述什么是正态分布,并说明其在统计学中的应用。
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形状呈钟形,也称为高斯分布。
在统计学中,正态分布在假设检验、参数估计、质量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因为许多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结果都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给定一组数据:2, 4, 6, 8, 10,计算其均值、方差和标准差。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学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绘制箱线图C. 进行假设检验D. 制作频率分布表答案:C2.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的区别在于:A.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样本统计量是变化的B. 总体参数是变化的,样本统计量是固定的C.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固定的D.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变化的答案:A3. 以下哪个是正态分布的特点?A. 均值等于中位数B. 均值小于中位数C. 均值大于中位数D. 均值与中位数无关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A. 各组数据应来自正态分布B. 各组数据的方差应相等C. 各组数据的样本量应相等D. 各组数据应相互独立答案:C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0)B. [0, 1]C. (-∞, ∞)D. (-1, 1)答案:D6. 以下哪个是统计推断的步骤?A. 收集数据B. 描述数据C. 做出决策D. 以上都是答案:D7. 样本容量的大小会影响:A. 抽样误差B. 样本均值C. 总体均值D. 样本方差答案:A8.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数据分布C. 分析数据相关性D. 以上都是答案:A9.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变量B. 常量C. 函数D. 公式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回归分析的目的?A. 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B. 预测一个变量的值C. 确定变量的因果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指出,给定足够大的样本容量,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无论原始总体的分布如何。
这一定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允许我们使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来估计样本均值的分布,从而简化了许多统计推断问题。
2. 解释什么是假设检验,以及它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统计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的范畴?A. 中位数B. 众数C. 方差D. 标准差答案:C2. 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样本统计量是变化的B. 总体参数是变化的,样本统计量是固定的C.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固定的D.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变化的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学中的分布类型?A. 正态分布B. 二项分布C. 泊松分布D. 均匀分布答案:D4. 以下哪个是度量变量的离散程度的指标?A. 平均数B. 中位数C. 方差D. 众数答案:C5.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抽样误差?A. 抽样偏差B. 抽样误差C. 系统误差D. 随机误差答案:B6.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假设检验?A. 相关性检验B. 回归分析C. t检验D. 描述性统计答案:C7.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非参数检验?A. 方差分析B. 卡方检验C. t检验D. 相关性检验答案:B8.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回归分析?A. 线性回归B. 卡方检验C. 方差分析D. 相关性检验答案:A9.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变量类型?A. 定性变量B. 定量变量C. 随机变量D. 所有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中心极限定理?A. 任何足够大的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近似正态分布B. 任何足够大的样本的分布将近似正态分布C. 任何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近似正态分布D. 任何样本的分布将近似正态分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统计学中,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过程称为______。
答案:数据分析2. 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指从总体中抽取的______。
答案:一部分3. 统计学中的中心趋势度量包括平均数、中位数、______。
答案:众数4. 统计学中,标准差是方差的______。
答案:平方根5. 统计学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其中1表示______。
统计学复习题统计学原理复习提纲⼀、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的⼤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调查。
()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某⼀职⼯的⽂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的平均⼯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
()5.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总体单位的。
()6.全⾯调查和⾮全⾯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来划分的。
()7.对我国主要粮⾷作物产区进⾏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作物⽣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8.在对现象进⾏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10.分配数列的实质是把总体单位总量按照总体所分的组进⾏分配。
()11.某企业职⼯按⽂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个单项式分配数列。
()12.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相邻组组限重叠的⽅法确定组限。
()13.分组以后,各组的频数越⼤,则组的标志值对于全体标志⽔平所起的作⽤也越⼤;⽽各组的频率越⼤,则组的标志值对全体标志⽔平所起的作⽤越⼩。
()14.同⼀个总体,时期指标值的⼤⼩与时期长短成正⽐,时点指标值的⼤⼩与时点间隔成反⽐。
()15.某企业⽣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16.某年甲、⼄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为1:3,这是⼀个⽐例相对指标。
()17.全国粮⾷总产量与全国⼈⼝数对⽐计算的⼈均粮⾷产量是平均指标。
()18.根据分组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当各组单位数出现的次数均相等时,按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与按简单算术平均数计算的结果相同。
()19.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只表现为各组出现次数的多少,与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重⽆关。
统计学考试题库大全(含答案解析)第一章总论第一部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是( )的有力工具。
A.解决问题B.克服困难C.进行交流D.认识社会2.在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过程中,首先使用“统计学”这一术语的是( )。
A.政治算术学派B.国势学派C.数理统计学派D.社会经济统计学派3.在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首先将古典概率论引入社会经济现象研究的学者是( )。
A.阿道夫·凯特勒B.威廉·配第C.约翰·格朗特D.海尔曼·康令4.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门( )。
A.自然科学B.新兴科学C.方法论科学D.实质性科学5.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
A. 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6.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
A.抽象的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C.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D.社会经济统计认识过程的规律和方法7.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8.标志是指( )。
A.总体单位的特征和属性的名称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D.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9.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0.统计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现象内容的特征不同可分为( )。
A.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C.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D.实体指标和行为指标11.对某市高等学校科研所进行调查,统计总体是( )。
A.某市所有的高等学校B.某一高等学校科研所C.某一高等学校D. 某市所有高等学校科研所12.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13.有200个公司全部职工每个人的工资资料,如要调查这200个公司职工的工资水平情况,则统计总体为()。
统计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计算中位数C. 计算标准差D. 进行假设检验答案:D2. 总体和样本的关系是:A. 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B. 总体是样本的一部分C. 总体和样本是相同的D. 总体和样本没有关系答案:A3. 以下哪个不是统计量?A. 平均数B. 方差C. 众数D. 总体答案:D4. 标准正态分布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是:A. 0, 1B. 1, 0C. -1, 1D. 1, 1答案:A5. 以下哪个是参数估计的步骤?A. 收集数据B. 建立假设C. 计算统计量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6.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1)B. (0, 1)C. [-1, 1]D. 无限制答案:C7. 以下哪个是统计推断的前提?A. 随机抽样B. 总体分布已知C. 样本量足够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A8.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过去数据C. 分析数据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A9. 以下哪个是统计图表?A. 散点图B. 柱状图C. 饼图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统计软件?A. ExcelB. RC. SPSS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区别是什么?答案:描述统计主要关注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它通过图表和数值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如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而推断统计则是基于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它涉及概率论和假设检验,目的是估计总体参数或检验关于总体的假设。
2. 什么是正态分布?其特点有哪些?答案:正态分布是一种连续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呈钟形曲线。
其特点包括:对称性,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相等;其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曲线是正态分布的基准形式;大多数数据值集中在均值附近。
3. 什么是假设检验?其基本步骤有哪些?答案: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一种方法,用于基于样本数据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在统计学中,描述一个数据分布中心位置的指标是:A. 方差B. 标准差C. 中位数D. 众数答案:C. 中位数2. 下列哪个统计学概念最能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A. 四分位差B. 标准差C. 平均值D. 方差答案:B. 标准差3. 在假设检验中,我们设定的用于比较的两个假设是:A.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B. 显著性水平和临界值C. 双侧检验和单侧检验D. 误差类型Ⅰ和误差类型Ⅱ答案:A.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二、多选题4. 下列哪些是描述统计学的内容(可多选):A. 参数估计B. 假设检验C. 因子分析D. 方差分析答案:A. 参数估计,B. 假设检验,D. 方差分析5. 下列哪些是推论统计学的内容(可多选):A. 描述统计学B. 方差分析C. 置信区间估计D. 方差分析答案:B. 方差分析,C. 置信区间估计三、简答题6. 请简要说明什么是标准正态分布。
答:标准正态分布是一个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f(x) = (1/(√(2π)))*e^(-x^2/2)。
标准正态分布的形状是对称的,且其曲线在均值处高峰,分布的两侧逐渐趋近于0。
7. 什么是抽样误差?该如何减小抽样误差呢?答:抽样误差是由于样本抽取不完全随机导致的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偏差。
要减小抽样误差,可以采取增加样本容量、采用随机抽样、增加调查问卷的覆盖面等方法来提高抽样的随机性和代表性,从而降低抽样误差的发生概率。
以上就是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祝您取得优异的成绩!。
统计学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1.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所以()。
(分值:A.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B.标志和指标之间的关系是可以变化的(正确答案)C.标志和指标都是可以用数值表示的D.只有指标才可以用数值表示2.统计最基本的职能是()。
(分值:A.信息职能(正确答案)B.咨询职能C.反映职能D.监督职能3.“统计” 一词的三种涵义是()。
(分值:A.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学(正确答案)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C.统计设计.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D.统计方法.统计分析和统计预测4.统计活动过程一般由四个环节构成,即()。
(分值:A.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和统计决策B.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汁分析和统计预测C.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和统计分析D.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正确答案)5.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0 (分值: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正确答案)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7.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手工汇总已没有必要使用了。
对错(正确答案)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对(正确答案)错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对(正确答案)错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对(正确答案)错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对错(正确答案)12.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对(正确答案)错13.全面调查包拈普查和统计报表。
对错(正确答案)14.由《中国统计年鉴》获得的数据属于直接的统计数据。
对错(正确答案)15.普查具有调查费用低,时效性高,适应面广,准确性高等特点。
对错(正确答案)16.普查一般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以避免调查数据的重复和遗漏。
一、选择题(30题)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A. 总计各单位的标志值没有差异B. 总体的各指标都有相同的性质C.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相同的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属性D. 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前提条件2.对于无限总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最适宜的统计研究方法是()A. 统计分组法B. 统计模型法C. 统计指标法D. 抽样推断法3.某班五位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7、78、85、89、96,这五个数字是()A. 变量B. 数量标志C. 品质标志D. 变量值4. 对某市占成交金额比重大的9个大型农贸市场的成交金额进行调查,属于()A. 普查B. 抽样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5.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等距分组中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C. 组数越少,组距越小D. 组数与组距无关系6.某产品的质量好坏用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来反映,产品等级是()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数量标志D. 品质标志7.2013年9月9日,深圳市最高气温为摄氏33度,这一数据属于()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比数据8.连续变量要求两个相邻组的组限()A. 不一致B. 重叠C. 间断D. 可任意取值9.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 汽车台数B. 工人人数C. 工厂数D. 生产总产值10.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A. 绝对数形式B. 相对数形式C. 平均数形式D. 百分比形式11.下列()为时点指标。
A. 在校学生人数B. 商品销售额C. 新出生人口数D. 国内生产总值12.某班五位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5、80、70、65、55,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平均差是()A. 7分B. 7.2分C. 8.6分D. 9.7分13.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A. 最大的那个频数B. 最大的标志值C. 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 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标志值14.下列相对数可以相加的是()A. 比例相对数B. 结构相对数C. 比较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1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我国男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106.7:100,这种指标是( )A. 比较相对指标B. 比例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结构相对指标16.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时,不能计算( )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 中位数和众数C.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17.某产品由四个车间分别独立生产,根据经验,这四个车间的合格率分别为99%、97%、96%、98%,四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为( )A. 90.35%B. 98%C. 97.5%D. 95.5%18.4月、5月、6月、7月的平均职工数分别为200人、210人、205人和220人,则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是( )A. (200+210+205+220)/4B. (200+210+205)/3C. (200/2+210+205+220/2)/(4-1)D. (200/2+210+205+220/2)/419. 某企业某年上半年的月产量分别为410、420、380、410、420、420万件,则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 410、420、420B. 420、420、420C. 410、415、420D. 415、420、41020. 某班五位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7、78、85、89、96,这五个数字是( )A. 变量B. 数量标志C. 品质标志D. 变量值21. 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A. 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企业按类型分组形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的数列D. 进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列22.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4%、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 )A. (103%×104%×108%×107%)-100%B. 103%×104%×108%×107%C. 3%×4%×8%×7%D. (3%×4%×8%×7%)-100%23. 2008-2012年我国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为经营收入增长5.1倍,则年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B. C. D. 24.多次抛一枚硬币,观察出现正反面的情况,所抛次数越多,得到正面的次数占总数的比值就越接近( ) A. B. C. D.25.从某大学的120个行政班中随机抽样25个班做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这种抽样的组织方式是( )A. 多阶段抽样B. 简单随机抽样C. 整群抽样D. 类型抽样26.对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则( )A. 两个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B. 两个变量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 两个变量是随机的D. 可以建立两个回归方程27. 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的趋势线,必须满足的一个基本条件是( )A. Σ(y-y c )2=最小值B. Σ(y-y c )=最小值215131431.651.641.551.5C. Σ(y-y c)2=最大值D. Σ(y-y c)=最大值28. 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名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x,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A. 降低297.5元B. 提高297.5元C. 提高2.5元D. 降低2.5元29. 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A. 质量指标指数B. 可变构成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D. 结构影响指数30. 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A. 5%B. 6.5%C. 22.7%D. 33.3%1.C2.D3.D4.C5.B6.D7.C8.B9.D 10.A11.A 12.B 13.C 14.B 15.B 16.D 17.C 18.B 19.C 20.D21.D 22.A 23.A 24.A 25.C 26.B 27.A 28.D 29.B 30.B1.2013年9月9日,深圳市最高气温为摄氏33度,这一数据属于()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比数据2. 一组数据1、1、3、4、5、3、6、3、7、8中,众数为()A.1 B.3C.5 D.73.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 汽车台数B. 工人人数C. 工厂数D. 生产总产值4. 一组数据2、4、6、7、19、22、24的平均数为()A.11 B.12C.13 D.145.下列项目为时点指标的是()A. 在校学生人数B. 商品销售额C. 新出生人口数D. 国内生产总值6.某班五位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5、80、70、65、55,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平均差是()A. 7分B. 7.2分C. 8.6分D. 9.7分7.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A. 最大的那个频数B. 最大的标志值C. 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 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标志值8. 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A. 抽象的量B. 具体的量C. 连续不断的量D. 可直接相加的量9.对于无限总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最适宜的统计研究方法是()A. 统计分组法B. 统计模型法C. 统计指标法D. 抽样推断法10. 已知4个水果商店的苹果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4个商店的苹果平均单价,应该采用()A. 简单算术平均数B. 加权算术平均数C. 加权调和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11.对某市占成交金额比重大的9个大型农贸市场的成交金额进行调查,属于()A. 普查B. 抽样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12.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等距分组中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C. 组数越少,组距越小D. 组数与组距无关系13.一组数据有17个,则Q1位置为()A.4 B.4.5C.5 D.6.514. 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A. 5%B. 6.5%C. 22.7%D. 33.3%1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我国男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106.7:100,这种指标是()A. 比较相对指标B. 比例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结构相对指标16.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时,不能计算()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 中位数和众数C.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17.某产品由四个车间分别独立生产,根据经验,这四个车间的合格率分别为99%、97%、96%、98%,四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为()A. 90.35%B. 98%C. 97.5%D. 95.5%18. 在由3个指数所组成的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的同度量因素通常()A. 都固定在基期B. 都固定在报告期C. 一个固定在基期一个固定在报告期D. 采用基期和报告期的平均数19. 某企业某年上半年的月产量分别为410、420、380、410、420、420万件,则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A. 410、420、420B. 420、420、420C. 410、415、420D. 415、420、41020. 某居民在维持基本生活水平情况下,按报告期的物价购买消费品多支付20元,按基期价格购买的消费品支出是400元,则价格指数为()A. 95%B. 110%C. 90%D. 105%21. 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A. 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企业按类型分组行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的数列D. 进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列22.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4%、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 )A. (103%×104%×108%×107%)-100%B. 103%×104%×108%×107%C. 3%×4%×8%×7%D. (3%×4%×8%×7%)-100%23. 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 )A. 严格的关系B. 不严格的关系C. 任意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D. 有内在关系的但不是严格的数量依存关系24.多次抛一枚硬币,观察出现正反面的情况,所抛次数越多,得到正面的次数占总数的比值就越接近( ) A. B.C. D.25.从某大学的120个行政班中随机抽样25个班做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这种抽样的组织方式是( )A. 多阶段抽样B. 简单随机抽样C. 整群抽样D. 类型抽样26.对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则( )A. 两个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B. 两个变量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 两个变量是随机的D. 可以建立两个回归方程27. 已知某企业某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接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直线方程为( )A. y=6000+24xB. y=6+0.24xC. y=24+6000xD. y=24000+6x28. 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名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x ,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 )A. 降低297.5元B. 提高297.5元C. 提高2.5元D. 降低2.5元29. 所谓正相关,是指一个变项的值增加时,另一个变项的值( )A .减少B .不变C .增加D .无规律30. 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A. 5%B. 6.5%C. 22.7%D. 33.3%1.C2.B3.D4.B5.A6.D7.C8.B9.D 10.C11.C 12.B 13.B 14.B 15.B 16.D 17.C 18.C 19.B 20.D21.D 22.D 23.D 24.A 25.C 26.B 27.A 28.D 29.C 30.B1. 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A. 差异性B. 综合性C. 社会性D. 同质性2.对于无限总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最适宜的统计研究方法是( )A. 统计分组法B. 统计模型法C. 统计指标法D. 抽样推断法3. 对于南京市工业企业的设备进行普查,填报单位是( )A. 全部设备B. 每台设备21513143C. 每个工业企业D. 全部工业企业4. 对某市占成交金额比重大的9个大型农贸市场的成交金额进行调查,属于()A. 普查B. 抽样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5.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等距分组中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C. 组数越少,组距越小D. 组数与组距无关系6.大于等于Q1的数据占全部数据百分比为()A.25% B.50%C.75% D.100%7.2014年5月1日,海口市最高气温为摄氏33度,这一数据属于()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比数据8.变量数列中各组频数的总和应该()A. 小于1B. 等于1C. 大于1D. 不等于19.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 汽车台数B. 工人人数C. 工厂数D. 生产总产值10.一组数据2、5、7、9、10、12、15、19、24、56的中位数的位置为()A.3.5 B.4.5C.5.5 D.6.511.下列为时点指标的是()A. 在校学生人数B. 商品销售额C. 新出生人口数D. 国内生产总值12.某班五位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5、80、70、65、55,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平均差是()A. 7分B. 7.2分C. 8.6分D. 9.7分13.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A. 最大的那个频数B. 最大的标志值C. 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 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标志值14. 某公司进行计算机水平测试,新员工的平均得分是80分,标准差是5分,中位数是86分,则新员工的得分分布形状是()A. 对称的B. 右偏的C. 左偏的D. 不确定1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我国男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106.7:100,这种指标是()A. 比较相对指标B. 比例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结构相对指标16.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时,不能计算()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 中位数和众数C.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17.某产品由四个车间分别独立生产,根据经验,这四个车间的合格率分别为99%、97%、96%、98%,四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为()A. 90.35%B. 98%C. 97.5%D. 95.5%18.某企业这5年的销售收入如下:200万元,220万元,250万元,300万元,320万元,则平均增长量为( )A. B.C. D.19.某企业某年上半年的月产量分别为410、420、380、410、420、420万件,则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 410、420、420B. 420、420、420C. 410、415、420D. 415、420、41020.某商品价格发生变化,现在的100元只值原来的90元,则价格指数为( )A. 10%B. 90%C. 110%D. 111%21.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A. 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企业按类型分组行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的数列D. 进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列22.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4%、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 )A. (103%×104%×108%×107%)-100%B. 103%×104%×108%×107%C. 3%×4%×8%×7%D. (3%×4%×8%×7%)-100%23. 在分别掌握三个企业报告期和基期的劳动生产率和人数资料的条件下,要计算三个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总平均水平的变动,应采用( )A. 质量指标指数B. 可变构成指数C. 固定构成指数D. 结构影响指数24.多次抛一枚硬币,观察出现正反面的情况,所抛次数越多,得到正面的次数占总数的比值就越接近( ) A. B.C. D.25.从某大学的120个行政班中随机抽样25个班做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这种抽样的组织方式是( )A. 多阶段抽样B. 简单随机抽样C. 整群抽样D. 类型抽样26.对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则( )A. 两个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B. 两个变量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 两个变量是随机的D. 可以建立两个回归方程27.相关关系中,用于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类型的图形是( )A. 直方图B. 散点图C. 频数分布图D. 累计频率图28.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名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x ,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 )A. 降低297.5元B. 提高297.5元C. 提高2.5元D. 降低2.5元29.两个相关变量呈反方向变化,则其相关系数( )A. 小于0B. 大于0C. 等于0D. 等于121513143512041205200320420032030.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A. 5%B. 6.5%C. 22.7%D. 33.3%1.D2.D3.C4.C5.B6.A7.C8.B9.D 10.C11.A 12.D 13.C 14.C 15.B 16.D 17.C 18.B 19.B 20.D21.D 22.D 23.B 24.A 25.C 26.B 27.B 28.D 29.A 30.B1.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A. 一包谷物的重量B. 统计模型法C. 过去的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待的客户数D. 某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2.对于无限总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最适宜的统计研究方法是()A. 统计分组法B. 统计模型法C. 统计指标法D. 抽样推断法3. 现调研某机床制造企业的生产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A. 连续变量B. 离散变量C. 前者连续变量,后者离散变量D. 前者离散变量,后者连续变量4. 对某市占成交金额比重大的9个大型农贸市场的成交金额进行调查,属于()A. 普查B. 抽样调查C. 重点调查D. 典型调查5.在全距一定的条件下,等距分组中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A. 组数越多,组距越大B.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C. 组数越少,组距越小D. 组数与组距无关系6. 劳动生产率是()A. 动态指标B. 质量指标C. 流量指标D. 强度指标7.2013年9月9日,深圳市最高气温为摄氏33度,这一数据属于()A. 定类数据B. 定序数据C. 定距数据D. 定比数据8. 变量数列中各组频数的总和应该()A. 小于1B. 等于1C. 大于1D. 不等于19.下列情况属于连续变量的是()A. 汽车台数B. 工人人数C. 工厂数D. 生产总产值10. 加权调和平均数有时可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的()A. 变形B. 倒数C. 平均数D. 开平方11.下列为时点指标的是()A. 在校学生人数B. 商品销售额C. 新出生人口数D. 国内生产总值12.某班五位同学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5、80、70、65、55,这五名同学的成绩平均差是( )A. 7分B. 7.2分C. 8.6分D. 9.7分13.在频数分布中,众数是( )A. 最大的那个频数B. 最大的标志值C. 频数最大的那个标志值D. 把频数分布分成两个相等部分的标志值14. 某企业2010年职工平均工资为5200元,标准差为110元,2013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了40%,标准差增大到150元,则职工平均工资的相对变异(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可比较15.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是,我国男女之间的比例关系是106.7:100,这种指标是( )A. 比较相对指标B. 比例相对指标C. 强度相对指标D. 结构相对指标16.当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时,不能计算( )A. 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B. 中位数和众数C. 算术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D. 几何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17.某产品由四个车间分别独立生产,根据经验,这四个车间的合格率分别为99%、97%、96%、98%,四个车间的平均合格率为( )A. 90.35%B. 98%C. 97.5%D. 95.5%18. 假定某产品产量2013年比2008年增加了35%,则2013年比2008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 B. C. D. 19. 某企业某年上半年的月产量分别为410、420、380、410、420、420万件,则该企业上半年的平均月产量、中位数和众数分别为( )A. 410、420、420B. 420、420、420C. 410、415、420D. 415、420、41020. 动态数列中的发展水平( )A. 只能是总量指标B. 只能是相对指标C. 只能是平均指标D. 上述三种指标均可21. 下列数列中属于动态数列的是( )A. 学生按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 企业按类型分组行成的数列C. 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的数列D. 进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数列22. 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4%、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计算方法为( )A. (103%×104%×108%×107%)-100%B. 103%×104%×108%×107%C. 3%×4%×8%×7%D. (3%×4%×8%×7%)-100%23. 2013年南京市江宁区新批准73个利用外资项目,这个指标属于( )A. 时点指标B. 时期指标C. 动态相对指标D. 比较相对指标24.多次抛一枚硬币,观察出现正反面的情况,所抛次数越多,得到正面的次数占总数的比值就越接近( ) 315%356%355%1356%135A. B.C. D.25.从某大学的120个行政班中随机抽样25个班做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这种抽样的组织方式是( )A. 多阶段抽样B. 简单随机抽样C. 整群抽样D. 类型抽样26.对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时,则( )A. 两个变量不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B. 两个变量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C. 两个变量是随机的D. 可以建立两个回归方程27. 某企业报告期产量比基期增长了10%,生产费用增长了8%,则其产品单位成本降低了( )A. 1.8%B. 2%C. 20%D. 18%28. 每吨铸件的成本(元)和每名工人劳动生产率(吨/人)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300-2.5x ,说明劳动生产率提高1吨,成本( )A. 降低297.5元B. 提高297.5元C. 提高2.5元D. 降低2.5元29. 如果变量x 和变量y 之间的相关系数是-1,则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是( )A. 低度相关关系B. 完全相关关系C. 高度相关关系D. 完全不相关30. 某公司三个企业生产同一种产品,由于各企业成本降低使公司平均成本降低15%,由于各种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使公司平均成本提高10%,则该公司平均成本报告期比基期降低( )A. 5%B. 6.5%C. 22.7%D. 33.3%1.D2.D3.D4.C5.B6.B7.C8.B9.D 10.A11.A 12.D 13.C 14.B 15.B 16.D 17.C 18.C 19.B 20.D21.D 22.D 23.B 24.A 25.C 26.B 27.A 28.D 29.B 30.B1.统计总体的同质性是指( )A. 总计各单位的标志值没有差异B. 总体的各指标都有相同的性质C. 总体各单位具有某一相同的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属性D. 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前提条件2.对于右偏分布,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B. 中位数>平均数>众数C. 众数>中位数>平均数D. 众数>平均数>中位数3.某班五位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7、78、85、89、96,这五个数字是( )A. 变量B. 数量标志C. 品质标志D. 变量值4. 某班学生的统计学课程考试平均成绩是70分,其中最高分是96分,最低分是62分,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计算出离散程度的测度指标是( )A. 方差B. 全距C. 标准差D. 平均差5. 如果数据的分布是左偏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215143A. 平均数在中位数的右侧B. 平均数等于中位数C. 分布的“尾部”在图形的右边D. 平均数在中位数的左侧6.某产品的质量好坏用一等品、二等品和三等品来反映,产品等级是()A. 数量指标B. 质量指标C. 数量标志D. 品质标志7. 某研究人员收集定性数据,如婚姻状况包括独身、已婚或离异,这些分组又可称为()A. 散点B. 类别C. 样本D. 众数8.连续变量要求两个相邻组的组限()A. 不一致B. 重叠C. 间断D. 可任意取值9. 在离散程度的测度中,最容易受到极端值影响的是()A. 全距B. 四分位差C. 标准差D. 方差10.总量指标是用()表示的。
一、选择题1某市规定1999年工业企业年报的呈报时间为2000年1月31日前,则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为(B )A 一个月、一年B 一年、一个月C一年、一天 D 一年零一个月、一天2、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和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分别是(A)A 确定调查目的选择分组标志B确定调查对象选择分组形式C确定调查内容选择分组形式D确定调查项目选择分组数量3、下面各族有两个变量,前一个是连续变量,后一个是离散的一组(D)A计划程度和设备的能力 B 工人数和工时利用率C 工人的技术等级数和劳动生产率D 劳动生产率和工人的技术等级数4、计算平均指标最常用的方法和最基本的形式是(A)A算术平均数 B 调和平均数 C 众数 D 中位数5、假设职工用于上下班路途的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凭抽样调查得知,这一时间为1.2小时。
调查人员根据调查经验,认为这一时间没有多大变化,为证实这一看法,所采取假设检验方法有(A)A双侧检验 B 单侧检验 C 左侧检验 D 右侧检验6、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A)A 基础环节B 中间环节C 最终环节D 关键环节7、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取的方法是(B)A 全面调查B 抽样调查C 典型调查D 重点调查8、下列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是一致的是(D)A 企业设备调查B 人口普查C 农村牲畜调查D 工业企业现状调查9、某地区对小学学生情况进行普查,每所小学是(C)A 调查对象B 调查单位C 填报单位D 调查项目10、4: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11、在估计某一总均值时,随机抽取n各单元做样本,用样本均值作估计量,在构造置信区间时,发现置信区间太宽,其中原因是(A)A.样本容量太小B.估计量缺乏有效性C.选择的估计量有偏D.抽取样本时破坏了随机性12、14、若一项假设规定显著水平为=0.05,哪一项表述正确(B)A 接受H时的可靠性为95%B 接受H时的可靠性为95%C H为假时被接受的概率为95%D H为真时被拒绝的概率为95%15、下列那一个不属于一元回归中的基本假定(D )A 对于所有的X,误差项的方差都相同B 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C 误差项相互独立D E(y-y)=016、根据某地区关于工人工资的样本资料估计出的该地区的工人平均工资的95%的置信区间为(700,1500),下列说法最准确(C)A 该地区平均工资有95%的可能性落入该置信区间B该地区平均工资只有95%的可能性落入该置信区间C 该置信区间有95%的概率包含该地区的平局工资D 该置信区间的误差不会超过5%17、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水平=0.05时,原假设被拒绝,则x=0.01是,(A )A 一定会被拒绝B 一定不会被拒绝C 需要重新检验D 有可能拒绝原假设18、19、某一贫困地区估计营养不良人数高达20%,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还要高,随机抽取100人中发现有30人营养不良,被检验该说法是不正确,取显著性水平a =0.05,则(A )A 假设形式为H0:π≤ 0.2,H1:π > 0.2 可能犯第一类错误B 假设形式为H0:π≤ 0.2,H1:π > 0.2 可能犯第二类错误C 假设形式为H0:π≥0.2,H1:π <0.2 可能犯第一类错误D 假设形式为H0:π≥0.2,H1:π <0.2 可能犯第二类错误20、一元回归方程中,y+12.84—0.14x,则下列说法中正确(C )A 自变量平均增长一个单位,因变量减少0.14个单位B 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成正相关关系C y+0.14x = 12.84D y-0.14x = 12.8421、对于样本均值为估计量,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且总体方差已知(A)A 95%的置信区间比90%置信区间宽B 样本容量较小的置信区间较大C相同置信区间下,样本容量大的置信区间较小 D 样本均越值小,区间越大2223、60名学生,在期末统计学考试中,男生的平均成绩为75分,标准差为6分,女生平均成绩为80分,标准差为6分,根据给出条件(1)如果该班男女生各一半,则全班人平均考试成绩为(C )A 75B 80C 77.5D 无法计算(2)标准差是(C)A 6.5B 6C 5.5D 无法计算二、判断题1 统计一词包含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统计学等涵义X2 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X3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4 显著水平*表示的是假设检验中发生的第一类错误的可能程度√5 相关系数与回归系数是两个不同的分析指标,两者毫无关系X6 标志通常分为质量标志和质量标志两种√7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X8 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X9 第一类错误是假设检验中出现的第一种错误,是将不真实的现象检验为真实的现象X10 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是否存在,主要有由者相关系数的大小决定X11 各变数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的离差之和为最小值√12 统计调查中调查时间有两个时间概念,即资料的所属时间和收集资料的工作时间√13 抽样调查是一种科学的调查组织形式,因此在各种非全面的调查组织形式找中,抽样调查最重要、重点调查次之、典型调查最不重要X14 统计分组应遵循的原则是不重不漏的原则,即穷尽互斥的原则√15 统计资料的表达方式有统计表和统计图,由于统计图生动直观,因此,统计资料的表达主要是统计图而不是统计表X16 连续变量的数值即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小数表示表示X17 统计科学是一门研究现象总体数量方面的方法科学,所以它不关心,也不考虑个别想象的数量特征。
1.甲、乙两种不同水稻品种,分别在5个田块上试种,其中乙品种平均亩产量是520公斤,标准差是40.6公斤。
甲品种产量情况如下:甲品种要求:试研究两个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以及确定哪一个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 (1)(公斤)506.355.2531甲===∑∑fxf x(公斤)44.6558.0)3.506420(....2.1)3.506600()(222甲=⨯-++⨯-=-=∑∑ffx x σ (2)%93.123.50644.65V 甲===x σσ %81.75206.40V 乙===x σσ 因为7。
81%<12。
93%,所以乙品种具有较大稳定性,更有推广价值2.已知甲、乙两个班级,乙班学生《统计学》考试平均成绩为76.50分,标准差为10。
30分,而甲的成绩如下所示:甲班要求:计算有关指标比较两个班级学生平均成绩的代表性。
(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分)17.37604390甲===∑∑fxfx(分)96.13606)17.7395(....5)17.7354()(222甲=⨯-++⨯-=-=∑∑ffx x σ (2)%08.1917.7396.13V 甲===x σσ %46.1376.53.10V 乙===x σσ 因为13。
46%<19.08%,所以乙班学生平均成绩的代表性好于甲班的 3.已知甲厂职工工资资料如下:又已知乙厂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600元,标准差为120元,试比较甲乙两厂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大小。
(元)66010066000甲===∑∑fxf x(元)24.23310010)6601100(....15)660300()(222甲=⨯-++⨯-=-=∑∑ffx x σ (2)%34.3566024.233V 甲===x σσ %20600120V 乙===x σσ 因为20%〈35.34%,所以乙厂平均工资的代表性好于甲厂4.现已知甲企业在2007年前10个月的月平均产值为400万元,标准差为16 万元,而乙企业在2007年前10个月的各月产值如下表所示:请计算乙企业的月平均产值及标准差,并根据产值比较2007年前10个月甲乙两企业的生产稳定性。
统计学考试题一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统计学名称来源于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2.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A .社会科学B .自然科学C .方法论科学D .实质性科学3. 几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60,70,80,85,60,这几个数字是 A .指标 B .变量 C .标志 D .变量值 4.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A .有关国际名声的单位B .在总体中其单位数目占绝大比重的单位C .特殊的单位D .其单位数虽少,但被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5. 调查某大学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是 A .该大学所有学生 B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 D .以上都不正确6. 某公司员工的工资分为:(1)800元以下;(2)800~1500元;(3)1500~2000元;(4)2000元以上,则第四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 .2000元B .1750元C . 2250元D .2500元 7. 分配数列是A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C .按指标分组的数列D .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8. 统计表的形式构成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A .数据资料 B .主词 C .宾此 D .以上都不正确 9. 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一般水平的指标是A .算术平均数B .序时平均数C .众数D . 调和平均数10. 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其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 .97.94% B .166.67% C .101.94% D .1.94%11. 若两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总体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A .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 .人均国民收入C .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D .某公司的平均工资13. 拉氏指数所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 .基期B .报告期C .固定时期D .任意时期14.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 A .113.3% B .13% C .106.8% D .10% 15.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A .∑∑=0qp q p K K ppB . ∑∑=11111qp K q p K ppC .∑∑=1qp q p K pD .∑∑=1011qp q p K p16. 已知某企业产值近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2%,3%,4%,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 .1%×2%×3%×4% B .1%×2%×3%×4%-1 C .101%×102%×103%×104% D .101%×102%×103%×104%-1 17. 季节比率A .说明时间序列所描述的现象的发展趋势B .说明各年度水平相对于全时期总平均水平高或低的程度C .说明各季度(或月)水平比全时期总平均水平高或低的程度D .其值的大小一般都大于118.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0H ,备择假设1H ,则称( )为犯第一类错误 A 、0H 为假,接受0H B 、0H 为真,拒绝1H C 、0H 为真,拒绝0HD 、0H 为假,拒绝0H19. 某产品的价格(x )(元)与销售量(y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x y-=50ˆ,表明价格每降低1元,销售量平均 A .增加1千件B .增加50千件 C .增加49千件 D .减少49千件 20. 已知回归直线方程的判定系数81.02=r ,那么可知A .相关系数9.0=rB .相关系数9.0=r 或9.0-=rC .相关系数9.0-=rD .无法计算相关系数二、 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有2-5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职工人数B .商品库存数C .固定资产折旧额D .企业利润E .银行存款余额2. 设21,X X 取自正态总体)1,(μN 的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
统计学考试题⽬(⼤⼀复习必备)⼀、判断题1、在全国⼯业普查中,全国所有⼯业企业是统计总体,每个⼯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2、全⾯调查包括统计报表和普查。
(×)3、在实际调查中,调查对象的每个单位必然是调查单位(×)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5、组距式分组只适合连续变量。
(×)6、按数量标志分组所形成的变量数列就是次数分配数列。
(×)7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可以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发⽣变化。
(√)8、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时,若抽样单位数增加⼀倍,则抽样误差将减少⼀半。
(×)9、若直线回归⽅程,则变量X与Y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10、在计算综合指数时,要求同度量因素不变。
(×)11、总指数的计算形式包括综合指数、平均指数和平均指标指数。
(×)12、若环⽐增长速度每年相等,则其逐期增长量也年年相等。
(×)⼆、单项选择题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B)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性及表现C) 国民经济和社会现象的规律D) 社会经济调查、整理、分析的原理原则和⽅式⽅法2、某城市进⾏⼯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总体单位是( B )。
A)⼯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业企业每⼀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个⼯业企业3、填报单位是( B )A)调查标志的承担者B)负责向上级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C)构成调查对象的每⼀单位D)重点单位4、⼈⼝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A )。
A)避免登记的重复和遗漏B) 确定调查对象的范围C) 确定调查单位D) 确定调查时限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致的是( C )。
A) 全国⼈⼝普查B) ⼯业设备普查C) 全国⼯业普查D) 农村耕畜调查6、品质分组和变量分组的区别在于(C )。
A)分组的任务和作⽤不同B)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D)组数的多少不同7、某单位某⽉份职⼯的出勤率是98%,这个指标是(A )。
考试题型一、单项选择题(10个,20分)二、判断题(10个,20分)三、名词解释(5个,15分)四、简答题(5个,25分)五、计算题(2道,20分)第一章1.什么是统计学?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3.统计数据可分为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4.变量可分为哪几类?5.指出下面变量的类型:(1)年龄(2)性别(3)汽车产量(4)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5)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6.某研究部门准备抽取2000个职工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要求:(1)描述总体和样本(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7.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分类数据(D)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现金、信用卡、支票)8. 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顺序数据(D)A.年龄B工资C汽车产量D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9. 指出下面的数据哪一个属于数值型数据(A)A 5个人的年龄(岁)分别是25,22, 34, 41, 33B 性别C 企业类型D 员工对企业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赞成、中立、反对)10.某研究部门准备在全市200万个家庭中抽取2000个家庭,推断该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这项研究的样本是(A)A 2000个家庭B 200万个家庭C 2000个家庭的总收入D 200万个家庭的人均收入11.根据样本计算的用于推断总体特征的概括性度量值称作(D)A 参数B总体 C 样本D统计量第二章1.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
2.调查中搜集数据的方法主要有自填式、免访式、电话式。
除此之外,还有那些搜集数据的方法?4.你认为应当如何控制调查中的回答误差?5.二手数据的特点(B)A 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困难B采集数据的成本低,但搜集比较容易C 数据缺乏可靠性D 不适合自己研究的需要6.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使得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有相同的机会(概率)被抽中,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A)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系统抽样D整群抽样7.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元素后,把这个元素放回到总体中再抽取第二个元素,直至抽取n个元素为止,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A)A重复抽样B不重复抽样C分层抽样D整群抽样8.与概率抽样比较,非概率抽样的缺点是(B)A样本统计量的分布是确定的B无法使用样本的结果对总体相应的参数进行推断C调查的成本比较高D不适合于探索性的研究9.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管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
第一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二)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2、某城市进行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普查,个体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B)。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6、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8、要了解10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个体是(B)。
A、100名学生B、每一名学生C、100名学生的学习成绩D、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10、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D)。
A、两者均为离散变量B、两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娈量,后者为连续变量12、了解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下面哪个是统计指标?(C)A、该地区每名职工的工资额B、该地区每名职工的总收入C、该地区职工的工资总额D、该地区每个企业的工资总额14、统计指标按所反映的数量特征不同可以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种。
其中数量指标的表现形式是(A)。
A、绝对数B、相对数C、平均数D、小数16、统计研究要通过统计指标及其体系来达到认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目的,这指的是统计学研究对象的(B)。
A、方法性B、数量性C、总体性D、描述性18、从理论上说,抛一枚硬币可以无穷尽地重复进行,其正面或反面朝上的结果所组成的总体属于(B)。
A、有限总体B、抽象总体C、具体总体D、不可计数总体20、对教师按职称进行分组,则适合采用的测定尺度是(B)。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22、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是(C)。
A、职工平均收入B、亩产量C、某省G DPD、产品合格率24、以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运用的方法是(B)。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对于未分组的原始数据,描述其分布特征的图形主要有( )A. 直方图和折线图B. 直方图和茎叶图C. 茎叶图和箱线图D. 茎叶图和雷达图 2. 在对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使用的统计量通常是( )A. 异众比率B. 平均差C. 标准差D. 离散系数3. 从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0的总体中,抽出一个50=n 的简单随机样本,样本均值的数学期望和方差分别为( )A. 100和2 B. 100和0.2 C. 10和1.4 D. 10和2 4. 在参数估计中,要求通过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评价统计量标准之一是使它与总体参数的离差越小越好。
这种评价标准称为( )A. 无偏性 B. 有效性 C. 一致性 D. 充分性5. 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求出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 )A. 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B. 有5%的可能性包含总体均值C. 一定包含总体均值D. 可能包含也可能不包含总体均值 6. 在方差分析中,检验统计量F 是( )A. 组间平方和除以组内平方和B.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C. 组间平方和除以总平方和D. 组间均方和除以组内均方 7. 在回归模型εββ++=x y 10中,ε反映的是( )A. 由于x 的变化引起的y 的线性变化部分B 由于y 的变化引起的x 的线性变化部分C. 除x 和y 的线性关系之外的随机因素对y 的影响D 由于x 和y 的线性关系对y 的影响8.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多重共线性是指模型中( )A.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相关B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彼此无关 C 因变量与一个自变量相关D 因变量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相关9. 若某一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则以K 为增长极限。
描述该类现象所采用的趋势线应为( )A. 趋势直线 B. 指数曲线 C. 修正指数曲线 D. Gompertz 曲线10. 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 )A. 商品零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B 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C 居民购买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D 居民购买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二.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 解释总体与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含义。
统计学一、单选题1.同时抛3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巧合有2枚正面向上的概率为()。
(2分;答案:C)A :0.125B :0.25C:0.375D :0.52.两组数据的均值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2分;答案:B)A:均值大的一组数据差异程度大B:均值小的一组数据差异程度大C: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相同D:无法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3.根据《统计法》的规定,统计的职能是指()。
(2分;答案:D)A :信息、咨询和监督B :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C:实行统计监督D:开展统计调查4.某厂A产品的总成本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上升了( )。
A:0.25B:0.02C:0.75D :0.25.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1时,估计标准误差等于()。
(2分;答案:A)A :0B:1C:-1D:-0.996.某学校对学生早餐饮用牛奶情况进行调查,三次试调查,愿饮用鲜牛奶的同学占比率分别为83%、90%、70%,若据资料计算愿饮用鲜牛奶同学数,通常P应取( )。
A:0.83B :0.9C:0.7D:0.817.按数量标志分组的关键是确定( )。
(2分;答案:D)A :变量值的大小B:组数C:组中值D :各组界限8.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2分;答案:C)A:点估计比区间估计需要更大的样本容量B :点估计相对于区间估计更加准确C:点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和误差大小D :区间估计无法给出参数估计值的置信度和误差大小9.相关分析是研究( )。
(2分;答案:C)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B :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D :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0.把两个地区的粮食产量相对比,所得到的相对指标是( )。
(2分;答案:C)A :比例相对指标B :结构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 :强度相对指标11.下列商务活动中不适合采用抽样调查采集数据的有( )。
A:了解某种商品的知悉率B :对自来水提价的反应C:对居民支持申奥的态度D :对一种新产品上市的推广方式12.加权算术平均数中权数的实质是()。
统计学复习题题目后附注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统计总体的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是()。
A、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B、客观性、综合性、具体性C、同质性、具体性、差异性D、数量性、整体性、具体性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
A、调查方法、汇总方法、分析方法B、调查方法、整理方法、预测方法C、相对数法、平均数法、指数法D、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3、一个统计总体(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4、以某地区全部工业企业为总体,每个工业企业为总体单位,则该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是( )。
A、数量标志B、品质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A、学生年龄B、学生性别C、学生体重D、职工工资6、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 )。
A、50名职工B、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每一名职工D、每一名职工的工资7.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8、对统计调查质量的要求最根本的是()。
A、准确性B、及时性C、总体性D、连续性9、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这些单位举足轻重B、这些单位是工作重点C、这些单位的数量占总体全部单位的很大比重D、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绝大比重10、抽样调查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准确性原则B、随机原则C、可靠性原则D、随意原则11、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12、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是以()。
A、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的B、调查组织的规模大小来划分C、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来划分的D、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的13、全国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
A、全国人口B、每一个人C、每一户D、工人工资14、统计调查时间的含义是( )A、进行调查工作的期限B、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C、调查进行的起止时间D、调查实际登记的时间15、有意识地选取若干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是()。
A、重点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摸底调查16、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就表现为()。
A、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17、对某班学生按考试成绩分为5组,这种分组属于()。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平行分组D、再分组18、统计分组的关健在于()。
A、组数和组距大小的确定B、分组形式的选择C、组限的确定D、分组标志的正确选择19、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主要区别是()。
A、选择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B、组数的多少不同C、选择分组标志的多少不同D、总体的复杂程度不同上20、一个等距数列末组为开口组,已知其下限为400,该组组中值为425,则该数列中各组的组距为()。
A、25B、50C、100D、12.521、分配数列有两个组成要素,它们是()。
A、一个是单位数,另一个是指标数B、一个是指标数,另一个是分配次数C、一个是分组,另一个是次数D、一个是总体总量,另一个是标志总量22、对职工的生活水平状况进行分组研究,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应当用()。
A、职工月工资总额的多少B、职工人均月收入额的多少C、职工家庭成员平均月收入额的多少D、职工的人均月岗位津贴及资金的多少23、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凡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的数值时,一般是()。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B、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C、将值归入上限所在组或下限所在组均可D、另行分组24、某企业计划产值比上年提高10%,实际比上年提高15%,则其计划完成程度为()。
A、150%B、5%C、4.56%D、104.55%25、两个数值对比若分母数值比分子数值大很多时,常用的相对数形式是()。
A、倍数B、百分数C、系数D、千分数26、如果所有标志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5,而标志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均数A、不变B、扩大到5倍C、减少为原来的1/5D、不能预测其变化27、在分配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小而其权数较大时,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A、接近于标志值大的一方B、接近于标志值小的一方C、接近于大小合适的标志值D、不受权数的影响28、已知两个同类型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的标准差分别为5元/人、 6元/人,则甲、乙两个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是( )。
A 、一样的B 、甲企业>乙企业C 、甲企业<乙企业D 、无法判断29、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 ( )。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就是中间的数值C 、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D 、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30、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 )。
A 、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B 、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C 、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 、各组单位数的多少31、动态数列是( )A 、将一系列统计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B 、将同类指标排列起来而形成C 、将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而形成D 、将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统计指标数值排列起来而形成32、下面四个动态数列中,属时点数列的是( )。
A 、历年招生人数动态数列B 、历年增加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C 、历年在校生人数动态数列D 、历年毕业生人数动态数列33、某地区2001-2005年按年排列的每人分摊的粮食数量的动态数列是( )A 、绝对数的时期数列B 、绝对数的时点数列C 、相对数动态数列D 、平均数动态数列34、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 ) A 、()4201+193+195+190 B 、3193+195+190 C 、()1-42/201(+193+195+)2/190 D 、()42/201(+193+195+)2/190 3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 、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36、平均发展速度是( )A 、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 、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 、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 、增长速度加上100%3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A 、环比发展速度B 、平均发展速度C 、定基发展速度D 、定基增长速度38、平均增长量是( )A 、累计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B 、逐期增长量的序时平均数C 、累计增长量与原时间数列项数之比D 、逐期增长量与原时间数列项数之比39、指数按其所表明的经济指标性质不同,分为:(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总指数40、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一般应以哪个做同度量因素:(A )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B )基期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C )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 (D )基期的数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41、编制单位成本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应采用:(A )报告期销售量(B )基期销售量 (C )基期销售价格 (D )报告期销售价格42、指数按对象范围不同,可分为:(A )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 )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 )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D )平均指数和综合指数43、最常用的加权调和平均数是:(A )∑∑=0000q p q p k k qq (B )∑∑=00001q p k q p k q p (C )∑∑=00001q p k qp k p p (D )∑∑=11111q p k q p k p p 44、∑∑-0001p q p q 表示:(A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B ) 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产量增减数(C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价格增减数(D ) 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产值增减数45、某企业销售额增长了5%,销售价格下降了3%,则销售量:(A )增长8% (B )增长1.94% (C )增长8.25%(D )增长1.85%46、样本平均数和全及总体平均数(A )前者是一个确定值,后者是随机变量 (B )前者是随机变量,后者是一个确定值(C )两者都是随机变量 (D )两者都是确定值47、抽样误差是指(A )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 )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C )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 )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48、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当抽出一个单位将其序号和标志值记下后,又将其放回到原来的总体中。
此抽样方法称为( )。
A 、重置抽样B 、机械抽样C 、不重置抽样D 、分类抽样49、抽样平均误差是指样本平均数或样本成数的( )A 、平均数B 、平均差C 、标准差D 、标准差系数50、按随机原则抽样即( )A 、随意抽样B 、有意抽样C 、无意抽样D、选取样本时要求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相等的机会或可能性被抽中51、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的主要区别是()A、所研究的总体不同B、调查对象不同C、调查对象的代表性不同D、调查单位的选取方式不同52、抽样调查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准确性原则B、随机性原则C、可靠性原则D、灵活性原则53.相关关系按自变量的多少分为(A)正相关与负相关(B)单相关与复相关(C)线性相关与非线性相关(D)不相关、完全相关与不完全相关54.一个因变量与多个自变量的依存关系是()(A)单相关(B)线性相关(C)非线性相关(D)复相关55.若y随着x的变化而等比例变化,则y与x的关系是()(A)单相关(B)线性相关(C)非线性相关(D)复相关56.若两变量的变化方向相反,则属于()(A)线性相关(B)非线性相关(C)正相关(D)负相关57.若∣r∣在0.3~0.5之间,则表明两变量()(A)无直线相关(B)显著相关(C)低度相关(D)高度相关58.r的取值范围是()(A)<1 (B)>l (C)(一1,+1)(D)[一1,+1] 59.在回归分析中,要求两变量()(A)都是随机变量(B)自变量是确定性变量,因变量是随机变量(C)都是确定性变量(D)因变量是确定性变量,自变量是随机变量=56+8x,这意味60.每一吨铸铁成本(元)倚铸件废品率(%)变动的回归方程为:yc着()A)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64元 B)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 C)废品率每增加1%,成本每吨增加8元D)废品率每增加1%,则每吨成本为56元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