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91.79 KB
- 文档页数:66
食用菌栽培学电子教案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重点解析重点章节解析:第一章:食用菌概述1.1 食用菌的定义与分类1.2 食用菌的食用价值与药用价值1.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三章:食用菌的栽培技术3.1 菌种的制作与保存3.2 食用菌的栽培方法3.3 食用菌的出菇管理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五章: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5.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5.2 食用菌的加工方法5.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推广第六章:食用菌的遗传育种6.1 食用菌遗传育种的意义与方法6.2 食用菌菌种选育的技术途径6.3 食用菌新品种的推广与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九章:食用菌的产业化生产9.1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概述9.2 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9.3 我国食用菌产业化生产的发展趋势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难点章节解析:第二章: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2 食用菌的培养基质2.3 食用菌的环境因素第四章: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4.1 食用菌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4.2 食用菌的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4.3 绿色防治方法的应用第七章:食用菌的生理代谢7.1 食用菌的碳水化合物代谢7.2 食用菌的氮素代谢7.3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其他代谢途径第八章:食用菌的环境污染与防治8.1 食用菌栽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8.2 食用菌栽培环境的监测与调控8.3 环保型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应用第十章:食用菌的科研与产业发展10.1 食用菌栽培学的研究进展10.2 食用菌产业技术创新与转化10.3 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与政策建议这些章节涵盖了食用菌栽培学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食用菌栽培技术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技术。
随着人们对食物健康认识的逐渐增强与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食用菌栽培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
食用菌栽培技术也逐渐成为现代有机农业中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应用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案进行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理解食用菌栽培技术有助于更好地教学在教授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课程时,需要深入了解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
要了解食用菌生长的生理因素,包括所需的水分、营养和光照等。
同时还需了解不同的食用菌种类之间的差异,以及在栽培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些基础知识是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教材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二、制定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来制定。
对于初学者,需要从基础知识的介绍开始,引导学生们了解有关食用菌生长环境、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和其栽培管理等有关知识。
教师还应为学生讲解一些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如何预防病虫害等。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更应该向他们讲解更高深的食用菌栽培技术。
例如介绍不同种类的培养基和菌丝接种方法,以及如何管理和调节环境来提高菇农的生产水平等,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
三、教师要有良好的互动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应该通过互动、讨论和实践等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
例如让学生们参观和观察不同阶段的食用菌生长情况、进行菌棒制作实践操作等,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教师还应该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或问题,及时作出回应和指导,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实践操作食用菌栽培技术需要实践操作和观察,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实践操作的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食用菌栽培的技术和相关知识。
并且能够从实践中发现不同菌种之间的差异、上下杆,以及菌丝的生长特点等。
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例如,可以通过幻灯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方式来展示食用菌生长过程和栽培技术等知识。
《食用菌栽培学》教案教案:食用菌栽培学一、课程介绍食用菌栽培学是一门研究食用菌生长发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的学科。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成功地栽培多种食用菌,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课程目标1、掌握食用菌生长发育的基本理论,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选择适宜的场地、材料和气候条件。
3、了解食用菌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保障食用菌产品的安全和质量。
4、掌握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储存寿命。
三、课程内容1、食用菌基础知识:介绍食用菌的定义、分类、营养和生长环境要求等。
2、食用菌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场所的选择、培养基的制备、接种技术、培养和出菇管理等。
3、食用菌病虫害防治:介绍食用菌常见病虫害的种类、症状和防治方法,以及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4、食用菌产品加工和保存:介绍食用菌产品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如烘干、冷藏、冷冻等。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和PPT演示,让学生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技术。
2、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亲手操作接种技术、培养基制备等,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栽培基地和加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情况和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栽培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操作: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3、作业和报告:布置相关作业和报告,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的食用菌栽培学教材和相关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全面的课程学习资料。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单元名称第一章食用菌概述第一节食用菌概念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第一节食用菌概念一、食用菌概念食用菌是指人们可以食用的大型真菌的总称。
具体指大型真菌中能形成具有胶质或肉质的子实体或菌核组织并能食用或药用的菌类。
菇、菌、蕈、蘑、耳二、食用菌栽培历史和现状1 .栽培历史介绍我国国食用菌栽培历史目前进行较大面积栽培的约20 多种。
如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木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等为普遍栽培的种类。
2 .现状①生产现状菌种优化、专业化生产,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反季节栽培、周年生产,人工控制光、温、湿等因子,代用料栽培为主要形式②经营现状龙头企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第二节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发展食用菌生产的意义(一)为人类提供理想的健康食品1 .食用价值食用菌都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2 .药用价值食用菌中具有的多糖类和蛋白多糖及抗生素,能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 .经济价值栽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设备简单,投资少。
生物学效率高80%-120% ,生物学转化率= 子实体鲜重/ 栽培基质干重*100%食用菌生长周期短,见效快。
(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变废为宝二、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介绍我国和世界食用菌产业状况和市场需求情况概括总结:学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基本知识部分,如食用菌栽培历史、生产经营状况、栽培意义和发展前景等;二是基本理论部分,即食用菌的概念,生物学转化率等。
第二章食用菌生物学基础第一节食用菌的形态与分类一、食用菌形态1. 菌丝体的形态、功能介绍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及锁状联合结构具有分解、贮存、运输功能。
分布基质内2. 子实体形态、功能介绍菌盖、菌褶、菌柄、菌环、菌托具有食用、贮存、繁殖功能。
分布基质外,子实体的形态、大小、质地等,因种类不同而异3. 菌丝的组织体介绍菌索、菌核、菌丝束、菌膜和子座的形态、特点二、食用菌的分类介绍食用菌在生物中的分类地位,强调食用菌是属于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菌类简单介绍食用菌的种类绝大多数食用菌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都是担子菌,在我国的40个科,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群,即耳类、非褶菌类、伞菌类和腹菌类。
食用菌生产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食用菌的种类、生长条件和繁殖方式。
2. 掌握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
3. 学会食用菌的病虫害防治技巧。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采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 增强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认知,提高学生对食用菌生产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食用菌概述1. 食用菌的定义及分类2. 食用菌的生长条件3.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第二节:食用菌栽培技术1. 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2. 培养基的制备与消毒3. 接种与发菌4. 出菇与管理第三节:食用菌病虫害防治1. 食用菌常见病虫害识别2. 病虫害防治方法3. 环保型病虫害防治策略第四节:食用菌保鲜与加工1. 食用菌的保鲜方法2. 食用菌的加工技术3. 食用菌产品的市场前景第五节: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1. 我国食用菌产业现状2. 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趋势3.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策略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食用菌的生长过程和病虫害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认识。
2. 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到食用菌栽培基地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食用菌病虫害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发言、讨论、作业等,占总评的30%。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食用菌栽培基地的操作技能,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占总评的4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食用菌生产技术》2. 多媒体课件:食用菌的生长过程、病虫害图片等。
3. 食用菌栽培基地:用于实践教学。
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动态。
六、食用菌的采集与鉴定教学目标:1. 学习食用菌的采集方法。
常规食用菌栽培技术目的与要求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常见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掌握常见食用菌的栽培及管理技术;了解食用菌的段木栽培技术。
重点与难点1、不同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2、不同食用菌的栽培、管理技术3、食用菌的代料栽培技术食用菌品种多样,特性各异。
只有经过栽培管理,生产出各种食用菌产品,才能显示出它们的食用价值,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供人们享用,因此,食用菌栽培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依其生长习性可分为木腐型和草腐型。
木腐型食用菌是以木质材料为主要原料,分解木质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香菇、侧耳、黑木耳和金针菇等。
木腐型食用菌的栽培方式分为段木栽培和代料栽培。
草腐型食用菌是以秸杆类物质为主要栽培原料,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一类食用菌,如双孢蘑菇、草菇、鸡腿菇和竹荪等。
所谓“代料”,是指代替段木栽培木腐型食用菌的各种有机物。
代料栽培食用菌,不仅可以保护林木,而且具有生产周期短、生物学效率高、便于工厂化生产等优点。
生物学效率是指食用菌鲜重与所用的培养料干重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100kg干培养料生产了80kg新鲜食用菌,则这种食用菌的生物学效率为80%,生物学效率也称为转化率。
利用农林业的秸杆、枝杈及酿造工业的副产品栽培食用菌,还可以消除环境污染,所以,人们说食用菌生产是一个“一箭三雕”的产业。
第一只雕是食用菌产品;第二只雕是减少了秸杆的剩余量,降低了焚烧秸杆对环境的污染;第三只雕是生产了大量的有机肥,促进了有机农业的发展。
第一节平菇栽培一、概述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伞菌目(Agaricales)、侧耳科(Pleurotaceae),侧耳属(Pleurotus)真菌。
侧耳属的子实体菌盖多偏生于菌柄的一侧,菌褶延生至菌柄,形似耳状而得名。
侧耳属是一个大家族,共有30多种,有很多名优品种,除平菇外,还有阿魏菇、鲍鱼菇、杏鲍菇、风尾菇、榆黄蘑、姬菇等。
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2. 了解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方法;3. 熟悉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4. 学会定常规操作流程,能够进行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5. 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食用菌栽培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食用菌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条件;3.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
三、教学难点1. 食用菌的种植和管理技能;2. 如何控制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保证食用菌的生长质量。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程通过引入课程,介绍食用菌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理论讲解(1)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和生长周期;(2)食用菌的栽培原理和方法;(3)食用菌的分类和特点;(4)食用菌的栽培设施和管理。
3. 实践操作(1)讲解食用菌种植的步骤和注意事项;(2)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从选材、消毒、种植、光照、保温、加水等各环节进行操作;(3)指导学生进行食用菌的管理,如防治病虫害、控制湿度、调节光照强度等;(4)观察并记录食用菌的生长状态和产量。
4. 总结回顾(1)总结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回顾每个环节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3)分享成功经验和面临的困难;(4)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评估通过对学生实验表现的评估,检验其对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进行表彰,对于表现不佳的学生可以提出改进建议。
同时,经过实验演示和理论讲解,将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深入人心,为日后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食用菌栽培教案《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1-32 学时(实践课)单元名称第四章食用菌菌种生产授课题目实训六原种、栽培种接种与培养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原种、栽培种接种技术,即母种接原种,原种接栽培种的接种技术,菌种培养期间的管理方法;了解各级菌种的转接数量。
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实训教学重点接种技术、接种量教学难点课程设计组织教学:点名掌握学生出勤情况,规范实验室纪律,操作前准备消毒准备:课前将原种、栽培种培养基及接种用具一并放入无菌室,开启无菌室和超净工作台上的紫外灯,照射30 分钟。
复习提问:为什么繁育原种和栽培种?导入新课:怎样进行原种、栽培种的接种,通过本次实训能学会这项技术讲述内容:1 .本次课的内容和要求2 .要求学生带口罩操作3 .操作规程(演示教学,本次实训是用超净工作台进行,但无菌箱操作也要演示)4 .分组分任务操作内容:(按照实训指导进行操作)母种接原种时,可用接种铲将母种分成5-6 块,取出一块接入原种培养基中,一支母种可接5-6瓶原种。
接种时速度要快,接种后马上封口,贴上标签。
接种栽培种即从原种瓶中取出一小块放入栽培种培养基中,其它操作过程同上。
一瓶原种接20 袋或40 瓶栽培种。
概括总结:本次实训是在无菌室超净工作台条件下进行的接种操作,同时让学生了解无菌箱接种的方法和技术。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学会了接种环境的消毒方法和无菌操作接种技术,所制作的菌种质量待培养后检验。
技能训练:业余时间在实习基地参加原种、栽培种接种活动,并考察培养期限间的管理方法课前准备课前要将实验用的母种和原种按实验需求准备好,母种可以采用以前实验中做的,但原种要提前25 天进行接种培养。
课后作业完成实训报告,内容要求:实验题目、主要内容、实训目的、方法原理、操作程序、结果或结论、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思考练习1 .一支母种能接几瓶原种?一瓶原种能接多少袋栽培种?2 .用无菌箱操作时里面的物品应如何摆放?3 .原种和栽培种在适宜温度下的培养时间是多少?4 .怎样确定原种、栽培种的培养是否功?《食用菌栽培》教案第33-34 学时单元名称第五章平菇栽培技术授课题目第一节平菇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平菇种类、形态和分类地位及生活史,目前平菇的生产状况、栽培品种和栽培意义;重点掌握栽培平菇常用配方及生态要求。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植物食用菌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了解食用菌产业的产生和发展;了解食用菌的产业特征;了解食用菌学的展望。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讲授食用菌学的定义和任务,食用菌学的产生和发展和食用菌学的展望。
难点:食用菌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教学方法:利用课件结合板书介绍食用菌学的定义和任务。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作业和讨论:1、什么叫食用菌?2、试述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3、浅谈我国食用菌发展状况。
六、参考资料:1 张锐捷.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2 杨新美.中国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3 暴增海.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七、教学内容绪论第一节概述一、概述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或“可形成可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
而“蘑菇”通常是指有明显伞、柄之分的伞菌,食用菌中大多数属此类,因而得名。
1、俗称:蘑菇:一般指伞菌菌蕈:蕈→草生菌;菌→木生菌耳:胶质子实体茸:多毛芝:革质苓:块菌荪:膜质2、在真菌分类中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5%(食用菌中)担子菌亚门:95%(食用菌中)半知菌亚门二、食用菌及其产业的基本特征:1、种类繁多:全世界菇类:4000 多种,其中可食的2000 余种。
我国有(已报道)720 余种菇类。
华南:345 种,其中可食:140 多种;有毒:40 多种;大多:未认识;人工栽培:100 余种,有商业价值的20 余种。
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金针菇、滑菇等。
平菇属:金顶侧耳、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姬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鲍鱼菇、白灵菇、杏鲍菇、袖珍菇等。
木耳: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金耳、榆耳、云耳、血耳、大光木耳、橙耳、槐耳、石耳、茶耳等。
还有:猴头、竹荪、灵芝、蛹虫草、鸡腿蘑、茶薪菇(杨树菇)、巴西菇(姬松茸)、舞茸(灰树花)。
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第一篇: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食用菌制种与栽培教案实验一食用菌形态结构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认识和掌握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形态特征二、实验原理常见的栽培的食用菌主要是担子亚门层菌纲和腹纲的一些种类,它们由双核菌丝分化形成子实体,子实体是有性孢子着生的器官,其孢子外生在担子上,并聚集成一层子实层,但它们的子实体形状因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别,是认识食用菌类别的主要标志。
三、实验器材1、新鲜的食用菌,浸、干制标本。
2、解剖刀。
四、实验方法识别香菇、双孢蘑菇、平菇、猴头、口蘑、木耳、竹荪、草菇、银耳、金针菇等形态特征。
取平菇、香菇,首先观察其子实体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特征。
再用解剖刀纵切子实体观察其菇盖组成。
菌肉的颜色、质地、菌褶形状和着生情况(离生、延生、直生、弯生)。
再观察其菌柄的组成,菌柄的质地,中空或中实。
五、作业绘制香菇子实体形态及纵剖面简图,并注明各部位名称。
实验二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一、实验目的1、掌握食用菌母种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熟练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培养基是按照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用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营养基质。
其中含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和水分等物质。
由于食用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还必须在适宜的酸碱条件下,才能表现最大的生活力。
因此,对不同种类食用菌还须将培养基调节到一定的PH值范围。
食用菌的培养基可分为母种培养基、原种培养基和栽培种培养基。
对于母种培养基一般多采用固体培养基,因此需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凝固剂。
三、实验器材马铃薯(去皮)200g,琼脂16-18g,葡萄糖20g,大试管、棉塞、灭菌锅、漏斗、铁架台、胶管。
四、实验步骤1、选好马铃薯洗净去皮(挖去芽眼),切成薄片,取200g放在铝锅中,加水1000mL,煮沸20分钟,双层纱布过滤,取滤液并补足水至1000mL,加琼脂,小火加热,玻璃棒搅拌至琼脂全部溶解,再加入葡萄糖使其溶化。
食用菌栽培教案教案标题:食用菌栽培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基本知识和栽培要求。
2. 学习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食用菌的了解,例如食用菌的类型、特点和营养价值。
- 引发学生对食用菌栽培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不同种类的食用菌,如蘑菇、香菇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 解释食用菌栽培的基本要求,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因素。
- 讲解食用菌栽培的步骤,如选择菌种、制作菌种培养基、接种、培养和收获等。
3. 实践操作(30分钟)- 分发食用菌栽培的材料和工具,如菌种、培养基、培养箱等。
- 指导学生按照步骤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 强调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如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交叉污染等。
4. 团队合作(2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种食用菌的栽培。
-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和分享经验,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 每个小组在栽培过程中记录观察结果,并准备分享报告。
5. 总结与展示(10分钟)- 学生展示各自栽培的食用菌,并分享栽培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 教师总结食用菌栽培的关键要点,并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研究食用菌栽培的更多内容。
教案评估:1. 实践操作中的观察记录和报告。
2. 学生对食用菌栽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案扩展:1. 邀请专业人士或农民来校进行食用菌栽培的讲座或实践指导。
2. 组织学生参观食用菌种植基地,了解实际的栽培过程。
3. 设计更复杂的食用菌栽培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如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
2.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3. 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种食用菌大班科学教案——种食用菌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食用菌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食用菌的分类和常见种类;3. 了解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和培养方法;4. 培养培养食用菌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准备1. PPT或教学图表;2. 食用菌的标本、育种培养器具;3. 生长基质、土壤和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食用菌图像,并向学生提问:“大家有没有吃过这些蘑菇?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是什么样的?”2. 引入新知通过PPT或教学图表向学生介绍食用菌的概念和特征,如菌类生物、无叶植物、寄生植物、土著植物(非土生)的一类真菌。
同时,介绍食用菌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健康的益处。
3. 分类与常见种类1) 介绍食用菌的不同分类,如根据形态、菌种和可食用部位等进行分类。
2) 展示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如平菇、金针菇、香菇等,并介绍其特点、食用价值和烹饪方法。
3) 提供食用菌的图片和标本,让学生观察和辨认。
4. 生长环境和培养方法1) 介绍食用菌的生长环境要求,比如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
2) 介绍食用菌的培养方法,如使用育种培养器具、选用适宜的培养基质等。
3) 展示食用菌的培养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生长情况。
5. 培养技巧1) 介绍食用菌的培养技巧,如选择适宜的培养基质、控制适宜的湿度和温度等。
2) 指导学生进行食用菌的培养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自体验培养食用菌的过程。
3) 强调培养时需要注意的卫生问题和实验室安全。
6. 总结与评价1) 对整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食用菌种植基地或食用菌生产企业,让学生近距离了解食用菌生长的环境和生产过程,加深对食用菌的认识和了解。
2. 创意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食用菌的创意实践,如利用废旧农作物、菜叶等材料进行食用菌的培养。
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菌的种植与管理教案⾷⽤菌的种植和管理教案第⼀节平菇栽培⼀、平菇栽培技术平菇栽培有多种栽培⽅式。
1.依栽培原料处理⽅式不同,可分为①⽣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直接装袋接种;②发酵料栽培:栽培原料不需灭菌,但经过建堆发酵后装袋接种;③熟料栽培:栽培原料经过灭菌后装袋接种。
2.依装料⽅式不同,主要有①袋料栽培:将料装⼊塑料袋内进⾏培养;②畦床栽培:将栽培料铺成畦床状进⾏接种培养。
3.依出菇⽅式不同,主要有①室内栽培:在室内将菌袋垛成菌墙进⾏出菇;②室外半地下⼟温室栽培:在室外⼤棚(外半地下⼟温室)将菌袋垛成菌墙进⾏出菇。
但以半地下⼟温室栽培⽅式效果最好,也⽐较简单易⾏。
这种⽅式,已被⼴⼤菇农普遍采⽤。
半地下⼟温室内,昼夜温差⽐较⼤,菌丝体⽣理成熟以后很快就会在袋⼝内产⽣菇蕾,容易出菇,并且在低温季节栽培平菇,病⾍危害轻,杂菌污染率低,⾼产稳产性能好,菇体盖⼤、盖厚,柄短,⾊质好,质量⾼。
栽培季节为春、秋两季,⼀般多为秋季8~10⽉份进⾏栽培,因秋季栽培出菇时间较长,可延长到昱年春季。
管理措施:(⼀)发菌管理袋栽平菇在温室内具有保温性能好,发菌快等特点,但若管理不当,易造成杂菌感染和烧菌。
正如菇农们说的:“能否成功在发菌,产量⾼低在管理。
”因此搞好发菌期管理是取得稳产⾼产的重要基础。
必须把菌袋放在20~25℃,空⽓湿度在65%~75%的条件下发菌。
⽓温低时,菌袋可堆⾼5~7层;⽓温⾼时,可堆⾼2层或单个摆放。
菌袋总体积应掌握在有效空间的20%左右。
10天翻⼀次菌袋,翻袋时应注意把上下层翻到中间,中间的放到上下层,同时要将每个菌袋翻转180度。
如菌袋内温度上升到35℃,则要及时翻袋,并同时打开门窗通风散热,以防烧菌。
精⼼管理25~30天即可发好菌丝,其标准:⼀拍即响,菌丝浓⽩,⼿掰成块,⼤多出现菇蕾。
(⼆)出菇管理将菌袋两头松开,适量通风,以供给菇蕾新鲜空⽓,并每天向地⾯、墙壁、空间喷少量雾状⽔,温度应保持在85%~90%。
食用菌栽培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2)掌握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1)能够识别常见的食用菌种类;(2)能够熟练操作进行食用菌的栽培实验。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2)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食用菌的栽培操作技术及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2. 采用演示法,展示食用菌栽培的技术要点;3. 采用实验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食用菌栽培实验。
四、教学准备1. 准备食用菌标本或图片,用于讲解食用菌的种类;2. 准备食用菌栽培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菌种、培养基、接种工具等;3. 提前向学生发放实验指导书,让学生预习实验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食用菌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营养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食用菌栽培的基本技术及注意事项:讲解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选择、菌种繁殖、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出菇等环节的技术要点,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 学生动手实验: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食用菌栽培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实验总结:学生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心得,教师对实验情况进行总结,给予评价和建议。
5. 拓展延伸:介绍食用菌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食用菌栽培技术的创新成果,激发学生对食用菌产业的兴趣。
6. 课后作业:六、教学内容1. 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介绍食用菌的生长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2. 食用菌的繁殖方式:讲解食用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3. 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介绍食用菌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七、教学过程1. 讲解食用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PPT或实物标本,讲解食用菌的生长条件;2. 讲解食用菌的繁殖方式:通过PPT或实物标本,讲解食用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方式;3. 讲解食用菌的培养基制备:通过PPT或实物标本,介绍食用菌培养基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食用菌栽培技术教案绪论一、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植物食用菌学的定义、论第一节概述一、概述食用菌(Edible Fungi)是一类可供人类食用的大型真菌的统称,或“可形成可食子实体的大型真菌”,俗称蘑菇。
而“蘑菇”通常是指有明显伞、柄之分的伞菌,食用菌中大多数属此类,因而得名。
1、俗称:蘑菇:一般指伞菌菌蕈:蕈→草生菌;菌→木生菌耳:胶质子实体茸:多毛芝:革质苓:块菌荪:膜质2、在真菌分类中真菌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5%(食用菌中)担子菌亚门:95%(食用菌中)半知菌亚门二、食用菌及其产业的基本特征:1、种类繁多:全世界菇类:4000 多种,其中可食的2000 余种。
我国有(已报道)720 余种菇类。
华南:345 种,其中可食:140 多种;有毒:40 多种;大多:未认识;人工栽培:100 余种,有商业价值的20 余种。
大宗人工栽培食用菌:双孢蘑菇、香菇、平菇、木耳、草菇、金针菇、滑菇等。
平菇属:金顶侧耳、糙皮侧耳、美味侧耳、紫孢侧耳(姬菇)、凤尾菇、佛罗里达侧耳、鲍鱼菇、白灵菇、杏鲍菇、袖珍菇等。
木耳:黑木耳、毛木耳、白木耳、金耳、榆耳、云耳、血耳、大光木耳、橙耳、槐耳、石耳、茶耳等。
还有:猴头、竹荪、灵芝、蛹虫草、鸡腿蘑、茶薪菇(杨树菇)、巴西菇(姬松茸)、舞茸(灰树花)。
小宗:花脸、榛蘑、亚侧耳、大球盖、长根菇、真姬菇、大杯蕈、高大环柄菇、黄伞、牛舌菌、金福菇、大斗菇、松毛菇、草仙菇、金口蘑、双环林地蘑、牛肝菌、羊肚菌等。
2、优质蛋白质食品:除具备食品的三要素:嗜口、安全、营养外,还符合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开发食品资源,必须符合“天然、营养、保健”。
药用保健作用:健康食品无污染而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嗜口性:好吃,又十分丰富的香、鲜味,又具有十分良好的口感。
香菇:香味浓郁、口感滑脆;鸡枞:味如鸡丝;羊肚:十分鲜美;松口蘑:蘑菇之王700—100 元/公斤;竹荪:(汤如乳汁)蘑菇皇后;鲍鱼菇、杏鲍菇、白灵菇都是侧耳,但风味各不相同;袖珍菇:香甜大腿菇:美味牛肝菌;一个菇、一种味、无法用语言形容。
营养:(1)、蛋白:3—4%(鲜)20—40%(干重)(素食人群中蛋白的重要来源);(2)氨基酸:8 种人体必需而谷物中少有的种类齐全(金针:赖氨酸高,增智);(3)核酸,维生素:香菇:VD 原(麦角甾醇)含量十分高;(4)矿物元素:“绪”灵芝比人参高6—10 倍;“硒”;(5)磷脂:健脑。
安全:以无污染而著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保健:多数菇类有医疗保健作用。
(1)菇有“菇类多糖”提高人体免役能力、抗癌;(2)猴头治消化道疾病有特效;(3)香菇可防缺钙,抗癌;(4)木耳降血栓,降血脂;(5)灵芝调节血压、增强血液携氧能力、调节神经、保肝护肝(抗癌半斤灵芝延长 1 年生命);(6)蜜环菌:偏头疼;(7)植物纤维:金针等,降胆固醇清理血管、肠道;3、生产容易:(1)、原料易得:几乎所有的天然有机物都可使用:木屑、草、桔杆、粪、渣、药材、废纸、棉壳;(2)、技术简单:工厂化、作坊化、园艺化皆可;(3)、周期短。
4、生态效益好:(粮食安全仍是一大问题,世界上还有数以亿记的人在温饱线下)。
陆地上人类食物来源主要是绿色植物→其中一小部分被人直接或间接利用1 亩地→500 斤粮→400 斤草→400 斤菇→再还田(价值高了许多),农业史上的两次绿色革命:第一次:马铃薯的应用第二次:杂交水稻和矮秆小麦的应用第三次将是“白色革命”,使者是食用真菌。
5、经济效益好:生产占地少、投入产出比高,是垦区二次开,发产业结构调整、,林业替代产业的重要生产项目。
1 亩地效益可达5000 元-2 万元,1 亩地种粮50 元—100 元,种菜2000 元(种菇5000 元)。
保护5000 元(菜)种菇可万元2—3 万元。
6、加入“WTO 后的机遇今年中国正式加如“WTO”,对中国传统农业是一次冲击和挑战(美国玉米0.25 元/斤,小麦0.35 元/斤)。
为了迎接挑战国家、省里、垦区都作了很多准备,但结果怎样?是未知数。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机遇。
原因:(1)劳力投入大;(2)生产周期长,不宜实现工厂化生产;(3)受中国菌产业影响国外产业将会进一步下滑,将会刺激中国菌产业进一步发展。
例:日本:(1)介绍中国对日本的冲击;(2)日本对策(宣传;限制进口量种质资源保护三步曲):2001 年:日本农林水产省设限:自4 月29 日—11 月8 日(200 天)日方进口鲜香菇数量为8003 吨,超过部分将征收266%的高额反倾销税(折650 日元/公斤鲜菇),干菇为7000吨以内。
鲜菇价:日本价格800—900 日元/公斤,折50—60 元/公斤;国内价:6 元/公斤—10 元/公斤。
实际上:4 月底—8 月中旬每周只有10—15 吨,8 月中旬以后中国部分鲜菇产地开供应,10 月份大部分产地可出菇,但由于当年南方种植量比往年少了2/3,因此也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2004 年日方又出台了限制中国生产的销往日本的香菇,禁止使用日本已注册的香菇品种和利用其作为父母本培育出的品种。
(机遇只亲睐那些有准备的人)。
第二节国内外食用菌产业的历史、现状及展望一、国际现状中国是名副其实的食用菌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目前:中国超亿元的县26 个其中13 个1—5 亿元,13 个 5 亿元以上。
二、我国食用菌现状1、总产量继续增加(1999 年、万吨)(1)香133.8;(2)平102;(3)毛木耳43.2;(4)蘑42.6;(5)金18.9;(6)银耳10;(7)黑木耳5.9;(8)草菇3.2;(9)滑菇3.1;(10)茶树菇1;(11)灰树花1;(12)猴0.28;(13)鸡腿蘑0.18;(14)竹荪0.11;(15)姬求茸0.01;(16)其它 1.5 合计366.78 据估计20001 年→(520 万吨)2004 年将达到600 万吨2、许多领域达世界领先水平:代料香菇、黑木耳、毛木耳、银耳。
3、种类不断增加,珍稀种类开发已起步,而且将会成为新增长点。
除常规20 余种外,珍稀菇:姬松茸、真姬、杏鲍、阿魏、白灵、杨树菇、鲍鱼菇、袖珍、大球盖、虎奶、牛舌等,除单产稍低外,无论色、香、味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一经上市立刻受到消费者青睐。
4、质量大幅度提高,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5、向产业化方向又迈进一步,(我国有1000 万户种菇户,是主力军)但烟台九发、京都菇业、锦绣大地、上海天厨等一大批专业化、工厂化生产企业发展起来,使分散的、小规模的副业式生产向企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6、开发出许多新资源,减少阔叶树资源消耗,降成本、保环境。
7、普遍重视新品种的应用。
8、深加工有新进展:饮料、酒、保健食品三、发展方向:1、加强市场信息调研,防止盲目生产、一哄而起,挫伤菇农。
2、增加科技投入,借鉴欧、美、日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科研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特别在遗传育种上下大工夫。
3、加强资源普查,保护资源多样性,为引种、驯化、育种和栽培提供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发各地名、优、特、新、美味的新菇品种。
4、开发新原料资源(原辅料)。
5、加强菌种的管理、,防伪劣菌种坑害菇农。
6、加强机械研究推广和应用。
7、加强深加工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8、加强食用菌废料综合利用研究,保护生态环境。
四、福建省情况:年产量100 万吨,其中毛木耳15 万吨,排名 2 位(产值),香菇30 万吨,排名第三,蘑菇42 万排名第一,金针菇12 万排名第二。
优势:(1)资源丰富;(2)气候独特、反季节优势;(3)品种资源丰富:紫丁香、亚侧耳、黄磷伞、杨树黄、灰树花、黄金菇。
(4)劳动力优势。
方向:反季节栽培;产业化经营(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
五、食用菌栽培学的性质任务:1、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栽培原理、制种方法。
2、掌握几种先进的栽培技术。
3、了解产业动态、发展战略4、具备有一定的科技攻关能力。
思考题:我省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展望。
六、抓住“南菇北移”和加入“WTO”后的机遇,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市场动态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本产业在垦区在福建大发展成为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做贡献。
第一章形态结构及分类一、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食用菌的不同种类、食用菌的基本形态,食用菌一生有几个明显的阶面;子实体的不同形态,食用菌的分类;食用菌的营养物质的利用,不同的食用菌选择的营养物质不同;学会辨别有毒食用菌。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重点讲授食用菌学的形态和结构,食用菌的分类难点:食用菌的分类和辨别三、教学方法:利用课件结合板书介绍食用菌的形态和结构四、课时安排:3 课时五、作业和讨论:1、试述菌丝体的功能、菌丝和菌丝组织体的类型。
2、试述锁状联合的形成过程。
3、试述子实体的功能,并以伞菌为例阐述子实体的形态和功能。
4、简述食用菌的生活史。
六、参考资料:陈德明主编,食用菌生产技术手册,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12 吕作舟编著,食用菌保鲜与加工,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8 七、教学内容:子实体:肉眼可见部分(易分清结构),(肉质、胶质、革质)→繁殖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果实。
)菌丝体:生长在基质中的菌丝体→营养体→相当于高等植物的植株。
菌丝体→子实体↓菌种→扩繁(无性)栽培生长菌丝体→再产生子实体第一节菌丝体一、菌丝体的形态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相当于绿色植物的根、茎、叶。
它生长在土壤、草地、林木或其他基质内,分解基质、吸收营养,能从基质内吸收水分、无机盐和有机养分,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菌丝体是基质内无数纤细的菌丝(hypha)交织而成的死状体或网状体,绝大多数呈白色。
因其生于基质内,且十分纤细,因此人文一般很少注意到它的存在。
如果环境条件适宜,菌丝体就能不断地向四周蔓延扩展,利用基质内的营养,繁衍自己,使菌丝体增殖。
达到生理成熟时,菌丝体就会扭结在一起,形成子实体原基(primordium),进而形成子实体。
食用菌生产中所使用的菌种(spawn),实际上就是纯菌丝体。
食用菌的菌丝都是多细胞的,由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所组成。
菌丝是由管状细胞组成的丝状物、是由孢子(spore)吸水后萌发产生芽管,芽管的管状细胞不断分枝、伸长、发育而形成的。
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图1—1)。
食用菌的菌丝都是有隔菌丝细胞中细胞核的数目不一。
通常子囊的菌丝细胞含有一个核或多个核,而担子菌的菌丝细胞大多数含有两个核。
含有两个核的菌丝叫双核菌丝(dicaryotic hyphae)和三生菌丝(third hyphae)。
1、初生菌丝它是由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
开始时菌丝细胞多核、纤细,后产生隔膜,分成许多个单核细胞,因此有又称为单核菌丝(uninucleate hyphae)或一次菌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