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伤害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35.00 KB
- 文档页数:4
机械伤害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机械伤害是工作中常见的伤害类型之一,往往会给劳动者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防止机械伤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我们必须对机械伤害的安全防护知识进行培训和普及。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了解机械伤害的类型和特点机械伤害是指在操作机器、设备和工具等过程中,由于突然启动、停止、反转、突然间产生活动构件等因素,引起劳动者身体受到损伤的事故。
机械伤害的类型很多,常见的有机器夹伤、碾压、切割伤、冲击伤等。
机械伤害的特点是发生突然、危害大、后果严重、防护关键。
二、掌握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为预防机械伤害的发生,企业应该制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劳动者在操作机器时严格按规程操作。
机械安全操作规程的要素包括:机械的安装、调试、操作标准;机械运转时必须实施的防护措施;在机器进行维修、保养时的操作规程;机械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操作流程等。
三、学会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机械设备在设计制造时都预留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劳动者在使用机械设备时必须妥善使用这些安全防护装置,比如安全保护罩、安全限位装置等,防止机械伤害的发生。
四、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机械设备长期使用后,很容易出现磨损、松动、老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失效,从而增加机械伤害的发生风险。
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五、培训劳动者机械伤害防护知识企业应该加强对劳动者的机械伤害防护知识培训,让劳动者掌握机械伤害的特点和防范措施,提高劳动者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有效降低机械伤害的发生率。
六、建立安全文化企业应该积极营造安全文化,让所有劳动者都认识到安全是第一位的重要性,加强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机械伤害是工作中的一大安全隐患,企业必须重视机械伤害的防护工作,通过制定机械安全操作规程、加强机械设备维护、正确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加强劳动者的机械伤害防护知识培训等一系列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机械伤害防护安全知识前言机械设备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生产工具,但是机械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安全隐患,如果不注意防护措施,就会发生机械伤害事故。
机械伤害防护安全知识的巩固和掌握是现代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机械伤害防护安全知识。
机械伤害形式机械伤害会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出现,一般而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削切伤害当机器夹取物料时,很容易产生削切伤害。
例如,手指被夹在钳子或其他夹具中,切削机刀片割到手部等。
摩擦伤害当机器或机械设备的移动部件和身体或衣物等物体发生摩擦时,容易造成摩擦伤害,也就是皮肤和衣服磨损。
碰撞伤害机器或设备碰撞物体或人体时,会产生碰撞伤害。
例如,手臂被机器夹住,物体被压在手指上等。
穿刺伤害穿刺伤害通常是由于机器的尖锐物体刺入人体部位而导致的,例如,机器针头穿透皮肤,钢筋穿透工人身体等。
粉尘伤害机械设备在工作时会产生各种颗粒物的粉尘。
长时间暴露在这些粉尘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等问题。
噪音伤害噪音是机械设备工作时产生的常见问题。
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会带来聋及其他健康问题。
机械伤害防护知识机械伤害防护知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设备保养设备保养是防止机器伤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当设备被保养时,人员必须按照相关保养手册、规程和程序进行操作。
安全设备当购买或安装机械设备时,必须考虑到安全设备的安装。
安全设备包括机器门、安全保护板、安全防护帘、紧急开关和光幕等。
安全培训企业必须向所有工人提供安全培训。
这种培训可以涵盖使用和您的机器有关的安全信息、紧急处理程序和操作要求。
安全部门企业应该设立一个安全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策略、提供培训和审查进展情况等。
工作场所的维护工作场所应该保持整洁且有足够的照明。
大量的尘土会让工作环境充满危险。
并且机械的操作区域不应该有任何障碍,以免出现意外。
个人防护装置雇主必须向所有员工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耳塞、耳机、安全眼镜、耳塞、呼吸器和手套等。
机械伤害安全知识机械伤害是指由于机械设备的使用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的身体损伤。
在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机械设备的使用是非常常见的,因此了解和遵守机械伤害安全知识对我们的个人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伤害安全知识,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我们应该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可能的伤害。
例如,在操作旋转机械时,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可以避免眼睛和手部受到物体的伤害。
同时,在操作噪音较大的机械设备时,佩戴耳塞或耳罩可以减少噪音对听力的损害。
2. 熟悉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在使用任何一台机械设备之前,我们应该熟悉并遵守该设备的操作规程。
这包括了解设备的启动方法、停机方法、急停按钮的位置以及安全防护装置的使用方法等。
只有熟悉了这些操作规程,我们才能更加安全地使用这些机械设备。
3. 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我们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首先,要保持清醒,不得在饮酒、疲劳或使用药物的情况下操作机械设备。
其次,要保持集中注意力,避免分心或心情不稳定时操作机械设备。
最后,要正确使用工具和设备,不得随意更改或绕过安全装置。
4. 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故障或磨损,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
例如,检查设备的电源线有无损坏,轴承是否润滑充足等。
如果发现设备有故障或异常,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5.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在使用机械设备时,我们应该事先了解设备的应急措施,并熟悉设备附近的应急出口。
如果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或设备故障,我们应该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按下急停按钮、用灭火器扑灭火焰等,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6. 接受安全培训为了提高个人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我们应该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
这些培训可以教会我们应对紧急情况的正确方法,了解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范等。
通过接受安全培训,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机械伤害防护安全知识为了保障职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安全,减少和预防机械设备所造成的伤害事故,正确的机械伤害防护知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伤害的种类以及如何预防和保护自己。
1. 机械伤害的种类在工作过程中,职工可能面临多种机械伤害。
以下是常见的机械伤害类型:摩擦伤:当身体表面与摩擦力较大的物体接触时,可能会导致皮肤划伤或磨损。
挤压伤:当身体被夹入两个较硬物体之间时,可能会造成组织挤压和压碎。
刺穿伤:当尖锐物体刺入皮肤和组织时,可能会导致刺穿伤,可能损害内部器官。
撕裂伤:当身体被拉伸或拉扯时,可能会导致组织撕裂和损伤。
2. 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为了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以下是几项有效的预防措施。
2.1 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机械设备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护目镜、耳塞、防护手套等。
这些装备可以提供额外的防护,并降低受伤的风险。
2.2 注意设备保养和维修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如果发现任何故障或缺陷,应立即修理或更换设备。
2.3 遵守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仔细阅读并遵守操作规程和使用说明。
确保正确使用设备,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安全操作方法。
2.4 建立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并严格按照安全规定操作。
不随意触摸或接近机械设备,不擅自改变设备的工作状态。
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和操作机械设备。
3. 如何保护自己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自己,以防止机械伤害的发生。
3.1 穿戴合适的工作服穿戴合适的工作服可以保护身体免受机械设备的伤害。
工作服应符合工作环境的需求,能有效避免接触到危险部位。
3.2 注意周围环境在工作场所,应时刻注意周围的环境,确保没有人员或其他障碍物位于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内。
保持机械设备周围的通道畅通,以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3 避免疲劳工作疲劳工作会影响职工的反应能力和专注度,增加了机械伤害的风险。
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定期休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机械伤害预防措施一、引言机械伤害是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对工人的安全和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减少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制定和实施机械伤害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伤害的定义、机械伤害的危害、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等相关内容。
二、机械伤害的定义机械伤害是指在工作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或者工具造成的人身伤害。
机械伤害包括但不限于切割、压碾、砸伤、夹捏、冲击等各种伤害形式。
三、机械伤害的危害机械伤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以下危害:1. 造成工人的身体损伤,如切割伤、压碾伤、骨折等;2. 导致工人的伤残或者丧失劳动能力;3. 增加工人的死亡风险;4. 对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四、机械伤害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械伤害预防措施:1. 安全培训和教育:雇主应对工人进行机械安全培训和教育,包括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危(wei)险源识别和应急处理等知识。
工人应接受培训并熟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2. 设备维护和检修:定期检查和维护机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性能。
如发现设备存在故障或者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
3.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时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以减少机械伤害的风险。
4. 设立警示标志和安全标识:在工作场所中,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标识,提醒工人注意机械设备的危(wei)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5. 使用安全设备和保护装置:在机械设备中应安装相应的安全设备和保护装置,如安全防护罩、急停开关等,以防止工人接触到危(wei)险区域或者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6.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雇主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和事故报告等,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7.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定期对机械设备和工作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机械伤害防护安全知识一、机械伤害是什么?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二、产生机械伤害的条件因素主要有:(1)形状或表面特性。
如锋利刀刃、锐边、尖角形等零部件、粗糙或光滑表面。
(2)相对位置。
如由于机器零部件运动可能产生挤压、剪切、缠绕区域的相对位置。
(3)动能。
具有运动机器零部件与人体接触,零部件由于松动、松脱、掉落或折断、碎裂、甩出。
(4)势能。
人或物距离地面有落差在重力影响下的势能,高空作业人员跌落危险、弹性元件的势能释放、在压力或直空下的液体或气体的势能、高压流体(液压和气功)压力超过系统元器件额定安全工作压力等。
(5)质量和稳定性。
机器抗倾翻性或移动机器防风抗滑的稳定性。
(6)机械强度不够导致的断裂或破裂。
(7)料堆(垛):坍塌、土岩滑动造成掩埋所致的窒息危险等。
三、机械伤害易发生危险部位及其防护安全知识生产操作中,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是最危险的部位,尤其是那些操作人员易接触到的运动的零部件;此外,机械加工设备的加工区也是危险部位。
(一)转动的危险部位及其防护(1)转动轴(无凸起部分):当轴旋转时,无论其多光滑,都可能会将松散的衣物等挂住,并将其缠绕在轴上。
由干没有适当的位置来安装固定式防护装置,一般是通过在光轴的暴露部分安装一个松散的与轴具有12mm净距的护套来对其进行防护,护套和轴可以相互滑动。
为安装方便,护套沿轴向被分成两部分,将其覆盖在轴上并用圆形卡子或者强力胶带将两部分联结起来。
(2)转动轴(有凸起部分):在旋转轴上的凸起物不仅能挂住衣物,造成缠绕,而且当人体和凸起物相接触时,还能够对人体造成伤害。
具有凸起物的旋转轴应利用固定式防护章进行全面封闭。
(3)对旋式轧辊:即使相邻轧辐的间距很大,但是操作人员的手、臂以及身体都有可能被卷入。
机械伤害安全防护知识培训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机械设备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机械伤害却时常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保障员工的健康与安全,机械伤害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机械伤害的类型、原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为人们提供更全面的安全防护指导。
一、机械伤害类型及原因1.1 剪切伤害剪切伤害是指由两个以上的物体相对运动时,夹住人体或物体而导致的切割伤害。
例如,机械工人在使用剪切机进行切割作业时,不小心夹住自己的手指。
1.2 碾压伤害碾压伤害是指由大型机械设备或重物对人体进行压迫而导致的伤害。
比如,在施工现场,重型挖掘机的铲斗掉落,将工人压在地面上。
1.3 穿刺伤害穿刺伤害是指由尖锐工具或机械零件刺入人体造成的伤害。
例如,当工人在维修机器时,不小心被刀具扎伤手指。
1.4 拉伤伤害拉伤伤害是指由机械设备的牵引或突然停止运动引起的人体组织拉伸而导致的伤害。
比如,在生产线上,当工人的衣物被机器的传动部分卷入时,可能会导致拉伤伤害。
以上仅是机械伤害的一部分类型,而造成这些伤害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操作不当、设备损坏、缺乏培训、缺乏防护措施等。
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机械伤害防护知识的培训,提升员工对机械伤害的认知和防范意识。
二、机械伤害防护措施2.1 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标准操作规程是预防机械伤害的基础。
每位员工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机械操作的流程和安全要求,并且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2.2 个人防护装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能够降低机械伤害的发生。
对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操作场景,应配备合适的防护手套、护目镜、安全靴等装备,确保员工的安全。
2.3 定期维护和检修机械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是防止机械伤害的重要措施。
设备应按照规定进行保养和维修,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及时修复或更换零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4 危险区域标识工作场所应根据不同危险区域的特点设置警示标识,并明确告知员工危险区域的边界和注意事项。
机械伤害安全培训xx年xx月xx日•机械伤害概述•机械伤害的防范措施•机械伤害的应急处理目录•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机械伤害安全培训总结01机械伤害概述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在操作、使用、维修和运输过程中,对作业人员造成的冲击、挤压、切割、撕裂等伤害。
机械伤害常常是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工具缺陷或环境不良等因素导致的。
机械伤害的定义机械伤害的常见类型机械设备中的刀具、锯、铣、车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切削力,可导致作业人员的手部、眼部等部位受伤。
切削伤害机械设备中的轴、皮带、链条等运转部件,可能将作业人员卷入其中并导致受伤。
卷绕伤害机械设备的移动部件、液体或气体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冲击伤害。
冲击伤害机械设备中的压力容器、管道等可能发生破裂或爆炸,导致作业人员受伤。
爆炸伤害1机械伤害的危害23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的皮肤、肌肉、骨骼和器官等损伤,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身体损伤机械伤害可能导致作业人员永久性的残疾,如手部功能丧失、视力受损等。
永久性残疾机械伤害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恐惧、焦虑等心理创伤,影响其工作效率和职业发展。
心理创伤02机械伤害的防范措施定期检查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对各种机械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包括传动装置、电器和液压系统等方面,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维护保养机械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如清洁、润滑、调整等,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预防机械故障和事故的发生。
定期检查机械设备的维护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根据机械设备的特性和使用要求,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安全注意事项和应急措施等内容。
培训与教育对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加强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与执行通过开展安全培训、事故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正确识别和避免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
培训与教育利用海报、宣传栏等手段宣传安全知识,提醒操作人员时刻保持警惕,增强安全意识,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机械伤害类型机械伤害是指由于外部力量作用于人体组织而造成的身体损害。
机械伤害是一种常见的世界性卫生问题,尤其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事故频发的情况下,机械伤害的危害越来越大,成为人们生命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
机械伤害类型包括穿刺伤、挤压伤、撞击伤、摔伤、切割伤、烫伤等等。
下面就着重介绍各种机械伤害的相关知识。
1.穿刺伤穿刺伤是指当物体进入人体组织或器官深部,引起组织的撕裂、切割或刺穿而造成的伤害。
穿刺伤比较常见的是刀刺伤和针刺伤。
刀刺伤多数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刀具失控、暴力犯罪、意外事故等原因导致,针刺伤则是因为输液操作不当、使用过时或不符合标准的注射器、捡拾废针、被针头扎等原因造成的。
穿刺伤较容易形成感染,因此在处理上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包括:尽早拔出物体、洗创消毒、给予适当的抗生素等治疗。
2.挤压伤挤压伤是指当身体组织被有力的压力加压或挤压,引起组织淤血、损伤甚至坏死的现象。
如车祸中的车身挤压导致骨折、内脏破裂或挤破,机械设备事故中捏伤、掐伤造成的手足疼痛等。
挤压伤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遗症,如肌肉或关节僵硬、肢体残疾等。
因此在处理上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尽量保护受伤部位,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冰敷等处理。
3.撞击伤撞击伤是指外部物体以极高速度撞击人体造成的损伤。
如交通事故中的车祸、高坠事故、殴打等都属于撞击伤范畴。
撞击伤造成的损伤类型较多,包括皮肤伤、骨折、内脏破裂等。
在处理上必须对伤口进行隔离、包扎、止血等处理措施,及时送医院诊治。
4.摔伤摔伤是指人体在高空下坠、倒地摔跤、走路滑倒等造成的身体损伤。
摔伤可能会造成骨折、肌肉拉伤、脑震荡等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摔伤后应迅速冰敷、适当活动、按摩受伤部位、必要时使用石膏等进行治疗,尽量避免受伤者再度摔倒造成二次伤害。
5.切割伤切割伤是指外部物体在高速运动时将人体切裂的伤害。
如工业生产中的机器意外触碰、家庭厨房的切菜等都是切割伤的典型案例。
切割伤造成的伤口一般比较深,边缘整齐,可能有出血的情况发生。
机械伤害的相关概念(1)什么是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指机械做出强大的功能作用于人体的伤害。
(2)机械伤害事故有什么特点机械伤害事故的形式惨重,如搅死、挤死、压死、碾死、被弹出物体打死、磨死等。
当发现有人被机械伤害的情况时,虽及时紧急停车,但因设备惯性作用,仍可将受害造成致使性伤害,乃至身亡。
(3)常见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有哪些有皮带运输机、球磨机、行车、卷扬机、干燥车、气锤、车床。
辐筒机、混砂机、螺旋输送机、泵、压模机、灌肠机、破碎机、推焦机、榨油机、硫化机、卸车机、离心机、搅拌机、轮碾机、制毡撒料机、滚筒筛等。
机械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Q)检修机械必须严格执行断电挂禁止合闸警示牌和设专人监护的制度。
机械断电后,必须确认其惯性运转已彻底消除后才可进行工作。
机械检修完毕,试运转前,必须对现场进行细致检查,确认机械部位人员全部彻底撤离才可取牌合闸。
检修试车时,严禁有人留在设备内进行点车。
(2)炼胶机等人手直接频繁接触的机械,必须有完好紧急制动装置,该制动钮位置必须使操作者在机械作业活动范围内随时可触及到;机械设备各传动部位必须有可靠防护装置;各人孔、投料口、螺旋输送机等部位必须有盖板、护栏和警示牌;作业环境保持整洁卫生。
(3)各机械开关布局必须合理,必须符合两条标准:一是便于操作者紧急停车;二是避免误开动其他设备。
(4)对机械进行清理积料.捅卡料、上皮带腊等作业,应遵守停机断电挂警示牌制度。
(5)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因素大的机械作业现场,非本机械作业人员因事必须进人的,要先与当班机械作者取得联系,有安全措施才可同意进入。
(6)操作各种机械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能掌握该设备性能的基础知识,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上岗作业中,必须精心操作,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严禁无证人员开动机械设备。
(7)供电的导线必须正确安装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漏电的地方。
(8)电机绝缘应良好,其接线板应有盖板防护。
(9)开关.按钮等应完好无损,其带电部分不得裸漏在外。
机械伤害知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机械伤害知识
机械伤害:主要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
各类转动机械的外露传动部分(如齿轮、轴、履带等)和往复运动部分都有可能对人体造成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原因分析:
一、人的不安全行为
1、操作失误的主要原因有:
1)机械产生的噪声使操作者的知觉和听觉麻痹,导致不易判断或判断错误;
2)依据错误或不完整的信息操纵或控制机械造成失误;
3)机械的显示器、指示信号等显示失误使操作者误操作;
4)控制与操纵系统的识别性、标准化不良而使操作者产生操作失误;
5)时间紧迫致使没有充分考虑而处理问题;
6)缺乏对动机械危险性的认识而产生操作失误;
7)技术不熟练,操作方法不当;
8)准备不充分,安排不周密,因仓促而导致操作失误;
9)作业程序不当,监督检查不够,违章作业;
10)人为的使机器处于不安全状态,如取下安全罩、切除联锁装置
等。
走捷径、图方便、忽略安全程序。
如不盘车、不置换分析等。
2、误入危区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机器的变化,如改变操作条件或改进安全装置时;
2)图省事、走捷径的心理,对熟悉的机器,会有意省掉某些程序而误入危区;
3)条件反射下忘记危区;
4)单调、的操作使操作者疲劳而误入危区;
5)由于身体或环境影响造成视觉或听觉失误而误入危区;
6)错误的思维和记忆,尤其是对机器及操作不熟悉的新工人容易误入危区;
7)指挥者错误指挥,操作者未能抵制而误入危区;
8)信息沟通不良而误入危区;
9)异常状态及其它条件下的失误。
机械的不安全状态
机械的不安全状态,如机器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风、防毒、防尘、照明、防震、防噪声以及气象条件等安全卫生设施缺乏等均能诱发事故。
动机械所造成的伤害事故的危险源常常存在于下列部位:
1、旋转的机件具有将人体或物体从外部卷入的危险;机床的卡盘、钻头、铣刀等、传动部件和旋转轴的突出部分有钩挂衣袖、裤腿、长发等而将人卷入的危险;风翅、叶轮有绞碾的危险;相对接
触而旋转的滚筒有使人被卷入的危险。
2、作直线往复运动的部位存在着撞伤和挤伤的危险。
冲压、剪切、锻压等机械的模具、锤头、刀口等部位存在着撞压、剪切的危险。
3、机械的摇摆部位又存在着撞击的危险。
4、机械的控制点、操纵点、检查点、取样点、送料过程等也都存在着不同的潜在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