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规划复习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114.50 KB
- 文档页数:16
村镇规划一、简答题:1、村庄的特点:(1)居民点多,结构比较松散(2)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3)人口稀少,组成相对稳定(4)依托资源,血缘关系浓厚(5)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2、村镇的一般发展规律:(1)村镇发展必须与农村经济状况相适应。
(2)村镇建设发展具有地区差异。
(3)村镇建设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向城乡一体化过度。
(4)农村人口空间转移遵循顺磁性发展。
3、村镇用地的选择要求:(1)用地选择,要为合理布局创造条件。
(2)要充分注意节约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和良田。
(3)选择发展用地,应尽可能与现状或规划的对外交通相结合,使村镇有方便的交通联系,同时应尽可能避免铁路与公路对村镇的穿插分割与干扰,使村镇布局保持完整统一。
(4)要符合安全要求。
(5)要符合卫生条件要求。
4、村镇规划的总体内容:(归结为“三定”“五联系”)(1)分析乡(镇)的基本情况、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提出村镇的发展目标。
(2)确定村镇体系布局和主要生产企业的分布。
(3)确定集镇和主要村庄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建设特点。
(4)村庄道路、电力、电讯、供水、排水等工程设施的总体安排。
(5)乡(镇)域主要公共建筑的合理配置。
(6)综合协调防灾、环境和风景名胜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5、研究村镇人口年龄构成意义在于:(1)比较成年组人口数与劳动力人数,可以看出从业人数和劳动力潜力。
(2)掌握劳动后备军的数量和被抚养人口的比列,对估算人口发展规模有重要意义。
(3)掌握学龄前儿童的数字与趋势,是制定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规划指标的重要依据。
6、镇区建设规划的工作方法和步骤:(1)分析现状,根据《镇规划标准》确定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计算用地总量,再确定各项用地的构成比例和具体数量。
(2)进行用地布局,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并划清各项不同使用性质用地的界限。
(3)对规划范围内的供水、排水、供热、供电、电讯、燃气等设施及其工程管线进行具体安排。
(4)确定旧城区改造和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第一章,绪论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2.居民点类型:⑴城镇型居民点①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②城镇:县城镇,建制镇⑵乡村型居民点①乡村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②村: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3.村镇:指建制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4。
城市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不同:①人口规模和密度不同②职业和生产方式不同③设施水平不同④环境质量优劣各异⑤社会人际关系不同5。
村镇的基本特点:①区域特点②经济特点③基础设施特点6. 村镇规划:对一定时期内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7。
村镇规划的内容:⑴研究:村镇的规模、性质和发展方向,合理的经济联系范围;乡镇的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村镇居民的生活要求;建设基金的来源;工程基础资料和村镇的现状等等。
⑵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村镇的各项用地研究各项用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功能分区;安排近、远期项目,确定先后次序,以便科学的、有计划的进行建设。
8.城市规划的工作阶段:(1)县以下建制镇:镇域规划,镇区总体规划,镇区详细规划(2)村镇:村庄、集镇总体规划;村庄、集镇建设规划:集镇建设规划村庄建设规划9,村镇规划的基本原则(5原则):①从实际出发②高起点规划③坚持标准④节约用地⑤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第二章、10,村镇规划资料收集包括哪些内容:①自然条件和历史资料:1)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水文和水文地质气象资料2)区域概况:资源条件村镇农业周围居民点概况对外交通联系3)历史资料:解放前解放后地方特色②社会经济资料:1)人口结构2)村镇建设与管理情况3)村镇工业4)集市贸易③现有建筑物、工程设施与环境资料:1)居住建筑2)公共建筑与绿地3)工程设施:村镇工程规划的依据4)环境资料11.村镇规划资料的收集途径:拟定调查提纲召开各种形式的调查会现场调查①向省、地、市、县有关部门收集。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判断题、简答题、计算题一、基本知识点:1、风向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把各个方向的风的发生次数用百分数来表示。
即:=100%⨯某一风向发生次数风向频率风向总观测次数2、干燥度:是指降水量与蒸发量之比,用以作为判断干旱的标准。
3、聚集-扩散理论:4、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即: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km/km 2)5、村镇规划:是一定时期内村镇建设的蓝图和指导性文件。
6、竖曲线:为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舒适,在纵坡转折点处设置平滑的线,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曲线。
7、曲度系数:衡量路线的短捷程度,又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即:=λ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曲度系数()两点间直线的距离8、道路网密度:道路网密度=道路总长/村镇用地面积,2=(/)l km km F δ∑∑。
是衡量道路系统的技术经济指标。
9、安全行车视距:为确保行车安全,驾驶员能随时看到前面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随时发现障碍物或迎面开来的车辆,能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车等措施,避免发生事故,保证这种必需的最短安全视距。
10、平面系数(技术经济指标):平面系数=居住面积/居住建筑面积×100%11、居民点: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场所12、耕作半径:以村落为圆心画一个圆,圆周便是这个村落中农民所能耕作的最大范围,圆的半径即为耕作半径,也叫劳动半径。
13、住宅面积占居民区总建筑面积:14、容积率:又叫建筑面积毛面积。
=100% 总建筑面积容积率宅基地总面积15、超高:指在平曲线段,为克服车辆受横向力或离心力作用产生滑移或倾覆,将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项横坡的断面形式。
(在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16、日照间距:指前后两排南向房屋之间,为保证后排房屋在冬至日底层获得不低于二小时的满窗日照而保持的最小间隔距离。
村镇规划复习题村镇规划复习题村镇规划是一个涉及城乡发展的重要议题,它关系到人民生活质量、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通过一些复习题来回顾和探讨村镇规划的相关知识。
1. 什么是村镇规划?村镇规划是指对村镇地区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它包括土地利用、建筑设计、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村镇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村镇规划的目标是什么?村镇规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在保护环境、保障人民生活和促进经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村镇的可持续性。
3. 村镇规划的原则有哪些?村镇规划的原则包括可持续性原则、整体性原则、适度发展原则和公平原则。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村镇规划要符合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整体性原则要求规划要从整体上考虑村镇的发展;适度发展原则要求规划要根据村镇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发展;公平原则要求规划要保障村镇居民的利益平等。
4. 村镇规划的步骤有哪些?村镇规划的步骤包括调查研究、规划编制、方案设计、公众参与和实施管理。
调查研究阶段是对村镇现状和问题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规划编制阶段是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村镇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方案设计阶段是根据规划编制结果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公众参与阶段是让居民参与规划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实施管理阶段是对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和管理。
5. 村镇规划中的土地利用是什么意思?土地利用是指将土地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要求进行合理的利用。
在村镇规划中,土地利用是指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农业区等,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6. 村镇规划中的交通规划有哪些考虑因素?村镇规划中的交通规划考虑因素包括交通流量、道路布局、交通设施、交通安全等。
交通规划要确保交通通畅,提高交通效率,保障居民的出行安全。
7. 村镇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有哪些措施?村镇规划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包括保护自然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和减少污染排放。
第一章村镇与村镇规划1.村镇——是乡村居民点的总称,包括村庄、集镇和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它和城市共同组成完整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P1)2.居民点——是由居住、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有机综合体,是人们按照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形成的聚集定居的场所。
居民点的物质要素:建筑群(包括住宅建筑、公共建筑与生产建筑等)道路网、绿地网及其他公用设施。
(P1)居民点可以分为城镇型居民点和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城镇型居民点分为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城镇(县城镇、建制镇)。
乡村型居民点分为乡村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和村(中心村、自然村)。
3.建制镇——农村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P2)集镇——指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中心村——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家庭副业和工业生产活动的较大居民点。
人口规模在1000—2000人。
基层村——也就是自然村,是农村中从事农业和家庭副业生产活动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4.村庄的特点:(P2)⑴点多面广,结构比较松散;⑵职能单一,自给自足性强;⑶人口密度低,且相对稳定;⑷依托土地现有资源,家庭血缘关系浓厚。
5.集镇的特点:(P3)⑴历史悠久,交通便利;⑵集镇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⑶星罗棋布,服务农村;⑷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节制人口盲目外流。
6.村镇体系——是以某一村镇为核心,形成一定引力范围的村镇居民点网络。
即在一定区域内,由不同层次的村庄与村庄、村庄与集镇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彼此联系构成的相互完整的系统。
(P7)7.村镇体系的构成层次:建制(集)镇(中心集镇、一般集镇)——中心村(行政村)——基层村(自然村)8.村镇体系的构成一般就具有的条件:各村镇内部在地域上应是相邻的,彼此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村镇规划方案期末复习要点一说到村镇规划,我就想起了那些错落有致的房屋,宽阔的街道,还有那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
这可是门大学问,下面我就来梳理一下期末复习的要点,让大家在考试中游刃有余。
1.村镇规划的定义和目标我们要明确村镇规划是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对村镇的土地、空间、环境、产业等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以达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记住这几点,考试时就能轻松应对。
2.村镇规划的原则我们要掌握村镇规划的原则。
这里有几个关键点:一是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二是可持续发展,既要考虑当前发展,也要考虑长远利益;三是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进行规划;四是整体协调,确保规划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3.村镇规划的内容(1)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农业用地、建设用地、生态用地等的空间布局和用途规划。
(2)道路交通规划:合理规划道路、桥梁、公共交通等设施,提高交通便捷性。
(3)生态环境规划: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包括绿化、污染防治等方面。
(4)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当地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确定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
(5)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需求。
4.村镇规划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村镇规划的方法和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里有几个常用方法:(1)现场踏勘:实地了解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产业发展等情况。
(2)问卷调查:了解居民的需求和意见,为规划提供依据。
(3)SWOT分析:分析规划区域的优点、缺点、机会和威胁,为规划决策提供参考。
(4)GIS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提高规划的科学性。
5.村镇规划案例分析(1)某地区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如何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2)某地区特色小镇规划:如何挖掘当地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小镇。
(3)某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名词解释:1、居民点是由居住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2、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般区域内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3、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4、曲度系数:亦称非直线系数,是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5、道路网密度是指道路总长(不含居住小区、街坊内通向建筑物组群用地内的通道)∑L与村镇用地面积∑F的比值。
6、道路横断面是指沿着道路宽度、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的剖面。
7、道路横断面的规划宽度,称为路幅宽度,它通常指村镇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建筑红线之间的道路用地总宽度,包括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以及安排各种管(沟)线所需宽度的总和。
8、沿着道路中心线方向所做的垂直剖面,称为道路的纵断面。
9、用两条相交道路的停车视距作为直角边长,在交叉口所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距三角形。
10、建筑密度=住宅、公共服务设施和其他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建筑基地面积×100%11、容积率(建筑面积毛密度);指每公顷宅基地上拥有各类建筑的平均建筑面积,或按宅基地范围内的总建筑面积除以宅基地总面积计算(%)简答论述:1、村镇总体规划的工作内容:村镇总体规划是指中心镇和一般镇的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⑴确定规划期限。
村镇总体规划期限应与乡(镇)域规划期限相适应,一般为10-20年。
⑵确定村镇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预测人口发展规模,选定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⑶在对村镇用地的适宜性作出全面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村镇的现状条件和远景发展的可能性,进行村镇的总体布局:合理划分用地功能分区,综合安排住宅、工业、对外交通运输、仓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绿化用地的布局。
⑷确定村镇道路系统的车站、码头等交通运输设施的位置选择;充分分析村镇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形态,合理确定村镇的公共中心,布置大型公共建筑物的位置。
一,名词解释。
1,村镇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与经济科学,是研究如何进行村镇的分布规划和建设规划,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生产环境的科学。
2,居民点是由居民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公用设施和园林绿化等多种体系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人们共同生活与经济活动而聚集的定居场所。
3,污染系数是表示某一方位风向频率和平均风速对其下风地区污染程度的一个数值。
4,村镇用地是指用于村镇建设、满足村镇功能需要的土地,它既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经列入村镇规划范围但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5,曲度系数:亦称非直线系数,指道路始、终点间的实际交通距离与其空间直线距离之比。
6,平曲线是使车辆从一条转折直线段平顺地进入另一转折直线段的衔接线段。
7,竖曲线是使路线柔和平顺,行车平稳、安全和舒适,而将相邻两条不同纵坡的直线坡段衔接起来的线。
8,行车视距:为了确保在道路上行车的安全,必须使驾驶员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路面,以便随时发现障碍,并能在一定的车速下及时采取减速避让或刹车等措施,从而避免事故发生的必不可少的距离。
9,停车视距: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从发现障碍物到汽车在障碍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离。
10,会车视距:两对向行驶的汽车,在同一车道上互相见到,而又来不及错让时,双方同时采取制动刹车所需的安全距离。
11,生态村镇(eco-town)是指在生态化发展的背景下,在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按照“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思想,从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因地制宜地进行全面生态化村镇建设,把我国村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居环境宜人,各产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社会经济生态之间协调、可持续发展,既具传统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村镇,这是村镇未来发展的理想模式。
二,填空题。
1,居民点的物质要素(组成):建筑群、道路网、绿地、其他公用设施。
2,居民点分类分为城镇型、乡村型居民点两大类。
村镇规划期末考点课题1: 绪论⼀、基本概念:居民点、集镇、中⼼村、基层村、村镇规划1、村镇规划:是指村镇在⼀定时期内的发展计划,是村镇政府为实现村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标,确定村镇的性质、规模和发展⽅向,协调村镇布局和各项建设⽽制订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是村镇建设与管理的依据。
2、居民点是由居住、⽣活、⽣产、交通、公⽤设施、⾏政、⽂教、园林绿化等多种系统构成的⼀个复杂的综合体,是⼈们共同⽣活与经济活动⽽聚集的定居场所。
⼀般居民点是由建筑群、街道⽹、绿化系统以及其他公⽤设施等物质要素所组成。
类型:城市型居民点、乡村型居民点3、集镇⼤部分是乡镇政府的所在地,若⼲中⼼村的聚集地4、中⼼村:⼀般是村民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农村中⼯业与农业结合,城市和农村结合,有利于⽣产,⽅便⽣活和⽣产活动的中⼼。
5、基层村:农村中从事农业到家庭副业的最基本的居民点。
⼀般只有最简单的服务设施甚⾄没有。
⼆、乡村的类型1、普通乡村:(1)密集型乡村聚落(2)分散型乡村聚落(3)半聚集型乡村聚落2、活动型乡村3、特殊乡村三、理解村镇规划设计的内涵具有综合性1. 村镇规划是集社会、环境、经济、⼟地、规划等为⼀体的综合学科。
1)与产业发展相协调,促进村镇经济发展——协调好村镇⾃⾝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系(2)村镇规划要从更⼤的范围更⾼的层次来考虑⼟地的集约利⽤﹙例北京⼋达岭旧村改造﹚(3)村镇规划应协调好现代⽣活与传统伦理之间的关系(4)正确处理⽣产发展与⽣态环境的关系对于以务农为主,或从事家庭⽣产等农户,对庭院、住宅的独⽴性要求较⾼,规划中可采⽤垂直分户的模式;对于家庭⽣活⽅式已逐步城市化的农户,则采⽤⽔平分户的模式,规划设计四层为主的住宅,提⾼了⼟地的利⽤效率,利于可持续发展。
2、村镇规划设计是从总体、局部到细节的不可分割的系统四、城市规划、⼩城镇规划、村镇规划的基本特征⽐较。
(ppt:p42-49)课题2:新农村建设专题五、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总⽬标和任务:⽣产发展,⽣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产发展按照市场需求,科学配置⽣产要素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式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建设现代农业2、⽣活宽裕创建农民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增加农民收⼊切实提⾼农民⽣活质量缩⼩城乡居民收⼊差距形成⽂明健康的精神风貌创造安定有序的发展环境培养⾼素质的新型农民丰富农村⽂化⽣活4、村容整洁布局优化村庄绿化河道净化道路硬化卫⽣洁化5、管理民主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民民主权利六、新农村建设的本质和载体⑴本质:⽣产要素聚集(产业集聚、基础设施集聚、⼈⼝集聚)⑵载体:产品——企业——产业——产业集群七、理解城乡⼀体化的内涵1、城乡空间融合,即城乡两个地域实体融合成⼀个连续统⼀的、⽹络状的、多节点的、可渗透的“区域综合体”。
村镇规划复习资料村镇性质:村镇性质是指村镇在一定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所担负的任务和作用,即村镇的个性、特点、作用和发展方向。
它是由组成村镇基本因素的性质所决定。
确定村镇性质的依据:(1) 村镇的地理,村镇所在乡镇辖区范围内的地理和自然条件,对村镇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2)村镇资源对村镇发展有直接影响的资源有农业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风景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人力资源。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村镇的发展目标要以国民经济和经济发展计划为依据,结合村镇发展的条件,综合加以考虑。
(4)村镇的历史资料调查、分析、研究村镇建设的历史,对今天的村镇规划与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5)村镇的现状资料村镇现状是村镇发展的基础,通过对村镇现状调查,掌握村镇现有生产水平和设施状况,村镇各类用地情况及比例(6)村镇物质要素村镇是由村镇企业、对外交通、仓库、居住和公共建筑、园林绿地以及各项公用设施等组成的,这些被称之为村镇的物质要素村镇的基本特点:区域的经济基础设施村镇环境村镇人口规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村镇人口的总数。
村镇人口总数应为村镇所辖地域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的总和。
它是编制村镇总体规划的基础指标和主要依据之一,它影响着村镇用地的大小、建筑类型、层数高低及其比例、生活服务设施的组成和数量、交通运输和交通工具的选择及道路的标准,市政公用设施的组成和标准,村镇布局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村镇用地规模:1)村镇用地的计算范围;2)村镇用地分类:居住用用地R、公共设施用地C、生产设施用地M、仓储用地W、对外交通用地T、道路广场用地S、工程设施用地U、绿化用地G、水域E和其他用地。
3)村镇用地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A.村镇性质;B.村镇人口规模;C.村镇布局特;D.自然地理条件。
4)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村镇建设用地平衡分析。
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分为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构成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