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_活法知识点
- 格式:docx
- 大小:15.67 KB
- 文档页数:2
活法第一章精辟总结
活法第一章主要讲述了人生的态度和生活的方式。
这一章节提
出了许多深刻的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总结。
首先,活法第一章强调了积极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
作者提到
了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态度,提
倡善良、宽容和乐于助人的品德。
其次,活法第一章也探讨了生活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提出了一
些实用的建议,如如何合理安排时间、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
持身心健康等方面。
这些建议对于我们改善生活质量、提升个人素
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此外,活法第一章还涉及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作者鼓励人们
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要有追求真理和美好的精神追求,要
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许。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综上所述,活法第一章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人生意义等方
面都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观点。
我们应该从这些观点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活法第一章的精辟观点,无疑对我们的人生之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活法每章读书笔记一、章节主旨。
第一章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意义以及稻盛和夫对于人应该如何活在世上的基本观点。
他认为人生是有目的和意义的,这个意义不是简单的功名利禄,而是提升心性、磨炼灵魂。
二、重要观点与感悟。
1.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炼灵魂。
- 稻盛和夫指出,我们降临俗世,经受各种风浪的冲击,尝尽人间的苦乐,或幸福或悲伤,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们都不懈地、顽强地努力奋斗。
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为了磨炼灵魂。
这种观点与世俗中很多追求物质享受和功名利禄为人生目标的想法截然不同。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忙碌于追求金钱、地位和名誉,而忽略了内心灵魂的成长。
例如,在商业世界中,有些企业为了短期利益不择手段,没有考虑到企业经营对社会和员工灵魂层面的影响。
- 从个人角度来看,当我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如果以磨炼灵魂为目标,就会有不同的应对态度。
比如在失业或者失恋时,不是仅仅陷入痛苦和自怜,而是思考这是提升自己、磨炼灵魂的机会,从而更加积极地去学习新技能或者反思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足。
2. 因果法则的力量。
- 书中提到“因”和“果”的关系。
他认为在我们的人生中,善因会带来善果,恶因会带来恶果。
这不是简单的迷信,而是一种基于道德和行为准则的哲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每一个行为、每一个念头都像是种下的种子,会在未来结出相应的果实。
例如,如果一个人总是心怀恶意,嫉妒他人的成功,那么他自己的内心会充满痛苦,而且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和事业发展,这就是恶因带来的恶果。
相反,积极乐观、乐于助人的人往往会吸引到更多的善意和机会,这就是善因带来的善果。
- 从社会层面来看,一个充满善意和道德的社会环境是由每个个体的善因累积而成的。
如果大家都遵守道德规范,积极为社会做贡献,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繁荣。
三、对自身的启发。
1. 重新审视人生目标。
- 读完这一章后,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的人生目标是否过于狭隘。
以前我更多地关注外在的成就,如职业晋升和物质财富的积累。
活法名词解释1、活法,是一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
活法不同,境界就不同。
有的人活得轻松,有的人活得沉重;有的人活得踏实,有的人活得轻狂。
心地善良、心胸宽广的人,活法就是高尚的;内心阴暗、鼠肚鸡肠的人,活法就是卑鄙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人,活法就是可耻的;贪婪、凶狠、冷漠的人,活法就是丑陋的。
是指一种态度,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表现出来是一个人怎样面对生活中的事物,如何生活,以及活得怎样。
2、活法的特点,任何人在他的人生发轫之初,总有一段时光,没有什么可留恋,只有抑制不住的梦想,没有什么可凭仗,只有他的好身体,没有地方可去,只想到处流浪。
那时候,我们称之为“完美时光”。
当你被失败拥抱时,成功可能正在一边等着吻你的脸。
生活就像坐过山车,有高峰,也有低谷,这意味着,无论眼下是好是坏,都只是暂时的。
3、活法的作用,没有绝对完美的人,不完美才是人生。
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通过奋斗,使自己的人生变得完美。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我们不要艳羡他人,不要输掉自己。
生活本来平淡如水,放一点盐它就会是咸的,放一点糖它就会是甜的,放一点咖啡它就会是苦的,放一点茶它就会是香的,想调成什么味道,全凭你自己。
安于某一种生活,并不意味着你不懂得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4、活法的要求,我们不是为了活着才来到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为了快乐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我们的一切都应该为快乐让路,因为只有快乐,才能让我们真正地享受人生。
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
活法第一章《实现理想》只有主动追求的东西才可能到手——一条人生法则世事难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我们无意中就会产生这种看法。
然而,正因为我们有“事不遂恩就是人生”的想法,才导致了“事不遂愿”的结果。
因此,不如意的人生,就产生于你自己消极的想法。
一个人的人生就是他思维的产物,许多成功哲学都这么强调。
从我自己的人生经验出发,我把“心不唤物,物不至”作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就是说,只有自己内心渴望的事情,才能将它呼唤到可能实现的射程之内。
首先要明白“心不想,事不成”。
换句话说,一个人心中描绘的事情或心中的望,会如愿地在其人生中出现。
因此要想做成事情,首先要思考“要这样,必须这样”,这种愿望比谁都强烈,热情达到燃烧的程度,这比什么都重要。
我第一次切身感受这个道理是在40多年前.第一次听松下幸之助先生的讲演。
当时的松下先生还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我也刚开始创业,还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当时松下先生谈到了著名的“水库式经营”。
未建水库的河流,遭逢大雨,就会引发洪涝,而连日干早,河水就会枯竭。
因此要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免受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企业经营也一样,景气时要为萧条期做好储备,经营应该留有余裕。
听松下先生这么讲,挤着几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的声音如波纹般传开。
我坐在后面,明白这些牢骚的内容。
“说什么呢?正国为没有余格,所以大家才每天辉汗如雨、恶战苦斗,如果有余裕,谁愿意如此辛苦呢?我们想听的是怎样才能建水库,而你现在只是强调建水的重要性,有什么用呢?”在交头接耳的埋怨声中讲演结束,开始答疑,一位男士站起来,表达了这种不满:“如能实现水库式经营,当然很理想,但现实是做不到。
怎样才能做到,如果不教我们具体的方法,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听到这个问题,松下先生组和的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沉默片刻,他便自言自语道;“那方法我也不知道,尽管不知道,但必须要建水库,你必须得这么想”听松下如此回答,全场一片哗然。
《活法》精华荟萃2015-02-01山东英科成品厂INTCO_CP一、人生的意义1.1 混乱时代追问人生意义很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因为缺乏明确的价值观,才导致了今日社会的混乱,拥有这种观点的人不止我一个。
哲学,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指针,所谓哲学,也可以称之为理念或者思想;1.2 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我们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在哪里?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如果说人生有不灭之物,那就是灵魂。
人们在磨练中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
今天比昨天做的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天都付出真挚的努力、不懈的工作、扎实的行动、诚恳的修道,在这样的过程中就体现了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
1.3 单纯的原理原则就是不可动摇的人生指针人的灵魂可以被磨练,也可以被污染;人的精神可以变得高尚,也可以变得卑微,这取决于我们的人生态度,就是我们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越是才华出众的人,越需要人生的指针,依靠它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这指针就是我们所说的理念、思想和哲学。
人格=性格+哲学。
与生俱来的性格,加上在人生道路上学习到的、领会到的哲学,这两者相加就形成了人格。
1.4 人生真理在勤奋工作中领会怎样才能提升人格呢—修身养性,具体应该怎么做?劳动,也就是说工作。
劳动对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劳动具有克制欲望,磨练心志,塑造人格的功效;劳动不仅是为了生存、为了温饱,它还陶冶人的情操;聚精会神,孜孜不倦,全身心投入每一天的工作,这就是最尊贵的“修行”,就能磨练灵魂、提升思想境界。
全神贯注于一事一业拼命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人在这个过程中,灵魂自然而然获得净化,形成其厚重的人格。
正确的人生哲学,只有在拼命工作中,在汗水中才能产生。
人的精神只有在日常的、不懈的劳动中才能得到磨练。
不必脱离俗世,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练意志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每天认真工作,就能塑造高尚的人格,就能获得幸福的人生!1.5 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将发生180度转变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所谓能力,也可以说是才能、智商,多半是先天的资质;而热情是指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的程度,这是后天的要素,可由自己的意志来掌控。
《活法》读书笔记1、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练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
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形成高尚的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收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2、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3、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
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
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
无论是谁,人生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4、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败告终。
差别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
5、如果根据现在的能力判断自己“行还是不行“,那就永远做不成新的事情或困难的事情。
”设定一个更高的合格线,更进一步采取行动,直至现实与愿望完全吻合为止。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出色成果。
6、无论眼界多高,也必须脚踏实地。
无论梦想和愿望是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地重复简单的工作。
为了继续昨日的工作,不得不挥洒汗水,一毫米、一厘米地前进,把横在眼前的问题一个个解决掉,时间就这样在看似微不足道度过了。
7、与其徒然为明日烦恼、孜孜不倦地计划未来,不如首先倾注全力充实每一个今天。
这才是实现梦想的最佳有效途径。
8、尽管因专业领域不同,但工作最重要的关键部分是相同的,彻底贯彻现场主义、仔细观察现象很重要。
9、解决问题的答案总是在现场。
但是,为了得到答案,对待工作要有一股不服输的高度热情及深厚感情。
而且,要用率真的眼睛目不转睛地观测现场。
就在这种审视、倾听、贴心当中,我们才能第一次听到产品对我们的私语,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10、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所谓集中力,是根据思考能力的强度、深度、大小产生的。
《活法》-稻盛和夫D所谓热情,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控制后天方面的因素。
思维方式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包括前文提到的哲学、理念或者思想等。
那么积极方向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没必要艰难地思考,简单地认为“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就可以啦。
总是积极向前的、建设性的;有一颗感恩的心,具备和大家一起行动的协调性;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态度温和;不惜努力;知足、不自私、没有强大欲望等等,这些都是积极性的思维方式。
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对于世间万物都怀抱“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的利他之心,有爱心、不懈努力、顺应宇宙潮流就能度过一个美好的人生。
与此相对,憎恨、仇视他人,只顾利己之人,其人生将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智慧宝库”释放无限睿智在这个世界上、在这个宇宙中的某个地方有一个应该称作“智慧宝库”(真理宝藏)的地方。
在无意间,我们将宝藏中储存的“智慧”作为自己的新思路、灵感、或者创造力,反复加以挖掘和吸收。
如果想得到收获,就要为此付出艰巨的努力,只有这样神灵才会给你一把照亮前途的火炬,授予你一束“智慧宝库”的光明。
自律的“王道”人生观要课以自己比他人更为艰苦的人生,并不断严格要求自己,这是必不可缺的。
努力、诚实、认真、正直......严格遵守这些看似简单、容易的道德观和伦理观,并把他们作为自己的人生哲学或人生态度的不可动摇的根基。
实现追求的人生法则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
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就不可能靠近自己”。
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实现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思考至关重要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
1.《活法》的作者,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于日本的鹿儿岛,法号“大和”,1997年9月在京都圆福寺出家。
2.1959年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京瓷公司)
3.1984年创办第二电电株式会社(KDDI)是仅次于日本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
4.日本四大‘经营之圣’:本田宗一郎、盛田昭夫、松下幸之助、稻盛和夫
5.人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6.人生的意义:磨练灵魂,提升心志
7.阴阳哲学:天人合一
8.思想核心:敬天爱人,是指敬畏上天,热爱众生
理念:落实到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当中,要求我们‘恪守正确的做人原则’,避免‘三毒’——瞋、贪、痴
9.瞋:红龙—恼怒
贪:黑龙—欲望
痴:蓝龙—妒忌、憎恨、发泄不满
10.人要脱离四种烦恼:伪、私、纵、奢
11.物质的单重类型:1.可燃性、2.不燃性3.自燃性
12.吕新吾:三等资质《呻吟语》
1.第一等资质:深沉厚重—人格
2.第二等资质:磊落豪雄—勇气
3.第三等资质:聪明才辩—能力
西乡隆盛:德高者升官位,功多者厚俸禄
13.六项精进: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精益求精)
2.谦虚戒骄
3.天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14.六波罗蜜—释迦:1. 布施:先人后己,关爱别人
2.持戒:强调守戒律的重要性
3.精进:无论做什么都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要努力
4.忍辱:不屈服于苦难,忍得住痛楚
5.禅定:静下心来,集中精神,直视自我
6.智慧:实行上述五项修炼,就可以理解宇宙的‘智慧’
15.石田梅岩—日本江户世代中期思想家:1. 提出‘商人的利润等同于武士的俸禄’;
2.‘真正的商人应考虑人我双赢’。
16.京瓷的经营理念:‘在追求全体员工屋子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出贡献’。
17.京瓷的经营目的:首先是保证员工的生活和幸福
18.安德鲁卡耐基:个人的财富应该用于社会公益
19.中国革命之父—孙中山:1924年在日本神户演讲中提到‘王道和霸道’
弃霸道行王道
忘我利他‘忘却自我,为他人尽力’
20.村上何雄:somthing great,即某种‘伟大之物’,来表达造物主的存在
21.梅原猛:道德沦丧的根源在于宗教的缺失
22.日本从近代以来,以四十年左右为周期,重大历史转折:
1.1868年,脱离过去的封建社会,实行明治维新,建立近代国家,走向富国强兵之路;
2.1905年,打赢日俄战争,成为世界列强,国际地位飞跃提升;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
4.1985年,日本贸易开始刹车,达到经济大国顶峰后,泡沫破灭,经济低迷持续至今。
23.两只手:1.命运、2.‘因果报应’法则
24.安冈正笃《阴骘录》
25.中国明代《菜根谭》:为善不见其益,如草里冬瓜自暗应长,指行善没有见到报答,好比草丛里的冬瓜,及时人眼看不到,它照样茁长成长。
26.心中存在真理的内核:1.知性,后天掌握的知识、道理、逻辑
2.感性,主宰感情等精神活动的心
3.本能,维持肉体需要的欲望等
4.灵魂,裹在真我外层的,现世的经验与业障
5.真我,位于心灵中的内核,充满真善美
所谓开悟,指磨练心智到达真我的状态
27.《细节决定成败》作者,梦华。