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结构及论证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10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讲义一、什么是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议论文在论证观点时所采用的组织方式和框架。
简单来说,就是如何安排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过程,使文章条理清晰、逻辑严密,从而更有效地说服读者。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1、总分总结构这是最常见也是最基础的一种结构。
文章开头提出总论点,中间通过若干个分论点和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在结尾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再次强调总论点。
这种结构层次分明,易于读者把握文章的主旨。
2、并列式结构几个分论点并列展开,从不同的角度共同论证总论点。
每个分论点都有相对独立的论据支撑,它们之间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
3、递进式结构文章的各个部分之间是层层深入、逐步推进的关系。
比如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来组织文章,或者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论证。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来论证观点。
在阐述正面观点和论据的同时,也列举反面的观点和论据,通过对比凸显出正确观点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二、不同论证结构的特点与应用1、总分总结构特点:开头点明主题,中间详细阐述,结尾总结升华。
这种结构使文章首尾呼应,完整性强。
应用:适用于论述较为复杂、需要全面系统阐述的观点。
比如探讨“如何培养创新能力”这个话题,可以先在开头提出“培养创新能力对于个人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总论点,然后从教育、环境、个人努力等多个方面分别论述如何培养创新能力,最后总结强调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要点和未来展望。
2、并列式结构特点:分论点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紧密围绕总论点,能够从多个侧面充分论证。
应用:当总论点可以分解为多个平行的子观点时,适合采用并列式结构。
例如,论述“成功的关键因素”,可以将其分解为“坚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几个分论点,分别用相应的论据进行论证。
特点:逻辑严谨,逐步深入,能够引导读者深入思考。
应用:对于一些需要深入剖析、揭示本质的问题,递进式结构更为合适。
比如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以先阐述人工智能是什么,接着分析它为什么会产生影响,最后探讨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方式和论证思路1.论证结构(议论文的结构方式):(1)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2)总分式:总分式(总——分、分——总、总——分——总)其中,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a、总—分: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层论述b、分—总:先从不同的几个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全文,归纳论点c、总—分—总:提出论点——证明论点——得出结论(3)层进式:由浅入深。
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4)对照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5)并列式: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首先”“其次”或“从xxx上看”“从·xxx ·上分析”等形式。
2.分析议论文全文论证思路:(又叫论证过程、写作思路)答案用“首先…………,接…………,(然后…………),最后…………”的句式连贯。
①(论点在开头)首先提出…………的论题(观点),接着从几个方面(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强调…………的论点)(提出号召);②(论点在结尾)首先列举/引用…………的事例(典故、名言)引出论点(论题),接着从几个方面(用…………论证方法)展开论述,证明了…………的观点/揭示了…………的主题,最后总结全文,归纳出…………的中心论点。
3.分析议论文段落的论证思路(又叫论证过程、写作思路)答案仍然用“首先…………,接…………,(然后…………),最后…………”的句式连贯。
①(某段)先提出观点(本段论题)(作者观点)……,接着分析(论证)……最后再次强调(点明)……的观点;②(某几段)第x段+概述段落内容(用……论证方法)。
第x段+具体内容。
(按段落顺序,用关系词连接该部分论证内容)4.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区别?(补充题)议论文的论点有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分。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一、知识结构(一)论证思路之段落考查某一段或某几段论证思路,一定要对段落的每一句话进行分析,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注意剖析,将相同的归类合并,观点提出。
常见的答题思路:【典例一】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①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
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八缸水。
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
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精用弘,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
古人说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要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
④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勇气。
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忘初心;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
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就必须剔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
议论文(二)论证结构与思路(一)考查方式1.直接考查,辨别文章结构,段落层次梳理;根据文章(某几段)的思路与结构,完成填空,表格;2.间接考查,删除段落;段落互换;给材料放位置。
(二)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基本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强弱。
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2.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准确性。
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的重点,而另一方面着墨较少,只作陪衬。
3.层进式文章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
因此,阅读议论文,就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三)思路议论文的谋篇布局总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为出发点,所以整体结构大体分为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文章开头部分,引出文章要论述的中心问题。
分析问题(本论),是议论文的主体部分,即充分运用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部分。
1解决问题(结论),即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也可以把议论文的结构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1.全文思路(1)首先提出……观点,然后运用……论证方法,分析论证……,最后总结归纳,得出结论:……(2)首先提出……观点,然后从……几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归纳总结:……(3)先论述……再论述……后者比前者更进一层,最后归纳总结:……(4)先提出……的错误观点,进行批驳,再树立正确的观点,用……的方法论证,最后得出结论:……(5)先论述……的重要性、必要性,再进一步指出其危害性,并挖掘其根源,最后得出结论:……2.局部思路(1)先提出本段观点:……,再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2)先举……事例论证……再从道理上论证……最后得出结论:……(3)提出本段观点:……,再从正反两方面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得出结论:……(四)答题技巧1.分析论证结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有4种,分析时,应首先找到论点,再辨别作者是如何论证论点,从哪些方面证明论点的,然后考虑各方面、各角度之间的关系。
□读懂议论文——论证篇前面我们分别介绍了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我们知道论文的第三个要素就是论证,论点是“要证明什么”、论据是“用什么证明”,论证则是“如何证明”的过程。
在论证上我们要讨论两个问题,论证的结构和论证的方法。
一、论证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是所有的议论文都是这样的格式,为了能够充分说明论点,又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等。
1)并列式这种结构方式的特点是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并行的。
【辨别技巧】行文在几个并列的层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标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从??上看”、“从??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几个并列的层次出现的首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共同联合起来证明中心论点,不同的分论点有时常常是并列的关系。
2)递进式文章的各部分或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关系,各层的前后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不能随便变动。
层次之间的关系往往由浅入深。
【辨别技巧】段与段之间常常有一些递进式的标志“不仅如此”、“而且”、“甚至”等。
3)总分式是指论证的层次之间是总说和分说的关系,总分式包括三种:总分、分总、总分总,总分式里分述各项一般都是并列的。
【辨别技巧】注意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如果开头段或者结尾段就是中心论点,那么一般都是总分式,因为正文多半是论证过程;如果开头段和结尾段互相呼应,那么就是总分总。
4)对比式在论证过程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用一种事物或意思来比照另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比式。
【辨别技巧】一般这样的文章都是有分论点,分论点的意思有比较鲜明的对立点,或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
比如说有一篇文章《谦虚使人进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说谦虚使人进步,后半部分的分论点是,不谦虚会使人落后,然后分别拿出论据,这样就是对比论证。
【实例分析】请看下文,分析这个段落是什么样的结构。
《论证结构论证思路》讲义一、什么是论证论证,简单来说,就是用一些理由去支持某个观点的过程。
就好像我们要让别人相信一件事,就得给出让人信服的证据和解释。
比如,我们说“读书是有益的”,这是一个观点,那接下来就得说“读书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思维能力”等等,这就是在进行论证。
二、论证结构论证结构是指论证过程中各个部分的组织和安排。
一个清晰合理的论证结构,能让我们的论证更有条理,也更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几种:1、总分总结构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
开头先提出总的观点,中间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进行论证,最后再总结强调一下观点。
例如,我们要论证“运动对健康很重要”。
开头可以说“运动对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中间分别从“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运动有助于控制体重”“运动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论述,结尾再总结“综上所述,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2、并列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个论证的部分是并列的关系,它们共同支持总的观点。
比如,论证“努力才能成功”,可以分别从“努力能积累知识和技能”“努力让人拥有坚定的意志”“努力可以创造更多机会”这几个并列的方面来展开。
3、递进结构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或者逻辑关系,一层一层深入地进行论证。
比如说,论证“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先讲“环境破坏带来的短期危害”,再深入到“长期危害”,最后强调“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后果将不堪设想”,逐步递进,增强论证的力度。
三、论证思路论证思路则是指在论证过程中,作者思考和推理的路径。
了解论证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1、提出问题通常是在文章的开头,指出要讨论的问题或者提出观点。
比如,“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是好是坏呢?”2、分析问题这是论证的核心部分。
运用各种证据、例子、数据等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等。
比如,继续上面的例子,可能会分析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如沟通更便捷、获取信息更容易;同时也会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人们过度依赖电子设备、隐私泄露等。
议论文的结构形式和论证方法知识积累一、议论文的结构形式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有总体结构和论证结构之分。
1、总体结构从总体上说,议论文析事说理上的逻辑顺序一般总是先提出一个问题,提出议论的对象,回答“是什么”。
接着分析说理,根据不同的议论内容,运用不同的论证方法,从各个方面对提出的论点进行论证,回答“为什么”,这部分是议论的主体。
最后是根据议论过程进行综合,或总结全文,或照应全文,或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使文章的议论前后贯通,使开头提出的问题得以解决,回答“怎么样”。
这样,议论文展开论述的逻辑顺序,大致可分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一逻辑顺序就产生并制约着议论文的总体结构:引论——本论——结论。
如果把“提出问题”看成是“总说”,把“分析问题”看成是“分说”,把“解决问题”看成是“总说”,那么,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形式,可概括为“总——分——总”式。
如图所示:形式:开头……引论……(总)……提出问题……是什么:内容正文……本论……(分)……分析问题……为什么结尾……结论……(总)……解决问题……怎么样这正是作者写作思路在议论文文章结构上的具体表现。
2、论证结构: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并列式、递进式、对照式和总分式四种。
1、并列式结构。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
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
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这就是并列式。
并列式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分论点并列式;二是论据并列式。
图示如下:①分论点的并列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这些分论点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例:论述“中学生要全面发展”首先,要在德育方面得到发展,成为“四有”新人;其次,要在智育方面得到发展,成为有较高知识素识和创新能人;第三,要在体育方面得到发展,“文明其精神”的同时,要“野蛮其体魄”。
一、知识结构 (一)论证思路之段落常见题型文章的某些段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证的。
简要分析第 X 段的论证思路。
文章第 X 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文章第 X 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 选文第 X 段与第 Y 段能不能调换?为什么?考查某一段或某几段论证思路, 一定要对段落的每一句话进行分析, 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 据,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注意剖析,将相同的归类合并,观点提出。
常见的答题思路:首先,通过⋯方式提出本文⋯中心论点 / 论题。
接着,文章(或某段,或某几段)先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论点, 然后,又运用⋯的论证方法,论证了⋯的论点,⋯⋯ 最后再次强调本文的中心论点,得出结论。
【典例一】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① 在我国书法史上, 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临池学书”, 为节省时间顺 手用池水涮笔, 结果把一池清水染成墨池。
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十 八缸水。
这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② 古往今来,有恒者事竟成。
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 但如果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 “千磨万击还坚劲”“咬定青山不放松”, 就能把“恒”字写进自己的品格, 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和教学, 精用弘, 终成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 再苦再难也 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人才。
事实上,无论何 种行业或领域, 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 缺乏坐得住、沉得下 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成绩。
议论文之论证思路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取③然而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
譬如,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
论证结构答题模板议论⽂阅读答题思路是什么议论⽂分为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本论部分常⽤的论证结构有总分式、对照式、层递式、并列式。
⽴论和驳论是针对全⽂论证结构⽽⾔的。
⽴论,就是⽂章开篇便提出⾃⼰的观点,表明⾃⼰的态度。
驳论是驳斥对⽅观点是错误、荒谬的,从⽽证明⾃⾝观点是正确的。
论证结构主要类别层进式就是后⾯的论证是在前⾯论证的基础上进⾏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的关系。
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
这种布局的好处是能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
对照式是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在本论部分选⽤论据进⾏对照⽐较。
它是将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或相关⽐较的关系。
具体的安排是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正反对⽐,或者⽤⼀种事物或意思与另⼀种事物或意思作⽐较。
它的好处是布局上对⽐鲜明、主次明确,论点突出。
总分式就是在论证的段落、层次结构中引⼊总说和分说关系的论证⽅法。
这种⽅法的运⽤能使论证内容纲⽬清晰,层次井然。
并列式:在论证思路中,对中⼼论点进⾏条分缕析,分解出⼏个分论点,共同来阐述⽂章的中⼼论点,这样就是并列式。
各个分论点平⾏列举,各个阐述。
并列结构的外部语⾔标志有“⾸先”、“其次”、“再次”,或“⼀⽅⾯”、“另⼀⽅⾯”,或“其⼀”、“其⼆”等。
⼏个并列的分论点的内容不可交叉,不可重复,不可包容,不可⽭盾。
议论⽂阅读理解答题思路1. 先抓住语⾔标志,辨识议论⽂的结构⽅式,即看⼀下全⽂或段落是总分总结构、分总结构或总分结构。
2. 按照第⼀步分析出的结构特点,对⽂本或段落进⾏划分。
3. 归纳出段落或层次的段意(层意)及论述要点。
4.有条理的论述论证思路。
论述时使⽤⼀些加强层次感的词语,如⾸先、其次、接着、最后等,把第三步归纳出的段意、层意或论述要点串联起来。
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和结构作者:佚名来源:互联网日期:2009-11-14 20:06:48 阅读:次写好一篇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以外,还必须合理安排它的论证结构。
合理安排论证结果,也就是要对议论文的全文进行总体设计。
这个总体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的论证结构。
同学们写议论文常犯的毛病是对观点和材料缺乏必要的分析和研究,只停留在表面的一般认识上,于是只能把一个一个的材料罗列在那里,忽略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样,就不可能安排好它的论证结构,文章结构松散,势必缺乏说服力。
论证的结构没有一套固定不变的模式。
合理安排论证结构,是为了更好地阐明中心思想,正确地论证观点,用论证的逻辑力量来“征服”读者。
在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结构主要有以下四种:一、并列式在论证中,文章的几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就是并列式。
这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
写作时,根据需要,大体有两种情况:1.是为了论述方便,说理清楚透彻,把文章的论点进行分解,分成几个分论点。
这些分论点之间的关系是平行的,并列的。
2.是在论证过程中,为了充分摆事实,讲道理,把几个论据并列起来。
并列关系的顺序安排可以灵活,但是应该考虑并列关系的几个方面的轻重程度及其相互关系。
一般的说,应把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
当然,有时几个并列的方面并没有程度的差别,安排顺序时只要符合一般的思维习惯就可以,不一定有严格的次序。
从形式上说,为了使读者一目了然,几个并列的层次或段落,可以在前面标以“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等。
二、对照式在论证中,把两种事物(或意思)加以对比,或者是用另一种事物(或意思)来烘托某一种事物(或意思),就是对照式。
运用对照式,目的是通过两个方面的对照,突出说明其中一个方面的正确性,因此。
议论文阅读之论证的结构和思路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29期阅读综述一、论证结构议论文的论证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
初中阶段议论文常见的论证结构有以下四种:1.总分式就是在论证中引入总说和分说关系的论证方法。
能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
一般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形式。
2.并列式将中心论点分解成几个分论点,共同阐述文章的中心论点,这就是并列式。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是平行的,没有主次之分。
3.对照式在阐述和论证论点时,选用论据进行对照比较,使论证内容构成正反对比或相关比较的关系。
能使论证对比鲜明,使论点更加突出。
4.层进式层进式就是后面的论证是在前面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
层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段落之间的前后顺序不能随意变动,反映出作者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论证思路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其实就是作者證明观点的过程:如何提出问题(提出论点论题的方式);用什么方法(论证方法)分析道理、证明观点;最后如何总结问题(即归纳、强调论点,发出号召等)。
典例呈现“轻”阅读的分量并不轻杨暄如今的“轻”阅读,其实分量并不轻。
数字时代,信息如海。
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
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
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汗牛充栋而变得拥挤逼仄。
阅读的载体变轻薄了。
书桌台灯让位给指尖掌上,移动阅读、零碎阅读成为日常。
拿出阅读器,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品读好文、遇见书香。
阅读的场景变轻松了。
电子书、有声书、立体书,在技术与设计的改变下,册页打通视觉、听觉的区隔,以更灵活多样的形态融入生活,感受读书之变、体验读书之美。
阅读的方式变轻巧了。
不同时代,都会产生每个时代独有的阅读体验与记忆。
曾经翰墨书香,如今电子触屏,从纸上到“指上”,阅读一直在变“轻”,选择也更加个性、更加多元,这是社会与科技的进步。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讲解议论文是一种常见的文体,需要读者具备正确的阅读论证思路和解题方法。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议论文的阅读论证思路以及解题方法,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议论文。
一、阅读论证思路1.理清文章结构:在阅读议论文之前,首先要理清文章的结构。
议论文通常包括引入、论点、论证以及结论等几个部分。
读者需要明确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论证思路。
2.抓住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观点,也是作者希望读者接受和支持的观点。
在阅读论证文时,要仔细把握中心论点,理解作者的立场和意图。
3.分析论证结构:论证是议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通过一系列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来支持中心论点。
读者需要分析论证的结构,理解每个论据的作用和效力,判断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4.审视证据和例子:论证过程中,作者通常会使用一些具体的证据和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读者需要审视这些证据和例子是否真实可信、充分有效,从而评估作者的论证逻辑和可靠性。
5.辨别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一种修辞策略,用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效果。
读者需要辨别出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二、解题方法1.理解题目要求: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思和要求解决的问题。
只有准确理解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
2.分析文章结构:在解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每个部分的作用和关系。
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有助于解答题目。
3.把握中心论点:中心论点是解题过程中的关键,要仔细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只有深入理解中心论点,才能回答与中心论点相关的问题。
4.分析论证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分析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理解每个论证方法的特点和效果。
通过分析论证方法,可以更好地回答与论证方法相关的问题。
5.评估论证逻辑:在解题过程中,要评估作者的论证逻辑是否合理。
议论文阅读2——论证思路及结构教学目的1、明确把握议论文考点(论证思路及结构)及相应答题格式;2、真题演练,知识点学以致用,提升阅读能力。
重难点1、熟练掌握议论文考点;2、灵活运用答题格式。
一、论证思路作者在具体论述某个观点时的思维过程(三段论式)提出问题(是什么)引论分析问题(为什么)本论解决问题(怎么办)结论二、议论文结构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
②递进式。
常考题型1:论证思路1.作者是如何证明论点的?2.作者第X段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3.文章/段落的论证过程是怎样的?分析思路:1.通读全文/段落,明确结构层次。
2.逐层分析(论点是什么?用了哪些论据?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最后的结论是什么?)3.结合议论文三要素进行回答,对于观点、结论之类的文字,直接引用。
答题方法:首先作者提出/表明观点......,然后.......,接着.......,最后得出......的结论。
[练习]分析下面两段话的论证思路。
1、古今中外,凡是获得重大成就的人,都具有坚持精神。
马克思为了撰写《资本论》,不顾疾病折磨、生活窘迫和反动势力的迫害,坚持写作四十年,终于完成这部辉煌居住。
数学家陈景润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这个数学堡垒的过程中,不怕讽刺挖苦,忍受着疾病的痛苦,在工作环境很差的条件下,夜以继日的钻研,仅他运算的稿纸就有几麻袋,有个英国数学家称赞他在数学上“移动了群山”。
由此可见,坚持是取得一切成就的必由之路。
首先,作者表明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找准)然后,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事例来证明观点;(具体明了)最后,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准)2、个人应该懂得畏惧。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天命就是老天爷赐予的命运;大人是指有地位、有号召力的人;圣人之言,是指古往今来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所发表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