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山水库灌区渠道防渗工程
- 格式:doc
- 大小:80.50 KB
- 文档页数:11
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青龙山水库项目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鸡西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3.26•【字号】鸡政发[2009]12号•【施行日期】2009.03.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鸡西市人民政府关于青龙山水库项目招商引资的若干意见(鸡政发〔2009〕12号)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委、办、局,有关单位:为推动青龙山水库开工建设,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一、青龙山水库项目的合作方式(一)按照国家发改委审批文件,青龙山水库以市场化运作为主。
市政府拟定融资模式如下:1.合资(或合作)模式。
即按照《合资经营企业法》规定,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合资企业,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运营。
投资方以现金出资绝对控股。
我市以青龙山水库前期费用投入和土地置换节省资金作为出资,具体出资金额和股份比例依据审计和评估报告确定。
双方按投资比例利润共享,风险共担。
2.特许经营权(或BOT)模式。
鸡西市政府将青龙山水库特许经营权授予投资方。
由投资方建设、运营青龙山水库,投资方运营收益35年(含建设期)后,有形资产及无形资产全部移交政府。
3.借贷形式。
以项目法人单位作为借贷主体,以青龙山水库项目作为抵押,举债建设青龙山水库。
借贷利息不高于同期国家基准利率,期限不低于15年。
借款方只收取利息和本金,不参与工程建设、运营和管理。
4.市政府与投资方协商确定的其他融资方式。
(二)青龙山水库是兼顾公益性、社会性的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在坚持市场化融资的原则下,我市将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良好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积极争取省政府重点水利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推动和保障工程建设。
二、优化环境,保障投资商的投资收益(三)成立鸡西市青龙山水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市长担任,统一协调工程建设及运营期间相关问题,确保给予投资方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保障投资方投资收益。
青龙山灌区完工情况汇报
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青龙山灌区的工程终于完工了。
在这里,我向各位领
导和同事们汇报一下青龙山灌区完工情况。
首先,我要感谢所有参与青龙山灌区工程建设的工作人员,他们的辛勤付出和
专业精神是这个工程能够如期完工的关键。
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家齐心协力,克服了重重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青龙山灌区的完工意味着我们成功解决了当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为农田灌
溉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经过工程建设后,灌区的水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农作物的产量也将得到显著提升。
这对当地农民来说是一个喜讯,也将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同时,我们还注重环保工作,尽量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
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事故,这充分显示了我们的施工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关注青龙山灌区的运行情况,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对灌区农民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灌溉设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我们也将加强对灌区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青龙山灌区的完工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它将为当地农业生产和
经济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完善灌区设施,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好的灌溉条件,为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感谢各位领导和同事们对青龙山灌区工程建设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将不负重托,继续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绍兴青龙山水库简介
绍兴青龙山水库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是一座以供水为主要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青龙山水库的建设于1954年开始,1959年竣工,总投资为227万元。
水库的正常蓄水位为17.3米,总库容为1380万立方米。
水库主要由大坝、溢洪道、放空洞、水闸、输水管道等组成。
青龙山水库的主要功能是供应绍兴市和周边地区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以及农田灌溉用水。
水库还具有防洪调洪、发电等功能。
在水库周边还建有景区和游乐设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青龙山水库位于绍兴市郊区的青龙山下,周围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水库周边的植被丰富,有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
水库及其周边还是休闲垂钓、烧烤野餐的好去处。
青龙山水库的建成,为绍兴市及周边地区的人民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旅游业。
592022.06 农业信息化>>农业工程信息gricultura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ADOI :10.16815/ki.11-5436/s.2022.18.023青龙山灌区水利信息化技术的实践探讨摘 要: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各行业中。
当前智能化、信息化农业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该文重点研究在青龙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应用水利信息化技术,探索节水灌溉信息化系统在该灌区的具体应用,目的是为国家灌区灌溉节约用水提供参考。
关键词:青龙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水利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践;近年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水利信息技术已应用于青龙山灌区节水灌溉工程,能够实现对灌区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土壤墒情等实时监控掌握;同时通过软硬件间数据信息交互平台,能根据作物实时反馈的数据信息进行灌溉方式的选取和灌溉水资源的调度用量,实现水资源的最佳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水利信息化系统及设备能替代部分人工,节约灌区人力成本,大幅度提高灌区灌溉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1 灌区概述青龙山灌区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中游右岸、同江、富锦、抚远、饶河两市两县交汇处的三江平原腹地,灌区控制面积66.53×104 hm 2,设计灌溉面积53.52×104 hm 2,水源来自黑龙江和地下水[1]。
该文根据青龙山灌区的实际情况探讨水利信息化技术在节水灌溉中的应用。
2 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中国灌溉方式有传统的地面灌溉如沟灌、漫灌,现代农业微灌如滴灌、微喷灌等[2]。
西方一些国家发展智慧农业较早,具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例如,澳大利亚、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国家拥有成熟的灌溉技术[3]。
以色列的微灌技术发展比较早且技术先进,是智能节水灌溉技术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当前,以色列基本实现将智能化、自动化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到本国农田的灌溉,将水和肥料定期定量地直接送到作物根部[4]。
青山水轮泵站灌区渠道防渗技术应用与研究
李少平;赵春玲
【期刊名称】《湖南水利水电》
【年(卷),期】2010(000)002
【摘要】文章针对青山水轮泵站灌区配套差的特点,优化渠道断面结构形式及尺寸,采用"U"形机施工小渠道、混凝土滑模技术和双滚筒式振捣器现浇梯形混凝土技术施工大渠道,提高幂道防渗效果,增强渠道输水能力,促进灌区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4页(P56-59)
【作者】李少平;赵春玲
【作者单位】湖南省青山水轮泵站灌区管理局,临澧县,415208;湖南省青山水轮泵站灌区管理局,临澧县,41520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青山水轮泵站水闸工程防洪安全评价 [J], 龙巧玲
2.青山水轮泵站的改造 [J], 周广新;戴红霞
3.青山水轮泵站——我国规模最大的水轮泵站工程 [J], 红安
4.青山水轮泵站副坝消能工加固设计 [J], 陈汝辉
5.泵站灌区渠道防渗技术的应用探讨 [J], 刘咏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绍兴青龙山水库简介
青龙山水库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境内,是一座多功能的水利工程。
下
面是对青龙山水库的详细介绍:
青龙山水库是绍兴市主要的淡水水源之一,也是嵊州市的重要水利工程。
它位
于青龙山脉上,水库的主要功能包括供水、防洪和发电。
水库总库容为3.2亿
立方米,是绍兴市最大的水库之一。
作为供水工程,青龙山水库为绍兴市和周边地区提供了大量的饮用水和工业用水。
水库蓄水后,通过输水管道将水源输送到城市和农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
活和农业灌溉需求。
青龙山水库也是一项重要的防洪工程。
在汛期或大雨天气,水库可以调节水位,减轻下游河道的洪峰流量,起到保护周边地区免受洪水侵袭的作用。
这对于保
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此外,青龙山水库还具备发电功能。
水库上设有发电厂,通过水流驱动涡轮发
电机组发电。
这种水力发电方式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对环境影响较小。
总之,青龙山水库在绍兴市和嵊州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
供水、防洪和发电提供了可靠的支持。
举例来说,当绍兴市遭遇暴雨洪水时,青龙山水库会根据情况及时调节水位,
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
同时,水库还会根据需求向绍兴市供应足够的饮
用水,确保居民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分析发布时间:2022-08-22T08:02:51.660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4月第8期作者:蔡霏霏王昆仑[导读]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正在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扩大,蔡霏霏王昆仑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南分公司河南郑州 450000摘要: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正在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其中渠道的建设施工项目是水利工程中较为重要的内容,而渗漏则是水利工程项目中出现较为频繁的问题,该问题不仅影响着水利工程的效果,还会加大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受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导致渗漏问题出现的因素较多,针对这些因素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是现阶段较为主要的任务。
本文重点分析了水利工程渠道渗漏的具体因素,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水资源的输送能力,并且为我国农业灌溉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技术引言水利工程项目如果想要在质量上取得显著的提升效果,就需从渠道防渗施工技术上入手,只有将技术去进行不断的完善,才能有效的推动水利工程这一项目的建设朝着更加良好的趋势发展。
除此之外,在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的过程之中,想要有效的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一定要确保施工技术合理性且科学性的使用,以此来为工程的质量提供相应的保障。
然而,在防渗施工技术具体的开展过程中,还会被一些因素所影响,所以需要总结施工中的经验,并对施工技术进行完善与优化,从而更好的确保水利工程渠道防渗施工的质量。
一、导致水利工程渠道渗漏的因素导致水利工程渠道出现渗漏问题的因素主要有施工因素、化学因素、冻胀因素以及养护因素。
(一)施工因素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中,应制定严格的施工管理以及质量管理制度,如果监管部门没有严格的执行相关制度,施工单位就有可能再施工技术方面出现问题,然后引发安全隐患,而渗漏就是渠道安全隐患之一。
青龙山水库灌区渠道防渗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广西润宏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第 1 章工程概述
1.1 灌区基本情况
青龙山水库灌区干渠防渗工程所在的龙州县武德乡位于县城北部,东与金龙镇连接,南与上龙、霞秀乡毗邻,西与水口镇相连,北与越南民主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25公里,乡政府驻地——科甲集镇距离县城35公里,属国家二类通商口岸。
全乡总面积20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1677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全乡下辖8个村委会,67个自然屯,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l8572人。
青龙山水库位于龙州县武德乡,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养鱼、防洪、民用供水等综合利用的水库,灌区分布在青龙山水库下游,渠道除了主干渠外,还有板王、板皿两条支渠。
灌区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目前灌区主要农作物为甘蔗,并有少量水稻。
由于年久失修,干渠存在问题较多,渠道淤积严重,过水能力不足,灌溉面积逐年减少,无法满足当地农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1.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青龙山水库灌区经过多年的运行,已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渠道属自然开挖,大部分为土渠,渠道断面没有浆砌,边坡稳定性差,渠道边墙出现大片移动和倒塌;沿线冲沟发育,山洪季节
坡面水及溪水挟带泥沙进入渠道,渠道底板淤积严重,过水能力减少。
同时由于没有浆砌石边墙,渠道渗漏现象严重,进一步减少了可利用的灌溉水量。
2、干渠同时作为洪水下泄通道,但干渠上游部分渠道内杂草丛生,现场调查时沿线只见杂草不见渠道,妨碍水库行洪。
3、干渠与支渠以下渠道灌排不分,既用于灌水,又作为排水,多数农田直接从干上取水,采用串、漫灌方式进行灌溉,造成灌溉用水不均,且水量浪费较严重。
青龙山水库灌区为板王、板皿等村屯的主要灌溉用水,但由于干渠、支渠淤积、渗漏严重,取水口大都没有设置闸门,灌溉用水量无法控制,造成灌溉用水不均匀,靠近水源的耕地用水过多,严重浪费灌溉水量,导致下游灌区大部分耕地无水灌溉。
因此,对现状渠道进行加固、防渗、清淤;对现状渠系建筑物进行加固、维修;配套田间灌排系统,完善灌区排水设施,减少灌溉用水浪费;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是非常必要的。
鉴于上述种种原因,对现状渠道进行加固、防渗、清淤;对现有渠系建筑物进行改建、加固;完善田间灌排系统,提高灌溉水利用率,增加灌区有效灌溉面积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可行的,具体体现在:
1、水源充足。
该灌区的水源为青龙山水库,位于武德乡板王东南1.2km,离县城26km,水库修建于1957年,设计总库容万m3,有效库容万m3;集雨面积km2,年平均供水量万m3。
该水库为小(一)型水库,完全满
足下游灌区的灌溉用水。
2、农民积极性高。
在设计工作中,与当地代表座谈以及走访当地群众,他们对目前进行的灌区渠道硬化加固和完善灌溉配套表示高度的热情。
部分群众反应:在灌溉渠道上游的用水没有限度,不能有效合理的用水;部分渠道淤积、水量渗漏现象严重,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值。
1.3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计划改造青龙山水库灌区渠道,包括主干渠以及板王、板皿两条支渠,其中主干渠和板皿支渠为明渠,板王支渠为管道。
规划渠道长3km,断面宽1m。
1.4 工程投资
工程建设预算总投资200万元。
第 2 章基本资料
2.1 地形地貌
本区地形总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地面起伏不大,平缓开阔,谷地、平原均为耕作地,种有甘蔗等农作物。
地貌上为峰林谷地和孤峰平原过渡地带,沟谷切割比较浅,切割深约为1~2m,呈“U”字型状。
地表水系比较发育,河水流向由北向南流,最终汇入左江。
2.2 地质条件
本区上覆地层为第四系溶余堆积(Q ch)岩性为粘土,呈硬塑状况,粘性大,透水性很弱,相对隔水,据本次调查厚度为0~10m左右。
据龙州历年来开展安全评估勘察,取经验值,承载力标准值为200kpa,完全满足渠道地基要求;下覆地层为下泥盆统塘丁组(D1t),岩性为灰色中层状白云岩夹硅质岩及燧石条带,质地坚硬。
据1:20万凭祥幅区域地质普查资料,查得其厚度为173~224m,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大于10Mpa,也满足渠道地基承载力要求。
2.3 水文气象
项目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有明显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春微寒,夏炎多雨,秋季温凉,干湿季分明,湿热、干冷同季。
(一)气温
项目区境内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2.1℃。
最热是7月,历年月平均气温27.1℃至28.1℃;最冷是1月,历年月平均气温12.2℃至14.1℃, 气温年较差在13.8℃至14.7℃之间,年变辐较大。
(二)降雨
项目区为多雨区,又是大雨、暴雨中心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661.2mm。
由于境内地形地貌不同,各地的气温和降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年内分布地很不均匀,每年5月至9月为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80%,易造成洪灾,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底5月初易出现旱灾,造成严重的人畜饮水困难。
(三)径流
径流量、径流深与地质、地貌、植被等下垫面条件有关,受降雨量的支配。
县境内多年的平均径流量深621mm,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2.07×106m3。
(四)日照蒸发
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年平均平均水面蒸发量1285mm,年总日照1545.2h。
2.4 水资源
龙州县境内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
青龙山水库灌区干渠防渗工程引用水源为青龙山水库,经过水量平衡计算(过程略),丰、平、枯水年均有余水,所以供水量完全满足灌溉需水要求。
第 3 章工程设计
3.1 工程建设依据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灌溉渠系建筑物渠系设计规范》SDJ217—84;
(3)《农田排水试验规范》SL109-95;
(4)《灌溉试验规范》SL13-90;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6)《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91;
(7)各有关专业设计规程规范。
3.2 工程规模及基本情况
工程位于武德乡板王东南1.2km处,距离县城26km。
现对主干渠以及板王、板皿两条支渠进行改造和修复,其中主干渠和板皿支渠为明渠,板王支渠为管道。
青龙山水库灌区干渠防渗工程设计对干渠、支渠进行防渗改造,渠道总长3km,断面宽1m。
主要是解决项目区用水难问题和提高渠道利用系数,节约灌溉用水量,解决当地灌溉用水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3.3 灌溉用水定额的确定
3.3.1灌溉制度分析
一、灌区设计作物组成
通过与龙州县有关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灌区内农民反馈的意见,项目区内主要作物品种为甘蔗。
二、作物灌溉制度的确定:
本灌区主要作物为甘蔗,甘蔗灌溉制度见表3—1。
表3-1 甘蔗灌溉制度设计表
灌区以种植甘蔗为主,因此本灌区的用水量按甘蔗计算。
根据甘蔗灌溉制度,用水高峰期为伸长期(7.02~10.05),用水量140 m3/亩。
以伸长期需水量为渠道设计灌溉蓄水量。
3.3.2灌溉定额的计算
一、甘蔗灌溉用水量的计算
1、甘蔗播种前灌溉用水量
甘蔗播种前的需水量是保证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须的土壤含水量及存储于土壤中供作物后期所用的水量。
播种前灌溉用水量应根据灌区土壤性状和作物品种决定。
本次设计采用的甘蔗播种前灌溉用水量系在农民参与活动中调查得到的成果。
2、甘蔗生长期灌溉用水量
甘蔗生长期灌溉用水量按水量平衡分析法计算,计算式为;
W t-W0=W T+P0+G+M-E
式中:
W0—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
W t—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的储水量;
W T—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0—保存在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有效降雨量(mm);
G—计算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
M—计算时段内的灌溉水量;
E—计算时段内作物田间需水量,E=α×E0。
甘蔗各生育阶段需水量、土壤计划湿润深度和适宜土壤含水率( P-75%)见下表3-2。
甘蔗灌溉制度的制定,根据水文资料,用时历法进行丰、平、枯三个代表年水量平衡计算,计算时段为5天,统计得灌溉定额成果见项目区甘蔗及其他作物灌溉净定额成果表,设计保证率为75%的灌溉净定额为335m³/亩。
表3-2 项目区甘蔗灌溉净定额成果表
二、农业灌溉需水量的计算
根据灌溉面积及灌水定额,计算得本项目建成后及规划年灌区丰、平、枯代表年的灌溉净需水量见表3-3。
表3-3 项目建成后灌区丰、平、枯代表年的灌溉净需水量成果表
3.4 设计灌溉流量计算
青龙山水库灌区干渠防渗工程为:0亩,设计灌溉利用率80%,每月灌水15天,每天灌水22小时。
渠道需水流量按下式计算:Q=jWA/(η×T×t×3600)
式中: j—渠道流量加大系数,取1.35
W—月最大灌水量,m3/亩
A—灌溉面积,亩
η—灌溉水利用率系数,采用0.80
T—灌溉天数,
t—每天灌溉时间,小时
灌溉需水量见表3-4。
表3-4 农田灌溉用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