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清明上河图
- 格式:doc
- 大小:12.50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一组1 我们的民族小学2 金色的草地3 爬天都峰4 槐乡的孩子语文园地一第二组5 灰雀6 小摄影师7 奇怪的大石头8 我不能失信语文园地二第三组9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 风筝11 秋天的雨12 听听,秋的声音语文园地三第四组13 花钟14 蜜蜂15 玩出了名堂16 找骆驼语文园地四第五组17 孔子拜师18 盘古开天地19 赵州桥20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语文园地五第六组21 古诗两首望天门山22 富饶的西沙群岛23 美丽的小兴安岭24 香港,璀璨的明珠语文园地六25 矛和盾的集合26 科里亚的木匣27 陶罐和铁罐28 狮子和鹿语文园地七第八组29 掌声30 一次成功的实验31 给予树32 好汉查理语文园地八选读课文1 不懂就要问2 做风车的故事3 五花山4 六个矮儿子5 神笔马良6 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7 喜爱音乐的白鲸8 信箱生字表(一)生字表(二)第一至第八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梳理1.这单元我们学习了描写小学生欢乐幸福的学校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的《我们的民族小学》;讲述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以及他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金色的草地》;通过记叙儿童和老人相互鼓励,从对方身上汲取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的《爬天都峰》;赞美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的《槐乡的孩子》。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这两句话说明:孩子们读书读得很认真,读得有声有色。
3.《爬天都峰》一课中,在爬天都峰前,“我”和老爷爷有一段对话:“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对咱们一起爬吧!”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是:“我”和老人对对方来爬天都峰都感到惊奇和怀疑,不相信对方能爬上去,但确定是来爬天都峰后都以对方的勇气为动力,使自己下决心爬天都峰。
2021年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词填空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一、比一比,选词填空。
飘扬飘洒飘荡(1)旧社会许多人弃家避难,四处(_____)。
(2)同学们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_____)的国旗敬礼。
(3)雪花纷纷扬扬地(_____)下来。
安静平静宁静(4)看到李老师表情严肃地走进教室,同学们立刻(_____)了下来。
(5)这是一座(_____)的村庄,与世无争,可谓是一个世外桃源。
(6)在(_____)的湖面上,点点白帆随风荡漾。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发明发现发生A.最近我国新疆地区又(____)了一个大油田。
B.指南针是我国最早(____)的。
C.北京的市容(____)了显著的变化。
居然果然仍然D.气象台预报今天有雨,下午(____)下起雨来。
E.生活富裕了,但我们(________)要注意勤俭节约。
F.真没想到,小强(________)获得了百米第一名。
三、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可爱可怜1.(______)的红头还没来得及跳开,就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到嘴里了。
2.小弟弟才4岁,眼睛大大的,很(______)。
悄悄轻轻3.红头向四周看了看,(______)地躲在一个草堆里不作声了。
4.秋天的雨(______)地打开了秋天的大门。
四、读一读,选一选。
浓厚深厚1.我对自己的母校有着(_________)的感情。
2.法布尔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_________)的兴趣。
迷恋留恋3. 爸爸的训斥没有驱散法布尔对昆虫的(_________)。
4.看到这里美好的景色,我有点(_________)不舍。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1)A.平息B.平衡C.平静①热烈、持久的掌声渐渐_____了。
②夕阳西下时,渔人们划着船回家了,湖面也渐渐______下来。
③这条路有点高低不平,汽车驶过不太______(2)A.持久B.很久C.久久①在______以前,禹带领老百姓治理洪水。
②佳佳精彩的表演刚结束,教室里就响起了______的掌声。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复习(精编版)一、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卖火柴的小女孩》讲述了小女孩生活在富裕的家庭中。
(____)2.“几乎”和“几个”中的“几”字都读“jī”。
(____)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是指银杏树叶。
(____)4.《掌声》一文中,同学们一共给英子鼓了两次掌。
(____)5.“荒”字一共有十画,第六笔是点。
(____)6.“外祖母要和我们一起到北京去吗?”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____)7.“辞”和“迟”的声母都是“ch”。
(____)8.写日记,第一行先写日期、星期以及天气情况,正文开头空两格。
(____)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停车坐爱枫林晩”一句中的“坐”是“坐下”的意思。
(_______)2.《花的学校》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儿童散文诗集《新月集》。
(_______)3.《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文中,“金色巴掌”指的是枫叶。
(_______)4.《不懂就要问》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_______)5.“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_______)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蒲”和“漂”的部首都是“氵”。
(______)2.“亲”可以组词:母亲、亲近、亲自。
(______)3.“翠”的第一笔和第四笔都是“”。
(______)4.“盛”是多音字,在“盛开”中读shènɡ,在“盛饭”中读chénɡ。
(______)四、在比喻句的后面画“√”,在拟人句的后面画“×”。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他一试,啊,不得了,文字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3.一位植物学家曾有一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二单元试卷(附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lùjiǎo chítáng dào yìng xīn shǎng yún chèng biézhìpèi héchuán lái āi ya tàn qì二、比一比,组词语。
妙(________)蓝(________)状(________)浅(________)秒(________)篮(________)壮(________)钱(________)三、把作者与相对应的诗句用线连起来。
杨万里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四、把词语补充完整。
百(___)百(___)成(___)结(___)五(___)十(___)(___)红(___)赤胆战(___)(___)(___)干(___)燥五、选词填空安静宁静平静1.同学们在教室里自习,显得格外(________)。
2.(_______)的夜晚,月亮像镜子一样挂在天空。
3.听了老师的教诲,我的心久久不能(______)下来。
粗壮强壮1.同学们应该多注意锻炼,这样才能拥有一个(______)的身体。
2.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______)的枝干上。
六、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小毛驴惊扰了。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的造纸术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时候用“学富五车”形容一个人学问高,是因为书多的时候需要用车来拉。
《清明上河图》画卷简介《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
宋徽宗时为宫廷画家。
少年时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游学,后习绘画,尤喜画舟车、市桥、郭径,自成一家。
《清明上河图》是他的代表作,曾经为宣和内府所收藏。
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
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
宛如飞虹,故名虹桥。
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
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
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
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
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补充习题答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历史,画家,长和高,然后是写画里主要画的内容,最后再收尾。
你学过这篇课文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分享的《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充习题答案,欢迎阅读与借鉴!《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文原文北宋时候,有位画家叫张择端。
他画了一幅著名的画——《清明上河图》。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这幅画有百年的历史,早已名扬中外,现在完整地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
张择端画这幅画的时候,下了很大功夫。
光是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撑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摆小摊的摊贩,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在这上面了。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最有意思的是桥北头的情景:一个人骑着马,正往桥下走。
因为人太多,眼看就要撞上对面来的一乘轿子。
就在这个紧急时刻,马笼头被一下子拽住了,这才没让马撞上那乘轿子。
旁边两头运货的小毛驴正在下坡,脚下不稳。
站在桥栏杆边欣赏风景的人被惊扰了,连忙回过头来......你看,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清明上河图》使我们看到了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看到了当时普通百姓的生活场景。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补充习题答案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é tiāolónɡ fàn二、根据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名扬中外2.形态各异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北宋三百六十行北京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2.尽管画上的人物十分小,但仍然可以看清,充分说明画家绘画技艺的高超。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反思一、教材《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六年制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课文。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判断题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诵、残、凑、馋”都是平舌音的字。
(______)2.“厚”的部首是“子”,“印”的第二笔是“”。
(______)3.“准备、勾住、增送、喊叫”书写都正确。
(______)4.“假、答、稍”都是多音字。
(______)二、根据课文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看到的春天的景色。
(______)2.燕子的羽毛是黑色的,它的尾巴像剪刀。
(______)3.《荷花》中,作者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荷花。
(______)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描写的是端午节,在那一天人们有登高、插茱萸的习俗。
(______)5.我国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了造纸术,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______)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日》通过描述元旦的有关习俗,表现了节日期间热闹欢快的景象。
(________)2.“牧童遥指杏花村”意思是说“牧童摇着手指看着有杏花的村子”。
(________)3.“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扫墓、踏青的习俗。
(________)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王维思念在山东省的兄弟。
(________)5.“九月九日”是农历的九月初九,也就是重阳节。
(________)四、判断,在是比喻句的句子后面画“√”,不是的画“×”。
1.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________)3.二月春风似剪刀。
(________)4.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________)五、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鹿角和鹿腿》告诉我们的道理是:美丽的东西只有长处,不会有短处。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选词填空及答案(完整版)一、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陆续连续继续①休息之后,大家又_______劳动。
②他已经在手术台上_______工作了8小时。
③早上,同学们_______来到教室。
(2)适应适宜适合①深夜温度过低,不_______昙花开放。
②渐渐地,李红_______了这里的环境。
③由学习委员出面来解决这件事是最_______不过了。
二、选一选,填一填。
仰望远眺凝视俯瞰瞻仰参观(1)我在毛主席纪念堂(_________)了毛主席遗容。
(2)李白伫立在江边,(_________)着远方。
(3)当我在山顶(_________)时,整座城市的风光尽收眼底。
(4)明天有外宾到我们学校(_________)。
(5)夜晚,我(_________)着天空,只见繁星点点。
(6)极目(_________),江峡如天际银河奔流东去。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飘扬飘浮(1)蔚蓝的天空中(______)着朵朵白云。
(2)校园里(______)着嘹亮的歌声和欢乐的笑声。
爱惜珍惜发现发明(3)我(______)王小华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因为他现在变得(______)时间,发愤学习了。
拣扶摔跑问拍(4)我看到老奶奶(______)倒在地上,就立刻(______)过去,把她(______)起来,(______)去她身上的尘土,帮她(______)起掉在地上的东西,(______)她有没有受伤。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改进改正改善改变1.学生有错误,(________)了,就是好孩子。
2.我们要不断(________)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________)。
4.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_________)家乡落后的面貌。
五、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既……又……1.画上的人物(______)有从乡下来的农民,(_______)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选词填空及答案(审定版)一、我会选词填空。
居然果然突然仍然①天气预报说晚上有雨,傍晚时分________下起了大雨。
②整整一晚上了,可大雨________下个不停。
③这次单元测验,王刚________得了满分,真让人吃惊。
④过了一会儿,他________啜泣了一下。
连续继续⑤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________探索下去。
⑥孩子玩得太渴了,回到家________喝了好几杯水。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连续陆续担心担忧1.每单阳光升起的时候,我们班同学就(__________)来到学校上学。
2.老师工作很辛苦,常常(__________)几天晚上加班给我们批改作业。
3.儿行千里母(__________),做父母的一直为儿女操心。
4.老师(_________)我们走路不安全,天天护送我们过马路。
三、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安静宁静平静幽静1.微风轻轻吹过,(________)的湖面荡起了一圈圈涟漪。
2.上课铃响了,喧闹的教室里立刻(________)下来。
3.清晨,我们五个人在(________)的树林里散步。
4.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_________)。
四、读句子,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情况情景1.《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上桥北头的(_______)是最有意思的。
2.面对这种紧急的(_______),小红一点儿也不惊慌。
清闲悠闲4.爷爷一时还过不惯(_______)的退休生活。
5.游客们(______)地仰卧在海面上。
五、你知道括号里填哪组词最合适吗?请填一填。
安静平静宁静①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立刻(_____)下来。
②听了抗洪抢险的事迹报告,我的心里很不(_____)。
③这是一个(_____)的夜晚,银色月光洒在田野上,小河缓缓地流淌着,连秋虫也一声不叫。
夸张夸奖夸耀④大家都(_____)冯亮是个乐于助人的同学,但他从来不(_____)自己。
⑤文章恰当地运用了(_____)的手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