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学案【学习目标】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了解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建立的目的。
【重点难点】1.三江源地区誉为“中华水塔”及作为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2.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及保护措施。
【知识梳理】知识点1:江河的源地1.三江源地区位于省南部,是源区、源区、源区的总称,被誉为“”。
2.三江源位于(纬线)和(纬线)之间,属于 (热量)带。
本应该属于温带气候,由于因素影响,成为独特的高寒气候区。
3.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是。
知识点2:三江源地区的保护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面积的高原湿地,2.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不仅孕育了三大江河,成为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而且给多种动植物提供了生活环境,成为世界上高海拔地区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3.美丽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保护尤为关键的地区。
4.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冰川逐年,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同时,、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的恶化;其中,、、、等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5.为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国家设立了,并通过一系列措施保护三江源,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环境恶化的趋势。
【合作探究】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原因?1.“水塔”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二是。
2.分析“三江源”地区的条件:(1)从海拔高度看,三江源位于我国第级阶梯,海拔多在米以上;地势(高/低)。
(2)从水源方面看:①找水:从《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出,三江源地区的降水量约在毫米左右,不算丰富,但由于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高/低),气候寒冷,蒸发量(小/大),许多山峰终年,广布,如一个巨大的“固体水库”。
②集水:三江源地区有众多高大的山脉,山脉之间有海拔较低的宽广的和,有利于汇集和的融水,形成涓涓细流。
如长江的源头沱沱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扎曲发源于山脉,黄河发源于山脉。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地形、气候、植被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江源地区的具体情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自主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2.教学难点: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以及人文特点。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6.总结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案一. 教材分析《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较为淡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此外,学生对地图的阅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高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地理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2.突破策略:通过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和文献资料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三江源地区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和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三江源地区为例,分析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三江源地区的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关于三江源地区的课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地图:准备三江源地区的地图,以便学生阅读和分析。
3.文献资料:收集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文献资料,以便进行案例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三江源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这一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讲义一、引言三江源地区,这片神秘而壮丽的土地,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藏高原之上。
它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无数生命的摇篮和家园。
二、地理位置与范围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其地理位置介于东经89°45′~102°23′,北纬31°39′~36°12′之间,总面积约为 3025 万平方千米。
这片广袤的区域涵盖了玉树、果洛、海南、黄南四个藏族自治州的16 个县和格尔木市的唐古拉山镇。
行政区域涉及青海省 12 个乡镇、53 个行政村。
三、独特的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三江源地区地势高亢,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
这里有巍峨耸立的雪山、广袤无垠的草原、深邃险峻的峡谷以及星罗棋布的湖泊。
著名的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等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了其雄伟壮观的地形骨架。
2、气候条件由于其高海拔的地理位置,三江源地区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气候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
同时,这里的降水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3、丰富的水资源作为三条大江的发源地,三江源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
众多的冰川、雪山融化形成的溪流和河流汇聚成江河的源头。
这里的湖泊、沼泽众多,如著名的扎陵湖、鄂陵湖等,它们不仅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独特的生态景观。
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草原生态系统广袤的草原是三江源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这里的草原类型多样,有高寒草甸草原、高寒草原等。
草原上生长着丰富的牧草,为众多的食草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
2、湿地生态系统湿地在三江源地区占有重要地位。
大片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湖泊等湿地类型,不仅具有蓄水、调节气候的功能,还是众多珍稀水鸟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3、森林生态系统在三江源的一些山地地区,还分布着一定面积的森林。
主要有高山灌丛、针叶林等类型,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
五、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1、野生动物三江源地区是众多野生动物的乐园,这里有被誉为“高原精灵”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雪豹、棕熊、黑颈鹤等珍稀物种。
第九章青藏地区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识记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
2、结合所学内容理解三江源地区河流水源的来源及湖泊和沼泽在水源含蓄方面起到的作用。
3、理解三江源地区被称为“中华水塔”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能够理解河流源头的确定原则。
2、运用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三江源地区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措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以及观看索南达杰的英雄事迹,能够树立正确的生态观与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华水塔”的重要意义,三江源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
难点:河流探源,保护三江源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中的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有着独特的高寒景观。
在独特的青藏地区当中有一个更为神秘的地区(视频)。
我们这节课就一同走进这个神秘而美丽的地方。
请同学们翻开教材。
设计意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过渡:人们在认识一个未知领域的时候,通常都是先猜想然后再去验证。
这里呢,有一位同学,她对神秘的三江源地区做出了一些她自己的猜想。
接下来就要请同学们来验证,她的猜想是真是假呢?活动一:学生讨论,回答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过渡:到这里我们知道了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三条大河的发源地,那如果继续考察河流的源头该怎样寻找呢?我们现在就来开展一次模拟考察,同学们现在就是考察队成员,我们一同来寻找黄河源头。
请同学再根据发送到qq 群里的相关资料,小组合作分析找出黄河源头,完成考察报告。
设计意图:学生合作,完成黄河探源,让学生在考察过程中,掌握河流相关知识。
为下面学习打好基础。
过渡:那么我们通过模拟科学考察来探究黄河源头之后,如果现在你要带领一批新队员,考察我们家乡辽河的源头。
在这些方面中,你会做哪些方面的准备呢?为什么呢?设计意图:联系家乡地理,体会学习地理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第九章第二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学习目标
1.指图说出三江源地区所在省区及三江名称。
2.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以及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3.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
了解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以及高原湿地的重要作用。
学习难点
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保护措施及方法,从而理解三江源保护区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意义。
自主学习
1.三江源地区位于省南部,是、、
的源区,被誉为“”。
2.三江源地区江河的最初水源是。
3. 和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它们和雪山、冰川一起,
使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水源源不断,流向大海。
4.近年来,由于,冰川逐年萎缩,这直接影响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湖泊、湿地的面积不断缩小甚至干涸。
同时、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
5.三江源地区突出的问题有、、、。
合作探究
1.本区为什么会成为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2.如果三江源地区冰川不断退化,湖泊、沼泽不断萎缩,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课堂检测
1.下列河流的源头不在青海省的是()
A.长江
B.黄河
C.湄公河
D.珠江
2.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是()
A.青海湖
B.鄱阳湖
C.洞庭湖
D.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