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旧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解放出来,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背景、历程以及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一、成立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和国家命运的变迁密切相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割地让利,国家独立和民族独立面临巨大挑战。
而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封建政权已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内外压迫越来越严重。
二、成立历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一天,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西风中冉冉升起,从此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统一和民主的国家。
三、对中国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乃至世界的格局,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人民民主专政”成为了中国国家制度的基础,人民成为了国家的主人,参与国家事务和决策的权力也逐渐加大。
新中国的成立,确立了和平发展的外交方针,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为国际社会树立了正义的榜样。
四、对世界的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不仅使中国人民从封建社会解放出来,也深刻影响了整个世界。
中国以前在国际事务中被忽视,而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了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与发展建立起新中国后,中国开始以重建国家为主要目标,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
从土地改革到大跃进再到文化大革命,中国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
六、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被外国列强和旧世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飞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石,扭转了中国历史的命运,开启了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意义;2.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3.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4.知道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过程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1.观看开国大典的资料片,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群众的喜悦之情。
2.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学会交流与合作,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难点:开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的重大意义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发出了响彻云霄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刚刚过去的2019年,是我们伟大祖国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同舟,70年砥砺奋进。
国家的面貌和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成立的?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对世界又产生了哪些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自主学习】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学生自学课文2-3页,标划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时间、地点、主要内容、职能、作用。
组内交流,相互对照,不明白的地方做好标注。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拨)1.为什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因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建国的总政策和总原则,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毛泽东在会议上被选举为国家主席吗?不是。
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是不是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不是。
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将它定为国歌。
3.说说会议确定的国旗及图案的象征意义。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重要的篇章之一。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如今中国的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过程经历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断的发展。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正文内容:1. 政治体制的建立和发展1.1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的重大变革。
1.2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随后,中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如土地改革、三反五反等。
1.3 文化大革命: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2.1 第一个五年计划: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计划,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起点。
2.2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国推行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2.3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启动了改革开放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吸引了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3. 社会事业的建设3.1 教育事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力推进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
3.2 医疗卫生事业: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致力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建立了一系列的医疗机构和医疗保障制度。
3.3 文化事业:中国注重文化事业的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保护和传承了丰富的中华文化。
4. 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4.1 科技创新:新中国致力于科技创新,建立了一系列的科研机构和科技项目,推动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4.2 现代化建设: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农业现代化等多个方面。
5. 对外交往和国际地位的提升5.1 参与国际事务: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与了国际事务,加入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与世界各国保持友好合作关系。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作业1.歌曲《走进新时代》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是()A.西藏和平解放B.开国大典C.抗日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2.下列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叙述正确的选项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采用公元纪年④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⑤决定国旗是五星红旗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1949年10月1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朱德D.周恩来4.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
在路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下面不是进京赶考内容的是()A.一届政协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D.中共七大5.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关键点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因为它们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6.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B.抗战胜利C.澳门回归D.土地改革9.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以及开国大典的盛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这一历史事件,他们可能已经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有所了解。
但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详细过程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这个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和主要参与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开国大典的盛况及其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自主学习任务单,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
3.准备好合作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展示筹备过程和开国大典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