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颅脑创伤救治指南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259.93 KB
- 文档页数:11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使颅骨发生断裂、颅内脑组织受损或颅内血肿形成的病理状态。
颅脑创伤的发病率较高,危害极大。
针对颅脑创伤的救治需制定符合临床实际的救治指南,以确保患者得到及时、科学、全面的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以期提高对颅脑创伤的救治水平。
一、评估患者情况1. 患者初期救护颅脑创伤患者需要立即得到救治,因此在患者发生事故后及时进行急救十分重要。
救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快速评估,包括清除呼吸道、止血、拍打患者双肩以唤醒其意识等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得到维持。
2. 评估颅脑损伤程度在将患者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伤情进行初步评估。
评估颅脑损伤程度需要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瞳孔反应、肢体运动情况等,以便在后续治疗中能够及时调整救治方案。
3. 评估CT影像医院到达后,患者需要进行头部CT检查,以明确颅脑损伤的具体情况。
根据CT影像的结果,医护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伤情,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二、调整患者体位1. 保持呼吸道通畅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
在救治之初需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清除吐血、呕吐物,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
2. 避免颅内压增加针对颅脑创伤患者,应避免头部下垂,以防止颅内压增加。
需要将患者头部略微抬高,以有利于颅内高压的排出。
三、药物治疗1. 治疗颅高压对于颅脑创伤患者,颅内高压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在救治中需要尽快降低颅内压,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呋塞米等,也可采取脱水疗法、高渗糖液等手段进行治疗。
2. 抗生素应用在严重颅脑创伤的患者中,由于颅内感染的风险较大,因此通常会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3. 镇痛及镇静颅脑创伤患者在疼痛及不适感较为明显,故需给予镇痛及镇静处理,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四、外科治疗1. 紧急手术对于颅脑创伤患者,当出现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伴有颅内血肿、脑挫伤、脑水肿等情况时,往往需要立即进行紧急手术,以减轻颅内压,救治颅内血肿等。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指由于外力作用而对颅骨和/或脑组织造成损害的一种疾病。
其严重程度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颅脑创伤的及时救治至关重要。
1. 紧急评估和处理病人的基础生命支持应该是所有救治措施的首要任务。
在评估之前,应首先保证病人的呼吸和心跳正常。
然后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神经系统的评估、生命体征的监测、诊断成像的获取等。
对于昏迷的病人,应优先考虑呼吸支持和气道管理。
2. CT扫描颅脑创伤的诊断主要依靠CT扫描。
对于初步疑似颅脑创伤的患者,应尽快进行CT扫描以明确伤情。
CT扫描能够显示颅内的出血、水肿以及颅骨骨折等异常。
3. 预防二次损伤颅脑创伤可能导致神经衰弱和细胞破坏,从而导致神经元的功能障碍和延迟性损伤。
为了防止二次损伤,应立即采取措施,如降低颅内压、纠正低氧血症等。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脑创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的血液和减轻颅内压,从而降低颅内的压力和减少神经元的损伤。
常见的手术包括开颅手术、去骨盖室术、减压手术等。
5. 康复治疗颅脑创伤病人的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认知和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的方案应根据病人的特定情况而定,可以包括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和言语治疗等。
总之,颅脑创伤的临床救治需要及时、全面地评估病人的病情,包括呼吸和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颅骨状况等。
针对不同的病情,应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以尽快缓解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并最大限度地恢复病人的功能。
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紧急情况,其采取合适的救治方法关乎生命危险的重大问题。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些解决方案,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评估和治疗颅脑创伤患者。
一、颅脑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颅脑创伤患者的初步评估包括了对患者的意识、呼吸和循环的评估。
此外还需要检查患者受伤的部位和进行头颅影像检查。
1、意识与神经系统意识状态是评估颅脑创伤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
Glasgow昏迷评分系统是最常用的一种测量意识状态的方法。
Glasgow评分由眼睁开反应、语言反应和运动反应构成,每项评估分数为1-4分,总分数为3-15分,评分越低,意识状态越差。
除意识状态外,还需要对患者的神经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肢体运动、感觉等,从而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是否存在异常。
2、呼吸与循环对颅脑创伤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
需要检查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对呼吸支持包括氧疗、机械通气和协同通气等方法。
对于循环不稳定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液体输注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情况,预防突发情况的发生。
3、头颅影像检查颅脑创伤患者应根据情况进行头颅影像检查。
头颅CT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患者颅骨和脑组织是否损伤。
MRI检查可以显示更加详细的脑部组织结构,SSPCT检查可以显示脑血管供应情况。
1、保持呼吸道通畅一旦颅脑创伤患者失去意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进行手动通气或使用呼吸机支持呼吸。
此外,需要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引起窒息。
2、控制颅内压力颅脑创伤后,脑组织水肿和出血等影响颅内压力的因素会逐渐增加。
有效的颅内压控制可以减缓和预防脑组织损伤,降低死亡率。
颅内压监测和药物治疗是控制颅内压力的主要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曲安奈德|硫酸甘露醇等。
3、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颅脑创伤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脑内出血清除、减压手术等。
通过手术清除颅内血肿、减轻颅内压力,从而减少脑组织缺血和缺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颅脑创伤的急救服务指南与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为颅脑创伤急救提供指南与规范,旨在帮助医务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提供高效和安全的急救服务。
颅脑创伤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及时和适当的急救对于患者的生存和康复至关重要。
急救准备1. 紧急医疗设备确保急救场所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包括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呼吸机等。
这些设备可以帮助医务人员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手段。
2. 急救药物和工具准备必要的急救药物和工具,如止血药、镇痛药和氧气。
这些药物和工具可以帮助缓解患者的疼痛,控制出血,并提供氧气支持。
3. 人员培训和演练确保急救人员接受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掌握颅脑创伤的急救知识和技能。
定期进行模拟演练,以保持急救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急救流程1. 评估患者状况第一步是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状况、呼吸、血压和脉搏等。
根据评估结果判断患者的急救优先级,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2. 给予氧气如果患者呼吸困难或氧气饱和度低于正常范围,应立即给予氧气。
使用将氧气输送至患者口鼻的面罩或导管。
3. 确保通畅呼吸道在急救过程中,确保患者的呼吸道畅通。
可以采用头后仰、下颌提拉等方法,以保持气道通畅并促进呼吸。
4. 控制出血如果患者出现严重出血,应尽快控制出血源。
使用合适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绷带包扎等。
5. 病情监测和记录在急救过程中,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相关数据。
这有助于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提供给后续的医疗救治。
急救注意事项1. 避免颠簸和震动在抬运和转运患者时,避免颠簸和震动。
这可以减少颅脑创伤的进一步恶化,并降低患者的痛苦。
2. 防止二次伤害在急救过程中,尽量避免给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注意保护患者的颈椎和脊柱,并避免不必要的动作。
3. 移送至专科医院颅脑创伤需要及时的专业救治,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尽快将患者移送至专科医院。
与专科医院保持密切联系,准备接诊并提供必要的信息。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颅脑创伤急救的指南与规范。
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解读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极其严重且危急的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
为了提高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相关的救治指南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进行详细解读,以期为临床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重型颅脑损伤的定义与诊断重型颅脑损伤通常是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在 3 8 分之间,伤后昏迷 6 小时以上,或在伤后 24 小时内意识恶化再次昏迷 6 小时以上者。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外伤史、临床表现(如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瞳孔变化等)以及影像学检查(如头颅 CT、MRI 等)。
头颅CT 是诊断颅脑损伤的首选方法,能够快速明确颅脑损伤的类型、部位和程度。
二、院前急救院前急救是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在现场,急救人员应首先确保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和鼻腔的异物、呕吐物等,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同时,要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循环稳定,纠正休克。
对于有明显颅脑外出血的患者,应进行加压包扎止血。
在搬运患者时,要注意保持头部和脊柱的稳定,避免加重损伤。
三、院内急诊处理患者到达医院后,应立即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
包括再次评估生命体征、GCS 评分、完善头颅 CT 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
对于有脑疝形成迹象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如快速静脉输注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药物。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重型颅脑损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颅内血肿、挫伤坏死的脑组织,解除脑受压,降低颅内压。
手术指征包括颅内血肿量大(幕上血肿量大于 30ml,幕下血肿量大于 10ml)、有明显的脑受压症状和体征、脑疝形成等。
手术方式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正常的脑组织和血管,尽量减少手术创伤。
五、非手术治疗除了手术治疗外,非手术治疗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颅脑创伤救治系列指南解读
参考资料
1.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
会2009
2.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
家委员会2011
3.急性颅脑创伤的手术规范江基尧2008
4.急性颅脑创伤规范化手术治疗刘佰运第三届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
5.中国颅脑创伤外科手术指南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
会2009
6.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盐注射液-治疗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
创伤学分会神经损伤专业组2010
7.中国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专家共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中国神经创伤专
家委员会2011
8.神经生长因子(恩经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国神经生长因子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协作
组2012
9.颅脑创伤救治指南(第三版)江基尧2007
1.危重昏迷病人院前急救及转运
院前急救的原则是重点了解病情,系统而全面地检查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情,迅速转送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治和复苏。
重点了解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及受伤具体过程;
认真检查头部及全身情况;
初步止血,妥善包扎伤口;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有休克的颅脑创伤应就地进行心肺复苏(CRP)及抗休克治
疗;
怀疑合并脊髓损伤者需给予颈托、胸围或腰围固定;
一般情况下,颅脑创伤患者均应及时送入专科医院进行救治,
正确掌握转运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很大的意义,但患者转运的
适应症不是绝对的,需考虑如下因素。
呼吸、循环系统有无障碍,途中是否会发生呼吸、循环衰竭;
有无发生脑疝的可能;
颅内出血或创伤出血是否停止;
运送路途的远近;
运载工具的选择;
运送过程中需必备相关急救器材和药物;
及时处理转运过程中的神经症状,如躁动或癫痫、颅高压等;
2.急诊颅脑创伤病人接诊处置及急诊救治原则
建立绿色通道,确保伤者入院后第一时间迅速进入急诊抢救室。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意识状态;
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
简要的神经系统和全面检查;
重视多发伤及复合伤,必要时请相关专科医师会诊协助诊断;
及时安排相关检查;
急诊救治原则则包括如下:
抢救生命原则(VIPCO救治程序);
初步清创,肌注TXT;
迅速解除脑疝;
合并伤的治疗;
颅脑创伤的各种类型急诊手术;
3.颅脑创伤神经影像学检查
不能忽视神经系统的一般检查(望诊、脑神经功能检查、各
种病理反射等);
头颅CT是颅脑创伤患者影像学检查的首选;
CTA和MRA可用于创伤性血管损伤的无创性诊断;
DSA在颅脑损伤用于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和难以控制的
大出血的诊断;
MRI对亚急性和慢性的脑损伤敏感性高;
4.颅脑损伤的现代监护
生命体征监测;
中心静脉压;
呼气末CO2含量的连续监测;
神经功能监测(意识状态、瞳孔及一般神经功能);
颅内压的监测;
脑氧代谢的监测;
脑微透析监测;
脑温的监测;
神经电生理监测;
脑循环监测;
5.重症颅脑创伤围手术期处理原则
NICU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短期内无法苏醒患者常规气管切开
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药物治疗,全身支持疗法,预防并发症(止血、抗感染、能量合剂等)脑保护药物的应用
控制高热,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防治肺部、消化道等并发症
控制感染
营养支持
催醒及康复治疗
脱水剂应用原则
指征:CT有占位效应或ICP>20 mmHg(有条件做颅内压监测)
局灶性脑挫裂伤、无明显占位效应患者不应使用甘露醇
甘露醇+速尿+白蛋白联合使用时降颅压最有效
甘露醇推荐剂量0.25~1.0g/kg,2-6次/d
肾功能不全病人和低血压病人慎用甘露醇
避免大剂量、长期使用
甘露醇使用时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血浆渗透压超过300-320 mmol/L时无效
肺部并发症防治
重型颅脑创伤昏迷病人容易发生NPE和肺部感染尽早行气管切开
及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血气正常
定期行痰培养,按药敏使用适当抗生素
加强呼吸道护理
发生NPE的病人,除使用呼吸机外建议使用激素
应激性溃疡的防治
重型颅脑创伤昏迷病人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
尽早使用制酸剂和胃戮膜保护剂
胃肠出血的病人应该禁食
小量胃肠出血的病人应静脉给予止血剂和制酸剂大量胃出血的病人采用胃镜检查和局部使用药物,仍无效时可行胃大部切除(肠道出血的病人无效)
加强静脉营养
肾功能不全的防治
重型颅脑创伤昏迷病人可发生肾功能不全
对于年老、休克、高血压病史患者慎用甘露醇
慎用影响肾功能的抗生素
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预后较好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预后差
严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透析指征
血钾>6.5 mmol/L
血尿素氮>100 mg/dl
血肌醉>8mg/dl
6.颅脑创伤手术操作原则和规范
急性硬脑膜外血肿
开颅清除血肿+颅骨复位(必要时考虑去骨瓣减压)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
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脑疝)+尽可能硬脑膜减张缝合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通常采用单孔钻颅引流术
对于多次钻颅引流术无效病人,应行开瓣手术
开放性颅脑外伤清创术(非火器伤)和颅脑火器伤清创术
污染的、有异物和坏死脑组织及血块的开放伤,需尽早、尽可能清
除异物和坏死脑组织并彻底止血,使之成为闭合伤;24小时内注射TAT 1500 IU
颅骨凹陷骨折复位术
除严重污染和粉碎颅骨骨折外,一次成形复位
颅骨修补术
伤后3~6个月行颅骨成形术,感染伤口>1年
脑脊液漏修补术
伤后持续1个月以上可采用手术修补
7.颅脑创伤病人的康复治疗
颅脑创伤的康复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即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急性期康复治疗包括:
保持呼吸道通畅;
促醒治疗;
保持良好姿位;
维持肌肉和软组织的弹性、防止挛缩或关节畸形;
防止瘫痪肢体肿胀;
尽早活动;
其它物理治疗机矫形器的应用;
恢复期康复治疗包括:
运动障碍的治疗;
言语和吞咽障碍的治疗;
认知障碍的治疗;
行为障碍的治疗;
后遗症期康复治疗:
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
职业训练;
矫形器和辅助器具的应用;
8.颅脑创伤预后评价
颅脑损伤的后期并发症
外伤后不需要常规预防用抗癫痛药物
外伤性脑积水
梗阻性脑积水外科手术
交通性脑积水选择性手术
脑外伤后综合征:对症治疗
长期昏迷:无特效方法,积极采用综合催醒方法脑功能障碍:无特效方法,积极采用综合方法
颅内损伤风险的临床评价
轻度颅内损伤风险临床评价
临床表现
无症状
头痛、头昏头晕
头皮血肿、裂伤、挫伤、擦伤
未出现中度和高度颅脑损伤的表现标准(无意识丧失等)
处置意见
对症处理
必要时可行CT检查
非移位的线形骨折无需要治疗
可以回家观察
出现以下症状应立即随诊
意识水平改变(包括不易唤醒)
行为异常
头痛加重
言语含糊
一侧上肢或下肢力弱或感觉丧失
持续呕吐
一侧或双侧瞳孔散大,用亮光照射时不缩小癫痛(痉挛或抽搐发作)
受伤部位肿胀明显加重
中度颅内损伤风险临床评价
临床表现
受伤当时或伤后有意识改变或丧失
头痛进行性加重
外伤后癫痛
年龄小于2岁
呕吐
外伤后遗忘
颅底骨折的征象
多发损伤
严重的面部损伤
可能存在颅骨穿通或凹陷骨折
明显的帽状唯膜下肿胀
处置意见
头颅CT检查:是诊断颅内损伤的首选方法住院治疗
回家观察指征:院外观察指标
头颅CT正常
初次检查GCS》14
神经系统功能正常
有清醒可负贵的成年人监护病人
病人在必要时能够方便地回到医院急症室重度颅内损伤风险临床评价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进行性障碍局灶神经系统体征合并呼吸和循环紊乱儿童和老年
严重合并伤
处置意见
做CT检查
住院NICU
病危通知
必要时急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