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地球上有什么
- 格式:pptx
- 大小:704.20 KB
- 文档页数:17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8 课《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学习目标: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性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表示和作用。
重点和难点: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世界地形图、实验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个蓝色的神秘的行星,她孕育了许多生命。
你知道它是哪个星球吗?生:地球。
师:是的。
那么地球上都有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
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
师:关于地球上有什么,先让我们从身边说起,。
你观察到的我们的周围有什么?生:有小花,小草。
师:这是地球上的植物。
……[地球上有什么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学生回答很容易偏离主题,因此老师一定要进行适时的引导,引导学生从周围事物说起,按由近及远的顺序交流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一切,并及时进行归类,为继续交流做好准备。
]活动二:说说地球表面有什么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观察。
其实,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对周围事物的了解只是地球表面极小的一部分,上面还有很多事物,那么它的表面还有些什么呢?老师这有一段录象,请同学们认真看,注意听,在这段录象中提到了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学生观看有关地形地貌的录象。
]师: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看的都很认真,那么从录象中,你了解到地球表面有哪些地形地貌呢?[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答,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并引导归类。
][板书:陆地平原山脉高原峡谷湖泊河流……海洋]师:在录象中除了介绍了各种地形地貌外,还给我们提供了有关陆地和海洋在地球表面所占比例的信息,谁注意到了?生:陆地占30%,海洋占70%。
(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18.地球上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和看地图、观察地球仪等,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3、科学知识方面: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洋的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2.教师准备: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的地球仪;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1.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特别喜欢过节,下面老师就想考考大家,看谁知道的节日最多。
(课件出示 1.1 3.12 4.22 5.1 5.4 6.1 7.1 8.1 9.10 10.1 )学生回答。
(4.22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大家都回答不出来。
)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
4月22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是我们人类公共生活的家园地球的节日——地球日。
(出示地球图片)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圆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
对于我们共同的家园,你想了解什么?(学生举手说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师:看得出来大家都非常想了解我们的家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地球上有什么吧。
(板书:地球上有什么)(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师:我们都知道地球很大,地球上有好多好多的东西,下面我们先来说一说我们周围有什么。
1.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师:刚才大家说了很多,其实这只是地球表面的极小的一部分东西,地球是一个很大的球体。
(师出示课件:从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图)师:这是从外太空拍摄的地球影像图,从挂图中你能看到什么?生:海洋和陆地。
Fatalism is an excuse for the weak who lack willpower.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知道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搜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分享共同的劳动成果,学会相互合作;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感知问题师:同学们,我们都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上有什么呢?这是今天我们要来探究的问题。
(板书:出示课题)探索体验解决问题(课件出示转动的地球)师:看,这颗转动不息的蓝色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你发现了什么?蓝色部分非常大,它代表的是什么呢?师:是的,海洋的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呢,这说明在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得多。
不过陆地的面积虽然小,但是却有着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哦,它们是什么样子?除了海洋,地球上的水还包括什么?谁生活在这美丽的星球上?这些问题相信只要你认真观看下面一段影片,就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播放配乐图片课件)影片看完了,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地球上有什么?板书: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海洋、湖泊、河流动物、植物,人小结:高原、山峰、丘陵、盆地、平原、沙漠属于陆地;海洋、湖泊、河流属于水;人、动物、植物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
(板书:陆地、水、生物)师:对于地球上的地形地貌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师:课前同学们也都查找了不少的资料,这个问题谁能来解答?师:看来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孩子,看到同学们把查找的资料用信息卡的方式进行了整理,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方法,课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查找你感兴趣的材料,小组为单位制作剪贴报,在班级里进行展览,让大家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知识,好吗?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原来地球上有这么多样的地貌和种类繁多的物种,对于这样一个多姿多彩的星球你想说些什么呢?三、认识地图师:地球这么美丽,我真想到处去看看,我知道节假日的时候许多同学喜欢出去旅游,可是如果你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该怎么办?师:这位同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查地图。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和看地图,观察地球仪等,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3、知道地球表面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志和功用。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分类搜集材料:陆地面积、水域面积、沙漠分布情况、平原及高原分布情况等。
教师准备:地球仪、地图、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是个球体,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地球。
首先请大家伴随着一段优美的音乐来看一段录像,好吗?2、教师播放录像。
3、谈话:这些美丽的景物都是在地球表面上的,那么地球上都有什么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地球上有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是个很大的话题,小学生往往只局限于眼前的事物,教师提供一组图片,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从宏观上认识地球的面貌,而且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地球上有什么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一个辽阔的大草原的背景,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中,畅想交流,同时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辽阔壮美。
】2、全班交流地球上的山脉、高原、平原、沙漠、丘陵、盆地、海洋、河流、湖泊等的情况,教师随机板书。
(在交流中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的高山、盆地的情况等,使学生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认识。
)3、小结: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有巍峨的高山、浩瀚的海洋、一望无际的平原、苍凉的沙漠……,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地球表面吗?(板书:绚丽多姿)【在这一环节中,采用音像资料播放与交流交替进行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不断进行鼓励点评,引导学生进行概括。
《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内容概述《地球上有什么》是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与《航海家的发现》、《我在哪里》、《苹果为什么落地》《测量重力》共同组成了这一单元.本单元是小学生较全面的认识、了解、探究地球的起始单元。
它是以后《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学习的基础。
虽然小学生对自己居住的地球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大小、概貌、地球引力(重力)等知识领域的探究相对困难些,这也正是需要学习探究的课题。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了解地球,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用科学的方式去探索地球,揭示未知的奥秘.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紧密联系,《航海家的发现》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是让同学们了解人们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对这一科学史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
对于地球概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建立在对周围景物认识的基础上的,没有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为了让学生完整地了解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学会看地图,了解地球仪上的主要标识及其功用,并为进一步认识地球奠定基础,本课设计了地球表面概况、识读地图、地球仪等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探究主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地球上有什么》这一课是在学生对地球的总体认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地球表面的构成作进一步探究,并通过对地图、地球仪中有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知道如何科学的进行观察,掌握观察的方法,会科学的整理资料,这将为他们的继续学习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能力体系上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并通过三年级的科学课的学习,已具备了初步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在学习活动中他们能积极地思索,能努力地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能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地球上有什么》一、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方面:通过查阅、交流、整理资料,了解地球地形、地貌状况,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学会交流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学会合作性学习;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3.科学知识方面: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表示和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了解地球的地貌状况,能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三、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根据教师的提前要求,搜集地球上的动物、植物、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沙漠、河流、湖泊、海洋的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2.教师准备:要为学生准备地形图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仪;搜集“地球上有什么”的音像资料。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想研究的问题猜谜语导入师:(出示图片)同学们看,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颗蓝色的行星沿着它的轨道夜以继日地运行着,这就是地球。
师:关于地球,你都想了解它哪些知识?生1:地球的大小。
生2:地球的形状生。
生3:地球上都有些什么。
师:好,同学们有这么多想法。
这节课,我们先从地球的表面开始探究,看看地球上有什么?(引板书出课题)(二)自主探究,认识地球表面有什么活动一、我们的周围有什么1.引导学生表述自己家周围有什么。
2.归纳总结:虽然我们所处的位置各不相同,但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地球上。
师:同学们,地球我们其实并不陌生,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地球上,看一看想一想,我们的身边有什么?(学生交流发言)师:刚才同学们从我们身边说起,了解了我们周围都有什么。
活动二、地球表面有什么下面我们观看一段关于地球表面地形地貌介绍的视频,看从中你又能了解到些什么呢?生:地球的表面积很大,有5.1亿平方千米;生:地球上的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生:xx面积大,陆地面积小;(教师学生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活动三:观察地图,有什么发现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有关地球表面上的一些信息,可是地球实在是太大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看到它的全貌,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他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为了携带方便,人们也按照一定的比例把他绘制成平面图,也就是地图。
18.《地球上有什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地球上有什么》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课设计了地球表面概况、识读地图、地球仪等相关内容作为学生探究主题,从而使学生意识到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教科书以大海、陆地为背景,提出“地球上有什么”的问题,直接出示了本课要探究的问题,提示学生课前搜集地球地貌的有关资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通过学生交流生活经验、识读地图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地球地貌。
第三部分自由活动,以比赛的形式,巩固学生对地图标识的认识。
第四部分拓展活动。
通过动手制作,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球地貌、海洋与陆地区域分布、经线、纬线、赤道方向方位等的认识。
本课学习内容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学生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知认识地球,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地貌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地球表面分布着海洋与陆地,陆地上分布着山地、湖泊、盆地……,但他们对地形地貌的认识却是肤浅的片面的,仅限于有限的见闻,没有宏观的、整体的认识。
学生识读地图、地球仪能力较弱,一般少有相关经历,而此恰是学生形成理性认识的重要方法,此方面能力在有针对性的探究中,学生易于提高。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地球是由小部分陆地和大部分水域构成的。
2.了解地球仪、地图的主要标识和功用。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和看地图、观察地球仪等,了解地球地貌状况。
2.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的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重难点】1.了解地球的地形、地貌。
2.学会识读地图、使用地球仪。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按类别搜集关于地球概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橡皮泥(或其他球状物体)、小木棒、水彩笔等制作地球仪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