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大全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167
、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编号:XXXXX版本号:XX编制:审核:批准:发放部门:实施日期:目录1. 目的 (3)2. 范围 (3)3. 定义 (3)4. 职责 (3)5. 管理程序 (4)6. 关联文件 (6)7. 关联记录 (6)8. 相关附件 (6)1.目的为有效控制公司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对其进行控制和管理,为质量改进计划及质量策略规划提供参考,以便能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
2.范围公司所有产品、项目成本控制的策划、控制、分析、改进。
3.定义3.1 质量成本:是一种动态成本,是总成本和生产成本的一部分,由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效成本、外部失效成本组成。
3.2 预防成本:为调查、预防或减少不合格或缺陷所支付的成本费用。
3.3 鉴定成本:为评估产质量量是否符合产质量量要求而进行的检验和检查、试验的费用。
3.4 内部损失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货前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3.5 外部损失成本:产品或服务在交付后因未能满足规定的产品/服务质量要求所发生的一切成本损失费用。
4.职责4.1财务部是本制度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组织实施:4.1.1财务部负责汇总产品的各项质量成本;4.1.2财务部负责编制质量成本报表及质量成本分析;4.1.3财务部负责对质量成本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对分析出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跟踪管理。
4.2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质量成本数据的收集、统计。
5.管理程序5.1总体策划公司的质量成本策划和规划工作由财务部统筹,组织落实,在每年年初确定当年的质量成本目标。
5.2确定质量成本的项目、内容及范围5.2.1公司各项质量成本分析的项目、内容及范围由各部门负责建立,经财务部审查批准,由各部门负责实施和执行。
5.2.2本公司的预防成本包括质量培训费咨询费、质量工作费、专项质量改进费、质量认证审核费、质量改进等。
5.2.3鉴定成本包括材料及产品的试验检验费、检测设备和器具的维护、计量、修理和折旧费等。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是指通过对企业各个环节的质量成本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以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成本的降低。
本文将从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重要性、管理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探讨其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一、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概念全面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生产再到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对质量成本进行全面的分析、控制和管理,从而使企业在实现质量目标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不仅包括直接质量成本,如检验成本、报废成本等,还包括间接质量成本,如售后服务成本、声誉损失成本等。
通过全面质量成本管理,企业能够全面了解和控制产品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从而提高质量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
二、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1. 提高质量水平:通过对质量成本的全面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2. 降低产品成本:质量成本的降低能够减少无效的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并最终实现企业盈利的增长。
3. 提升管理水平:全面质量成本管理需要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分析和管理,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全面提质增效。
三、全面质量成本管理的方法1. 质量成本分类管理:将质量成本划分为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内部失控质量成本和外部失控质量成本等不同类型,并对每个类别的成本进行详细分析和管理。
2. 质量成本计量和评估:建立完善的质量成本计量和评估体系,通过定量化的数据分析,准确衡量和评估各类质量成本,并及时进行成本控制。
3. 质量成本优化和改进:通过全面分析质量成本的构成和原因,找出造成质量成本高的主要因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效益。
4. 质量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全面的质量成本管理制度和标准,明确责任和权限,加强对质量成本的监督和控制,形成持续改进的管理机制。
质量成本管理
1、
质量成本的构成
预防成本
内部故障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 鉴定成本 外部故障成本
外部保证质量成本
1)运行质量成本:
运行质量成本指企业达到和保证规定的质量水平所耗费用。
2)外部保证质量成本:
在合同环境下,根据顾客提出的质量保证要求而提供客观证据和保证活动所支付
的费用。
2、质量成本特殊曲线
质量成本
质量水平
QM
(合格率)
M
质量总成本线
.
100%不合格品 适宜区 100%合格品
Ⅰ Ⅱ Ⅲ
质量改进区域
控制区 改善区 故障成本或损失>70% 损失成本≥50% 损失成本<40% 预防成本<10% 预防成本=10% 鉴定成本>50% 待改善
3、质量成本总额分析 1)计划目标分析
质量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鉴定成本+预防成本 2)相关指标分析
销售质量成本率= X100%
反映销售收入支付质量成本多少
产值质量成本率= X100%
考核质量成本占产值的比重,引起生产部门重视
利润质量成本率= X100%
如找不到更有利的改进项,将重点转为控制
质量过剩 重新审查标准或放宽检验方案
质量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总额
质量成本总额
产值
质量成本总额
利润。
全面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本控制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和过程,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方法。
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控制质量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质量成本控制措施和方法。
一、质量成本的分类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质量成本可以分为三类:预防成本、评估成本和故障成本。
1.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包括与产品和服务质量相关的所有活动和资源投入,旨在预防生产过程中的缺陷和问题的发生。
这些成本主要包括培训员工、制定和执行质量管理计划、维护设备和工具等。
2. 评估成本:评估成本是指为了检测和评估产品和服务质量而进行的成本。
这包括质量检测、测试和评估所需的人力、设备和材料等。
3. 故障成本:故障成本是由于产品和服务质量问题而产生的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退货、返工、维修、保修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客户投诉处理等。
二、质量成本控制的方法在全面质量管理中,控制质量成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 预防为主:预防成本在全部质量成本中占比较大,因此,企业应该将预防问题的发生作为首要任务。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培训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加强设备和工具的维护保养,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从源头上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2. 精细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对全过程的控制和管理,并提倡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通过对每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规划、组织、控制和纠偏,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避免问题扩大化和成本增加。
3. 追求零缺陷:在全面质量管理中,追求零缺陷是一个重要目标。
企业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督,提高产品和服务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实现质量成本的最小化。
4. 数据分析和改进:企业应该通过数据分析和改进来不断提高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水平。
通过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找出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以降低故障成本和评估成本。
5. 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参与质量成本控制,企业可以建立激励机制。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旨在帮助组织更好地理解和控制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成本。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成本(Prevention Costs):这是为防止产品或服务质量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所产生的费用。
这些成本包括培训员工、开发质量管理计划、实施质量标准、开展检查和测试等活动。
2. 评估成本(Appraisal Costs):评估成本是为了检测和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而产生的费用。
这包括检验、测试、审核和供应商评估等活动。
3. 内部失误成本(Internal Failure Costs):这些成本与在组织内部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有关。
它们包括废品处理、重新加工次品产品、设备维修和废品报废等费用。
4. 外部失误成本(External Failure Costs):外部失误成本涉及在产品或服务交付给客户后,客户发现了质量问题所产生的费用。
这包括客户退货、维修和保修、产品召回和诉讼成本等。
5. 质量成本报告(Quality Cost Reporting):这是将上述三种成本(预防、评估、失误)进行跟踪和报告的过程。
通过定期生成质量成本报告,组织可以清晰地了解与质量相关的支出,并制定改进计划。
6. 绩效改进(Performance Improvement):基于质量成本报告,组织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失误成本,提高质量,减少浪费,增强客户满意度,并提高竞争力。
这包括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改进过程和流程,培训员工等。
7. 质量意识和文化(Quality Awareness and Culture):建立质量意识和文化是质量成本管理的关键方面。
组织需要将质量视为全员参与的使命,培养员工对质量的关注和责任感。
通过质量成本管理,组织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减少不合格产品数量,增加客户满意度,同时提高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这种方法有助于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减少失误和纠正的成本,从而提高整体业务效率。
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制度范文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质量绩效,企业需要建立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对质量成本的系统分析与管理,不断提高质量水平、降低质量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质量成本的概念与分类1、质量成本的概念质量成本是指为达到产品或服务质量要求而发生的成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包括预防成本、评审成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四个方面的费用。
- 预防成本:为防止产品质量问题而进行的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如培训、设备维护等费用。
- 评审成本: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而进行的检验与鉴定活动所产生的成本,如检测费用、品牌注册费用等。
- 内部故障成本:发生在企业内部,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如返工费用、废品处理费用等。
- 外部故障成本:发生在企业外部,由于质量问题导致的成本,如退货费用、维修费用等。
2、质量成本的分类根据质量成本发生的阶段与原因,可以将质量成本分为控制成本和失控成本两类。
- 控制成本:由于对质量成本的系统管理与控制,使质量成本能够在有效范围内控制在合理水平的费用。
包括预防成本和评审成本。
- 失控成本:由于质量管理缺陷,导致质量成本超出控制范围的费用。
包括内部故障成本和外部故障成本。
三、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的目标与原则1、目标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方法与手段,对质量成本进行彻底的分析与管理,以实现以下目标:- 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水平;- 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企业竞争力,增强市场地位。
2、原则全面质量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应遵循以下原则:- 全员参与:所有员工都应参与质量成本分析与管理,树立质量意识与责任感,共同提高质量水平。
- 过程管理:重视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每一个步骤都能达到预期质量要求。
- 综合考虑:在质量成本分析与管理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并进行综合分析,不仅仅考虑经济成本,还要考虑质量风险等因素。
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引言概述: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成本以及客户满意度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质量成本控制方法,包括质量预防、质量评估、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
一、质量预防1.1 优化设计:通过优化产品或者服务的设计,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这包括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材料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方面。
1.2 培训和教育:提供员工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以减少由于操作不当导致的质量问题。
1.3 设立质量目标: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并将其与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预质量预防工作。
二、质量评估2.1 检测和测试:建立有效的检测和测试机制,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确保其符合质量标准。
2.2 数据分析:通过对质量数据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3 客户反馈:积极采集客户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满意度,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质量改进3.1 过程改进:通过改进生产或者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这可以包括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设备和工具等。
3.2 团队合作:鼓励员工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共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团队的整体绩效。
3.3 持续改进: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不断寻觅和解决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
四、质量管理4.1 质量标准:建立明确的质量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符合要求。
4.2 质量控制:制定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产品或者服务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督。
4.3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结论:质量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质量预防、质量评估、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并持续改进,以实现质量成本的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