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25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
货物发送量完成亿吨,均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总换算周转量亿吨公里,同比增加亿吨公里,增长%。
公路运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
这种新型交通工具问世后,在实践中显示出其突出的优越性,即机动、灵活、方便、快速、直达,因此,它的发展速度远快于水运和铁路。
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交通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
中国的交通建设始于古代,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现在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交通体系之一。
古代交通中国的古代交通主要以陆路交通为主,其中最早的交通工具是人力车和担架。
随着农业的发展,牛车和马车逐渐出现。
而运河的出现,则为水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中国的运河始于春秋时期,随着历代的治理和拓宽,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运河网之一。
唐代时期,运河的通航已经较为完善,成为了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
现代交通近代以来,中国的交通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各种交通方式迅速发展,交通网络逐渐形成。
20世纪初期,中国铁路的修建工作开始启动,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铁路建设曾经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铁路网不断完善,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铁路体系之一。
公路建设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大规模修建公路。
从最初的砂石路到现在的高速公路,中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猛。
如今,中国的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超过50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也达到了世界上最长的水平。
航空交通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领域。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建设自己的航空工业。
如今,中国的航空工业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航空工业之一。
中国的航空公司也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公司之一。
目前,中国的航空网络已经覆盖了全球各地。
水运交通也是中国交通发展的重要方面。
中国的河流众多,水运交通一直是中国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最初的木筏、竹排到现在的现代化船舶,中国的水运交通不断发展。
如今,中国的内河航运也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水运体系之一。
中国交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路程,但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为发达的交通体系之一。
随着未来的发展,中国的交通建设还将继续加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更为强有力的支撑。
中国的交通与交通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交通问题一直是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交通作为联系各地、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交通的现状、交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国交通的现状1.1 铁路交通中国铁路交通网络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如今,中国的高速铁路已经连接了全国各地,并成为世界上最长、最快的高速铁路网。
中国铁路运输系统的不断完善,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和便利性。
1.2 公路交通中国公路交通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公路的建设覆盖了从大城市到边远地区的各个区域,大大缩短了交通时间,促进了商品流通和人员流动。
同时,高速公路的发展也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支持。
1.3 航空交通中国航空交通的发展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方面。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市场,在城市之间提供了广泛而高效的航班网络。
随着民航业的不断发展,中国人民的出行方式也日趋多元化。
1.4 水路交通由于地处亚洲东部沿海,中国的水路交通一直是重要的运输方式。
中国的港口网络连接了全球各大经济体,为外贸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此外,内河水运也在国内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交通发展的重要性交通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 经济发展交通的发展能够提升国家的地区间和城乡间的互联互通能力,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交通网络的完善,商品和服务的流通更加便捷,市场的规模扩大,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
2.2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的发展对人民的出行、购物和旅游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交通的改善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地到达目的地,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同时,交通的发展也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提供了更多的脱贫机会和渠道。
2.3 城市化进程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也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间的高速铁路、地铁和道路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可以更方便地在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
交通发展综述摘要:一、交通发展的历史背景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三、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成就四、我国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五、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展望正文:交通发展综述自古以来,交通就扮演着连接城市、地区和国家的角色,促进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
在我国,交通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从古代的驿站、漕运到现代的铁路、公路、航空等,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交通发展的历史背景在古代,我国交通主要以水路为主,如京杭大运河、长江等,承担着货运和客运的任务。
此外,还有陆路交通如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
到了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我国开始兴建铁路、公路等现代交通设施。
二、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现状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体系。
其中,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首位。
城市交通方面,地铁、轻轨、公交等也日益发达。
三、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成就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成就包括:1)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2) 航空、水运等的发展,提高了国际运输能力,推动了对外经济贸易合作;3) 城市交通的改善,缓解了城市拥堵问题,提高了居民出行效率。
四、我国交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我国交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1) 交通拥堵问题依然严重,尤其是在大城市;2) 交通污染问题突出,对环境和人们健康造成影响;3) 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设施仍然滞后,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
五、未来我国交通发展的展望面向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建设。
重点发展智能交通、绿色交通,提高交通运行效率,降低交通污染。
此外,还将加强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交通设施建设,促进全国交通的均衡发展。
总之,交通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一、现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普及。
目前,全国有近40个城市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已超过7000公里。
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轨道交通网络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较小的城市也在积极推进和规划轨道交通建设,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和吸引人才。
二、问题然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快速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和压力较大。
其次,一些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不合理,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此外,城市轨道交通前期投资大,运营成本也较高,运营效益难以保证,甚至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维持正常运营。
因此,如何在规划、建设、运营等方面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成本效益,使其服务能力更具优势和可持续性,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发展趋势为了有效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面临的问题,未来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向: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或许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新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使轨道交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高效。
例如,穿戴式智能设备、无人驾驶技术、5G等新技术的运用将大大提升地铁出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2. 网络化网络化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在各个地铁站点的基础设施上建设互联网、WIFI等智能化服务,为乘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同时,通过网络化运营和监测,可以对地铁运营进行实时监控,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多元化发展除了传统的地铁运营之外,城市轨道交通的多元化发展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例如,未来地铁站可能将咖啡店、书店、商店、甚至是游乐设施等不同业态的服务集成到一起。
这将大大丰富地铁乘客的出行体验,增加地铁的服务价值。
4. 环保节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还会朝着环保节能这一方向发展。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第一篇: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摘要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运输部门。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必须综合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扬长避短,使得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交通运输业存在的问题;交通运输业发展趋势1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1.1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2009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8.6万公里,2009年全国铁路共完成新线铺轨5461公里、复线铺轨4063公里;投产新线5557公里,其中客运专线2319公里;投产复线4129公里、电气化铁路8448公里。
1.1.1铁路路网干线铁路是铁路网络的关键部分,是铁路发挥骨干作用的坚实基础。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1.1.2铁路客货运输2009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5.25亿人,同比增加6321万人,增长4.3%。
货物发送量完成33.2亿吨,均创历史新高。
同比增加6113万吨,增长1.9%;总换算周转量33118.06亿吨公里,同比增加233.17亿吨公里,增长0.7%。
1.2公路运输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的公路运输,比起水运和铁路起步晚,直到19世纪末才有了第一批汽车。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形式与战略概述1.全球化:纵观全球,国与国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这种跨国界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呈现全球趋势,全球化趋势明显日益加剧,交通运输体系与信息通讯体系毋庸置疑成为全球的热点以及长期进行发展的对象。
(1)其中以发达国家为主,他们主导着全球链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战略。
因为作为全球的领头羊,他们明白战略目标是他们后期发展的行为指南,同时科学、合理的战略目标能够激发内部工作者的工作热情,能够让国内经济的发展朝着预期的目标甚至是更好的方向发展,他们的目标明确,不会盲目。
(2)通讯体系的日渐完善,使得微型企业迅速发展。
如印度拒日与中方合作建国内高铁。
2.发达国家多本国交通运输发展关注的重点:(1)运输方式间的衔接即海、陆、空、轨之间的合理结合使交通运输达到最优化.(2)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的衔接,即在实现城镇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将城市的交通运输与农村的交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建立起更完整的城镇交通体系.3.全球化的分工与全球化价值链的形成:在全球化经济的范围内,各国为了自身的经济效益,为了他们共赢的目标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结构即一个庞大的组织。
4. 中国交通运输现状(1)基础交通运输设施的建设成效显著即我国的高速路、公路和铁路的里程达全球第一。
因此,交通运输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热点之一正在进行着迅速的发展。
(2)中国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初步形成,但是交通干线与支线的衔接,支线与末端网络的衔接以及运输的覆盖路问题仍是当前我国交通问题的弱点。
有些偏远地区或农村的交通运输情况普遍偏弱,表现在基础交通设施的缺乏。
这就需要国家加大对这一方面的投入。
交通领域的管理者要具体的划分相应的交通管理区域,设置相应的监察和负责地点,对那些网络监控有盲点的死角进行认为的主动监控,以应对突发的事件,就发生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与处理,以此来巩固交通运输体系。
(3)运输服务水平的整体上升(4)技术装备实现了跨越发展,以船舶的建造水平为例,充分的发挥出我国的土地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的优势。
我国交通发展演变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国交通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本文将从古代道路建设、铁路时代、公路时代以及现代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概述我国交通发展的演变过程。
古代道路建设是我国交通发展的起点。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开始修建道路,以便方便人民出行和物资运输。
这些古代道路主要是靠人工开凿,沿山势修筑,如著名的秦岭、丝绸之路等,为后来的交通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铁路时代拉开了帷幕。
1865年,我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铁路时代。
铁路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在随后的年代里,我国陆续修建了许多铁路,如北京上海铁路、广州深圳铁路等,形成了一张密密麻麻的铁路网,为人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随着汽车的发明和普及,公路时代开始到来。
20世纪初,我国的公路建设逐渐起步。
1921年,第一条现代公路——京张公路建成通车,拉开了我国公路时代的序幕。
随着公路的修建,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交通运输的效率大幅提高。
随后,我国陆续修建了许多公路,如京沪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等,公路网逐渐完善,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选择。
而到了现代,高速公路的建设成为我国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
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高速公路时代。
随后,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进展迅速,形成了一张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络,连接了全国各个城市,提高了交通运输的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总结起来,我国交通发展经历了从古代道路建设到铁路时代、公路时代,再到现代高速公路建设的演变过程。
交通的便利性和效率的提高,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未来,我国交通发展还将继续前进,不断创新,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交通方式。
中国近十年交通发展简介中国近十年交通发展简介:1. 高速公路建设-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60,000公里,成为全球最长的高速公路网络。
- 2019年,中国高速公路车流量达到46.5亿辆次,较2009年增长了近3倍。
2. 高铁建设- 中国高铁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十年来发展迅速。
-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铁里程已达到3.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2/3。
- 2019年,中国高铁运输量超过35亿人次,较2009年增长了近10倍。
3. 航空运输- 中国航空运输业也在近十年来快速发展。
- 2019年,中国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6.6亿人次,较2009年增长了近3倍。
- 中国航空公司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过60家。
4. 公共交通-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也在近十年来得到了大力发展。
- 2019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达到了240亿人次,较2009年增长了近2倍。
- 中国城市地铁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截至2020年底已有超过40个城市开通地铁。
5. 智能交通- 近年来,中国也在大力发展智能交通领域。
- 中国已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截至2020年底,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达到500万辆。
- 中国也在推动5G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如智能交通信号灯、自动驾驶等。
6. 交通安全- 近年来,中国也在加强交通安全管理。
- 201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较2009年下降了近50%。
- 中国也在推动智能交通技术在交通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如电子警察、智能交通监控等。
浅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建设,是21 世纪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
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的广泛应用对实现基础建设由单一化想集约化交通发展的转变,也是解决现代交通难题的关键,我国交通运输业要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才能有效的缓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更是实现交通运输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
一、现代交通运输的概念通过对即有运输方式流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求的新的内涵,使交通在服务效率、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综合运输理论的成熟和应用环境的逐渐具备对其整体经营组织和结构调整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综合运输要求发展交通运输;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运输组织方式提出新的要求,即各种运输方式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和改善服务,必须在运输基础设施布局、企业经营组织管理、企业经营动作关系等各个方面,做出向信息化方向发展的改变和调整。
二、交通运输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该产业的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经济基础日益增强,随着城市化进程以及经济发展的加快对连接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农村与农村间的交通运输状况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交通运输在现代经济条件下的作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作为最直接有效的流通形式,在当今的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新时期经济建设取得高速发展的先导工程。
目前,中国的经济进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交通运输将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随着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材料、动力和能源及信息控制技术的进步,将会演变到智能或者叫后现代交通发展阶段,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代交通与古典交通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它能够很好的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包括速度、方便的程度、舒适的程度。
我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2006年,面对“十一五”宏观经济“高增长、高效益、低通胀”的良好开局,公路交通部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公路交通建设与道路运输发展相互协调,交通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发展态势。
展望2007年,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围绕如何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这个核心主题,我国公路交通将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路发展、运输市场监管、行业管理改革、交通法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六大成变:彰显我国公路交通快速发展新进程1.创新发展理念,提出“三个服务”发展思路在去年7月召开的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工作会议上,交通部明确提出在建设创新型交通行业的过程中,要做好“三个服务”: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
“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指出了交通工作的总任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出了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服务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指出了交通工作的根本要求。
“三个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个服务”的提出,既是对多年来交通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对交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更是对交通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的新认识。
落实“三个服务”是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2.加快发展步伐,重点公路建设项目稳步推进到2006年底,在将155万公里村道纳入统计之后,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8万公里。
全年新改建公路里程3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460公里。
以重点建设项目为代表的干线路网建设稳步推进。
“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京沪公路天津段、沪瑞公路三穗至凯里段、连霍公路清水至嘉峪关段,西部省际通道阿北公路黄陵至延安段、兰磨公路思茅至小勐养段,国家高速公路网京承高速公路北京段二期、杭瑞高速公路景德镇至婺源段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
苏通长江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建国周年中国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与便利中国的交通运输在建国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巨大变革。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交通运输已经变得更加现代化和便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包括铁路、公路、航空以及城市交通等。
一、铁路交通中国的铁路交通是中国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的代表之一。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铁路网络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扩张,连接了全国各个地区。
从原来的老旧线路到现在的高速铁路,中国的铁路运输在速度、舒适度和安全性方面都有了巨大的提升。
同时,高铁的普及也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和高效。
二、公路交通中国的公路交通也经历了巨大的改革和现代化进程。
公路网络的建设以及高速公路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出行。
无论是城市内部的交通还是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公路交通都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便利。
此外,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普及,网约车等新兴的出行方式也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三、航空交通随着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航空交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从最初的少量航班到现在的繁忙航线网络,航空运输已经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各地的重要方式之一。
各大机场的建设和改扩建,以及航空公司的增多,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航班频次,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方便地进行国内外旅行和商务出差。
四、城市交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的现代化和便利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中国的城市陆续引入了地铁、轻轨等大容量快速交通系统,解决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同时,城市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普及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和环保的出行方式。
总结中国交通运输在建国周年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变。
铁路、公路、航空以及城市交通等各个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和提升,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更高的便利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相信中国交通运输将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人们的出行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摘要】公路交通运输在整个交通运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简要回顾我国公路运输业发展概况,分析公路交通运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形势,探讨性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交通经济公路运输发展趋势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整个社会机制中起着纽带作用。
从发达国家的交通运输量按不同运输方式的构成比例来看,公路交通运输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及公路网的日趋完善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路在当代已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一、公路交通是现代社会的骨干运输方式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进步,汽车运输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公路网的形成,使公路运输成为适应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骨干运输方式。
公路运输在技术经济特性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1)机动灵活,适应个别交通运输用户的需要和具体条件,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具有最大优势,服务面深入广大,是最基本的集散运输方式,适应西部开发的基本交通运输需求。
(2)直达性最好,在途周转、停滞时间短,运输时间利用充分,在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时运输速度在地面运输方式中也是比较快的。
是唯一能实现门到门运输服务的运输方式。
(3)公路建设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回收期短,公路运输企业兴办费用较低,易于进入或退出市场,经营机制比较灵活。
上述这些特性无疑最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因而是现代发展最快的运输方式。
二、公路交通发展概况建国初期,全国(港、澳、台地区除外)公路通车里程仅为8万公里,技术等级十分低下。
经过建国后几十年的建设,到1996年度,全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18.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22公里,一、二级汽车专用公路15000多公里,四级及四级以下公路87万公里,在一些大经济区域内,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等级干线公路网。
全国100%的县城,95%以上的乡镇的74%的行政村通了公路。
“九五”期间,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三纵两横”和两条重要国道主干线公路,五年新增通车里程10万公里(含中西部地区约6万公里),到2000年,通车里程达126万公。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现状首先,必须明确,交通运输业指国民经济中专门从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社会生产部门,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部门。
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人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联系交往的手段,也是衔接生产和消费的一个重要环节。
因此,交通运输业在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论述交通运输业发展现状中,主要是通过分别分析铁路、公路、水运等这四个方面来表现。
1、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
目前,我国铁路主要干线共有22条,根据其发挥作用和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可大致分为能源运输干线、南北铁路干线、华东地区干线、西北地区干线、西南地区干线和东北地区干线。
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客货运需求均趋稳回升,行业投资力度逐渐恢复等特点。
2012年,累计完成客运量378.99亿人,同比增长7.60%,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全社会累计完成货运量406.8亿吨,同比增长11.7%,增速在年末逐渐放缓。
其中,铁路客运方面,2012年全国铁路完成客运量18.93亿人、同比增长4.8%,实现旅客周转量9812.33亿人公里、同比增长2.1%。
而货运方面,2012年铁路完成货运量39.04亿吨、同比下降0.7%,货物周转量29187.09亿吨公里、同比下降0.9%。
在2012年4季度以来,铁道部在基建投资力度上已恢复到2011年7月前的水平,投资规模强劲增长。
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6059.30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12月当月完成投资1420.57亿元,这是1~11月月度平均值421.73亿元的三倍多。
而根据全国铁路工作会议安排,2013年,铁道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为65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