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以前的美术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6.16 MB
- 文档页数:35
浅析印象派绘画发展历程姓名:李城学号:14610114专业班级:2014级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班学院:城市与旅游学院一.印象派绘画的起源印象派绘画(英文:Impressionism)也叫印象主义,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最早于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
说到印象派,流传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这一名字的由来是由于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而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就要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巴比松”的画家,意思是说: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日出·印象》完全就是凭印象胡乱画出来的,其他人也附和着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也就随之诞生。
二.印象派绘画的发展19世纪的中后期正值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强大的物质条件的支撑下,人们的思想意识日渐解放,越来越崇尚个性的张扬。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印象派绘画也就开启了它的发展之路。
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
这些画家们虽性格和天赋各异,价值观念和倾向也不尽相同,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
所以他们也就欣然接受了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印象派的前世今生▲ 德彪西《月光》谈及西方美术史,印象派永远是被讨论最多的话题。
每个稍微对艺术感点兴趣的人,都或多或少知道些印象派的代表画家和代表作品。
但是,你真的确定你没有搞错吗?今天就一起和大家重新走近印象派。
1. 承上启下的巴比松画派米勒的巴比松风格作品在讲“印象派”之前,我想先聊聊“巴比松画派”。
巴比松村位于法国巴黎枫丹白露森林的入口处。
19 世纪一群不满七月王朝统治的画家在此聚居,他们以到户外进行风景写生的创作行为,来区别当时的学院派画家。
他们认为学院派画家的宗教、神话、历史题材的画作属于闭门造车,太多虚假。
卢梭的巴比松风格作品巴比松画派主要受到 17 世纪荷兰画派和英国画家康斯塔伯的启发,开创了西方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先河。
这群画家中,既有朴素平实的米勒,也有精神气质的卢梭,还有唯美诗意的柯罗。
从三位代表画家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作品兼具新古典主义影响和学院派训练的痕迹。
在西方美术史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意义,也为印象派的崛起点亮明灯。
柯罗的巴比松风格作品2. 逆袭的印象派莫奈《日出·印象》印象派名词的由来,相信很多人都了解。
这是因为当时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
19 世纪的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每年都会举办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官方展览,叫做“沙龙”。
能参展的人大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马奈的印象主义作品但是另外有一大批来自各个阶层的年轻画家,他们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
这些画家们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于是画家们就联手举办了“官方沙龙”落选作品展,这个展就是后来的“印象派画展”。
德加的印象主义作品除了 1882 年,德加参加了 1874 年到 1886 年间所有的印象派展览。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
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
“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
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
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
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
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旅程,始终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思想的演变。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绘画艺术经历了重要的变革,其中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成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流派。
印象派以其大胆的创新和对自然光影的独特表现技法,挑战了传统绘画的规范。
而后印象派则在印象主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色彩、形状和个人情感,形成了不同于印象派的独特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发展历程、主要艺术家及其作品特色,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印象派的起源与发展印象派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它是一种旨在捕捉瞬间光影效果和色彩变化的绘画风格。
传统的绘画方法强调细节与线条的精确表现,而印象派则更关注对光影的变化、商街生活、自然风景等现实生活场景进行即时描绘。
历史背景19世纪中叶,法国社会发生着重大变化。
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得许多艺术家面临传统艺术体制的挑战。
此时,巴黎成为文化与艺术的中心。
众多艺术家聚集于此,他们希望在自由、多样化的创作环境中寻找新的艺术表达方式。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印象派应运而生。
主要艺术家克劳德·莫奈是印象派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
他于1872年创作的《日出·印象》被认为是这一流派名称的来源。
这幅画描绘了黎明时分港口景色,运用了浓烈而富有表现力的色彩,高度概括了光影变化的特质。
此外,毕沙罗、雷诺阿、德加、塞尚等也是重要的印象派画家。
他们各自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生活中的美。
例如,雷诺阿以其典雅而生动的人物肖像著称,而德加则专注于舞蹈表演和女性形态,通过不同于常规透视法则描绘空间。
艺术特点光线与色彩:印象派艺术家使用短促快速的笔触来捕捉光线照射下物体表面的瞬时效果。
他们常常选择户外作画,以便直接观察光线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自然题材:许多印象派作品展现了日常生活场景,如公园散步的人、繁忙的咖啡馆,或宁静的大自然景观。
这些题材出现在当时众多市民的新兴生活中,并赋予了作品一种亲切感。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阅读:18442011-11-17 11:54标签:杂谈一.印象派的起源及发展: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
印象派艺术家的活动虽然属于十九世纪的范畴,但是他们所探寻的这种新语言、新风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二十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做好了准备,因此,印象派很自然地成为联结两个世纪的纽带。
由于印象主义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的,再加上法国诸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特别密切,因此,谈论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首先也得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谈起。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
那是在1874年,巴黎一些反对学院繁琐教学和向传统绘画原则挑战的青年艺术家,第一次独立举办了旨在同官方沙龙相抗衡的画展,展出近三十位画家的作品。
这次画展受到了舆论的奚落,人们无礼地嘲弄这些艺术家,随随便便地以莫奈的这幅画为他们取上“印象主义者”的诨号。
由于这群青年艺术家对待“印象主义”这一贬称并不怎样介意,从此这个含混不清的偶得之词便保留下来。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X后印象派: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应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二.印象派的绘画特点:印象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之处,在于它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即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的这一选择,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界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
人们的视觉之所以能感知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得以光所提供的条件为其前提。
阳光笼罩万物,使各种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换句话说,所有的物体都是染色的形,人们就是根据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泽,即从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认知物体的形状的。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印象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那为什么这两个画派被称为是从传统走向现代呢?我们首先要了解印象主义之前的绘画风格。
1、在十九世紀中期以前,西方绘画多以神话、宗教、历史或贵族生活为题材。
2、虽然画家在创作前可能会到戶外写生取景,但他们都喜欢回到画室才進行绘画创作。
3、当时的画家除了相信自然界的一切景物,各自有不同的固有色外,绘画时还会在物体受光较少的部分加上黑色或褐色,以营造黑暗的调子变化。
在红色上加上黑色或褐色营造红袍下的暗面效果在手部加上黑色或褐色來营造阴影的效果这就是传统绘画的写实风格。
印象派就是改变了传统绘画的现状,走向了革新。
作品大多是在室外对景写生而成,突破了西方几百年来画家在画室作画的传统习惯。
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印象派代表人物:莫奈1840年在巴黎出生,少年时代在面对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城市拉·阿布尔度过。
1874年4月,莫奈等一批青年画家,在巴黎了借用一位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印象派的第一次展览。
这幅画就是其中的一幅。
这幅画面描绘的是塞纳河的清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
由于画家要在很短的瞬间,将早晨的美景在光线还没有变化前完成作品,因此画面不可能描绘的很仔细,所以完全要靠印象了。
当学院派的画家们看到这幅作品时,认为很粗糙,过于随便,就用讥讽的语言嘲笑他们,其他人也跟着附和,说这些画家统统都是“印象主义”,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印象派”这个画派随之诞生。
莫奈《鲁昂大教堂》1892——1933《鲁昂大教堂》不是一幅画,而是一个系列,都是差不多在教堂正面角度的地方画的,但是莫奈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去描绘不同光线下的鲁昂教堂,充分表现了印象派注重瞬间的感受,注重对光线的描绘,不同天气情况下,教堂呈现出这几种不同的色彩。
印象派的发展历程
印象派是19世纪末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运动,其追求捕捉瞬间的光影和色彩变化,以及对快速、敏感的绘画反应。
印象派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前印象派时期(1848-1865年):此时期的画家们对法国社会和艺术体制的反叛逐渐兴起。
这个时期的画家们开始尝试捕捉光线和色彩的效果,采用笔触的短暂、快速和粗糙的特点来描绘画面。
2. 发展阶段(1865-1880年):在这个阶段,画家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并且开始在画布上直接捕捉自然界的瞬间。
他们开始离开传统的绘画规范,选择户外写生,并注重表现光线、色彩和空气的质感。
画家们开始研究光线的变化对色彩的影响,并运用点、线和色块的技巧创造出光影效果。
3. 高峰期(1880-1890年):在这个时期,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开始得到公众和收藏家的认可。
著名的画家包括莫奈、雷诺阿、德加、毕沙罗等人。
他们通过独特的观察力,成功地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瞬息万变的光影和色彩。
他们的画作在表现主题上更加广泛,包括风景、人物、城市和日常生活的场景等。
4. 后印象派时期(1890-192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画家开始超越印象派的独特手法,探索更多样化的艺术表现。
这个时期的画家们逐渐发展出新的风格和技法,例如关注形式和结构的塞尚、用色大胆的高更、以及画面异化的凡高等。
总而言之,印象派的发展历程从对传统绘画规范的反叛开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法,并在19世纪末受到广泛的认可。
印象派的影响深远,不仅对后世的艺术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后来的现代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文库 第15期292浅析印象派的发展历程及特点伍海林一、印象派的含义官方上解释是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
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现在更多认为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
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式。
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二、印象派的发展历程1874年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
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
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
三、印象派的基本特征印象派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
画家们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做画,所以他们必须疾飞画笔把颜色直接涂在画布上,他们只能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的顾及枝节细部。
印象派的以粗放的笔法做画,作品缺乏修饰,是一种对笔法较草率的画法。
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以思维来揣摩光与色的变化,并将瞬间的光感依据自己脑海中的处理附之于画布之上,这种对光线和色彩的揣摩也是达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极致。
印象主义美术印象主义美术,始于19世纪60年代,到70、80年代达于鼎盛时期,它继承着库尔贝等前辈让美术面向当代现实生活的创作态度,使美术作品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使绘画脱离了讲述故事的传统方式。
为了生动再现亲眼目睹的日常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印象主文画家大胆抛弃了长久受到公认的创作观念和程式。
他们纷纷离开空气沉闷的画室,走上街头,奔向海滩,进人原野和乡村,凭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感受摄取丰富多采的新鲜事物,以直接写生的方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和色彩。
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不少法则被他们推倒,内容和主题不再重要,关注点转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转到光色上。
对他们来说,风景之美不在于名山大川,而在于阳光照射下普通场景的色彩变幻。
他们的探索,使美术靠近了它的本体,从这种意义上看,尽管印象主义者并没有抛弃再现的传统,却使现代美术距我们更近了。
印象主义美术运动遍及欧美各地,但在法国,它获得了最为辉煌的体现。
谈到印象主义,人们首先就会想到一系列法国美术家的名字。
在现代,他们的作品仍是最受欢迎的艺术品。
l、法国印象主义画家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大多把比他们略为年长的一位画家视为榜样和同道,尽管这位画家没有参加任何一届印象主义展览,风格和手法与他们也有一定距离。
这位画家就是马奈(Edouard Manet,1832--1883)。
马奈早年师从学院派名家库图尔,但他更迷恋委拉士开兹等西班牙画家,他那幅色彩美妙、受到波德莱尔赞颂的《劳拉·德·瓦期斯》(1862)就显示出西班牙绘画的强烈影响。
马奈并不想成为新一代革新者的领袖,只想踏踏实实画自己想画的画,但他的实践却把他推上了这个位置。
《马克西米连皇帝的处决》(1864)《酒吧女招待》(1881-1882)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中,他套用古典大师构图所作的《草地上的午餐》(1863)激起一场轩然大波。
习惯古典神话题材绘画的绅士淑女,一看到画面上的情景,不禁发出愤怒抗议,斥责它粗俗下流。
雷诺阿印象派时期绘画的艺术特色雷诺阿印象派时期绘画的艺术特色印象派时期是雷诺阿绘画艺术生涯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从时间上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印象派形成的初期和印象派转变的后期。
雷诺阿印象派风格|初期initial stage雷诺阿印象派初期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到后期画风的转变,主要从他正式学习绘画开始到1868 年,这一时期由于刚接触绘画,因此主要通过学习吸纳他人之长形成自己的作品风格,同时为了迎合沙龙,提高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他的绘画风格比较传统。
这段时间打下的坚实基础,对雷诺阿而言意义重大,不仅为后期绘画提供基础,还使得他逐渐探索到适合自己的风格。
下面结合各个作品来具体分析雷诺阿这一时期的作品特色。
《雷诺阿的母亲》雷诺阿1860 年雷诺阿给母亲画了幅肖像画,作品色彩沿袭传统,人物刻画简洁,衣服细节被省略,重点刻画母亲头部和神态。
可以看到雷诺阿对库尔贝笔法的借鉴。
《罗美尼·拉寇画像》雷诺阿1864 年的《罗美尼·拉寇画像》是一幅儿童题材作品,是雷诺阿儿童绘画题材较早的一幅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小孩子是一位富家千金,眼睛睁大注视前方,皮肤的色彩被刻画的无比通透。
《威廉·西斯莱》雷诺阿同年作品《威廉·西斯莱》可以看到新古典主义绘画的影子,背景的色调是传统酱油色,以突出在西斯莱的衣服大面积的黑色,人物的肌理清楚,构图严谨,体现雷诺阿在格莱尔画室学习到的素描功底。
《春之花束》雷诺阿1866 年的《春之花束》的画法与学院派相近注重形的描绘和光线的表现,色调统一,尽管颜色变化丰富,但都在灰绿色的笼罩下,没有十分鲜艳的颜色。
从色调上看,还是比较接近传统,与此后画风有一定差别。
《安东尼妈妈的小酒馆》(又名《安东尼伯母的宾馆》)雷诺阿同年作品《安东尼妈妈的小酒馆》是他早期的代表作,这幅作品内容是几位青年画家在酒馆里畅谈,选用日常生活题材,再现了青年画家真实的聚会和生活情况。
色彩沉稳,与库尔贝的用色较接近,可以看出雷诺阿的造型功底。
摘要: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与以往古典画派的绘画风格不同的是,印象画派直接捕捉了一瞬间人物的动作、神情,或者是自然景观某一个时间段的光影和色彩,然后直接在纸面上进行绘画。
这一风格上的变化,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关键词:印象派创举绘画的革命正文:一、引言在初中美术课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印象派的绘画作品。
当然,当时的我当然没法理解什么事印象画派,虽然到现在为止,我依然不太知道,但是从那以后,印象画派在我脑海里扎下了一个深深的根。
每次看到他们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和亲切感。
二、印象画派的起源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
他们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Realism)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与以往古典画派的绘画风格不同的是,印象画派直接捕捉了一瞬间人物的动作、神情,或者是自然景观某一个时间段的光影和色彩,然后直接在纸面上进行绘画。
这一风格上的变化,不能不说是印象派绘画的创举和对绘画的革命。
那“印象派”的这个名字有事从何而来的呢?1874年有一群年轻的画家在巴黎卡皮西纳大道的一所公寓里举办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31位印象派画家参展。
来向官方的沙龙挑战。
包括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德加、塞尚和莫里索等在内的画家们不仅有各异的性格和天赋,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还具有不同的观念和倾向,但是,他们诞生在同样的时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并且向同一的反对派斗争过。
他们欣然接受一些杂志的讽刺文章作家封给他们带着嘲笑味道的称号——“印象派”。
绘画革命:印象派八次展览从1874年到1886年,印象派总共在巴黎举办了八次展览,以艺术家群体展示的方式,构成了最重要的展览史模式,对于印象派艺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印象派画家反对官方沙龙展览制度,他们建立了“社会无名者协会”,举办展览的目的是让协会的会员作品能被不断增长的艺术收藏家所收藏并引起批评家的关注。
随着印象派展览的持续进行,长期以来的沙龙展览系统已经被取代。
第一次印象派展览官方的学院派和沙龙对展览的垄断引起了一些艺术家的不满。
在艺术家们经常聚会和交流意见的盖布瓦咖啡馆里,评论家保尔·亚历克西在此受到启发,他在《民族未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提出要取消沙龙评审团以及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艺术家协会。
几天后,莫奈对此作出了反应。
莫奈也提出要建立一个艺术家团体——不听命于官方学院组织、可以自由描绘自然和日常生活的艺术家团体,这个团体就是1873年成立的“无名艺术家、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协会”。
但是直至1874年1月17日,《艺术编年史》才登载了有关协会成立的文章:“一个由画家、雕刻家、版画家、石印家组成的,人员和资本机动的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于12月27日成立,期限10年。
公司的宗旨是:1.组织自由展览,既不设评审团,也不设荣誉奖。
每一个公司成员都可展出自己的作品;2. 出售参展作品;3. 尽早发行一份只谈艺术的报纸。
”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艺术家渴望革新的美好愿望,这开启了印象派艺术的思想的大门。
1874年4月15日,参加这个新协会的艺术家们在巴黎的卡皮西纳大街35号纳达尔的工作室展举办了震惊画坛的“无名艺术家、油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协会”展览,这个展览也是第一次印象派展览。
这实际上是一个对抗官方沙龙的展览,参展画家共有30人,其中包括德加、莫奈、毕沙罗、塞尚、雷诺阿、西斯莱、摩里索等成员。
首次参展的也有与印象派无关的传统派艺术家,如画家爱德华·布朗东,雕刻家奥古斯特·路易·玛丽·奥丹。
印象派开创的时代:野蛮快速的生长从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画展开始,莫奈等人持续12年办了八次展览的努力,到了1890年代,终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他们的追随者包括了当时的新秀,新印象主义画派。
还包括了画坛尚未成名的新锐,比如高更和梵高。
他们虽然是坚决不走莫奈的道路,但是正是这种刻意回避印象派道路的做法,从反面印证了印象派的标杆作用。
印象派的画开始卖出好价钱。
1890年之后,印象派的经历提供了年轻画家们一个流量密码。
这个是新印象派的快速成功揭示出来的:首先要画不同于学院派的画法,同时要明显地不同于印象派画法;其次要在沙龙之外办展,画商已经开始搞个展。
比如沃拉尔就办了塞尚的个展(1895),也办了高更的个展(1888)。
要结社,比如纳比派(1891-1899),比如康定斯基的青骑士社。
要发表理论,发表宣言。
这个时期,有作为的画家,很多都采取这种策略,都离开了沙龙体制。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沙龙体制的确失去了话语权。
西方后来的著名画家没有一个是从沙龙体制产生出来的。
然而,这段历史时期非常短暂。
1909年毕加索画了《亚威农少女》,立体派诞生。
到1913年杜尚参展纽约的军械库展览,法国以印象派开始的中一个绘画高潮,就步入了危机。
而彻底颠覆西方绘画的新的高潮已经在大洋彼岸的纽约开始酝酿。
也就三四十年的时间,法国的第二次绘画高潮,就走到了尽头。
相比文艺复兴绘画三百年的盛世,法国路易时期的绘画两百年的盛世,这一次的高潮百花齐放,但是犹如烟花在空中绽放,绚丽夺目,却转瞬即逝。
这一高潮期包含了我们最熟悉的那些大师。
梵高《星空》马蒂斯《舞蹈》莫迪里阿尼(1884-1920)。
变形主义画法最杰出的画家,也是西方艺术史上最后一位公认的肖像画大师。
意大利人,在巴黎作画,巴黎画派画家之一。
莫迪里阿尼、马蒂斯和毕加索,是法国高潮的最后一代代表人物。
他们之后,西方绘画转轨到当代艺术,在纽约形成了新的高潮。
综观这一时期的西方绘画,创新的节奏加快再加快,而主题的范围却收缩再收缩,各种技术方案都试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