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问候语
- 格式:doc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14
古代平辈问候语大全
1. 长夜漫漫,您辛苦了!
2. 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
3. 非常荣幸能够见到您,您好!
4. 您辛苦了,期待再次与您见面!
5. 请接受我最亲切的问候!
6. 感谢您的光临,祝您健康幸福!
7. 您今天真是容光焕发,祝福您!
8. 愿您步步高升,身体健康!
9. 祝福您一切顺利!
10. 请允许我向您致以敬意!
11. 您的到来使我们倍感荣幸,请接受我们最高的敬意!
12. 感谢您优雅得来,我们衷心祝福您健康、成功!
13. 欢迎您的光临,愿您在这里度过美好的时光!
16. 您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欢乐,我们衷心祝福您一天开心!
17. 尊敬的客人,我们真诚地欢迎您来到这里!
18. 感谢您的到来,祝福您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
古代友人书信常用语在古代社会,书信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使得古人能够在长距离之间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关心和问候。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友人书信中常用的语句,让我们一起回顾古代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
问候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往往以问候开始。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问候语:1.致问安:愿你安好!2.善意问侯:近来可好?3.报平安:特来报安。
这些问候语简洁而亲切,能够表达友人之间的关切和问候。
询问新闻古代友人书信常常是为了了解对方的近况,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询问新闻的语句:1.询问近况:近闻你安康否?2.询问生活:可知生活过得如何?3.询问家人:家中亲友安好否?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表达关心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除了询问新闻,还常常表达彼此的关心。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表达关心的语句:1.抒发关切:近闻君遭困苦,心中无比忧虑。
2.询问病情:听闻你患病,不胜担忧。
3.祝福身体健康:敬祝身体早日康复。
这些语句展现了友人之间的关心之情,体现了友情的温暖与深厚。
告知消息友人书信往来的目的之一是告知彼此一些重要的消息。
下面是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告知消息的语句:1.报告好消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特来报告新近好事!2.告知变故:你可知道最近发生的变故?唉,我不得不告诉你了。
3.传递信息:特以此书转告。
这些语句能够让友人及时了解一些重要的消息,增进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
结语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使得友人之间能够保持联系,表达彼此的情感和关心。
本文介绍了一些在古代友人书信中常见的语句,包括问候语、询问新闻、表达关心和告知消息等。
希望这些常用语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古代友人书信的特点,并在需要的时候运用得当。
友情万岁!。
唐朝问好方式一、概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也是中华文化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待问好的方式非常重视,有着一套独特的礼节和规矩。
本文将深入探讨唐朝时期的问好方式,包括问候语的选择、行礼的方式等方面。
二、问候语的选择在唐朝,人们对于问候语的选择非常讲究,不同的场合和身份决定了使用不同的问候语。
1. 朝见皇帝的问候语朝见皇帝是一件非常庄严的事情,在这个场合下,人们需要使用特殊的称谓和问候语来表达自己对皇帝的尊崇之情。
常见的问候语有:•“臣等拜见陛下,万福如东海。
”:这是一种非常庄重的问候方式,体现了对皇帝的无比敬意。
•“末将恭迎陛下,万寿无疆。
”:这是武将迎接皇帝时常用的问候语,表示对皇帝的祝福和敬仰。
2. 社交场合的问候语在日常社交场合,人们的问候语虽然没有朝见皇帝那么庄重,但也需要表达自己的尊重和友好。
常见的问候语有:•“请问阁下尊姓大名?”:这是一种非常礼貌的问候语,表示对对方身份的尊重和关注。
•“见到你真是太好了!”:这是一种非常亲切的问候方式,用于与朋友或熟人见面时,表示自己的喜悦之情。
三、行礼的方式在唐朝,行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尊敬和礼貌的方式。
不同的场合和身份要求使用不同的行礼方式。
1. 朝见皇帝的行礼方式朝见皇帝时,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礼动作,以表达自己的敬意和顺从。
常见的行礼方式有:•“三跪九叩”:这是一种非常恭敬的行礼方式,表示对皇帝的虔诚和敬畏。
行礼时,需要先跪下三次,然后再行九次叩拜。
•“叩头至地”:这是一种更加庄重的行礼方式,表示对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尊崇。
2. 社交场合的行礼方式在社交场合,人们的行礼方式相对简单,但同样需要表达自己的尊重和礼貌。
常见的行礼方式有:•“鞠躬致意”: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行礼方式,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友好。
•“握手问候”:这是一种亲切的行礼方式,用于与朋友或熟人见面时,表示自己的敬意和友好。
四、总结唐朝的问好方式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礼仪和尊重的重视,无论是朝见皇帝还是在社交场合,人们都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文明风度。
古代问候语大全
1、亨通!福祉永存!
2、愿你千载平安!
3、祝福你一生幸福!
4、早安,精神饱满!
5、诸事顺利!
6、身体健康!
7、佳节之后福无穷!
8、一切如你所愿!
9、生活如意!
10、一切吉祥!
11、有你真好!
12、安康安心!
13、恭祝健康!
14、美满快乐!
15、万事如意!
16、财运亨通!
17、幸福安康!
18、心想事成!
19、神恩隆祝!
20、平安快乐!
21、劳绩有成!
22、家庭团聚!
23、祝你笑口常开!
24、拥有一切美好!
25、把握好现在!
26、谢谢你对我的照顾!
27、祝你梦想成真!
28、好运连连!
29、让我们把祝福带给他们!
30、祝你好运绵绵!
31、把你的祝愿传递给别人!
32、让天下的人知道你的温暖!
33、天天都要快乐!
34、早日康复!
35、祝你一切安好!
36、祝你好运!
37、祝你做梦都美好!
38、祝你好运转盈!
39、快乐每一天!
40、一切顺利!
41、快乐大吉!
42、安心平安!
43、祝福常伴!
44、一帆风顺!
45、能量充沛!
46、心想事成!
47、花开万紫千红!
48、早日如意!
49、年年有余!
50、福至心间!
51、金玉满堂!
52、尽享美满!
53、恭喜发财!
54、万事亨通!
55、恭贺新禧!
56、财源滚滚!
57、万事如意!
58、一帆风顺!
59、生活美满!。
古代晚上好问候语
《古代晚上好的问候语,可真有趣!》
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在古代,人们晚上见面的时候,会怎么问候对方呢?这可真是个超级有趣的事儿!
就好像我们现在,晚上见到朋友会说“晚上好”,简单又直接。
那古代可就不一样啦!他们的问候语充满了诗意和韵味。
比如说“夜安”,这两个字一出口,是不是感觉有一种宁静又温馨的氛围?就好像夜晚的微风轻轻拂过脸庞,让人心里特别舒服。
这难道不像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夜晚,躺在草坪上,看着满天繁星时的那种惬意吗?
还有“今宵安好”,哇,这四个字听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文化?仿佛在问对方,今晚的时光是否平安顺遂。
这就好像是给对方送上了一份温暖的祝福,让对方在夜晚也能感受到关怀。
古代的人们也会说“夜阑无恙”。
你们想想,“夜阑”,那不就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嘛,在这个时候问候对方是否无恙,多贴心啊!这难道不像在寒冷的冬夜,有人给你送上一杯热乎乎的奶茶,让你从心里头暖起来?
我曾经和我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过这个问题。
我问小明:“你觉得古代晚上的问候语是不是特别美?”小明眼睛亮晶晶地说:“那当然啦!感觉特别有韵味,比咱们现在的问候语有意思多啦!”
小红也凑过来说:“就是就是,我要是能穿越到古代,一定天天用这些问候语跟别人打招呼。
”
我们几个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越说越兴奋。
其实啊,古代晚上的问候语不仅仅是几个字,它们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情感的表达。
它们让人们在夜晚的交流中,充满了诗意和温暖。
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地去了解和珍惜这些传统文化吗?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才能让这些美好的东西一直流传下去!。
1.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早安,各位。
2.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早安!3.弱水三千取一瓢,藏入心田,盼汇今朝。
光阴流去雾茫茫,深处相思,路漫情遥。
早上好。
4.千军万马呼啸来,前呼后拥齐相进。
大水无情人有义,恩感上苍顾黎民。
早安!5.若赋天问月羁尘,紫曦昭晨芥语惜。
夜幕花白问谁忆?任凭晓钟破清涟。
早安!6.手掌之心,争风斗艳。
醉庭悠悠,如如何寻。
晨风雨露,朝暮兮兮。
以此往来,岁月如歌。
叹一乎息,吻香於膏。
早安!7.习禅者,要在念起之细微处用功,深知起心动念皆是业因。
大风起于青萍之末,欲不被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之八风所转,且时时觉照、念念明了。
早安!8.缘,古朴清雅,深情亦疏淡,如晨起时花瓣上的雨露,如午后的一曲琴音,又似月夜里的一剪凉风,来时无语,去时无声,且行且珍惜!早安9.芳晨丽日桃花浦,珠帘翠帐凤凰楼。
10.当每一个早晨霞光万丈!旅途开始敞亮!早安!11.人生充满了起起伏伏,不要抱怨,不要解释,要做的就是坚持。
早安!12.以圣贤之道教人易,以圣贤之道治己难;以圣贤之道出口易,以圣贤之道躬行难;以圣贤之道奋始易,以圣贤之道克终难。
早安!13.今,予至相思台,仍见李白影。
君昔赋诗一首因相思,余今想你因到此。
早安!14.后来才明白,人最怕的不是冷漠,而是突然的温柔,怕的不是自己吃苦,而是身边的人难过,怕的不是孤独,而是辜负。
早安!1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早安!1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早安!17.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早安!18.幽明无间。
易世俗所难,缓时流之急,置身于千古圣贤之列,不屑为随波逐流之人。
早安!19.人之相惜,惜于品,人之相敬,敬于德,人之相交,交于情,人之相随,随于义,人之相信。
信于诚。
人之相处。
处于心。
早安!20.念君化烛,泪尽相思灼,旧时堂燕今朝何漂泊。
书信问候语古风
1. 敬启者:
寒来暑往,时序更迭,久疏问候,唯愿君安。
值此素笺寄怀之际,聊表微忱,愿吾兄(弟、姐、妹、友)诸凡顺遂,体健安康,书香常伴,事事如意。
2. 贵阁主人:
伏维动止皆宜,时泰岁稔。
仆谨以尺素遥致问候,愿君安乐无恙,学业(事业)精进,风雅犹存,日新又新。
3. 高朋尊鉴:
斗转星移,岁末年初,愿风递我衷心之祈愿,托云寄予深深之关切。
愿君安康如常,百福骈臻,诸事亨通,无虑无忧。
4. 阁下:
展信舒颜,愿清风带来我真诚的问候,但愿您此刻身心康泰,诸事皆顺,福泽延绵,年年有余,岁岁长安。
5. 友人亲览:
久未执笔,今以翰墨抒怀,愿清风明月寄我深情,愿您遍历山河,仍觉人间值得,世事安稳,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古代寒暄问候语大全
1、财神宠幸:财神保佑,宠幸繁荣!
2、古老问候:太平盛世,吉祥如意!
3、美好祝福:繁花似锦,幸福多多!
4、祝福鼓舞:太阳映照,美满辉煌!
5、天地降福:蒙受垂福,日日乐愉!
6、高处眷恋:容颜欢笑,活力满心!
7、秋风清香:秋意悠悠,祥和多多!
8、富寿福音:祈寿康宁,晰明激昂!
9、光明登陆:万事蒙恩,喜悦无穷!
10、新春祈祷:新春佳节,天赐太平!
11、祝福安康:灿烂吉祥,声声响亮!
12、恭候荣耀:心情苍苍,温馨充足!
13、吉祥佳节:佳节平安,吉祥如意!
14、喜庆大吉:喜迎大宝,喜乐传家!
15、礼和君子:君子之道,宁静安定!
16、一诺千金:拈花一笑,千金难买!
17、心情欢欣:问候喜乐,心情洋溢!
18、古稀相见:古稀尊敬,相见欢喜!
19、福满人间:荣华富贵,福满人间!
20、万年平安:祥和安宁,万年富足!。
古代书信常⽤祝颂、问候语常识古代书信常⽤祝颂、问候语“顺颂商祺”的意思顺:顺便 ;颂:祝愿 ;商:经商 ;祺:吉祥 ;顺颂商祺:顺便祝你⼯作顺利的意思. 过去多⽤于信函的结尾.祺有吉祥之意。
对商⼈(也指⽣意⼈、做买卖的⼈等)的祝愿⼀类的意思(但⼀般不是祝贺)。
类似的,还有如“师祺”“⽂祺”,“近祺”,等.问候祝颂语书信中说完正事之后,向对⽅表⽰问候与祝颂,皆属礼貌之举。
常见的问候祝颂语有很多,现代的如“向您全家问好”、“祝⾝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
传统的如给长辈写信⽤“敬请×安”或“敬颂崇棋”;如果给平辈写信,⼀般则⽤“即请⼤安”、“顺颂时棋”,假如给晚辈写信,只⽤“即颂”、“顺问”即可。
应⽤对象常⽤语祖⽗母⽗母敬叩⾦安敬请福安尊长恭请福安敬请康安顺请福履顺叩崇祺敬请崇禧虔请崇安恭请福绥⽼师敬请讲安虔请诲安肃请銮安上级恭请德安敬请勋安祗请钧安平辈即请道安敬颂台安顺颂时绥即颂时祺即颂近祺此颂时祉并祝安健⼩辈顺询近祉即问近好即问⽇佳此询近佳即颂顺问⽂化⼈敬候撰安敬祝著安即颂著祺敬请⽂安即颂⽂祺祗请著安祗颂道安顺颂撰安即颂⽂址⼥性长辈敬颂壶安敬候坤祺⼥性⼩辈此询壶佳即询闰好商⼈即请财安顺颂筹安顺颂商祺旅途者敬请旅安顺请客安顺颂旅祺顺候旅祉贺喜信敬请/并颂俪安恭贺燕喜顺贺⼤喜贺年信敬贺年禧顺贺新祺顺贺新禧季节敬请春安即颂春祺并颂春禧顺候夏址此颂暑安即候夏安即请秋安顺颂秋祺并请秋安敬颂冬绥此请炉安即请冬安顺致春祺 称谓后附提称语,⽤于⽂⾔书信,如,运使学⼠阁下(王安⽯《上杜学⼠⾔开河书》)、虹⽣⼗四兄亲家年⼤⼈情右(龚⾃珍《与吴虹⽣书》);再如,某公道席、某先⽣台鉴、母⽒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下古代最初⽤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致⽗母的信,多以“⽗母亲⼤⼈膝下”起⾸。
⼈幼时常依于⽗母膝旁,家书中⽤“膝下”,既表敬重,⼜⽰出对⽗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古代问候语古代问候语1.敬扣金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敬:恭敬,尊敬;扣:以头扣地,旧时最敬重的礼节;金:比喻尊贵,贵重,这里是指对方的身体;安:平安。
意思是恭敬地向您瞌头交祝您身体平安。
2.敬请福安。
写给父母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请:敬词,无实在意义;福:幸福,祝福。
意思是恭敬地祝你们幸福安康。
3.谨祝康安。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康:健康;安:平安。
意思是恭敬地祝您健康平安。
4.谨祝荣寿。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谨:恭敬,郑重:荣:高,长。
意思是恭敬地祝愿您健康长寿。
5.恭请示安。
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恭;恭敬,恭顺;请:敬词;示:给人去信的敬称。
意思是恭敬地写信与您并祝您平安。
6.顺扣崇祺。
这是写给长辈书信结尾的问安语。
顺:恭顺;叩:以头扣地;崇:高;祺:吉祥。
意思是恭顺地向您瞌头问候语和白话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奏是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重要内容就是提倡白话文,于是一般的人就认为文言与白话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而且从来就是如此。
如果从古代的历史文献与少数存留下来的一些白话文学作品相对照,这种看法不无道理。
这一点可以参考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与郑振铎的《中国俗文学史》便很清楚。
除此而外,我们今天还可以看到光绪皇帝留下来的朱批中就有从白话到文言的的修改。
光绪十岁的时候,已经开始学习批阅奏折。
其中有一份朱批原来写着“你们作督抚的”应如何如何,后来又在旁边用小字注着“尔等身膺疆寄……”,这就是从所谓活生生的口语变成文绉绉的文言的典型材料。
再看元朝的白话碑,明太祖朱元璋立于孔府的碑石,都是皇帝官府的命令,但都是彻底的白话,与史书所载文言的诏书完全不同,的确证明文言与白话之间差异很大。
但如果秦汉上古看来,文言与白话未必就有这么大的区别。
换句话说,古人说话大多是文绉绉的,不大有所谓文言与白话的不同。
虽然古代的白话材料我们今天已经不易得到,但由于南方方言保留着古代汉语的形态,因此我们今天可以从方言口语中去窥测古代人说话的样子。
以厦门话为例,在日常口头语中就很多是今天所说的文言形态,如中国人最普通的问候语就是“吃了没有?”,厦门话只说“食未?”。
问人家“有没有?”厦门话只需说“有无?”如果问得详细些:“到底是有还是没有?”厦门话则说“到底有抑无?”这里的“抑”字的用法,现在只能在文言文里读到,如“抑或”一词,但却正用于今天厦门地地道道的口语里。
所以上古文献中我们读来不易的文言其实恐怕都是当时的口语。
如果认为上面的实例过于简单,我们还可以再举出些稍复杂的例子来。
厦门人批评操之过急的人常说,“未曾学行,就要学飞。
”亦即还没有学会走,就想要学着飞。
“未曾”二字是典型的文言,但在厦门却是口语。
再有十数年前颇为流行的通俗歌曲“酒矸倘卖无?”,差不多所有非闽方言区的人都不知其为何意,但厦门人却很明白这就是“有没有空酒瓶可卖?”的意思。
将无字放在句末,又用上“倘”字,是文言的表达方式,但至今却仍用于方言的口语中,可见文言与白话在古代相去的确不远。
当然,厦门人本身并未意识到他们说的话其实就是古代的文言,因为现在“抑”寥纭鞍?保?拔丛?钡摹霸?倍寥簦?ing〕,就连说话者自己也不知道说的是这些字眼了。
其他方言也有类似现象,不遑多举。
五四运动时期,对传统文化的批评至为激烈,先知先觉们多认为文言是统治者创造出来愚弄老百姓的东西,甚而认为汉字的难学难认也是治人者有意为之,因而有人至于主张将汉字丢到毛厕里头去。
其实平心看来,文言与白话的差异以及汉字的繁难复杂本来是语言文字的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也就是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要形容的事物越来越多,要表达的感情越来越丰富,语言文字也就发生了从简到繁的变化。
上古时代多是单音节词,亦即一字一词,为了表示更多的内涵,一是增加汉字,二是出现双音节词乃至多单节词;在口头语言方面也是如此,越简单的话越容易含混,于是用词时就不但增加了音节,而且改变了表达的方法。
这些改变不但是汉语本身发展的缘故,还与外来影响有关,魏晋南北朝以后,由于佛教文化的东来,双音节显然增多。
北方草原民族的不断南下,也肯定要对口语的表达方式有所影响。
人随时随地要说话,但不是时时刻刻都要写文章的,显然口头语言的变化很快,书面语言的变化就比较慢,因此逐渐地,文言与白话的距离就越来越大,以至于到后来,文言白话明显为两途。
其实文言本身非无变化,我们只要看看《尚书》里头那些诘屈聱牙的篇什与清末的新民体文章的差距,就可以了然了,但这种变化与白话的变迁比较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在文言与白话距离逐渐加大以后,识字者与文盲之间,上层社会与平民百姓之间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既能说白话又能识文言者,自然比只能讲白话而写不来文言的人要高一等了,于是人为的差别又更加大了方言与白话的距离。
白话文并非从五四运动起才有,晚清已经有不少人将口语写成了文章,新文化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使文言文在二三十年间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了白话文的一统天下,现在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差异几乎已经不存,但会写典雅文字的人也没有了。
据说修清史的事将要提上议事日程,不知是用文言撰述呢,还是用语体文来写。
朝历史之满族礼仪满族的人际礼仪习俗,既有尊老、敬上、好客等美好的礼节,也有受汉族影响,吸收一些儒教的“三纲五常”封建道德,当然还保存着某些氏族部落制度的残留。
(一)“尊老敬上”是满族人礼仪的中心内容。
入关后康熙、乾隆皇帝数次举行“千叟宴”,身体力行提倡尊老敬上。
因此,满族人无论是官宦士绅,还是平民百姓,都把尊老敬上视为美德,成为家规族法的重要内容。
平日,同居的晚辈人每天早、晚都要给老人请安。
长辈的教诲要洗耳恭听,不能顶撞。
长辈同行,要随从其后。
进出门时,要先行几步为长辈开门,并请长辈先行。
在屋中,要长辈先坐。
长辈说话,非得允许,不得插言。
长辈外出远行,要送出大门外,归来要迎至大门。
年轻人外出归来,要先向父母请安,然后再回到自己房里。
路途相遇,小辈须垂立路旁,让长辈先走。
吃饭时,要长辈先坐、先吃,自己才能坐,才能动筷子。
食毕,长者先放下筷子,晚辈才能够离席。
过去满族是“父子不同席”,现已改变。
媳妇对公、婆礼节最多,也最恭谨。
如每天要早起做饭,还要装烟、打洗漱用水、问安等。
一日三餐要站立侍奉,不能与公婆同席。
而未出嫁的姑娘则有特殊地位,“可就食于翁姑之侧”。
(二)满族人非常“重客守信”。
满族人好宾客,信朋友,重感情。
入关后的满族仍沿此习。
家里来了宾客,必设炕桌,置酒款待。
宴客的菜肴均是双数,饮酒必以大盅,尽欢而止。
满族人守信用,答应朋友的事情,一定会千方百计去做。
山区里的满族人家,难得有客人来到,更为好客。
主人外出或下地干活,房门也不锁,路人或来客可随意入门、喝水、吃饭,只是临走时将门前箱内木棍指向自己去的方向即可,这个放木棍的小箱叫“客铭箱”。
(三)满族人主要的和最常见的礼仪形式有:见面礼、请安礼、告别礼等几类:1、见面礼见面礼主要有叩头礼、顶头礼、抱见礼、执手礼、鞠躬礼、擦肩大礼等;叩头礼是小辈见长辈,过去平民见王公贵族,奴仆见主人时所行的见面大礼。
叩头礼有四种。
一种是“一跪三叩”,一般对父母、主人或尊长;另一种是“二跪六叩”,一般也对父母、爷爷、奶奶和尊长;再一种是“三跪九叩”,主要在祭神、祭祖、见皇帝时用;还有一种是“一跪四叩”,一般是在过年小孩见尊长时用。
顶头礼是久别重逢的老夫妻相见时的礼节。
女方把头顶到男方的胸脯上,男方用左手扶着老伴,右手抚摸老伴的后脑勺。
抱见礼,这是长时间没见面的至亲好友之间相见时的大礼。
若是平辈之间,不论男女,双方抱肩贴面;若长辈和晚辈之间见面,晚辈用双手抱住长辈的腰,长辈俯身同晚辈贴一下脸,然后直身用手抚摸晚辈的后背。
这也叫“抱腰接面大礼”。
执手礼应用较广,长幼之间、平辈之间、朋友之间、亲属之间均可使用。
古称满人“无作揖打恭之礼,想见帏执手”。
见面的双方各自伸出右手相执,虚拢但不握紧,如同现在的握手。
鞠躬礼,这是平日亲朋之间相见的礼节。
若是长幼之间,小辈要给长辈行鞠躬礼,或是平辈之间,对行此礼。
擦肩大礼,这是主人和客人之间常用的礼节。
满族人家经常无偿地招待过往客人,客人临走时,客人与男主人用一肩头互相摩擦几下即可。
这就表示了客人对主人的感激之情。
多日不见的朋友相见,也有行此礼。
2、请安礼请安礼主要有;打千儿礼、跪安礼、蹲安礼、抚鬓礼等。
打千儿礼是男子常用的请安大礼。
也叫“单腿跪”、“扛肩膀头”。
施礼时,凡穿箭服或袍褂的,要先弹放下袖头,然后左脚前移半步呈前屈状,右腿后退半步呈半蹲状,左手扶在左膝上,右手下垂,头颈与上身略向前倾,口称“请阿玛安”“请额娘安”等。
礼毕恢复直立。
跪安礼也叫“跪拜礼”,这是男子的请安礼。
跪拜者垂手低头来到受礼者面前,双手扶住双膝,双膝跪地后口称“给某某请安”,随着话音落地站起,走到侧面站立。
蹲安礼也叫半蹲礼,这是女子对长辈请安礼。
行礼者站在受礼者面前,双脚平行,双手扶膝,随即一弓腰,膝盖略弯曲如半蹲状,嘴里念叨“请某某大安”。
抚鬓礼是平辈女子之间,日常相见时互相请安的礼节。
相见的女子以右手抚摸三下额角,同时向对方点几下头,眼睛看着对方,以示问候。
受礼者同样以抚鬓礼回拜。
3、告别礼是社交礼仪中的重要内容,主要有打横、相抱、亲面、执手、鞠躬等礼节。
打横又叫退步打横,是客人走时向主人行的告辞礼。
一般客人走时,主人要送至院门外,客人与主人告辞时,回身退后一步,双手贴身横走一、二步,然后向主人点头,表示与主人告辞,主人抱双手点头表示告辞。
皇宫里日常生活方面的礼仪大致是“下跪叩首”礼,“下跪”礼,“道万福”礼,“颔首”礼四种;最重的是“下跪叩首”礼,接着是“下跪”礼,“道万福”礼,最轻的是“颔首”礼。
下面是我总结的两大部分(公主们和格格们):一、公主们:1、皇帝的姐妹(1)对皇后行“道万福”的简单礼仪;皇后行“颔首”礼。
(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道万福”礼(通常是有对生养过孩子的或得宠的)或“颔首”礼(通常是对没生养过孩子的或不得宠的),这些后宫们还相同的礼仪(如果公主向她们行“颔首”礼,她们可以回“道万福”礼)。
(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可以行“颔首”礼或者不行礼,而那些后宫就要行“下跪”礼了(因为自嫔以下,就是没什么头脸的身份,除非这些公主特许,否则是要下跪的)。
2、皇帝的女儿A、固伦-公主们和皇帝的姐妹行的礼是一样的B、和硕公主(这个就麻烦了)(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2)对比自己母亲位次高的后宫和自己的母亲行“下跪”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3)对和自己母亲位次相同的后宫行“道万福”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或者回相同的礼仪;(4)对比自己母亲位次低的后宫行“颔首”礼或不行礼,这些后宫行“颔首”礼。
二、格格们:接着,说宫外的格格们,格格们行的礼大同小异,我就不分开说了:(1)对皇后行“下跪叩首”礼,皇后行“颔首”礼;(2)对皇贵妃到嫔等级的后宫,行“下跪”礼或“道万福”,这些后宫行“颔首”礼;(3)对从贵人往下的后宫,行“道万福”礼或“颔首”礼,这些后宫回相同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