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及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3.25 KB
- 文档页数:7
论集装箱对世界的影响曾庆菊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摘要:集装箱是现代物流最先进的工具,围绕着它形成的高效运输系统加速了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流通,它让我们每一个人享受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
不仅如此,它还带来了全球化的分工,改变了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财富面貌。
本文将系统性的揭示集装箱的产生、发展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集装箱;集装箱运输;改变 中图分类号:U695.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06-0371-02一、前言现代人的生活充斥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商品,而所有这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的商品都是由一个普通的箱子,即集装箱的运输得以实现。
集装箱作为货物运载工具,出现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基于集装箱而形成的一整套高效运输体系却对人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的出现加速了货物在全球范围内的周转,提升了国际贸易乃至世界经济运行的效率,它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它使得每一个地球人都分享到了集装箱带给我们的好处。
二、集装箱的产生与发展集装箱的发明是在十九世纪初期,但是它在运输行业的开枝散叶却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而让集装箱得以大放光彩的是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由于他改良了集装箱并将集装箱运输推向了全世界,所以他被尊称为“集装箱之父”。
1956年4月26日,一架起重机将56个铝制的集装箱装到麦克莱恩公司的油轮“理想X号”上,一场革命就这样开始了。
集装箱运输货物的优势非常明显,麦克莱恩做过一次尝试,如果运啤酒,先进行散装运输,将啤酒搬上卡车,到了码头卸下装船,到了目的港口卸下再装车,整个运输过程每吨啤酒的运费是4美元。
而如果采用集装箱运输,在工厂直接将啤酒装进集装箱然后运到目的地码头,成本降低到每吨20美分,运费节省了95%,这么明显的成本差异意味着一个全新的航运业机会到来了。
但是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麦克莱恩公司的这套集装箱运输系统在此后的好几年几乎没有盈利。
在乡土地理教育中,还可增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
陕西是农业大省,但长期以来,发展农业的生产力条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进展不平衡,整体水平低。
今后如何发展呢?1996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中国已经把发展生态农业列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重大对策。
”近年来,就陕西的农业发展,一些专家指出:黄土沟壑区建立以农牧业为主的农牧林复合生态系统。
在平原建立以高效农业为主的种养结合的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
在秦岭山区建立多层次、多林种,以林为主的林牧副农复合生态系统。
在城市效区建立稳产、高产,以蔬菜、副食为主的农、牧、副复合生态系统。
从而逐步发展集约化农业、生态农业,实现以质量目标为主的可持续发展农业。
上述无疑是进行乡土地理教育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最佳内容之一。
随着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加速开发的契机,适当增加地理课中乡土地理的有关内容,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可持续发展观点的形成大有裨益。
3.从电化教育到多媒体技术教育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必由之路。
目前,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学,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幻灯、录像机、投影仪等较先进的电教手段。
它缩短了时间差别和空间距离,化静为动,信息刺激强烈、诱导功能强,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可喜成绩。
但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定性描述多,定量分析少,学生无法直接操作和随机检索。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高新技术革命方兴未艾。
21世纪将是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将广泛使用,它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
展望计算机技术蓬勃发展的前景,必然会深入到地理教学中,深刻影响和改变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从可持续发展的渐变性原则来看,电化教育发展到多媒体技术教育是大势所趋。
目前,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地理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技术。
它将图像与声音、视频与立体动画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并与现代地理教育互联网络。
利用屏幕触摸操作,实现人机对话。
它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左右大脑同时工作,对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论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及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高晓莹(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介绍了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及现状,剖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集装箱运输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奉献。
最后指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其发展现状也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借鉴发达国家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全球经济;影响1 引言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集装箱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形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集装箱将继续引领世界交通和物流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面对世界集装箱化的发展大势,中国集装箱铁路运输业只有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正视差距,明确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后发先至,努力超越世界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水平,引领未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
2 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先进运输装备,其发明、应用和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乃至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均产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影响,其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可。
一个结构简单、看似普通的大铁箱子,为什么能对世界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蓬勃发展、无法替代,甚至连替代的概念还没有出现。
回忆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纵观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程,从1801年英国人提出集装箱运输概念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其发展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起步探索期、试行推广期、积极发展期和快速扩张期。
(1)起步探索期(19世纪初~19世纪末)。
英国人安德森博士于1801年率先提出现代集装箱运输概念[1];1845年,英国出现了酷似现代集装箱的载货车箱;1880年美国试制第一艘内河集装箱船;189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简陋的集装箱。
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集装箱运输是一种将货物装载在标准化集装箱中进行运输的方式。
它通过统一的包装、装卸和运输方式,实现了货物的快速、安全、高效运输。
随着全球贸易的发展,集装箱运输方式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历程。
集装箱运输最早开始于二战后的1950年代。
当时,美国人马尔科姆·马克林和基思·坦纳(Malcolm McLean and Keith Tantlinger)首次提出了使用标准化集装箱进行货物运输的想法。
他们设计了一种可以堆叠和固定的金属集装箱,简化了货物的装卸和运输过程,并提高了运输效率。
1956年,第一艘装载集装箱的船只“理查德·J·道尔”号从美国纽约港启航,这标志着集装箱航运的开始。
随着时间的推移,集装箱运输业发展迅速。
1961年,国际海运集装箱局(International Shipping Bureau)成立,标志着集装箱运输的国际标准化进程的开始。
1966年,第一艘全封闭的集装箱船服役,这使得集装箱航运更加安全和可行。
1971年,集装箱航运取代了传统的散货船成为世界上运输容量最大的船型。
现代集装箱运输网络逐渐形成,港口、陆运、船舶和集装箱制造企业的发展壮大。
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给全球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出现,不仅缩短了货物的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提高了货物运输的安全性。
通过减少装卸时间和货物丢失的风险,集装箱运输使整个供应链更加高效和可控。
此外,集装箱运输还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进程。
随着集装箱运输的普及,一些问题也浮现出来。
首先是港口的压力增加。
由于集装箱的使用,港口的装卸工作变得快速而繁忙。
一些港口需要进行设施改建和扩建来适应集装箱运输的需求。
此外,集装箱运输也带来了一些安全和环境问题,如货物的盗窃、集装箱的堆积和废弃。
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监管,提高安全和环保意识。
总体而言,集装箱运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已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物流方式。
本报告通过对集装箱经济的深入分析,旨在揭示当前集装箱运输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为相关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数据来源与范围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际集装箱运输组织、各国海关统计数据、相关行业协会报告以及公开的市场调研数据。
报告范围涵盖全球集装箱运输市场,包括海运、陆运和空运三个方面。
三、集装箱运输市场现状1.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根据国际集装箱运输组织的数据,2019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达到6.6亿TEU(二十英尺当量单位),同比增长3.3%。
其中,海运集装箱吞吐量占比最高,达到98.7%。
2. 主要集装箱航线目前,全球主要的集装箱航线包括亚洲-欧洲、亚洲-北美、亚洲-中东、地中海-欧洲等。
其中,亚洲-欧洲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装箱航线,占比达到35%。
3. 集装箱运输区域分布从区域分布来看,亚洲是全球集装箱运输最活跃的地区,2019年集装箱吞吐量占比达到48.2%。
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分别占比22.1%和19.4%。
四、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1. 集装箱运输量增长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集装箱运输量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根据国际集装箱运输组织的预测,2020年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6.8亿TEU,2025年将达到7.5亿TEU。
2. 多式联运发展迅速为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成本,多式联运成为集装箱运输的重要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多式联运市场份额逐年上升,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
3. 绿色低碳成为发展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环保压力,绿色低碳成为集装箱运输行业的发展方向。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集装箱运输企业开始采用环保型船舶和能源,以降低碳排放。
五、集装箱运输潜在风险1. 全球经济波动全球经济波动对集装箱运输市场产生直接影响。
在经济下行期间,国际贸易量下降,集装箱运输需求减少,可能导致运输企业面临经营压力。
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及其重要作用作者:全国商品包装科技情报中心站中国包装报 1997年02期集装箱运输是一种新型的运输方式。
实行集装箱运输对于保证商品运输安全,提高装卸效率,加速商品流通,简化运输手续环节,节约运输、包装费用,方便用户,促进集合包装化、标准化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集装箱运输的发展趋势商品集装箱运输自问世以来,就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迅速在世界各国全面推行,并被公认为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运输方式,是一次商品运输上的革命。
特别是自196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集装箱技术委员会(ISO/TC104)制订了集装箱尺寸、重量和托盘国际标准以后,不仅为实现全过程机械化和集装箱在国际上流通铺平了道路,而且把海、陆、空和各种运输工具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商品运输的有机整体。
随着集装箱和托盘标准化、通用化的出现,1981年全世界就有97个国家和地区采用了集装箱运输。
1995年一些发达国家的集装箱运输量达到了总货运量的30%以上,世界各国海运的百杂货就有75%采用了集装箱运输。
国际标准箱(TEV)的产量,也由1989年的75万箱上升到1992年的99.2万箱。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在今后几年内,全球商品集装箱运输和集装箱生产量将有更大的发展。
二、我国集装箱运输的现状在我国,商品集装箱运输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近几年发展也十分迅速,据铁路部门统计,1956年集装箱货运量为55万吨,到1995年已发展到2250万吨,比1956年增加了40倍以上,到2000年全路集装箱货运量预计可达6000万吨。
集装箱的保有量也将由1956年的17.5万箱增加到30万箱。
我国的海上集装箱运输也发展很快,1994年国际集装箱港口吞吐量已达507万箱,比1993年增加32.4%;在航路运输方面,1994年已完成集装箱(TEV)货运量434万箱,比1993年增加25.5%。
其中长江航运部门集装箱货运量1996年已达1.8万箱,比1986年增加90倍。
浅析国际集装箱运输现状及发展摘要:集装箱运输在过去的50年中不断改变着航运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多式联运更加经济便捷;开发和创造新市场成为可能;货运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提升。
集装箱运输业在贸易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优化运输和供应链的同时,为全球贸易创造商机,促进经济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应用,发展,效益,多式联运,一、集装箱运输的概述(一)集装箱运输的定义集装箱运输(Container transport),是指以集装箱这种大型容器为载体,将货物集合组装成集装单元,以便在现代流通领域内运用大型装卸机械和大型载运车辆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和完成运输任务,从而更好地实现货物“门到门”运输的一种新型、高效率和高效益的运输方式。
(二)集装箱运输的应用范围集装箱既可装船利用水路运输,也可通过铁路、公路运输,中途更换车船不必把货物取出,可以提高装卸效率,有利于机械化操作,消除繁重的体力劳动,减少货物的损失,简化繁杂的手续,加快车船周转,降低运输成本。
同时,集装箱运输可做到从发货人的仓库直接送到收货人的仓库,不必利用中转仓库,实行“门到门”的运输服务。
二、集装箱的发展历程(一)初始阶段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初始阶段(19世纪初~1966年),集装箱运输起源于英国。
19世纪中叶,在英国的兰开夏已出现运输棉纱、棉布的一种带活动框架的载货工具,这是集装箱的雏形。
1900年,在英国铁路上首次试行了集装箱运输。
1966年以前,集装箱运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虽然集装箱运输还处于初始阶段,但其优越性已经得以显示,这为以后集装箱运输的大规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集装箱运输的发展阶段(1967年~1983年),自1966年至1983年,集装箱运输的优越性越来越被人们承认,以海上运输为主导的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迅速,是世界交通运输进入集装箱化时代的关键时期。
集装箱船舶的行踪已遍布全球范围。
在此时期,传统的件杂货运输管理方法得到了全面改革,与先进运输方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电子计算机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尤其是1980年5月通过了《联合国国际货物多式联运公约》。
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史第九小组组长:现代集装箱运输之父马尔科姆•麦克莱恩(Malcolm McLean)在欣赏他一手缔造的集装箱运输事业早在19世纪初(1801年),英国的安德森(James Anderson)博士就提出了集装箱运输的设想。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为奇林沃兹煤矿制成第一台“皮靴”号蒸汽机车,可牵引8节敞口运煤车厢,载重30吨,时速6.4公里。
这种敞口车厢以方木做框架,木条做围板,顶上无盖,样式与当时的马车拖车类似。
此后出现带门窗的封闭式客车车厢。
1845年,英国铁路上开始出现全封闭的货运车厢,箱体采用铁木结构。
到19世纪下半叶,英国兰开夏郡出现一种带有活动框架的铁路托盘,用来运输棉纱和棉布,俗称“兰开夏托盘”(Lancashire Flat)。
这可以看作是集装箱的雏形。
直到20世纪初期,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陆上运输量迅速增长,铁路运输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这时,英国铁路公司尝试把家具装在木制集装箱里,用铁路平板车运输,到站后用起重机把箱子转移到马车上,马车再将货物运至目的地。
这种新型运输方式得到了推广。
1920年前后,美国纽约中央铁路公司和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引入了9英尺长的钢制集装箱。
每节铁路货车里,可以装6只集装箱,每只载重量为5吨。
有了这些集装箱,铁路在沿途转运货物时,效率大为提高,成本则大幅降低。
1950年前后英国铁路出现的货运车厢早期的全封闭式侧开门货运列车车厢为了应对卡车运输的威胁,很多国家的铁路公司采用了集装箱系统。
英国一家铁路公司在1927年曾经运送了3000只集装箱。
法国国营铁路公司则向运送肉类和奶酪的农场主,推荐集装箱运输。
在1933年,他们联合其他铁路公司,在法国巴黎成立了“国际集装箱运输局”(ICB),这是一个民间的集装箱运输组织,它以协调有关集装箱各方的合作关系为目的,并进行“集装箱所有人”登记业务。
与此同时,美国和加拿大的几家近海轮船公司开始尝试运送厢式卡车。
集装箱船开题报告集装箱船开题报告一、引言集装箱船是现代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运输工具,它以其高效、便捷的特点,极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集装箱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发展历程、技术特点以及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二、发展历程集装箱船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货运公司推动了集装箱运输的革命。
1956年,第一艘专门用于集装箱运输的船只“Ideal X”开始运营,标志着集装箱船的诞生。
此后,集装箱船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创新,成为国际贸易中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
三、技术特点1. 船舶结构:集装箱船采用了独特的结构设计,以适应集装箱的装载和卸载。
船体通常由多个舱室组成,每个舱室都可以容纳多个集装箱。
此外,船舶上还配备了吊机和起重设备,以便于装卸作业。
2. 自动化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集装箱船的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现代集装箱船配备了先进的自动化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导航、集装箱堆放和装卸作业等功能。
这不仅提高了船舶的运输效率,也减少了人力成本和操作风险。
3. 节能环保: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集装箱船在设计和使用上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
例如,船舶采用了先进的能源管理系统,通过优化航行速度和航线,减少燃油消耗和排放。
此外,一些集装箱船还配备了污水处理设备和废气净化系统,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四、对全球贸易的影响1. 促进国际贸易:集装箱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它提供了高效、可靠的货物运输服务,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降低了运输成本,促进了全球商品的流通。
2. 扩大市场规模:集装箱船的运力大大超过了传统的散货船,使得国际贸易的市场规模得以扩大。
由于集装箱船可以同时运输大量的货物,企业可以更方便地拓展海外市场,进一步推动了全球化经济的发展。
3.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集装箱船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提供了便利,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通过建设港口、铁路和公路等基础设施,集装箱船将各国各地紧密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全球贸易网络。
现代经济信息浅析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趋势与经营赵景培 田明华(北京林业大学 100083)一、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回顾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普及发展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前为集装箱运输的起步萌芽阶段。
1830年至1956年的萌芽期,先后出现了一些集装箱运输的设想、类似集装箱的容器、集装箱运输雏形以及简单的陆路集装箱运输等。
集装箱海运真正的开始、或是通常所说的集装箱时代的开始标志,是1956年4月26日“IDEAL X”号船载着58个集装箱起航,拉开了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开创期序幕。
1966年海陆公司的“FAIRLAND”号船从美国新泽西州起航,载着236个集装箱前往荷兰鹿特丹使得集装箱化运输从美国进入全球;也标志着国际集装箱海运由此拉开了序幕。
1966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集装箱运输进入了成长扩展期。
在越战时期,1967年11月从美国奥克兰驶出的集装箱船,载着609个35英尺的集装箱(相当于10艘杂货船才可以运输的货物)驶向越南,实施在这次战争中用集装箱船运输来解决后勤运输方案,标志着集装箱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1968年后日本和欧洲各国的船公司先后在日本、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开展了集装箱运输。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把“门到门”的运输目标导向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化方向,开始构筑系统运输和联运系统,为集装箱运输成熟期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由于集装箱运输具有标准、便捷和安全等特性,可以有效兼容多种运输方式,其正从50余年前简单的“港到港”之间的运输,不断拓展到“门到门”之间的运输,并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快速崛起1.中国自2001年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海关统计显示,自2002-2007年间,我国对外贸易连续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7年我国外贸总额继续稳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位。
经贸的强势发展推动中国集装箱运输市场快速崛起,据统计,2007年全国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TEU,约1.12亿TEU左右,比上年增长22%,接近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4。
=2021勻产品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special purpose vehicleS P E CI ALP U R P O S EVEHCL 国内外集装箱运输车发展现状和特点及趋势分析汪正西|李红勋赵重年集装箱运输是对传统运输方式的一次革新,具有效率髙、货损少和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內。
简述了集装箱运输车国內外发展状况,并对其发展特点及趋势进行了分析,为集装箱运输车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外对货物的运输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集装箱运输具有效率高、货损少、安全可靠、便于门对门运输、速度快等优点,且可与铁水公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实现多式联运,已经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运输方式,是对传统运输方式的一次重大革新。
随着集装箱运输方式的兴起,用来运输集装箱的设备也随之产生。
集装箱运输车能够实现运输机械化、标准化,可充分发挥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在公路集装箱运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集装箱运输车概况1•集装箱运输车简介集装箱运输车是一种专门用于运输集装箱的车辆,与传统的运输方式相比,其装卸环节少且受气候影响小,是一种高效率、高效益的运输设备,集装箱运输车如图1所示。
用于公路运输的集装箱运输车主要由牵引车头、集装箱半挂车、转锁装置和其他零部件组成。
▲图1集装箱运输车集装箱运输车按车架的类型可分为平直式、鹅颈式、阶梯式和井型式叫平直式集装箱运输车按其结构特点又可分为平板式、骨架式,目前应用最为广泛。
平板平直式集装箱运输车适应工况性能较好,但其空车质量较大,造价过高;骨架平直式集装箱运输车自身质量较小,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且成本较低。
鹅颈式集装箱运输车能够降低车辆承载高度与质心,便于运输,适合运输20ft的集装箱和带有鹅颈槽的40ft及以上集装箱。
阶梯式与井型式集装箱运输车能够极大地降低车辆质心,保证车辆运输的安全性,但车辆较长,增加了制造成本。
国际集装箱运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趋势国际集装箱运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发展趋势摘要:由于集装箱运输具有规模经济效应、装卸效率高、货运成本低、货运质量高、货损货差小、包装用料省等优点,是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典型代表。
集装箱运输链较长、涉及范围广,对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普遍采用集装箱运输。
反过来,集装箱运输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在论述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现状及主要影响因素之后,基于一系列详细的数据对集装箱运输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和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以及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应该怎样做出合理的对策,使我国集装箱运输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关键词:国际集装箱运输;国际贸易;影响;发展趋势1. 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经历了起步萌芽、普及发展和成熟发展三个阶段。
20世纪60年代前为集装箱运输的起步萌芽阶段。
1830年至1956年的萌芽期,先后出现了一些集装箱运输的设想、类似集装箱的容器、集装箱运输雏形简单的陆路集装箱运输等。
集装箱海运真正的开始、或是通常所说的集装箱时代的开始标志,是1956年4月26日“IDEAL X号船载着58船运输来解决后勤运输方案,标志着集装箱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1968年后日本和欧洲各国的船公司先后在日本、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区开展了集装箱运输。
1975 年,装载着1250 TEU的“ADRIAN MAERSK”号驶离美国纽约港,标志着马士基公司进入集装箱运输业。
20 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把“门到门”的运输目标导向国际多式联运系统化方向,开始构筑系统运输和联运系统,为集装箱运输成熟期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由于集装箱运个集装箱起航,拉开了海上集装箱运输的开创期序幕。
1966 年海陆公司的“FAIRLAND”号船从美国新泽西州起航,载着236个集装箱前往荷兰鹿特丹,使得集装箱化运输从美国进入全球;也标志着国际集装箱海运由此拉开了序幕。
国际物流发展的历程、特点、趋势以及若干措施摘要所谓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进一步拓展,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扩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实现货物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间的物理性移动而发生的国际贸易活动。
国际物流从本质上看是按照国际分工协作的原则,依照国际惯例,利用国际化的物流网络、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
本文重在介绍国际物流发展的历程、特点以及趋势,浅显易懂,是对国际物流基本常识的介绍,并提出了一些提升国际物流水平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字:国际物流;历程;特点;趋势;措施1.国际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二次大战以后,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伴随着存货管理已实现生产与分配间的“零库存”的优化,这意味着原材料、部件与元件的备货时间应大大减少。
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形成,迫使企业采用全球战略,以寻找他们的生产资源,越来越多的产品作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销售。
这些需求构成了物流发展的源动力,其中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降低是主要原因。
同时,为参与世界性竞争,企业必须降低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库存(包括仓储和运送过程中的库存),增加效益;企业要求准确及时的资讯,要求增加整个供应链流程的可观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现代国际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国际间贸易实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理念,已经被广泛认为是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方利润源泉的实现方式。
国际物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国际物流活动也随着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国际物流活动的发展历程如下:第一阶段是从1950年到1980年。
在这个过程中,物流的基础设施和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广泛运用电脑进行人员管理,主要表现为立体无人管理仓库,有一部分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物流标准系统等等。
论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及对全球经济的重大影响高晓莹(北京交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44)[摘 要]介绍了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及现状,剖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集装箱运输优势的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全球经济发展的巨大贡献。
最后指出我国铁路集装箱运输虽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其发展现状也不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借鉴发达国家集装箱运输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全球经济;影响1 引言美国经济学家马克莱文森在!集装箱改变世界∀一书中指出:#没有集装箱,就没有全球化∃,#集装箱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形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发展,集装箱将继续引领世界交通和物流发展的方向和潮流。
面对世界集装箱化的发展大势,中国集装箱铁路运输业只有认清形势,把握大势,正视差距,明确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后发先至,努力超越世界现代物流发展的先进水平,引领未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趋势。
2 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历程集装箱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先进运输装备,其发明、应用和快速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乃至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均产生了重大和深刻的影响,其作用和地位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可。
一个结构简单、看似普通的大铁箱子,为什么能对世界经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仍蓬勃发展、无法替代,甚至连替代的概念还没有出现。
回顾其发展历程和发展轨迹,或许可以找到问题的答案。
纵观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的历程,从1801年英国人提出集装箱运输概念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从其发展阶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起步探索期、试行推广期、积极发展期和快速扩张期。
(1)起步探索期(19世纪初~19世纪末)。
英国人安德森博士于1801年率先提出现代集装箱运输概念[1];1845年,英国出现了酷似现代集装箱的载货车箱;1880年美国试制第一艘内河集装箱船;1890年英国正式使用了简陋的集装箱。
(2)试行推广期(20世纪初~50年代)。
1917年美国首先在铁路上试行了集装箱运输;1926年、1928年德国、法国先后出现了集装箱运输;随后,日本、意大利相继开始了集装箱运输。
但此时期各国集装箱标准不一,规格繁杂,港口、船舶、公路、铁路、吊装机械等配套设施发展缓慢,制约了集装箱优势的发挥,集装箱运输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3)积极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
1956年4月26日美国新泽西州纽华克港,#理想X号∃油轮改装后运载58个铝制集装箱驶往休斯顿,开创了集装箱规模化航运的先河;1961年被业内人士称为#集装箱之父∃的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先生出资在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成立了集装箱专业技术委员会,专门研究和制定国际集装箱运输相关技术标准,推动了集装箱在全球范围内标准化、规模化;越战期间,美国人迫于战争后勤补给需要,大量使用集装箱运输作战物资,效果甚佳,改变了战时后勤物资补给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集装箱运输高效便捷的优势被美国军方一致首肯;1966年,麦克莱恩领导的海陆联运公司(Sealand)在北大西洋航线上开始使用改装的集装箱船#费尔兰(Fairland)∃号,为集装箱直达联运翻开新的一页。
(4)快速扩张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集装箱航运进入亚洲蓬勃发展,日本、新加坡、韩国、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集装箱大港层出不穷。
公路、铁路、航空及内河水路多种运输方式衔接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快速发展,多式联运体系逐渐完善,优势日益显现。
3 世界集装箱运输发展现状及趋势世界集装箱运输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快速成长和不断扩张,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其标准化、规模化、大型化、多样化和智能化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准。
总结当今世界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六个方面:(1)货运集装箱化方兴未艾,发展空间巨大。
集装箱规模化应用至今仅有五十几年的历史,其发展虽然历经坎坷,但已成为国际公认的先进运输方式。
随着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集装箱化大势所趋,方兴未艾,全球货物运输的集装箱化比重日益提高。
北美地区铁路集装箱运输占铁路货运量的比重,一般都在20%至30%,有些国家的铁路公司集装箱运输比重甚至达到40%至50%。
2008年,12家美国和加拿大的铁路公司铁路多式联运总运量完成约1366万箱(车),其中集装箱运量达到约1160万TEU,占北美铁路多式联运总运量的84.9%,占2008年北美铁路货运总量1657.27万车的69.99%[2]。
欧洲地区的集装箱铁路运输,近二十年来同样高速发展。
据统计,1986年欧洲地区铁路集装箱货运总量为8000万t,2000年达到1.8亿t,年均增长15%。
预计2015年欧洲铁路集装箱货运量将比2000年再翻一番。
同时,集装箱运输涵盖的货物品类也在不断扩大,从大众熟知的粮食、日用品、农副产品、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医药、纺织品等,向冷冻食品、鲜活农产品、花卉、化工品、危险品等更广阔的货运市场拓展,可以说,随着集装箱品类的不断丰富,特别是特种集装箱的快速发展,集装箱的影响已经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2)集装箱多样化、大型化趋势明显,满足市场不同需求的特种箱丰富多彩。
发达国家的集装箱多式联运市场化程度高,新产品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大,集装箱产品的多样化、大型化特征十分明显。
不仅有最常用的20英尺、40英尺国际标准集装箱,各种大型化集装箱(如45、48、53、57英尺)、冷藏箱、苫盖篷布集装箱、弧形罐式集装箱、干散货箱、开顶箱、侧开门箱、台架箱、汽车集装箱、散装水泥箱、水煤浆罐式箱、公铁联运箱等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欧洲的内陆箱、交换箱,美国的国内箱(半挂车)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发展了宽度2550mm、2591mm,高度2670mm、2896mm、2908mm的非国际标准大型化集装箱[3]。
在特种箱应用上,欧洲铁路采用壁挂式发电机的冷藏箱非常普及,技术成熟,无论是在冷藏箱自身安全还是铁路运输安全方面都有可靠的保障。
部分在各国内陆使用的集装箱,已做到根据特定货物的种类、性质量身定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集装箱#门到门∃运输的优势,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经济效益和市场反应良好。
集装箱航运船舶发展也趋于大型化,国际集装箱船舶按运载数量划分已经历了五代,最新制造的大型集装箱船已进入第六代。
目前,世界上投入运用的最大集装箱船是地中海航运公司(MSC)的#地中海丹妮斯∃号,长365.5m,宽51.2m,航速25节,可运载20英尺集装箱14028只,拥有1000个冷藏集装箱插座,船员25人,于2009年3月首航[4]。
(3)集装箱铁路运输直达化、班列化。
集装箱定期直达列车是一种先进的运输组织形式,上世纪60年代始于美国。
由于集装箱班列的运输时间和运力有可靠保障,便于和班轮衔接,深受港口、船公司和货代公司的欢迎。
日本铁路1994年集装箱班列就已达到每天370列;美国铁路实现了集装箱班列直达化和网络化,只有10%~15%的支线上还保留着随普通货物列车零星挂运的集装箱车辆。
北美的集装箱班列主要以双层运输为主,1984年美国总统轮船公司(APL)率先开始了双层集装箱铁路运输,之后双层集装箱运输在美国迅速发展。
由于美国铁路列车轴重大、限界高、内燃牵引等优势,可实现5联车装载,双层箱高可达2896mm,由20辆五节式双层集装箱车编成的列车总长度可达1609m,牵引重量达6000t,能装200个40英尺集装箱,列车载箱量比原来单层集装箱车编成列车载箱量提高了一倍。
20世纪90年代,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向东开行的双层集装箱班列数量就已达到每周发送240列。
当前又开行了南北双层集装箱列车通道,而且东向的通道也延伸到了东海岸。
美国西海岸港口群在美国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承担了美国与亚洲贸易的大部分航运需求,在美国西海岸10个集装箱港中,洛杉矶长滩港群、奥克兰、西雅图和塔科马港集装箱吞吐量已占到西海岸港口吞吐量96%以上。
其中,洛杉矶长滩港群集装箱吞吐量全美排名第一,有3条横贯美国大陆干线铁路由此驶发,港区内的主要集装箱码头都有铁路线贯通,集装箱在港区离船后,通过铁路5天可以到达美国东部的纽约,铁路疏运采用由4辆机车牵引的双层集装箱班列,每趟班列可装载300个TEU。
洛杉矶港2003年集装箱海铁联运运量达到172万TEU,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24%。
洛杉矶港有邻近码头的铁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站,铁路装卸线位于码头泊位旁边,岸桥既可以把集装箱卸到堆场搬运车辆上,也可以卸到铁路集装箱列车上,海铁联运衔接顺畅。
北美铁路货运曾一度低迷,正是由于集装箱海铁联运、定点定时集装箱班列,拉动了铁路货运新的振兴。
欧洲集装箱班列运输同样非常发达,德国汉堡港所有码头都有铁路贯通,铁路在进出汉堡的长距离运输竞争中占据超过70%的市场份额,每天大约有160列国际国内集装箱班列进出港口。
汉堡港可以利用港区内外的铁路货运编组站,以及遍布港区的铁路线,快速、高效疏运港口到发的集装箱货物。
汉堡港为了将港口的辐射范围延伸到欧盟扩大后的东欧市场,大力发展远程集装箱铁路运输,开通了至波兰等东欧国家的五定班列,并将进一步通过铁路将港口的经济腹地由俄罗斯拓展到中亚地区,并最终与欧亚大陆桥连接,形成横跨欧亚的铁路集装箱疏运体系。
(4)信息化支持的#门到门∃运输服务周到、细致。
信息技术与现代物流业的紧密结合是当今世界物流和多式联运发展的大趋势,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集装箱多式联运企业都有先进、高效的信息系统支持其规模化集装箱#门到门∃运输服务,信息系统已经成为集装箱多式联运企业必不可少的营销、运营、管理和服务的支持工具,可以说,这些大型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和管理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撑。
以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为例,作为美国九个一级铁路公司之一,其经营范围跨越美国东部22个州、哥仑比亚区与加拿大安大略省,线路连接22个港口,为170个煤矿、139个电厂、165个造纸厂、150个钢铁及运输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
公司营业里程3.5万km,拥有车辆10万辆,机车3750台,多式联运车站52个,员工约3万名。
2006年总收入94亿美元,盈利26亿元,集装箱发送量320万TEU。
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陆续开发信息应用系统,目前有近500个应用软件,功能十分完善。
在运输管理、多式联运、货票管理、运价管理、财务管理,尤其是客户服务方面有效支撑了公司的运营与发展。
正是由于有成熟、稳定、功能完备的信息系统的支持,使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成为北美铁路运营成本最低、运输安全最好的铁路公司,连续16年获得北美铁路运输安全协会的金牌奖。
为公司参与运输市场竞争,跻身北美一级铁路公司发挥了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