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原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11
原来橡胶制品配方是这样设计出来的?1、配方设计的目的简要说橡胶配方设计的目的是客户给定的橡胶制品的机械物理和化学性能(或制品的使用环境自己设计符合使用要求的物性),设计出橡胶材料助剂配合的最佳比例,最佳配比要满足现实工厂的生产设备、工艺要求,生产出合格的结构尺寸和物化性能橡胶制品。
配方设计顺序:a、根据制品的具体使用环境确定胶料的物化指标和应许波动范围;b、按照性能要求,根据工程师的经验确定出合适的胶料,设计出适合自己设备、模具的生产工艺条件;c、根据胶料的性能和加工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胶料并确定相应的配比(质量份数)。
这种设计方法是先给出制品的物性,后设计所需的原料和生产工艺,所谓的倒逆分子设计方案。
由于胶料的混炼、流动和反应均未达到分子水平,只能是物料配比的估算,需要通过小实验配合,来验证配方设计的合理性(正交设计、仿真分析等不再阐述)。
2、配方设计的原则a、橡胶制品必须要符合相关的环保要求(VOCs),设计要求:产品尺寸结构、外观、气味(VOC)、ROSHREACH、食品级饮水级医疗级、细菌滋生、物理机械性能、化学耐腐蚀性能,产品收缩等等。
b、制品必须遵循:节能高效,经济合理原则,估算出原料成本、加工工艺和性能(使用要求)最佳平衡点;c、在原有的设计上不断优化材料配比(新材料的应用)和加工工艺(性设备和自动化的应用)获得预期的可行性。
3、配方设计的程序和方法a、准备和收集阶段查阅资料、标准文献,了解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设计条件(温度、介质、动静负荷、温度、气候、老化、臭氧等),按照以往设计配方经验和相似配方,设计出胶料配比、加工工艺、硫化工艺等。
b、配方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一般有经验的工程师会根据以往设计经验估算出大概材料配合,实验并验证。
但:优选法、一元变量法、正交设计、回归分析、均匀设计、高等线、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分析等的应用,会让我们更快更合理的找到材料设计的黄金配合点。
配方实验分为:基础配方、性能配方和满足生产的生产配方。
重点整理橡胶配方设计(Rubber Formula Design)第一章橡胶配方设计原理原料特性、工艺性能、成本核算一、拉伸强度(Tensile Strength)1.拉伸破坏理论高聚物实际破坏强度(橡胶≈20MPa)远小于理论强度(≈15GPa)。
(1)Taylor分子论观点结构不均匀性(橡胶自身无规、硫化键类型不同、填充体系分散不均匀等)⇒负载不均匀,产生应力集中,引起共价键断裂,形成局部断裂微点⇒应力集中下,断裂微点产生裂缝,裂缝进一步发展导致断裂。
(2)Griffith唯象论观点材料内部存在缺陷(空气或水分产生气泡、杂质、溶解度参数差异导致界面分离、划痕等)⇒空穴或裂缝尖端产生应力集中,形成裂纹⇒裂纹发展导致断裂2.生胶体系(1)分子结构分子间作用力大、含有极性取代基,拉伸强度高(如CR、氯化聚乙烯CM);含有支链导致排列不规则,拉伸强度低(如丁二烯聚合过程中产生不同结构的链节)。
(2)分子量分子量大(端基缺陷影响小,物理缠结点多)、门尼黏度值大,拉伸强度高。
(3)结晶与取向有利于拉伸强度,自补强橡胶NR、CR、IR、CM拉伸强度高。
(4)橡塑共混增强方式之一,如NBR/PVC、EPDM/PP。
3.硫化体系(1)交联密度交联密度增加,拉伸强度先上升后下降。
原因:起初,交联使承担外力分子链数目增加,网链承载均匀。
进一步增加交联密度,网链承载不均匀,链段运动受阻,易产生应力集中。
不同橡胶柔顺性不同,适宜交联密度不同(如硫黄加入量NR2.5phr>SBR1.8~2.0phr>EPDM1.5phr)。
硫黄用量显著影响交联密度,拉伸强度随硫黄用量增加,先上升后下降。
(2)交联键类型拉伸强度:—S x—>—S1,2—>—C—C—。
原因:多硫键键能虽低,但柔软易变形,拉伸过程中耗散大量能量,且断裂后产生自由基易重新结合。
准速级促进剂与中速级联用,如M、DM与D并用。
4.补强填充体系(1)补强剂结构粒径小、结构度高、表面活性高,拉伸强度高。
一、橡胶的并用。
无论是什么橡胶不可能具有十全十美的性能,使用部门往往对产品提出多方面的性能要求,为了满足此目的,而采用橡胶并用的方法。
如,为提高二烯烃类橡胶耐热、耐光老化性能,可加入氯磺化聚乙烯。
丁睛橡胶的耐油性很好,但耐寒性不好,若并用10%的天然胶,便可改善它的耐寒性。
在橡胶中并用高苯乙烯、改性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都可改善橡胶的补强性能。
合成橡胶的工艺性能一般都不够好,特别是饱和较高的合成橡胶,无论是炼胶、压延、贴合、硫化等性能都比较差,所以常加入天然橡胶或树脂。
以改善其未硫化胶的加工性能。
如,丁苯橡胶加入5-20份低压聚乙烯,可减少丁苯橡胶的收缩率。
乙丙橡胶中加入酚醛树脂可提高粘性。
加入天然胶对一般合成橡胶的工艺性能都会有所改善。
为了改进工艺加工性能,并用天然胶或树脂的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下。
有些合成橡胶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在不损害原物性的前提下,并用其它橡胶或树脂是完全可行的,如,丁睛胶中并用聚氯乙烯或丁苯胶中掺入天然橡胶,都能起到这一作用。
1. 橡胶并用必须具有一定的相溶性,对橡胶来说天然、顺丁、异戊橡胶等能以任何比例均一地混合,最终达到相溶状态。
而天然胶与丁基橡胶就不能均一地混合。
若硬性机械地混合,所得硫化胶的实际使用性能会显着地下降,这是因为它们的相溶性很差。
并用体系最重要的因素是相溶性,从应用的观点来看,如果混合不均,非但达不到并用的目的,反而影响工艺加工,特别是硫化。
因此,并用问题的焦点是两种橡胶能否相互混合,以及混合后达到什么样的相容程度。
固体橡胶并用时,因橡胶本身粘度很大,高分子的布朗运动不像液体那么容易,扩散速度较慢,对大分子的位移造成很大的阻力,严重影响橡胶间的互容作用。
为此在工业生产中都采用机械力强化分子运动,用提高温度和加入软化剂的方法来降低粘度,以促进两种橡胶的混合,所以产物从宏观上来看虽没有相分离,但真正达到溶解状态也不是很多的,其原因包括下来有以下几点,橡胶的极性、内聚能密度、橡胶的结晶、橡胶的分子量等。
橡胶制品是如何生产制作的?配方、工艺、设备基础介绍一、概论1.橡胶分子链几何形状大致分为三类:线型橡胶分子,支链型橡胶分子,网状橡胶分子。
2.胶料的组成可概括为五个体系,即生胶,硫化体系,增塑及软化体系,补强与填充体系,仿护体系。
3.橡胶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六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流动性是整个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工艺特性。
★分子量较高且分布窄的橡胶,物理机械性能较好,但加工性较差。
★生胶分子量越低,生胶的可塑度越大.★生胶分子量分布越宽,在开炼机上混炼时包辊性越好。
二、橡胶配方设计(一)、生胶1.SBR是丁苯橡胶,BR是顺丁橡胶,EPDM是三元乙丙橡胶,CR是氯丁橡胶。
★合成丁苯橡胶的单体是丁二烯和苯乙烯,合成乙丙橡胶的单体是乙烯和丙烯丁腈橡胶和氟橡胶----------耐油性最好丁基橡胶----------------------气密性最好氟橡胶----------最佳耐热耐化学药品性三元乙丙橡胶---------------耐候性最好丁腈橡胶的耐油性、耐热性及机械强度随丙烯腈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而弹性和耐寒性却有所下降。
三元乙丙橡胶大分子主链不含双键,双键在侧链上。
主链为稳定的碳碳饱和键,受到老化因素的影响时,主链不易短链,因此三元乙丙橡胶具有优良的耐老化性能。
二元乙丙橡胶主链和侧链都不含双键,用过氧化物硫化后,形成稳定的碳碳饱和键,因此二元乙丙橡胶的耐老化性能比三元乙丙橡胶还好。
(二)、配合剂补强与填充剂1.炭黑的混炼性主要取决于炭黑的结构,粒径和表面化学性质。
★炭黑粒径减小,硫化胶硬度升高。
★炭黑结构越高,炭黑在胶料中的分散越容易。
增塑剂2.增塑剂应与橡胶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3.促进剂M可作天然胶的化学增塑剂(塑解剂)。
硫化与促进剂、活性剂4.在橡胶硫化中,凡能加快橡胶与硫化剂的交联作用,使硫化时间缩短的物质,都叫硫化促进剂。
5.按促进剂的活性可将其分为以下四类超促进剂,中超促进剂,中等促进剂,弱促进剂。
原来橡胶胶管配方设计是这样的橡胶胶管是一种用于输送各种介质的管道,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农业等领域。
胶管的耐压、耐腐蚀、耐磨、耐高温等性能取决于其配方设计。
下面将详细介绍橡胶胶管的配方设计原理。
橡胶胶管的主要原料是橡胶、添加剂和填充剂。
其中,橡胶起到了增加弹性和抗拉强度的作用,添加剂用于改善橡胶的加工性能和耐用性,填充剂用于改善橡胶的物理性能。
首先,选择合适的橡胶作为胶管的主要原料。
常用的橡胶包括天然橡胶(NR)和合成橡胶(SBR、EPDM等)。
天然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而合成橡胶则具有耐油、耐腐蚀等特性。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橡胶。
其次,根据胶管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添加适量的添加剂。
添加剂是提高橡胶性能的关键。
主要包括硫化剂、活化剂、稳定剂、活性剂等。
硫化剂用于加强橡胶的硫化性能,提高其耐温、耐老化性能;活化剂用于提高橡胶的加工性能,提高其流动性和可塑性;稳定剂用于延长橡胶的寿命,防止其过早老化;活性剂用于降低橡胶的粘度,提高其可加工性。
最后,添加填充剂以改善橡胶的物理性能。
填充剂主要包括碳黑、沙子等。
碳黑可提高橡胶的强度、耐磨性和耐候性,同时也可以降低其成本。
沙子主要用于增加橡胶的硬度和耐磨性。
配方设计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如对于汽车制动胶管,需要优先考虑其耐压和耐高温性能;而对于输送饮用水的胶管,则需要考虑其耐腐蚀和无毒的特性。
另外,不同的橡胶胶管制造工艺也会对配方设计产生影响。
例如,对于拉伸成型的胶管,需要添加抗拉伸剂,以增强其拉伸性能;而对于挤出成型的胶管,需要添加抗挤出剂,以增强其挤压性能。
总之,橡胶胶管的配方设计是一个综合考虑物理性能、加工性能和耐用性的过程。
合理的配方设计可以提高胶管的使用寿命和性能,满足不同工况的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橡胶胶管配方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使得橡胶胶管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橡胶配方设计概述橡胶的硫化(交联)交联是橡胶高弹性的基础,其特点是在一个橡胶分子链上仅形成少数几处交联点,因此不会影响橡胶分子链段的运动。
橡胶的硫化体系较多,常见的有:硫黄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树脂硫化体系、氧化物硫化体系等。
硫黄硫化体系主要适应于二烯类橡胶,其硫化活性点是在双键旁边的α氢原子。
组成:硫黄活性剂:氧化锌,硬脂酸促进剂:噻唑类(DM,M),次磺酰胺类(CZ,NOBS),秋兰姆类(TETD,TMTM,TMTD),胍(D)表1硫黄硫化体系分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自由基机理1常见的过氧化物有:DCP (二枯基过氧化物)、BPO 、DCBP 、双2,52助交联剂:抑制聚合难自由基无用的副反应。
如TAIC ,TAC ,HVA-2过氧化物硫化橡胶性能特点:老化性能好,压缩永久变形小,制品透明性好。
表2过氧化物的交联效率这是含卤素橡胶的主要硫化剂。
通常有氧化锌/氧化镁(5/4)、氧化铅或四氧化三铅(10-20,耐水制品)橡胶的填料未加填料的橡胶,力学性能和工艺性能均较差,无法使用。
作用·补强性:拉伸强度,撕裂强度,耐磨性·加工性能·降低成本填料的结构粒径一般来说,粒径越小,强度越高。
表3常用补强剂及填充剂的粒径范围(mμ)粒子形状及内部结构(吸油值法,DBP)。
一般吸油值越大,结构性越强,改善性能越明显。
比表面积粒子形状(BET法,CATB法)。
比表面积越大,强度越高。
化学结构反应性(PH值表示)。
如炭黑表面的羧基、白炭黑和普通浅色填料表面的羟基等,酸性填料常影响橡胶的硫化,因此需加入活性剂,消除酸性。
填料的处理方法填料表面一般为亲水性的,而聚合物是憎水的,两者相容性较差,必须进行表面处理。
表面活性剂(1)结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对称的分子结构,由亲水和疏水两部分基团组成。
(2)亲水部分:-OH,-COOH,-NH2,-NO2,-SH(3)疏水部分:长链式、苯环式或烃类偶联剂(1)分类:硅烷,钛酸酯、铝酸酯、高分子偶联剂等(2)结构特点:亲水部分与表面活性剂相似,但疏水部分能与聚合物形成化学结合或物理缠结。
橡胶配方设计知识点归纳橡胶配方设计是橡胶制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涉及橡胶成分的选择和合理配比等方面。
本文将从橡胶材料的选择、添加剂的选用、硫化系统的设计以及橡胶配方的优化等几个方面,对橡胶配方设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阐述。
1. 橡胶材料的选择橡胶制品的性能取决于选择的橡胶材料。
橡胶材料常见的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天然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抗拉性能,但耐磨性较差;合成橡胶种类繁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合成橡胶,如丁腈橡胶、丁苯橡胶等。
在橡胶配方设计中,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橡胶材料,并进行混炼。
2. 添加剂的选用除了橡胶材料外,配方中通常还需要添加各种添加剂来改善橡胶制品的性能。
添加剂包括增塑剂、增强剂、防老剂、硫化剂等。
增塑剂可提高橡胶的柔软性和可加工性,增强剂可以提高橡胶的强度和耐磨性,防老剂可以延长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而硫化剂则是橡胶配方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其作用是促使橡胶发生硫化反应,使之具有弹性。
3. 硫化系统的设计硫化系统是橡胶配方设计中的关键部分。
硫化反应是橡胶成型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艺,通过将硫化剂加入橡胶中,发生交联反应,使橡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用性。
硫化系统的设计包括硫化剂的选择、硫化剂与促进剂的配比、硫化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不同的橡胶制品对硫化系统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在配方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4. 橡胶配方的优化橡胶配方的优化是指通过合理的调整橡胶配方的比例和成分,以获得最佳的橡胶制品性能。
橡胶配方的优化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橡胶材料、添加剂的选择和比例、硫化系统的设计等。
通过试验和实践,不断调整和改进配方,可以使橡胶制品的性能得到提高,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
总结:橡胶配方设计是橡胶制品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涉及橡胶材料的选择、添加剂的选用、硫化系统的设计以及配方的优化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配方设计,才能制备出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的橡胶制品。
因此,在进行橡胶配方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并根据具体要求进行精确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最佳的产品性能。
橡胶基本配方橡胶是一种重要的高分子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橡胶制造过程中,橡胶基本配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橡胶基本配方不仅能够提高橡胶制品的质量,还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节约原材料,降低成本。
本文就来介绍一下橡胶基本配方的相关知识。
一、配方的概念橡胶制品的配方是指根据橡胶的性质,结合使用要求和生产工艺,选用各种助剂和填料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橡胶中制成一种具有特定性能的复合材料。
一般来说,一个橡胶制品配方中会包括以下几种材料:1. 橡胶橡胶是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材料,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橡胶种类。
常见的橡胶种类有天然橡胶(NR)、合成橡胶(SBR、NBR、EPDM等)等。
2. 助剂助剂是指能够促进橡胶加工、改善橡胶品质或为橡胶制品赋予特殊性能的各种化学品。
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可选用各种助剂,如硫化剂、加工油、防老剂、促进剂、填充剂、增塑剂、染色剂等。
3. 填料填料是指用于增加橡胶制品硬度、耐磨性、强度和耐用性等性能的各种粉状、晶状或纤维状材料。
填料可分为无机填料和有机填料两种。
二、配方的原则正确的橡胶基本配方要符合以下原则:1. 合理选用橡胶种类不同种类的橡胶在性能上有很大的区别,如天然橡胶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较好,而氯丁橡胶的耐油性和耐溶剂性较好。
因此,在制定配方时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橡胶种类。
2. 适当添加助剂各种助剂都有不同的作用,如硫化剂是橡胶硫化的必要成分,加工油能起到润滑、防粘等作用等。
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助剂种类和使用量。
3. 合理选用填料填料对橡胶制品的性能影响很大,可增加硬度、耐磨性、强度和耐用性等,但过多的填料会影响橡胶制品的弯曲和抗拉性能。
因此,在制定配方时要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选择合适的填料种类和使用量。
4. 保证配方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制定配方时,应采用合适的计量方法,保证每个批次的配方比例一致,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
同时,要考虑到各种成分的相容性,避免发生配方不稳定或相容性不良的情况。
橡胶材料配方橡胶是一种常见的弹性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胎、密封件、管道等领域。
橡胶的性能取决于其配方,不同的配方可以使橡胶具有不同的硬度、耐磨性、耐老化性等特点。
本文将介绍橡胶材料配方的基本原理和常用配方的组成。
1. 橡胶基本配方原理。
橡胶的基本配方包括橡胶、填料、增塑剂、硫化剂和促进剂。
橡胶是配方的基础材料,填料用于增加橡胶的硬度和耐磨性,增塑剂用于提高橡胶的延展性和柔韧性,硫化剂和促进剂用于使橡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交联反应,从而获得弹性和耐老化性能。
2. 常用橡胶配方。
(1)天然橡胶配方,天然橡胶是一种常见的橡胶材料,其配方主要包括天然橡胶、碳黑填料、硫化剂和促进剂。
天然橡胶具有优良的弹性和耐磨性,广泛应用于轮胎制造领域。
(2)合成橡胶配方,合成橡胶是通过化学合成得到的橡胶材料,其配方根据不同的合成方法和用途有所不同。
常见的合成橡胶包括丁苯橡胶、丁晴橡胶、氯丁橡胶等,它们具有优异的耐油性和耐热性,适用于汽车零部件和工业密封件的制造。
3. 橡胶配方的优化。
橡胶配方的优化是提高橡胶制品性能的关键。
通过合理选择橡胶种类和配方比例,可以使橡胶制品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耐磨性和耐老化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特殊功能填料和增塑剂,如硅胶填料、抗氧剂等,进一步改善橡胶制品的性能。
4. 橡胶配方的检测与控制。
橡胶配方的检测与控制是保证橡胶制品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橡胶原料和配方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能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橡胶配方中的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建立严格的生产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橡胶制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5. 结语。
橡胶材料配方是橡胶制品性能的基础,合理的配方设计和优化可以使橡胶制品具有更好的性能和稳定的质量。
随着橡胶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橡胶配方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为橡胶制品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可靠的保障。
橡胶配方是如何设计橡胶配方的设计是根据特定的应用要求和所需的性能指标进行的。
一个有效的橡胶配方应包括橡胶基础配方、添加剂、加工制备及调整等几个方面。
橡胶基础配方是橡胶制品配方设计的基础,通常包括橡胶和填充剂、增强剂、软化剂等的组成比例。
橡胶的选择取决于应用的条件和要求,比如耐磨性、耐高温性等。
填充剂可以提高橡胶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比如炭黑、白炭黑等,增强剂可以增强橡胶的机械性能,如碳酸镁、碳酸钙等。
软化剂可以提高橡胶的可加工性和可拉伸性,例如可溶性橡胶(比如Stearic Acid)、并联型可塑剂(比如硫化剂)、干式再生胶(比如石蜡)、海藻糖酸钠、柔软木香脂、两性磺酸高聚物(比如丙烯酸)等。
添加剂是为了改善橡胶的特性而加入的。
常见的添加剂有加工助剂、稳定剂、硫化剂、促进剂等。
加工助剂可以改善橡胶的加工性能,如降低摩擦系数、防止黏炼等。
稳定剂可以延长橡胶的使用寿命,防止老化、氧化等。
硫化剂和促进剂则可以促使橡胶的硫化反应,增强橡胶的强度和硬度。
加工制备是橡胶配方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橡胶的加工通常包括混炼、塑化和硫化等过程。
混炼是为了将橡胶和各种添加剂充分混合,以便形成均匀的橡胶混合料。
常见的混炼设备有开炼机、混炼机、密炼机等。
塑化是用于改变橡胶的物理性质,使其适应特定的加工工艺。
塑化过程通常涉及加热、混合和挤出等。
硫化是通过加热使橡胶中的硫与橡胶分子发生反应,形成交联结构,从而使橡胶获得弹性和机械性能。
在配方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对配方进行调整和优化。
例如,根据橡胶配方中不同添加剂的相互作用、温度的影响以及橡胶配方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同时,根据现有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可以采用试验和模拟的方法来优化配方,以提高橡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总之,橡胶配方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橡胶的性能需求、工艺特点和添加剂的相互作用等多个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橡胶配方,可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对橡胶制品性能的要求,并提高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橡胶配方解密一、胶配方的组成橡胶配方中包含多种成分,这些成分也称为配合剂。
每种成分在胶料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正是由于多种配合剂的协同作用才使胶料具有特定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胶料配方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生胶为配方的主体材料,可以是单一胶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胶种并用,或为橡塑共混料。
生胶的品种和在配方中的含量决定了胶料最基本的特性,例如配方中生胶为天然橡胶,则此配方胶料具有优良的拉伸强度、伸长率、撕裂强度及优异的弹性;生胶为丁腈橡胶,则该配方胶料具有优良的耐油性能等.(2)硫化体系包括硫化剂、促进剂和活性剂。
硫化剂如硫黄、过氧化物、硫黃给子体等,在配方中的功能是使橡胶大分子之间产生交联,形成网状三维结构,使橡胶具有较高的强度、弹性等物理机械性能;促进剂在配方中的作用是加快硫化速率、缩短硫化时间,其品种有噻唑类、次磺酰胺类、秋兰姆类、胍类和硫脲类等;活性剂的作用是增加促进剂的活性,也称为助促进剂。
主要品种是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和有机酸如硬脂酸等。
硫化剂、促进剂、活性剂三者协同作用使胶料达到充分硫化面具有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3)补强填充体系补强剂包括各种类型的炭黑、白炭黑,在胶料中起补强作用。
可使胶料拉伸强度、定伸应力、硬度等力学性能得到明显的提升;填充剂如陶土、碳酸钙、硅粉等在胶料中主要是起填充、降低成本的作用,对物理机械性能贡献较小.(4)防护体系在配方中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橡胶制品在储在储存、使用过程中受光、热、空气中氧气作用产生降解,或进一步交联、硬化等老化现象。
其主要品种有各种胺类和取代酚。
(5)加工助剂包括各种操作油、塑解剂、均匀剂、分散剂,等。
在配方中的功能主要是增加胶料易加工性、降低能耗,促进润滑剂、增黏剂性、调节硫化胶硬度等作用。
例如各种石油系软化剂、合成酯类增加胶料流动基酚醛树脂类、芳香二硫化物、五氯硫酚等皂素、石油树脂烷基酚醛树脂类、芳香二硫化物、五氯硫酚等。
6)黏合体系其功能是增加橡胶与骨架材料如钢丝帘线、纤维、织物之间的黏合,如间苯二酚甲醛白炭黑体系、钴盐体系、间苯二酚乙醛树脂(RE)体系或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与钴盐并用体系等。
橡胶制品的配方设计原理一、橡胶的并用。
无论是什么橡胶不可能具有十全十美的性能,使用部门往往对产品提出多方面的性能要求,为了满足此目的,而采用橡胶并用的方法。
如,为提高二烯烃类橡胶耐热、耐光老化性能,可加入氯磺化聚乙烯。
丁睛橡胶的耐粙性很好,但耐寒性不好,若并用10%的天然胶,便可改善它的耐寒性。
在橡胶中并用高苯乙烯、改性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等都可改善橡胶的补强性能。
合成橡胶的工艺性能一般都不够好,特别是饱和较高的合成橡胶,无论是炼胶、压延、贴合、硫化等性能都比较差,所以常加入天然橡胶或树脂。
以改善其未硫化胶的加工性能。
如,丁苯橡胶加入5-20份低压聚乙烯,可减少丁苯橡胶的收缩率。
乙丙橡胶中加入酚醛树脂可提高粘性。
加入天然胶对一般合成橡胶的工艺性能都会有所改善。
为了改进工艺加工性能,并用天然胶或树脂的比例一般都在20%以下。
有些合成橡胶性能优良,但价格昂贵,在不损害原物性的前提下,并用其它橡胶或树脂是完全可行的,如,丁睛胶中并用聚氯乙烯或丁苯胶中掺入天然橡胶,都能起到这一作用。
1. 橡胶并用必须具有一定的相溶性,对橡胶来说天然、顺丁、异戊橡胶等能以任何比例均一地混合,最终达到相溶状态。
而天然胶与丁基橡胶就不能均一地混合。
若硬性机械地混合,所得硫化胶的实际使用性能会显着地下降,这是因为它们的相溶性很差。
并用体系最重要的因素是相溶性,从应用的观点来看,如果混合不均,非但达不到并用的目的,反而影响工艺加工,特别是硫化。
因此,并用问题的焦点是两种橡胶能否相互混合,以及混合后达到什么样的相容程度。
固体橡胶并用时,因橡胶本身粘度很大,高分子的布朗运动不像液体那么容易,扩散速度较慢,对大分子的位移造成很大的阻力,严重影响橡胶间的互容作用。
为此在工业生产中都采用机械力强化分子运动,用提高温度和加入软化剂的方法来降低粘度,以促进两种橡胶的混合,所以产物从宏观上来看虽没有相分离,但真正达到溶解状态也不是很多的,其原因包括下来有以下几点,橡胶的极性、内聚能密度、橡胶的结晶、橡胶的分子量等。
橡胶网为广大从事橡胶行业的朋友提供交流学习交易的平台。
2.分散性,高分子固相体橡胶的粘度高,纵然选择相容性较好的的两种橡胶,用开练机、密练机在高剪切作用下混合,要像低分子液体那样,呈分子状态的均一分散状态,也是很因难的。
橡胶分子的布朗运动不象液体那样自由,扩散速度较慢,从外表上看是均一地混合了,由于两种或多种橡胶的分散状态在广泛的范围内变化,并用胶的物理性能将产生很大的差异。
两种橡胶在空气中混合时,由于相容性的不一致可产生两种不同的分散状态。
,即均相分散状态和非均相分散状态,实际上并用达到均相分散状态的可能性很小,在部分是非均相分散状态组分之间仍然保持一定的界面。
以不连续相(岛相)分散于连续相(海相)中的分散状态。
非均相分散状态分为以下三级A,宏观非均相级,区域尺寸为10-100微,B,微观非均相为0.1-2微C,半均相级成接枝或嵌段两种共聚体。
一种并用体的分散状态不可能单一纯地存在着一个状态,而是以几种状态并存的局面,只不过某一级为主而已。
3.共硫化,除了相容性和分散性外,橡胶并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共硫化性。
它是指并用橡胶的硫化体系选择和硫化速度的调整问题。
对相同硫化速度而言,通用橡胶以天然胶为最快,其次是异戊橡胶,顺丁橡胶、乳聚顺丁、丁苯胶。
硫化速度较慢的橡胶可采用减少硫黄,增加促进剂的方法,以与天然橡胶的硫化速度互相配合。
一般对同一硫化速度的橡胶,天然橡胶为高硫黄低促进剂、丁苯橡胶为低硫黄高促进剂,顺丁胶处于两者之间。
橡胶硫化速度的差异与其分子结构的关系很大。
不同硫化体系橡胶,如天然胶与氯丁胶或丁基橡胶并用。
虽可以提高并用体系的加工性能,但因缺泛共硫化性能所得的硫化胶性能比平均值还低,不能获得满意的性能。
把丁基橡胶卤化后或提高不饱和度,可改善与天然胶的共硫化。
选用适宜的共硫化剂,如天然胶与氯丁胶的共硫化剂可为醛类物质,并用性能差不多呈直线变化。
从实际生产看,并用橡胶的共硫化性与分散性是不可分割的。
橡胶之间分散越均匀,硫化的物理性能越好,但并用橡胶多为非均相分散状态,由于两相间硫化程度的差异以及界面之间的不同橡胶能否交联、接枝等因素,对硫化胶的物性有决定性的影响,造成并用橡胶两相间硫化程度不均的原因是1.硫化胶的溶解度,在温室条件下,按通常配方所加入的硫化剂数量为过保和或近似于保和状态,在硫化温度范围内就变成不保和状态,并用两相间的溶解度之差,造成两相间硫化剂分配不均一,也存在浓度差,从而导致并用橡胶两相间的硫化程度非均性2.硫化剂的扩散性,由于橡胶的溶解度不同,在并用体系的两相间,硫化剂会引起扩散引起迁移,在一定温度下,通常向硫化剂溶解度高的橡胶相迁移,当达到分配系数后,为平衡状态。
硫化剂等配合剂的扩散速度非常迅速,同一种橡胶中的浓度差异在短时间内就可消除。
总之并用橡胶物性的好坏与其硫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选择两种橡胶并用时,要考滤到两者所采用的硫化体系是否一致,有没共硫化作用,对同一硫化体系而言,还存在着硫化剂的溶解度和扩散的差异,硫化时由于硫化剂偏向于扩散浓度大的橡胶,导致硫化速度快,结果造成过硫或欠硫的两种橡胶并存,从而异相间形成不均一硫化,并用橡胶物性下降,如三元乙丙与丁苯胶并用效果就不够好。
为了提高二烯烃类橡胶的抗臭氧性能,并用相容性差的EPDM时,将EPDM的各种硫化促进剂做接枝处理,可大大改善对NR的混合性,用加成硫黄法亦可改进EPDM/NR并用体系的耐疲劳、耐曲绕性。
此外,并用体系中加入第三组份,或提高不保和度,如IIR的异戊二烯烃从1.8%提高到18%,可提高二烯烃类橡胶的并用性能。
还有使丙烯酸酯橡胶主链引入不保和基团,使之能用硫黄共硫化。
羟甲基化树脂和丁睛橡胶并用可制得高抗张强度、高硬度产物。
4.并用橡胶中的化学反应。
天然橡胶与顺丁橡胶并用有交联反应,而天然胶与丁睛胶则无交联反应。
聚胺脂橡胶与丁睛胶并用体系也有交联反应。
总之并用橡胶必须充分考滤以上四点二、配方设计与胶料工艺性能的关系。
所谓加工性能好的配方是配方与制造方法和加工设备相适应的配方。
1.可塑性,可塑性除了塑练工艺外,还可以通过调整软化剂的用量来得到。
软化剂对可塑性影响顺序为;油酸>松焦油>硬脂酸>松香>沥青>植物油>矿物油。
填充剂降低可塑性,影响大小按下列顺序;槽法碳黑>乙炔炭黑>陶土>氧化镁>碳酸镁>炉法炭黑>硫酸钡>立德粉>氧化锌>碳酸钙>热裂法碳黑。
同一种胶种因使用设备、工艺方法、工艺条件不同具有的可塑性也有差异,不能一概而论。
在密练机中高速混练时,丁苯橡胶与氯丁橡胶在高温中最易生成凝胶,粘度反而上升,使填充剂分散不良导致硫化胶物性不理想,这也是造成复合制品粘着不好的原因。
配方中加入防老剂、及亚硝基-2-萘酚有防止丁苯胶凝胶作用,加入五氯硫酚或DM可防止硫黄调节型氯丁胶凝胶。
使用两种橡胶并用时粘度高的必须先塑练,因为两种橡胶粘度两差太远,易引起聚合物分散不良。
聚氯乙烯或聚乙烯与热塑性塑料并用时,在加入填充前必须比塑料熔点稍高点温度下使两者混合均匀。
2.混练特性,填充剂混入速度快而分散不良的情况很多,一般来说,粒子近于球形、假比重的填充剂混入速度快,炭黑的结构低的有利于混入。
压出收缩与结构有关,结构愈高收缩愈小。
比表面积大不利于混入。
加入填充之前加入油类软化剂可使胶料粘度下降,加快填充剂的混入速度,但会带来分散不良。
因此原则上是后加油。
高填充配方在混练时,可分批加入填充及油料。
从配方设计角度方面考滤,可选用分散良好的填充剂。
分散良好的填充剂应具备以下条件,A,补强性较小B相同配方中粒经较大C,含水份较少D,假比重较大E,具有异向性能F,碳黑结构度较高等。
操作油中芳烃含量高亦能促进分散。
促进剂一般易分散,但必须注意硫黄的分散。
3.包辊性。
强度高、粘性好、具有收缩性的生胶包辊性好,天然胶的粘性,强度高所以包辊性好,合成橡胶中除了氯丁橡胶外一般强度都很低,所以在配合上要多想办法,选择增加混练胶强度的填充剂,补强性高的炭黑、白炭黑、硬质陶土、碳酸镁、白艳华等。
而氧化锌、硫酸镁、钛白等填充剂的混练强度降低。
此外,易脱辊的还有陶土类、滑石粉、白艳化等。
相反硬质陶土、碳酸钙、白艳华等易粘辊,含芳烃高和操作油粘度高的,如,松焦油、树脂、古马隆树脂、烷基酚醛树脂等可以提高粘性着性。
4.焦烧,当前生产中应用的槽法炭黑粒径小,生热大,但PH值低,一般不易焦烧,反之炉法炭黑则有促进硫化作用,容易焦烧,所以在碳黑用量多的配方中软化剂用量要增加,这除了帮助分散作用外,还可以减少胶料的生热对防止早期硫化是有效的。
在配方中采用迟效性促进剂或临界活化温度高的促进剂,如DM或DM与D并用等。
也可适量地配入防焦剂。
5.喷霜,若喷出的是硫黄再次硫化可以消除,不是硫黄可以用稀盐酸暂时擦去。
为了防止喷霜,应选用颗粒小的硫黄,且用量要适当,应严格控制正硫化,并加强对游离硫的控制。
其它配合剂如石腊、防老剂等在橡胶中都有一定的溶解度,当外界条件变化形成过保和,就可能喷出表面,防老剂选用分子量低的物质,则易喷出,易挥发,反之选用分子量高的则不易从胶料中迁到表面,因而起不到防止制品易老化的作用。
防老剂用量在1.5份,多了也有喷出的可能。
橡胶网为广大从事橡胶行业的朋友提供交流学习交易的平台。
6.压延压出性,压延是由压延机辊筒施力作用于热练胶而使之压成一定形状,压延效果的好坏决定于胶料的压延能力或压延后的收缩率。
胶料的压延能力是指压延时胶料的塑性变型能力。
它受到胶料的可塑性和应力松驰能力的影响。
经压延后,胶料在压延方向上长度缩短,宽度变窄及厚度增加的现象叫收缩,其长度变化的比率叫收缩率。
我们希望胶料在压延后保持压延形状的能力,即希望胶料的塑性大,应力松驰能力大。
影响压延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胶料方面,这是决定胶料流变形为的内在因素,二是工艺条件,如辊温、辊速等。
这是决定胶料流变形为的外在因素。
胶料配方设计时主要考滤以下几点。
A.生胶的选型,各种生胶分子结构特征不同,蠕变特性亦不一样,丁苯胶分子结构的特征是侧基比较笨重,分子比较僵硬,柔顺性差,因而变形总是比较慢,在压延辊筒上停留的时间内不能很好地达到平衡,而保持较大的弹性复原性,当离开辊筒后就改变了自已的形状,所以丁苯橡胶较之天然橡胶具有较大的收缩率。
天然橡胶的分子柔顺性大应力松驰得快,在压延机辊筒上能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保持压延形状能力最大。
一般来说,所有合成橡胶的压延能力比天然胶小,天然橡胶压延后的收缩率最小。
B,胶料的含胶率,胶料配方中同类生胶含胶率不同时对压延的影响亦不同,含胶率高,胶料的弹性大,收缩率就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