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设计实施计划方案和安全措施指导意见》的通知
- 格式:doc
- 大小:773.72 KB
- 文档页数:11
石油石化行业废气治理解决方案为改善大气质量,中国正在加快推进VOCs污染防治,在《“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实施重点地区、重点行业VOCs污染减排,排放总量下降10%以上。
而今年的不同时段,各省各市都相继推出了有关各行业VOCs治理的要求,那么对于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煤化工、化学品储运等是VOCs排放的重点行业,该如何降低石油石化行业废气污染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呢?石化企业VOCs废气排放的污染物有哪些呢?石油化学工企业排放包括:烃类、醇类、醛类、酸类、酮类和胺类、丁二烯、二氯甲烷等有机物废气。
VOCs与油气有什么特点?VOCs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organiccompounds)的英文缩写。
普通意义上VOCs泛指所有挥发性有机物,在环保意义上VOCs则指污染生态环境的挥发性有机物。
油气回收所指的油气,是从以石油为原料加工的成品油和液态化工产品的液面直接蒸发的气体,如汽油、溶剂油、苯类等液态化工品的液面蒸发的气体。
油气属于VOCs即挥发性有机物气体。
油气回收则是将储存、装卸过程中挥发排放的油气收集起来,并通过冷凝或吸附、吸收、膜分离等方法进行回处理的过程。
成品油在从炼油厂→到各级销售商的油库→加油站→机动车整个流转过程周转多次,每一次都有油气排放,污染大气/资源损耗,在VOCs排放中占有很大份额。
2015原油消耗5.4亿吨,若以30%比例计算轻质油产品,按密度0.75考虑,体积2.4亿m3。
经过4次装卸,排放油气9.6亿m3,以平均300g/m3浓度计算,排放高达30万吨,污染贡献巨大。
石油石化行业废气治理解决方案有哪些呢?一、废气的催化燃烧技术该种石油化工废气处理技术又被成为催化氧化技术或者接触氧化技术,是在较低的温度下降反应器在中的催化剂予以催化,使得废气中具有可燃性的成分进行氧化分解的处理方式。
催化燃烧所选用的催化剂可以根据它们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类,根据废气的不同成分和性质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实现其催化燃烧的氧化分解。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厂储运联合车间下辖原料装置、销售装置、常全压装置、液体储运装置和固体包装装置,装置特点是化工原料和各类化工产品的收付和中转,确保生产车间原料和溶剂的稳定供应并对上、下游装置的产能偏差进行缓冲调控,确保全厂生产运行的大平衡运转。
根据《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SH/T 3007—2014)[1]中4.2.5的规定:储存沸点≥45 ℃或在37.8 ℃时饱和蒸汽压不大于88 kPa (G )的甲B 、乙A 类液体,应选用浮顶储罐或内浮顶储罐;其他甲B 、乙A 类液体化工品有特殊储存需要时,可以选用固定顶储罐、低压储罐和容量≤100 m 3的卧式储罐。
但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设置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密封保护系统,密封收集处理罐内排出的气体;2)设置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密封保护系统,控制储存温度低于液体闪点5 ℃及以下。
同时根据《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2]中5.2.3的规定:储存真实蒸汽压≥5.2~27.6 kPa (G )的设计容积≥150 m 3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以及储存真实蒸汽压≥27.6~76.6 kPa 的设计容积≥75 m 3的挥发性有机液体储罐应符合下列规定之一:1)采用内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形、双封式等高效密封形式;2)采用外浮顶罐,外浮顶罐的浮盘与罐壁之间应采用双封式密封,且初级密封采用液体镶嵌式、机械式鞋形等高效密封方式;3)采用固定顶罐,应安装密闭排气系统至有机废气回收或处理装置,装置周界需控制VOCs ≤4 mg/m 3。
针对以上规范要求,乙烯厂储运联合车间对原料装置、销售装置、常全压装置、液体储运装置的内浮顶储罐的呼吸阀、紧急泄压人孔、泡沫玻璃等安全附件进行更新并定期检测;储罐外壁粉刷防晒涂料、罐内温度降低5℃左右,有效降低运行过程中的大、小呼吸量和挂壁损失;经过全厂物料平衡,停用部分不达标的储罐;运行储罐采用抽吸、焚烧的方式,已减缓储罐有机气体在中午高温时段从呼吸阀排出或逸散的流量,确保VOCs 和异味双达标,以符合新疆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相关规范要求。
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VOCs管控项目实施方案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吉林设计院2015年12月目录1 项目实施背景及预期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VOCs危害特性及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VOCs管控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国外VOCs管控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VOCs管控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我国VOCs管控政策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本项目实施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程内容及工艺技术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厂区VOCs排放源排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装置VOCs泄漏检测与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施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艺技术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石油化工行业也迅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石油化工行业的建设和运营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风险,VOCs是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储运罐区是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VOCs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如何有效治理储运罐区的VOCs成为了石油化工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的为了治理石油化工储运罐区的VOCs,我们制定了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旨在指导石油化工企业采取可行的技术手段和措施,减少储运罐区的VOCs排放,并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实施方案工艺流程采用油气连通工艺来治理储运罐区的VOCs。
工艺流程如下:1.储罐开口处和排气管道处经过密闭处理,通过尾气管道将VOCs排放到废气处理系统中。
2.Vocs废气先经过预净器去除颗粒物,进入吸附塔进行吸附。
吸附后的废气进入脱附塔进行脱附,再经过废气祛除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排放。
3.吸附塔和脱附塔在操作过程中需定期更换吸附剂并进行废弃物处理。
设备选择1.储罐开口处和排气管道处的密闭采用液力安全闸和气密连接器。
2.吸附塔和脱附塔的材料选择为碳钢,压力等级按照设计压力来定。
3.预洗器采用聚丙烯材料,垫片和紧固件采用优质不锈钢200/300系列材料。
4.防火安全设施包括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和消防器材。
安全措施为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我们制定了如下安全措施:1.储罐开口处和排气管道处的密闭采用液力安全闸和气密连接器,确保VOCs不会泄漏导致安全事故。
2.废气处理系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人员误操作导致的事故。
3.只有得到批准的人员可进入吸附塔和脱附塔进行更换吸附剂和废弃物处理。
4.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设备老化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5.对每位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石油化工企业储运罐区罐顶油气连通安全技术要求(试行)1 适用范围1.1 本规定所称石油化工储运罐区是指石油化工企业的液体物料储运系统储罐区,包括石油化工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成品罐区和辅助物料罐区。
1.2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储运罐区储存可燃液体物料的常压储罐罐顶油气连通与VOCs收集系统,不适用于低压罐、压力罐及低温常压储罐(低温存储的液态烃、液氨等)的罐顶油气连通。
1.3 本规定适用边界为罐区储罐至VOCs处理设施入口前的VOCs收集及输送系统,不包括VOCs处理设施本身。
1.4 油田、站场及销售企业常压罐区的罐顶油气连通可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本规定。
2 术语和定义2.1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简称VOCs)指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
2.2 直接连通将多个储存相同或性质相近物料储罐的气相空间通过管道连通,且每个储罐VOCs气相支线无排气控制设施(如压控阀、单呼阀等),从而使连通的储罐气相空间通过连通管道构成一个整体。
在收发油过程中,VOCs可直接从压力高的储罐向压力低的储罐流动,实现压力平衡。
2.3 气相平衡管方案在一个罐区内将存储同一种油品多个储罐的气相空间用管道连通,使一个储罐收料时排出的气体为同时付料的另一个储罐所容纳,从而降低呼吸损耗(见附录B)。
气相平衡管连接的储罐为直接连通。
2.4 直接连通共用切断阀方案多个储罐气相通过连通管道连通,实现气相平衡功能,并在罐组连通收集总管道上设置远程开关阀,通过监测储罐压力和(或)罐组收集总管的压力,控制连通罐组排气(见附录B)。
共用一个排气开关阀的几个连通储罐为直接连通。
2.5 单罐单控方案在每台储罐VOCs气相支线与管道爆轰型阻火器之间的管段上设置远程开关阀,通过监测储罐气相压力与开关阀前后的压力(压差)控制储罐排气,不同储罐的排气通过油气管道并入罐组收集总管(见附录B)。
附件:前言《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自2016年10月25日起发布。
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青岛安工院。
主要起草人:张彦新、赵睿、韩钧、王惠勤、牟小冬审定人:孟庆海、王惠勤、党文义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一、总则1.罐区VOCs治理主要针对油品储运罐区按相关规范或规定需要治理的储罐无组织排放的罐顶油气进行集中收集并治理。
2.除特殊说明外,指导意见中罐区包括石油化工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及“三苯”等成品罐区。
3.罐组气相收集系统应与储罐本体、VOCs处理系统进行整体安全性考虑,采取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案。
设计方案须进行安全论证。
4.储罐增加气相连通收集系统后,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应是防止重大群罐火灾。
5.主要执行标准、规范: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41-20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T13347-2010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SH/T 3007-2014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ISO16852-2008 Flame arrester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limits for use二、原则要求1. 储罐宜采取罐顶气相平衡线、罐顶隔热或涂敷隔热涂料等措施减少VOCs的排放。
每座储罐的罐顶气相线上应设手动切断阀。
2. 油气收集技术应选用本质安全的技术,并应确保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操作简便。
3.油气收集系统应满足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小时最大排气量的要求。
4.综合考虑火灾危险性、污染源距离、废气组成、浓度及气量、能耗、运行费用等因素,废气宜分区域、分种类集中收集。
《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附件:前注《石油化工储运罐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项目油气连通过程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南》已于10月25日在XXXX发布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青岛安全工程学院主要起草人:张、、、王、牟晓东。
审核人:孟庆海、王、、石油连接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1。
总则1。
罐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控制主要是集中收集和控制罐顶的油气,需要按照相关规范或规定进行控制。
2。
除特殊说明外,指南中的罐区包括石化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和成品罐区如“三苯基”3。
罐组的气相收集系统应考虑罐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处理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并采用系统安全控制方案。
设计方案应进行安全论证。
4。
储罐增加气体通讯收集系统后,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应是防止重大群体储罐火灾。
5。
主要实施标准和规范:GB 31570-2015《炼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石油化工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消防设计规范》GB 50341-2014《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 T13347-2010《油气管道阻火器》GB/T 3007-SH/T 3007储罐应采取罐顶气相平衡线、罐顶隔热或应用隔热涂层等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1每个储罐的顶部气相线上应设置手动切断阀2。
油气收集技术应本质安全,并应保证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易操作。
3。
油气收集系统应满足同一系统中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最大小时排量要求。
4。
考虑火灾危险性、污染源距离、废气成分、浓度、气体体积、能耗、运行成本等因素。
,废气应按区域和类型集中收集。
5。
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措施,在下游废气处理装置出现异常和事故时,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控制和处理6。
罐型选择应符合GB 50160、GB 31570、GB31571、SH/T3007的相关规定。
内浮顶罐和外浮顶罐的浮顶密封结构应符合GB 50341、GB 31570和GB 31571的有关规定7。
储罐区VOCs治理规范和方法----之一:规范、标准、实施方法张丽邹松林摘要:储罐呼出排放VOCs不但造成资源损失,还污染大气环境。
治理储罐区VOCs排放是节约资源减少损失的需要,保护大气环境的需要。
治理主要方法是安装顶空联通气相管路和末端油气回收装置,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尾气达标排放。
安装罐顶联通管路系统,必须正确选型储罐保护的罐顶配置、合理设置氮封和各种保护配置的压力控制区间、稳妥做好群罐防火防爆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呼吸阀、氮封控制、防爆轰型阻火器1,关注储罐区VOCs排放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液态油品产品在储罐进料发料和储存过程,不断地会发生VOCs的排放。
被称为“大呼吸”的呼出排放和“小呼吸”的呼出排放。
“大呼吸”呼出排放是储罐在进料时,液体进入储罐内,罐内液位升高,挤压罐内空间,当空间压力超过“呼吸阀”的呼出控制压力时,将VOCs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
“小呼吸”呼出排放则是随着气温升高的热胀冷缩效应,罐内液体气体体积膨胀过程,将空间VOCs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
与呼出排放对应,还有储罐发料过程的“大呼吸”吸入和“小呼吸”吸入空气,稀释罐内空间气体浓度,加剧液面蒸发,再次形成饱和浓度的挥发气体,待下次发生大小呼出排放时,将VOCs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同时造成液态油品化工品的损耗。
储罐呼出排放VOCs,不但造成资源损失,还污染大气环境。
治理储罐区VOCs排放,不但是节约资源减少损失的需要,更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需要。
2,储罐VOCs治理的法规标准环保部“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求对储罐区呼吸排放的VOCs加以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规定:“加强石化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严格控制储罐、运输环节的呼吸损耗,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设施应全部采用高效密封的浮顶罐,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即储罐尾气联通并回收处理)”。
储罐区VOCs治理规范和方法----之一:规范、标准、实施方法张丽邹松林摘要:储罐呼出排放VOCs不但造成资源损失,还污染大气环境。
治理储罐区VOCs排放是节约资源减少损失的需要,保护大气环境的需要。
治理主要方法是安装顶空联通气相管路和末端油气回收装置,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尾气达标排放。
安装罐顶联通管路系统,必须正确选型储罐保护的罐顶配置、合理设置氮封和各种保护配置的压力控制区间、稳妥做好群罐防火防爆的系统设计。
关键词:呼吸阀、氮封控制、防爆轰型阻火器1,关注储罐区VOCs排放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的液态油品产品在储罐进料发料和储存过程,不断地会发生VOCs的排放。
被称为“大呼吸”的呼出排放和“小呼吸”的呼出排放。
“大呼吸”呼出排放是储罐在进料时,液体进入储罐内,罐内液位升高,挤压罐内空间,当空间压力超过“呼吸阀”的呼出控制压力时,将VOCs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
“小呼吸”呼出排放则是随着气温升高的热胀冷缩效应,罐内液体气体体积膨胀过程,将空间VOCs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
与呼出排放对应,还有储罐发料过程的“大呼吸”吸入和“小呼吸”吸入空气,稀释罐内空间气体浓度,加剧液面蒸发,再次形成饱和浓度的挥发气体,待下次发生大小呼出排放时,将VOCs气体排放到大气环境,同时造成液态油品化工品的损耗。
储罐呼出排放VOCs,不但造成资源损失,还污染大气环境。
治理储罐区VOCs排放,不但是节约资源减少损失的需要,更是保护大气环境的需要。
2,储罐VOCs治理的法规标准环保部“十二五”规划就提出要求对储罐区呼吸排放的VOCs加以控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规定:“加强石化生产、输送和储存过程挥发性有机物泄漏的监测和监管;严格控制储罐、运输环节的呼吸损耗,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储存设施应全部采用高效密封的浮顶罐,或安装顶空联通置换油气回收装置(即储罐尾气联通并回收处理)”。
石油储罐废气治理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及概述石油储罐是用来储存原油、成品油等石油制品的设备,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废气。
这些废气如果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石油储罐废气进行治理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石油储罐废气治理工程的方案,包括废气的产生和成分分析、治理手段的选择、技术参数的确定、设备选型等内容,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二、废气产生和成分分析1.废气产生石油储罐废气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充放油作业:在对储罐进行充放油操作时,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
(2)气体泄漏:由于储罐设备老化或操作不当,会产生气体泄漏,导致废气排放。
(3)储罐通风:储罐在存储过程中会进行通风操作,导致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
2.成分分析石油储罐废气的成分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乙苯、酚类、氨类、硫化氢等有机物,其中多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危害性。
三、治理手段的选择根据石油储罐废气的产生和成分分析,选取合适的治理手段对废气进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常见的治理手段主要包括吸附、压缩、吸收、氧化等方法。
在对比各种治理手段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后,我们决定采用吸附和氧化的联合处理技术。
1.吸附技术吸附是利用吸附剂对废气中的有机物进行吸附,从而实现净化的技术。
吸附剂的选择对处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选用具有较高吸附性能和稳定性的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通过对废气进行适当的吸附过程,将有机物去除。
2.氧化技术氧化技术是利用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分解成无害物质的一种处理方法。
在本项目中,我们将使用催化氧化技术,通过添加催化剂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反应。
四、技术参数的确定1.废气处理量:根据石油储罐的运作情况和废气产生量,确定废气处理量为3000立方米/小时。
2.吸附过程参数:活性炭的吸附容量为20g/g,吸附剂的吸附时间为3-5分钟。
3.氧化过程参数:催化氧化剂的添加量为0.1-0.5%,氧化温度为180-300摄氏度,氧化反应时间为2-3秒。
储罐区VOCs治理规范和方法----之二:误区、问题、改进参考张丽邹松林摘要:储罐区对储罐呼出排放VOCs的治理,主要方法是安装顶空联通气相管路,管路汇集后的末端配置油气回收装置,实现杜绝罐顶气排放VOCs,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尾气达标排放。
项目实施技术的关键点,主要有罐顶联通管路布局、管道规格选型、罐顶安全附件的参数设置、其他如氮封和防火防爆配置系统按照规范要求配套。
任一环节实施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罐区VOCs的治理效果。
完善储罐区VOCs治理项目,应及时总结和改进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误区、连通管路、系统压降、控制区间储罐区对储罐呼出排放VOCs的治理,主要方法是安装顶空联通气相管路,管路汇集后的末端配置油气回收装置,实现杜绝罐顶气排放VOCs,油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尾气达标排放。
项目实施技术的关键点,主要有罐顶联通管路布局、管道规格选型、罐顶安全附件的参数设置、其他如氮封和防火防爆配置系统按照规范要求配套。
任一环节实施不当,都会直接影响罐区VOCs的治理效果。
完善储罐区VOCs治理项目,应及时总结和改进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
储罐区储罐排放VOCs治理项目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是系统方案设计有误区、有的是管道规格选择和架构布局压降大、有的是罐顶安全附件设置参数的区间有缺陷、有的是群罐防火防爆配置选型不合规,等等,致使罐区VOCs治理项目实施后达不到预期效果。
随着环保对罐区VOCs排放治理的要求越来越严厉、完成期限越来越紧迫,总结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为后实施企业完善储罐VOCs治理项目的实施方案,很有必要。
1,系统方案设计误区:误区之一是认为只要是储罐就需安装罐顶密闭排气系统(即,收集罐顶气的密闭气相管路系统)。
关于储罐区罐顶安装密闭排气系统的范围,一个是固定顶罐,一个是储存苯、甲苯、二甲苯的内浮顶罐。
分别见于GB31570和GB31571在第5.2条的“c)”款。
这两个标准同时规定“采用固定顶罐,应安装密闭排气系统至有机废气回收或处理装置”,其大气污染物排放应符合表3、表4(或表4、表5)的规定。
储罐VOCs治理方案摘要储罐是储存液体、气体或粉末等物质的容器,在工业生产和储运中广泛使用。
然而,储罐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释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健康风险。
因此,制定一套储罐VOCs治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基于储罐操作和工艺管理的综合治理方案,以最大程度地减少VOCs的排放。
1. 引言VOCs是一类在大气中容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包括甲烷、苯、醇、醛、酮等多种物质。
这些化合物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储罐是VOCs释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制定储罐VOCs治理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2. 治理措施为了有效治理储罐中的VOCs排放,我们提出以下综合治理方案。
2.1 储罐设计改进在储罐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以最大程度地减少VOCs的释放。
•使用密封性能良好的储罐,减少气体泄漏。
•增加储罐的安全系统,及时检测和处理泄漏情况。
•使用材质良好的密封材料,避免材料老化导致泄漏。
•优化储罐的结构,减少泄漏的可能性。
2.2 储罐操作管理储罐操作是VOCs排放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严格管理。
•设定合理的操作指导,明确储罐操作的规程和要求。
•建立完善的记录系统,记录储罐的操作情况和泄漏事件。
•培训操作人员,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定期检查和维护储罐,确保其工作状态良好。
2.3 排放控制技术为了控制VOCs的排放,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安装VOCs排放控制设备,如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塔等。
•使用密闭式传输管道,减少排放损失。
•采用低排放或无排放工艺,减少VOCs的产生和释放。
•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排放监测,确保排放符合要求。
3. 实施策略为了有效实施上述储罐VOCs治理方案,以下几个策略应被采用。
•制定明确的治理目标和计划,确保治理措施得到全面贯彻。
•加强组织领导和责任分配,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义务。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操作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阻火呼吸阀是储罐重要的安全和环保设备,不仅可以防止储罐因超压和超真空遭受损坏,而且能够有效阻灭油气闪爆或者燃烧,保护储罐安全,把大量油气封闭在储罐内,减少储罐VOCs 排放。
紧急泄压阀是防止储罐在紧急事故状态下,比如罐内外发生火灾、氮封阀失效,大量气体涌入罐内时,避免产生的急剧升压破坏储罐。
传统分体式阻火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存在本质不安全,密封差,泄漏量大,储罐氮气耗损高等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国家最新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文章分析了在用阻火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现状,介绍了新型高效一体式阻火呼吸阀及紧急泄压阀技术在某炼化企业储罐区的应用效果。
VOCs 是挥发性有机物的总称,包括烷烃、芳香烃、烯烃、卤烃、脂、醛以及酮8大类化合物,共300多种。
研究发现:VOCs 是导致PM2.5和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
长期接触VOCs 气体会导致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白血病、肝肾功能衰竭,增加癌症发病率,对环境和人体有严重的危害性。
自2013年以来,国家生态环境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确保VOCs 的治理进程,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收稿日期:2020-08-03作者简介:张慧,女,2004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从事安全和环保管理工作,工程师。
电话:************,E-mail:****************新型高效一体式阻火呼吸阀及紧急泄压阀 在炼化企业储罐区VOCs 治理中的应用张 慧(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河北 沧州 061000)摘 要:传统的分体式阻火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结构不合理,本质不安全,泄漏量大,不能满足日益严格的安全和环保要求。
介绍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式阻火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其结构合理,本质安全,密封性能高,可满足国际和国内现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
新型高效一体式阻火呼吸阀和紧急泄压阀在储罐区的实际应用收到了良好效果,能够大幅减少储罐区VOCs 排放,同时节省大量氮封气。
关于VOCs治理的收集效率和处理效率近期,很多同行朋友讨论关于某省VOCs治理要求的“VOCs收集效率和处理效率均要达到90%”的话题。
关于对收集效率和处理效率都有要求的VOCs 类治理项目,建议各位朋友谨慎(如下内容为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1)关于VOCs去除率的顾忌及考虑:特别是前端收集部分合理且进口废气浓度低的项目,对于要求有高去除率(如大于90%)的项目要求可能会较难达到。
此外,我们在做项目的过程中遇到进口浓度都已达到达标排放标准的治理工程项目(不论前端收集是否合理),但还被要求上VOCs治理设备,这样还有高去除率的要求那风险更大(不要想着验收时操作),需要慎重考虑,至少在前期商务合同签订时在条款中规避风险。
有些环评单位编制人员把收集效率和处理效率写的很高,工程项目要按照环评来做并验收,那就更要谨慎考虑。
如上是2016年河北地标(DB 13/ 2322—2016)在一些行业对非甲烷总烃去除率的要求,其他地方标准都有类似的要求。
一些地方性的文件对某类工艺的处理效率已作直接认定,如《浙江省重点行业VOCs污染排放源排放量计算方法》中对各类工艺的处理效率认定如下:2)关于前端收集效率的顾忌及考虑:去除率是常见的技术要求指标,一些工程还要求对VOCs治理过程中的前端收集效率有要求,收集效率是个理论值,在监测时怎么论证或体现收集效率数值,即如何认定或者直接测量出来?有些同行反馈虽然某些地方是双90的要求,但监管单位针对收集效率的要求也是应收尽收,但并没有直接正面给与官方答复。
那是否收集效率仅是方便环境统计管理,不具备实际的工程和监测意义?同样,如《浙江省重点行业VOCs污染排放源排放量计算方法》中对各类收集方式的收集效率认定如下:按照上表,如果收集效率要达到90%,那可选择的收集方式即是废气管直连或者密闭收集,但回到原来的问题,这些收集方式的收集效率是如何计算出?难道是直接认定?关于VOCs治理工程项目中,去除(处理)效率较好理解,可直接计算核定,但全部项目都要求高处理效率似乎不合理,环评单位在编制该部分时编制人员结合工程经验(不论自己的还是别人的)也要充分考虑。
储运系统 VOCS 治理工艺及方法探讨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的关注及意识的逐渐提高,政府对空气污染物排放指标控制越来越严格,化工装置中油品储存及运输时,产生挥发性气体,俗称油气(VOCS),得到了政府和人们更多的关注。
VOCS排放不仅污染了空气,还造成了经济损失,VOCS回收以及选择合理的 VOCS回收治理方法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VOCS;储罐;装车;进料;排放;引言: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化工行业中针对储罐油品储存及装载系统VOCS挥发性气体排放浓度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标准,对VOCS排放有了更高的要求,故油品在储存及输送过程中VOCS回收成为比较重要的工作,VOCS合理的回收方法成为重中之重。
一、储运VOCS回收的必要性化工生产过程中,油品在装车及储罐进料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可燃性油气,致使作业现场经常发生可燃气浓度超标,这些油气排出后与空气形成可燃性混合气体,如遇到明火,将产生火灾、爆炸、物料泄漏、水体污染、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
同时,油品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挥发性气体,不但损害了工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污染了周边大气环境。
VOCS回收是指在汽油、柴油、石脑油、航空煤油或类似油品装卸过程中,将挥发出的油气,通过吸附、吸收或冷凝等方法回收起来,将油气分离为液体油品回收再利用[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染防治法》、《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石油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对VOCS排放都制定了相关要求。
《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强调了采用源头治理技术,挥发性有机液体储存设施应在符合安全等相关规范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合理的治理技术,使VOCS排放浓度达到国家和地方的VOCS排放标准范围内,故VOCS回收装置的合理使用,可以对防止油气挥发造成的大气污染,消除安全隐患,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小经济损失起到很大的作用。
二、储运系统VOCS回收化工企业中,VOCS排放的种类有很多,包括装置检维修排气,设备、阀门及管件泄露排放气、油品装载排气、储油罐罐顶排气等等。
通过工程案例浅谈石油化工储罐VOCs治理问题摘要:通过对几个储罐废气治理项目工程实例分析,对VOCs治理技术的应用和投用实际效果的总结储罐VOCs治理应注意的几个常见问题和对VOCs治理系统设计、运行管理提出几点认识。
关键词:VOCs治理;废气;储罐;随着城市扩大发展,曾经多数石化化工企业由最初远离城市市区,如今已逐步被城市包围,成为城市型石油化工企业。
环保和安全问题高度敏感,有毒有害气体排放超标是目前石化化工企业屡遭环保局“挂牌督办”的重要原因之一。
厂区周边环境敏感点多,居民对居住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消除安全隐患的任务也越加艰巨。
为消除VOCs带来的环境污染,满足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确保生产安、稳、长、满、优,有必要对石油化工排放的废气、尾气进行有效的治理。
无论是从减轻地区环境污染,还是从提高企业社会形象的角度,排放废气处理已成为石油化工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下结合几个储罐VOCs治理项目的治理,对比各种储罐VOCs治理方法的优缺点及总结储罐VOCs治理应认识到的几个问题。
1.储罐VOCs活性炭吸附法广州某企业某罐区VOCS治理项目中6个储罐的罐顶废气先进入废气处理设施变频风机,由风机提供动力后进入冷却器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气体进入脱硫罐脱硫,从脱硫罐出来的气体进入炭纤维罐进行VOCs脱附,再经过活性炭塔进行吸附后排放大气。
当炭纤维罐吸附饱和后,经蒸汽解析,再经过冷却器冷却出来的液体进入分层槽沉淀分离,分离出来的污水进入污水槽,污油则进入污油槽。
污水及污油再分别通过对应的磁力泵送至高浓度污水池。
该项目投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废气输送管道设计时要求沿气流方向步步走底至新增废气处理装置,且坡度宜为0.2%,但施工时管道局部安装不规范,存在管道局部低点,导致长期运行积液,气流不顺畅,影响整个系统废气治理效果。
(2)罐顶废气湿度较高,带有少量积液,以及脱硫不彻底废气成酸性,导致活性炭需更换频繁,增大运维成本。
附件:前言《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自2016年10月25日起发布。
负责起草单位: 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洛阳工程公司、青岛安工院。
主要起草人:张彦新、赵睿、韩钧、王惠勤、牟小冬审定人:孟庆海、王惠勤、党文义石油化工储运罐区VOCs治理项目油气连通工艺实施方案及安全措施指导意见一、总则1.罐区VOCs治理主要针对油品储运罐区按相关规范或规定需要治理的储罐无组织排放的罐顶油气进行集中收集并治理。
2.除特殊说明外,指导意见中罐区包括石油化工原料罐区、中间原料罐区及“三苯”等成品罐区。
3.罐组气相收集系统应与储罐本体、VOCs处理系统进行整体安全性考虑,采取系统的安全控制方案。
设计方案须进行安全论证。
4.储罐增加气相连通收集系统后,安全风险防控的重点应是防止重大群罐火灾。
5.主要执行标准、规范:GB 31570-2015 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 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341-2014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油罐设计规范GB/T13347-2010 石油气体管道阻火器SH/T 3007-2014 石油化工储运系统罐区设计规范ISO16852-2008 Flame arresters—Performance requirements,test methods and limits for use二、原则要求1. 储罐宜采取罐顶气相平衡线、罐顶隔热或涂敷隔热涂料等措施减少VOCs的排放。
每座储罐的罐顶气相线上应设手动切断阀。
2. 油气收集技术应选用本质安全的技术,并应确保技术成熟、可靠、节能、经济、操作简便。
3.油气收集系统应满足同一系统内同时运行的不同介质储罐的小时最大排气量的要求。
4.综合考虑火灾危险性、污染源距离、废气组成、浓度及气量、能耗、运行费用等因素,废气宜分区域、分种类集中收集。
5.针对下游废气处理装置异常和事故时VOCs的控制和处理,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和措施。
6.储罐选型应符合GB 50160、GB 31570、GB 31571、SH/T3007的有关规定,内浮顶储罐和外浮顶储罐的浮顶密封结构应符合GB 50341、GB 31570和GB31571的有关规定。
7.根据《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 号),苯、甲苯、二甲苯等危险化学品应在内浮顶罐基础上安装油气回收装置等处理设施。
8.除SH/T3007要求外,甲B、乙A类中间原料储罐、芳烃类储罐、轻污油储罐、酸性水罐、排放气中含有较高浓度油气和硫化物等需对排放气体进行收集治理的储罐应设置氮气密封系统。
9.对性质差别较大、影响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储存不同种类的储罐气相不应直接连通。
储罐顶油气连通管道系统应保证从储罐至罐组收集总管、再至厂区收集总管的压力逐步降低,防止不同介质之间VOCs互串造成物料污染。
10.阻火器的选型、设置、材质、测试和检验各储罐VOCs气相支线靠近储罐位置、废气处理装置入口等必须设置阻爆轰型阻火器,材质应选用不锈钢。
阻爆轰型阻火器须通过现行的ISO16852国际标准和GB/T 13347规定的测试要求,并出具第三方实验验证文件。
且阻力降不应大于0.3kPa。
阻爆轰型阻火器两端宜设置切断阀,并应根据气象条件和油气性质设置清堵、防冻措施。
储罐与阻火器之间的大于DN200的管道,弯头曲率半径与管道直径之比不小于1.5,不得安装T型三通,并应完善静电接地。
11.为防止苯乙烯等易自聚介质发生聚合反应、火灾等事故,应设置独立的系统或进行预先处理。
三、储罐的安全保护在进行储罐顶油气收集治理(储罐封闭、密封、连通等)时,应保证储罐的本质安全。
(一)氮气密封、压力控制方案氮气保护系统包括氮气源、氮气管线、氮封装置、罐内压力检测等。
储罐氮封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防止储罐出现负压而从呼吸阀吸入空气,以保持罐内微正压;氮封阀正常压力设定值宜为0.2kPa-0.5kPa,并应避免与呼吸阀和单呼阀或控制阀等设定压力交集,产生不必要的氮气损耗和浪费。
当罐内气体压力低于氮封阀开启压力时,氮封阀打开向罐内补入氮气;当罐内气体压力达到氮封阀关闭压力时,氮封阀关闭停止向罐内补入氮气。
当罐内气体压力高于控制阀或呼阀定压时,通过呼阀或挥发气收集总管控制阀开启向罐外排出气体。
呼吸阀外排压力、紧急泄放阀定压根据储罐设计压力确定。
对于设计压力为-0.5kPa~2.0kPa的储罐,宜采用以下控制方案:1)在每台储罐上应设置氮封阀组和限流孔板旁路,正常情况下使用氮封阀组维持罐内气相空间压力在0.3kPa左右,当气相空间压力高于0.5kPa时,氮封阀关闭,停止氮气供应;当气相空间压力低于0.2kPa时,氮封阀开启,开始补充氮气。
当氮封阀需要检修或故障时,使用限流孔板旁路给储罐内补充氮气。
2)当氮封阀事故失灵不能及时关闭,造成罐内压力超过1.5kPa 时,通过带阻火器的呼吸阀外排;当氮封阀事故失灵不能及时开启时,造成罐内压力降低至-0.3kPa时,通过带阻火器呼吸阀向罐内补充空气,确保罐内压力不低于储罐的设计压力低限(-0.5kPa)。
3)为确保设置氮封储罐事故工况下的安全排放,应在储罐上设置事故泄压设备,紧急泄放阀定压不应高于储罐的设计压力上限(2.0kPa)。
4)在厂区收集总管上设置在线氧分析仪,判断储罐氮封系统的可靠性,并满足后续油气处理设施的安全性。
(二)储罐附件及压力设计储罐进行封闭改造后,应根据SH/T 3007要求增设带阻火器呼吸阀,设置氮封的储罐还应设置紧急泄放设施。
合理设置压力区间,从储罐设计压力向下排,保证各安全附件的动作压力区间不能有交集。
常压储罐(以设计压力2.0kPa为例)附件定压值示例见图1、图2。
对于设计压力大于2.0kPa的储罐,宜参照图1、图2示例逻辑设定压力控制方案。
图1 带氮封常压储罐(2.0kPa)各储罐附件定压值示例图2不带氮封常压储罐(2.0kPa)各储罐附件定压值示例四、旧罐改造对现有储罐的强度、无组织排放情况(排放量、油气浓度、组成等)等进行测量评估、全面校核,确认储罐是否需要进行结构改造,并根据现状情况,合理确定油气回收系统操作条件。
1.外浮顶储罐外浮顶储罐油气的治理,应提高及持续保证浮顶边缘密封的性能,提高浮顶贯穿性开口的密封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检修间隔周期,定期更换一次二次密封。
2.内浮顶储罐内浮顶储罐油气的治理,首先应提高及持续保证浮顶边缘密封的性能,提高浮顶贯穿性开口的密封性能,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缩短检修间隔周期,定期更换边缘密封。
内浮顶储罐的旧罐改造,首先将罐壁(顶)的排气口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封闭,尽量利用储罐原有开口增设VOCs收集管道并完善压力仪表检测措施及紧急泄放设施。
封闭后的内浮顶储罐承压能力有所不同,需重新校核罐体强度,对储罐结构等进行适应性改造,根据储罐承压能力重新核定呼吸阀进气和排气压力。
3.拱顶罐拱顶罐的旧罐改造,首先将储罐的通气管等与外界连通的开口封闭,尽量利用储罐原有的开口增设VOCs收集管道并完善压力仪表检测措施,根据SH/T 3007要求增设带阻火器呼吸阀、紧急泄放设施。
封闭储罐后需要重新校核罐体强度,对储罐结构等进行适应性改造,根据储罐承压能力设定呼吸阀进气和排气压力。
五、罐区油气连通系统1.罐组收集总管储罐油气排放至罐组收集总管的控制方案可采用切断阀控制方案或单呼阀方案。
为减少氮气耗量,应合理设置氮封阀的定压。
单呼阀、呼吸阀的定压值尽可能高,便于油气的回收处理,减少油气排放至大气。
(1)切断阀控制方案储存同类油品储罐的气相通过连通管道并入罐组收集总管,通过罐组收集总管送入厂区收集总管。
在罐组收集总管靠近油气回收装置的位置设置切断阀,其开启由收集总管上的压力变送器进行2oo2联锁控制,当罐组收集总管上的压力达到设定高限压力值时打开切断阀将油气送至油气回收装置进行回收;其关闭由收集总管上的压力变送器进行1oo2联锁控制,当罐组收集总管上的压力达到设定低限压力值时关闭切断阀。
(2)单呼阀方案在储罐油气收集管道上防爆轰型阻火器上游设置单呼阀。
单呼阀通过罐内压力机械操作,排气起跳设定压力应低于罐顶呼吸阀的呼气起跳压力,关闭设定压力高于罐顶呼吸阀的吸气起跳压力,若储罐设置了氮气保护,此压力还应高于氮气保护的关闭压力。
储存不同介质的储罐气相通过油气收集管道并入罐组收集管,不同罐组收集管在进凝液罐前合并进油气回收处理装置。
并在进回收装置前设置紧急切断阀。
(3)高硫高温罐组收集总管排放气中含有较高浓度硫化物的罐组收集总管除满足以上两种方式外,管道和设备附件应选用抗硫腐蚀的材质。
对于需治理的含高温废气的储罐VOCs宜单独收集,以便后续处理。
2.厂区收集总管对于多个罐组共用一套废气回收处理装置的工程,需建设收集总管,对多个罐组的VOCs进行集中收集后送入处理设施。
同时,应对VOCs收集管道系统进行压力平衡计算,保证总管中的VOCs能够稳定安全地输送至处理设施。
应按照相关标准与规定,做好废气收集系统的防雷防静电设计与管理。
六、运行维护管理1.企业应设立VOCs处理设施操作岗位,制订系统运行操作规程和工艺卡片并严格执行。
2.加强管道上压力切断阀的运行管理及维护,应定期维护。
3.加强阻火器的管理,应定期对阻火器进行维护检查,检查不合格的阻火器应进行有效处置。
4.加强储罐各密封处的维护,应定期对储罐的密封位置进行检查维护。
5.储罐氮封设施、废气回收压力控制系统应定期进行校验和测试,加强检查维护,确保氮封设施完好投用。
6.呼吸阀宜定期进行标定,定期维护防止堵塞。
7.回收系统中单罐需检修时,要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防止串气;单罐检修后切入回收系统前,要进行氮气置换,防止形成爆炸性混合气。
8.应制定储罐组VOCs收集系统专项火灾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七、流程附图附图一:有氮封储罐切断阀控制方案WORD格式可编辑附图二:无氮封储罐切断阀控制方案附图三:有氮封储罐单呼阀方案附图四:无氮封储罐单呼阀方案附则:除以上要求外,其他内容应按照设计规范及相关规章制度执行。
专业知识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