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负荷计算参数
- 格式:docx
- 大小:23.02 KB
- 文档页数:3
一、用电负荷计算:现场用电设备:1、卷扬机3台(7.5KW)22.5KW2、砂浆机3台(3KW)9KW3、加压泵1台(5。
5KW)5。
5KW4、介木机4台(3KW) 12KW5、振动器3台(1.1KW) 3.3KW6、电焊机1台(25。
5KW)25.5KW7、镝灯4支(3.5KW)14KW8、碘钨灯10支(1KW)10KW9、其他用电10(KW)10KW10、生活用电10(KW)10KW施工现场用电设备的kx、cos、tg1、卷扬机kx=0。
3 cosφ=0.7 tgφ=1。
022、砂浆机kx=0.7 cosφ=0。
68 tgφ=0.623、加压泵kx=0.5 cosφ=0。
8 tgφ=0。
754、介木机kx=0.7 cosφ=0。
75 tgφ=0.885、振动器kx=0.65 cosφ=0.65 tgφ=1.176、电焊机kx=0。
45 cosφ=0.87 tgφ=0。
577、镝灯kx=18、碘钨灯kx=19、其他用电kx=110、生活用电kx=1有功荷载计算:1、卷扬机Pj1=Pj×kx=22。
5kw×0。
3=6.75kw2、砂浆机Pj2=Pj×kx=9kw×0。
7=6。
3kw3、加压泵Pj3=Pj×kx=5。
5kw×0.5=2。
75kw4、介木机Pj4=Pj×kx=12kw×0。
7=8。
4kw5、振动器Pj5=Pj×kx=3.3kw×0.65=2。
15kw6、电焊机Pj6=Pj×kx=25。
5kw×0。
45=11.48kw7、镝灯Pj7=Pj×kx=14kw×1=14kw8、碘钨灯Pj8=Pj×kx=10kw×1=10kw9、其他用电Pj9=Pj×kx=10kw×1=10kw10、生活用电Pj10=Pj×kx=10kw×1=10kw无功荷载计算:1、卷扬机Qj1=Pj1×tgφ=6.75kw×1。
总负荷计算公式
负荷计算是供配电系统设计的基础,其目的是为了确定供配电系统的规模和容量。
总负荷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场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总负荷计算公式:
1. 平均功率乘以时间:总负荷 = 平均功率× 时间
2. 最大功率乘以时间:总负荷 = 最大功率× 时间
3. 功率因数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功率因数× 时间
4. 需要系数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需要系数× 时间
5. 负载率法:总负荷 = 平均功率× 负载率× 时间
这些公式中,平均功率、最大功率、功率因数、需要系数和负载率等参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其中,功率因数和需要系数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它们反映了用电设备的效率和负荷分布情况。
负载率则反映了设备的利用情况和负荷的分布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计算,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总负荷值。
新增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电力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电力的需求,电力行业需要对负荷用电需求进行准确的计算和预测。
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是电力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电力企业更好地规划和管理电力供应,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通常包括电力负荷、用电量、负荷系数等因素,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些因素,并给出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
一、电力负荷。
电力负荷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
电力负荷是电力系统运行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电力负荷的计算通常包括峰值负荷、谷值负荷、平均负荷等不同指标。
在实际的负荷用电需求计算中,通常采用平均负荷来进行计算。
二、用电量。
用电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
用电量是计算负荷用电需求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着电力系统的供应能力和运行成本。
用电量的计算通常包括日用电量、月用电量、年用电量等不同指标。
在实际的负荷用电需求计算中,通常采用年用电量来进行计算。
三、负荷系数。
负荷系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
负荷系数是衡量电力系统负荷特性的重要参数,它可以反映出电力系统的负荷波动情况和负荷稳定性。
负荷系数的计算通常包括峰值负荷系数、谷值负荷系数、平均负荷系数等不同指标。
在实际的负荷用电需求计算中,通常采用平均负荷系数来进行计算。
四、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
根据上述介绍,我们可以得出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如下:负荷用电需求 = 用电量 / 负荷系数。
其中,负荷用电需求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电力系统所需要的负荷用电需求;用电量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用电设备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负荷系数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实际负荷与额定负荷之比。
五、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负荷用电需求计算公式,我们举一个实际的计算实例。
假设某电力系统的年用电量为1000万千瓦时,平均负荷系数为0.8,则该电力系统的负荷用电需求为:负荷用电需求 = 1000 / 0.8 = 1250万千瓦时。
施工临时用电负荷计算反复短时周期工作制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内反复工作,如电动机、压缩机、空调等。
这类设备的用电容量需要根据其运行周期和负载率进行计算,具体计算方法可参考相关标准和规范。
2、负荷系数的确定:负荷系数是指根据用电设备的工作特点和使用环境,对设备额定容量进行修正的系数。
常见的负荷系数包括同时使用系数、峰值系数、季节系数等。
负荷系数的确定需要考虑用电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峰值负荷和季节性负荷变化等因素。
3、负荷计算公式:根据用电设备的容量和负荷系数,可以得到施工现场的总负荷。
常用的负荷计算公式包括:总负荷= ΣPe × 负荷系数其中,ΣPe表示所有用电设备的容量之和,负荷系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在计算过程中,还需要考虑用电设备的同时使用情况、峰值负荷和季节性负荷等因素,以确保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总之,临时用电负荷计算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需要充分考虑用电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环境因素,合理选择各级变电所中的变压器、主要电气设备以及配电导线等,以确保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计算负荷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我国常采用的是需要系数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用电设备组中设备容量相差不大的情况。
需要系数法是指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
需要系数的确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用电设备的工作性质、设备效率和线路损耗等。
因此,需要系数是一个综合系数,难以准确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采用表2-1来确定需要系数。
建筑施工用电设备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工作性质将其分类,具体分类请参见表2-2.表2-1列出了不同用电设备组的KX、cosΦ和XXXΦ。
其中,I类电动机组小于10台,KX为0.85,cosΦ为0.82,tgΦ为0.70.10台及以上,KX为0.75,0.78,0.80,cosΦ为0.78,0.75,0.73,tgΦ为0.80,0.88,0.94,1.02,1.02,1.11,1.02,1.17.表中还列出了其他几类电动机组和电焊机组的KX、cosΦ和XXXΦ,以及室内和室外照明组综合的KX、cosΦ和tgΦ。
用电负荷计算书《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AP1:负荷:【计算公式】:Pc = Kp * ∑(Kd * Pn)Qc = kq * ∑(Kd * Pn * tgΦ)Sc = √(Pc * Pc + Qc * Qc)Ic = Sc / (√3 * Ur)【输出参数】:进线相序 : 三相有功功率Pc: 207.36无功功率Qc: 128.51视在功率Sc: 243.95有功同时系数kp:0.60无功同时系数kq:0.60计算电流Ic: 370.65总功率因数: 0.85【计算过程(不计入补偿容量)】:Pc = Kp * ∑(Kd * Pn)=207.36(kW)Qc = kq * ∑(Kd * Pn * tgΦ)=128.51(kvar)Sc = √(Pc * Pc + Qc * Qc)=243.95(kVA)Ic = Sc / (√3 * Ur)=370.65(A)AP2.AP3:负荷:【计算公式】:Pc = Kp * ∑(Kd * Pn)Qc = kq * ∑(Kd * Pn * tgΦ) Sc = √(Pc * Pc + Qc * Qc)Ic = Sc / (√3 * Ur)【输出参数】:进线相序 : 三相有功功率Pc: 66.72无功功率Qc: 67.40视在功率Sc: 94.84有功同时系数kp:0.80无功同时系数kq:0.80计算电流Ic: 144.09总功率因数: 0.70【计算过程(不计入补偿容量)】:Pc = Kp * ∑(Kd * Pn)=66.72(kW)Qc = kq * ∑(Kd * Pn * tgΦ) =67.40(kvar)Sc = √(Pc * Pc + Qc * Qc) =94.84(kVA)Ic = Sc / (√3 * Ur)=144.09(A)JXS:负荷:【计算公式】:Pc = Kp * ∑(Kd * Pn)Qc = kq * ∑(Kd * Pn * tgΦ) Sc = √(Pc * Pc + Qc * Qc)Ic = Sc / (√3 * Ur)【输出参数】:进线相序 : 三相有功功率Pc: 104.00无功功率Qc: 64.46视在功率Sc: 122.36有功同时系数kp:0.75无功同时系数kq:0.75计算电流Ic: 185.90总功率因数: 0.85【计算过程(不计入补偿容量)】:Pc = Kp * ∑(Kd * Pn)=104.00(kW)Qc = kq * ∑(Kd * Pn * tgΦ) =64.46(kvar)Sc = √(Pc * Pc + Qc * Qc) =122.36(kVA)Ic = Sc / (√3 * Ur)=185.90(A)。
用电负荷计算书工程名:《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参考手册:《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用电负荷统计表:变压器S1的回路:北教学楼、综合楼、南教学楼、实验楼、室外、消防设备、中心机房用电S1负荷:【计算公式】:Pc = Kp * ∑(Kd * Pn)Qc = kq * ∑(Kd * Pn * tgΦ)Sc = √(Pc * Pc + Qc * Qc)Ic = Sc / (√3 * Ur)【输出参数】:进线相序 : 三相有功功率Pc: 333.45无功功率Qc: 158.77视在功率Sc: 369.32有功同时系数kp:0.90无功同时系数kq:0.97计算电流Ic: 561.12总功率因数: 0.83有功负荷系数α:0.80无功负荷系数β:0.80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1: 0.83补偿后功率因数COSφ2: 0.92计算补偿容量QC1: 66.87(kvar)实际补偿容量QC2: (kvar)【计算过程(加入补偿容量)】:Pc = Kp * ∑(Kd * Pn)=333.45(kW)Qc = kq * ∑(Kd * Pn * tgΦ) - QC1 =158.77(kvar)Sc = √(Pc * Pc + Qc * Qc)=369.32(kVA)Ic = Sc / (√3 * Ur)=561.12(A)【补偿容量】:COSφ1 =1/√[1+(β* Qc/α* Pc)2] =0.83COSφ2=0.92QC1=α* Pc*(tgφ1- tgφ2)=66.87【变压器容量】:变压器系列:SCB11 10系列负荷率:70额定容量:630(kW)负荷计算表变压器S1的回路:S1负荷:【计算公式】:Pc = Kp * ∑(Kd * Pn)Qc = kq * ∑(Kd * Pn * tgΦ)Sc = √(Pc * Pc + Qc * Qc)Ic = Sc / (√3 * Ur)【输出参数】:进线相序 : 三相有功功率Pc: 395.44无功功率Qc: 192.20视在功率Sc: 439.68有功同时系数kp:0.80无功同时系数kq:0.80计算电流Ic: 668.02总功率因数: 0.85有功负荷系数α:0.85无功负荷系数β:0.80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1: 0.86补偿后功率因数COSφ2: 0.92计算补偿容量QC1: 52.87(kvar)实际补偿容量QC2: (kvar)【计算过程(加入补偿容量)】:Pc = Kp * ∑(Kd * Pn)=395.44(kW)Qc = kq * ∑(Kd * Pn * tgΦ) - QC1 =192.20(kvar)Sc = √(Pc * Pc + Qc * Qc)=439.68(kVA)Ic = Sc / (√3 * Ur)=668.02(A)【补偿容量】:COSφ1 =1/√[1+(β* Qc/α* Pc)2] =0.86COSφ2=0.92QC1=α* Pc*(tgφ1- tgφ2)=52.87【变压器容量】:变压器系列:S11 10系列负荷率:80额定容量:630(kVA)。
用电负荷计算电负荷计算是指对其中一特定区域或其中一用电设备的用电需求进行估算和计算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可以确定该区域或设备所需的电源容量,从而实现合理规划和供电设计。
电负荷计算一般包括用电功率计算、用电能量计算和电流负荷计算。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计算方法及其对应的公式。
1.用电功率计算:用电功率是指消耗电能的速率,通常以瓦特(W)表示。
用电功率是电负荷计算的基础。
根据不同的设备和用途,可以使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1.1高级数学计算:对于其中一时间段内的用电功率波形进行详细的计算,可以利用高级数学中的积分和微分等方法来计算。
此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用电设备和系统。
1.2平均功率计算:如果电流和电压波形是简单的正弦波形,则可以使用平均功率计算方法。
平均功率可以通过电流有效值和电压有效值的乘积来计算。
P = U * I * cos(θ)其中,P表示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θ表示电压和电流之间的相位差。
cos(θ)为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是衡量电路对电能的利用效率的参数,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
2.用电能量计算:用电能量是用电设备在一定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的总量,通常以千瓦时(kWh)表示。
用电能量计算可以通过用电功率和使用时间来计算。
E=P*T其中,E表示用电能量,P表示用电功率,T表示使用时间。
3.电流负荷计算:电流负荷是指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电流负荷计算常用于电路设计和配电系统规划。
可以通过电流的加法原理来计算电流负荷。
I=I1+I2+ (I)其中,I表示总电流,I1、I2、..、In表示各个分支电路的电流。
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和公式,电负荷计算还需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和因素。
例如,峰值负荷和谷值负荷的计算,不同用电设备的启动电流和运行电流的计算,以及用电设备的多次启停对电路的影响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电路容量和供电系统的装置容量与负荷的匹配,以确保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总之,电负荷计算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和应用知识。
工厂电力负荷及其计算一、工厂电力负荷的计算方法1.定额法计算定额法是根据工厂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以及设备运行的时间及运行电压、额定电流等参数来计算工厂的电力负荷。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生产工艺和设备确定每台设备的额定功率和运行时间。
(2) 计算每台设备的实际功率,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乘以load rate(负载率)。
(3)计算每台设备的用电量,用电量等于实际功率乘以运行时间。
(4)将每台设备的用电量累加得到总用电量,即工厂的电力负荷。
2.统计法计算统计法是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用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工厂的电力负荷。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收集过去一段时间的用电数据,包括电力仪表的读数、运行时间及环境参数等。
(2)对用电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工厂的平均负荷和尖峰负荷。
(3)根据工厂的生产计划和负荷曲线,预测未来的负荷变化。
(4)根据预测的负荷变化,确定合理的电力供应方案。
3.标准法计算标准法是根据国家规定的工厂电力负荷标准来计算工厂的电力负荷。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1)根据国家规定的工厂电力负荷标准,确定工厂的负荷等级。
(2)根据负荷等级和工厂的总用电量,计算工厂的电力负荷。
二、工厂电力负荷的影响因素2.工艺流程:不同的工艺流程对电力负荷的要求也不同,一些工艺流程需要大量的电力支持,而另一些工艺流程则相对较少。
3.工作时间:工厂的电力负荷还与工作时间有关,长时间连续运行的工厂需要更多的电力供应,而短时间间断运行的工厂则需要较少的电力供应。
4.环境因素: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也会对工厂的电力负荷产生影响,一些设备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需要更多的电力支持。
三、工厂电力负荷的管理与调控1.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根据工厂的电力负荷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电力负荷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2.用电系统的优化设计:通过优化用电系统的设计,如改进设备的能效、增加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用电设备的负荷率等,以减少工厂的电力负荷。
工厂用电负荷计算方法
工厂用电负荷计算方法是指通过对工厂用电设备的功率、使用时间和负载率等参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工厂的用电负荷,以便确定合理的电力供应方案。
具体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测量用电设备的功率:通过使用万用表或电能表等仪器,对工厂每个用电设备的电功率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
2. 确定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根据工厂的生产情况和设备的使用频率,确定每个用电设备的使用时间,然后将其转换为小时数。
3. 计算负载率:负载率是指用电设备实际使用功率与额定功率之比,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通过将实际使用功率除以额定功率,可以得出负载率。
4. 计算每个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用电量等于功率乘以使用时间,即用电量=功率×使用时间。
5. 计算总用电负荷:将每个用电设备的用电量相加,即可得出工厂的总用电负荷。
在实际计算中,还需要考虑到用电设备的同时使用情况、峰值负荷、备用电源的使用等因素。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负荷计算,才能确保工厂的电力供应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避免因用电负荷过大而导致的电力不足或电力浪费的问题。
实用文档之"导线必须能承受负载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三相五线制线路上的电流按下式计算I线=(K*P)/(1.732U线cosφ)二相制线路上的电流按下式计算I线= P/(U线cosφ)式中I线-电流值(A)K-需要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P-总容量U线-电压cosφ-功率因数Pjs = K∑(Kd1Pe1+…KdnPen)Qjs = K∑(Kd1tanфPe1+…KdntanфPen)对于单一设备组:Pjs =K*P总Qjs=Pjs*tgφIjs = Sjs对于有多个不同设备的设备组:Pjs 1=K1*Pe1Pjs 2=K2*Pe2……..Pjs n=K n*P总nQjs1=Pjs1*tgφ1Qjs2=Pjs2*tgφ2…….Qjsn=Pjsn*tgφn得:Pjs总=Ksp*(Pjs 1+ Pjs 2+……+ Pjs n)Qjs总=Kps*(Qjs 1+ Qjs 2+……+ Qjs n)Sjs 总Ijs总 = Sjs总Pjs ——计算有功功率Qjs ——计算无功功率Sjs ——计算是在功率Kd、K ——需用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K∑——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Ksp ——有功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Kps ——有功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Pe ——用电设备额定功率Ijs ——计算电流,根据此值选择电缆截面tanф——功率因数正切值(K-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是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K=Pjs/ P总;Ks-用电设备组的同时系数,即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运行的设备容量与全部设备容量之比。
对于多组用电设备-n组,由于各组的需要系数不同,各组最大负荷出现时间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除了将各组计算负荷累加以外,还必须乘以一个需要系数的同期系数-又称为同时系数或参差系数或综合系数。
前海项目临时用电容量-4一、计算依据:1、塔吊的负载持续率,一般分为15%、25%、40%、65%这4个等级,本次计算取40%;2、电焊机的标准暂载率一般分为50%、65%、75%、100%,本次计算取65%;3、《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4、《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汪正荣编著二、负荷类别及容量换算:备注:原来所给“装机容量”需要换算到“设备功率”以便用于计算变压器总容量1、塔吊的设备容量计算公式: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25%下的有功功率--Pe =2*Pr*√εr2、电焊机的设备功率是将额定装机容量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100%时的有功功率--Pe=Sr*√εr*Cos∅3、电焊机按照380V计算,属于单相(线间)负荷,需要换算为三相等效负荷---Pd=√3*P e 表中计算过程为:Pe==Sr*√εr*Cos∅=32*√0.65*0.7=18KW,Pd=1.732*18=31KW4、为了计算无功功率,需要各个用电设备组的Cos∅,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中说明,取塔吊为0.5,人货梯为0.6,混凝土泵机为0.8,电焊机为0.7,钢筋弯曲机为0.6,木工设备为0.6,照明设备为0.7三、计算方式及过程:关于施工临时用电的计算,施工单位实际计算时有多种方法。
归类总结为2种:一是按照汪正荣的《建筑施工计算手册》进行估算,二是按照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编著的《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以下按照第二种方式进行计算,基础施工负荷按照《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核算。
1、负荷计算:1-1、分步计算:计算有功功率Pjs=Kx*Pe,计算无功功率Qjs=Pjs*tg∅。
以下需用系数Kx参照手册中P3~P61)塔吊:Pjs1=0.2*350=70KW;Qjs1=70* tg∅=70*1.73=121.1Kvar2)人货梯:Pjs2=0.5*417=208.5KW;Qjs2=208.5* tg∅=208.5*1.333=277.9Kvar3)混凝土泵机:Pjs3=0.5*220=110KW;Qjs3=110* tg∅=110*0.75=82.5Kvar4)电焊机:Pjs4=0.35*1247=436.45KWQjs4=436.45* tg∅=436.45*1.02=445.18Kvar5)钢筋弯曲机:Pjs5=0.2*50=10KWQjs5=10* tg∅=10*1.333=13.33Kvar6)木工设备:Pjs6=0.25*60=15KWQjs6=15* tg∅=15*1.333=20Kvar7)照明设备:Pjs7=0.7*181.9=127.33KWQjs7=127.33* tg∅=127.33*1.02=129.88Kvar∑Pjs=Pjs1+ Pjs2+ Pjs3+ Pjs4+ Pjs5+ Pjs6+ Pjs7=70+208.5+110+436.45+10+15+127.33=977.33KW∑Qjs=Qjs1+ Qjs2+ Qjs3+ Qjs4+ Qjs5+Qjs6+Qjs7=121.1+277.9+82.5+445.18+13.33+20+129.88=1089.90Kvar1-2、总用电负荷计算:按照《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参数,取Kt1=0.9,Kt2=0.93有功功率:Pjs=Kt1*∑Pjs=0.9*977.33=879.60KW无功功率:Qjs=Kt2*∑Qjs=0.93*1089.90=967.38 Kvartg∅1=967.38/879.6=1.1 cos∅1=0.67 需要补偿到cos∅2=0.92 tg∅2=0.426①总补偿容量Qc=Pjs*( tg∅1- tg∅2)=879.60*(1.1-0.426)=592Kvar视在功率:S=√Pjs2+ Qjs2=√879.602+(967.38-592)2=956KVA变压器经济运行容量为额定容量的80%左右,取S=956/0.8=1195KVA,考虑施工现场的冲击负荷,建议再考虑5%预留容量----1195KVA*1.05=1254KVA,基础施工可按照630KVA*2配置。
用电负荷计算参数电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电器设备消耗电能的能力,通常以千瓦(kW)或千伏安(kVA)为单位。
计算电负荷参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设备功率、使用时间、功率因数等。
设备功率是计算电负荷的基本参数。
设备功率是指设备消耗电能的能力,通常以瓦(W)为单位。
电设备中的设备功率可以通过设备本身的额定功率来获取,也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来计算。
使用时间是指设备每天使用的小时数。
不同设备的使用时间各不相同,有些设备是全天候运行的,而有些设备只在特定的时间段内使用。
功率因数是指设备的有功功率与总功率之比。
功率因数反映了电能的有效利用程度,如果功率因数低,则同样的有功功率需要更大的总功率。
功率因数通常在0到1之间,接近1表示电能利用效率高。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设备功率、使用时间和功率因数来计算电负荷参数。
首先,计算设备每日消耗的电能量(kWh)。
公式如下:电能量=设备功率(kW)×使用时间(小时)例如,如果设备功率为2kW,使用时间为8小时,则电能量为2kW×8h=16kWh。
然后,计算设备的每月电能量消耗(kWh)。
由于每月的天数不同,所以需要乘以当月的天数。
电能量(每月)=电能量(每日)×当月天数例如,如果每日电能量为16kWh,当月有30天,则电能量(每月)=16kWh×30=480kWh。
接下来,计算设备的平均每日电能量消耗(kWh)。
平均每日电能量消耗=电能量(每月)/当月天数例如,如果电能量(每月)为480kWh,当月有30天,则平均每日电能量消耗=480kWh/30=16kWh。
同时,还可以计算设备的平均每小时电能量消耗(kWh)。
平均每小时电能量消耗=电能量(每月)/(当月天数×24小时)例如,如果电能量(每月)为480kWh,当月有30天,则平均每小时电能量消耗=480kWh/(30天×24小时)=0.67kWh。
对于功率因数不为1的情况,还可以计算设备的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
用电总负荷的简单计算用电总负荷是指一定时间段内各种电器设备的有功功率的总和。
电器设备的有功功率是指设备能够转化成功效的电能,它是单位时间内电器设备耗用的电能,并以瓦(W)作为单位。
因此,用电总负荷是电力系统和电器设备管理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电网的供电能力、电压稳定性和经济性。
用电总负荷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依据公式:用电总负荷=各电器设备有功功率之和。
在实际计算中,我们需要准确了解各种电器设备的有功功率值,即对各电器设备的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和使用时间进行精确的统计和计算,从而得出用电总负荷。
简单来说,就是对家庭或是企业内所有的电器设备进行一次耗电量的统计。
在计算用电总负荷时,需要注意的是正负载平衡。
由于不同类型的电器设备负载不同,它们的耗电量和用电时间可能存在差异。
如果大量电器设备同时启动,容易造成用电峰值,导致供电系统负荷不均衡,影响电网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
因此,科学的电器设备管理和各电器设备的使用管理非常重要。
用电总负荷的计算对于家庭和企业均非常重要。
家庭用电总负荷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和电器设备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家庭的用电成本。
对于企业来说,用电总负荷的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能源计量和节能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用电成本。
综上所述,用电总负荷的计算是家庭和企业必要的管理工作,既能提高电能的利用效率,又能降低用电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用电总负荷计算的认识和了解,注重电器设备的使用管理,从而使家庭和企业更加节能、环保和可持续。
用电负荷计算书工程名:计算者:计算时间:参考手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计算及示例》12SDX101-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四版等【计算公式(不加入补偿容量)】:负荷容量:若不全为三相且不存在单相且进线相序为三相且∑(单相、L1相、L2相、L3相的负荷) <= 0.15 * ∑(三相的负荷),则计算负荷= ∑(三相的负荷) +∑(单相、L1相、L2相、L3相的负荷),否则计算负荷= ∑(三相的负荷) + max(∑(L1相的负荷),∑(L2相的负荷),∑(L3相的负荷)) * 3。
有功功率Pc = K∑p * ∑(Kd * Pn)无功功率Qc = k∑q * ∑(Kd * Pn * tgΦ)视在功率Sc = √(Pc * Pc + Qc * Qc计算电流Ic = Sc / (√3 * Ur)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1 = 1/√{1+[(βav* Qc)/(αav* Pc)]²}【已知参数】:进线相序 : 三相有功同时系数k∑p:1.00无功同时系数k∑q:1.00有功负荷系数αav:0.75无功负荷系数βav:0.80负荷:【计算过程(不加入补偿容量)】:计算负荷: 4.20有功功率Pc = K∑p * ∑(Kd * Pn)= 3.57无功功率Qc = k∑q * ∑(Kd * Pn * tgΦ)= 1.73视在功率Sc = √(Pc * Pc + Qc * Qc= 3.97计算电流Ic = Sc / (√3 * Ur)= 6.03补偿前功率因数COSφ1 = 1/√{1+[(βav* Qc)/(αav* Pc)]²} = 0.89。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负荷计算规范要求电力负荷计算是电气工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对于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电力负荷计算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电气工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计算规范要求。
本文将介绍电力负荷计算规范要求的相关内容。
一、概述电力负荷计算规范要求是为了保证电气系统能够满足工作需要,包括正常工作负荷和临时负荷的计算。
其中正常工作负荷是指电气系统在正常运行状态下的负荷需求,而临时负荷是指电气系统在某些特定时刻的额外负荷需求,如高峰负荷期间、系统故障时等。
二、负荷计算方法在电力负荷计算中,常用的方法包括瞬时负荷法、平均负荷法和峰值负荷法。
瞬时负荷法适用于计算短时间内的峰值负荷,平均负荷法适用于长时间内的平均负荷,而峰值负荷法适用于计算某些特定时刻的峰值负荷。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荷计算方法很重要。
三、负荷类型电力负荷可以分为家庭负荷、商业负荷、工业负荷等不同类型。
根据不同负荷类型,电力负荷计算的规范要求也会有所区别。
例如,家庭负荷的计算需要考虑到居民的用电需求,而工业负荷则需要考虑到生产设备的用电需求。
根据不同负荷类型的特点,合理进行电力负荷计算。
四、计算参数电力负荷计算涉及到许多参数,如功率因数、负荷率、用电时段等。
在进行计算时,需要准确确定这些参数,并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计算。
功率因数是电气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直接影响到电气设备的效率和能耗。
负荷率是指负荷与额定容量之间的比值,也是电力负荷计算中的关键参数。
五、计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在完成电力负荷计算后,需要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相应的应用。
分析计算结果可以判断电气系统的负荷特点,如负荷的峰谷变化、用电设备的分布等,从而为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
应用计算结果可以指导电气系统的容量规划、线路布置和设备选型等,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负荷计算的优化与节能电力负荷计算不仅仅关乎电气系统的设计和运行,也与能源的有效利用和节能有紧密的联系。
导线必须能承受负载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三相五线制线路上的电流按下式计算I线=(K*P)/(1.732U线cosφ)二相制线路上的电流按下式计算I线= P/(U线cosφ)式中 I线-电流值(A)K-需要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P-总容量U线-电压cosφ-功率因数Pjs = K∑(Kd1Pe1+…KdnPen)Qjs = K∑(Kd1tanфPe1+…KdntanфPen)对于单一设备组:Pjs =K*P总Qjs=Pjs*tgφSjs =2 2js jsQ PIjs = Sjs/3U对于有多个不同设备的设备组:Pjs 1=K1*Pe1Pjs 2=K2*Pe2……..Pjs n=K n*P总nQjs1=Pjs1*tgφ1Qjs2=Pjs2*tgφ2…….Qjsn=Pjsn*tgφn得:Pjs总=Ksp*(Pjs 1+ Pjs 2+……+ Pjs n)Qjs总=Kps*(Qjs 1+ Qjs 2+……+ Qjs n)Sjs 总Ijs总 = Sjs总/3UPjs ——计算有功功率Qjs ——计算无功功率Sjs ——计算是在功率Kd、K ——需用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K∑——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Ksp ——有功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Kps ——有功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Pe ——用电设备额定功率Ijs ——计算电流,根据此值选择电缆截面tanф——功率因数正切值(K-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是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K= Pjs/ P总;Ks-用电设备组的同时系数,即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运行的设备容量与全部设备容量之比。
对于多组用电设备-n组,由于各组的需要系数不同,各组最大负荷出现时间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除了将各组计算负荷累加以外,还必须乘以一个需要系数的同期系数-又称为同时系数或参差系数或综合系数。
电缆用电负荷计算公式
1.确定负荷类型:首先需要确定电缆所连接设备的负荷类型,包括电阻性负荷、感性负荷和容性负荷。
2.计算每个负荷的功率:根据每个负荷的额定电流和额定电压,可以计算得到每个负荷的功率。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为:功率(P)=电流(I)*电压(U)
3.确定负荷分布:根据每个负荷的功率和使用时间,可以确定电缆所连接设备的负荷分布情况。
如果每个负荷的使用时间不同,则需要将其转化为一个等效的负荷功率,并将其加入到总的负荷计算中。
4.计算总负荷:将每个负荷的功率相加,得到总的负荷功率。
总负荷功率可以用于计算所需的电缆额定电流。
5.确定电缆的额定电流:根据总负荷功率,可以确定所需的电缆的额定电流。
电缆的额定电流是指电缆可以连续传输的最大电流。
6.检查电缆选配:根据电缆的额定电流和计算出的负荷电流,可以检查所选择的电缆是否能够满足负荷要求。
一般来说,电缆的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计算出的负荷电流。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计算公式只是一种大致的计算方法,具体的计算公式可能会因为电缆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结合电缆的技术参数和工作条件,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另外,在进行电缆用电负荷计算时,还需要考虑电缆的散热能力、电压降和环境温度等因素,以确保电缆的安全运行。
用电负荷计算公式用电负荷计算公式是一种用来计算用电负荷的数学表达式,它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所需要的用电负荷值。
其具体形式如下:用电负荷=用电量/时间段内的使用时长用电负荷=瞬时有功功率/1000例如,该公式可以用于用户发电站运行中的机组装机容量(MW)大小等参数的估算,也可以用于计算用户所需要的电力容量,以及单位时间内需要的最大电力量等。
其中,“用电量”指的是用户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所使用的总电量;“时间段内的使用时长”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所使用的电力的时长;“瞬时有功功率”指的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所使用电力的有功功率,一般以千瓦(kW)或者兆瓦(MW)为单位。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用电负荷计算公式表述为:用电负荷=用电量/时间段内的使用时长或者瞬时有功功率/1000由此可见,用电负荷计算公式是一种简单易用的工具,能够方便快捷地帮助用户计算出各种不同参数的用电量,从而更好地制定用电安排并优化用电结构。
首先,用电负荷计算公式可以帮助用户估算机组装机容量的大小,从而为未来的发电计划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其次,用户可以根据用电负荷计算公式,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所需要的最大电力量,以及单位面积内所需要的最大电力量,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发电计划。
最后,用电负荷计算公式还可以帮助用户优化用电结构,避免过度消耗用电量。
例如,用户可以利用该公式计算出某一时间段内所需要的最低电力量,然后根据该值来安排用电计划,从而使用电量更加合理可控。
由此可见,用电负荷计算公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用电效率,节省用电成本,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
因此,建议用户在发电计划和用电安排中都可以借助用电负荷计算公式,以便更加有效地控制用电成本。
居民用电负荷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用电负荷类型:首先需要明确居民用电负荷的类型,例如照明、家电、插座等。
不同类型的负荷对电流、电压和功率的需求不同,因此需要分别计算。
2. 确定用电负荷数量:根据居民用电设备的数量和类型,可以估算出每个负荷的功率和电流。
例如,一盏普通白炽灯的功率约为60瓦,一个标准插座的功率约为1000瓦。
3. 计算总负荷:将所有负荷的功率相加,即可得到总负荷。
例如,如果一个居民家中有10盏60瓦的灯和2个1000瓦的插座,那么总负荷就是10*60+2*1000=2600瓦。
4. 考虑负荷变化:居民用电负荷可能会随着时间和天气等因素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考虑负荷的变化情况。
例如,在夜间和周末,居民可能会使用更多的照明和家电设备,导致负荷增加。
5. 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和导线电缆:根据计算出的居民用电负荷总功率和相关参数,可以选择合适的配电变压器和导线电缆。
这些设备应该能够满足居民用电负荷的需求,并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计算过程可能因地区、用电设备类型和数量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在实际操作中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以获取更准确的计算结果。
380V与220V常用负荷计算1.380V电源380V电压通常用于工业领域,如工厂、矿山等大型设施的供电。
工业设备通常需要较高的电压和功率,因此工业电源通常采用380V电压等级。
常见的380V负荷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动机负荷计算:电动机是工业领域常用的负荷设备之一、电动机的负荷计算涉及到功率、效率、负载系数等参数。
常见的电动机负荷计算公式为:电动机负荷(kW)=功率(kW)/效率(%)/负载系数(2)照明负荷计算:工业场所通常需要大量的照明设备。
照明负荷计算通常以单位面积的照明功率来计算。
常见的照明负荷计算公式为:照明负荷(kW)=照明功率(W/m²)×面积(m²)(3)电加热负荷计算:在一些特定的工业场合,需要使用电进行加热,如电炉、电锅炉等。
电加热负荷计算通常基于所需加热功率。
常见的电加热负荷计算公式为:电加热负荷(kW)=加热功率(kW)2.220V电源220V电压通常用于家庭和商业领域的供电。
由于家用电器通常功率较小,220V电源可以满足家庭和商业用途的需求。
常见的220V负荷计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用电负荷计算:家庭用电负荷计算通常以每户的用电功率为基础,通过对家中各个用电设备的功率进行统计,得出总的用电负荷。
常见的家庭用电负荷计算公式为:家庭负荷(kW)=家中各个用电设备功率之和(2)商业场所用电负荷计算:商业场所的用电负荷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对各个设备的功率进行细致的统计和分析。
商业场所的负荷计算通常要考虑到用电设备的峰值功率、使用时间等因素。
总结:无论是380V还是220V电源,负荷计算都是根据各个设备的功率等参数进行的,并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调整和确定。
在进行负荷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到设备的利用率、负载系数等因素,以确保电源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导线必须能承受负载电流长时间通过所引起的温升三相五线制线路上的电流按下式计算
I线=(K*P)/(1.732U线cosφ)
二相制线路上的电流按下式计算
I线= P/(U线cosφ)
式中I线-电流值(A)
K-需要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
P-总容量
U线-电压
cosφ-功率因数
Pjs = K∑(Kd1Pe1+…KdnPen)
Qjs = K∑(Kd1tanфPe1+…KdntanфPen)
对于单一设备组:
Pjs =K*P总
Qjs=Pjs*tgφ
Sjs =
2 2
js js
Q P
Ijs = Sjs/3U
对于有多个不同设备的设备组:Pjs 1=K1*Pe1
Pjs 2=K2*Pe2
……..
Pjs n=K n*P总n
Qjs1=Pjs1*tgφ1
Qjs2=Pjs2*tgφ2
…….
Qjsn=Pjsn*tgφn
得:
Pjs总=Ksp*(Pjs 1+ Pjs 2+……+ Pjs n)
Qjs总=Kps*(Qjs 1+ Qjs 2+……+ Qjs n)
Sjs 总
Ijs总 = Sjs总/3U
Pjs ——计算有功功率
Qjs ——计算无功功率
Sjs ——计算是在功率
Kd、K ——需用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
K∑——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
Ksp ——有功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
Kps ——有功同时系数查《建筑电气规范GB50055》
Pe ——用电设备额定功率
Ijs ——计算电流,根据此值选择电缆截面
tanф——功率因数正切值
(K-用电设备组的需要系数,是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需要的有功功率与其设备容量的比值,K=Pjs/ P总;Ks-用电设备组的同时系数,
即用电设备组在最大负荷时,运行的设备容量与全部设备容量之比。
对于多组用电设备-n组,由于各组的需要系数不同,各组最大负荷出现时间的时间也不相同,因此,除了将各组计算负荷累加以外,还必须乘以一个需要系数的同期系数-又称为同时系数或参差系数或综合系数。
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用电设备(包括:广义的用电设备,如:电网的变压器、传输线路,等等)的用电效率的数据。
功率因数的定义公式:功率因数=有功功率/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是设备消耗了的,转换为其他能量的功率。
无功功率,是维持设备运转,但是并不消耗的能量。
他存在于电网与设备之间,是电网和设备不可缺少的能量部分。
但是无功功率如果被设备占用过多,就造成电网效率低下,同时,大量无功功率在电网中来回传送,使得线损高企浪费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