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精)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6
海洋浮游植物生长规律与气候变化对策海洋浮游植物是指那些漂浮在海洋中的微小植物,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是地球上重要的氧气来源之一。
它们还是海洋食物链的基础,为海洋生物提供养分。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规律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探讨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规律。
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其中最重要的是光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
光照是海洋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足够的阳光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
浮游植物对光照的需求因物种而异,某些植物对光照要求较高,而另一些植物适应光照较弱的环境。
此外,营养物质的供应也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海洋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氮、磷和硅,这些物质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繁殖。
然而,近年来的气候变化对海洋浮游植物的生长规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洋环流发生变化,这对浮游植物的生长造成了一定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高温会改变水体中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破坏浮游植物的生长环境。
一些研究表明,海洋温度升高可能导致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发生变化,一些热带物种可能会适应更高的温度,而一些温带和寒带物种可能会受到影响。
其次,气候变化会导致海洋环流的变化,这会影响浮游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的供应。
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营养物质供应不足的情况,从而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
面对气候变化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
首先,我们应加强环境保护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以减缓气候变化的速度。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够有效地减少海洋温度上升的速度,从而减轻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加强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维持水体的营养物质平衡。
通过禁止过度捕捞和限制农业和工业废水的排放,可以避免海洋中营养物质的过度浓缩和营养盐的缺乏,保证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和繁殖。
海参人工育苗技术之浮游幼体培育技术(一)幼体选优与布池受精卵发育到初期耳状幼体后,健壮、发育良好的幼体在静水中分布于池水表层,畸形、不健康或死亡胚体则多沉于池水底层,利用幼体这一特点,清除质量差、死亡的胚体和其它污物,让健康幼体在池内继续培养,即为幼体选优过程。
1.选优的方法(1)虹吸法:就是依靠水位差的压力,用一根内径3~5cm的橡胶或塑料虹吸管,将幼体由孵化池吸入培育池内。
虹吸前,先将孵化池停止增氧静置半小时左右,将池底畸形不健康和死亡胚体及污物吸出池外,然后微量增氧并搅池,进行计数,按照计划的布池密度,将幼虫吸入培育池。
譬如孵化池和幼体培育池容积均为10m3,孵化池内幼体密度为5个/ml,计划初耳幼体培育密度为0.5个/ml,则从孵化池内吸1m3水移至一个培育池即可,也就是说,一个孵化池内的幼体平均要分到10个培育池内。
虹吸前要先向培育池注入可盖住池底的清水,以免幼体吸入培育池过程中与池底磨擦受伤。
在整个虹吸过程中,要不断轻轻搅动孵化池水体使幼体分布始终处于均匀状态,以保证吸入各培育池内幼体数量准确。
(2)拖网法:用260目筛绢制成的拖网将上浮于水表层的幼体拖入培育池。
网箱长度与孵化池宽度相当,高20~40cm。
具体操作时,先停止增氧,待幼体上浮后用网在池水表层来回缓慢拖动,使幼体密集入网内,然后将网口轻轻提起,网底不离水面,将网内集中的幼体带水舀出,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当观察到池内幼体基本没有时即可停止。
把从孵化池内拖出的幼体移入事先备好的水槽中,计数后按预定的幼体培育密度再移入各培育池。
也可按大致数量直接移到若干个已加入水的培育池内,在培育池内计数。
用此法拖选幼体,避免了水流的冲击,幼体不易受伤,还由于避免了将孵化池中的不洁净海水带入培育池,从而保持了培育池的水质清新。
(3)网箱浓缩法:将孵化池内含有幼体的水用虹吸的方法吸入网箱内,使水通过网箱流出,幼体浓缩滞留于网箱内。
网箱用260目筛绢制成,先将网箱系在相应大小的网箱架上,网箱架大小与形状依下水道宽度等情况而设计,一般为圆柱形或方形。
虾塘水质的培育,触尝闻观断水质,浮游植物调出优质水色+透明度有养虾户片面的认为,肥水仅是为了培养浮游动物给幼虾做饵料。
当开始投喂工配合饲料后,对虾就不再需要云吃浮游动物了,当然也就不再需要肥水,水色和透明度就不显得那么重要了。
更有养虾户认为,水越清越干净,水质就越好,越利于对虾生长,这当然是大错特错了!养虾:对虾游塘的六大原因及应对方案一、浮游植物的重要性1、溶解氧的主要来源要知道,肥水目的并不单是为了培养浮游生物,更重要的是增加水体溶氧量。
虾塘可通过肥水来调节水色和透明度。
而水色和透明度是虾塘浮游植物的种类和数量的重要表征。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水体释放出氧气。
浮游植物越多,水中含氧量越多。
老养虾户们都清楚,天气晴好无雨,对虾不易发病。
相反,若是碰上阴雨天,特别是暴雨、大暴雨或台风天气,极易造成对虾应激发病。
当然对虾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阴雨天造成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供氧量随之下降。
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占海水虾塘溶氧量的91.3%-100%,是虾塘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而大气扩散作用在虾塘溶解氧来源中仅占5.3%-7.8%。
2、吸收无机盐,生态平衡主力军浮游植物不但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水体溶解氧,又可吸收虾塘内丰富的无机盐类,是塘内生物链的重要环节。
因此,浮游植物可说是虾塘生态平衡的基础核心,是虾塘维持生态平衡的主力军。
二、水质判断南美白对虾养殖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具体水质要清新,无污染,溶解氧量在5mg/L以上,PH值在7.0~8.5之间,透明度在30-60厘米,氨氮小于2mg/L。
实践表明,透明度保持在8-13cm最好,南美白对虾能保持颜色鲜艳透明、弹跳力强。
虾塘透明度在50cm以上,对虾往往会出现红须、红尾、弹跳力下降。
平常大致判断水质好坏可用“一触,二尝,三闻,四观”法。
1、手指捻水,滑腻感强的不是好水;2、口尝时苦涩不堪的不是好水,应是咸而无味的才是好水;3、鼻闻有腥臭味的不是好水;4、肉眼观察水中浮游植物,水色异常(发红,变暗),泡沫量大,且呈杂色的均非好水。
实验三、浮游植物的培养与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实验目的:了解海洋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并根据细胞数量增长速率绘制增长曲线(逻辑斯谛增长曲线)。
二、原理:见《海洋生态学》第三章第三节。
三、仪器与设备:1、显微镜2、浮游植物计数框或血球计数板3、三角烧瓶4、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四、药品与试剂:NH4NO3、KH2PO4、尿素、维生素B12等五、实验材料:实验室常用培养种类有小球藻、扁藻、球等鞭金藻、中肋骨条藻等。
1、小球藻(Chlorella spp.)属绿藻门,海产小球藻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海洋中广泛分布,在港湾、河口的半咸水中也能生存。
生存温度10℃-36℃,最适温度25℃左右,最适光强10000Lx,适宜pH值6~8。
小球藻在水产养殖中常用于轮虫的培养。
2、扁藻(Platymonas spp.)属绿藻门, 其中亚心形扁藻较为常见。
最适盐度范围30~40,最适光强范围5000-10000Lx,最适温度范围20℃-28℃,对低温的适应性强。
一般在pH值6~9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最适pH值为7.5-8.5。
扁藻是水产养殖贝、虾类幼体的良好饵料。
3、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属金藻门,适温范围很广,10℃-35℃都能正常繁殖,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盐度范围10~30,生长适应光强范围1000-10000Lx,最适光强范围6000-10000Lx。
球等鞭金藻是鱼、虾、贝类幼体的良好饵料。
4、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 costatum)属硅藻门。
广温、广盐性种类,分布极广。
最适盐度范围25-30,生长适温8℃-32℃,最适温度范围20℃-25℃,最适pH值为7.5-8.5。
中肋骨条藻是培养对虾幼体的主要饵料之一。
六、实验步骤:以小球藻为例:培养器具的准备:以250ml三角烧瓶为培养瓶,洗净后用手提式压力蒸汽消毒器消毒,注入经煮沸消毒过的天然过滤海水,加入f/2培养液。
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水产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以下称微藻,即人们平常所指的水的颜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微藻能够降解养殖水域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鱼、虾、蟹、贝类等达到生态防病的目的等等。
所以要想水产养殖生态、高效、无公害,微藻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施肥品种、接种方式、养殖需要的不同,将繁殖微藻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使用不同的肥料繁殖微藻1.使用肥料的种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肥料繁殖微藻,肥料的品种有有机肥、无机肥、最新研制的复合肥料等。
(1)有机肥经常使用的有机肥有粪肥、绿肥、混合堆肥等。
有机肥肥效持久,但有机耗氧量多,条件致病微生物含量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腐熟。
要繁殖微藻一般要施足基肥,然后根据水质肥瘦、养殖生物的生长活动、天气情况等进行追肥。
①粪肥:将动物粪便充分发酵腐熟,根据养殖需要在育苗或放养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发酵粪便堆放在池的四角,或将发酵粪便滤掉残渣后,用其汁液泼洒。
②绿肥:根据养殖的需要在育苗或放养动物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无毒、无刺激、易腐烂的新鲜嫩草堆放在池的四角,全部浸没在水中,用泥土等压紧。
③混合堆肥:在发酵池里,将嫩草与动物粪便交替层层堆叠,层与层之间洒堆肥量10%~15%的生石灰,用土密封。
以其发酵汁液作为基肥或追肥。
(2)无机肥品种有氮肥、磷肥、钙肥等。
氮肥为硫酸氨、氯化氨、尿素等: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等;钙肥为生石灰等;还有含有铁、锰、锌、铜、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等。
在海洋微藻的封闭或半封闭培养期间,还经常使用硅肥(硅酸钠等)、铁肥(柠檬酸铁等)。
(3)新型复合肥料品种很多,如“肥水素”、“肥水王”等。
2.肥料的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肥料有时单一使用,但大部分时间是几种肥料搭配使用,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互搭配使用比较多见,有机肥多作为基肥使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池塘里多使用有机肥,在水产动物育苗期间,繁殖微藻多使用无机肥等。
如何使用浮游生物培育技术进行养殖浮游生物培育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在鱼类和贝类养殖中,我们可以有效地提高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探讨如何使用浮游生物培育技术进行养殖,以及这种技术的优势和挑战。
首先,什么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是指那些在水中漂浮的微小有机体,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它们是水生生态系统中重要的食物链的一部分,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体之一。
浮游生物对于鱼类和贝类的养殖至关重要。
它们是鱼苗和幼体的主要食物来源,也是鱼类和贝类生长的必需营养素。
然而,在传统的养殖方法中,浮游生物往往很难获得,这限制了养殖业的发展。
因此,开发浮游生物培育技术成为了一项关键任务。
一种常用的浮游生物培育技术是利用人工饵料和培养槽来增加浮游生物的数量。
在普通的培养槽中,我们可以控制水温、光照和饵料供应等因素,以模拟浮游生物天然生长的条件。
这些培养槽通常是由塑料或玻璃制成,具有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的特殊设计和结构。
在培育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选择适宜的饵料来吸引和培育浮游生物。
这些饵料包括酵母、纤维素和藻类等。
通过提供充足的饵料,我们可以加速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速度,从而提高其总体数量和质量。
浮游生物培育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其可持续性。
通过使用这种技术,我们可以保持养殖过程的平衡,避免浮游生物在自然环境中遭受过度捕捞的风险。
这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此外,浮游生物培育技术还可以提高养殖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培育大量优质的浮游生物,我们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并提高产量。
这对于提高养殖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浮游生物培育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培育过程中需要控制的环境条件较为复杂,包括水温、光照和饵料供应等。
这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其次,浮游生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需要不同的饵料和环境条件。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浮游生物的生长特点和需求来调整培育槽的条件。
浮叶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1. 引言1.1 引言概述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的领域之一,其中隐藏着无数未知的生物和景观。
而浮叶水生植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浮叶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不仅可以美化水域环境,还可以帮助净化水质、维持生态平衡。
掌握浮叶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对于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浮叶水生植物的种植方法,包括选择适合种植的浮叶水生植物、种植技术、养护管理要点、水质管理以及定期修剪和清理。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水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希望本文能为有意种植浮叶水生植物的读者提供实用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水域环境中创造出更加美好、健康的生态景观。
【引言概述】2. 正文2.1 选择适合种植的浮叶水生植物浮叶水生植物是一类适合生长在水面上的植物,它们具有独特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选择适合种植的浮叶水生植物是种植成功的第一步。
在选择浮叶水生植物时,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生长习性:不同的浮叶水生植物有不同的生长习性,一些植物比较耐寒、耐旱,比较适合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生长;一些植物比较耐寒、适合生长在清澈的水体中。
2. 水质要求:浮叶水生植物对水质的要求也不同,一些植物对水体富含氧气的要求较高;一些植物对水体的pH值、硬度等指标有较高的要求。
3. 观赏价值:在选择浮叶水生植物时,还要考虑其观赏价值,一些植物具有漂亮的花朵或叶子,可以增加水景的美感。
4. 生长速度:浮叶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植物生长较快,需要定期修剪和管理;一些植物生长较慢,需要较少的维护。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浮叶水生植物可以帮助提高种植的成功率,并且可以打造出更加美丽的水景环境。
在选择浮叶水生植物时,可以向专业的园艺师或水生植物种植专家寻求建议,以确保选择到最适合的品种。
【字数:257】2.2 浮叶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浮叶水生植物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选择种子或幼苗、准备适合的容器和土壤、适宜的环境条件等几个方面。
小球藻培养方法!第一篇:小球藻培养方法!微藻培养光照强度多少合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光照强度的概念。
光照强度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简称照度,单位勒克斯(Lux或Lx)。
常规培养品种,如小球藻、扁藻(绿藻),最适光照强度约在5000-10000lx之间,牟氏角毛藻(硅藻)的最适光照强度约在10000~15000lx。
那如何判断培养环境光照强度是多少呢?可以根据如下的常见情况进行推测:夏日阳光下为100,000 lx;阴天室外为10000 lx;室内日光灯为100 lx;距60W台灯60CM桌面为300lx;电视台演播室为1000 lx;黄昏室内为10 lx;夜间路灯为0.1 lx;烛光(20CM远处)10~15 lx。
2、微藻培养是用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很多人可能会问小球藻培养到底是用自然光还是人工光源好呢?根据微藻网培养经验这主要取决于培养处光照强度是否适合微藻的生长,如果室外光源符合培养要求,当然是室外好,即环保又节能,但要注意培养过程应避免长时间阳光直射,培养器放在自然光线好的地方,如:窗户边,有遮阴的平台,最好以阳光散射和人工光源为主。
一般12小时光照就可以了。
第二篇:家庭培养小球藻轮虫的方法海水小球藻的家庭简单培养方法(淡水同样适用):1.找一电磁炉,一锅,把海水(自来水或鱼缸里的老水)加热消毒(不管用什么工具,只要把海水加热一下就行),海水可以用从鱼缸里换下来的剩水,因为换出来的水有一些营养物质小球藻是可以吸收的,海水用之前如果有污物最好用纱网过滤,加热到海水沸腾,由于海水中的一些对藻类生长有促进作用的有机物在高温时易遭破坏,所以加温时间不宜太长,除去细菌,原生动物和其他藻类。
2.等到几个小时以后海水冷却,把海水倒进用开水烫过的容器里(开水烫一下是消毒,容器什么都行,玻璃的,塑料的,只要不是金属的就行,详细方法可见网店),当然也可以直接倒进容器,倒进去的的热水也会起到对容器的消毒作用,建议用玻璃缸,当然了有锥形瓶最好。
水库养鱼人工培育浮游生物的方法1.浮游悬浮生物培育浮游悬浮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浮游悬浮生物的培育主要依靠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
可以利用浮游悬浮生物培育箱或培养池来进行培育。
首先,选择适当的浮游悬浮生物种类,如枝角类、轮虫等。
然后,设定适宜的光照强度、温度和pH值等环境条件。
常见的光源是白炽灯和荧光灯,光照时间一般为12-16小时。
培育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0-25摄氏度,pH值保持在7-9之间。
同时可以添加适量的营养物质,如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加浮游生物的繁殖速度和生长质量。
2.浮游底栖生物培育浮游底栖生物主要包括底栖动物和底栖植物。
浮游底栖生物的培育主要依靠有机物和底泥中的营养物质。
可以利用底栖生物培育箱或培养池来进行培育。
首先,清洗培育箱或培养池,并加入适量的底泥和水。
然后,添加适量的有机物,如麦麸、稻谷、蔬菜残渣等,以提供底栖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培育水的温度一般保持在20-25摄氏度,pH值保持在7-9之间。
定期清理底泥,以防止产生有害气体。
3.浮游生物的收获和饲喂人工培育的浮游生物一般在培育箱或培养池中繁殖到一定数量时开始进行收获。
首先,用细网过滤器将浮游生物从培育水中捞出。
然后,将浮游生物放入特制的容器中,如浮游生物饵料箱,以便存放和饲喂。
在饲喂时,将适量的浮游生物放入养殖池或水库中,供鱼类食用。
注意,饲喂浮游生物的数量要适度,以免对水库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4.浮游生物培育的管理为了保证培育的浮游生物健康和数量稳定,需要进行适当的管理措施。
首先,定期检查培育箱或培养池的水质,包括水温、pH值和溶解氧等指标,以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其次,定期清洗培育箱或培养池,排除污染物和有害物质。
另外,定期监测浮游生物的数量和质量,调整培育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以促进其繁殖和生长。
浮游生物培养技术
浮游生物培养技术是一种将浮游生物(如藻类、浮游动物等)进行人工培养的方法。
浮游生物培养技术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根据浮游生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包括含有适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等成分。
2. 提供适当的环境条件:根据不同的浮游生物,提供适当的光照、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环境条件,以模拟自然环境。
3. 始细胞传代:从自然环境中采集到的浮游生物样本中,筛选出具有较好生长特性的个体,将其作为起始细胞,经过传代培养,获得纯种种群。
4. 维持培养的稳定性:定期检测培养物中的细菌、寄生虫等污染物,合理调整培养条件,保持培养的稳定性。
5. 扩大培养规模:根据实际需要,逐步扩大培养规模,提高浮游生物的产量。
浮游生物培养技术在海洋生态学、水产养殖、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培养浮游生物,可以获得大量的生物资源,用于研究生态学、食物链传递、污染物的生物监测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浮游生物也可以作为水产养殖的饲料和生物治理的工具,对提高水产养殖效益、改善水质等有积极意义。
水库养鱼人工培育浮游生物的方法
水库养鱼人工培育浮游生物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用适宜的培育池:首先需要选用适宜的培育池,一般选择比较浅
的水面积较大的池塘或池子。
这样能够保证水质相对稳定,有利于浮游生
物的繁殖和生长。
2.投放营养物质:为了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需要在池塘中投放一定
量的营养物质,如有机肥料、稻草等。
这样能够提高浮游生物的繁殖效率
和生长速度。
3.控制水质: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的温度对于浮游生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需要定期清理残留物和审核水质色泽。
同时水体需要加活性污泥菌种,消化有毒有害物质,利用溶氧技术加持水中空气。
4.投放浮游生物:选择适合水库环境的浮游生物种类,并在合适的时
间将其投放进培育池中。
例如,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可以投放一些藻类,而
在水温较低的季节可以投放一些蚊虫幼虫等。
以上几个步骤就是水库养鱼人工培育浮游生物的基本方法,通过精心
的管理和培育,可以提高浮游生物的出产率和品质,提高水库养殖业的效
益和环保水位。
海水龙虾养殖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管理海水龙虾养殖业正逐渐兴起,成为渔民和养殖户们的一项重要经济活动。
然而,龙虾养殖过程中管理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的重要性却经常被忽视。
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在海水龙虾养殖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对养殖龙虾的生长和健康起着关键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管理浮游生物和微生物,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龙虾健康至关重要。
浮游生物是龙虾养殖中的重要饵料来源,对龙虾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养殖龙虾需要均衡的饵料供给,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浮游生物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小生物,包括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
它们可以在水体中快速繁殖,为养殖龙虾提供足够的食物。
为了管理好浮游生物,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避免养殖水体过度富营养化,以免造成浮游生物数量爆发性增长。
其次,可以利用生物控制方法,引入食藻类生物或浮游生物天敌,控制浮游生物数量,保持其适度的丰富度。
合理的饵料投喂也是保持浮游生物数量稳定的重要措施。
通过控制浮游生物的数量和品种,可以有效提高养殖龙虾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另一方面,微生物也在海水龙虾养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在水体中参与了氮循环、有机物降解、营养物质转化等过程,对养殖龙虾的健康和水质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的水质是龙虾健康生长的基础,而微生物能够帮助维持水质的稳定。
然而,过多的微生物也会对龙虾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引发疾病、污染消化道等。
因此,科学管理微生物是龙虾养殖中的重要一环。
首先,合理控制微生物数量是关键。
过多的微生物容易诱发病害,影响养殖龙虾的健康。
建立合理的过滤系统,通过过滤器和生物滤材等手段去除水体中的过多微生物。
此外,注意定期清洗和维护过滤设备,以保持其正常的过滤功能。
其次,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是优化养殖环境的重要措施。
在养殖系统中引入一些有益微生物,如益生菌等,可以有效调节水质,提高水体中有害物质的分解速度,促进养殖龙虾的健康生长。
此外,科学管理饵料的投喂量和投喂时间,避免过剩饵料滋生大量不必要的微生物。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浮游生物控制与管理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养殖行业日益兴起。
其中,鱼类养殖也因为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备受青睐。
然而,鱼类养殖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质的好坏,而水质的好坏则与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有直接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鱼类养殖中适宜的水体浮游生物控制与管理方法,以提高养殖效益。
一、了解浮游生物的种类和特点在鱼类养殖的水体中,浮游生物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原生动物。
浮游动物主要包括浮游虾、浮游藻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则包括蓝藻、绿藻和硅藻等。
而浮游原生动物主要包括轮虫、仓鼠虫和球虫等。
了解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特点,对于控制和管理水体中的浮游生物至关重要。
二、合理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在鱼类养殖中,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水质恶化,甚至对鱼类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具体控制方法有以下几点:1. 鱼类种类与适宜浮游生物种类的匹配:不同种类的鱼类对浮游生物有不同的需求。
例如,部分鲤鱼类喜食浮游动物,而鲈鱼则喜食浮游虾。
因此,在鱼类养殖前,需要了解养殖鱼类的需求,选择相应的适宜浮游生物种类进行养殖。
2. 控制投喂量:过量的饲料会使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浮游生物过度繁殖。
合理控制投喂量,避免过量饲料的投入,可以有效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
3. 定期清理养殖设备:清理养殖设备可以有效地去除沉积在设备表面的浮游生物,避免其过度繁殖并进入水体。
定期清理养殖设备将成为鱼类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三、生态调控与管理除了简单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外,进行生态调控和管理也是鱼类养殖中的重要工作。
具体措施如下:1. 引入非捕食性鱼类:某些非捕食性鱼类可以有效地控制水体中的浮游生物数量,同时也不会对养殖鱼类产生威胁。
通过引入非捕食性鱼类,可以维持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平衡,避免其数量过多。
2. 使用生物控制剂:生物控制剂是一种能够控制水体中浮游生物数量的有效方法。
2020.1咨询热线:4008-1212-60/0514-********绿科生物科技专栏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冬春季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培养和管理路庆鹏金雪霞梁月钦(江苏绿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江苏高邮225600)在养殖池塘水体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水体内有机食物的真正来源,是其他水生生物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养殖生态系统稳定的保证。
合理的浮游植物群落,可保证池塘水体中的溶氧含量,调节水体的氮磷平衡。
在养殖生产季节,养殖者往往比较注重浮游植物的管理。
但在冬季和初春则会有所忽略,导致后续生产出现相应的问题。
因此冬春季养殖池塘中浮游植物的培养十分重要。
一、冬春季浮游植物培养的重要性进入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温骤降,养殖进入越冬淡季,有些养殖户则清塘待开春再进行下一年的养殖。
冬春季浮游植物的培养无论对于越冬管理还是春季投苗养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浮游植物的培养俗称肥水,就是通过在水体中投放植物性营养物质,促进优质有益的浮游植物的生长,使其达到一定数量的种群密度,以维持水体的生态平衡。
水体中一定数量的有益浮游植物的存在,可以为水产生物苗种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保证其体质的健康;可以提供丰富的溶解氧,保证水产生物的呼吸;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有效去除和转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因素,降低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可以稳定水体各项水质指标,减轻水产生物特别是苗种的应激反应;可以有效抑制水体中青苔的滋生,促进水质的稳定和水草的健康生长。
总之,冬春季浮游植物的培养可以为水产生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春季苗种规格与成活率,使一年的养殖有个良好的开端。
二、冬春季浮游植物培养的受限性冬春季浮游植物的培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①水温偏低,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每种浮游植物都有其对应的最适生长温度,低于这个温度,其体内酶活性下降,新陈代谢速率下降,直接表现为浮游植物生长缓慢。
②光照强度弱,光合效应差,浮游植物利用光能合成自身必需的有机物的能力弱,降低了其自身细胞的繁殖。
水产养殖中浮游植物的培养方法
水产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以下称微藻,即人们平常所指的水的颜色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鱼、虾、蟹、贝类等的直接或间接饵料;微藻能够降解养殖水域中氨氮等有毒物质,维持微生态平衡,促使鱼、虾、蟹、贝类等达到生态防病的目的等等。
所以要想水产养殖生态、高效、无公害,微藻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据施肥品种、接种方式、养殖需要的不同,将繁殖微藻的方式分为以下几种。
一、使用不同的肥料繁殖微藻
1.使用肥料的种类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经常使用肥料繁殖微藻,肥料的品种有有机肥、无机肥、最新研制的复合肥料等。
(1)有机肥经常使用的有机肥有粪肥、绿肥、混合堆肥等。
有机肥肥效持久,但有机耗氧量多,条件致病微生物含量高,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发酵腐熟。
要繁殖微藻一般要施足基肥,然后根据水质肥瘦、养殖生物的生长活动、天气情况等进行追肥。
①粪肥:将动物粪便充分发酵腐熟,根据养殖需要在育苗或放养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发酵粪便堆放在池的四角,或将发酵粪便滤掉残渣后,用其汁液泼洒。
②绿肥:根据养殖的需要在育苗或放养动物苗种前15天,将一定量的无毒、无刺激、易腐烂的新鲜嫩草堆放在池的四角,全部浸没在水中,用泥土等压紧。
③混合堆肥:在发酵池里,将嫩草与动物粪便交替层层堆叠,层与层之间洒堆肥量10%~15%的生石灰,用土密封。
以其发酵汁液作为基肥或追肥。
(2)无机肥品种有氮肥、磷肥、钙肥等。
氮肥为硫酸氨、氯化氨、尿素等:磷肥为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钠等;钙肥为生石灰等;还有含有铁、锰、锌、铜、鈷等多种微量元素的复合肥等。
在海洋微藻的封闭或半封闭培养期间,还经常使用硅肥(硅酸钠等)、铁肥(柠檬酸铁等)。
(3)新型复合肥料品种很多,如“肥水素”、“肥水王”等。
2.肥料的使用在水产养殖中,肥料有时单一使用,但大部分时间是几种肥料搭配使用,以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相互搭配使用比较多见,有机肥多作为基肥使用,无机肥多作为追肥使用;池塘里多使用有机肥,在水产动物育苗期间,繁殖微藻多使用无机肥等。
二、用不同的接种方式培养微藻
1.在自然水域中直接培养微藻在目前的大部分池塘养成及部分鱼、虾、蟹、贝类等育苗过程中,直接利用自然淡水或海水培养微藻。
经过滤的海水或淡水里有硅藻、绿藻等各种微藻:有轮虫、挠足类、棱角类等各种浮游动物;有多种小型底栖动物等,利用繁殖自然水体里本身就有的微藻,促进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目前水产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方法。
自然繁殖微藻的时间要根据生产需要而定,其标准为鱼、虾、蟹、贝类等动物育苗开始后,或者其苗种投放池塘后,育苗幼体或投放的苗种要有适宜的生长发育环境,要有充足的生物饵料吃。
虾、蟹、鱼、贝类等的池塘养成,一般在放养苗种半个月前,开始施肥繁殖微藻,根据水色、透明度调节施肥量及施肥次数,一般将水色调节为黄色或黄褐色,透明度为30~50厘米。
水色及透明度不同,微藻的品种组成及密度也不同,不同的养殖品种及同一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水色及透明度的要求不一样。
在虾、蟹、鱼、贝类等的养殖过程中,要始终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使虾、蟹、鱼、贝类等水产养殖动物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2.使用封闭或半封闭方式定向培养微藻近几年,河蟹土池育苗己掀起热潮,海水的鱼类、贝类、虾类等各种土池
育苗也已开始,土池育苗的关键,就是在池塘里繁殖优质充足的微藻,促使以微藻作为饵料的各种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基础饵料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
要想使池塘里的微藻优质、稳产,目前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采用封闭或半封闭式的微藻的三级培养,一级培养在微藻的保种室里进行,多采用250~5000毫升的三角烧瓶培养微藻,二级培养采用塑料桶、塑料袋充气培养微藻,三级培养在土池里培养微藻。
常用的微藻品种有三角褐指藻、小球藻、扁藻、小硅藻、骨条藻等。
3.利用自然海水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
(1)藻种的来源及品种特点在自然海水12℃以下时,自然海水塘里原生动物少,微藻纯度大,可选择生产需要的、品种比较单一的藻液进行筛选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的微藻对当地的水环境适应性强,抗污染,培养技术容易掌握。
这种培养方式是江苏沿海地区虾蟹育苗过程中,海洋微藻培养经常使用的方式。
②筛选培养生产性纯藻液的理论根据及方法根据所培养的微藻的生活习性,设法形成一个适宜海洋微藻生长繁殖的水环境,快速培养微藻,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而又复杂的生态平衡系统,海洋微藻作为优势种通过营养竞争和空间竞争抑制其它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当培养的藻液达到一定浓度时,某些微生物分泌抗生素或细菌素达到一定浓度,杀死
某些有害微生物如一些原生动物等;利用优势藻的拮抗作用,抑制优势微藻中的其它微藻的生长繁殖。
通过停气,清理下沉池底的其它微藻、受抑制微藻、动物尸体。
这样反复2~3次的接种、扩大培养、清理池底,就能筛选出生产性的纯种微藻藻液。
按照常规的微藻培养方法,对生产性纯藻液进行接种、施肥、扩大培养等。
三、根据养殖品种的需要培养微藻
不同的养殖品种及不同的发育阶段,对微藻的品种及数量要求不同,我们要根据鱼、虾、蟹、贝类等的不同需要,培养特定的微藻品种或以一定的方式培养微藻。
如泥蚶育苗初期饵料为扁藻,中后期使用扁藻、角毛藻、金藻,补充饵料为小球藻等;刺参幼体的饵料有盐藻、角毛藻、叉鞭金藻、等鞭金藻等;海水小球藻含有鱼类所需要的必需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比其它微藻高,常被作为轮虫、挠足类、枝角类等的强化培育饵料。
在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高产高效养殖中,在鱼苗投放池塘前,施发酵腐熟的家畜肥做基肥繁殖微藻,其原因是这些鱼是杂食性,施发酵腐熟的家畜肥不仅可以繁殖微藻,也可以作为补充饵料被鱼食用:鳙鱼以微藻作为主要食物,规格越大,其对微藻的需求量越大,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满足鳙鱼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对微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