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_杨艺红
- 格式:pdf
- 大小:390.36 KB
- 文档页数:3
枯山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枯山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并对世界园林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枯山水在日本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枯山水形成的背景及原因,并主要通过案例探究枯山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以此为鉴,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如何发展、如何继承传统并突破创新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枯山水;现代景观;日本园林;中国园林1前言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艺术形式,以简远写意的表现手法及清净空灵的空间意境而著称。
与中国古典园林中治山理水的方式不同,日本枯山水中并没有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白砂、植物等元素对真实的山水进行象征性地表达,创作出一个没有山水的山水意境场所,以此体现日本禅宗对于自然山水的理解。
其造园手法和表现形式独特而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文化。
枯山水在日本大多是由僧侣创作,他们希望脱离世俗,走向佛门世界,因此枯山水从问世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禅宗思想。
最初寺院中的重大仪式是在方丈南亭进行,随着禅宗的发展,这种仪式举行的地点改为方丈内部举行。
为了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营造出佛法的圣洁,同时能够从庭院内部的景观可以领略到禅宗的特定思想,便在方丈南侧庭院中铺上了白色的石砂,以此枯山水逐渐形成。
最早的枯山水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可以称为枯山水的形成期。
由于受到中国禅宗文化和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影响,日本佛教僧侣也逐渐摆脱之前的园林设计方式,开始希望借助一些静止不变的抽象元素来表达“苦行”和“自律”精神。
到室町时代,枯山水正式形成。
这时禅宗思想对于园林艺术影响更加深厚,促使日本古典园林逐渐脱离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开始朝着枯、寂、佗的思想境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京都龙安寺方丈前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被誉为“枯山水双壁”。
其中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主要通过白沙、立石与青苔绿植展现出一幅幽远、富有禅意的自然景象。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日本枯山水(Karesansui)是一种特殊的园林设计风格,它以石头、沙子和稀疏的植被来表达景观和表达深刻的美意识。
这种设计风格对于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来说有很大的启发。
日本枯山水的设计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利用自然元素,并将其与人工景观相融合。
可以通过引入石头、水池和植物等自然元素,来创造出自然而又有人为精心雕琢的景观。
这种结合不仅能够表现出自然美,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感受到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枯山水景观设计强调简洁和精确。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追求简约的美感,避免过度装饰和复杂的设计。
可以利用空间、线条和形状等元素,打造出简洁而又富有创意的景观。
简洁的设计不仅能够展现出美感,同时也能够提供人们放松心情的空间。
枯山水设计强调平衡和谐。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追求空间的平衡和谐,避免过于偏重某一方面的设计。
通过合理安排不同元素的位置和比例,来实现整体的平衡与谐调。
平衡的设计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使人感到宁静与和谐。
枯山水设计注重细节和精致。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和精致的表现。
可以通过选择精美的石头、使用精细的砂砾、创造出精致的纹理和线条等方式,来打造出精致而又具有个性的景观。
细节和精致的设计不仅能够提升整体景观的美感,同时也能够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枯山水设计强调空灵和舒适。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应该追求空灵和舒适的氛围。
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空间、选择适合的植被、提供舒适的座椅等方式,来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环境。
空灵和舒适的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人们放松身心的场所,同时也能够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于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启发。
通过注重自然与人工的结合、简洁和精确、平衡和谐、细节和精致以及空灵和舒适等方面的设计理念,可以为衡阳城镇化景观带来更加鲜活和独特的美感,同时也能够提供人们舒适宜人的场所。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
日本枯山水是一种以小石子、石头等物料构成的枯山水景观体系,其对于衡阳城镇化
景观设计有了很大的启发。
首先,从美意识角度来看,枯山水强调的是景观中的自然美、
简洁美和寂静美等美学特质。
这启示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者要在景观特色上发挥自然元素,如山水、花草等,增加景观的自然美感;同时,应减少人工修建的繁琐装饰,保持景观的
简约美。
此外,枯山水也注重寂静美的创造,这意味着景观设计应该避免过多噪声和干扰,以此来打造一个宁静舒适的空间。
其次,从材料运用角度来看,枯山水在石材的使用上有很高的技巧和造诣,其所运用
的石材质地多样,布局简练,空间运用巧妙。
这为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多借鉴。
例如,可以在城市中小巧的景观区域内穿插一些岩石峰、台阶、小溪等自然元素,通过巧
妙的布局和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打造具有丰富层次感和自然气息的城市景观。
再次,从空间营造角度来看,枯山水很强调空间的立体感和意境。
借助于水、石、树
等自然元素,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可以在空间上创造出高低起伏、曲折盘旋、迂回曲折和
层次分明等效果,在城市中打造出具有艺术性和美学感的景观空间。
同时,应该注意空间
的整体性,在设计时可以以一个主题或情境为核心,围绕这个核心进行设计。
综上所述,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为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指导和
启示。
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适应自然环境,注重人文情怀的景观设计,才能真正提升城
市品位和人民生活幸福感。
枯山水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枯山水是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文化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日本特色的园林艺术形式,并对世界园林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通过枯山水在日本发展的历程分析了枯山水形成的背景及原因,并主要通过案例探究枯山水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以此为鉴,对中国园林景观设计如何发展、如何继承传统并突破创新产生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枯山水;现代景观;日本园林;中国园林1前言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园林艺术形式,以简远写意的表现手法及清净空灵的空间意境而著称。
与中国古典园林中治山理水的方式不同,日本枯山水中并没有任何水的元素,仅利用山石、白砂、植物等元素对真实的山水进行象征性地表达,创作出一个没有山水的山水意境场所,以此体现日本禅宗对于自然山水的理解。
其造园手法和表现形式独特而别具一格,具有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和文化。
枯山水在日本大多是由僧侣创作,他们希望脱离世俗,走向佛门世界,因此枯山水从问世开始就具有强烈的禅宗思想。
最初寺院中的重大仪式是在方丈南亭进行,随着禅宗的发展,这种仪式举行的地点改为方丈内部举行。
为了与禅宗思想相结合营造出佛法的圣洁,同时能够从庭院内部的景观可以领略到禅宗的特定思想,便在方丈南侧庭院中铺上了白色的石砂,以此枯山水逐渐形成。
最早的枯山水起源于日本的镰仓时代(1192-1333),可以称为枯山水的形成期。
由于受到中国禅宗文化和中国水墨山水绘画的影响,日本佛教僧侣也逐渐摆脱之前的园林设计方式,开始希望借助一些静止不变的抽象元素来表达“苦行”和“自律”精神。
到室町时代,枯山水正式形成。
这时禅宗思想对于园林艺术影响更加深厚,促使日本古典园林逐渐脱离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开始朝着枯、寂、佗的思想境界发展。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京都龙安寺方丈前庭与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被誉为“枯山水双壁”。
其中大德寺大仙院方丈北庭主要通过白沙、立石与青苔绿植展现出一幅幽远、富有禅意的自然景象。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衡阳是湖南省的一个城市,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然而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建筑风格杂乱、环境破坏、景观缺乏特色等等。
衡阳可以借鉴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将其运用于城镇化景观设计中,以期提升城市的美感和品质。
日本枯山水强调自然与人工的有机结合。
枯山水是一种独特的园林艺术形式,通过精心布置各种自然元素,如石头、砾石、沙砾等,再配以合适的植物,营造一种富有想象力的景观效果。
衡阳可以依托其自然资源,如山岳、水域等,将其与城市景观相结合,打造出既具有自然风光又具有人文特色的城市景观。
在衡阳市建设过程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将自然元素融入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使城市呈现出独特的韵味。
枯山水注重空间和节奏的营造。
枯山水在设计上非常注重空间的布局和节奏的把握,通过不同大小的石头、湖泊的设置、沙砾的铺设等手法,营造出一种有层次感和变化的空间体验。
衡阳市可以在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上借鉴这一点,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为市民提供与众不同的视觉和体验感。
在主要商业街道上设置不同形状、大小的景观装置,通过层次感和节奏感的组合,打造出一种多样化的市区景观。
枯山水注重情感与意境的表达。
日本枯山水景观的核心是传达一种情感和意境,无论是自然还是人工元素,都以此为目的进行布置。
衡阳市可以借鉴这一思想,通过城镇化景观设计来表达特定的情感和意境,以增强市民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城市公园中设置一些传统元素的景观,如亭子、廊桥等,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氛围,让市民在其中感受到家乡的文化魅力。
枯山水注重细节的打磨和精益求精。
这注重艺术家对细节的关注度,对每一块石头、每一颗沙砾的选择和摆放都精益求精。
衡阳市在城镇化景观设计中也应注重细节,从小到大,从建筑物的外观装饰到道路的绿化,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施工。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打造出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枯山水艺术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枯山水是日本古典园林体系当中最具特色的园林形式,受到世界各国的追捧,在现代庭院景观中尤为盛行。
本文简述枯山水园林的发展和特点,从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出发,讨论日本枯山水艺术在现代庭院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枯山水园林;现代庭院;应用;设计原则0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生活的崇尚以及理想生活的向往,各式各样的庭院景观应运而生。
庭院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空间,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与其他建筑空间形态一样,在经历漫长岁月,发展成为各种多姿多彩的形态。
在整个园林史中,庭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1]。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审美趣味非常接近,自然枯山水也受到中国人的追捧。
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园林,其枯山水园林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演绎之后,形成了一种极具日本民族特色的园林形式[2]。
而中国现代庭院,因其空间尺度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枯山水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国的庭园景观当中,并在建筑空间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1 枯山水的形成和特点枯山水最早出现在平安时代的著作《造庭记》中,在这本书里给枯山水下的定义是:“完全用石头石子摆放出村庄、山峦和河流的模样”。
在枯山水庭园中不是用真正的水,而是利用山石、白砂等元素来表现海洋、河流、岛屿等自然景观,其中蕴含着极为深厚的宗教思想[3]。
枯山水庭园的发展经历了相当长的过程,最初禅宗寺院中的重大仪式是在方丈南侧的庭院进行,随着发展改为在方丈内部举行。
为了营造圣洁的环境和思想氛围,在方丈南面的庭院中铺上了白色的砂。
为了适应禅宗的思想以及坐禅等行为,需要创造一个与之相符合的环境和氛围,能够从建筑内部进行观赏,同时还要符合禅宗的特定思想,在这样主观与客观的双重影响之下,逐渐产生了枯山水的庭园形式。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最具有特色且最具代表性的园林景观,它在有限的空间内追求一种精神纯净和至真的完美意境,表达对于理想的自然环境的向往之情,将禅宗哲理与景观园林相融合,把抽象和写意的手法发挥到了极致,赋予了园林恬淡出世的氛围。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日本的枯山水是一种独特的园林景观设计,它充分展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枯山水以其简约而富有内涵的设计风格,对世界各地的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中,枯山水的美意识对城镇化景观设计产生了启发。
本文将探讨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中国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枯山水。
枯山水是一种极具日本特色的园林景观设计,它以枯石、白砂和青苔等元素来表现自然山水的姿态,强调山水间的空间与形式关系,并融合了人的审美情趣和心灵寄托。
枯山水不仅仅是一种园林景观,更是一种哲学思考和审美追求的表现。
它将自然的美和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美学意识。
衡阳作为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城镇化进程已经成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景观设计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并传承优秀的园林艺术,成为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不仅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和审美情趣的追求上,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它对城市空间营造和文化传承的启示中。
枯山水的美意识体现在其对自然的敬畏和审美情趣的追求上。
在枯山水的设计中,石、砂、苔等元素被巧妙地运用,将自然的山水景观化繁为简,表现出一种清雅、静谧的美感。
这种审美情趣是对自然造物与人文意境的完美融合,体现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敬与敬畏,也启发我们在城市规划中强调“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枯山水的审美情趣,通过保留和弘扬自然风光和山水文化,打造出具有浓厚地方文化气息的城市风貌。
枯山水的美意识在于其对城市空间营造和文化传承的启示。
枯山水不仅是一种园林景观设计,更是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体现。
它将自然山水的形式与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使得园林不仅成为一种观赏、游憩的场所,更成为一种对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表达。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也可以从枯山水中汲取启示,通过将城市空间与文化传承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的城市景观。
枯山水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研究作者:叶颖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第07期摘要:枯山水是日本独有的一种庭园形式。
它模仿了自然山水的形式,用极少的元素营造观赏性的小尺度庭园,其高度抽象的形式和砂石的质感是禅宗精神的依托,使庭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近年来,枯山水在我国现代景观设计中颇受青睐。
在总结枯山水特点的基础上,从设计要素的角度阐述了枯山水的设计手法,并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枯山水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枯山水;现代景观;设计手法;案例分析;应用特点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但又发展出自身的特色,庭园景观亦是如此。
日式庭园在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枯山水就是其中之一。
在极简主义盛行的当下,中国设计师倾向于在设计中简化园林景观,简化之后的景观与枯山水园林有了一些相似之处。
近年来,枯山水在我国现代景观中频繁出现,并且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日本枯山水概述“枯山水”一词最早见于日本古代的一本造园专著《作庭记》,书中写道:“于无池无遣水处立石,名曰枯山水。
”指的是池泉庭园中一种石景的设计手法。
12世纪禅宗传入日本后,日本造园家将禅宗的自律苦行精神和宋画的山水意境融入庭园景观中,枯山水庭园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日式庭园景观样式。
枯山水庭园通常尺度较小,可远观而不可游览,以砂石指代山水,营造一种沉寂枯淡的氛围,极具艺术感染力。
(一)枯山水的起源镰仓时代,禅宗由中国传入日本,禅宗思想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在庭园中表现出来。
到室町时代初期,禅宗思想开始对造园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作为造园家的禅僧们运用抽象和象征性的手法来传达他们的禅宗精神和自然观。
禅宗思想认为人心是万物本源。
人内心最大的不安和痛苦来源于人生的短暂和宇宙的永恒之間的矛盾,禅宗以“无生”思想消除生死的隔阂。
“无生”指万物皆空,因此也没有变化。
禅宗认为,只要人没有七情六欲,不执着于身外之物,就不存在这种对立和矛盾了,强调人们不要纠缠于自己的妄念。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枯山水,是一种以石头、沙子、苔藓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的庭院式造景艺术。
它追求简约、凝练的美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相处关系。
而这种“美意识”正是我们在设计衡阳城镇化景观时应该追求的。
枯山水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
在枯山水庭院中,各种元素之间呈现一种有机的结合和平衡。
这种平衡与和谐是通过元素之间的空间布局、材质的运用等手法来实现的。
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整体的平衡与和谐,不仅要考虑自然元素如建筑、绿化等的布局,还要考虑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和城市的发展规划。
只有整体的平衡与和谐,才能使景观设计更加美观和实用。
枯山水强调细节的精致与独特。
在枯山水庭院中,石头的选择、沙子的摆放、苔藓的种植等细节都受到精心的设计与考虑,使整个庭院呈现出独特的美感。
同样地,在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我们也应该注重细节的精致与独特。
可以通过选用本土的植物、石材等材料,结合衡阳的传统文化元素,打造出具有衡阳特色的景观设计。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展现衡阳的风土人情,还能增强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
枯山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枯山水庭院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被凸显出来。
人们在庭院中行走、观赏景色,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同时也能感受到自己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也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
可以通过增加绿化植被、建设人工湖泊等手段,创造出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可以享受自然的美,同时也更加关注和保护自然资源。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应该追求整体的平衡与和谐,注重细节的精致与独特,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具有衡阳特色的城市景观,让人们在城市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并培养起对城市的归属感和对自然的保护意识。
枯山水造园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枯山水造园艺术是一种源于日本的园林艺术形式,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特点是利用岩石、石头、砾石等天然材料,将其巧妙地组合安排成山、水、亭、桥等景观元素,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美妙和神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枯山水造园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在设计阶段,枯山水造园艺术首先被应用于整体规划设计中。
设计师会综合考虑场地的环境、景观特色和业主的需求,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景观元素的设置,打造出具有自然美感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比如,枯山水在很多日式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表现出的是自然山水的韵味和优美。
在现代景观中,设计师也将其应用于一些公共场所的设计中,如园林别墅、商业街区、城市公园等。
二、景观元素设计在景观元素的设计上,枯山水造园艺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岩石、石头、砾石等材料的组合安排,设计师可以将自然山水的特征巧妙地体现出来。
比如,花园中的小石径、枯山水池、小桥、亭台等,都是非常常见的景观元素。
枯山水还被应用于水景设计中,通过营造出自然的险峻峡谷、奔腾流水等特色景观,使整个园林更有生命力和灵气。
三、种植植物在种植植物方面,枯山水在景观设计中也有所体现。
植物的种植可以通过与石头、岩石的搭配,更好地表现出自然山水的韵味和神秘。
比如,选择一些石生植物、蕨类植物,与小巧玲珑的石景相辅相成,形成自然的生态环境,给游客更好的视觉体验。
四、灵活运用除了上述三点,枯山水造园艺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灵活。
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地环境和业主需求,运用枯山水的手法,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景观设计。
比如,在商业街区的园林设计中,可以利用枯山水的手法,打造出一个小巧精致的庭院,让游客能够在喧嚣的城市中感受到一份宁静和自然美感。
在园林别墅的设计中,可以利用枯山水的手法,将一些景观元素置于居住空间的视线范围内,使整个空间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总之,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与应用作者:高杨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年第01期摘要:日本枯山水景观是日本园林中的精华,对日本景观园林以及东西方景观园林的发展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文章总结了日本传统枯山水造园艺术的形成和特点,分析传统枯山水的艺术手法,讨论了枯山水的造园艺术如何在现代景观设计潮流的影响下发展和应用,希望通过借鉴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成功的经验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枯山水;现代景观设计;造园艺术一、枯山水的形成和特点(一)枯山水的形成枯山水,又叫“假山水”,是源自于日本禅宗寺院的一种小型景观。
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枯山水一词出现在世界第一本园林专著《作庭记》中,不过当时书中所记载的枯山水并不是那种以砂代水、以石代山的枯山水,而仅仅是指无水之庭。
镰仓时期末期,随着中国禅宗思想的传播、禅宗文艺的复兴,尤其是唐宋的山水画流及日本,枯山水形式出现,其就是受禅宗思想影响追求自然意义和佛教意义的写意式园林。
当时比较著名的一位名叫梦窗疏石的僧人开创了枯山水造园形式的先河。
他创造的龙安寺方丈庭园在日本的枯山水庭院景观中成为了经典。
室町时代,枯山水造园形式逐步地与真实山水分离开来,枯山水发展到了鼎盛时期,这时的枯山水都或多或少地反映出禅宗美学枯与寂的意境。
[1]从此,日本的枯山水文化开始飞速发展和传承,成为日本园林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造园形式之一。
(二)枯山水的特点枯山水,从字眼上来看就是没有山没有水,本质意义上讲就是没有水的庭院。
在日本枯山水景观中,没有真山真水,放眼望去,几块石头屹立在一片白砂之中,石头代表着高大挺拔、绵延起伏的山川、海岛、村庄。
周围没有高大的树木,用苔藓和草坪来点缀装饰,代表着花草树木万物生灵。
然后用“耙”在白砂上耙出各种样式的波纹,代表着湖泊河流,川流不息,比较常见的波纹有漩涡式、涟漪式等。
造园者用最简朴的元素和最简单的造园手法,给人视觉上带来最大的冲击。
日本枯山水庭园与现代景观设计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影响,而日本古典园林主要是受到佛教尤其是禅宗的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现世享乐中世俗审美情趣,而日本古典园林则崇尚来世向往、否定现世的怆苦意境美。
日本枯山水以小见大的禅宗理念和布局,给全世界各个地域园林产生了极大震撼。
关键词:日本古典园林现代景观佛教枯山水当下,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现代园林手法风格的交流发展猛烈冲击着中国古典园林。
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中, 存在着零零星星、片段式、符号式拷贝的现象, 一些景观作品中西方现代景观符号和中国古典园林要素相互混杂, 将代表不同风格的元素简单的堆叠, 缺乏对原有审美意义的继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
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园林艺术, 在现代景观的发展进程中, 设计师把握其内在的特色和深层文化的思索, 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髓, 使得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 形式越来越丰富, 功能上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无疑能给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1.日本枯山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佛教很早即从中国传入日本,至今为止在日本造园界仍广为使用的枯山水的手法,就是中国佛教影响的结果。
公元13 世纪, 禅宗传入日本后, 给日本的庭园设计带来了严谨的新思想, 它从根本上不同于愉悦性庭园, 为了体现僧侣们所追求的苦行, 淡泊的生活以及自我约束, 开花植物很少被使用,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华而不实、转瞬即逝的东西会分散教徒们的意志, 而永不变色、令人平静的长青树、苔鲜、沙地、砾石和巨石被认为是最适宜之物。
庭园中的这些东西并不只限于表现本身的含义, 还代表着与自己不同或大于自身的东西、它们可以分别代表海洋、山川、岛屿等, 僧侣们认为若能从这些小东西所代表的含义中理解大自然, 就证明了佛教精神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真理。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1. 引言1.1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枯山水是一种极具日本传统特色的庭园设计形式,其独特的美学理念也深深影响了整个日本园林艺术的发展。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一种审美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如何将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运用到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中,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议题。
日本枯山水的“美意识”对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的启发,不仅在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对话,更在于对审美观念的挑战和超越。
在未来的发展中,跨文化交流与创新设计思维将是促进城镇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实现日本枯山水美意识与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融合的重要途径。
2. 正文2.1 传承与创新:枯山水在日本的发展与演变枯山水,作为日本传统园林艺术的一种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禅宗寺庙中的干枯的溪流和岩石表现技法,经过日本园林师傅们的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枯山水艺术。
在早期,枯山水主要是在寺庙、庵堂和贵族庭院中出现,用以表现虚空与实有、禅宗的静谧之美。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园林艺术的发展,枯山水逐渐走向民间,成为了广泛应用于日本庭园和庭院中的景观设计元素。
园林师傅们开始通过不同的石材、植物和设计手法,赋予枯山水更为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其在大小庭院、公园及城市景观中广泛应用。
在现代,枯山水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形式和审美观念。
越来越多的园林师傅们开始尝试将枯山水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时尚感的枯山水景观。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和艺术手法,枯山水不仅在传统庭园中展现出静谧之美,也在现代城市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枯山水在日本的发展与演变不仅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反映了园林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活力与变革。
通过深入研究枯山水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趋势,可以为衡阳城镇化景观设计提供丰富的启发和借鉴,促进城市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和创新。
江苏农业学报(Ji ang s u J.of Ag r .Sci .),2009,25(2):369~371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继承和发展杨艺红1, 刘劲军2, 顾至欣1, 李 辰1(1.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24)收稿日期:2008 08 18作者简介:杨艺红(1981 ),女,福建漳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从事园林设计与理论研究。
(E m ail)yyhong@vip .s i na .co m通讯作者:刘劲军,(E m ail)li u j@j j upch i na .co m摘要: 通过介绍日本枯山水造园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了枯山水园林如何在对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的冲击下传承和发展,并从东西方艺术风格的融合和新材料技术的运用上来进行阐述,以期为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园林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 枯山水园林;传统特色;现代景观中图分类号: TU 98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4440(2009)02 0369 03Succession and Develop m ent of Japanese Kares ans uiGar deni ng i nM odern Landscape DesignYANG Y i hong 1, LI U Jing j u n 2, GU Zh i x i n 1, LI Chen1(1.C olle g e of Landsc ape A rchit ec t ure ,N anji ng F orest ry Un i v e rsit y,Nan ji ng 210037,Ch i na;2.J i angsu Institute of Urban P lann i ng and D esign,N anji ng210024,Ch i na )Abstrac t : Through the i n troduction of e m bod i m ent of Japanese karesansu i gardening i n m odern l andscape des i gni ng ,the article s ucceeds i n fi ndi ng out how karesansu i gardens i nherit tradition and propel fresh deve lop m ent aga i nst the waves o f m odern landscape desi gning .Through the el uc i dati on of legacy o f spir it ,har mony of eastern and w este rn arti stic sty les and app licati on of latest ma teria l eng i neer i ng ,t he arti c l e a i m s to prov ide si gn ifi can t and ill um i nating gu i dance to t he develop m ent o f transf o r m ing ga rden i ng i n Chi na .K ey word s :Japanese karesansu i g arden ;trad itiona l feature ;m odern landscape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其传统景观建造中的立意构思、掇山理水、亭台楼阁、移花栽木、诗情画意都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
当下,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园林手法风格的交流发展猛烈冲击着中国古典园林。
在传统园林艺术和现代景观设计思潮碰撞之下,中国景观界面临着一场深刻的革命。
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西方艺术的借鉴中,存在着零零星星、片段式、符号式拷贝的现象,一些景观作品中西方现代景观符号和中国古典园林要素相互混杂,将代表不同风格的元素简单的堆叠,缺乏对原有审美意义的继承和文化特征的分析。
而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的日本枯山水园林作为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在现代景观的发展进程中,设计师把握其内在的特色和深层文化的思索,同时又融入了现代艺术的精髓,使得枯山水艺术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越来越广,形式越来越丰富,功能上越来越满足现代人的需要。
探讨其成功的经验无疑能给中国古典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1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的特色以白砂象征江河湖海,以各种形态的天然石块代表山岩、岛屿。
正是通过这些石块的巧妙组合配置,白砂的铺衬,在枯山水庭的方寸之间形成山峰、369岛屿、涧谷、溪流、湖海、瀑布等多种山水景观。
在植物配置方面,通常重常绿树而轻花卉,形式简洁而美观,以求与整个枯山水的风格协调一致[1]。
2 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现代景观中的传承和发展现代景观发展的现实情况和新技术的运用给枯山水造园艺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现代景观设计从传统园林中汲取精髓,在传统艺术与现代景观融合的方法上:首先,沿用枯山水庭园的基本造园布局和要素,以石块、白沙抽象地表现山川大海,创造高度写意的园林;其次,在局部造园材料或构图运用上又表现出与传统园林不同的时代感与多样化的趣味;再次,将高度抽象的枯山水造景要素与本国的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创造出融合古典与现代的具有本国园林特色的景观作品。
2 1 石园石园位于日本福岗安田火灾保险大楼前庭,造园手法简洁凝练,散落的步石、一株小乔木和竖立在白砂上的抛光金属圆锥体,全园无遮无挡,具备了日本传统枯山水造园静观冥想的特点。
园中仅有的一棵树似乎又提醒着现代人们自然关怀和安全感的缺失。
这种传统枯山水园与现代材料强烈的对比,使人们对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矛盾进行反思[2]。
2 2 屋顶上的枯山水庭园该作品位于美国芝加哥市一栋大楼的屋顶,将沉重的石块、沙砾、松树搬放到屋顶上无疑是对传统造园技艺的挑战,而新科技的运用使这一切成为可能。
考虑到工程的荷载要求,选用了纤维增强混凝土,经过高质量的工艺制作,使人工石材很好地与其他自然要素相协调。
在日本松根部加设了加热电缆使其更适应美国西部冬季的寒冷气候。
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让日本枯山水造园特色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得以运用,这使得枯山水与现代景观的融合更容易。
2 3 苏州博物馆新馆庭园苏州博物馆新馆的建筑色彩沿用了苏州传统民居的 灰和白 基调。
在庭园设计上,贝聿铭将中国古典园林繁复的装饰与结构简化为现代的几何形状,表达出纯净的效果。
庭院中的山石配置,体现中国江南叠山艺术与日本枯山水置石手法的融合,在庭院北墙下片山横展于沙砾之上,呈现出清晰的轮廓和剪影效果,虽然没有拼卡叠垂的复杂结构,却表现出群山起伏的气象万千,方寸天地颇有日本枯山水的感觉,但似乎又较其更加形象生动。
两国造园手法的巧妙结合不仅没有减弱传统东方园林的魅力,还使两国园林互取所长,将各自优点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
2 4 播摩科学技术中心庭园彼得 沃克是西方现代景观设计中极简主义的代表人物。
他在播摩高级科技中心庭园创造出一种神秘的超现实主义的尺度。
庭院由一大片砂海覆盖地面,从庭院的中心升起两座高山,一座是石山,一座是苔藓山,山体是规则的几何形圆锥体,山体下环绕着枯山水式的砂的波纹,两座山体相对而立,石头和古木的汀步从两山之间穿过,人们穿越砂海之时,能体会到一种精致尺度的空间艺术;另一边,一小片网格状规则种植的竹林占据了花园的一部分,薄雾徐徐从林中升起。
这一切都是设计师用精致的尺度和构图反映出日本传统枯山水园林沉静的力量,展现令人着迷的景观空间[3]。
2 5 杜普利塞斯庭园该庭园坐落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州的历史名城帕拉提。
庭院的墙壁为灰白色,正面用一棵树作为点缀,使得建筑呆板的几何形状变得有生气,墙壁通过框景来表现内庭如画般的美丽风景,中央天井处,白色的卵石与方形草坪的排列,抽象地表现出大海与岛屿的关系,与枯山水的手法一致,而白色砂石衬托出的四棵嘉宝果树体现了当地的特色。
全园的布置虽运用了大量砂石等简单的材料,却并没有表达枯山水园林冷寂思考的气氛,相反,它利用色彩和材质的反差激发出一种愉悦的新鲜感,体现出富于观赏性的南美风情。
2 6 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屋顶花园设计师玛莎 舒沃兹从生物学的基因重组中得到启发,认为世界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园林原型可以象基因重组创造新物质那样,将体现自然永恒美的日本庭院和展现人工几何美的法国庭院拼合形成矛盾体景观[3]。
庭园中的日本枯山水园,形式布局较为传统,但材料运用十分大胆,绿色水砂模仿传统枯山水大海的形式,以黄杨球代替了岩石和苔藓。
法国庭园部分为整形的树篱园,种植了开花植物,修剪的绿篱实际上是可坐憩的长凳,两种园林形式被对角的斜线分开,风格鲜明的对立无形中是对传统园林的挑战。
设计师在该设计中用拼合艺术的形式引起强大的视觉与精神冲击力,而园中的日本枯山水艺术手法仿佛表达了现代矛盾冲突中人们对内心世界安静的思考。
370江苏农业学报 2009年第25卷第2期3 枯山水造园艺术发展对中国古典园林传承和发展的指导意义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向前发展,而自身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从未消逝。
设计师对于枯山水造园艺术的把握不单单停留在抽象的形式、强烈的构图和奇特的造景材料,他们更加关注于表达枯山水本身精神内涵和造园意境。
与传统枯山水不同的是,园林中少了些枯寂和悲伤,流露更多的是对现实生活的静静感悟。
枯山水造园艺术在形式上与西方极简主义有着相似之处,符合现代西方人的审美需要,得到许多西方设计师的推崇。
作品大多采用现代的构图与形式,这种现代形式与东方景观相比更加强烈,不管是播摩高级科技中心庭园中超现实尺度的山峰,还是怀特海德生物化学研究所屋顶花园中展示出的东西方造园风格泾渭分明的对立,他们给人的震撼,远不是传统枯山水园林所希望的那种宁静致远,而是透露出西方人心中的美。
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在景观设计新时期的发展是成功的,东西方设计师都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赋予枯山水造园新的活力,形式变化更丰富,材料运用更多变,思想境界更深远,并与其他艺术种类建立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其成功的经验无疑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借鉴作用。
3 1 传统与现代共融,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园林体系 如何在现代景观主义思潮四起的时代传承传统园林特色是任何一个园林体系都会面临的问题。
日本设计师十分重视对西方造园艺术的学习,从现代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到后来的极简艺术、波普艺术,每一种艺术思潮和艺术形式在日本景观设计师的作品中都有所体现,为日本枯山水造园艺术风格与现代景观的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艺术思想和形式语言,日本现代枯山水园林的设计在新艺术形式的影响下较传统园林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