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81.50 KB
- 文档页数:25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 单因素方差分析的计算步骤假定实验或观察中只有一个因素(因子)A ,且A 有m 个水平,分别记为,,,21m A A A 在每一种水平下,做n 次实验,在每一次试验后可得一实验值,记做ij x 表示在第j 个水平下的第i 个试验值()m j n i ,2,1;,2,1==。
结果如下表:m A A A ,,21看成是m 个正态总体,而()m j n i x ij ,2,1;,2,1==看成是取自第j 总体的第i 个样品,因此,可设()m j n i a N x j ij ,2,1;,2,1,,~2==σ。
可以认为j j j a εεμ,+=是因素A 的第j 个水平j A 所引起的差异。
因此检验因素A 的各水平之间是否有显着的差异,就相当于检验:μ====m a a a H 210:或者 具体的分析检验步骤是:(一)计算水平均值令j x 表示第j 种水平的样本均值,式中,ij x 是第j 种水平下的第i 个观察值,j n 表示第j 种水平的观察值次数(二)计算离差平方和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离差平方和有三个,它们分别是总离差平方和,组内离差平方和以及组间平方和。
首先,总离差平方和,用SST 代表,则,其中,n x x ij ∑∑=它反映了离差平方和的总体情况。
其次,组内离差平方和,用SSE 表示,其计算公式为:其中j x 反映的是水平内部或组内观察值的离散状况,即反映了随机因素带来的影响。
最后,组间平方和,用SSA 表示,SSA 的计算公式为:用各组均值减去总均值的离差的平方,乘以各组观察值个数,然后加总,即得到SSA 。
可以看出,它所表现的是组间差异。
其中既包括随机因素,也包括系统因素。
根据证明,SSA SSE SST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表现在: 因为:在各组同为正态分布,等方差的条件下,等式右边最后一项为零,故有,即 SSA SSE SST +=(三)计算平均平方用离差平方和除以各自自由度即可得到平均平方。
数据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1. 引言数据处理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能够有效地获得有关实验数据的信息和结论。
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水平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概念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统计方法,用于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水平的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其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
它是通过比较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的大小来推断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3. 步骤3.1 建立假设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建立相关的假设。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假设各组样本的均值相等。
3.2 收集数据接下来,我们需要收集实验数据。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收集每个水平下的多个样本,并计算其均值。
3.3 计算变异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我们需要计算组间变异和组内变异的大小。
组间变异反映了不同水平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而组内变异则反映了样本内部的随机误差。
3.4 计算方差比通过计算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的比值,可以得到方差比。
方差比越大,说明组间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越大,也就意味着水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越显著。
3.5 推断结论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推断水平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使用F检验来判断方差比是否显著大于1,从而决定是否拒绝原假设。
4. 数据处理的意义数据处理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可以推断不同水平的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为实验结论的科学性提供支持。
5. 应用案例5.1 药物疗效比较假设我们想要比较两种药物在治疗某种疾病上的疗效。
我们可以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药物A治疗,另一组接受药物B治疗,然后收集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
通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我们可以比较两种药物的疗效是否有显著差异。
5.2 品牌认知度比较假设我们想要比较两个品牌在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我们可以对一定数量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询问他们对两个品牌的认知程度。
实验二 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实验目的:1.掌握单因素实验方差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2.正确分析输出结果中的各参数,并得出正确结论。
实验内容:
采用四种不同产地的原料萘,按同样的工艺条件合成β—萘酚,测定所得产品的
熔点如表1所示,问原料萘的产地是否显著影响产品的熔点?
表2.1 不同产地原料萘合成β—萘酚的熔点℃
操作步骤:
1.excel 的工作表中输入如表1.1所示的的样本数据, 2.点击“工具—数据分析—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在弹出对话框的输入区域,拖动鼠标选择样本值A2:D5;分组方式,选择列;显著性水平α设置为0.1,如图
2.1所示。
图2.1 应用excel “数据分析”功能求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有关参数
3.点击确定,输出参数的窗口如图2.2所示。
图2.2 应用excel“数据分析”功能求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有关参数
结果分析:
(1)SUMMARY给出的是该因子各水平的扼要分析结果,包括各样本的容量、数据、样本均值和样本方差。
(2)在输出的方差分析表中,组间即“产地因子”;组内即指“误差”;SS 为平方和;df 是自由度;P-value 为P 值,即所达到的临界显著水平;F crit 是Fα(t-1,N-t)的值。
由于P
值为0.231767>0.1,所以萘的产地对萘酚熔点无显著影响。
第二节单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在方差分析中,根据所研究试验因素的多少,可分为单因素、两因素和多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
单因素试验资料的方差分析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目的在于正确判断该试验因素各水平的优劣。
根据各处理内重复数是否相等,单因素方差分析又分为重复数相等和重复数不等两种情况。
上节讨论的是重复数相等的情况。
当重复数不等时,各项平方和与自由度的计算,多重比较中标准误的计算略有不同。
本节各举一例予以说明。
一、各处理重复数相等的方差分析【例6.3】抽测5个不同品种的若干头母猪的窝产仔数,结果见表6-12,试检验不同品种母猪平均窝产仔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表6-12五个不同品种母猪的窝产仔数这是一个单因素试验,k=5,n=5。
现对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如下:1、计算各项平方和与自由度2、列出方差分析表,进行F检验表6-13不同品种母猪的窝产仔数的方差分析表根据df1=df t=4,df2=df e=20查临界F值得:F0.05(4,20)=2.87,F0.05(4,20)=4.43,因为F>F0.01(4,20),即P<0.01,表明品种间产仔数的差异达到1%显著水平。
3、多重比较采用新复极差法,各处理平均数多重比较表见表6-14。
表6-14不同品种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多重比较表(SSR法)-8.2 -9.6因为MS e=3.14,n=5,所以为:根据df e=20,秩次距k=2,3,4,5由附表6查出α=0.05和α=0.01的各临界SSR 值,乘以=0.7925,即得各最小显著极差,所得结果列于表6-15。
表6-15SSR值及LSR值将表6-14中的差数与表6-15中相应的最小显著极差比较并标记检验结果。
检验结果表明:5号品种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极显著高于2号品种母猪,显著高于4号和1号品种,但与3号品种差异不显著;3号品种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极显著高于2号品种,与1号和4号品种差异不显著;1号、4号、2号品种母猪的平均窝产仔数间差异均不显著。
单因素方差分析定义:单因素方差分析测试某一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给观察变量造成了显著差异和变动。
例如,培训是否给学生成绩造成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的考生成绩是否有显著的差异等。
前提:1总体正态分布。
当有证据表明总体分布不是正态分布时,可以将数据做正态转化。
2变异的相互独立性。
3各实验处理内的方差要一致。
进行方差分析时,各实验组内部的方差批次无显著差异,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假定,为满足这个假定,在做方差分析前要对各组内方差作齐性检验。
一、单因素方差分析1选择分析方法本题要判断控制变量“组别”是否对观察变量“成绩”有显著性影响,而控制变量只有一个,即“组别”,所以本题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但需要进行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
2在控制变量为“组别”,3正态检验(P>0.05,服从正态分布)正态检验操作过程:“分析”→“描述统计”→“探索”,出现“探索”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放入“因子列表”,将“人名”放入“标注个案”;点击“绘制”,出现“探索:图”窗口,选中“直方图”和“带检验的正态图”,点击“继续”;点击“探索”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因变量是用户所研究的目标变量。
因子变量是影响因变量的因素,例如分组变量。
标注个案是区分每个观测量的变量。
带检验的正态图(Normality plots with test,复选框):选择此项,将进行正态性检验,并生成正态Q-Q概率图和无趋势正态Q-Q概率图。
正态检验结果分析:p值都大于0.05,因而我们不能拒绝零假设,也就是说没有证据表明各组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检验中的零假设是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即p值≥0.05,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4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过程“分析”→“比较均值”→“单因素ANOVA”,出现“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将因变量“成绩”放入“因变量列表”,将自变量“组别”放入“因子”列表;点击“选项”选择“方差同质性检验”和“描述性”,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两两比较”选择“LSD”和“S-N-K”、“Dunnett’s C”,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对比”,选择“多项式”,点击“继续”,回到主对话框;点击“单因素方差分析”窗口的“确定”,输出结果。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所谓单因素方差分析就是在某因素作用下,以该因素为区分依据分别得到几组数据,并从几组数据方差的差异来推断该因素的影响是否存在或显著。
不难看出,方差的差异来源于两方面:一是由某因素引起的组间偏差,二是由实验误差引起的组内偏差。
这张表第一列就给出了方差类别,
第二列给出了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总和(就是前两者相加)的具体数值,
第三列表示自由度,可以理解为由平方和计算方差时除的那个值(联想方差计算公式),反映了相互独立的样本数,组间自由度为 2 = r - 1 说明共有 r = 3 组实验数据,组内自由度为 12 = n - r 说明实验总样本数为 n = 15,
第四列为均方值,即方差值,是由该行平方和除自由度得到的,
第五列F 值是由组间方差除组内方差得到的,反映了组间方差与组内方差的相对大小,若该值很小,说明总方差基本是由误差引起的,也就是说之前提到的那个因素对实验结果没什么影响,若该值较大,则说明有影响。
至于到底多“大”算大这个标准是由显著性水平衡量的,
第六列显著性由显著性水平及自由度决定,一般显著性水平取0.05,所谓显著性是指零假设为真的情况下拒绝零假设所要承担的风险水平。
而零假设就是假设因素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这里显著性为0.855说明有85.5%的概率该因素对实验结果无影响,故零假设成立。
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第一篇:方差分析基础知识什么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ANOVA)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确定多个组或处理之间差异的检验方法。
方差分析的目的是比较各组之间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从而确定某种变量是否能够对观测结果产生统计显著影响。
方差分析的原理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将总差异拆分为各个来源的差异,比较相对大小,进而确定各组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方差分析原理中的总差异由于组内差异和组间差异组成,在计算统计检验时,需要根据样本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方差分量。
方差分析的应用范围方差分析适用于多组数据的比较分析,通常用于以下场景:1. 不同处理方式对结果的影响是否显著;2. 产品的性能比较;3. 不同采样机构采样结果的差异性比较;4. 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比较等。
在研究中,方差分析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和因子分析中,通过分析方差来确定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以减少实验的时间和成本。
第二篇: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步骤单因素方差分析是指数据来自同一总体下的不同组或处理之间的差异,其中只有一个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方差分析。
对于一般的数据处理,单因素方差分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设定假设并确定显著性水平假设总体均值相等,等价于各组均值相等。
如果拒绝了该假设,则表明不同组之间均值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还需要确定显著性水平,通常为α=0.05或α=0.01。
2. 构建方差分析表构建方差分析表,并计算相关的方差分量,包括组内偏差平方和、组间偏差平方和、总偏差平方和和平均平方值。
3. 计算F值通过总偏差平方和、组内偏差平方和,以及各组样本容量计算F值。
4. 进行假设检验通过比较计算出的F值与参考F分布表中的临界值,以判断不同组之间差异是否显著。
5. 发现组之间差异的原因如果不同组之间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则需要通过多重比较或方差分析的分解来确定差异来源,以便进一步研究各组之间差异的原因。
第三篇:常用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1. 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通常用于比较三个或三个以上组之间的差异。
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首先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求出总方差V 、组内方差vw、组间方差vB。
总方差 v=()2ijx x -∑组内方差 v w =()2ij x x i-∑ 组间方差 v B=b ()2ix x -∑从公式可以看出,总方差衡量的是所有观测值xij对总均值x 的偏离程度,反映了抽样随机误差的大小,组内方差衡量的是所有观测值xij对组均值x 的偏离程度,而组间方差则衡量的是组均值x i对总均值x 的偏离程度,反映系统的误差。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得到组间均方差和组内均方差: 组间均方差2Bs∧=1B-a v组内均方差2ws∧=aab vw-在方差相等的假定下,要检验n 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须首先给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原假设 H:均值相等即μ1=μ2=…=μn备择假设H 1:均值不完全不相等则可以应用F 统计量进行方差检验:F=)()(b ab a vv w--1B =22∧∧ss WB该统计量服从分子自由度a —1,分母自由度为ab-a 的F 分布。
给定显著性水平a ,如果根据样本计算出的F 统计量的值小于等于临界值)(a ab 1a F --,α,则说明原假设H不成立,总体均值不完全相等,差异并非仅由随机因素引起。
下面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在Excel 中实现单因素方差分析。
例1:单因素方差分析某化肥生产商需要检验三种新产品的效果,在同一地区选取3块同样大小的农田进行试验,甲农田中使用甲化肥,在乙农田使用乙化肥,在丙地使用丙化肥,得到6次试验的结果如表2所示,试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分析甲乙丙化肥的肥效是否存在差异。
表2 三块农田的产量甲 50 46 49 52 48 48 乙 49 50 47 47 46 49 丙515049465050要检验三种化肥的肥效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等同于检验三者产量的均值是否相等:给定原假设H:三者产量均值相等;备择假设H 1:三者的产量均不相等,对于影响产量的因素仅化肥种类一项,因此可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总体样本均值检验. ⑴新建工作表“例1”,分别单击B3:D8单元格,输入表2的产量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