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公开课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04 MB
- 文档页数:28
《桥》最新公开课优秀课件一、课程背景《桥》是我国著名作家茅盾的一篇经典短篇小说,发表于1932年。
该作品以1927年大革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一群铁路工人为保护大桥、支援革命军队而英勇斗争的故事。
小说通过描绘人物性格、心理活动以及复杂的社会关系,展现了大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二、课程目标1.理解《桥》的背景和主题,把握作品的时代意义。
2.分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揭示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3.掌握小说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激发爱国情怀。
三、教学内容1.背景介绍:介绍《桥》的作者茅盾,以及作品发表的时代背景。
2.故事梗概:概括讲述《桥》的主要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
3.人物分析:深入剖析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4.结构与手法:分析《桥》的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解读作品的艺术魅力。
5.思辨与创新:引导学生对《桥》进行思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6.爱国主义教育:联系现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桥》的背景、情节、人物、结构等进行讲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作品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
4.案例分析法:选取作品中的经典片段进行深入剖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程论文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桥》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六、教学资源1.文本资源:提供《桥》原文及相关评论文章。
2.音像资源:播放与《桥》相关的影视作品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
3.网络资源:推荐优秀的学习网站和论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和交流。
七、课程安排1.课时:共计16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