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材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36 M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的整体结构清晰,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时期划分,共分为四个单元,分别为“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和“晚清时期”。
每个单元的内容都按照时间顺序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行组织,有助于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各个时期的基本史实和重要历史事件;2.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成就;3.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4.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5.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4课。
教学内容涵盖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从隋唐时期的繁荣到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再到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和晚清时期的近代化探索。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单元“隋唐时期”:包括第1课“隋唐统一与创制”和第2课“唐代的制度创新与文化繁荣”,共6课内容;2.第二单元“宋元时期”:包括第3课“宋代的制度变革与科技文化”和第4课“元代的民族融合与统一中国”,共5课内容;3.第三单元“明清时期”:包括第5课“明代的政治演变与社会动荡”和第6课“清代的政治统治与社会变革”,共4课内容;4.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包括第7课“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第8课“近代化的起步与发展”,共5课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建议针对本册教材的特点,建议教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2.图表教学法:利用历史图表、地图等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和演变;3.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课堂辩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4.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和分析方法。
第1课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素养导学】时空观念: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了解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发现地点及年代。
史料实证:通过化石了解早期人类的体貌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历史解释:知道北京人群体生活的原因,了解火的使用和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识构建】一、元谋人填写元谋人的相关信息。
【思维导引】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北京人1.通过“周口店丰富的北京人遗存”能了解北京人哪些信息?(1)居住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距今时间:距今约70万年—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能直立行走。
(4)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狩猎、采集);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已学会使用火并长时间保存火种。
2.如何理解“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北京人发现的意义)?(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3)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三、山顶洞人1.时间、地点: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2.外貌: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生产生活:使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渔猎为生,会缝制衣服;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过着集体生活。
【史料研习】(考古界)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会提到北京人的。
周口店丰富的北京人遗存,为“从猿到人”的学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世界考古学界认为“北京人挽救了爪哇人”。
——《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时空观念】游学活动是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方式之一。
某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前往房山周口店探寻北京人的历史遗迹,完成了一次寻访中华史迹的文化体悟之旅。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第1课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代表—元谋人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3.生产活动:能够制造工具和知道使用火。
4.发现的意义(重点):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5.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
北京人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3.体质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4.生产和生活:会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做旧石器时代。
)使用天然火,以采集和狩猎为主;过群居生活。
火的使用(1)用途: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2)意义:改善了生存条件,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5.北京人发现的意义(重点):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山顶洞人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
2.距今约3万年3.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4.掌握钻孔技术和磨制技术5.有了审美观念6.已会人工取火第2 课原始农耕生活一.半坡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约6000年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区域:黄河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②生产工具:制作使用精美磨制石器,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③生产活动:开垦土地,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等家畜,进行渔猎,采集野果;④生活用具:彩陶。
⑤生活技术: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织.制衣。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区域:长江流域2.生产生活情况:①房屋:使用干栏式建筑,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木构水井;②生产活动:农作物种植水稻,农业工具骨耜,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⑤生活技术: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会运用雕刻技术和使用天然漆,会制作艺术品。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1.长江流域是世界最早栽培人工稻的起源地,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标题: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一部分:课本概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是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旨在帮助初中七年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该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从远古社会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本文将逐单元对这本教材进行详细介绍。
第二部分:单元1 人类起源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将学习人类起源和早期人类的生活方式。
教材通过概述人类的起源、演化和石器时代的生活,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
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并对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条件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三部分:单元2 文明的起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特征以及文明起源的背景和影响。
教材涵盖了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古埃及等地的古代文明。
通过对这些古代文明的介绍,学生将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人类历史的多样性有更全面的认识。
第四部分:单元3 奴隶社会这一单元主要探讨了奴隶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奴隶社会的产生原因、经济结构和社会层级。
教材通过对古代埃及和古代希腊社会的描述,帮助学生理解奴隶社会的特征和影响。
第五部分:单元4 封建社会本单元涵盖了封建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学生将学习到封建社会的特点、产生的原因以及封建农业经济的组织形式。
教材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度及其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六部分:单元5 构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秦朝和汉朝时期的中国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和汉朝的兴起。
教材通过对这两个历史时期的详细描述,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政治制度和对文化的影响。
第七部分:单元6 南北朝时期本单元讲述了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学生将学习到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
教材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各朝代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5篇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
中华文明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古老影响的文明之一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2023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说教材《明朝君权的加强》是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的第一课,明清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本课主要介绍了明朝的建立、明朝时期加强君权的措施及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明朝是中国古代传统社会结构和国家形态的转型时期,它创立的制度,背景是元朝留下的未经整合的杂乱体制,以及遥想中的唐宋法度。
明朝初年,就是分封制重新抬头,专制皇权进一步膨胀,统治严酷,视士大夫若奴仆,专制中央集权高度强化。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掌握好这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学习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这一课在明清史占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了解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联系以往学过的知识,对比概括明朝加强君权的特点,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分析、对比史实的能力;通过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
3、说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难点:八股取士二、学情分析:本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七年级的学生们好动、好奇,喜欢有趣的历史故事,理性思维还未完全具备;因此,学习和理解一些事物应从直观形象入手,这样才能更易于他们理解和掌握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案全套
课题:第1 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课题:第3 课远古的传说
课题:第4 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课题: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题: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课题: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
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
课题:第10 课秦末农民起义
课题:第11 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课题:第13课东汉的兴亡
课题: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课题:第15课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课题:第16课三国鼎立
课题: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题: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课题: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课题: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大概念·引领】
【概念综述】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类的发展史,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
随着夏朝建立,史前时期宣告结束,中国进入文明时代。
【大单元·建构】
【大事件·概览】
早期人类原始农耕生活远古传说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过着定
居生活,他们会制造精美陶器
和磨制石器,原始农业、畜牧
业和手工业逐渐产生并发展
炎黄传说以及尧、舜、禹的故
事均有一定真实性,我们可通
过考古发现来印证并提取传
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
- 1 -。
2024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课时任务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等古人类活动,知道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初步认识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
必背重点古人类项目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110万—80万年约100万—5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湖北郧阳陕西蓝田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生产生活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是否会制作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群居生活;已经会使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过集体生活;有爱美意识(遗址)地位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相关图片“目前已知”“之一”不可丢掉结论考古发掘成果是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依据获得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应该通过考古发掘图片解读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迹有北京人、山顶洞人、蓝田人、元谋人等,其分布较为广泛,多集中于大河附近、平原地带,体现我国境内古人类起源的多元性特征。
教材问题解答【P6想一想】北京人的头骨,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
【P7——8课后活动】名称类型生活年代脑容量制作工具用火状况北京人直立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平均1088毫升打制石器已经会使用火山顶洞人晚期智人距今约3万年1300—1500毫升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知道人工取火2.理由:(1)砍砸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形体较大、形状不固定的工具,器身厚重,有钝厚曲折的刃口,可起到砍劈、锤砸和挖掘等多种作用,因而可以用于砍树、做木棒、挖植物块根、砸坚果等工作。
(2)刮削器:是从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至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在中国南、北广大区域,呈现出一种广布性。
(3)尖状器:是由石片或石块沿着两边或一边加工的具有尖刃的工具。
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中上册历史教材分析
及重难点
教材背景
本教材是以中国历史为主线的初中历史教材,采用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北大等知名专家的编写与评审。
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认知,提高对国家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分析
本教材内容结构清晰,知识点覆盖面广。
文本配图并用,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但内容深度偏浅,难以引导学生深刻掌握历史知识。
重难点
1. 祖先的迁徙:此部分内容考察地理和历史知识,学生需掌握大陆分裂演变的历史和地理背景,以及不同民族的演变和融合。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此部分内容较为繁琐复杂,但极其重要,学生需要掌握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并对比分析各制度之间的区别。
3. 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部分内容是历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了解中国各时代的文化发展和演变,以及各种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总结
虽然本教材存在内容深度不足的问题,但仍是一本优秀的历史教材。
建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使用课外辅助教材,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精选5篇)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特点和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部编版初级中学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的第二课内容。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单元讲述了隋唐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等各方面的情况。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因此,是我国封建历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时候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文化对世界特别是亚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的总体格局就是这时候形成。
所以,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具体到本课,本课介绍的正是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李隆基统治前期唐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和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达的景象,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将唐朝的发展推向顶峰。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应该说,学好《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影视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学习贞观之治唐太宗虚心纳谏。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3教学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依据」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