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临床比较
- 格式:pdf
- 大小:320.86 KB
- 文档页数:2
会阴切开缝合术术式选择\缝合技巧\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会阴术式临床上常用的有两种:⑴会阴正中切开缝合术。
一般适用于:①胎儿不大,胎儿体重估计<3200g;②会阴体较高;③接产技术熟练,思想高度重视,估计不会发生会阴Ⅲ度裂伤,不适宜于难产手术的辅助切开。
⑵会阴侧切开缝合术。
一般适用于:①胎儿较大,胎儿体重估计≥3200g,考虑到直切口可能延长导致会阴度裂伤;②因产妇或胎儿因素需迅速娩出胎儿,仍以实行侧切开缝合术为宜,避免迅速娩出胎儿时导致切口延长;③初产妇产钳助产术、胎头吸引术、臀位助产术时的常规辅助切开术。
会阴切开缝合术要获得满意的效果,应注意一定的缝合技巧:首先要熟悉会阴被切开缝合的组织层次,会阴侧切时切开阴道、前庭黏膜及筋膜、球海绵体肌、会阴深、浅横肌、皮下组织及皮肤。
其次缝合时要求恢复解剖层次,在阴道黏膜及筋膜内有丰富的血管网络,缝合时要特别注意。
最后还应该选用合适的缝合材料进行正确缝合。
从正中切开缝合术来说:①间断或连续缝合阴道黏膜及筋膜组织,缝合材料同下文侧切开缝合术。
②间断缝合切开的肌肉及皮下组织。
③间断缝合皮肤,同下文侧切开缝合术。
从侧切开缝合术来说:①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黏膜组织:用2-0医用可吸收聚乙醇酸手术缝合线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黏膜下组织,注意勿穿透直肠黏膜。
②用2-0医用可吸收聚乙醇酸手术缝合线间断缝合切开的肌肉及皮下组织。
③用4-0医用可吸收聚乙醇酸手术缝合线皮内缝合皮肤或1号丝线间断皮外缝合。
准确评估经阴分娩的可行性是会阴切开的首要条件,临床上偶尔发生会阴切开后,经阴分娩困难又不得不行剖宫产者,应尽量避免。
其次是确定会阴切开的方式,一方面充分估计产妇会阴条件、胎儿大小、是否急需娩出、经阴分娩的难易度,如会阴体短、胎儿大(>3200g)及经阴分娩较困难者(需器械助产等),宜行会阴侧切开术,切侧切口适宜延长(一般4~5cm)。
另一方面还要考虑接生者的助产经验,助产经验少,尽量不行会阴正中切开术。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皮外缝合的比较作者:陈仙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在会阴侧切产妇中选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会阴疼痛、伤口愈合等情况。
結果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减轻会阴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明显优于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法。
结论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伤口疼痛轻、愈合好,感染少,且外形美观,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会阴侧切;皮内缝合;皮外缝合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25-02临床上会阴侧切术普遍应用于产科,即自然分娩时,在会阴部行切口,以防止分娩时会阴撕裂,保护盆底的肌肉,有效的降低母婴并发症出现;会阴侧切术属于手术助产方式,保证分娩的安全性[1];伤口愈合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及婚姻生活,而产科缝合技术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伤口愈合的直接重要因素。
我院采用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法,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不仅避免了丝线缝合和拆线时牵涉痛,而且因不用拆线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8月——2018年5月在本院足月顺产并作会阴侧切术的产妇中进行调查。
选择可吸收缝线皮内缝合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采用铬制肠线及丝线皮肤外缝者10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产妇年龄、孕周、产次、胎儿体重等一般情况相似,无产科高危因素,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1.2.1 侧切方法:所有需外阴侧切的产妇,常规用2%盐酸利多卡因20ml行会阴部神经阻滞局部浸润麻醉;利多卡因具有对黏膜穿透力强、发挥作用快的药理作用[2] ;取坐骨结节至肛门联线中点稍偏坐骨结节处,然后在阴道内手指的指导下,将针头刺向坐骨棘内下方注射[3]左手示指、中指入阴道与抬头之间,将阴道左侧壁撑起,用会阴侧切剪,自阴唇后联合起,向外剪开45度(会阴高度膨隆时应60度),向坐骨结节方向,于宫缩时剪开会阴4-5公分,也可根据评估胎儿的大小来决定剪开的大小,会阴切开后用纱布压迫止血,胎盘娩出后缝合。
不同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效果观察目的探讨不同会阴侧切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左侧切开缝合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100例采用双“8”字法缝合切口。
对照组100例采用传统法缝合切口。
观察两组的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切口水肿、切口硬结、切口舟状窝处裂开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双“8”字缝合法缝合时间缩短,减轻切口水肿,减少硬结,促进舟状窝处伤口的愈合,提高了切口的甲级愈合率,产妇产后更舒适,有利于产妇身心康复,改善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
标签:会阴缝合“8”字缝合;缝合时间;愈合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分娩第二产程中,因会阴过紧或胎儿过大估计分娩时会阴撕裂不能避免者,或母儿有病理情况急需结束分娩者常用的手术[1]。
该研究应用双“8”字缝合法与传统缝合法缝合切口对切口缝合时间的影响及切口愈合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现选择2011年1月—4月在该院产科住院的200例自然分娩行会阴侧切患者2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该院产科住院经阴道分娩,无妊娠合并症,无明显潜在感染,行会阴侧切无合并会阴深度撕裂及会阴水肿的顺产产妇200例按顺序编号,单数为观察组,双数为对照组。
观察组100例平均年龄(25±3.3)岁,孕周(39.1±1.4)周,新生儿体重(3119±351)g,第二产程(41.8±17.17)min。
对照组100例,平均年龄(25±3.1)岁,孕周(39.4±1.3)周,新生儿体重(3 158±315)g,第二产程(42.4±16.50)min。
1.2 方法入选产妇入院后均接受常规产前健康教育,认真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均由工作年限>10年且接生技术熟练的助产士负责完成本操作,侧切方法为自会阴后联合中线左侧45°方向切开会阴,使用2-0可吸收线。
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的比较
曲雅丽;王金会
【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
【年(卷),期】2000(000)004
【摘要】对于产妇分娩需要会阴侧切缝合的操作中,我院的工作人员有传统缝合法及内“8”字缝合法两种。
通过产后对切口愈合情况及随访中肠线反应的观察,作对比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1998年2月至1998年12月行会阴侧切产妇共200例,孕周在37~42周,年龄在23~34岁,均有会阻侧切适应证。
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缝合法100例,内“8”字缝合100例,产妇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 麻醉方法及会阴侧切方法相同,阴道粘膜缝合方法采用肠线间断缝合法,从切口顶点0.5cm处缝至处女膜环处。
【总页数】1页(P312-312)
【作者】曲雅丽;王金会
【作者单位】青岛市四方区医院;青岛市四方区医院 266033;266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9
【相关文献】
1.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 [J], 许小柳
2.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的临床效果比较 [J], 谢绍楚
3.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160例临床比较 [J], 赵岩
4.两种会阴侧切缝合方法比较 [J], 赵江萍; 张爽; 尚艳娥
5.会阴侧切口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J], 蒋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会阴缝合中两种打结方法的效果比较【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会阴切开缝合术中两种打结方法的产妇产后疼痛情况和痛性结节发生情况。
方法将同时期内行会阴切开缝合术的4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均采用可吸收合成缝线缝合会阴伤口;试验组在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法打结,对照组打结方法为传统的外科三重结,产后的治疗和护理均相同。
对两组产妇的产后会阴伤口疼痛程度和术后30~60天出现痛性结节的发生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试验组产妇产后的伤口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痛性结节的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结论会阴侧切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方法打结,操作简单,减轻了产妇的痛苦,有利于产妇的身心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会阴切开缝合;打结方法;疼痛;痛性结节会阴切开缝合术是产科常用的一种辅助分娩方法,会阴侧切率在逐年上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阴伤口缝合有多种方法,所用的材料也多种多样,采用何种方法能减少产妇痛苦,是从事助产专业人员一直探求的目标。
我科自2008年1月起在会阴侧切缝合过程中采用锁扣法打结,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效果满意。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3年玉林市卫生学校附属医院继剖宫产更换缝合材料后,会阴切开缝合术也更换了缝合材料,采用医用可吸收缝线,产妇产后伤口疼痛难忍及术后痛性结节发生的现象虽然明显下降,但仍存在。
为了减少各种因素对产妇会阴侧切带来的术后肠线反应、切口水肿疼痛等并发症,减少产妇痛苦,我科从2008年1月起对缝合过程中的打结方法进行改良。
选择2008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分娩行会阴切开术的初产妇4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
两组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头位,且在年龄、身高、体重、孕周、会阴条件、高危妊娠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产房环境空气培养,物表培养及工作人员手培养结果均符合要求。
1.2 缝合材料选用泰科医疗器材公司生产的3-0 DG可吸收合成缝线。
会阴侧切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对比研究目的比较会阴侧切术后皮内缝合与传统皮外缝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0年9月~2011年9月的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136例产妇随机分组,65例经传统皮外缝合的产妇设为对照组,71 例经皮内缝合的产妇为观察组,观察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感染率及美观效果。
结果皮内缝合疼痛率较低,术后感染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且切口及手术瘢痕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会阴侧切经皮内缝合疼痛较轻、感染率低、愈合好,且较为美观,具有传统皮外缝合方式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会阴侧切术;皮内缝合;传统皮外缝合会阴侧切术是在产科领域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手术。
会阴侧切的主要目的为尽量缩短第二产程,防止因自然分娩引起的会阴裂伤及产程阻滞,亦保护软产道,使母婴得到较好的结果。
临床会阴切开术应用率已达80%以上[1]。
会阴侧切术后缝合方法有多种,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9月~2011年9月采用皮内缝合术,并随机与同期传统皮外缝合术比较,对两种处理方法的感染率、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外观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9月~2011年9月,对笔者所在医院分娩的136例经阴道分娩并行会阴侧切术的产妇采取随机分组。
65例采用传统皮外缝合法,设为对照组;71例采用皮内缝合法,设为观察组。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缝合方法对照组:缝合阴道黏膜:以0号可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自伤口顶端0.5 cm 处开始,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黏膜至处女膜缘,对齐创缘;缝合肌层:以可吸收线间断缝合肌层、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针距1 cm;缝合皮肤:以丝线间断缝合皮肤,不宜过紧或过密,注意对合。
5 d后拆线。
观察组:缝合阴道黏膜与肌层同对照组。
缝合皮肤层:用自带三角针的4-0可吸收性手术合成缝线自侧切口顶端皮内开始缝合,第一针按间断法缝合对拢切口顶端后打结不剪线,将针线紧贴切口顶点皮下穿出,连续褥式缝合皮内组织至处女膜缘内侧打结,针距0.5 cm,每针都将缝线拉紧,使皮合平整。
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临床比较发表时间:2012-03-06T10:46:19.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46期供稿作者:祝学谦吕燕[导读] 可吸收合成线行会阴皮内连续缝合法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缝合。
祝学谦吕燕(通讯作者)(四川省邛崃市医疗中心医院四川邛崃 61153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46-0041-02【摘要】目的探讨会阴切开缝合的最佳方法。
方法通过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3月足月妊娠会阴侧切初产妇480例,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缝合,研究组采用可吸收合成线皮内连续缝合。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术后感染率低、伤口疼痛轻、会阴水肿不明显且住院天数少。
结论可吸收合成线行会阴皮内连续缝合法临床效果优于传统方法缝合。
【关键词】会阴切开术缝合技术可吸收缝线皮内连续缝合Episiotomy suture method two clinical comparison【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different suture methods. Methods Selected480 case of vaginal delivery in our hospital in 2009.5~2010.3.Th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n=240,respectively).One was received traditional suture method,and the other one was received intradermal suture method.The infection of the wound, the pain of the wound and the reaction of suture were comqared. Results The intradermal suture group was low rate of the infection,light of the pain of the wound and light 0f the reaction of the suture than the traditional suture group.The intradermal suture group was short time in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than the traditional suture group. Conclusion The intradermal sutur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traditional suture group,th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Key words】Episiotomy surgery Absorbable thread Intradermal suture Suture technique随着医疗技术及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有人错误认为经阴道分娩后会阴切口疼痛、阴道松弛,对今后性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不愿意自然分娩。
如何降低会阴切开并发症和后遗症?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注意严格会阴切开指征、适时切开时间、缝合技巧,缝线的选择也是关键。
1997年以来,我院采用1号丝线取代0号络制肠线缝合皮下,降低了会阴切口裂开及感染发生。
但切口疼痛及异物感时间较长,产妇性生活时有不适感。
为让产妇恢复到最好,助产士不断寻求更好的会阴切口缝合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象:2009年5月~2010年3月我院自然分娩行会阴切开的初产妇480例,年龄21~29岁,孕周37~42周。
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240例,平均年龄23.6岁、孕40±3周,会阴直切50例,侧切190例;研究组240例,平均年龄24.1岁、孕周39±6周,会阴直切48例,侧切192例。
以上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
选用10年以上有经验的助产士,以保证缝合技巧及技术的一致性。
两组行会阴切开前均采用0.5%利多卡因15~20ml行阴部神经阻滞麻醉、切口部位浸润麻醉,第一针距离阴道粘膜裂口上缘0.5cm, 缝合时注意勿留死腔、解剖位置的对合、松紧适宜,术后用麦迪霉素0.2tid防感染,1/5000高锰酸钾会阴冲洗bid,术后第二天TDP照射bid。
1.2缝合方法1.2.1对照组①用0号络制羊肠线间断缝合阴道粘膜组织至处女膜缘。
②用1号丝线逐层间断缝合肌肉层、皮下组织、皮肤[1]。
③对合皮肤。
④术后4天拆线。
1.2.2研究组选用3/0可吸收合成线分层缝合。
①连续或间断缝合阴道粘膜层直至处女膜环,不打结。
②缝合皮下脂肪层:缝针穿过阴道粘膜至皮下脂肪层,连续缝合至切口末端,缝针进出皮下脂肪层时尽量靠近切口皮内组织,针距1~1.2 cm。
避免切口裂隙太宽,否则缝合完毕皮下留死腔,影响愈合;或张力大,缝合皮内时,皮肤不能合拢。
如果伤及肌肉层,间断缝合后再缝合皮下。
此层缝合是皮内缝合成功的关键。
③自切口末端皮内连续缝合至处女膜缘,缝合皮下时针距可在0.2~0.3cm,牵拉不宜过紧,防止皮肤皱缩,进、出针点应紧贴皮内组织,不能穿透皮肤,以达到组织均匀整齐地对合[2]。
缝针从皮下避过处女膜缘至阴道内打结。
④对合皮肤。
⑤术后3天出院。
1.3评价指标术后每天对2组产妇切口疼痛、愈合、水肿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
术后切口疼痛可分为:①无疼痛:时常忘记疼痛。
②轻度:可忍受,活动和睡眠不受影响。
③中度:仍可忍受,活动和睡眠稍受影响。
④重度:疼痛剧烈,活动明显受限,不能睡眠[3]。
愈合标准:术后3天会阴切口无红肿、渗出液、裂开,愈合良好。
切口对合整齐[4]。
2 结果(见附表)附表2.1对照组切口感染1例,因切口疼痛有硬结来院复诊,挑开硬结抽去皮下丝线后愈合;切口水肿36例,以50%硫酸镁湿热敷后愈合;产后切口疼痛50例,3~4天尤甚,中重度24例;1例产后3天肠线脱落致阴道活动性出血,重新缝合后止血;拆线后切口对合不佳21例;产后3月随访切口处有线结感及疼痛不适者98例;缝线压痕及疤痕68例;性生活不适者113例。
2.2研究组切口感染2例,1例仅为表层有少许脓性分泌物,1例会阴全层裂开;切口水肿10例;产后切口轻度疼痛19例,作心理护理后缓解;切口对合不良2例;无切口裂开;产后3月随访切口处按压无明显线结感及疼痛不适者;无缝线压痕及疤痕,切口美观;性生活不适者30例。
3 讨论较早的会阴缝合常用0号络制羊肠线依次缝合阴道粘膜、肌肉层、皮下脂肪层。
羊肠线强度低、质硬,缝合打结不牢靠,对照组有1例于产后3天肠线脱落致阴道粘膜切口出血。
由于肠线通过蛋白水解酶裂解作用而逐渐吸收,容易引起广泛组织反应产生硬结,是造成切口感染及裂开的重要原因,有的甚至在拆线后全层裂开。
本文对照组用肠线缝合阴道粘膜,用1号丝线缝合肌肉、皮下、皮肤,虽然较好地避免了会阴全层裂开,也降低了感染率,但由于丝线不易吸收,只能在体内慢慢机化,致使很多妇女产后3~4月甚至更长时间在切口处扪及皮下线结,并感疼痛不适,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有的产妇会阴切口留下蜈蚣样疤痕,影响美观,缺乏自信,影响夫妻感情及性生活质量。
有时由于皮肤缝线过紧,易导致组织水肿,甚至丝线嵌入组织内,造成拆线困难[5],给产妇带来很大痛苦,有的产妇因担心疼痛而惧怕拆线。
可吸收缝合线种类和质量各异,缝线质量直接影响缝线吸收,从而影响伤口愈合。
研究组1例会阴全层裂开,分析原因与缝线质量及缝合技巧有关。
可吸收合成缝线强度大,两周后仍保留50%强度,30天后强度逐渐消失,约60~90天完全吸收[6]。
快薇乔缝线,是由分子量很低的高分子材料制成,通过水解作用吸收,术后10~14天缝线张力快速丧失,14~21天左右缝线吸收[7],42天内完全吸收[8]。
本研究认为,可吸收线行皮内缝合:切口处按压无明显线结感及疼痛不适;无缝线压痕及疤痕,切口美观;产妇痛苦小,精神愉快,活动未受限,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母乳喂养的成功;由于无明显疼痛不适,产妇心理压力轻,对性生活影响小;也不需拆线,只要母婴情况允许,随时可出院,缩短产后住院时间,减轻了产妇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床位周转率[9]。
是值得推广的会阴缝合方法。
笔者根据工作经验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①进行会阴侧切缝合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缝合方法,目的是要达到尽量减少产妇痛苦,促进伤口愈合,提高生活质量。
②肠线缝合会阴切口因组织反应大,应从教科书内取缔。
使用质量好的0/2~0/4可吸收合成线。
③对于会阴撕伤累及肌层者,皮下缝线较多,容易发生吸收困难,可采用阴道粘膜、肌层、皮下组织用可吸收合成线缝合,皮肤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法。
④对于皮下较薄者,缝合阴道粘膜后,采用1号丝线间断全层缝合皮肤、皮下。
⑤皮内连续缝合法需要较高的缝合技巧,否则易造成切口愈合时间延长,皮肤对合不好。
⑥皮内连续缝合法需要较长的缝合时间。
参考文献[1]郑怀美.会阴切开缝合术.妇产科学[M].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451.[2]高庆丽.腹部横切口皮内连续缝合法[J].中国乡村医药,2005,12(6):29.[3]董慧琼,陈萍等.皮内连续缝合会阴侧切口的效果观察.当代护士,2009,11:27.[4]朱论香.会阴侧剪口皮内连续缝合586例的临床观察.惠州医学,2000,16(2):3.[5]魏碧蓉.会阴切开缝合术.高级助产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80.[6]范兴国.医用可吸收合成线在术中的应用体会.临床外科杂志,2002,8.10卷增刊:134.[7]漆洪波,蔡汉忠.会阴切开术术式选择、缝合技巧应注意事项.实用妇产科杂志,1995,1:6.[8]贺小维,曾飚.会阴侧切缝合不拆线法167例应用体会.实用妇产科杂志,1999,1:17.[9]全小冬,蒋妮姗.可吸收性缝合线连续缝合会阴切口的体会.华夏医学,2008,10: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