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法理学课件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法理讲义舒国滢导论学习目标法理学乃法律思想之凝结,殊难以教材形式编写之。
从根本上讲,法理学思想散见于历代思想家们的论著之中,而一切所谓法理学讲义只不过是对这些论著之思想的复述和整理。
自然,本教案也是这样一种复述和整理的产物。
尽管如此,我们这些编写者们仍然不敢对法理学之题材有丝毫的怠慢,而尽力以专业的标准对待法理学所涉及的论题。
这样一种追求也许并没有完全顾及学习者的兴趣。
一切初入法理学之门的人均渴望法理学极尽简明,要求作者删繁就简、抽丝剥茧,透露思想之光点。
实际上,历史上只有那些在思想和文字上均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大学者才有可能满足我们的些许愿望。
比如,德国法哲学家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曾在1945年为海德堡的学生写过一篇不足千言的短文《五分钟法哲学》,以优美的文字将自然法和法律实证主义思想精义作了经典的表述,一时引为楷模。
我辈资质远未及此等进境,欲以五分钟之限说尽法理学之学,恐怕亦甚为困难。
不如退而守拙,尽力以平实手法呈展专业知识和问题。
为引领学生进入法理学思维之门径,本教案在结构安排上进行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尝试。
每章正文前列名言、警句若干,意在让学生借助智者们的微言大义把握所涉主题之要旨。
正文内时而插入一些“事例”,欲帮助读者直接感受生动的社会生活事实之中所蕴含的法学道理。
每章学习完毕设计多少不等的“本章习题”,旨在激活学生对法理学理论和问题讨论的兴趣,试图使参与思考、分析和讨论的每个人都能够共享法理学智慧、方法和技术所带来的精神愉悦。
但愿这样的方式逐渐为学习者适应,并产生编者无心插柳而柳树成荫的奇妙效应。
本章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法学的性质、特征2.了解法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3.熟悉法学思维的基本特点第一节法学一、法学的概念所谓法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求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也可以说,法学是一门实践知识,实践学问,即通过“实践之思”获取的知识。
中国政法大学舒国滢法理学授课讲义一、了解命题人的思路、偏好、习惯连续三年法理都有道分析题基本一样重复率高,对连续三年的命题做出博弈的思辨客观题不要随便的涂改,涂改后机器可能不识别答主观题要简明扼要,要分段落,要分序号二、(1)法理学重点问题分为:1、一般重点:主观题占30%—40%2、不经常的重点3、非重点:偶尔会考三、考试类型(一)选择题:①属于记忆型的选择题;发展趋势:越来越少②理解型的选择题;考察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情况③应用型的选择题;这是最难的,考察全面的知识理解(二)主观题:考生应具备:①法律人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法律实践中的矛盾、争议做更深层次的分析;应以现行的规则、原则来分析。
②法学家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如何备考:重点放在法的本体论上,是解决分析问题的前提引论复习提示:《引论》对于教材来说本来就起到一个引子的作用,但从历年试题来看,本部分处于高频出题点,而且本部分的编写者为舒国滢教授。
在这简单的“引论”当中却隐含着他的研究理路和学术旨趣,故考生不可轻视之一定要将之揉碎吃透。
本部分有不少于10分的题目。
第一节法学一、法学的概念第一节是对法学的全方位论述,从法学的概念、性质到研究对象,最后还引出了法学思维的特点。
占据导论三分之二的篇幅,充分说明了法大法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就学术现状来说,目前法大法理学的最大特征就是注重对法学方法论研究,法律思维也是研究生上课的必修内容之一;在99年的综合课试题中,“法学”是作为一个名词解释出现的,04年的综合课也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过,05年又出了一个6分的简答,因此,建议大家对这节的论述不要掉以轻心。
二、法学的性质(2005年简答题)此知识点出过简答。
考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熟记5点性质。
三、法学的研究对象(一)法律制度问题(二)社会现实或社会生活关系问题(何为法律制度的关联性?)(三)法律制度与社会现实之间如何对应的问题(结合教材P43法律作用的局限性之(3)“法律与事实之间的对应难题不是法律所完全能够解决的”,正因为该问题凸现了法律的局限性,所以法学家们才要研究它以使法律的作用更优化)⊙特别提示:考生应该清楚三个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即法律、事实、二者对应关系,这既是它们的逻辑关系,也是考生的记忆规律。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4级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4分,共20分)1、法系和法律体系2、立法和司法3、法制和法治4、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5、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二、单项选择(请把下列选项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每题1分,共10分)1、下列有关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哪一项?A、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在一个条文中得到表述B、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不同法律规则的不同要素C、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表述D、一个法律规则只能在同一规范性文件中表述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A、黄某因手术在医院接受输血的血浆B、刘某和邓某签订的买卖毒品合同中的毒品C、王律师受张某委托出庭为其辩护的行为D、某影视公司根据某甲的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落日》3、下列有关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正式的法的渊源都包括判例法B、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类型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的分类C、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在诉讼程序上都采用控诉制D、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正式的法的渊源都包括制定法4、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哪一个?A、权利能力是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公民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C、公民有权利能力也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公民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5、张某是某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其工作经常出现失误并且长期无故迟到早退,故该行政机关对张某作出调离原岗位、行政记过、留职察看的决定。
该机关的决定属于下列哪一项?A、行政处罚B、行政规章C、行政处分D、劳动教养6、“西安宝马彩票事件”经刘某举报和有关媒体的连续报道最终使事件真相大白,真正的弄虚作假者和有关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
《法理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对象:法学专业2004级
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
答题要求:
1.请将所有答案统一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名词解释 (请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法系和法律体系
2、立法和司法
3、法制和法治
4、法的实施和法的实现
5、权力能力和行为能力
二、单项选择(请把下列选项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有关法律规则和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哪一项?
A、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以在一个条文中得到表述
B、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不同法律规则的不同要素
C、一个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可在不同的法律条文中表述
D、一个法律规则只能在同一规范性文件中表述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律关系的客体?
A、黄某因手术在医院接受输血的血浆
B、刘某和邓某签订的买卖毒品合同中的毒品
C、王律师受张某委托出庭为其辩护的行为
D、某影视公司根据某甲的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落日》
3、下列有关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正式的法的渊源都包括判例法
B、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类型对某些国家和地区的法的分类
C、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在诉讼程序上都采用控诉制
D、民法法系和普通法法系国家的正式的法的渊源都包括制定法
4、下列有关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不正确的观点是哪一个?
A、权利能力是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
B、公民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C、公民有权利能力也必然具有行为能力
D、公民有行为能力必须首先具有权利能力
5、张某是某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因其工作经常出现失误并且长期无故迟到
早退,故该行政机关对张某作出调离原岗位、行政记过、留职察看的决定。
该机关的决定属于下列哪一项?
A、行政处罚
B、行政规章
C、行政处分
D、劳动教养
6、“西安宝马彩票事件”经刘某举报和有关媒体的连续报道最终使事件真相
大白,真正的弄虚作假者和有关责任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刘某的举报行为和有关媒体的报道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监督?
A、国家监督
B、司法监督
C、行政监督
D、社会监督
7、下列哪一项活动不属于行政执法活动?
A、婚姻登记机关根据赵某和李某的结婚申请,经审查核准后发给赵某和李某
结婚证书
B、某市工商局对某公司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罚款5万元的处罚决定
C、某县政府因征地不按时支付赔偿款,被某乡村民告到法院,该县政府派代
表到法院参加行政诉讼
D、某市税务局对某公司的偷税行为进行调查并处以2倍的罚款
8、某邮局职工张某在工作期间为泄私愤,将与其超国家的刘某发的电报私自
扣下未发出去,后被刘某发现并将邮局告到法院要求赔偿。
张某的行为应承担下列哪一种法律责任?
A、国家责任
B、职务责任
C、无过错责任
D、公平责任
9、我国《刑法》第7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
”该规定采用下列哪一项?
A、属人原则
B、属地原则
C、保护原则
D、折衷原则
10、刘某为某市人事局干部,他在工作中发现本单位领导赵某在办理人士调动过程中有受贿行为,于是向本市检察院举报。
刘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一种?
A、司法
B、行政执法
C、守法
D、国家监督
三、多项选择题(请把下列选项中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
每题2分,共20分)
1、某位交通警察在执行职务时发现一辆小轿车停车违章,将该车拖走并将一张罚单留在该车上。
这说明执法具有下列哪些特点?
A、单方面性
B、主动性
C、中立性
2、张某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飞机前往美国的纽约,当飞机在美国的领空飞行时,张某将一位美国乘客打成重伤。
请问依据下列那些原则,该案应归中国法律的管辖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3、全国人民达标大会制定的《行政处罚法》属于下列哪些?
A、法律(狭义)
B、行政法规
C、行政法
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些?
A、规范性文件具有规范性而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规范性
B、规范性文件具有强制性而非规范性文件不具有强制性
C、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都可以重复使用多次
5、下列有关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的有哪些?
A、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要么是某人不履行法定的义务要么是某人的法定权利被侵犯
B、有法律责任就一定能到着法律制裁
C、法律制裁的产生一定是以法律责任的存在为前提
6、下列有关法和道德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在产生的过程中法曾和道德融为一体,后来才逐渐分离
B、法和道德的调整对象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法和道德都具有强制性,但法的强制性是国家强制性
7、下列有关法的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哪些?
A、法的渊源可分为正式的渊源和非正式的渊源
B、当今中国的法的渊源中只有正式的渊源,没有非正式的渊源
C、正式的渊源具有法律约束力,非正式的渊源具有说服力
8、下列有关法律部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些?
A、法律条文是部门法的基本构成单位
B、一个部门法是由一个规范性文件表现的
C、一个规范性文件就是一个部门法
9、甲到乙商场买了一台电冰箱,甲与乙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下列哪些?
A、保护性法律关系
B、调整性法律关系
C、双向法律关系
10、美国1789年宪法没有明文规定美国是三权分立的政府体制,但学者们认
为根据1789年的宪法文本尤其是该宪法第一条(规定立法机关的权力)、第二条(规定行政机关的权力)和第三条(规定法院的权利)等条文的规定可以推导出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
下列哪些选项属于这一解释?
A、体系解释
B、非正式的解释
C、语法解释
四、改错题(找出下列命题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写在答题纸上。
每小题2分,共10分)
1、法理学不是应用法学,不具有实践应用的价值。
2、法律规则的后果部分,在法律条文中是不可以省略的。
3、地方性法规对自己规定的犯罪行为,必须同时规定刑法措施。
4、在法律调整范围内,一个人的行为不违法就合法,不合法就违法。
5、法具有强制性,道德不具有强制性
五、分析与问答(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6题,共40分)
1、根据法律规则的分类理论,清指出下述两项法律规定各属于什么法律规
则?(2分)并略加分析(4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七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内蒙古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第四条规定:大
力提倡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不结婚。
2、数十年前,英国某法院审理了一件颇为棘手的刑事案:一名教乔治的小伙子是设法进入皇家空军机场,坐在机场跑道上观看天上的飞机,被警察带走并于几天后被送上法院。
乔治的辩护律师巧辩到:《官方机密条例》规定:“不得在禁区附近妨碍皇家军队成员的行动……”。
虽然军用机场是个“禁区”,乔治也妨碍了皇家军队成员的行动,但是,他不是在“禁区附近”而是在“禁区里”做的事。
条例只规定了“在……附近”,没有规定“在……里”,所以依据这条规定是不能处罚乔治的。
律师还提醒法官注意。
英国是个法治国家,法无明文规定是不为罪的。
法官还真感到为难。
请给出法的作用理论对此进行分析。
(6分)
3、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审理一起继承上诉案件时,除第一审查明的事实外,又查明,据公安机关对被害人被杀害时间出具的法医鉴定结论证实,男方陈某的死亡时间先于女方邓某20分钟左右。
根据继承法第二条规定:“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是开始,”正是根据被害人死亡时间这个关键事实的不同,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了与区法院大相径庭的判决。
请结合法的适用理论对此理论进行分析。
(6分)
4、私营企业主孙某与本厂雇工有夫之妇赖某长期通奸。
孙妻发现后责骂并抓破赖的脸部,扬言要将此事告诉赖的丈夫。
赖某自感羞愧,服农药自杀身亡。
县检察院为此提起公诉。
一审法院以孙某通奸造成赖某服毒自杀身亡的严重后果,判处孙某犯妨害婚姻家庭罪。
上级法院认为孙某从主观方面看,对赖某服毒自杀身亡的后果既无过意,也无过失。
从客观方面看,孙某的行为与赖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刑法上的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因此判孙某无罪。
如果法律没有通奸的规定,请从法与道德的角度分析两级法院的判决。
(6分)
5、法解释是中国法律解释中的一项特殊制度,其存在的合理性存在较大争议,请予以评析(不论赞同与否,均需说理,6分)
6、就您读过的任一部法学著作或任一篇法学文章,写一篇读后感(要求:著作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您个人的评论,至少400字,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