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AAS
- 格式:ppt
- 大小:7.30 MB
- 文档页数:87
实例解析——原子吸收光谱法(AAS)一、原理每一种元素的原子可以吸收与发射特征谱线,当光源发射的某一特征波长的光通过原子蒸气时,原子中的电子由基态跃迁到较高能态(一般情况下都是第一激发态)。
使入射光减弱。
吸光度A,与被测元素的含量成正比二、应用范围AAS现已成为无机金属元素定量分析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分析方法三、特点:优点:(1)检出限低,灵敏度高(2)准确度好(3)选择性好(4)分析速度快(相对)(5)应用范围广(6)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缺点:难熔元素、大部分非金属元素测定困难,不能同时进行多元素的同时分析四、结构及选择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1、光源(发射特征共振辐射)(1)能发射待测元素的共振线;(2)能发射锐线;(3)辐射光强度大,稳定性好。
(30分钟漂移不超过1%)(4)背景低(低于特征共振辐射强度的1%)空心阴极灯(HCL):用一个与待测元素相同的纯金属制成,能发射出锐线光源锐线光源的条件:1、光源的发射线与吸收线的中心频率一致;2、发射线的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1)辐射光强度大,稳定,谱线窄,灯容易更换。
(2)每测一种元素需更换相应的灯。
2、原子化系统作用:将试样蒸发并使待测元素转变为基态原子蒸汽方法:火焰原子化法,非火焰原子化法——石墨管,激光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火焰:乙炔—空气火焰,氢—空气火焰,乙炔—一氧化二氮火焰,范围2100℃~2400℃石墨炉原子化器范围2900℃~3000℃3、分光系统外光路:锐线光源和透镜或光栅内光路:单色器(将待测元素的共振线和临近线分开4、检测系统光电倍增管,检波放大器,读出装置五、分析条件的优化1.分析线的选择每种元素都有几条可供选择使用的吸收线。
一般选待测元素的共振线作为分析线,可以得到最好的灵敏度。
在测量高含量元素时,也可选次灵敏线。
2.单色器光谱通带的选择(调节狭缝宽度)光谱通带的选择以排除光谱干扰和具有一定透光强度为原则。
无邻近干扰线(如测碱及碱土金属)时,选较大的通带,以提高信噪比和测量精密度,降低检出限;反之(如测过渡及稀土金属),宜选较小通带,以提高仪器的分辨率,改善线性范围,提高灵敏度。
实验一 AAS 标准加入法测水中Mg一、实验目的1.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基本原理2.熟悉原子吸收仪器的基本操作3.学习标准加入法 二、基本原理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以下工作原理:由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出一定强度和波长的特征谱线的光,当它通过含有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时,原子蒸汽对这一波长的光产生吸收,未被吸收的特征谱线的光经单色器分光后, 照射到光电检测器上被检测,根据该特征谱线光强度被吸收的程度,即可测得试样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的方法,若是利用火焰的热能,称为火焰原子吸收法,是最常用的原子化方法,其中空气-乙炔火焰可用于常见的30多种元素的分析。
其过程是:待测元素溶液经过雾化器形成喷雾,其中少部分细小均匀的气雾溶胶,进入燃烧器的火焰,经过蒸发、干燥、熔化、解离、激化、化合等复杂的步骤,该过程中存在的一定比例的原子蒸汽也就是基态原子,其对该待测元素空心阴极灯发射出特征谱线的光产生共振吸收,测量吸收前和吸收后的光,经对数转换得到吸光度A ,A 与溶液中待测离子的浓度ρ成正比,据此可得到定量分析结果。
标准曲线法是原子吸收光谱分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法是配制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系列,在一定的仪器条件下,依次测出它们的吸光度,以标准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相应的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试样经适当处理后,在测量标准曲线吸光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量其吸光度,根据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即可查出样品溶液中被测元素的含量,再换算成原始样品中被测元素的含量。
试样基体成分一般不能准备知道,当它对原子化效率的影响较大时,采用标准曲线法就会产生较大误差,这是可采用另一种定量方法——标准加入法。
过程和原理如下:取等体积的试液两份,分别置于相同容积的两只容量瓶中,其中一只加入一定量的待测元素标准溶液,分别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别测定其吸光度,则x k A ρ=x (1) ()x k A ρρ+=00 (2)式中ρx 为待测元素的浓度;ρ0为加入标准溶液后溶液浓度的增量;A x 、A 0分别为两次测量的吸光度。
第十一章几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简介通过特殊的仪器,测定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从而进行定性、定量及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仪器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的种类繁多,内容广泛,本书第八、第九两章介绍了吸光光度分析和电化学分析,根据我国工、农业生产和科研的实际情况以及仪器分析的发展趋势,本章再简要介绍几种现代仪器分析方法。
第一节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一、概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y, AAS),简称原子吸收法。
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征谱线的吸收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
与吸光光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相同,都遵循朗伯—比尔定律,在仪器及其操作方面也有相似之处。
目前,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方法,并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分析领域,该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选择性好,方法简便吸收光辐射的是基态原子,吸收的谱线频率很窄,光源发出的是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所以,不同元素之间的干扰一般很小,对大多数样品的测定,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多种元素。
2.灵敏度高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多数金属元素测定的灵敏度为10—8~10—10g?mL—1;非火焰原子吸收法的绝对灵敏度可达10—10g。
3.精密度好,准确度高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测定的影响较小,所以,该法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对微量、痕量元素的测定,其相对误差为0.1~0.5%。
由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有着灵敏、准确、快速等优点,因而其广泛地应用于农业、林业、国防、化工、冶金、地质、石油、环保、医药等部门,可以测定近70多种金属元素。
二、基本原理原子对光的吸收或发射,与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有关。
当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必须从外界吸收相应于这两能级间相差的能量;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则要放出这部分能量。
由于原子中的能级很多,电子按一定规律在不同的能级间跃迁,使原子吸收或发射一系列特征频率的光子,从而得到原子的吸收或发射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