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孟氏骨折
- 格式:ppt
- 大小:690.50 KB
- 文档页数:38
儿童孟氏骨折诊疗体会标签:孟氏骨折/儿童;诊断;治疗肘关节是由肱骨下端、桡骨头、尺骨近端连接而成,此关节是在人体各大关节中活动范围较大的关节之一。
儿童肘部损伤诸类骨折(如肱骨髁上、内外上髁、内外髁、桡骨小头、肱骨小头)在临床上是屡见不鲜的。
多年临床验证儿童及幼儿的肘部损伤造成孟氏(尺骨上1/3骨折含桡骨脱位)骨折并不少见,与肱桡关节及肱骨髁挫伤相似,易被临床医生忽视,既而出现漏诊、误诊现象。
在临床复查中发现对儿童及幼儿的“孟氏骨折”在诊断上存有模糊不清,导致治疗上的失误,增加患儿痛苦及家长负担。
为了弄清儿童孟氏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笔者根据骨折的程度,结合临床治疗经验将三型(伸直、屈曲、内收),三型中的幼儿内收型骨折分为Ⅰ°、Ⅱ°、Ⅲ°型骨折。
临床发现于Ⅰ°、Ⅱ°、Ⅲ°型骨折多见于儿童,幼儿罕见。
1、骨折分度1.1Ⅰ°型骨折:桡骨头有压痛,并轻度向外侧脱出,尺骨上1/3无明显压痛及畸形。
1.2Ⅱ°型骨折:桡骨头及尺骨上1/3均有压痛,桡骨头明显向外侧脱出,尺骨上1/3明显向桡侧弯曲畸形及横形纵裂骨折。
1.3Ⅲ°型骨折:桡骨头及尺骨上1/3有明显压痛,桡骨头明显向外侧脱出,尺骨上1/3明显骨折成角。
2、诊断依据2.1外伤史:明确诊断主要依据是外伤史,与牵拉肘相鉴别,在查体前必须向患者家长详细询问外伤史,如有无跌扑、坠落史、损伤时间等。
2.2局部症状:儿童的孟氏骨折程度与受伤时的外力大小比例为1:1即正比例,受伤时的力小,局部症状轻,受伤时的力大,局部症状重,根据损伤的程度有共同点和不同点的区别。
2.3共同症状:均与儿童牵拉肘症状相同,患肢前臂梢屈下垂处于旋前位,不敢抬物,前臂不敢旋后,肘关节不敢屈曲,桡骨头压痛,并向外侧脱出,正常生理功能障碍或丧失。
2.4不同症状:Ⅰ°型骨折局部无明显肿胀、畸形,尺骨无明显压痛;Ⅱ°型骨折肘部肿胀,尺骨上1/3压痛,向桡侧弯曲畸形;Ⅲ°型骨折明显肿胀,尺骨上1/3明显压痛,成角畸形、骨擦音阳性。
儿童孟氏骨折孟氏骨折是儿童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
它是肘关节处的一种骨折,具体是在前臂骨的骨桥下面处发生的骨折。
孟氏骨折的发生率最高的年龄段是4-10岁的儿童,而男孩比女孩更容易发生。
发生原因孟氏骨折的常见原因是在运动或玩耍中,孩子在手掌着地的时候,用另一只手拉住了身体并强行做活动,导致了肘部的扭转或拗曲,造成了孟氏骨折。
症状孟氏骨折的常见症状包括:•肘部疼痛•肘部肿胀•肘部瘀伤•无法弯曲或伸展手臂如果孩子出现了以上症状,就需要就医检查。
治疗方法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根据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年龄而定。
普通的孟氏骨折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只需要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以便恢复正常。
复位和固定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软绷带:将受伤的手臂固定在身体的另外一只手臂上,这可以减轻疼痛并提供支持。
•石膏:如果骨折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给孩子戴上一条石膏,固定在身体的另外一只手臂上,在石膏上绘画也可以帮助孩子度过这个期间。
•外科手术:如果骨折比较严重或无法通过上述方法治愈,就需要进行外科手术,以恢复孩子的正常手臂功能。
康复期孟氏骨折需要适当的康复期才能让孩子恢复手臂的正常活动能力。
这个期间有些小孩可能会对医生的治疗方法产生焦虑,父母和医生要给予足够的安抚和理解。
康复期间可以进行以下活动:•牵引和旋转:让孩子进行适当的牵引和旋转锻炼,可以增加肌肉的弹性,帮助孩子恢复关节活动。
•按摩:适当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缓解紧绷的情绪。
•身体放松:可以进行一些轻松的放松活动,如沉浸在音乐中或阅读书籍等,帮助孩子克服情绪上的障碍。
康复期间需要注意:•避免运动:在康复期间孩子需要避免过度运动,对受伤部位进行过度刺激和伸展。
•饮食注意:在康复期间,孩子需要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含有丰富钙质的食物,以帮助骨头恢复生长。
预防措施预防孟氏骨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督促孩子注意体育活动的安全。
•向孩子传授正确的运动方法,如正确的停止或跳跃技巧。
孟氏骨折主要是指尺骨近侧1/3处发生骨折,同时可合并桡骨头脱位的现象。
孟氏骨折分型主要分为4种不同的类型,一般根据尺骨骨折的成角,合并桡骨头脱位的情况进行分析。
1、Ⅰ型骨折:即伸直型,指尺骨干中或近1/3处发生骨折,同时向前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前脱位的现象,是孟氏骨折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2、Ⅱ型骨折:即屈曲型,指尺骨干中或近1/3处发生骨折,同时向背侧成角,合并桡骨头后脱位的情况,多见于成年人,常见由于间接暴力所致;
3、Ⅲ型骨折:即内收型,指尺骨近侧干骺端发生骨折,同时合并有骨头向外侧或者前侧脱位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儿童时期,成年人并不会出现;
4、Ⅳ型骨折:即特殊型,指桡骨头出现前脱位,同时可产生尺骨中或近1/3骨折,以及桡骨近1/3骨折的现象,属于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但儿童或成年人均可发生。
发生孟氏骨折时,患者可到骨科就诊,通过影像学拍片检查进行明确诊断。
对于前三种骨折类型,如果并不属于严重情况,可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等方法保守治疗。
而对于Ⅳ型骨折,一般需要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治疗。
此外,患者在骨折愈合期间,应注意不要过早活动前臂,否则容易产生骨折移位的现象,后期再循序渐进地进行运动功能锻炼。
孟氏骨折保健教程孟氏骨折,全称为孟氏(Monteggia)骨折,是指尺骨上1/3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
此类骨折多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且男性较多。
正确的保健教程对于孟氏骨折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教程旨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
一、孟氏骨折概述1.1 定义孟氏骨折是指尺骨上1/3段骨折合并桡骨头脱位,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
1.2 原因孟氏骨折多由跌倒、运动损伤等外力导致。
1.3 症状孟氏骨折患者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严重者可能出现畸形、触摸到骨折端等症状。
二、孟氏骨折保健教程2.1 急救处理发生孟氏骨折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包括限制活动、冷敷、抬高伤肢等。
2.2 药物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药物。
2.3 康复锻炼康复锻炼是孟氏骨折恢复的关键。
在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包括:- 初期(1-2周):进行握力锻炼、手指伸展等。
- 中期(3-6周):进行腕关节活动、前臂旋转等。
- 后期(6周以上):进行肘关节活动、力量锻炼等。
2.4 饮食调养孟氏骨折患者应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微量元素等食物,以促进骨折愈合。
2.5 生活护理孟氏骨折患者在康复期间应注意:-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
- 避免剧烈运动,防止骨折再次移位。
- 遵循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三、常见问题解答3.1 孟氏骨折能否治愈?孟氏骨折通过及时治疗和正确的康复锻炼,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3.2 孟氏骨折愈合时间有多长?孟氏骨折的愈合时间因个体差异、治疗方法等因素而异,一般需6-12个月。
3.3 孟氏骨折是否会影响日常生活?如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康复锻炼,孟氏骨折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四、总结孟氏骨折保健教程旨在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请注意,本教程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遵循医生建议。
小儿陈旧孟氏骨折1例
案例:患儿,男,6岁,因“左肘部肿痛、活动受限1月余”收入我院。
曾于当地医院行左肘部x线检查示:左尺骨近端骨折,向桡侧成角;左桡骨头向后外侧脱位;并仅行左肘悬吊术,未经其他治疗。
专科检查:左肘外侧可触及明显凸起,无压痛,左肘屈伸及前臂旋转功能受限,左拇指不能背伸。
入院診断:左陈旧孟氏骨折(BadoIII型)。
经讨论行左尺、桡骨近端切开复位术治疗,手术顺利,患儿安返。
术前患儿x线片术后患儿x线片
讨论:因缺乏对儿童骨骼发育特点的了解,易引起对儿童孟氏骨折的漏诊,对儿童BadoIII型孟氏骨折,尤其尺骨干骺骨折向桡侧成角者重视程度不足,更易导致桡骨头难复位或复位后易脱出,最终发展为陈旧性。
术中对肘关节解剖结构要清楚,对阻碍桡骨头复位和影响肱桡关节稳定的因素要一次性解决,对压迫的神经要松解。
因桡骨颈周围组织的清除,使桡骨头更容易复位,但肱桡关节的稳定性相对降低,而环状韧带重建导致组织粘连可能性大大增加,因此肱骨小头-桡骨纵轴穿针比较可靠,但应于4个周左右拔出,以防影响肘关节运动功能。
儿童孟氏骨折在临床虽然不是很常见,但却容易漏诊,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演变为陈旧性孟氏骨折,并可能产生神经肌肉方面的并发症,影响前臂的屈伸及旋转功能。
正确的治疗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
至此,提醒各位同行关注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儿童各生长阶段的骨骼发育特点2.对尺骨的骨折一定要考虑到可能会伴有桡骨头的脱位3.手术治疗陈旧孟氏骨折时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对待,要将术后肘关节高稳定性及功能良好视为重中之重。
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名词解释孟氏骨折和盖氏骨折,这俩名字一听就觉得有点高大上,但其实它们的故事可有趣了。
先说说孟氏骨折,这是一种发生在小腿骨部位的骨折,通常是因为大腿骨或者膝盖那儿的力量传递到小腿时,结果就像“木桶原理”,最弱的地方就出问题了。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篮球场上飞身灌篮,结果一不小心脚踝扭到了,那可真是让人心疼。
这种骨折常见于运动员,也常常发生在一些摔跤、滑雪或者其它需要快速转身的运动中。
再加上,骨头一旦受伤,疼痛可不是开玩笑的,简直像是给你来了一记重拳。
咱们的身体可是最怕这种突如其来的意外了。
有人可能会问,那怎么治呢?治疗方法可多了,石膏、手术,甚至是康复训练,都得好好规划,免得再出啥意外。
说到盖氏骨折,这玩意儿就有点像它的名字,乍一听是不是觉得挺奇怪?盖氏骨折指的是上臂骨的骨折,通常是因为手臂用力过猛或者摔倒的时候直接摔在手臂上。
想想看,如果你在超市购物,推着推车,一不小心摔了一跤,那手臂就可能遭殃。
这种骨折不分男女,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盖氏骨折”的幸运儿。
想要展示自己的小肌肉,结果却是“过于自信”导致的骨折,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种骨折后,手臂不仅会肿胀,还可能有一些变形,想想那个样子,真是让人心痛,肿得像个大萝卜,走路都得小心翼翼。
不过,聊到骨折,不少人会觉得特别无奈,甚至会有点儿小沮丧。
可不,其实这些骨折还有一个共通点,就是无论发生在哪个部位,骨折之后身体都会慢慢自我修复。
咱们的身体就像是一位神奇的工匠,总能找到补救的办法。
治疗骨折就像是打了一场持久战,过程虽然漫长,但心态一定要好,不然轻易就被痛苦打倒了。
毕竟,心态决定了战斗的胜负,谁说不能在骨折期间来个自我调侃呢?可以趁这个机会,回归到那个“懒惰”的状态,舒舒服服地享受生活,心情好了,恢复也快嘛。
别小看这俩骨折,虽然听起来很严肃,但生活中真是处处都有“骨折”的笑料。
比如说,有些人骨折了,就特别喜欢展示自己的石膏,跟朋友炫耀,“你看,我这手臂多帅!”听起来是不是觉得像是时尚单品?而且在医院里,大家都是“战友”,互相鼓励,聊聊天,心情也会好很多。
儿童孟氏骨折概述1Giovanni Monteggia于1814年首先报道了尺骨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前脱位病例。
1844年,Copper报道了桡骨小头前、后脱位及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病例。
1909年Perrin首次将此类骨折命名为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ture)。
虽然临床孟氏骨折并不常见,但因其容易漏诊,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并发症,骨科医师应予以重视。
流行病学相关疾病1真性孟氏骨折、类孟氏骨折、桡骨头脱位、尺骨畸形、关节僵硬、桡神经骨间背侧支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病因与发病机制1Bado分类法:将孟氏骨折分为真性孟氏骨折及类孟氏骨折(孟氏样损伤)两种类型。
真性孟氏骨折分为四型Ⅰ型:桡骨小头前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亦称伸直型。
此型骨折最多见,约占儿童孟氏骨折的70%~85%。
此型特点为尺骨骨折向前成角。
其受伤机制为肘关节于过伸位损伤,桡骨小头因肱二头肌的强力收缩而发生前脱位,然后身体的重量移于尺骨造成骨折,并因骨间膜和肱肌的牵拉向前成角。
有人认为受伤机制是尺骨后侧直接暴力损伤,尺骨骨折后,应力传导至桡骨头,桡骨头撕裂环状韧带,向前脱位。
Bado认为损伤机制为过度旋前。
摔伤时肘关节伸直位前臂旋前位着地,身体围绕患肢旋转,被动过度旋前使尺骨近端骨折,桡骨头前脱位。
Ⅱ型:桡骨小头后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亦称屈曲型。
此型骨折不多见,约占孟氏骨折的3%~10%。
特点为尺骨向后成角并常合并桡骨小头脱位。
受伤机制是屈肘位纵向暴力使尺骨骨折,受伤时前臂可在旋前、中立位或旋后位。
Ⅲ型:桡骨小头向外或向前外侧脱位,合并尺骨干骺端骨折。
此类尺骨骨折在儿童多为青枝骨折,骨折向桡侧成角,也称内收型。
此骨折约占孟氏骨折的23%,仅次于I型骨折。
上肢处于肘关节伸直位摔倒,手掌着地,在肘关节内翻的应力作用下造成尺骨上端的青枝骨折,使环状韧带撕裂桡骨小头向外脱出,成角的尺骨骨折断端也可以将桡骨头向外挤出。
此型骨折常伴有桡神经损伤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