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分类(育种学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454.13 KB
- 文档页数:5
《家畜育种学教案》章节一:家畜育种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家畜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研究内容。
2.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3. 教学内容:a. 家畜育种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家畜育种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c. 家畜育种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章节二:家畜遗传学基础1. 学习目标:掌握家畜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遗传规律。
2. 教学方法:讲授、实验。
3. 教学内容:a. 遗传学基本概念和遗传物质的传递b. 遗传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和连锁规律c. 遗传变异的类型和作用章节三:家畜育种方法1. 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家畜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新技术。
2.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
3. 教学内容:a. 选择育种:选择原理和选择方法b. 杂交育种:杂交原理和杂交方法c. 后代改良育种:改良原理和改良方法d. 分子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编辑技术章节四:家畜育种计划和程序1. 学习目标:学会设计和实施家畜育种计划。
2.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a. 育种目标的确定b. 育种资源的调查和评估c. 育种计划的设计和实施d. 育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章节五:家畜育种实践1. 学习目标:掌握家畜育种实践的基本技能。
2.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a. 选种和选配:选种原则和选配方法b. 后代测定和性能评估:生长发育、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的测定和评估c. 育种记录和数据管理:育种记录的填写和整理、数据统计和分析d. 育种成果的推广和应用章节六: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与保护1. 学习目标:理解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方法和保护措施。
2.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3. 教学内容:a. 家畜遗传资源的评价:遗传多样性评价、遗传适应性评价b. 家畜遗传资源的保护: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种质资源库建设c. 遗传资源的合理利用:遗传资源的选择利用、遗传资源的创新利用章节七:家畜育种实例分析1. 学习目标:通过实例分析,掌握家畜育种的基本流程和成果评价。
家畜育种学作业习题一1、什么是家畜?试述家畜的起源2、驯化动物与驯养动物有何区别?3、各种家畜的祖先是哪些野生动物?4、解释种、品种和品系。
5、品种是怎样形成的?6、影响品种形成的因素有哪些?7、家畜品种一般是怎样分类的?8、你知道哪些国内外著名家畜家禽品种?各有何主要用途?习题二1、名词解释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遗传漂变数量性状育种值亲缘相关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2、家畜的表现性状主要类型有哪些?为什么说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对家畜育种是非常重要的?3、数量性状有哪些特点?它的遗传基础是什么?为什么绝大多部分数量性状表现为正态分布?4、如何对数量性状的表型值进行剖分?什么是育种值?为什么家畜育种中要尽量设法利用它进行种畜选择?5、描述群体遗传结构的基本指标有哪些?是如何度量的?简述群体遗传平衡定律?6、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家畜育种工作有哪些启示?7、造成亲属间相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度量亲属间遗传相关程度?8、描述数量性状遗传规律的遗传参数有哪些?各有哪些主要作用?9、简述重复力估计的原理?为什么多次度量均值可以提高度量的准确性?10、简述遗传力的基本概念和估计原理?为什么说遗传力是一个性状、群体和所处环境的综合体现?11、估计遗传力的主要资料类型有哪些?各自的估计方法和需要满足的条件?12、影响遗传力估计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有什么克服办法?13、造成性状遗传相关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如何对性状表型相关进行剖分?14、估计遗传相关的主要方法有哪些?遗传相关的主要作用?15、研究表明猪应激综合症(PSS)个体是一个常染色体隐性基因Hal n 纯合导致的,表现为对氟烷刺激敏感。
早期是利用氟烷测验仪检测,检测成本较高,而且不能检测出杂合子个体,现在可以利用PCR技术对个体的基因型直接检测。
对某纯种猪群进行PCR检测,其中NN型400头、Nn型80头、nn型20头。
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该猪群在这一基因位点是否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处于平衡状态的基因型频率如何?如果利用氟烷测验淘汰该隐性基因,5代后的基因频率是多少?16、检测178个样本,发现一个基因座上有三个等位基因,分别记为A、B和C,各种基因型的个体数如下,试计算各种基因型频率?三个等位基因的频率?为什么没有检测到CC基因型的个体?检验该样本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基因型AA AB BB AC BC CC个体数17 86 61 5 9 017、某羊场统计了11头羊2周岁到5周岁的毛长(cm),结果如下,试计算毛长的重复力?利用得到的总表型方差计算这4次度量均值的方差。
家畜育种学绪论R.Bakewell育种学之父,将种畜后裔的性能记录下来,作用到选种的工作中。
Fisher ,Haldane ,Wright创建了数量遗传学理论,基本点就是微效多基因理论。
Lush将数量遗传学理论与育种实践结合,建立现代家畜育种理论体系。
Henderson更精确的线性模型理论在育种中应用。
第一章家畜的起源,驯化与品种家畜是野生动物经人类的逐渐驯化和长期饲养而形成的,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
家畜祖先牛的祖先原牛马的祖先古代野马驴的祖先非洲野驴猪的祖先野猪绵羊的祖先亚洲摩弗伦羊山羊野生角骨羊鸡的祖先红色野鸡鸭的祖先绿头野鸭鹅的祖先鸿雁驯养与驯化的区别与联系驯养:捕获野生动物,在幼龄时进行调教和训练,使其顺从和驯服:不能正常繁殖后代,尚未失去野性:驯化: 经过人类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饲养、选择和育种,动物体型发生巨大变化,完全失去野性,生活习性发生根本,经济性能较高,成为人类的生活必须品和生产资料的家养动物。
品种与品系的概念与条件品种:具有一定经济价值,主要性状遗传性能比较一致,能适应一定的自然环境以及饲养条件,生产符合人类需求的产品:肉、蛋、毛满足条件①来源相同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③遗传性稳定④一定的结构(在基本特征相同下,可以分为若干各具特点的类群)⑤足够数量⑥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承认品系:属于品种的内部结构,来源于同一头卓越的系祖,且有与系祖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
按改良程度品种分类原始品种(驯化以后未经过严格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品种,有很强的适应自然的能力)培育品种(有很强的育种目标,在育种理论指导下,经过系统的人工选择而育成的品种)毛色基因有几个系列?有什么用途?哺乳动物主要有六个系列毛色用途鉴别个体品种间接判断生产性能对于毛用,绒用的家畜是主要的经济性状鸡的羽色和羽速在生产上的用途?鉴别个体品种鉴别个体性别第四章生产性能测定生产性能测定确定家畜个体在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性状上表型值的育种措施。
《家畜育种学教案》第一章:家畜育种学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家畜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掌握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理解家畜育种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1.2 教学内容家畜育种学的定义和意义家畜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家畜育种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育种学的定义、意义和基本原理讨论法:探讨家畜育种学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案例分析法:分析家畜育种学的应用领域和重要性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育种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家畜育种学发展历程和现状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育种学应用领域和重要性的理解第二章:家畜遗传学基础2.1 教学目标了解家畜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家畜遗传学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理解家畜遗传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2.2 教学内容家畜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家畜遗传学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家畜遗传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法:观察家畜遗传现象和验证遗传规律案例分析法:分析家畜遗传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遗传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遗传学在家畜育种中应用的理解第三章:家畜育种方法3.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了解家畜育种的不同策略和选择方式理解家畜育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效果评估3.2 教学内容家畜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家畜育种的不同策略和选择方式家畜育种方法的适用情况和效果评估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育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家畜育种策略和选择方式的适用情况实践操作法:进行家畜育种方法的实践操作和效果评估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育种基本方法和步骤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家畜育种策略和选择方式的认识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育种方法的实践操作和效果评估的能力第四章:家畜育种计划与设计4.1 教学目标能够设计和实施家畜育种计划理解家畜育种计划的重要性和步骤掌握家畜育种计划的评价和优化方法4.2 教学内容家畜育种计划的重要性和步骤家畜育种计划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家畜育种计划的评价和优化方法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育种计划的重要性和步骤案例分析法:分析家畜育种计划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实践操作法:进行家畜育种计划的评价和优化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育种计划重要性和步骤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育种计划设计方法和原则的认识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家畜育种计划评价和优化的能力第五章:家畜育种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能够分析家畜育种案例并进行评价理解不同家畜育种案例的特点和难点掌握家畜育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5.2 教学内容家畜育种案例的特点和难点家畜育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不同家畜育种案例的评价和启示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育种案例的特点和难点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家畜育种案例并进行评价讨论法:讨论家畜育种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育种案例特点和难点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第六章:家畜繁殖育种6.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繁殖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繁殖育种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理解繁殖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6.2 教学内容家畜繁殖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繁殖育种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繁殖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繁殖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繁殖育种对家畜生产的影响实践操作法:进行繁殖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繁殖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育种对家畜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繁殖育种在家畜育种中应用和效果评估的能力第七章:家畜肉质育种7.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肉质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肉质育种对家畜产业的重要性理解肉质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7.2 教学内容家畜肉质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肉质育种对家畜产业的重要性肉质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肉质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肉质育种对家畜产业的影响实践操作法:进行肉质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肉质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肉质育种对家畜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肉质育种在家畜育种中应用和效果评估的能力第八章:家畜生长育种8.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生长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生长育种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理解生长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8.2 教学内容家畜生长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生长育种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生长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生长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生长育种对家畜生产的影响实践操作法:进行生长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生长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生长育种对家畜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生长育种在家畜育种中应用和效果评估的能力第九章:家畜抗病育种9.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抗病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抗病育种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理解抗病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9.2 教学内容家畜抗病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抗病育种对家畜生产的重要性抗病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抗病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抗病育种对家畜生产的影响实践操作法:进行抗病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抗病育种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抗病育种对家畜生产重要性的认识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抗病育种在家畜育种中应用和效果评估的能力第十章:家畜育种新技术与应用10.1 教学目标掌握家畜育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新技术对家畜育种的重要性理解新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10.2 教学内容家畜育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新技术对家畜育种的重要性新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家畜育种新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新技术对家畜育种的影响实践操作法:进行新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估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家畜育种新技术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家畜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家畜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也是家畜育种的核心。
绪论家畜育种:利用现有畜禽资源,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改进家畜的遗传素质,以期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数量多、质量高的畜产品。
第一章1.品种:是指具有特定生物学特性、主要性状的遗传性相对一致和稳定、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家畜类群。
2.品系:狭义的品系是指来源于同一头卓越公畜(系主)、具有与该公畜(系主)类似的体质和生产力的种用高产畜群。
广义的品系是指具有独特优点、彼此间有一定亲缘关系、遗传上有相应的稳定性、育种上有较高种用价值的群体。
同一品种不同品系间维持一定的异质性,因而有人称品系为小品种。
3.品种应具备的条件①来源相同。
②性状及适应性相似。
③遗传性稳定,种用价值高。
④有一定的结构。
⑤有足够的数量。
⑥被政府或品种协会所承认。
4.品种的分类按改良程度划分1)地方品种(原始品种)2)培育品种第二章1.生长:指家畜经过机体的同化作用进行物质积累,细胞数量增多和组织器官体积增大,从而使家畜整体的体积及其重量都增长的过程。
即生长是以细胞分裂为基础的同类细胞的增加或体积的增大的量变过程。
2.发育:指由受精卵分化出新的不同的组织器官,进而产生不同的体态结构和机能的过程。
发育是生长的发展与转化,是以细胞分化为基础的质变过程。
3.生长与发育的关系:生长与发育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发育又反过来促进生长并决定生长的发展与方向。
发育具有阶段性,而生长具有不平衡性。
4.生长的计算与分析方法:(1)累积生长:对家畜的某次测定以前的生长发育的累积结果。
(2)绝对生长:家畜某器官或组织在一段特定时间内的增长量。
反应家畜在该时间内生长发育的绝对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G=W W T T 10 10--(3)相对生长:考虑家畜某器官或组织的测定起始值的作用而求得的生长速度可反应该测定时间段内的相对生长强度。
其计算公式为:R=(W1-W0)/W1*100%(4)分化生长:也称为相关生长或异速生长,是指家畜个别部分与整体相对生长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一畜禽部位识别与体尺测量一、实验目的(1) 通过部位识别,掌握家畜体表各部位的名称、起止范围、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为体尺测量、外形鉴定和体型的线性评定打下基础。
(2) 通过体尺测量,要求能准确掌握各体尺的起止点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1) 部位识别,包括头、颈、鬐甲、背、腰、尻、胸、腹、乳房、四肢、蹄等主要的体表部位。
(2) 体尺测量,包括长度、宽度、深度角度和围度等主要体尺的测量。
(3) 注意事项,实验人员及实验动物的安全,以及保证和提高实验结果准确性应注意的事项。
三、体型外貌描述被毛颜色:全白、全黑、全褐、头黑、头褐、体花、其他被毛长短:长、中、短肤色:白、黑、粉、红、其他描述前提体况要求:正常饲养管理水平的成年羊;姿势要求:平坦处站稳观察描述方法(1)左侧1.5~2.0米处观察:依次从前到后;四肢及蹄站立姿势;(2)正前方1.5~2.0米处观察:前胸发育;前肢站立姿势(3)后方1.5~2.0米处观察:躯臀部发育;两后肢丰满度;站立姿势;–公畜:检查睾丸发育;–母畜:检查乳房及乳头发育、有无副乳头;体型特征体质是否结实、结构是否匀称、体格大小头部特征:头大小及形状:大、中、小;额:额宽、额平、狭窄、隆起;角大小:粗壮、纤细、无角;角颜色:角形状:大螺旋形角、小螺旋形角、小角、姜角、弓形角、镰刀形角、对旋角、直立角、倒八字角;鼻部特征:鼻梁隆起、平直、凹陷;耳型特征:大、小、直立、下垂;颈部特征粗、细、长、短;有无肉垂;有无皱褶;体躯特征体型:方形、长方形胸部:宽深、狭窄肋部:开张、狭窄背部:背直、背平、背凹尻部:正常、尻斜四肢特征粗、细、长、短蹄质:白色、黑色、黄色、坚硬、不坚硬尾部特征尾巴的形状:取决于绵羊尾椎沉积脂肪的能力;尾巴的长短:取决于其是否超过飞节;短脂尾:尾短,尾长不过飞节,脂肪沉积明显;长脂尾:尾长过飞节,脂肪沉积明显;短瘦尾:尾短尖,长不过飞节,脂肪沉积不明显;长瘦尾:尾长过飞节,脂肪沉积不明显;脂臀尾:尾短,脂肪沉积于尾根部;四、体尺测量体高:由鬐甲最高点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家畜育种学资料一、名词解释1.保种:保护现有家畜品种,使之不遭混杂和灭绝。
实质涵义:将品种视为遗传资源而保存其基因库,尽可能不使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丢失,无论它目前是否有用或无用。
2.背膘厚:指背上皮下脂肪的厚度。
3.标准乳:乳脂率为4%的乳。
4.标准乳量:乳脂率为4%的乳量。
5.表型值选择:依据被测个体本身及其亲属的表型值进行选择留种的方法。
6.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即缺乏部分组合或纯繁组的双列杂交。
7.采食量:指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
8.测定站测定:指将各育种场待测个体集中在一个专门的性能测定站,在相对一致、更严格的条件下,在统一的期限内进行的生产性能测定。
9.测交:被测个体与隐性纯合体的交配。
10.产蛋量:指一定时间内的产蛋个数。
常用开产至40周龄、55周龄、72周龄等时的累积产蛋数表示。
11.产蛋总重:指一只鸡或某群鸡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产蛋的总重量。
12.产乳量:衡量乳用家畜产乳多少的指标。
13.初生窝仔数:指窝产仔猪的数量,包括产仔总数和产活仔数两个次级指标。
14.初生窝重:同窝初生个体重量之和。
15.纯种:指属于同一品种的个体。
16.纯种繁育:指同一品种个体间进行交配繁殖,同时进行选育提高的方法。
17.大理石状:肌内脂肪的分布情况。
取胸腰椎接合处背最长肌横断面置于4℃下存放24小时后对照标准大理石状图评分。
18.单系:来源于一头优秀系祖并具有与系祖相似的外貌特征和生产性能的畜群。
19.单向性选择:把种群中某一极端变异个体保留,淘汰另一极端变异的个体,使种群的基因频率朝着某一个方向变化。
20.地方品系: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21.顶交:即用近交系的公畜与无亲缘关系的非近交系母畜交配,杂种后代供经济利用的方法。
22.动物克隆技术:指用胚胎或机体的某一部分的细胞来完成繁衍后代的过程。
23.胴体斜长:从耻骨联合前缘中点至第一肋与胸骨结合处前缘的长度。
(三)世代间隔(gencration interval )即:子代(第一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对于一个群体来说,其平均世代间隔为:∑∑===mi i m i i i n T n d 11/n i :第I 个全同胞家系的有效后代数T i :第I 个全同胞家系后代出生时父母的平均年龄 m :群体中家系数如何缩短世代间隔,获得大遗传进展呢?1/尽可能缩短种畜的使用年限。
因为使用种畜(尤其是公畜),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比他还好的后代,所以要加快种畜的周转,如殴美国家种公猪每3个月更新一批。
2/在确保准选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早选方案,避免“后裔测定”。
四、遗传力由R=Sh 2可知 h 2↑→R ↑但遗传力的高低除与性状本身的生物特性有关以外,还受h 2估计值的准确性的影响。
即受环境与育种值两方面的影响。
五、被选性状的数目多个性状同时选择是单个性状选择反应n1倍,如同时选择4个性状,则每个性状所得到的选择反应仅为单性状选择反应的21倍。
六、性状的相关性状之间的相关一为遗传相关;二为环境相关所造成的,x 、y 性状为正相关,x 、y 为负相关……第四节 选择的方法 一、选择方法的分类在育种工作中,依据不同的信息来源和不同的着眼点,选择方法多种多样,其选择(一)外形选择与性能选择1、外形选择:用外形鉴定的方法对种畜个体加以选择。
2、成绩鉴定:依据个体各次生产性能的优劣加以选择。
(二)表型选择与育种值选择1、表型选择:以个体直测生产成绩的表型值为依据选择,又分为:个体选择、系谱选择、后裔选择、同胞选择。
2、育种值选择:以性状估计育种值进行选择。
(三)单个性状选择与多性状选择1、在某个时间内重点选择某一个性状2、在育种过程中同时选择多个性状分为:综合评定法、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选择指数法(四)个体选择与家系选择法(五)直接选择与间接选择法二、单一性状选择的基本方法 (一)个体表型值剖分家系:在大群体(原群)中由全同胞(或半同胞)个体所组成小集团叫家系,个体表型值可剖分为:家系均值P 5和个体表型值与家系均值之差(P i -P f ),即家系内偏差:P w ,P i =P f +(P i -P f )=P f +P w(二)单一性状的选择方法将上述个体表型值组分别给予不同程度的重视,合并为一个指数,即:I=b f P f +b w P w ,即有四种选择。
《家畜育种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家畜育种学概述1.1 课程简介了解家畜育种学的定义、目的和意义掌握家畜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2 教学目标理解家畜育种学的概念及其在家畜生产中的重要性熟悉家畜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学基础、选择育种、杂交育种、群体改良和育种程序等学会应用家畜育种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1.3 教学内容定义与分类:家畜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家畜的种类与特点遗传学基础:遗传物质、遗传变异、遗传规律、遗传参数估计选择育种:选择的原则、选择强度、选择反应、多性状选择杂交育种:杂交原理、杂交组合、杂种优势与杂种劣势群体改良:群体改良的原理与方法、遗传评估与选择育种程序:世代交替育种、连续改良育种、育种计划与目标1.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家畜育种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育种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育种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畜育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1.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家畜育种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家畜育种学的掌握程度第二章:遗传学基础2.1 课程简介了解遗传学在家畜育种中的重要作用掌握家畜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教学目标理解遗传物质、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学会应用遗传学知识进行家畜遗传评估和选择2.3 教学内容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遗传变异:突变、重组、基因流与基因漂变遗传规律: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与交换规律遗传参数估计:遗传力、遗传相关、选择响应估计2.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实验演示:观察染色体、基因突变等实验现象,加深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应用遗传学知识进行遗传评估和选择2.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遗传学的掌握程度第三章:选择育种3.1 课程简介了解选择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重要性掌握选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3.2 教学目标理解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包括选择强度、选择反应和多性状选择学会应用选择育种方法进行家畜品种改良3.3 教学内容选择育种原理:选择的基础、选择强度与选择反应选择育种方法:个体选择、亲子选择和群体选择多性状选择:多性状选择的方法和应用育种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应用选择育种方法进行品种改良3.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选择育种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选择育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3.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选择育种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选择育种的掌握程度第四章:杂交育种了解杂交育种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掌握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4.2 教学目标理解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包括杂交原理、杂交组合和杂种优势学会应用杂交育种方法进行家畜品种改良4.3 教学内容杂交育种原理:杂交原理、杂种优势与杂种劣势杂交育种方法:杂交组合的选择、杂交育种程序的设计杂种优势利用:杂种优势的类型与利用方法育种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应用杂交育种方法进行品种改良4.4 教学方法第四章(续)4.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杂交育种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杂交育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4.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杂交育种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杂交育种的掌握程度第五章:群体改良了解群体改良在家畜育种中的作用掌握群体改良的原理与方法5.2 教学目标理解群体改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应用群体改良方法进行家畜品种改良5.3 教学内容群体改良原理:群体均值改良、基因频率改变群体改良方法:线性模型、混合模型、贝叶斯方法遗传评估与选择:预测个体性能、选择指数、BLUP方法育种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应用群体改良方法进行品种改良5.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群体改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群体改良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群体改良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5.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群体改良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案例分析,巩固所学知识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群体改良的掌握程度第六章:育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6.1 课程简介了解育种数据在家畜育种中的重要性掌握育种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方法6.2 教学目标学会进行育种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掌握育种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6.3 教学内容数据收集:性能记录、体型测量、繁殖记录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归一化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相关分析案例分析:分析实际育种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6.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育种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实验演示:演示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加深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数据处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6.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育种数据收集与分析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育种数据处理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分子育种学7.1 课程简介了解分子育种学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掌握分子育种学的原理与方法7.2 教学目标理解分子育种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应用分子育种学方法进行家畜品种改良7.3 教学内容分子育种学原理:遗传图谱、QTL定位、基因表达分子育种学方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转录组分析育种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应用分子育种学方法进行品种改良7.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分子育种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实验演示:演示分子育种实验技术,加深对分子育种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子育种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7.5 教学评估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分子育种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实验报告,巩固所学知识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分子育种学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家畜育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8.1 课程简介了解家畜育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的重要性掌握家畜育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法8.2 教学目标学会制定家畜育种计划学会实施家畜育种计划8.3 教学内容育种目标:确定育种目标和参数,包括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育种计划:设计育种程序,选择育种方法和策略实施与管理:实施育种计划,监控进展,调整策略8.4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家畜育种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方法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育种计划制定的理解重点解析重点解析1. 遗传学基础:理解遗传物质、遗传变异和遗传规律是进行家畜育种的关键。
动物育种学实验指导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适于动物科学专业)蔡欣编著实验一家畜外貌部位识别与体尺测量一、实验目的通过部位识别,要求认真掌握家畜体表各部位的名称、起止范围、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为以后的体尺测量和外形鉴定打好基础。
通过体尺测量,要求准确掌握各体尺的起止点和测量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二、内容与方法1.部位识别外形鉴定的重要部位有:头、颈、髻甲、背、腰、尻、胸、腹、乳房、四肢、蹄等。
(1)头部以角根或耳根的后侧到下颚后缘的联线与颈部为界。
包括以下部位(眼、耳、鼻、口、颊等)。
W1.额:以额骨为基础,上自两角根或两耳根联线,下至两眼内角联线。
W2.鼻镜:为一光滑湿润无毛的部位,分布在鼻孔周围,为牛等所特有;猪的称为鼻喙(吻)。
W3.下颚:以下颚骨为基础。
W4.脸(颜面):上至两眼联线,下至鼻镜,两侧与颊相连,其中央为明显突起的鼻梁。
W5.颐:指位于马下唇下前方的圆形隆起部位。
(2)颈部以髻甲前缘到肩端的联线与前躯分界,主要部位包括(颈静脉沟、颈侧、喉、项等)。
W6.颈脊:是颈上缘的隆起肥厚部分,为公牛的第二性征之一。
W7.垂皮:为牛颈下缘的游离皮肤,借以增加散热面积。
细毛羊在此部位有发达的纵皱折。
(3)前躯以前肢诸骨为基础,以肩胛骨后缘到肘端的联线与中躯分界,主要部位包括:W8.前胸:为向前突出于两前肢间的胸部。
W9.髻甲:是界于颈背之间的隆起部位。
它以脊椎的中间几个棘突为基础,两侧与肩胛骨上缘相连。
W10.肩:以肩胛骨为基础,在体躯的两侧。
W11.上膊:以上膊骨为基础,位于肩端之下后方。
W12.前膊:以桡骨和尺骨为基础,是界于肘和腕之间的体表部位。
W13.腕:是腕关节的体表部位。
W14.管:是以大掌骨为基础的体表部位。
(4)中躯以腰角前缘到膝关节的联线与后躯分界,主要部位包括:W15.背:以最后6-8个脊椎为基础,是指从髻甲到腰部的体表部位,两侧与肋相连。
“背线”则指由髻甲至尾根的全长。
家畜育种学实习指导动科专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二00四年十二月目录实验一家畜家禽品种类型识别(演示类) (3)实验二家畜部位的识别(验证类) (5)实验三家畜的体尺测量(验证类) (7)实验四系谱的编制(验证类) (9)实验五亲缘关系的评定(验证类) (16)实验六应用BLUP法估计个体育种值(验证类) (23)实验七动物育种专题报告(综合/设计型) (32)实验一家畜家禽品种类型识别(演示类)一、目的熟悉品种的分类,不同品种的特点,以及不同类型品种生产性能的表现,同时进一步巩固课堂所讲授的知识。
二、方法通过不同畜禽品种的幻灯片观察各品种特征。
利用标准的动物模型,进一步识别典型品种的特征。
三、内容A.根据培育的程度分:1.原始品种:是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长期缺乏有意识的选种选配工作,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饲养管理繁育技术水平不高的条件下形成的品种。
例如:哈萨克马、哈萨克牛,产自天山北麓、阿尔泰山南麓的广大地区,该品种由于长期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在外形上,个体较小,体质粗壮结实,皮厚、毛粗、适应性强,遗传稳定,生产力低。
在我国原始品种中还有,西藏羊、蒙古马、蒙古羊等。
2.育成品种:它受自然的影响较小,是在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具有高度的全面的饲管水平,进行了人工的选种选配所培育成的。
它具有专门化的生产及高度的生产力和育种价值。
育成品种的多少,标志着一个国家畜牧业的生产水平与生产技术的高低。
如奥尔洛夫马,产于苏联莫斯科附近,荷兰牛产于荷兰,新疆羊、中国黑白花奶牛、来航鸡、长白猪、北京鸭、金华猪、海福特牛等。
3.过渡品种:它具有育成品种和原始品种两个类型的特征,个体与个体间差异较大,在条件较好的地区,个体较大,生长发育快,而在条件较差的地区,个体较小,生产力低,生长发育较慢。
如关中驴在陕南个体较大,在陕北的个体就小。
属于这个品种的还有如狼山鸡、伊犁马、湖羊。
B.根据生产力的性质来分:1.生产力专门化的品种:(1)乳用牛:如荷兰牛、中国黑白花奶牛等(2)肉用牛:如海福特牛、短角牛等(3)役用牛:如南阳牛、秦川牛、延边牛等(4)重挽马:如俄罗斯、阿尔登等(5)乘用马:如纯血马、阿哈砌金马等(6)毛用羊:如美利奴、阿斯卡尼、波列华斯等(7)羔皮用羊:如库车羊、卡拉库尔羊等(8)乳用羊:如萨能羊、成都黄羊等(9)蛋用鸡:如白莱航鸡(10)肉用鸡:如白洛克、九斤黄、婆罗门等2.具有综合生产力的品种:(1)牛:乳肉兼用种,如三河牛、阿拉塔乌、柯斯特罗母牛等肉役兼用种,如鲁西黄牛(2)羊:毛肉兼用种,如新疆羊、高加索羊(3)马:乘挽兼用种,如伊犁马、三河马、乌青马等(4)猪:肉脂兼用种,如哈尔滨白猪、苏联大白猪等(5)家禽:肉蛋兼用品种,如澳洲黑、芦花鸡等四、作业1.家畜分类有几种方法?各有何特点?2.品种是如何形成的?3、列出三个你家乡所拥有或你较熟悉的国内外畜禽品种的外形特征、生产性能、经济类型及主要优缺点。
猪桂中花猪外形特征:体型大小中等,各部发育匀称。
头较小,额梢狭,面较长直,眼亮有神,耳中等大而略长,两耳向上向前伸。
背微凹,臀稍倾斜,腹不拖地。
四肢强健有力,体长大于胸围。
毛色为黑白花。
头、耳、臀及尾巴为黑色,腹部、四肢及肩部为白色,背腰部有大小位置不定的黑斑。
额前有白色流星,多延至鼻端。
分大黑花和小黑花两种,大黑花体型较大,小黑花体型较小。
生产性能:体型大小中等,各部发育匀称。
头较小,额梢狭,面较长直,眼亮有神,耳中等大而略长,两耳向上向前伸。
背微凹,臀稍倾斜,腹不拖地。
四肢强健有力,体长大于胸围。
毛色为黑白花。
头、耳、臀及尾巴为黑色,腹部、四肢及肩部为白色,背腰部有大小位置不定的黑斑。
额前有白色流星,多延至鼻端。
分大黑花和小黑花两种,大黑花体型较大,小黑花体型较小。
经济类型:肉用巴马香猪外形特征:体型:小、矮、短、圆、肥。
头轻小,嘴细长,多数猪的额平而无皱纹,有的个体眼角上缘有两条平行浅纹,耳小而薄。
颈短粗。
背腰稍凹。
胸宽圆。
腹下垂,多触地。
前肢直,后肢卧系,四肢细。
头至颈部前1/2或1/3处及臀部为黑色,脸正中有白斑或白线伸至鼻端。
部分猪只在背腰间有大小不等的黑斑。
黑色交界处有黑底白毛灰色带,被毛纤细柔软,尾长过飞节。
尾端毛呈鱼尾状。
生产性能:巴马香猪极耐粗饲,适应性和抗病能力强;性成熟为99—127天(公猪最早16天便有个别分泌性腺素并能产生精子,一般为26—50日龄),母猪性成熟体重14—21千克;成年体重35—45千克。
8—10千克仔猪屠宰率为61%,后腿比28.47%,胴体瘦肉率59.36%,眼肌面积5.74cm2。
经产母猪年产两胎,平均每胎11.5头,断奶育成率95%以上。
经济类型:肉用。
约克夏猪(外)Yorkshire:属瘦肉型品种,原产于英国北部约克夏郡。
按体型分为大约克猪、中约克猪和小约克猪三大类型,又分别成为大白猪、中白猪和小白猪。
目前的大约克猪体格大,背腰微弓,四肢较高,皮毛全白,少数额角皮上有小暗斑。
中约克猪,面部微凹,颜面呈碟形,嘴短额宽,背腰微弓,腹线平直,四肢结实有力,被毛全白。
牛秦川牛外形特征:体格高大,骨骼粗壮,肌肉丰满,体质强健。
头部方正,肩长而斜。
胸部宽深,肋长而开张,背腰平直宽广,长短适中,接合良好,荐骨部多稍隆起,后躯发育稍差。
四肢粗壮结实。
两前肢相距较宽,有外弧现象,蹄叉紧。
公牛头较大,颈短粗,垂皮发达,鬐甲高而宽;母牛头清秀,颈厚薄适中,鬐甲较低而薄,角短而钝,多向外下或向后稍弯。
角长:成年公14.8cm,成年母10cm。
毛色有紫红,红,黄三种,以紫红和红色者居多,也有黑色,灰色和黑斑点的,蹄壳分红,黑和红黑相间三色。
乳房发育尚好。
生产性能:易于育肥,肉质细嫩,瘦肉率高。
在中等饲养水平下,18月龄,公、母、阉牛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700克,550克和590克;宰前活重相应达437公斤、366公斤和410公斤。
平均屠宰率达58%,净肉率51%,胴体产肉率87%,骨肉比1比6,胴体中脂肪含量低,为11.6%,肉质好,大理石纹明显。
育肥至20至24月龄,屠宰率可达63%,净肉率达53%。
经济类型:役肉兼用蒙古牛外形特征:头短宽而粗重、角长,向上前方弯曲、呈蜡黄或青紫色,角质致密有光泽,平均角长,母:25cm,公:40cm,角间线短,角间中点向下的枕骨部凹陷有沟。
肉垂不发达,鬐甲低下,胸扁而深,背腰平直,后躯短窄,尻部倾斜。
乳房基部宽大,结缔组织少,但乳头小。
四肢短,蹄质坚实。
前躯比后躯发育好。
皮肤较厚。
毛色分为黑色或黄(红)色,次为狸色,烟熏色生产性能:母牛平均日产乳量6公斤左右,最高日产乳量8.16公斤。
平均乳脂率为5.22%,,最高者达9%,最低为3.1%。
乳脂率随季节、月份而有变化,一般在5月份以后乳脂率开始下降,6、7月份最低,8月份以后又开始回升。
中等营养水平的阉牛平均宰前重376.9±43.7公斤,屠宰率为53.0±28%,净肉率44.6±2.9%,骨肉比1∶5.2±0.5,眼肌面积56.0±7.9平方厘米。
肌肉中粗脂肪含量高达43.0%。
经济类型:乳、肉、役兼用西门塔尔牛(Simmental):属兼用型品种,原产于瑞士西部阿尔卑斯山区,我国于1912年首次从欧洲引入。
角细、肉色、弯向外上方。
体躯长,胸宽深,尻长而平,大腿丰满。
毛色黄白花或红白花,肩部和腰部有条状白色片,头、前胸、腹下、尾帚、四肢下部为白色。
绵羊哈萨克羊外形特征:体质结实,头中等大,耳大下垂。
公羊大多具有粗大的螺旋形角,鼻梁隆起,母羊有小角或无角,鼻梁稍隆起。
背平宽,躯干较深,后躯较前躯高。
四肢高而结实,骨骼粗壮,肌肉发育良好。
脂肪沉积于尾根周围而形成呈枕状是脂臀。
表面覆盖有短而密的毛。
下缘正中有一浅沟,将其分成对称的两半。
毛色属异质毛,干死毛含量多。
毛色大多为棕红色,有部分头及肢为黄色者。
纯黑或纯白的个体极少。
生产性能:产毛性能:夏、秋季各剪毛一次。
有些寒冷地区,越冬羊群不剪秋毛。
羔羊于当年秋季剪羔毛,一般可剪0.5-0.7公斤;产肉性能:根据1980年11月份屠宰测定,成年羯羊屠宰率为47.6%,一岁半揭羊为46.4%,当年羯羔为44.4%,经2-3月舍饲育肥,屠宰率为61.2-58.5%经济类型:肉脂毛兼用小尾寒羊外形特征:体质结实,鼻梁隆起,耳大下垂。
公羊有较大的螺旋形角,母羊有小角,姜角或角根。
公羊前胸较深,鬐甲高,背腰平直,体躯高大,前后躯发育匀称,侧视呈方形。
四肢粗壮,蹄质坚实。
脂尾略成椭圆形,下端有纵沟,尾长在飞节以上。
体躯毛色为白色,少数羊眼圈周围有黑色刺毛。
生产性能:肉用性能:小尾寒羊肉用性能优良,早期生长发育快,成熟早,易肥育,适于早期屠宰。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周岁育肥羊屠宰率55.6%,净肉率45.89%;制裘制革:小尾寒羊4-6月龄羔皮,制革价值高,加工熟制后,板质薄,重量轻,质地坚韧,毛色洁白如玉,光泽柔和,花弯扭结紧密,花案清晰美观。
成年羊皮面积大,质地坚韧,适于制革;产毛性能:小尾寒羊成年公羊年剪毛量5.1公斤,母羊2.4公斤。
可以用于毛纺工业,制造混纺织品,也可制造高级毛毯、地毯、毡制品等。
经济类型:肉脂毛兼用马纯血马属乘竞技兼用型品种,原产于英国,在我国又称为英纯血马。
1910年我过首次引入该品种。
体质干燥,分轻、中、重三个类型。
头轻,呈直头或稍凹,颈细长,鬐甲高长,腰短,四肢长而有力。
以短距离竞赛速度快闻名。
百色马百色马体质干燥结实。
头稍重,直头,颚凹宽广,耳小前竖,颈长中等,斜颈或稍呈水平。
鬐甲适中,肋拱圆,背腰平直,腹稍大,尻略斜。
肩短而立,肌腱、关节发育良好,骨量充实,蹄质坚实,前肢肢势正常,后肢多曲飞,部分呈外弧。
鬃、鬣、尾毛较多。
毛色以骝色为主,其他有青毛、栗毛、黑毛等。
分中型马和小型马,小型马是我国唯一的矮马品种,体高1.1米。
成年体尺:公马体高为114厘米,体长为114厘米,胸围为134厘米,管围为16厘米;母马分别为113、116、132、15厘米。
百色母马生后10个月开始发情,初配年龄为2岁半。
一年一胎或三年两胎。
广西存栏数量最多的地方马品种。
有土山马和石山马两种类型。
以矮短粗壮,小巧灵活,性情温驯,适应性强,耐粗饲,驮载负重量大,耐力持久著称。
属驮挽乘兼用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优良地方马品种之一。
鸡仙居鸡外形特征:外型结构紧凑,体态匀称,头昂胸挺,尾羽高翘,背平直,具有蛋用鸡的体型。
生产性能:♂1440g;♀1250gegg42.0g,170枚该鸡种个体小,骨骼纤细,有较高的屠宰率,肉鲜美可口,特别是产蛋后期淘汰的母鸡,仍具有一定的肉用价值。
经济类型:蛋用型Silkie外形特征:头小,颈短,脚矮,结构细致紧凑,体态小巧轻盈。
桑椹冠:缨头。
绿耳。
胡须。
丝羽。
毛脚。
乌皮。
乌肉。
乌骨。
也有一些不全具备“十全”标准的丝羽乌骨鸡和单冠,胫、趾无小羽等特点。
生产性能:♂1555g;♀1315g具有独特的体型外貌,其乌皮乌骨乌肉是入药的主要原料。
应在纯系繁殖的基础上进行品培系育。
经济类型: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